安全学原理教学教案全套

合集下载

安全学原理教案第四节事故的预防原则

安全学原理教案第四节事故的预防原则

事故的预防原则一、教学目标依据课本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根底和认知能力,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学习事故可预防的认识,学生能够知道事故是可以预防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事故法则,学生能够了解事故事故发生规律。

(3)感情、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事故预防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学生能够系统的掌握事故预防的措施。

二、重点与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事故预防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

本课的教学难点:事故预防的具体原则。

三、教学方法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讲授法与讨论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自主探究法、小组商量法等。

四、教学设备用具教室、教材、事先打好的材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本课主要采纳:第二节、第三节课中讲过的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人、物、环境、管理和事故处置。

那么,是不是事故预防也要针对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来预防呢?(二)讲授新课事故的发展的3+个阶段:孕育阶段(发生)、生长阶段(发展)和损失阶段(消除)。

安全工作的目的,是要避免因发生事故而造成损失,因此要将事故消灭在孕育阶段和生长阶段。

(防患于未然(预防为主)和防患于微然(孕育和生长))一、事故可预防性的认识防患于未然:杜邦公司“一切伤亡和职业病都是可以预防的”。

见课本杜邦公司事故率变化图而根据事故模式,事故是引起事故的原因及其原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只有当排除阻碍生产的不安因素,跟除事故的基本原因条件,才能防止事故发生。

因此,事故预防就是根据事故模式理论,分析事故的致因因素,从而避免事故发生。

(第三节事故模式理论)事故预防的两方面:第一,对重复性事故的预防。

第二,对预计可能出现事故的预防。

无论什么类型的事故,都有其原因,只要我们能消除这些原因,就可控制事故,实现防止事故发生的目的。

从事故发生机理可以看出,事故是其原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而,我们还可以从协调事故原因之间的关系入手,采取措施,减少事故。

事故的属性:(1)因果性。

安全学原理讲义课件

安全学原理讲义课件
风险管理
通过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方式,对 生产、经营、运输等过程中的风险进 行管理和控制。
PART 03
安全防范措施与安全管理
安全防范措施
01
02
03
预防性安全措施
为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采取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安 全宣传等。
反应性安全措施
在安全事故发生后,采取 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紧急 救援、现场处置、恢复重 建等。
的安全隐患。
应急救援设备
如灭火器、消防栓、应 急照明等设备,用于应
对突发事件。
个体防护装备
如安全帽、安全鞋、防 护服等,保护员工免受
工伤。
安全警示标识
用于指示危险区域、提 示安全操作步骤等。
新型安全技术与装备
自动化安全监控系统
利用传感器、网络和数据分析 技术,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
安全隐患。
机器人技术
详细描述
公共卫生安全防范管理包括疾病预防控制、 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卫生监督执法、公共场 所卫生管理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措施,能 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疫情等公共卫生
事件的发生,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2023 WORK SUMMARY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详细描述
交通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包括道路交通安全法 规制定、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交通安全管理 机构设置、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交通事故的 发生,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效率。
公共卫生安全防范管理案例
总结词
公共卫生安全防范管理案例是安全学原理在 公共卫生管理实践中的应用,通过建立完善 的公共卫生安全防范管理体系,保障公众的 健康和生命安全。

安全学原理安全认识论PPT学习教案

安全学原理安全认识论PPT学习教案
同时应该注意人类社会活动例如政治军事文化社交等有的对社会直接起破坏作用有的间接影响着安全人类的经济活动例如生产职业灾害高技术灾害化学品致灾核事故隐患电磁环境公害航空事故等交通灾害环境恶化等则是自人类开展经济活动以来存在的突出的安全问3232一安全与事故的关系对立统一相互依存安全与事故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即有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才需要安全有了安全的保证才可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第18页/共70页
在有危险的运转设备装置上 或在移动的设备上进行工作; 19
引起这些不安全行为的主要 原因有:
①缺乏安全知识和经验,或不知道有危险; ②生理缺陷或生病、迟钝、忧伤、体力不足; ③过度疲劳、睡眠不足; ④注意力不集中,操作时心不在焉; ⑤劳动态度不端正; ⑥酒醉; ⑦不懂装懂,满不在乎。
6
3.3 事故的基本特征
1. 事故的因果性 事故是许多互为因果的因素连续发生的结
果。 事故的因果性决定了事故的必然性。
第6页/共70页
7
2. 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 律性
1) 偶然性:随机事件,较难预测(时间、地点、 状况、后果) 2)必然性:来自于因果性,了解事故的因果关 系,可以发现规律。 3 ) 规律性:既然有必然性,就有规律可循。 由于偶然性,因此规律性较难掌握,但用一定 的手段可找出近似规律、主要关系。 注: 从偶然性中找出必然性,认识事故发生的 规律性,变不安全条件为安全条件,把事故消除 在萌芽之中。——第预7页/防共70为页 主的科学依据
第21页/共70页
22
4) 环境的原因:
不安全环境是引发事故的物质基础,也是 事故的直接原因。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生 产环境两方面。
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异; 生产环境的不良存在缺陷
第22页/共70页

安全学原理

安全学原理

器优于人的方面有:操作速度快,精度高,能高 倍放大和进行高阶运算。人的操作活动适宜的放 大率在 1 ∶ 1 ~ 4 ∶ 1 之间,机器的放大倍数则 可达 10 个数量级。人一般只能完成两阶内的运 算,而计算机的运算阶数可达几百阶,甚至更高。 机器能量大,能同时完成各种操作,且能保持较 高的效率和准确度,不存在单调和疲劳,感受和 反应能力较高,抗不利环境能力强,信息传递能 力强,记忆速度和保持能力强,可进行短暂的储 存记忆等。人优于机器的方面有:人的可靠度高, 能进行归纳、推理和判断,并能形成概念和创造 方法,人的某些感官目前优于机器,人的学习、 适应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强。人的情感、意识 与个性是人的最大特点,人具有无限的创造性和 能动性,这是机器所无法比拟的。
三、人机相互匹配
•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生产劳动越来越多地 为各种机器所代替。例如,各类机械取代了人的手 脚,检测仪器代替了人的感官,计算机部分地代替 了人的大脑。用机器代替人,既减轻了人的劳动强 度,有利于安全健康,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 1 .人与机器功能特征的比较 • 人与机器各有自身的特点,在人机环境系统中,如 何使人机分工合理,从而达到整个系统的最佳效率 的发挥,这是需要人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人与机 器的功能特征可归纳为九个方面进行比较,如表 23-1 所示。
二、防止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机系统把生产过程中并发挥一定作用的机械、物料、生产对象以及其他生产要 素统称为物。物都具有不同形式、性质的能量,有出现能量意外释放,引发事故的可 能性。由于物的能量可能释放引起事故的状态,称为物的不安全状态。这是从能量与 人的伤害间的联系所给以的定义。如果从发生事故的角度,也可把物的不安全状态看 作为,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物的状态。 在生产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极易出现。所有的物的不安全状态,都与人的不 安全行为或人的操作、管理失误有关。往往在物的不安全状态背后,隐藏着人的不安 全行为或人失误。物的不安全状态既反映了物的自身特性,又反映了人的素质和人的 决策水平。物的不安全状态的运动轨迹,一旦与人的不安全行为的运动轨迹交叉,就 是发生事故的时间与空间。所以,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因此,正 确判断物的具体不安全状态,控制其发展,对预防、消除事故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针对生产中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形成与发展,在进行施工设计、工艺安排、施工组 织与具体操作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把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在生产活动进行之前, 或引发为事故之前,是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消除生产活动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生产活动所必须的,又是 。预防为主"方针落 实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生产组织者的素质状况和工作才能。

安全学原理第三节事故模式理论教案

安全学原理第三节事故模式理论教案

事故模式理论一、教学目标依据课本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根底和认知能力,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处理事故的两种办法,学生能够知道如何初步处理事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事故模式理论发展,学生能够了解事故模式的发展历程。

(3)感情、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典型的事故模式理论,学生能够从这几种理论中探寻事故预防的措施。

二、重点与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典型的事故模式理论使学生能够将事故模式理论学会并进行简单的应用。

本课的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各种事故模式理论的不同点及模式理论的发展使学生在事故模式理论中有所启示。

三、教学方法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讲授法与讨论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自主探究法、小组商量法等。

四、教学设备用具教室、教材、事先打好的材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本课主要采纳:复习导入法。

第二节课中讲过的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人、物、环境、管理和事故处置。

(二)讲授新课一、事故模式理论的发展1.20世纪50年代前:机器为中心,操作者原因:①格林伍德和伍兹提出,纽伯尔德补充:“事故倾向性格”论,即把事故致因归咎于人的天性(事故倾向者);②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绝大部分工伤事故都是由于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即使有些事故是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其不安全状态的产生也是由于工人的错误所致。

③葛登:“用于事故的流行病学方法”理论:一要考虑人的因素,二要考虑作业环境因素,三要考虑引起事故的媒介(理论的不足)。

④吉布森提出,哈登引申:“能量异常转移”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转移,各种形式的能量构成了伤害的直接原因。

通过控制能量或者控制能量的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防止能量异常转移的有效措施是对能量进行屏蔽。

2.20世纪70年代:结合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观点、方法,提出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事故理论和模型。

①瑟利模型、海尔模型、人失误的一般模型、金矿山人失误模型、瑟利模型的修正:人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出现失误从而导致人的行为失误,进而引发事故。

安全科学原理教学完整稿

安全科学原理教学完整稿

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
➢ 安全问题的产生及其认识过程
(1)事物的发展方向
➢ 自然流向:自身的动力作用,按自然状态发展 ➢ 人为流向:在自然状态发展的同时加入了人为因

(2)安全问题的感受对象 人
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
(3)对安全认识的四个阶段 ➢ 无知的安全认识阶段
被动 工业革命以前 ➢ 局部的安全认识阶段
从动植物灭绝速度看,就鸟类而言,在1600~1900年 这300年间,平均每4年灭绝一种,进入20世纪以后,每年 灭绝一种,现在是每天灭绝一种。
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
(2)核安全问题 核能的开发利用给能源危机带来新的希望。核反应堆在
世界各国陆续建成,在缓解能源危机的同时,也会由于其 失控造成人员伤亡、环境灾害等危害,其放射性物质可以 杀伤动植物的细胞分子,破坏人的DNA分子并诱发癌症。 例如:
林上空失事,112人全部死亡。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
73秒后起火爆炸,整个机组人员全部丧生。 2000年6月22日,某航空公司Y7—100/B3479号飞
机,在武汉市汉阳区永丰乡四台村汉江南岸坠毁,飞机解 体,造成49人死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
(4)交通运输事故
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 ➢ 几组图片
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
(2)农业经济时代,人类为了满足自我基本安全生存 条件的需要,学会了利用大自然并尽可能逃避各种灾难, 形成了最基本的安全观,但同样,由于利用的资源有限, 产生的安全问题大多数来自于自然。
生产方式:手工作坊 无大的灾害
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
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

安全原理课设

安全原理课设

目录一、事故概况 (1)二、事故经过 (2)1广东省江门市土出高级烟花爆竹厂概述 (2)2事故经过 (2)三、现场勘查 (4)1现场总览勘查 (4)2爆炸时间确定 (5)3第一爆炸点位置确定 (5)4事故原因初步分析 (5)5整个爆炸过程初步分析 (6)6还原事故现场 (6)四、事故分析 (7)1事故原因分析 (7)2事故直接原因 (8)3事故的间接原因 (8)五、事故结论及建议 (9)1事故结论 (9)2建议及改进措施 (9)参考文献 (10)附件 (11)附件1 相关照片 (11)附件2 问询记录 (12)附件3 接警记录 (14)附件4 鉴定报告 (14)附件5 非人为故意纵火证明 (15)附件6 气象报告 (15)江门市土出烟花厂“6.30”爆炸事故调查报告一、事故概况2000年6月30日上午8时05分,江门市土出高级烟花厂发生特别重大爆炸死亡事故,死亡37人(其中男7人,女30人),重伤12人;损毁厂房、民房、仓库10200平方米和一批设备、原材料,直接经济损失3000万元。

二、事故经过1广东省江门市土出高级烟花爆竹厂概述江门市土出高级烟花厂位于该市江海区外海镇麻一管理区,距市区中心约5公里的山坳里,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

该厂建于1992年,1993年底投产,是经江门市工商局注册登记的全民所有制企业。

主要生产火箭烟花、礼花、鞭炮等,用到的原材料主要是黑火药和发射药。

企业法人代表先后由江门市土产进出口公司(下称土出公司)总经理罗宗祥、梁清鸿担任,证照齐全。

但该厂建成后即一直租赁给港商张梓源经营至出事前,土出公司一直没有参与经营管理。

1999年烟花产量8.87万箱,产品全部出口,创汇额127万美元。

2事故经过当天上午8:05分,万小玲用气动钉枪对一枚火箭烟花进行装配时,连打两钉都错位,意外引燃所装配的火箭烟花;此时工人丁银生(已死亡)正领料路过该处,火箭烟花引燃其手推车上的原料,并引爆了包装二车间内大量待组装的火箭烟花半成品及成品,致使大量火箭烟花四处飞窜,从而引爆了装配车间和包装一车间的成品、半成品及成品库和半成品库;巨大冲击波又引爆了原料库内的黑火药和发射药,形成殉爆。

《安全学原理》教学大纲

《安全学原理》教学大纲

《安全学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教学目的课程通过对安全科学基础知识、事故预测与预防理论及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理论的介绍,能够使学生了解安全科学的来龙去脉、理清安全科学的研究范畴和科学体系,掌握安全科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课程重点:课程重点在于介绍事故的特征及其调查处理方法、事故致因理论与模型、事故预测理论等。

2.课程难点:课程的难点包括:现代事故致因理论模型的把握及马尔科夫链法、回归分析法等事故预测理论。

3.能力培养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全面提升学生对事故案例的分析能力;初步具备事故调查、事故预防与预测、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等方面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课堂教学(32学时)1.安全科学总论(2学时)了解安全科学的概念和特征、安全科学的产生与发展现状、安全科学的定义与学科体系、安全科学的基本术语和学习方法等。

2.安全科学基础知识(4学时)了解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理论基础和数理基础;熟悉安全流变—突变理论。

3.事故概述(6学时)了解事故的定义与特征、事故的分类、统计分析及其调查处理等内容。

4.事故致因理论与模型(10学时)了解事故致因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掌握海因里希骨牌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系统观点的人为失误主因论、动态变化论、轨迹交叉论等事故致因模型和理论,并熟悉运用这些理论或模型进行案例分析。

5.事故预测与预防理论(6学时)了解事故预测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掌握德尔菲法、时间序列法、回归分析法、马尔科夫链法、灰色预测法等事故预测方法;熟悉事故预防原理、原则及预防措施等内容。

6.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4学时)了解重大危险源的相关基础知识、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监控等内容;掌握我国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四、教材与参考书教材1.金龙哲等,《安全学原理》,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年10月参考书1.何学秋等,《安全工程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2.李树刚,《安全科学原理》,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五、作业略六、说明无。

安全学原理讲义(PPT89页).pptx

安全学原理讲义(PPT89页).pptx

24
案例六:因工受伤,但单位未办工伤保险
判断:算,相关费用由单位支付
依据:
规定:“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由单位所在地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工伤认定。” 规定: “用人单位未依法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期间, 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 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向职工支付费用。”
-----安全学原理------
安全学原理 第三章 安全认识论
-----安全学原理------
1
前言
1、什么是安全科学的认识论?
是指研究安全的本质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哲学理论
2、安全科学认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风险的必然性、安全的相对性、事故的可预防性
-----安全学原理------
2
3、安全认识论体系是怎样的?
技术风险必然性 (客观的观点)
-----安全学原理------
33
4.环境的原因 自然环境的异常(岩石、地质、水文、气象)和 生产环境不良(照明、温度、通风等)
5.事故处置情况 (1)对事故前的异常征兆是否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和反应;
(2)一旦发生事故,是否能迅速地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事态恶化和扩大事故;
(3)抢救措施和对负伤人员的急救措施是否妥当。
-----安全学原理------
19
案例一:上下班、出差被车撞伤
判断:算
依据:
规定:“在上下班途中, 由于工作原因 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应当认定为工伤。”而又有规定:“因工外出期 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下落不明的,应 当认定为工伤。”
-----安全学原理------
统一性:某一安全性在特定条件下是安全的,但 在其他条件下就不一定会是安全的,甚至可能很 危险。绝对的安全,既100%的安全性是安全性的 最大值,这很难,甚至不可能达到,但却是社会 和人们努力追求的目标。在实践中,人们或社会 客观上自觉或不自觉地认可或接受某一安全性 (水平),当实际状况达到这一水平,人们就认 为是安全的,低与这一水平,则认为是危险的。

安全学原理整体课程设计

安全学原理整体课程设计

安全学原理整体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安全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

2. 学生能掌握事故原因分析、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的相关知识。

3. 学生能了解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安全标准,理解其重要意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安全学原理进行简单的安全风险评估,并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能运用事故原因分析方法,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措施。

3. 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安全、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增强安全意识。

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安全事务中相互协作、共同进步。

3. 培养学生遵守安全规定,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安全学原理的整体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安全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安全意识,培养安全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安全学原理的了解相对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这些具体目标展开。

二、教学内容1. 安全学基本原理:包括事故致因理论、安全风险评价方法、事故预防原则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安全风险评估:涵盖风险评估的步骤、方法及案例分析,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事故原因分析与预防:介绍事故调查方法、事故原因分析技巧以及预防措施,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应急处理与事故预案:涉及应急预案的编制、实施和评估,以及事故应急处理流程,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安全标准:解读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标准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安全学基本原理第二周:安全风险评估第三周:事故原因分析与预防第四周:应急处理与事故预案第五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安全标准教学内容进度安排:每周安排一次课,每次课涵盖一个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每个知识点。

安全原理 第一章 教案

安全原理 第一章 教案

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论
• 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 物的不安全状态。 • 不安全行为:曾经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 ·违章操作 ·违章指挥 ·违反劳动纪律 • 不安全状态:事故隐患 • 杜绝三违、根除隐患
二、轨迹交叉论
• 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的运动轨 迹与物的因素的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 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 • 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 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遇, 则将在此时间、空间发生事故。
早期事故致因理论
• 急救设施不足,专职医务人员奇缺,受伤人 员得不到及时的救治。 • 1909年全美国的工业死亡事故共达3万起。 • 宾夕法尼亚钢铁公司4年间75%的工人发生过 工伤事故。
• 法庭判决的原则是,工人理应承受所从事的 工作中的一切危险。发生伤亡事故后工人很 难得到赔偿。
保护劳动― 工业安全的基本任务
• 恩格斯指出: 组织劳动, 保护劳动, 以使无产阶级利益不受资本势力的侵犯, 这是共产主义原则。
事故频发倾向论
1919年H.Greenwood H.H.woods: 工厂中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少数工人, 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事故频发倾向:个别人 容易发生事故的 稳定的 个人内在的倾向 对策:筛选
安全科学与安全工程
• 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事故。 • 安全科学是阐明事故发生、发展和预防规 律的科学。 • 安全工程是防止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事故 所必须的科学、技术的综合体系。
事故的基本概念
• 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实现某种意图 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 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 事件。 • 事故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 染。 • 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尤其受到关注。

安全学原理(第一章)

安全学原理(第一章)
• 广义安全:包括人自身的健康与卫生;生活、生产环境 的舒适与优美 • 安全度:人的身心安全程度及其事物保障的可靠程度
§绪论1-1 安全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二、安全工程的几个基本概念
• 安全指标:事故损失的可承受水平; 如:《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10年, 中国亿元GDP事故死亡率比2005年下降35%以上;工矿 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事故死亡率下降25%以上;一次死 亡十人以上特大事故起数下降20%以上。

§绪论1-0 概 述
(四)、航空航天工业灾害
2003年2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7 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绪论1-0 概 述
(五)、交通运输事故 • 自1885年1月德国人本茨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带 来了数不尽的生活便利、经济效益。然而,它又引发出 接连不断的人为灾害,使人们蒙受了难以计数的损失

1957年10月,大火烧毁了英国温斯克尔核综合设施的一座生产钚的 反应堆芯,向大气中放出放射性云雾。这次辐射泄漏导致数十人患 癌症死亡 1986年4月,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 堆芯爆炸,使辐射泄漏到欧洲很大一部分地区。爆炸的直接后果是 28人死亡,数十万人从这个地区撤离 2001年8月,轰动世界的俄国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故


大气除受到有毒气体污染外,还受到大量工厂排出的粉尘污染。据 统计,地球上每年的降尘量达到1-3.7亿吨,许多工业城市每年每平 方千米平均降尘量为500t,个别城市高达1000t
§绪论1-0 概 述
(二)、核灾害 • 核的可怕之处在于其放射性物质的辐射物,可以杀伤动 植物的细胞分子,破坏人体DNA分子并诱发癌症:
§绪论1-1 安全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安全学原理教学设计

安全学原理教学设计

安全学原理教学设计介绍安全学原理教学是信息安全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习信息安全的学生来说,掌握安全学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如何设计一套安全学原理课程。

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信息安全日益受到关注。

尤其是在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方面,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提高全社会的信息安全意识和能力,学校也开始加强信息安全教育,其中安全学原理教学是重要的一环。

教学目标安全学原理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了解安全风险和威胁的来源和形式,掌握相关的防御技术和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自身的信息安全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基础概念•信息安全基础概念•计算机网络结构和通信原理•操作系统安全和网络安全第二部分:安全威胁与风险•安全威胁的种类和特点•安全风险的评估和防范•常见的安全攻击和应对方法第三部分:安全技术与方法•数据加密和解密技术•认证和授权技术•防火墙和入侵检测技术第四部分:应用案例与实践•操作系统安全的实现•网络安全的实现•数据库安全的实现教学方法安全学原理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实践等。

其中以实验实践为主,可以通过网络模拟、虚拟机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不同的安全技术和方法,提高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应包括知识考试和实验操作两部分,其中知识考试占60%,实验操作占40%。

考试形式以闭卷方式进行,实验操作可以采用自行备课或统一指定实验内容。

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实验指南和教学软件等,应提前准备好,并与教学进度相匹配。

在实验指南和教学软件方面,可以借助互联网开源软件或者院内资源进行搭建和支撑。

结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信息安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必须重视的重要问题之一。

安全学原理课程设计,应该紧跟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的趋势,跨学科融合教学观念,尝试多种教学手段,以培养具有信息安全意识和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安全科学原理课程设计

安全科学原理课程设计

安全科学原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安全科学原理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识别和评估安全风险的能力,提高学生在各种环境下的安全意识。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安全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了解安全事故的类型和原因;3.熟悉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的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安全科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安全问题;2.能够进行安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3.能够制定和实施安全防护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2.培养学生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和责任感;3.培养学生积极的安全行为和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科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安全事故的类型和原因、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的方法。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的安排如下:1.安全科学原理的基本概念:介绍安全科学的定义、特点和作用;2.安全事故的类型和原因:分析各种安全事故的类型和原因,如机械事故、化学事故、电气事故等;3.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的方法:讲解安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的方法,如风险评估矩阵、风险控制计划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来说,教学方法的安排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安全科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讨论法:用于分析安全事故的类型和原因,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3.案例分析法:用于讲解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的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4.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安全事故的发生和预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具体来说,教学资源的安排如下:1.教材:选择一本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安全科学原理;2.参考书:提供一些相关的参考书,用于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设备和材料,用于学生进行实验和体验。

安全学原理第二节事故的基本概念教案

安全学原理第二节事故的基本概念教案

第二节事故的基本概念一、教学目标依据课本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根底和认知能力,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学习事故定义,学生能够知道什么是事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学生能够了解影响事故发生的因素有哪些。

(3)感情、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事故的基本特征,学生能够了解消除事故的根本措施-预防。

二、重点与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事故类别和事故严重程度学生能够掌握对事故的分类及事故的等级。

本课的教学难点:通过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提高学生在事故原因分析及整改、预防措施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讲授法与讨论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自主探究法、小组商量法等。

四、教学设备用具教室、教材、事先打好的材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本课主要采纳:故事导入法:2023年宁夏银川,一个烧烤店发生了爆炸,造成了31人死亡,为特别重大事故。

(二)讲授新课1.事故的定义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远终止的一种意外事件。

2.事故的分类生产事故系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体、损坏财物、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意外事件。

根据生产事故所造成的后果的不同,有设备事故、人身伤亡事故、险肇事故(有的称为未逐事故)等。

人身伤亡事故又称为工伤事故,又称因工伤亡事故。

定义如下:企业的职工为了生产和工作,在生产时间和生产活动区域内,由于受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影响,或虽然不在生产和工作岗位上,但由于企业的环境、设备或劳动条件等不良因素,致使身体受到伤害,暂时地或长期地丧失劳动能力的事故,称为工伤事故,通常称为事故。

1.工伤事故构成要素工伤事故由伤害部位、伤害种类和伤害程度这三项要素构成。

死亡,是指其损失工作日为6000日及以上。

重伤,是指其损失工作日为105个工作日以上(含105个工作日),6000工作日以下的失能伤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绪论本章学习要点:∙安全及安全科学∙安全基本概念及特征∙安全科学及其特征∙安全科学研究对象∙安全科学及相关科学体系一、概述安全学原理,就是伤亡事故发生、发展及预防原理,是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之一,是指到安全工作实践的基础理论。

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要求,是生命与健康的基本保障;人类的一切生活、生产活动都源于生命的存在,如果人们失去了生命,也就失去了一切,所以安全就是生命。

安全的广义含义包括人自身的健康与卫生;生活;生产环境的舒适与优美。

纵观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历程,安全思想贯穿其始终。

农业经济时代:人类为了满足自我基本安全生存条件的需要,学会了利用大自然并尽可能逃避各种灾难,形成了最基本的安全观。

工业经济时代:人类对自然界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发明了能够代替人做工的普通机械和动力机器,进一步改善了自身的安全生存条件和劳动条件,学会了分工协作,开发利用大自然并于各种灾害事故进行斗争,各个行业经过无数血的教训形成了各自较为系统的安全理论与技术。

知识经济时代:其主要特征就是知识,高新技术与产品的生产与高速广泛流通,这就要求知识的传播系统和高新技术与产品本身必须具有高安全可靠性。

人类对安全的依赖比以往更加强烈,对安全的需要也将变得更为迫切。

同时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类为了自身的安全生存必须进一步改造自然、控制自然;学会控制和禁止人类自身的发明创造对人类生存环境与条件的破坏。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起全面的安全观、安全科学理论与工程技术体系,从而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

正是由于安全与人类所从事的各种活动的不可分性和各种不安全事情的危害性,安全一直是人们重视的话题。

各个行业已经形成了基本能适应本行业特点需要的安全技术与方法。

但是,截至目前,人们对事物安全性的认识大多数仍停留在表象阶段,无法对灾害事故进行有效地预测和防治。

主要问题表现在:1、揭示事物安全本质规律的研究尚不全面,2、对灾害事故进行准确的预测和有效防治的基本技术和方法研究方面还未取得大的进展。

每年在世界各国都时有灾难性的重大事故发生,造成严重的人身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20年内第28①安全学原理②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广义含义,广义之安全人身的健康与卫生,生产条件的完备与方便,生存条件的舒适与优美。

农业经济的马车与现代社会的飞机的安全差异。

次飞行返程途中失事,7名宇航员全部丧生。

煤矿:在世界范围内,煤矿重、特大伤亡事故较严重,而中国尤甚。

世界煤矿重大事故80%发生在中国,中国煤矿重大事故的80%为瓦斯事故(窒息、突出、爆炸),而瓦斯事故的80%以上为瓦斯爆炸事故。

这种安全状态与现代化生产不适应的严重情况,迫使从事安全工作的专家、学者和管理人员探索事故或灾害孕育、发生、发展的规律,去寻求一种对事物的安全性可以进行本质的定性与定量描述,能够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测的新的安全科学方法。

安全科学正是在这种新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二、安全基本概念及特征1、安全的基本概念安全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件。

换言之,人的身心存在的安全状态及其事物保障的安全条件构成安全整体。

人的身心安全程度及其事物保障的可靠程度构成安全度(安全量)的概念,确立安全量的概念是确立安全科学的概念的具体表现,也是安全达到科学分析高度的必要前提。

安全分为狭义安全和广义安全。

狭义的安全是指某一领域或系统中的安全,具有技术安全的含义。

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某一领域或系统中的技术。

如生产安全、机械安全、矿业安全、交通安全等等。

广义安全。

即大安全。

是以某一系统或领域为主的技术安全扩展到生活安全与生存安全领域,形成了生产、生活、生存领域的大安全,是全民、全社会的安全。

2、安全工程中的几个基本概念(1) 安全指标:事故损失的可承受水平。

(2) 本质安全化:安全达到本部门当代的基本要求。

注意两点:一、本质安全化的相对的,二、生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许多情况事先难以预料。

人——机——环境系统日常随机的一般性事故损失并未彻底消除。

(3) 危险物质:化学、物理及生物作用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的物质。

(4) 重大事故: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后果严重。

具有三特征:人身安全,伤亡严重,财物受损失与摧毁,环境严重污染。

2002年1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界定:重大事故,死亡三人以上,财物损失;特大事故死亡十人以上,财物损失。

(5)重大危险源: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存储危险物质,其数量大于或等于国家规定的危险物质单元。

(6)安全评价:对危险性的定量定性分析,确定其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价;分为系统安全评价(系统安全管理的起点和终点)和随机安全评价两类:。

(7)固有危险度:造成灾害的危险程度。

用两个衡量参数以确定之:参考《安全学原理》.1,说明参考《安全学原理》.3系统安全评价中的一项重要影响参数①设备及物料单位数量具有的致害能力;②系统中拥有各种设备及物料的容量3、安全的基本特征1)安全的必要性和普遍性2)安全的随机性3)安全的相对性4)安全的局部稳定性5)安全的经济性,一定的经济投入,本限定在国内安全。

6)安全的复杂性7)安去的社会性8)安全的潜隐性三、安全科学的定义与性质1、安全科学的定义安全科学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安全工作者对其定义各论述,不甚统一。

(1)库尔曼阐述:安全科学的主要目的是保持所使用的技术危害作用绝对的最小化,或至少使这种危害作用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为实现这个目标,安全科学的特定功能是获取及总结有关知识,并将有关发现和获取的知识引入到安全工程中来。

这些知识包括应用技术系统的安全状况和安全设计,以及预防技术系统内固有危险的各种可能性。

(2)J.格森定义:安全科学研究人及技术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建立这三者的平衡共生态()为目的。

(3)刘潜(<<中国安全科学学报>>主编)定义:安全科学是专门研究人们在生产及其活动中的身心安全(含健康、舒适、愉快乃至享受),已达到保护劳动者及其活动能力、保障其活动效率的跨门类、综合性的横断科学。

(4)有学者认为:研究生产中人-机-环境系统,实现本质安全化及进行随机安全控制的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工程学特指安全科学。

(5)现今定义:安全科学是研究事物的安全与危险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

研究事物安全的本质规律,揭示事物安全相对应的客观因素及转化条件;研究预测、清除或控制事物安全与危险影响因素和转化条件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安全的思维方法和知识体系。

从以上不同的定义可以看出,随着安全工作的深入,安全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充实,将来肯定会有一个在内涵和外延上都很恰当的定义。

2 安全科学的本质特征(1)安全科学要体现本质安全,即从本质上达到事物或系统的安全最适化。

(2)安全科学要体现理论性和科学性。

(3)安全科学要体现交叉性,与相关的学科综合和渗透。

(4)安全科学要体现研究对象的全面化。

(5)安全科学的目的要体现人、经济、环境和技术功能的最优化。

有安全就有经济效益工程科学和技术科学层次,基础科学理论及认识论、方法论四、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及范畴背景知识:《安全学原理》.14安全科学应该研究的领域范畴。

《安全生产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1990-2000-2020)》提出了我国工业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战略、奋斗目标、支撑条件和技术政策,确定了四项重点任务:1.工业安全技术着重于重大恶性事故及多次重复发生事故的预防及控制技术。

《安全学原理》.14~15,6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2.职业卫生工程着重于危害职工的尘肺病等职业方面的预防及控制技术。

《安全学原理》.15,4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3.安全管理。

3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4.高新技术及特殊环境中的安全技术《安全学原理》.15,3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归纳安全科学研究的领域范畴,可以分为以下四方面:(1)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

《安全工程学》.10(2)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理论)。

(3)安全工程与技术。

(4)安全科学的经济规律。

五、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1)构成安全整体的组成部分(四因素)①人,安全人体,安全的主题和核心是研究一切安全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

人既是保护对象,又可能是保障条件或者危害因素,没有人的存在也就根本不存在安全问题。

②物,安全物质,可能是安全的保障条件,也可能是危害的根源。

能够保障或危害人的物质存在的领域极其广泛,形式也很复杂。

甚至可以说它散布于人类身心之外的所有客观事物之中。

③人与物的关系,包括人与人以及人与物,安全人与物的关系。

广义上讲是人安全与否的纽带。

即包括人与物(含人与人、物与物)的存在空间和时间,又包括能量与信息的相互联系。

因此,把“安全人与物”的时间、空间与能量联系称为“安全社会”;“安全人与物”的信息与能量联系称为“安全系统”。

这样就有安全三要素:安全人体、安全物质、安全社会。

若再加上安全的整体性因素——安全系统,构成安全整体的四类不同性质的组成成份,即“安全四因素”。

(2)安全科学学科体系中的纵横向的分类层次根据“安全四因素”的不同属性、作用机制以及理论与实践的认知关系,可进行纵横向分类。

A 纵向学科分类,可有四种不同类型因素的安全分支学科:①安全物质类:自然科学性的安全物质因素。

②安全社会类:社会科学性的安全因素,即指人与人、人与物,或物与物的时间、空间和能量联系因素。

③安全系统类:系统科学性的安全信息与能量的整体联系因素。

④安全人体类:人体科学性的安全生理、安全心理等因素。

B 横向学科层次工程技术-技术科学-基础科学(基础理论)-哲学。

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再指导实践,从而达到理论升华,可分为四个层次:①工程技术层次——安全工程技术解决安全保障条件,把握人的安全状态,直接为实现安全服务。

(《安全学原理P8》)。

按服务对象不同,又可分为:a 安全设备机械工程和安全设备卫生工程;b 专业安全工程技术;c 行业综合应用安全工程技术;②技术科学层次——安全工程学获取和掌握安全工程技术的理论依据,由a、安全技术工程学,b、安全社会工程学,c、安全系统工程学,d、安全人体工程学四类技术科学分支学科构成。

根据组成安全因素的不同属性和作用机制,各分支学科又分为四组:a 安全技术工程学安全卫生工程学等;设备因素对人的身心危害作用的方式不同。

b 安全社会工程学组(安全管理工程学,安全教育学,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等)调节安全人与人,人与物及物与物联系的不同原理和采取的不同分法。

c安全系统工程学组(安全信息论,安全运筹学,安全控制论)安全系统内各因素作用或功能的不同。

d安全人体工程学组(安全生理学,安全心理学,安全人机工程学)外界危害因素对人的身心内在作用机制影响的不同,人机联接方式不同而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