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禀赋差异,因材施教实现教育公平
因材施教与教育公平之间的关系
因材施教与教育公平之间的关系引言:因材施教与教育公平是教育领域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因材施教强调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手段;而教育公平强调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
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合理的因材施教可以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
一、因材施教能够提高教育的效果因材施教是一种个性化教学的方法,它强调根据学生的差异和特长进行教学安排。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能够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通过因材施教,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材,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使教育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因材施教有助于培养个性化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优势和潜力。
因材施教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通过了解学生的特长和兴趣,教师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发掘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的特长。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有利于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成功。
三、教育公平需要因材施教的支持教育公平是每个国家和社会都追求的目标。
教育公平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
然而,由于学生的差异和不同的社会背景,实现教育公平并不容易。
因材施教可以提供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化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这样能够减少因学生个体差异而导致的不公平现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和待遇。
四、因材施教需要教育资源的支持因材施教需要充足的教育资源来支持。
教育资源包括教师、教材、教学设备等。
为了实现因材施教,需要有足够的教师数量和质量,以便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教学需求。
同时,还需要有丰富多样的教材和教学设备,以便教师能够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来支持因材施教。
因此,教育公平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提供足够的教育资源来支持因材施教。
怎样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
怎样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主张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
那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如何贯彻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呢?1.重视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当前教育忽视个性、过分统一化的弊端,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所以,以人为本的教育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尽可能地让学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2.保护学生的求知欲,顺势引导。
在学生丰富多彩的天性中,好奇心、求知欲十分强烈。
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愿望能够因良好的环境和适当的教育而不断得到强化。
反之,在不适当的教育中也可能夭折,一道禁令,一声呵斥,乃至一丝无意识的嗤笑,都会使学生的求知欲望终结。
所以,人本教育首先要求教师要像呵护荷叶上滚动的露珠一样保护好儿童的包括好奇心在内的各种天性,同时积极加以引导。
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注意激发儿童的学习需要,激励儿童的学习动机,为儿童创造各种能够发挥、表现和确信他们力量和创造才能的领域,让他们经常地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就一定能使所有的儿童不但在智力上,而且在道德上、情感意志上都能得到发展。
3.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改变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体制下,学生们习惯于把教师视为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师的话就是圣旨,毫无批判地全盘接受,学生没有自我主体意识,就更谈不上主体性的发挥了。
在人本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从单纯的学知识到主动自觉的掌握知识。
4.建立为学生服务的群团,关爱学生,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实践的应有之义。
所谓“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除了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主动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为学生营造优美、和谐、人文校园以外,还要做好学生在学习之外的心理健康辅导、爱心救助贫困生等学生服务群团。
教师因材施教案例分析
教师因材施教案例分析一、“因性格施教”的成功案例每个人有不同性格,很多学习不好的根本原因往往是性格造成的,而且不同性格的人对于学习的方式和内容的敏感度也不一样。
案例:小明是个聪明的孩子,但他天生敏感,动不动就伤心落泪。
小明的父母知道不能对儿子采取严厉批评的教育方式。
一次,小明因粗心造成丢分,父母十分痛心,却没有指责他,而是心平气和地拿出卷子,帮小明一起找原因,并且劝告他以后考试时要细心,做完后要认真检查。
还告诉他胜不骄,败不馁的道理,讲述有关的人物故事。
小明在爸妈因材施教方式的培养下,愉快地吸收着知识,开心地学习着做人的道理。
分析:有的孩子敏感多疑,有的孩子争强好胜,有的孩子懦弱退缩,有的孩子勇敢坚强等,父母应该根据孩子自身的性格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使孩子能够愉快地接受,这样才会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从圣人因材施教典故看,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
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
”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
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孔子近乎完美地实行“因材施教”,其基础就是对学生的充分了解。
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他认识到“知人”的重要,因此他十分重视“知”学生,认真分析学生个性,甚至只用一个字即可准确地概括,足见其备学生之细致认真。
这样,充分了解学生之“材”,才能因其“材”而施教。
如果缺乏了这个必备的前提,何谈“因材施教”呢?因此作为教师因充分了解学生,以此为基础,采用不同方式教育学生。
当代教育公平内涵及其实现途径解析
当代教育公平内涵及其实现途径解析摘要:作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错综复杂的当代社会,教育公平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主要体现在教育权利、教育机会、教育制度三方面。
其中,人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是迈向教育公平的基础,均等的教育机会是走向教育公平的关键,公正的教育制度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保障。
与之相对应的是,当代教育公平由教育自由、教育平等、教育公正三要素构成,教育自由是教育公平的第一要义,教育平等是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公正是教育公平的内在品质。
审视当前教育发展现状,“坚持教育均衡发展、秉持程序公正原则、建立教育补偿机制、深入落实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是实现当代教育公平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教育公平;教育机会;教育权利;教育制度长期以来,教育公平问题一直得到了普遍关注。
本文试图以当前教育公平研究现状为基础,对教育公平这一话题进行再认识与再思考,进而阐释当代社会所追求的教育公平是什么、教育公平的基本要素有哪些以及当前促进教育公平所采取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一、当代教育公平内涵解析沿着教育公平演变的历史脉络,不难发现,教育公平并不是一种自发的状态,而是时代与理念结合的产物,归根到底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不同时期的教育公平具有不同的表征。
目前我国所倡导的教育公平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公平的教育,另一方面是教育的公平,前者基于社会问题审视教育公平,强调教育公平的静态形式,即实现公平;后者基于教育问题认知教育公平,强调教育公平的动态发展,即注重公平。
就当前学术界对教育公平的已有研究来看,对于“何谓教育公平”这一问题的认识尚存在很大的争议,但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人们都普遍认为当代教育公平理应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不仅要保证教育权利的平等,而且还要实现教育机会的均等,更要追求教育制度的公正。
教育权利、教育机会、教育制度三个看似相互包含实则着力点不同的术语有机组合在一起全面地诠释了当代教育公平的内涵。
从公共产品角度分析教育公平问题-2019年教育文档
从公共产品角度分析教育公平问题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和长治久安。
而教育的不公平,则是一个社会最大的不公平。
近几年来,教育公平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管理层的高度重视,政府已经把教育公平作为政策目标列入议事日程,积极酝酿并出台了旨在推动教育公平的系列政策。
因此,本文引入公共产品理论,将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教育公平的科学内涵,以期加深对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一、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现代社会的教育事业,是一个由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教育活动构成的庞大体系。
从公共产品的角度看,各类不同层次和类别的教育活动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准公共性,属于公共产品范畴之内的准公共产品。
一方面,教育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和一定的消费竞争性。
在一定的范围内,一个人消费教育产品,并不排斥他人同时消费。
同时,教育具有一定的消费竞争性:随着消费者(学生)的增加,师资和教学设施等投入必须相应增加。
由于特定范围和特定历史时期的教育投入是有限的,这必然地产生了教育的需求竞争。
另一方面,教育具有极强的正外部性,或者说外部收益。
外部性,简单地来说,是指经济活动的主体的行为对他人产生了影响,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
换言之,“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外部收益即正的外部性,它是准公共物品的普遍现象。
教育的外部收益体现在,对教育产品的消费,其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
通俗地说,个人对教育产品的消费,受益者不仅仅是消费者个人,整个社会和国家都会因公民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质的提高而受益。
二、教育公平的科学内涵在《教育公平,牵动两会代表委员心》:我国“十五”计划中有关教育指导思想第一次提出教育公平这一概念。
什么是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
具体来说,教育公平的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2)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3)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即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上的实质性公平及教育质量公平、目标层面上的平等。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陈如平进入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学上”的问题总体上得到基本解决,“上好学”的需求更加凸显,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显著标志。
2019年7月,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推动多样化办学,为不同性格禀赋的学生提供更加适宜的教育。
”这赋予因材施教更加丰富更加鲜亮的现代内涵和使命担当,对于教师、家长、学校,对于实现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深远而全新的意义。
“因材施教”古已有之。
宋代大儒程颐最先从孔子教人的经验中,概括出“圣人教人,各因其材”的说法。
另一位大儒朱熹接着说道:“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
”“因材施教”由此而得,这是古代圣贤留下的一项弥足珍贵的教育财富,是凝结了两千多年深厚教育思想的重要法宝。
实现因材施教既是人类的教育梦想,也是千百年来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最高境界。
从根本上说,因材施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理念,也是一条必须遵循的教育原则,还是一种最佳的教育方式。
在它的指导下,教育工作者根据學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及不同个性特征,运用不同的具体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育,最后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由于因材施教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因人而异、各尽其才,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因此,它对教育行为的影响和作用是根本的、普遍的、深远的,必须为任何正常的教育所遵循和运用,不得违背和篡改,要成为推动学生走向成人、成才、成功的必由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的教育条件下,如何实施因材施教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现实情况是,应试演变成了应试教育,学习被练习取代,训练被刷题取代,所有教育教学都直奔分数、成绩和升学率,简单粗暴、罔顾一切,功利色彩浓厚。
因材施教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甚至是一种标签。
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作者:陈明智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5年第08期俗话有云:十个手指有长短,一种米吃出百种人。
在教育教学上,由于教育对象的家庭背景、个性特征以及接受知识的能力等不同,故在教学上就不能只局限于一种教学方法。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尊重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呢?一、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充分了解教育对象所谓因材施教,是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应贯彻落实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禀赋和特长,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充分了解教育对象是贯彻落实因材施教原则的首要条件。
第一,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要有充分的认识,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体等,为学生创造适合其发展的条件,从而发挥长处,弥补不足,促进全面发展。
第二,个体差异是影响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在两者之间寻求一种合理、有效的途径,了解、顺应学生的认知方式并因势利导,才能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把精力放在全班集体教学上外,还要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实施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和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并分别设计不同个性特点学生成才的最优方案,从而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
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力求实施分层教学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尽管他们之间存在差异性,但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他们各方面的素质都能得到提高。
分层教学,这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实施分层教学模式,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所有学生学有所得、促进学生成才的有效途径。
应如何理解教育公平理念
应如何理解教育公平理念现今社会如何理解教育公平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对教育公平的理解将直接作用于教育、教学、学生。
那应如何理解教育公平呢?本文从教育公平的概念、属性、基本要求、补偿差距四个角度进行认识,以期更好地理解教育公平从而促进教育、教学、学生的发展。
标签:教育教育公平学生个性现今社会如何理解教育公平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对教育公平的理解将直接作用于教育、教学、学生。
那应如何理解教育公平呢?本文从教育公平的概念、属性、基本要求、补偿差距四个角度进行认识,以期更好地理解教育公平从而促进教育、教学、学生的发展。
一、教育公平概念教育公平理念源远流长1,不同年代的不同学者对其有不同理解。
本文认为教育公平是指政府根据当前社会对地区教育发展的需求合理组织学校,学校应在社会和政府的协调下合理分配利用教育资源从而保障每个孩子在学校都能获得有质量的教育。
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保障每个孩子在学校都能获得有质量的教育,即所有的孩子都共同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可认为这是教育公平的共同性;其次每个孩子在接受教育的时候其个体的特殊性应该得到尊重和发展可理解为教育公平的个体性。
所以教育公平也是每个孩子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性和个体性得以实现的一种保障。
这就要求政府应保障所有孩子入校接受教育,学校应为各个孩子提供适合其个性发展的教育2。
通过概念可以看出政府社会是教育公平的基础,他们为教育公平发展提供政策法规资金及其所需条件的保障。
二、教育公平的属性(一)阶级性和阶层性。
阶级性是指不同阶级的人对教育公平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如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也许认为满足孩子入学接受教育获得基本知识就是教育公平,而资产阶级对教育公平不仅仅满足于此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阶层性是指教育公平是分层次的,如在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教育公平层次是不同的。
(二)历史性和相对性。
历史性即时间性[1],如當我国没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时认为教育公平就是教育机会公平,当教育机会公平实现后更加追求教育的结果公平从而强调教育内涵的发展。
真正的教育公平是因材施教
真正的教育公平是因材施教文/本刊记者 清渠记者:顾老师好。
谢谢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
尽管三十多年来教育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各种教育讨论层出不穷,尽管中国的教育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事业,中国教师是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工作者群体,有关教育本源的问题还是要探讨,甚至要深入探讨。
我们在教育上的一些偏差,往往是因为在最基本的概念上出现了偏差。
应试教育的偏向长久不能突破,似乎也是因为对教育本源的认识未能正本清源。
顾明远: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深入探讨。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在我长期的教育工作经历中,长时期内人们认为教育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武器。
“文化大革命”中教育甚至沦为“四人帮”政治斗争的工具。
拨乱反正以后大家进行了反思。
对于“教育本质”认识的讨论还应深化记者:这些曾是当年拨乱反正反思的重要内容,也是大讨论的重要内容。
顾明远:名为“教育本质”的讨论,实际上是大多数文章谈到的教育的本质属性问题。
有多种观点,“生产力说”与“上层建筑说”之辩,“双重属性说”与“多重属性说”之辩,“社会实践《教育家》杂志的宗旨之一,就是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为有志于教育、奉献于教育的志士仁人搭建交流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首先要有教育家的声音。
除了与时代呼应,探讨时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点问题外,还要有关于教育本源的一些讨论,交流关于教育、教学、教师的一些根本性的认识。
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教授。
年逾八旬的顾明远教授精神矍铄,以“诲人不倦”的祥和师长之态度回答了记者提出的种种问题。
下面是对顾教授的访谈录。
顾明远访谈录活动说”与“特殊范畴说”之辩,“生产实践说”与“精神生产说”之辩,“社会化说”与“个性化说”之辩,等等。
但这些观点几乎都没脱离教育工具论的藩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摒弃“阶级斗争为纲”的提法,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四个现代化。
要搞经济建设,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那么,教育有没有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还有没有其他功能?必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新时代推进教育公平的四维度思考
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
同。 ② 同时,教育公平具有不均衡、不充分的多层次
一、理论维度:新时代教育公平的新内涵
发展的才能。” ④ 在谈及未来社会的教育目标时,马
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
人的惟一方法。” ⑤ 可见,公平而优质的教育是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公平的内
Hale Waihona Puke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起点,是办好人
革必须着眼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使改革
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标志。 教育公平推动人才涌现、
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⑦ 在教育领
活力涌现、智慧涌现、力量合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
域,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就是坚持以全体
基础工程,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指标,为实现中华
教育公平关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大计,关乎
亿万家庭和个人的切身利益,是影响范围广、程度深
的重大社会问题。 新时代对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提
出了新要求,也为进一步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带来了
合的教育,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注重为受教育者提
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促进教育质量公平。
1.教育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八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都有力说明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为每个孩子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强国奋斗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
2019 年 12 月
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师资均衡化、破解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难题,不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和群
改善教育公平须从三个方面入手
改善教育公平须从三个方面入手作者:来源:《云南教育·视界(综合)》2012年第04期上幼儿园怎比上大学还要贵全国政协委员陈万志两会期间提交了《改革幼教体制发展幼儿教育》提案,指出了当前幼儿教育收费过高等问题。
目前幼儿教育收费高已成为全国普遍现象,“赞助费”成为父母们沉重的负担。
学前幼儿教育乱收费根源在于学前教育资源的不平衡。
当前一些公办幼儿园,以手中掌握的优质教育资源为筹码,收取高额的赞助费、借读费,谋取小团体利益,混淆了公益性质,直接对“高标准、豪华型、高收费”的幼儿家庭教育消费产生误导。
其次,这与政策和监管的缺位有关。
随着改革的进行,一些地方将公办幼儿园推向市场,但相应的管理没有跟上,幼儿教育的公益性被弱化。
有关部门往往关注义务教育阶段的乱收费,而对学前幼儿教育阶段的乱收费重视不足。
学前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世界都受到普遍的重视。
在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学前教育都是全免费的,即使那些没有实施学前教育全免费的国家和地区,公立的幼儿园收费也是很低廉的。
加强学前教育机构的整顿,杜绝不合理的收费行为已刻不容缓。
政府对幼儿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加强教育部门对经费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幼教资源的合理调整和利用;制定合理的幼儿园收费标准,明确整顿幼教收费的监察机构、投诉受理单位和行政处罚单位,给学前幼儿教育乱收费行为上道“紧箍咒”。
(来源:《新京报》)代表委员给“教育不公”画像“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围绕教育不公平问题,指出了教育的“一黑二斜三苦四丑”。
一黑:“择校费”的黑洞。
任玉岭委员指出,教育不公最大的问题就是“择校费”。
由于监管失位,“择校费”已经成为吞噬教育公平的黑洞,形成了教育领域的“马太效应”。
二斜:教育经费向城市、东部倾斜,优质教育向强校倾斜。
黄泰康代表指出,我国本来就不多的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着“嫌贫爱富”的不公平现象。
这两个“倾斜”使得不同背景的孩子在教育机会、教育过程上都不公平。
读《伟大的笨蛋:中外名人的差生生涯》体会
读《伟大的笨蛋:中外名人的差生生涯》体会“人的禀赋是有差异的,但各有所长,皆有潜能。
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发展特长,开发潜能,都有可能成才,这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伟大的笨蛋:中外名人的差生生涯》这本书列举了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发明大王爱迪生、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文学大家沈从文、政界巨子丘吉尔、数学大师苏步青和著名作家三毛的成长和成才的经历。
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众人和老师眼里的笨蛋和差生,可以完全通过努力站在自己热爱的行业的巅峰,也可以为人类做出杰出的贡献,也可以成为一代伟大的人物。
教师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差生尤显重要,教师的一句话、一个暗示都具有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教育力量,甚至改写孩子的人生。
孔老先生早就说过:“有教无类。
”但我们老师却要把学生们分成三六九等,区别对待。
这种教育方法有百害而无一利啊!对于上等同学,这膨胀了他们的虚荣心,助长了他们的骄傲情绪;对于较差的同学,这严重打击了他们的自信,甚至践踏了他们的自尊。
学生不缺才能,缺的是发现;学生不缺进取,缺的是鼓励;学生不缺好奇心,缺的是引导;学生不缺潜力,缺的是发挥潜力的平台。
绝大多数差生,其实并不差,他们需要的无非只是一点点的鼓励和引导,需要的只是我们的一点点宽容。
这个世界无所谓天才与笨蛋,天才与笨蛋仅一步之遥,这一步往往是我们对他们的看法、教育;让我们深刻体会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育是什么?教人变。
叫人变好的是好教育,叫人变坏的是坏教育。
活教育叫人变活,死教育叫人变死。
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
”的确,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由于主客观的各种因素,学生的成长存在着不平衡,这是正常的;出现的优劣、高低,都是动态的、可变的。
这本书告诫我们不可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的成长,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孩子,要尊重孩子独特个体,观察指导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或许会有更好、更新的发现!《伟大的笨蛋》一书的阅读体验,不仅强化了我的教学理念,也对我个人心灵的成长产生了影响。
有差异的教育平等——新时代的教育公平
供适 合的教育 ,能够促进其全 面发展。 关键词 :教育 ;有差 异的平等 ;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 :G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耄编号 :1673—2030(2018)02—0098-05
收 稿 日期 :2018-04.1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基金项 目:河北 省教 育科 学研究“十 三五 ”规划 课题“实现城市务工农 民工子 女教育公平对策研究 ”(课 题编号 :1604460)
有差 异 的教 育平等
— — 新 时代 的教 育公平
2018年 6月
June 2O18
李俊 丹 ,张希 龙 ,王新 荣 ,朱艳 红
(1.邯 郸 学 院 学 报 编 辑 部 ,河 北 邯 郸 056005;2.河 北 工 程 大 学 附 属 学 校 ,河 北 邯 郸 056000)
摘 要 :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 ”,教 育对 国家和个人来讲都有着长 期的影 响和重要 的战略意 义,教 育公平是社会公平
的重 要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 的重 要价值取 向,在实现教 育公平的道路上 ,我们 需要关 注差异性教育公平 。从 国家角
度看 ,差异性教育公平能够结合地 域的特色 ,因势利 导地 促进 区域发展 ,缩小地域差距 ,同时也能培养人才 ,实现 人才
强国的 目标,增强 国家综合 国力 ;从个 人角度看 ,在分配 教育资源 时考虑受教育者 的先天禀赋和需要 ,发掘其潜 能,提
阶 段 性 研 究成 果 作者 简介 :李俊丹 (1971一),男,河北魏县人 ,邯郸学 院学报编 辑部副编审 ;张希龙 (1966一),男,河北邯郸人 , 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学校校长 ,高级教师 ;王新荣 (1973一),女,河北魏县人,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学校教师;朱艳红 (1984一),
教育公平原则
教育公平原则教育公平,是一个关乎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重要议题。
在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应当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无论其出身、地域、贫富差异如何。
这不仅是社会公正的体现,更是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
教育公平原则首先体现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上。
教育资源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材教具等多个方面。
在一些地区,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学校可能缺乏优秀的教师,教学设施简陋,孩子们无法享受到与发达地区同等质量的教育。
这就导致了起点的不公平,使得这些地区的孩子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政府应当加大对教育薄弱地区的投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优秀教师到偏远地区任教,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让每一所学校都能具备基本的教学条件。
教育机会的平等也是教育公平的核心。
这意味着不论性别、种族、家庭背景,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同等的机会进入学校接受教育。
然而,在现实中,仍然存在一些阻碍教育机会平等的因素。
比如,在一些贫困家庭,孩子可能因为经济原因而早早辍学,去打工赚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和社会应当建立完善的资助体系,确保贫困家庭的孩子不会因为经济压力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
同时,要消除性别歧视,保障女童享有与男童同等的受教育权利。
教育公平还要求教育过程的公平。
即使孩子们进入了学校,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应当得到公平的对待。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一视同仁,不因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因素而区别对待。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激发每个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在学习中都能有所收获。
同时,学校应该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教育评价的公平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方式往往会限制学生的发展,造成“唯分数论”的现象。
为了实现教育评价的公平,我们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
教学实践中落实教育公平(3篇)
第1篇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实现每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我国,教育公平一直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
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教育公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努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教育公平。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公平首先源于正确的教育观念。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树立平等、尊重、关爱学生的教育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具体措施:1. 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因学生的家庭背景、性别、种族、宗教信仰等因素对学生进行歧视或偏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
2.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教育环境中得到充分发展。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优化资源配置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是落实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
以下是一些优化资源配置的措施:1. 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校的资金、师资、设备等方面的投入,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
2. 优化师资队伍: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确保每一位教师都能胜任教学工作。
3. 创新教育模式:推广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新型教育模式,让更多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三、关注弱势群体在教学实践中,要关注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以下是一些具体措施:1. 关注留守儿童:针对留守儿童,开展关爱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2. 关注残疾儿童:为残疾儿童提供特殊教育,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身价值。
3. 关注家庭困难学生:对家庭困难学生给予经济、心理等方面的支持,确保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四、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教育评价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落实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一些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措施:1. 改革考试制度:降低考试在评价中的比重,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因材施教”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因材施教”摘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心理上的个别差异而进行因材施教是教育上的一个普遍规律,它历来为教育学家们所重视。
早在两千多年前,教育的开山鼻祖孔子先生就采用了因材施教的办法。
孔子一生的教学实践都贯穿着“因材施教”这个教学原则。
先天禀赋、后天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决定了学生不一样的发展可能性和发展需求,学生之间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因此,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来自教师不同侧面和不同程度的关怀与照顾,敏锐地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缺点,因势利导,促使其扬长避短,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
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既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照顾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教育世界各国一直在探讨个性差异和个别施教的问题。
随着教学技术的现代化,尤其是电化教学的开展,一方面教学摆脱了课堂空间的限制,对象在扩大;另一方面在一般教学中如何适应个别差异的问题也更加突出,研究因材施教的问题仍然是一个非常迫切的课题。
因材施教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要求。
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不同的人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处于中等水平,能够跟随教师的思路,从而达到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的要求,而有一部分较突出的孩子,可以达到更高的水平,这时就需要教师对这些孩子提出更高一点的要求。
然而,确实有一少部分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跟不上教学大纲的进度,不能完全有效地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为此,在教学中除了要照顾大多数学生以外,还应非常重视观察和研究学困生学习成绩不良的心理原因,并加以校正。
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
因材施教
尊敬个性差异切实“因材施教”的案例担任班主任多年来,各种性格的学生我们都接触过不少,怎样开导好性差异的学生我们要因材施教。
我们班有个叫黄明开的孩子,从七年级到级,他课上主动举手发言的次数屈指可数,平时也很少和同学们一起玩耍戏;但他偏爱绘画,远至古战场披盔带甲的武士,近至动画片中的人物,的笔下都栩栩如生。
于是,课上偷偷画,课下随意画,回家还是画,对其情表示出一概的冷漠,学习成绩也较差。
老师摸不到他的心思,连他的父不知该用哪种方法教育他好,还常常为他的学习闹家庭意见。
在课上,表方法我用过,批评的招使过,他态度总是不卑不亢、不冷不热,而各方面总不大,有时为了调动他,课上我只好采取点名的方式,让他发言,可他不集中,总是答不出问题来。
为了他能进步,我和他家长联系、面谈过好多始终不见效果。
通过这次班主任网上培训,学习到很多的好方法,于是这开始,我和班干部们商量,拟订在班内成立板报小组,一是发挥学生们的才培养学生们的能力,二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班内公布这一消息时,我个举荐了黄明开,并提议由他担纲主画,只见他抬起了头眼睛一亮,脸上了少有的喜悦。
表示能胜任。
十月份这期板报的主题是我们爱祖国,为了发挥黄明开的才能,我给这期板报定为以画为主。
以写为辅,并指定由黄同学担任主画,其他几个同学配合。
果然黄明开同学不负众望,身手不凡几笔就把一头大象事得活灵活现,再画什么都一次到位,没有涂抹。
同学连赞叹,我在一旁也表扬他。
这时我看到,他从来没有表情的脸上,有着不住的喜悦,话也多了起来。
当别人画时,他还时而帮助涂色,进而指点一和同学们相处得十分融洽。
我看在眼喜在心上。
在以后的日子里,当科任来我们班上课,总要夸我们班的板报出得好,我也连忙捎上一句:这是黄他们画的,再看他的表情总是很高兴的样子。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可是黄明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从来不爱话的他,现在经常问我这问我那,还主动问下期板报出什么内容,什么时间甚至课上也举过好几次手,回答的声音大而亮。
教育公平的原则及政策意义
教育公平的原则及政策意义教育公平的原则及政策意义一、平等原则教育资源配置的平等原则包括权利平等和机会平等,即受教育权平等和教育机会平等两个方面。
受教育权平等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内在要求。
权利平等不承认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任何特权,一切权利主体享有相同或者相等的权利。
权利平等废除了基于性别、身份、出身、地位、职业、财产、民族等附加条件的限制,体现了社会对所有成员的“不偏袒性”和“非歧视性”。
机会平等是在权利平等的基础上所设立的制度,保证社会成员有平等的参与机遇,它要求社会提供的生存、发展和享受机会对于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始终均等。
机会平等实际上是一种过程的平等。
利益的实现是一个持续追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要毫不偏袒地为所有人提供同样的机会。
首先,参与起点要机会均等;其次,在参与的各个阶段,每一个社会成员能力大小不同,利益实现的水准也会有区别,但社会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尊重和关怀、提供的帮助应该是同等的。
4在制定、实施教育公共政策,落实教育公平的平等原则时,必须谨防进入两个误区。
其一,过分强调起点意义上的教育机会均等,忽视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均等,忽视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均衡。
让所有的孩子都有机会受教育还不够,还应该使他们在教育过程中同等地接受高质量的教育,高质量的教育平等应该成为教育政策的主导目标。
美国的教育改革政策对我国有诸多启示。
1988年,美国教育部长向总统提交了《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报告》,认为“教育机会均等”是美国民权运动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
真正的教育机会均等意味着对所有学生实行同等的教育。
如果仅仅扩大入学机会而不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无异于变相地执行种族歧视。
“对于处于不利境地的学生,我们没有向他们提供他们应入的第一流中小学,这种情况太多了。
我认为,提升教育质量是摆在民权运动面前的中心任务,也是我们当今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要实行教育机会均等,我们就必须在学校里为我们的学生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
”1994年7月1日正式生效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是一个系统的教育改革方案,其目标在于“保证所有的学生受教育的机会均等和学业的高质量水准”。
教育公平的实现途径
教育公平的实现途径教育公平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构建公正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教育的公平性并不完全得到保障。
因此,寻找途径来实现教育公平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本文将探讨几种可能的实现途径。
1. 政策改革政策改革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投入,确保教育经费合理分配,尤其是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教育资源需给予重点保障。
此外,政府还应采取措施减少贫困家庭学生的经济负担,如提供免费午餐和教科书,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等。
另外,政府还应建立完善的招生政策,避免因户籍、贫富差异等因素对学生的教育机会产生不公。
采取公平的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将优质教育资源向所有学生开放,并提供平等机会,可以有效提高教育公平。
2. 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均衡配置优质教育资源是教育公平实现的关键环节。
现实中,优质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一些发达地区的名校,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以平衡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差异。
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设施和硬件条件,提升教学质量。
投入资金,兴建、修缮学校建筑,更新教育设备,改善教学环境;增派高质量教师到贫困地区,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另一方面,可以向贫困地区输送优秀的教育资源。
通过设立教育合作项目,引入名校的师资力量和课程设置,促进全区域资源的整体提升;建立网络教育平台,提供远程教育,让更多学生能够接触到名校的优秀教育资源。
这些举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
3. 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于实现教育公平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应重视教育,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不论家庭贫富,都应尽力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
同时,家长在子女教育中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成长素质和能力,以增强他们面对竞争的自信心和适应力。
社会也要承担起责任,提供公平的机会和资源供给。
非营利组织、企业、社会团体可以积极参与教育公益事业,提供奖学金、助学金等资助;同时,社会应提供多样化、全面化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路径。
如何实现教育公平
如何实现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指不论个人的社会背景、经济条件、性别、种族等因素,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
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公平现象。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加大教育资源的平等分配力度。
教育资源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所以要确保每个地区、每个学校都能够获得公平的教育资源。
政府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他们的教育基础设施和教育条件。
在城市地区,也要解决好随迁子女和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和帮助。
其次,要教育评价制度,避免以分数评价教育质量。
当前教育评价过于注重学生的分数,这导致了教育资源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而对于其他学生的关注不够。
要考试制度,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注重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也要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方式,让他们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再次,要提高农村地区教师的素质和薪资待遇。
教师是教育公平的关键,他们的教育素质和教育热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教育质量。
目前,由于农村地区的薪资待遇较低,教师流失现象比较严重。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同时也要提高他们的薪资待遇,让他们能够有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更好的发展机会。
最后,要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支持。
家庭教育是教育公平的基础,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政府应该加大对家庭教育的引导和帮助力度,提供更多的家庭教育资源和服务。
同时,社会也要加强对贫困家庭和弱势群体的帮助和支持,让每个孩子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机会。
总之,实现教育公平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才能够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让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重禀赋差异,因材施教实现教育公平
一、禀赋的含义:人所具有的智力、体魄、性格、能力等素质或者天赋。
(from百度百科、中国汉语词典……)
智商、情商、体魄、性格、外貌、性别、财富(家境)(既跟遗传有关,也跟环境(国家、地区、民族)和自身(志向)有关)
自然禀赋、社会境况
二、如何看待禀赋差异?
禀赋差异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纵向的高低差异,而是横向分配的差异性。
鉴于禀赋既有遗传的因素,又有后天改造的可能性,所以对待自然禀赋低的个体不可一锤定音,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
“天生我才必有用”(李白《将进酒》),“上帝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也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
个体发展除了具有差异性,也有互补性。
三、三种不同的教育公正观
罗尔斯:自由平等主义主张教育资源在所有人(无论自然禀赋如何,无论社会境况如何)中的平等分配,一种平均主义。
提出差异原则进行补偿。
偏爱自然禀赋差的群体。
诺齐克:自由至上主义主张教育资源的分配要依据个人的天赋进行选择,不能为了平等而牺牲个人自由。
对教育资源的自我所有权不容侵犯。
诺齐克指出,我拥有自己,我就拥有自己的天赋,因而也就拥有依靠我的天赋通过我的劳动所产出的东西,即个人的财富。
按天赋获取应得的教育资源,教育向才能开放。
教育公正在于程序公正,而不在于结果。
依靠学校选择制度和教育市场化,实现教育公正。
德沃金:钝于禀赋,敏于志向。
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有自然禀赋的差异,也有社会境况的差异。
德沃金认为,平等意味着人们应该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和承担责任。
人们的命运应该取决于自己的“志向”,而不只取决于他们的自然禀赋和社会境况。
一种公正的分配方案必须注意志向问题,允许发展个人的志向,即便这可能造成不平等,也要鼓励。
这就是社会利益分配中的“钝于禀赋(endowment-insensitive),敏于志向(ambition-sensitive)”。
针对自然禀赋的不平等,德沃金提出补偿自然劣势的“保险方案”。
针对个人的志向,他提出为自己选择承担代价的“拍卖方案”。
按照德沃金的这一理论,我们既需要公共教育,又需要给人们留有选择和发展的自由。
如何看待天赋在资源分配中的作用?
四、何谓教育公平?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有关报告中的教育公平定义:“教育公平有两个含义。
第一个含义是公正(fairness),就是要保证性别,社会经济地位和种族等个人和社会因素不妨碍人达到其能力所允许的教育高度。
第二个含义是覆盖( inclusion ),就是要保证每个人都受到基本的,最低标准的教育。
例如,每个人都应该能读,写和做简单的算术”。
在当下社会发展水平下,我觉得应该提供更高标准的基础教育。
虽然国家提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或者现在提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但事实是因为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引起的教育不公平并没有得到解决,落后地区并不能提供人全面发展所需要的资源。
所以我把视角转移到更小的方面——日常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面对几十个学生,如何做到教育公平?一视同仁是基本,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微型社会,有民主型,有专制型,班主任的气质决定了班级的气质。
一视同仁在班委选举、权力监督和权力分配中得以体现。
在一视同仁的基础上更要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五、如何实现教育公平?
(一) 受教育机会平等
(二) 教育资源分配平等
(三) 因材施教实现个体的自由平等发展
假设:社会发展到物质富足,区域发展平衡,阶层差别小的时代。
在这个基础上,每个个体都能获得充分的,自身需要的教育资源。
个体差异性,比如有些人智商很高,但体魄不好(霍金);有些人智商不高,但情商很高(虽然智商情商不可完全分割,会相互影响);有些人智商不高,但体魄强壮(运动员),或者外貌出众(明星、模特);遗传先天不足,但有音乐天赋(郎朗)。
面对这些差异,提供充分的教育资源,因材施教是合理的解决方法。
六、如何实施因材施教?
接纳自身的不足,扬长避短,准确定位,充分挖掘个体潜能。
教师:
(一)尊重个体差异,用欣赏的眼光观察每个学生
(二)标准差异化、评价多元化
(三)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点,给予支持和帮助
家长:
观察、了解自己的孩子,多陪伴孩子,正视问题,不寻找借口。
快乐最重要,摒弃功利性的目的。
放手让孩子自主选择,适当引导,纠正。
学校:
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和课程,建立多样化的平台,创造机会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国家:
加大教育投入,加快教育改革,调整教育资源分配。
提高高等教育的包容性、灵活性、层次更多、范围更广。
促进大众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大力支持弱势冷门学科和领域。
丰富产业结构,为各种人才创造就业渠道。
智商包含的七大能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应变能力。
情商(情绪情感智慧):由两位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梅耶(新罕布什尔大学)和彼得·萨洛维(耶鲁大学)于1990年首先提出。
情感智商包含五个主要方面:
1.了解自我,监视情绪时时刻刻的变化,能够察觉某种情绪的出现,观察和审视自己的内心体验,它是情感智商的核心,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
2.自我管理,调控自己的情绪,使之适时适度地表现出来,即能调控自己;
3.自我激励,能够依据活动的某种目标,调动、指挥情绪的能力,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
4.识别他人的情绪,能够通过细微的社会信号、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与欲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
5.处理人际关系,调控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反应的技巧
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
因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
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
即能调控自己;
三是自我激励,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
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
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
五是人际关系的管理。
即领导和管理能力。
日前,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组研究人员运用一种新型的脑成像扫描仪发现,人类智商在很大程度上与大脑神经的轴突及其走向和位置相关,而这些特征则主要由基因控制。
相关研究刊登在最近一期《神经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发现,基因似乎通过决定进入髓磷脂中大脑神经轴突的数量来影响智商。
覆盖在神经轴突外的髓磷脂主要由脂肪构成,可使快速信号直接进入大脑。
髓磷脂越厚,神经冲动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