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春语文版语文七下《古文二则》word导学案
2018部编人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全册]
2018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1 邓稼先【导学目标】1.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2.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习重点】1.了解本文平淡朴实、感情真挚、句式多变的语言特色。
2.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较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课时计划】2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为了保护国防科技的安全,我们的许多国防科技专家们都心甘情愿地做了无名英雄。
他们长年与亲人分离,在远离人烟的荒漠中与机械为伍,与数据共眠,默默无闻,为国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英雄,国家的骄傲。
下面就让我们打开课本,随着杨振宁先生去认识一位为祖国的强大做出巨大贡献、长期以来鲜为人知、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邓稼先。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邓稼.先(jià)元勋.(xūn) 铤(tǐnɡ)鲜.为人知(xiǎn) 鞠.躬尽瘁.(jūcuì ) 癌.症(ái)筹.划(chóu) 妇孺.皆知(rú) 彷徨..(pánɡhuánɡ)(2)词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一直到死为止。
春语文版语文七下古文二则导学案.doc
29古文二则一.基础达标(自主完成,二人互检)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卒(勿)逢暴雨B.郢人垩(e )漫其鼻端若蝇翼C.峨峨(0)兮若泰山D.臣则尝能斫(zhu6)之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②.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Z矣。
③.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④.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⑤.吾于何逃声哉?⑥.虽然,臣之质死久矣!3.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②.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
③•钟子期辄穷其趣。
4.下列语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两项是()A.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B.止于岩下C.听而斫ZD.卒逢暴雨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 时期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_____ 、______ 、______ 的代表人物。
《郢人》选自____________ o 列子,名_____ ,相传________ 郑国人,思想家和语言文学家。
《伯牙善鼓琴》选自____________ o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探究问题)1.“郢人斫垩”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2.你从庄子讲的这个故事中看到了庄子对亡友怀着怎样一份特殊的感情?3.伯牙如何“善”鼓琴,钟子期又如何“善”听?4.这两篇古文所共同蕴含的道理是什么?三.自主检测(语段阅读,重点突破)(一)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口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顾谓从者曰(随从人员)B.郢人立不失容(容貌)C.若蝇翼(翅膀)D.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这样)2.从“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一句话中可以看岀,庄子和惠子怎样的感情?你能不能说出一个与此相似的典故?3•由本寓言引申出一个什么成语?请说说它的含义。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古文二则》(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2021年整理)
(2016年秋季版)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古文二则》(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语文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古文二则》(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语文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古文二则》(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语文版的全部内容。
《古文二则》(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理解字词句,熟练朗读,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2.理解课文主旨,探究古文所蕴含的道理.[自主预习](师徒合作,师傅检查徒弟完成情况,并给予相应的评价等级.)1。
回顾学过的知识,将你学过的关于友情的诗句积累在下面.(师徒对比后,相互补充)2.了解作者作品(方法指导:在相关书籍、网络上查阅资料.将查阅的资料整合归纳,提炼出关键信息。
)庄子(前369-前286),战国时期哲学家,__________的代表人物。
姓庄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3.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词句意, 并熟读课文.(学法:a、不认识或不能确定字音的字查字典。
b、边读边在练习本上写,力求能准确书写.)(1)给下面加点词注音并解释.郢.( )人垩.()斫.()之(2)默读课文,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用“|”表示。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古文二则导学案语文版8
23.古文二则学习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故事。
2.理解两篇古文所蕴含的道理。
学法指导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故事。
通过反复诵读,领悟文中所蕴含的道理: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自主学习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郢.人()白垩.()斫.()峨.()卒.()援.()霖.雨()辄.()3.一词多义尝①尝试为寡人为之()②臣则尝能斫之()然①虽然,臣之质死久矣()②慭慭然()质①臣之质死久矣()②黑质而白章()操①初为霖雨之操()②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4.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故事。
合作探究第一课时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子期“善”听堪称伯牙的“知音”?探究二:拓展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第二课时探究一:整体感知1.“郢人斫垩”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2.你从庄子讲的这个故事中看到了庄子对亡友怀着怎样一份特殊的感情?探究二:理解提高这两篇古文所共同蕴含的道理是什么?我的收获学习了本文,你收获了什么?23.古文二则自主学习1.周战国道家《庄子》;寇(又名御寇)战国《列子》2. yǐng è zhúo éxī cù yuán lín zhé3. 动词,试,试探副词,曾经代词,如此,这样形容词词尾,……样子名词,对象,搭档名词,花纹的衬托面,底色名词,琴曲名动词,持,拿4.略合作探究第一课时探究一“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1. 伯牙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琴技炉火纯青,而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无论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牙的心意。
探究二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第二课时探究一1、生活中志趣相投的人很难遇到,没有志趣相投的人,自己的才能也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了。
初一语文下册第29课《古文二则》导学案
初一语文下册第29课《古文二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郢人》和背诵《伯牙绝弦》。
2.利用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字词,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两则故事。
3.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文中所共同蕴含道理:“知音难得,知己难求”从而珍惜身边的友谊。
一、知识链接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生卒年失考,与孟子同时。
战国时代宋国蒙邑(今安徽蒙城人,另说今山东东明县人),曾任漆园吏。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他也被称为蒙吏、蒙庄和蒙叟。
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经。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
道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
对后代的哲学、文学、科技、宗教都有深远的影响。
著有《列子》。
那时,由于人们习惯在有学问的人姓氏后面加一个“子”字,表示尊敬,所以列御寇又称为“列子”。
二、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给下列字词注音。
郢( ) 垩( ) 斫( ) 卒( )岩( ) 崩( ) 霖( ) 辄( )2.理解下列一词多义词语的意思。
尝:尝.试为寡人为之( ) 自:自.夫子之死也 ( ) 臣则尝.能斫之( ) 自.名为罗敷( ) 3.翻译下列句子:1)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2)郢人立不失容。
3)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4)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5)曲每奏,钟子期辙穷其趣。
6)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三、合作学习·探究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并背诵课文。
2.“郢人斫垩”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3.你从庄子讲的这个故事中看到了庄子对亡友怀着怎样一份特殊的感情?4.从文章画出体现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句子,并谈谈你的感受。
我的疑惑5.这两篇古文所共同蕴含的道理是什么?6. 读伯牙绝弦的有关文字,思考问题:“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第28课《古文二则》导学案.doc
第28课《古文二则》导学案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读懂古文,并能复述两个小故事。
2、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
3、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
难点: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正确理解课文主旨。
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 理解《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
2.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学习过程【感知课文】1、记一记《蔡勉旃坚还亡友财》选自《》,作者,字仲可,近代人,浙江杭州人。
清朝光绪十五年举人,曾任内阁中书。
是南社重要诗人。
晚年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参加过《辞源》和《中国人名大辞典》的编辑工作。
其人好学不倦,勤于笔记,著述甚多。
文中表现了蔡勉旃“ ”的高尚品质。
2、读一读①学生读课文,不会读的生字词划上记号。
②组内相互讨论,查阅工具书和结合下面注释解决字词的读音。
③尝试练习读准下列生字词的字音。
旃( ) 璘( ) 诺( ) 敦( )券( ) 亡何( ) 其人亡( ) 愕()语( ) 卒()辇( )④学生再读课文,注意文中的停顿。
⑤请2-3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仔细听后指出他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⑥开展小组朗读比赛。
3、译一译①以组为单位,借助书下注释,工具书,把文章口头翻译一遍,遇到疑难问题先与小组讨论,如果不能解决就举手与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商讨解决。
②指名学生口头翻译。
③尝试练习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重诺责(诺责: ) 敦风义(敦:风义: )不立券( 券: ) 且父未尝语我也(尝:语: )归之( 归: ) 而翁知我( 而:翁: )342019--05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读懂古文,并能复述两个小故事。
2、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
3、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2018-2019学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3.古文二则
23古文二则第一课时《伯牙善鼓琴》【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善、阴、卒、辄等。
(重点)2.感受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理解知音难得的道理。
(重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老师播放音乐《高山流水》。
师问:刚才听到的这首乐曲是什么?从这委婉动人的旋律里,我们似乎倾听到了一段委婉动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在这段音乐的引领下走进《伯牙善鼓琴》的故事。
二、自主预习1.作品介绍《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著。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
《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两小儿辩日》《歧路亡羊》《九方皋相马》《纪昌学射》《齐人攫金》《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2.人物介绍(1)俞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春秋时著名的琴师。
擅弹古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2)钟子期,名徽,字子期。
春秋楚国(今湖北武汉汉阳)人。
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
3.字音字形峨.峨(é)卒.逢暴雨(cù)更.造崩山之音(gēng) 舍.琴(shě)4.积累文言字词伯牙善.鼓琴(擅长)志.在登高山(意念,心情)卒.逢暴雨(通“猝”,突然)乃援.琴而鼓之(拿,拿过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好啊)三、合作探究(一)理解内容1.“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明确:六次;“善鼓琴”“善听”中的“善”:擅长;“善哉”中的“善”:好。
2.伯牙如何“善”鼓琴,钟子期又如何“善”听?请结合课文内容说明。
明确:伯牙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琴技炉火纯青,而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无论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牙的心意。
3.后人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
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明确:高山流水多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雅精妙。
第16课《古文两篇-陋室铭》导学案8-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22、《陋室铭》导学案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识记文学常识,理解“铭”的主要特征。
2、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
3、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重点难点】重点: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
难点: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过程】【课前预习】【文体知识】课文是一篇“铭”文,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铭文一般都是押韵的。
【作者名片】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
洛阳人,唐德宗贞元九年擢进士第,授监察御史。
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以后又任连州、朗州、和州等州刺史。
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
和柳宗元交谊很深。
有《刘宾客集》(一称《刘梦得文集》)。
【语基训练】1、朗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读音准确,停顿准确,注意画出不会读、读不准的字,并利用工具书解决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陋.室()德馨.()苔.痕()西蜀. ( )鸿儒.()案牍.()2、借助课文注释,解释重要字词。
有仙则名.惟吾德馨.鸿儒....白丁调.素琴丝竹..3、圈点勾画,粗通文意,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探究学习】一、以小组为单位,校验预习作业答案。
二、1、听录音读课文,2、全班齐读课文。
3、小组选代表朗读课文。
三、串译全文:(请同学结合已知字词意思翻译全文,必要时老师补充课文注释。
)1、古今异义⑴惟吾德馨.古义:今义:⑵谈笑有鸿.儒古义:今义:⑶无案牍之劳形.古义:今义:2、一词多义无丝竹之.乱耳之何陋之.有3、词类活用⑴有仙则名.⑵有龙则灵.⑶无丝竹之乱.耳⑷无案牍之劳.形4、翻译句子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古文二则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古文二则导学案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
册)
学习目标:
1.正确、通顺、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语。
(学习重点)
3.领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学习难点)
一、预习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①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
②匠石运斤成风()③吾无以为质()
④顾谓从者曰()⑤卒逢暴雨()
⑥伯牙善鼓琴()()
⑦泰山之阴()⑧钟子期辄穷其趣()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尽垩而鼻不伤。
②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
③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⑤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二、探究案
1.从课文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匠石和郢人非常默契和互相信任?(口头展示)
2.匠石和郢人为什么如此默契和互相信任?
3.匠石为什么不愿为宋元君尝试?
4.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5.“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
6.伯牙如何“善”鼓琴?伯牙如何“善听”?
7.从本文归纳出一个成语,说说它的意思
8.本文所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三、检测案
1、做课本“思考与练习三”。
2、做同步学习“第二课时”。
3、背诵《伯牙善鼓琴》。
四、我的感悟和反思
侯晓旭。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古文两篇》导学单
菊隐逸者惋惜衬托
莲君子赞美
牡丹富贵者鄙视衬托
③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
明确:托物言志,以莲自喻,表明自己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
巩固提升
1.请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欢的一种花。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例句:我爱莲花课时要点
背诵《陋室铭》,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古人安贫乐道、不慕名利的高尚道德情操。
自主学习
1.读准字音。
陋室铭德馨苔痕鸿儒案牍
2.熟读课文及注释,解释词义。
有仙则名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翻译句子。
4.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⑤孔子云:“何陋之有?”
4.用文中原句填空。
①写陋室不陋的主要原因是。
②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③写不受世俗、官场干扰的句子是,。
合作探究
1.课文开头两句与陋室有什么关系?
明确:用有仙之山和有龙之水与陋室类比,表明陋室也能有“名”“灵”的性质
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又与陋室有什么关系?说说你对主旨的理解。
我爱梅花,因为它傲霜雪而不凋,恰如坚贞顽强、斗志昂然的勇士。
2.背诵课文。
课后反思
16古文两篇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背诵课文。
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
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重点难点
1.背诵课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七年级语文下册23古文二则导学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23古文二则导学案(语文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www.5y23古文二则【课前寄语】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
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有形象深刻的阐释,“运斤成风”“高山流水”的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郢人》和《伯牙善鼓琴》【学习目标】.读准字音,掌握字词的含义,翻译重点句子。
2.读懂课文,读出自己的感悟。
3.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4.背诵《伯牙善鼓琴》,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教法指导:.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相传春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奉晋国国君之命出使楚国,有一天,他乘船来到汉阳江口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打柴人钟子期,两人相谈甚欢,彼此视为知音。
于是约定,明年的这个时候再相聚于汉阳江畔,畅谈对音乐的理解。
可是第二年,当俞伯牙再次来到汉阳江畔时,迎接他的却是钟子期的一座孤坟,俞伯牙在钟子期坟前弹完一曲《高山流水》后,把三尺瑶琴摔碎,从此不再弹琴。
这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篇有关古人友情的故事。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作者与作品庄子,名周,宋国蒙人。
七年级语文《古文二则》导学案
七年级(上)第七单元语文导学案主备人:复备:教务处审批:班级:小组:姓名:课题:28·《古文二则》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读懂古文,并能复述两个小故事。
2、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
3、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第一课时《蔡勉旃坚还亡友财》知识链接关于诚信与朋友交友,言而有信-——《论语·学而》至诚则金石开——恽代英有诚故信,无私故威——(宋)张载肯说真话,敢驳假话,不说谎话。
——陶行知信用如镜,一有裂痕,难以复原。
——(瑞士)亚美路走近文本本文选自《清稗类钞•敬信》。
《清稗类钞》是一套笔记集,总共四十八册,分时令、地理、外交、风俗、工艺、文学等九十二类,约一万三千五百余条。
采录数百种清人笔记,并参考报章记载而成。
内容范围广泛,检索便利,但选录颇为芜杂。
基础知识积累1、读文注音旃.(.).璘.(.).亡.何()敦.()立券.(.).辇.(.).2、朗读指导,画出下列各句的停顿。
(1)有友某以千金寄之。
(2)蔡召其子至。
(3)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4)且父未尝语我也。
(5)卒辇而致之。
3、解释文言字词亡.友:敦.风义:千金..:寄.之:立.券:致.之:亡何..:未尝语.我:4、积累文言字词一词多义:而翁知我卒辇而致之而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之师应之曰卒辇而致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又有某以千金寄之以无以应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5、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内容。
合作探究1、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蔡勉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是如何体现蔡勉旃“重诺责,敦风义”的呢?4、通过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样的道理?拓展延伸1.生活中有没有这方面的事例?谈谈你对这些事例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现实社会,“不立券”的做法值不值得提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巩固练习一、解释粗体字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 古文二则
一.基础达标
(自主完成,二人互检)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卒(zǔ)逢暴雨
B.郢人垩( è)漫其鼻端若蝇翼
C.峨峨(é)兮若泰山
D.臣则尝能斫(zhuó)之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 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
..,使匠石斫.之。
②. 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③.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④.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⑤. 吾于何逃.声哉?
⑥.虽然
..,臣之质死久矣!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②.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
③.钟子期辄穷其趣。
4.下列语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两项是()
A.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
B. 止于岩下
C.听而斫之
D.卒逢暴雨
5.庄子(约前369~前286),名,时期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
、、的代表人物。
《郢人》选自。
列子,名,相传郑国人,思想家和语言文学家。
《伯牙善鼓琴》选自。
二设问导读
(阅读课文,探究问题)
1.“郢人斫垩”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2.你从庄子讲的这个故事中看到了庄子对亡友怀着怎样一份特殊的感情?
3.伯牙如何“善”鼓琴,钟子期又如何“善”听?
4.这两篇古文所共同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三.自主检测
(语段阅读,重点突破)
(一)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
曰:‘臣则尝能斫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谓从者
..曰(随从人员) B. 郢人立不失容.(容貌)
C. 若蝇翼.(翅膀)
D.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这样)
2.从“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一句话中可以看出,庄子和
惠子怎样的感情?你能不能说出一个与此相似的典故?
3.由本寓言引申出一个什么成语?请说说它的含义。
(二)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1.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1)伯牙善.鼓琴善: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
2. 翻译句子。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3.“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读伯牙绝弦的有关文字,思考问题: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节选)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这是伯牙在子期墓碑前的一首短歌)
1.善鼓琴的伯牙,名满天下的伯牙,居然从此绝弦,如果你就是伯牙,你见
着这绝弦,再对子期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2.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谱成了一首乐曲《高
山流水》。
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
一.基础达标
1.A
2.蝇翼:蚊蝇的翅膀。
斫:砍,削。
质:对象,搭档。
念:心里想的。
穷:穷尽逃:逃避虽然:即使这样。
3.我没有施技的人了,我也没有可以与之谈话的人了。
匠石挥动起锛子呼呼生风,楚国人站在那里任凭他砍削。
钟子期总能点明他的情趣。
4.A D
5.周战国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庄子·徐无鬼》
御寇战国时期《列子·汤问》
二.设问导读
1.生活中志趣相投的人很难遇到,没有志趣相投的人,自己的才能也就不能得到很好的
发挥了。
2.庄子想象奇特,拿匠人石和郢人的寓言比喻自己和惠子的特殊关系,表达对朋友怀恋
和惋惜之情。
3.伯牙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琴技炉火纯青,而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无论
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牙的心意。
4.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三.(一)1.B
2.庄子为失去朋友感到无尽悲伤,说明他们情谊深厚。
管鲍之交《列子·力命》,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此世称管鲍善交也。
”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
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
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
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3.郢匠挥斤形容人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二)1. ⑴擅长⑵好
2.你所听到的心意,想象到的就如同我心里所想象到的一样。
3.“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
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四.拓展延伸
1.略
2.高山流水多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雅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