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硫铁矿汽轮机飞车爆炸事故分析

合集下载

柳州某化工公司高温熔融硫灼烫事故分析

柳州某化工公司高温熔融硫灼烫事故分析

柳州某化工公司高温熔融硫灼烫事故分析1999年6月8日,柳州某化学工业公司合成氨厂脱硫工段,熔硫釜上盖发生蒸汽泄漏并夹带熔融硫,一值班工人带压紧螺栓时,釜内熔硫喷射出来,造成该工人及同岗位另1人严重灼伤,其中1人于16天后死亡。

一、事故经过1999年6月8日约7时,合成氨分厂脱硫工段熔硫岗位操作工伍某、李某上班后,按常规进行生产前的准备工作以及对设备检查完毕后便开始运作,上好熔硫釜盖,开间接蒸汽阀加热后,伍某到一楼房外,李某回操作室。

约7时20分,工段长吴某巡查到熔硫岗位二楼,见岗位已正常生产,两釜蒸汽压力和釜内压力均在4kg/平方厘米和3kg/平方厘米范围内,便离开巡查别的岗位,约7时30分再次返回熔硫岗位时看见伍某、李某在操作室里,然后去分厂会议室开会。

约7时40分操作工伍某在一楼外从二楼西面的窗户看到熔硫室内蒸汽泄漏较大,便和李某上二楼检查,发现熔硫釜上盖有蒸汽泄漏并夹带少量熔融硫,为节省班中以后打扫卫生工作量,2人决定紧釜盖上的锁紧螺栓,随即将蒸汽总阀关死,在未将釜内压力卸掉的情况下,李某便拿板手站在两釜空间紧靠南面釜身(面朝南、背朝北)紧釜盖西面的锁紧螺栓,当紧至两圈时,釜盖忽然被冲开并发出闷响声,李、伍躲闪不及同时被釜内表面清淡熔融硫喷射烫伤大部分身体。

李被烫后随即跑出呼救,伍某被烫伤后,摔倒在地面,附近D110岗位操作工听到熔硫岗位房内发出闷响声,立即跑到现场,见伍某躺在二楼楼梯口,便招呼赶到现场的2名操作人员一起将伍某抢离现场,并用自来水减压冲其全身,然后将李、伍2人用救护车送本公司职工医院处理,约8时送柳州市人民医院抢救。

经医生诊断李某烫伤面积约80%,伍某烫伤面积约90%。

深度Ⅱ──Ⅲ。

二、事故调查及原因分析事故发生后,公司及时组织生产部、机动部、合成氨分厂等有关领导、技术员对事故现场进行拍照、调查。

经分析认为釜盖被冲开后,因碰到上部下料口而造成局部微小变形,北面锁紧螺母因带压旋紧螺栓,造成滑牙导致卡箍张开约10cm,但未损坏,螺丝杆完好无损,其余设备均未发现异常。

矿山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

矿山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

矿山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一、引言矿山事故是指在矿山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不良后果。

矿山事故的发生对矿山企业和相关人员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

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我们有必要对过去的矿山事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总结出宝贵的教训。

二、案例分析1. 案例一: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该矿山是一座煤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瓦斯爆炸事故,导致多人死亡和重伤。

经过调查分析发现,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矿山管理层对瓦斯浓度监测不够严格,并未及时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此外,矿工的安全意识较低,对瓦斯泄漏的风险认识不足,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2. 案例二:金属矿山坍塌事故该矿山是一座金属矿山,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坍塌事故,导致多人被困。

经过调查分析发现,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矿山的巷道支护工作不到位,导致巷道结构不稳定。

此外,矿山管理层对巷道支护的监督不力,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三、教训总结1. 加强安全管理矿山企业应加强对矿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同时,矿山管理层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和检查。

2. 完善安全设施矿山企业应加强对矿山设施的维护和更新,确保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特别是对于瓦斯浓度监测设备、巷道支护设备等关键设施,要进行定期检修和更新。

3. 提高应急能力矿山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加强对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

同时,矿山管理层和矿工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4. 加强监管力度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对矿山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对矿山安全生产的检查和监督。

对于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矿山,要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其安全生产。

四、结论通过对矿山事故案例的分析与教训总结,我们深刻认识到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只有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安全设施,提高应急能力,加强监管力度,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矿山事故的发生。

矿山企业和相关部门应共同努力,确保矿山安全生产,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铁矿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铁矿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铁矿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
汇报人:
目录
01
铁矿安全事故概述
02
铁矿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03
铁矿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
04
铁矿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
1
铁矿安全事故概述
铁矿安全事故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在铁矿开采、 加工、运输等过程 中发生的意外事件, 导致人员伤亡、财 产损失等后果。
分类:根据事故原 因和影响程度,可 以分为机械事故、 电气事故、火灾事 故、爆炸事故、坍 塌事故等。
感谢观看
汇报人:
2
铁矿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某铁矿冒顶事故
事故时间:2019年1月
事故地点:某铁矿
事故原因:顶板管理不 当,支护设施不完善
事故后果:造成多人伤 亡,经济损失严重
预防措施:加强顶 板管理,完善支护 设施,提高安全意

某铁矿火灾事故
事故时间:2019年1月 事故地点:某铁矿地下开采区 事故原因:电气设备故障引发火灾 事故后果:造成多人伤亡,经济损失严重 预防措施:加强电气设备维护,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完善应急预案
产安全
4
铁矿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
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意识
建立健全安全管 理制度,明确职 责分工
加强员工培训, 提高安全意识和 技能
定期进行安全检 查,及时发现和 整改安全隐患
配备足够的安全 防护设备,确保 员工安全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
定期对矿区进行 安全检查,及时 发现和整改安全 隐患
对矿区设备进行 定期维护和保养, 确保设备运行正 常
特点:铁矿安全事 故具有突发性、复 杂性、严重性等特 点,需要采取有效 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
预防措施:加强安 全管理、提高员工 安全意识、完善安 全设施、加强安全 培训等。

矿山事故案例分析

矿山事故案例分析

事故案例分析一、露天矿山边坡坍塌事故(一)边坡破坏的类型崩塌倾倒滑坡(二)滑坡的型式平面滑坡楔形滑坡圆弧滑动影响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有:(1)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一般岩石的硬度越大越稳定。

通常见到的滑坡是在砂质岩、泥岩、灰岩及片理化的岩层中发生。

(2)地质构造:主要是由节理、裂隙、层理、断层和破碎带以及极不稳定的软岩夹层和遇水膨胀的软岩面等形成的弱面。

(3)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包括地表水的渗入和地下水。

露天矿的滑坡多发生在雨季或解冻期。

(4)开采技术条件的影响:包括边坡角、边坡形式、开采程序、推进方向以及穿爆工艺等的影响。

边坡角越小,边坡越稳定;上部较缓、下部陡的边坡比上部陡、下部缓的边坡稳定而经济;边坡出露的时间越短越稳定;爆破震动作用也会影响边坡的稳定性。

现在由于边坡角较陡而导致的边坡坍塌时事故占边坡事故的大多数。

(5)管理方面的影响:如超挖坡脚,在边坡上部堆臵废石和设备,建筑房屋等,都会降低边坡的稳定性。

(5)地震对边坡的稳定也有影响。

案例:胡龙湾露天采场“6.23”边坡坍塌事故2001年6月23日6时40分,宜昌县晓溪塔姜家庙采石场的职工陆某某、范某某、黄某某、曾某某四人相继来到采石场。

陆领来了雷管和炸药之后,与范、黄三人到离地面约8米高的采场坡面的小墩上,先将19日打好的炮孔中的积水用两颗纸雷管炸出来,之后由往炮孔内装炸药和雷管进行扩壶作业。

当第二次扩壶未起爆时,三人便同时走近炮孔查看,这时炮孔上方突然垮落一块长约2米,厚约0.5米,重约1.5吨的不规则巨石,将三人同时砸落至采场底部平台上,范、黄当场死亡,陆重伤,送医院后不治身亡。

原因分析:(1)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分台阶开采;(2)当班作业前,没有按照规定检查、清除采场边坡上方的危石;(3)没有建立任何安全管理制度,放炮员无证上岗作业。

四川雅安宝兴矿山山体坍塌导致14人死亡,2人重伤,7人轻伤。

2004年10月18日11时40分左右,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陇东镇宇通石材有限公司大理石矿场(陇东大沟头)岩体垮塌,山体垮塌造成多人当场被埋。

某矿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某矿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某矿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1999年4月23日18时30分,17轨道上山掘进工作面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特大伤亡事故,突出煤量511t,瓦斯量
12.8万m3,造成12人死亡,6人有缺氧症状。

一、事故地点概况:
17采区为上山采区,设计有皮带、轨道、回风三条上山。

回风、皮带位于煤层底板,已与东部总回风巷贯通。

17轨道上山与皮带上山相距17.5m,两巷之间共有四个横贯相通。

17轨道上山自-160m运输大巷17车场绕道开口从下向上掘进,设计总长度390m,巷道下部底板岩巷长110m,半煤岩长11m,上部煤巷长185m。

巷道揭露的二1煤层厚度2.7-3m,煤层倾角12-14°,煤质酥软。

煤层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砂岩与页岩互层。

煤巷部分为矩形断面,采用2.4×2.4m11#工钢支护,断面积5.3m2。

该巷道曾于1978年7月10日,在统尺114m处施工排放孔时发生过瓦斯突出,突出煤量650t,瓦斯量11万m3。

突出的瓦斯逆风进入-160水平东大巷,直达17东六横贯,由于蓄电池机车发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死亡27人。

1985年11月5日,在统尺294.55m处炮后发生一次压出,压出煤量30t,瓦斯量4944m3,突出后停止掘进直至11月12日矿井突水、11月14日淹井。

掘进期间安装两台28kw局部通风机,一用一备,工作。

汽机案例

汽机案例

汽机事故案例(一)首钢电力厂蒸汽管道爆炸重大事故2000年7月9日凌晨,北京首钢电力厂汽机车间主蒸汽管道发生爆炸重大事故,造成6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75万余元。

1、事故经过7月9日0时57分,北京首钢电力厂汽机车间主蒸汽母管道北端阀门与管道焊接部位发生泄漏,l时01分左右该阀门与主蒸汽母管道焊接部位撕裂,发生爆炸。

阀门连同长约1. 5m的管道向北飞出13. 3m。

将3号锅炉、汽轮机值班室的南,北两堵墙击塌,从主蒸汽管道中喷出的高温高压蒸汽,将值班室内的控制设备毁坏,值班室内6名人员被砸、烫伤,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分析⑴首钢电力厂4台220t/h锅炉的布置为并联,井经主蒸汽管道汇总于蒸汽母管线上。

蒸汽母管北侧末端有一阀门(事故阀门)。

该阀门是在1986年为调试1号锅炉、1号汽轮机时用于吹洗蒸汽管道安装的临时管道阀门。

编号为11号。

调试结束后,没有将其拆除。

经调查,此事故阀门在投入使用之后未对其进行过定期检查.⑵对3台锅炉2000年7月9日的运行记录及运行日志进行检查,压力均在8. 8~8. 9MPa之间,温度均在533~540℃之间。

可以确定在发生爆炸时,没有出现超温超压运行现象,也排除了撮作人员违章操柞造成事故的可能性.⑶对失效部件的分析①焊缝外观及射线探伤破坏部位焊缝上存在未焊透和错边,未焊透最大深度约8mm(见图2-1-31-2),最大错边量为7mm。

对具有射线探伤条件的事故阀门的另一端即未破裂端的焊缝进行了x射线探伤,结果表明存在未焊透缺陷。

②断口分析通过对断口的宏观检查,其大部分断裂面平齐(见图2-1-31-3),具有脆性断裂纹的明显特征。

通过扫描电镜对断口的微观形貌进行观察,可以看到大面积断口呈准解理的形貌,也具有明显的脆性断裂特征,属于脆性断裂。

另外,在阀体侧的断裂面上,可以看到有3处明显的起裂源,经扫描电镜观察这3处裂纹源上存在有夹渣,属焊接缺陷。

断口位置少部分位于焊缝和热影响区上,而90%以上的断口位于阀体母材上。

汽轮机飞车爆炸事故分析

汽轮机飞车爆炸事故分析

汽轮机飞车爆炸事故分析1999年5月13日12时25分,广东省某硫铁矿企业集团公司化工厂在8万吨硫酸系统余热发电装置试车过程中,发生一起因汽轮机飞车而引起的爆炸事故,造成现场操作人员1人当场死亡,1人轮伤,设备遭粉碎性破坏。

一、事故基本情况1999年5月13日7时45分,8万吨硫酸装置动力车间发电岗位的岑某、陈某、路某和赖某4人接白班时,汽轮机组运行正常。

当日午后接车间领导指令,停车进行计划性检修,处理锅炉蒸汽孔板流量计法兰等多次发生的漏气故障。

约12昱10分左右,当班主操作工岑某派陈某先到一楼,将电动油泵打开,岑某则把同步器操作手轮退(旋)到顶位,等陈某上来后又安排他到操作室解列,岑某在汽轮机机头处观察其转速表变化,当发现转速表一直没有发生变化时便询问陈某有没有解列,陈某回答“已解列”,但是岑某发现操作屏上的指示灯红灯亮(说明仍未解列),就又返回机头处,其现场转速表显示还是不正常。

随后又回到操作室北门口再次询问陈某解列与否,陈某还没来得及回答便从操作室向门口冲去,此时岑某已拉直操作屏,指示灯显示正常(绿灯亮)状态,并发现陈某来到机头处手拍动危急遮断器,关主汽门手轮,但主汽门手轮拧不动,此时转速表转速为6800r/min。

岑某忙去检查危急遮断器,发现已跳出,便又去关主汽门,主汽门手轮仍拧不动。

随后岑某又拉了轴向位移遮断器,汽轮机转速继续上升,直到7800r/min。

此时,汽轮机伴随着相当大的震动声,岑某一边叫大家远离现场,一边向一楼冲去准备关闭隔离门和油泵,还没冲到停止按钮处,就听到上面一声巨响,汽轮机飞车爆炸,并有黑烟和大量蒸汽冒出。

陈某因外力钝器重击胸背部造成开放性损伤、心肺严重挫伤致死,赖某受轻伤,路某受惊过度。

二、事故原因分析(1)汽轮机调节氯阀关闭不到位,致使发电机解列后汽轮机转速一直上升。

(2)主汽门切断高压油路后不能自动切断汽路,用手动不能关闭主汽门手轮。

事故发生后,从二楼发电房冒出大量蒸汽看,证明主汽门在断油后仍然处于打开状态,不能自行关闭。

中国南车安全生产事故

中国南车安全生产事故

中国南车安全生产事故中国南车(南京浦镇机车车辆厂)1999年10月9日发生一起重大火灾事故,造成72人死亡、47人受伤的惨重伤亡。

这是中国南车安全生产历史上的噩耗,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警示事件。

1999年10月9日上午,南京浦镇机车车辆厂的一个工作车间突发火灾。

火势猛烈,浓烟弥漫,火势控制十分困难。

由于车间内没有适当的灭火设备,火势迅速蔓延,很快波及到临近车间。

事故发生后,机车厂准备了8个小时才得到了上级灭火部门的援助。

此时火势已经失去了控制,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

这起事故的发生主要原因之一是安全管理不到位。

据报道,机车车辆厂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包括消防设施不完备、逃生通道不畅通等。

车间内堆放大量易燃物品,而且没有专人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另外,车间内的工人缺乏有效的安全培训和应急机制,缺乏对灾难的意识和对危险情况的判断力。

此外,事故暴露了中国南车安全文化的不足。

安全文化是一个企业内部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涵盖了全员参与、责任心的培养、隐患排查等方面。

中国南车之所以无法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事故,与其缺乏安全文化密不可分。

车间内没有安全意识的普及,员工对安全规定的遵守度不高,对潜在危险的警惕性不足。

在这种环境下,事故的发生几乎是可以预见的。

此次事故的发生也对南京浦镇机车车辆厂的整体形象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南京浦镇机车车辆厂作为中国南车的重要一环,是国家重点企业之一。

然而,这起严重火灾事故不仅导致了大量人员伤亡,还使得中国南车在舆论上受到了极大的压力和批评。

这无疑对中国南车未来的安全生产和企业形象造成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面对这起重大事故,中国南车应迅速采取措施,确保事故原因的调查和整改工作能够迅速启动和深入进行。

首先,应加强安全生产和消防设施的建设,完善灭火和疏散逃生设备。

其次,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标准,加强安全培训和安全意识的普及,确保每一位员工都能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有清晰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同时,应制定完善的安全制度和规范,落实责任到岗位,确保安全生产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和监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9年硫铁矿汽轮机飞车爆炸事故分析
广东某硫铁矿汽轮机飞车爆炸事故分析
作者:未知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06-9-21 15:13:11 发布人:admin
1999年5月13日12时25分,广东某硫铁矿企业集团公司化工厂8万吨硫酸系统余热发电装置在试生产过程中发生一起汽轮机因飞车引起的爆炸事故,造成现场操作人员1人当场死亡、1人轻伤、设备粉碎性破坏的重大人身伤亡及设备损失事故。

1事故经过
1999年5月13日7时45分,8万吨硫酸装置动力车间发电岗位岑某、陈某、路某、赖某4人上白班,接班时,汽轮机组运行正常。

中午12时4人吃午饭时接到动力车间副主任孟某关于饭后汽轮机停车的指令,停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锅炉蒸汽孔板流量计法兰等多处漏气故障,进行计划检修。

12时10分左右,当班主操作工岑某叫陈某先到一楼把电动油泵打开,岑某自己则把同步器操作手轮退(旋)到顶。

等陈某上来后,岑某安排他进操作室解列,岑某在机头处观察汽轮机转速表。

由于转速表一直未有变化,岑某就来到操作室北门口处问陈某有没有解列,陈某回答“已解列”,但岑某发现操作屏上的指示灯经灯亮(说明仍未解列),就又返回机头处,当时现场转速表显示转速还是正常,随后又回到操作室北门口问陈某是否解列了,陈某未回答并从操作室南门口跑出。

这时岑某检查操作屏指示灯已正常(绿灯已亮),并看见陈某来到机头处手拍危急遮断器,并用手关主汽门手轮,这时岑某回到机头处,陈某讲“主汽门手轮关不动”,同时发现转速表转速达6800转/分。

当时岑某检查危急遮断器,发现已跳出,就去关主汽门,但主汽门手轮关不动。

随后岑某又拉了轴向位移遮断器,但汽轮机转速仍继续上升,转速已达7800转/分。

同时汽轮机伴随着相当大的震动声,这时岑某一边叫大家远离,一边向一楼冲去,想去关隔离门和油泵,当岑某还未到停止按钮处,就听到上面一声巨响,汽轮机飞车爆炸,并有黑烟和大量蒸汽冒出。

过后,岑某和从4万吨发电装置赶来的林某及从锅炉关气后赶来的孟某一齐救火,灭火后发现陈某卧躺在值班房南门口,不省人事,立即送往医院抢救。

事故中赖某受轻伤,路某受惊过度,被及时送化工厂医务室处理后再送云硫医院治疗。

陈某送医院后证实已死亡,经法医鉴定是外力钝器重击致胸背部开放性损伤,心肺严重挫伤死亡。

集团公司领导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赶赴事故现场,指挥组织事故的抢救和善后工作。

封锁事故现场、清点人员、安排电器工程技术人员全面检查,关停有关供电,退出发电机并网断路器手推车,按规程组织系统装置停机;集团公司安委会成员和公安分局、安全环保卫生处、机动处等部门有关人员也立即赶到现场,展开事故现场的勘查取证等工作。

事故发生后,集团公司立即向市公安局、市劳动局、市总工会等部门报告,并上报省重化厅,邀请杭州汽轮机厂、省化建、南化设计院等单位派专家前来云硫参加5月16日的事故分析会。

集团公司并于当天下午成立了8万吨硫酸装置汽轮机事故调查组,并分工落实,立即开展事故调查工作。

2事故原因
经事故调查组初步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如下:
2.1汽轮机调节阀关闭不到位,造成发电机解列后汽轮机转速一直上升。

2.2主汽门断油后不能自动切断汽路,同时用手不能关动主汽门手轮,从而造成汽轮机飞车,最后引起爆炸。

陈某在解列后,跑到汽轮机头前按危急遮断器,接着关主汽门手轮,但是关不了。

岑某到汽轮机头前检查,即关主汽门手轮,但也关不动,再拉轴向位移遮断器,但汽轮机的转速仍然上升。

还有,事故发生后,从二楼发电房冒出大量蒸汽,都说明主汽门在断油后仍然处于打开的状态,这就是造成汽轮机飞车、进而爆炸的主要原因。

因此,初步分析认为这次事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设备本身存在着潜在的问题所造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