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肾损害高风险(联用氨基糖甙类药物) (III/B)
• 3.不稳定肾功能(明显改善或恶化)(II/B) • 4.长程治疗(大于3~5天)(II/B)
33
Evaluate the use of targeted trough concentrations of 15-20mg/L.
• 102patients with MRSA pneumonia • Overall mortality 31%(32patients) • Result: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 分析:(样本量,数据变异性,无法测量
3.给药剂量策略:
• ABW(actual body weight): • 对于危重患者建议:先负荷剂量(按照体
重),再根据浓度调整; • 持续输注Vs 间断输注 无差别! • 对于肥胖者给药剂量经验有限,但初始给
药剂量应该按照ABW,之后按照血药浓度 监测结果进行剂量调整
29
• Exposure to trough serum vancomycin concentrations of <10mg/L can produce strains with VISA-like characteristics,it is recommended that trough serum vancomycin concentrations always be maintained above 10mg/L to avoid development of resistance (Level Ⅲ, grade B)
近年来,年菌株分离总数一直呈上升趋势, 2005年和2007年分别有一次较大的飞跃.
8
盛京医院09年统计
阳性菌 23%
链球菌, 12%
葡萄球 菌, 50%
阴性菌 77%
肠球菌, 38%
• 2009上半年阴性菌仍然占全部菌株分离率 的2/3还多。阳性菌中,葡萄球菌所占比率
最高。
9
盛京医院09年统计
50 45 40 分 35 离 30 率 25 20 % 15 10
5 0
金葡
凝固酶阴性葡球
肠球
链球菌
45
43
32
33
40
36 32
32
34 30
34
31
15
18 15
2 921
2256 18
21
18
10
9
5
6
24
20
9
27
21 17
22 11
19
16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7
盛京医院09年统计
4000
分 3500
离 3000
菌 2500
株 2000
数
1500 1000
500
0
近几年细菌分离总株数的变化
2149 1330 1134 1239 1551
3107 2251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3534
3500
2008 2009 年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125 0.15 0.25 0.38 0.5 0.75 1 1.5 2
3
4
MIC (mg/L)
Steinkraus G et al. 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07;60:788-94
4
MRSA对万古霉素MIC越高,治疗感染失
• 组织渗透性 • 蛋白结合率 • 肝代谢 • 肾功能
26
27
2.药动学和药效学监测参数选择
试验:Cmax 40,20,10,5, 结论:no difference 同理,T>MIC亦被否定
最终, AUC/MIC》400 标准
药动学和药效学监测参数的选择:T>MIC?Cmax?AUC/MIC?
28
败率越高
100%
(23/25)
92%
80%
(12/17)
60%
(10/21)
70%
40%
48%
治疗失败率(%)
20%
0%
0.5
1 MIC, µg/mL
Moise-Broder PA,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04 Jun 15;38(12):1700-5。
2
5
万古霉素的目标 AUC/MIC
400
-
6
• Sakoulas et al报道 对于血行感染的治疗,如果MIC《0.5mg/L,治疗成功率55.6% 如果MIC(1~2mg/L),治疗成功率9.5% (P=0.03)
• 2006年,CLSI降低MIC敏感折点
• From 《4 to 《2mg/L for susceptible • From8-16 to 4-8mg/L for intermediate • From>32 to >16mg/L for resistant
52
万古霉素肺组织浓度低
平均浓度(g/L或mg/Kg)
万古霉素的肺组织浓度远低于对金葡菌MIC90值
50
血浆浓度
40
肺上皮细胞浓度
30
金葡菌MIC90
20
10
பைடு நூலகம்
0
0
1
2
3
6
给药后时间(小时)
一项对万古霉素(单剂量1g,静脉滴注1h)在30例肺叶切除患者体内肺组织浓度的研究结果 Cruciani M et 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 1996;38:865-869.
31
4.谷浓度监测
• 谷浓度《10mg/L能够诱导产生VISA,推荐谷浓度》 10mg/L,防止耐药发生。(III/B)
• 成功治疗的条件是AUC/MIC》400 • 标准剂量方案1g,q12h(对于正常肾功能Ccr>100ml/ml,
正常体重80kg) 若MIC《0.5mg/L,AUC/MIC》400 若MIC=1mg/L,若仍需使AUC/MIC》400,需要谷浓度至少
35
给药剂量
• 负荷剂量(针对复杂感染) :25~30mg/kg • 快速达标(III/B) • 但是对于MIC>2mg/L,不可能使用常规剂量
达到AUC/MIC>400。 • 常规剂量15~20mg/kg,q8h~q12h
(MIC<1mg/L) • 滴速:超过1g(1.5g和2.0g),
滴注时间延长至1.5~2h(III/B)
• 给药剂量:1.15-20mg/kg(ABW),q8~q12h(患者肾功能正 常,MIC<1mg/L)
•
2. 15-20mg/kg(ABW),q8~q12h,(肾功能正
常,MIC>2mg/L)(III/B)
• 持续泵入VS 间断输注无差别。(II/A)
• 肾毒性防止依据谷浓度进行监测(非峰浓度)(II/B)
00
青霉素苯G唑西替林考拉克宁林霉素利福呋平喃妥庆因大霉环素丙沙氧星氟沙星氯霉素红霉方素新诺明四环利素奈唑胺
旋 左
复 MRSA MSSA
11
万古霉素
• 万古霉素用于革兰氏阳性菌严重感染,尤 其是对其他抗菌耐药或疗效差的MRSA, MRSE,肠球菌所致重症感染
12
13
14
万古霉素要达到一定的浓度范围
标记)
Geraci推荐并非依据前瞻性临床试验数据。
21
ATS2005推荐
• 对于正常体重,肾功能的患者: • 15mg/kg,q12h 进一步提出:要求谷浓度达到15~20mg/L。
(但是这是不可能的)
22
23
24
1.药带动力学参数
25
为何万古霉素浓度不容易预测?
• 药物代谢4大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 泄)
当 MIC增加时, AUC也应随 之增加以达到目标范围
AUC/MIC
浓度(µg/mL)
0
时间(h)
对象
剂量
对70Kg的成年 万古霉素1g q12h,谷浓度5-10mg/L 人静脉滴注 万古霉素2g q12h/ 1g q8h ,谷浓度15-
20mg/L
MIC
AUC/MIC
MIC=1
MIC=2
250
125
15mg/L。 同样,Mohr and Murray得出同样的结论。补充MIC=2mg/L,
AUC/MIC=0%。 • 依据提高渗透性能力,对于复查感染推荐谷浓度
15~20mg/L。如果MIC<1mg/L,能够满足AUC/MIC>400 (III/B)
32
哪种病人更推荐进行谷浓度监测:
• 1.大剂量(谷浓度欲达到15~20mg/L) (III/B)
30
4.谷浓度监测
• TDM监测参数:谷浓度(最准确,最可行)(II/B)
• 监测时间:稳态后(第四剂后)谷浓度(II/B)
• 合适的谷浓度:》10mg/L(必须的)
• 对于MIC=1mg/L,谷浓度》15mg/L,保持AUC/MIC 400.
(III/B)
• 对于复杂感染(菌血症,心内膜炎,骨髓炎,脑膜炎,院 内获得性肺炎):推荐谷浓度15~20mg/L,提高组织渗 透性,改善临床预后。(III/B)
达到靶浓度时间,仅评估AUC)
仍建议给予高浓度
34
监测频率
• 1.对于短程治疗(3~5天)和低强度治疗(要求谷 浓度《15mg/L)稳态前仅需监测1次。(II/B)
• 2.对于长疗程(大于5天)稳态后至少监测1次谷 浓度,之后根据临床情况适时监测。(II/B)
• 注意:15~20mg/L缺乏临床安全性支持。应该根 据临床情况判断患者监测频次。推荐对于药动学 稳定的患者每周监测1次。对于药动学不稳定的患 者应该适时监测。(III/B)
36
万古霉素的肾毒性
• 如果患者应用万古霉素数日后出现血清肌 酐浓度持续升高(增加0.5 mg/dl或较基线 水平增加50%以上),并且不能用其他原 因来解释时,就应考虑万古霉素诱导的肾 毒性(Ⅱ/B)。
37
降低肾毒性方法:
• 1.关注肾小球滤过率情况 • 2.减少其他肾毒性药物使用 • 3.缩短治疗疗程 • 4.减少总用药量 • 5.减少住院日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
ICU临床药师 孙浩
1
主要内容
• 1.万古霉素使用现状 • 2.出现问题 • 3.新指南2009版 • 4.小结
2
MRSA在全球广泛流行
美国: 34%
意大利: 50% 希腊: 34% 英国: 27% 法国: 21% 西班牙: 19%
阿根廷: 43% 智力: 45% 巴西: 34% 墨西哥: 11%
南非: 42%
我国?
香港: 74% 日本: 72% 新加坡: 62% 台湾: 61%
澳大利亚: 24%
1. Diekema DJ,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01;32:S114-32. 3
MRSA对万古霉素的MIC值爬坡
百分比(%)
100%
90%
2001
2003
2005(年)
• 谷浓度(下一次用药前) :《10ug/ml
(中毒浓度》30ug/ml )
18
国内TDM实践经验
• 万古霉素的治疗浓度范围为峰浓度30~40mg·L-1,谷浓度 5~10mg·L-1
• 峰浓度血标本在静脉滴注结束后30~60min留取 • 谷浓度血标本则在给药前留取。 • 治疗方案为万古霉素0.5g,q8h,静脉滴注 • 所有病例均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 对未达到血药峰、谷浓度的患者调整为1.0g,q12h; • 对高于血药峰、谷浓度的患者调整为0.5g,q12h; • 调整后3d再监测其血药浓度 • 经过1次或数次调整,直至血药浓度达到安全、有效范围。
340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及临床用药合理性分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5(27);649-51
19
20
新指南认为不足之处
1.万古霉素时间-浓度曲线有可能不满足多指数幂降 低
2.对于万古霉素峰浓度定义不明确 3.万古霉素药带动力学属性没有在指南条件下评估 4.缺乏对于血药浓度监测(认为浓度无关)。 5.临床缺乏计算AUC方法。(推荐MIC作为AUC代替
38
耳毒性监测
• 对于万古霉素单药治疗的患者不推荐监测。 对于联合使用耳毒性药物,例如氨基糖甙 类患者应考虑监测。(III/B)
39
48
49
50
小结
• 口服吸收差 • 组织浓度低 • 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清除不明显。CRRT按
公式计算。 • 既非浓度依赖型,也非时间依赖性。
AUC/MIC》400。 • 使用计量按照ABW计算。
• 1.提升疗效好 • 2.降低副作用(肾毒性)
中毒范围
有效范围(治疗窗)
感染治疗成败与万古霉素血清浓度有关
无效范围
16
万古霉素浓度开始检测了!
17
国内TDM实践经验
说明书:0.5g,q6h或1g,q12h
• 峰浓度(静滴结束后1~2h) :25-40ug/ml
(中毒浓度》60-80ug/ml )
2007
2008
2009 上
年
()
10
盛京医院09年统计
100
98.1
100 94.2
80
耐 60 药 率 % 40
83 68.4
86.8 82.7 83
68.4 63.2
9 2 . 29 4 . 7 9 2 . 5 73.7
28.3
36.8
36.8
36.8
20
3.8
5.3
0 00
0
0
11.3
15.1
• 3.不稳定肾功能(明显改善或恶化)(II/B) • 4.长程治疗(大于3~5天)(II/B)
33
Evaluate the use of targeted trough concentrations of 15-20mg/L.
• 102patients with MRSA pneumonia • Overall mortality 31%(32patients) • Result: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 分析:(样本量,数据变异性,无法测量
3.给药剂量策略:
• ABW(actual body weight): • 对于危重患者建议:先负荷剂量(按照体
重),再根据浓度调整; • 持续输注Vs 间断输注 无差别! • 对于肥胖者给药剂量经验有限,但初始给
药剂量应该按照ABW,之后按照血药浓度 监测结果进行剂量调整
29
• Exposure to trough serum vancomycin concentrations of <10mg/L can produce strains with VISA-like characteristics,it is recommended that trough serum vancomycin concentrations always be maintained above 10mg/L to avoid development of resistance (Level Ⅲ, grade B)
近年来,年菌株分离总数一直呈上升趋势, 2005年和2007年分别有一次较大的飞跃.
8
盛京医院09年统计
阳性菌 23%
链球菌, 12%
葡萄球 菌, 50%
阴性菌 77%
肠球菌, 38%
• 2009上半年阴性菌仍然占全部菌株分离率 的2/3还多。阳性菌中,葡萄球菌所占比率
最高。
9
盛京医院09年统计
50 45 40 分 35 离 30 率 25 20 % 15 10
5 0
金葡
凝固酶阴性葡球
肠球
链球菌
45
43
32
33
40
36 32
32
34 30
34
31
15
18 15
2 921
2256 18
21
18
10
9
5
6
24
20
9
27
21 17
22 11
19
16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7
盛京医院09年统计
4000
分 3500
离 3000
菌 2500
株 2000
数
1500 1000
500
0
近几年细菌分离总株数的变化
2149 1330 1134 1239 1551
3107 2251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3534
3500
2008 2009 年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125 0.15 0.25 0.38 0.5 0.75 1 1.5 2
3
4
MIC (mg/L)
Steinkraus G et al. 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07;60:788-94
4
MRSA对万古霉素MIC越高,治疗感染失
• 组织渗透性 • 蛋白结合率 • 肝代谢 • 肾功能
26
27
2.药动学和药效学监测参数选择
试验:Cmax 40,20,10,5, 结论:no difference 同理,T>MIC亦被否定
最终, AUC/MIC》400 标准
药动学和药效学监测参数的选择:T>MIC?Cmax?AUC/MIC?
28
败率越高
100%
(23/25)
92%
80%
(12/17)
60%
(10/21)
70%
40%
48%
治疗失败率(%)
20%
0%
0.5
1 MIC, µg/mL
Moise-Broder PA,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04 Jun 15;38(12):1700-5。
2
5
万古霉素的目标 AUC/MIC
400
-
6
• Sakoulas et al报道 对于血行感染的治疗,如果MIC《0.5mg/L,治疗成功率55.6% 如果MIC(1~2mg/L),治疗成功率9.5% (P=0.03)
• 2006年,CLSI降低MIC敏感折点
• From 《4 to 《2mg/L for susceptible • From8-16 to 4-8mg/L for intermediate • From>32 to >16mg/L for resistant
52
万古霉素肺组织浓度低
平均浓度(g/L或mg/Kg)
万古霉素的肺组织浓度远低于对金葡菌MIC90值
50
血浆浓度
40
肺上皮细胞浓度
30
金葡菌MIC90
20
10
பைடு நூலகம்
0
0
1
2
3
6
给药后时间(小时)
一项对万古霉素(单剂量1g,静脉滴注1h)在30例肺叶切除患者体内肺组织浓度的研究结果 Cruciani M et 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 1996;38:865-869.
31
4.谷浓度监测
• 谷浓度《10mg/L能够诱导产生VISA,推荐谷浓度》 10mg/L,防止耐药发生。(III/B)
• 成功治疗的条件是AUC/MIC》400 • 标准剂量方案1g,q12h(对于正常肾功能Ccr>100ml/ml,
正常体重80kg) 若MIC《0.5mg/L,AUC/MIC》400 若MIC=1mg/L,若仍需使AUC/MIC》400,需要谷浓度至少
35
给药剂量
• 负荷剂量(针对复杂感染) :25~30mg/kg • 快速达标(III/B) • 但是对于MIC>2mg/L,不可能使用常规剂量
达到AUC/MIC>400。 • 常规剂量15~20mg/kg,q8h~q12h
(MIC<1mg/L) • 滴速:超过1g(1.5g和2.0g),
滴注时间延长至1.5~2h(III/B)
• 给药剂量:1.15-20mg/kg(ABW),q8~q12h(患者肾功能正 常,MIC<1mg/L)
•
2. 15-20mg/kg(ABW),q8~q12h,(肾功能正
常,MIC>2mg/L)(III/B)
• 持续泵入VS 间断输注无差别。(II/A)
• 肾毒性防止依据谷浓度进行监测(非峰浓度)(II/B)
00
青霉素苯G唑西替林考拉克宁林霉素利福呋平喃妥庆因大霉环素丙沙氧星氟沙星氯霉素红霉方素新诺明四环利素奈唑胺
旋 左
复 MRSA MSSA
11
万古霉素
• 万古霉素用于革兰氏阳性菌严重感染,尤 其是对其他抗菌耐药或疗效差的MRSA, MRSE,肠球菌所致重症感染
12
13
14
万古霉素要达到一定的浓度范围
标记)
Geraci推荐并非依据前瞻性临床试验数据。
21
ATS2005推荐
• 对于正常体重,肾功能的患者: • 15mg/kg,q12h 进一步提出:要求谷浓度达到15~20mg/L。
(但是这是不可能的)
22
23
24
1.药带动力学参数
25
为何万古霉素浓度不容易预测?
• 药物代谢4大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 泄)
当 MIC增加时, AUC也应随 之增加以达到目标范围
AUC/MIC
浓度(µg/mL)
0
时间(h)
对象
剂量
对70Kg的成年 万古霉素1g q12h,谷浓度5-10mg/L 人静脉滴注 万古霉素2g q12h/ 1g q8h ,谷浓度15-
20mg/L
MIC
AUC/MIC
MIC=1
MIC=2
250
125
15mg/L。 同样,Mohr and Murray得出同样的结论。补充MIC=2mg/L,
AUC/MIC=0%。 • 依据提高渗透性能力,对于复查感染推荐谷浓度
15~20mg/L。如果MIC<1mg/L,能够满足AUC/MIC>400 (III/B)
32
哪种病人更推荐进行谷浓度监测:
• 1.大剂量(谷浓度欲达到15~20mg/L) (III/B)
30
4.谷浓度监测
• TDM监测参数:谷浓度(最准确,最可行)(II/B)
• 监测时间:稳态后(第四剂后)谷浓度(II/B)
• 合适的谷浓度:》10mg/L(必须的)
• 对于MIC=1mg/L,谷浓度》15mg/L,保持AUC/MIC 400.
(III/B)
• 对于复杂感染(菌血症,心内膜炎,骨髓炎,脑膜炎,院 内获得性肺炎):推荐谷浓度15~20mg/L,提高组织渗 透性,改善临床预后。(III/B)
达到靶浓度时间,仅评估AUC)
仍建议给予高浓度
34
监测频率
• 1.对于短程治疗(3~5天)和低强度治疗(要求谷 浓度《15mg/L)稳态前仅需监测1次。(II/B)
• 2.对于长疗程(大于5天)稳态后至少监测1次谷 浓度,之后根据临床情况适时监测。(II/B)
• 注意:15~20mg/L缺乏临床安全性支持。应该根 据临床情况判断患者监测频次。推荐对于药动学 稳定的患者每周监测1次。对于药动学不稳定的患 者应该适时监测。(III/B)
36
万古霉素的肾毒性
• 如果患者应用万古霉素数日后出现血清肌 酐浓度持续升高(增加0.5 mg/dl或较基线 水平增加50%以上),并且不能用其他原 因来解释时,就应考虑万古霉素诱导的肾 毒性(Ⅱ/B)。
37
降低肾毒性方法:
• 1.关注肾小球滤过率情况 • 2.减少其他肾毒性药物使用 • 3.缩短治疗疗程 • 4.减少总用药量 • 5.减少住院日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
ICU临床药师 孙浩
1
主要内容
• 1.万古霉素使用现状 • 2.出现问题 • 3.新指南2009版 • 4.小结
2
MRSA在全球广泛流行
美国: 34%
意大利: 50% 希腊: 34% 英国: 27% 法国: 21% 西班牙: 19%
阿根廷: 43% 智力: 45% 巴西: 34% 墨西哥: 11%
南非: 42%
我国?
香港: 74% 日本: 72% 新加坡: 62% 台湾: 61%
澳大利亚: 24%
1. Diekema DJ,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01;32:S114-32. 3
MRSA对万古霉素的MIC值爬坡
百分比(%)
100%
90%
2001
2003
2005(年)
• 谷浓度(下一次用药前) :《10ug/ml
(中毒浓度》30ug/ml )
18
国内TDM实践经验
• 万古霉素的治疗浓度范围为峰浓度30~40mg·L-1,谷浓度 5~10mg·L-1
• 峰浓度血标本在静脉滴注结束后30~60min留取 • 谷浓度血标本则在给药前留取。 • 治疗方案为万古霉素0.5g,q8h,静脉滴注 • 所有病例均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 对未达到血药峰、谷浓度的患者调整为1.0g,q12h; • 对高于血药峰、谷浓度的患者调整为0.5g,q12h; • 调整后3d再监测其血药浓度 • 经过1次或数次调整,直至血药浓度达到安全、有效范围。
340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及临床用药合理性分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5(27);649-51
19
20
新指南认为不足之处
1.万古霉素时间-浓度曲线有可能不满足多指数幂降 低
2.对于万古霉素峰浓度定义不明确 3.万古霉素药带动力学属性没有在指南条件下评估 4.缺乏对于血药浓度监测(认为浓度无关)。 5.临床缺乏计算AUC方法。(推荐MIC作为AUC代替
38
耳毒性监测
• 对于万古霉素单药治疗的患者不推荐监测。 对于联合使用耳毒性药物,例如氨基糖甙 类患者应考虑监测。(III/B)
39
48
49
50
小结
• 口服吸收差 • 组织浓度低 • 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清除不明显。CRRT按
公式计算。 • 既非浓度依赖型,也非时间依赖性。
AUC/MIC》400。 • 使用计量按照ABW计算。
• 1.提升疗效好 • 2.降低副作用(肾毒性)
中毒范围
有效范围(治疗窗)
感染治疗成败与万古霉素血清浓度有关
无效范围
16
万古霉素浓度开始检测了!
17
国内TDM实践经验
说明书:0.5g,q6h或1g,q12h
• 峰浓度(静滴结束后1~2h) :25-40ug/ml
(中毒浓度》60-80ug/ml )
2007
2008
2009 上
年
()
10
盛京医院09年统计
100
98.1
100 94.2
80
耐 60 药 率 % 40
83 68.4
86.8 82.7 83
68.4 63.2
9 2 . 29 4 . 7 9 2 . 5 73.7
28.3
36.8
36.8
36.8
20
3.8
5.3
0 00
0
0
11.3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