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籽刺梨杂交起源:来自分子数据的证据

合集下载

无籽刺梨果汁饮料配方及其稳定性研究

无籽刺梨果汁饮料配方及其稳定性研究

无籽刺梨果汁饮料配方及其稳定性研究LIU Yun;LI Yong-he;ZHAO Ping;FAN Fang-yu;PU Lin;TANG Jun-rong;KAN Huan【摘要】以无籽刺梨为原料,对无籽刺梨果汁饮料配方及其稳定性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无籽刺梨果汁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无籽刺梨原果汁14%、白砂糖6%、柠檬酸0.26%、苹果酸0.02%、安赛蜜0.01%、阿斯巴甜0.01%;同时以正交试验设计优化饮料中不同稳定剂的添加量为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cellulose sodium,CMC-Na)0.08%、黄原胶0.01%、结冷胶0.007%.该产品口感纯正,酸甜适中,组织均匀,稳定性好,具有无籽刺梨独特的香味.【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9(040)014【总页数】5页(P92-96)【关键词】无籽刺梨;饮料;配方;优化;稳定性;正交试验设计【作者】LIU Yun;LI Yong-he;ZHAO Ping;FAN Fang-yu;PU Lin;TANG Jun-rong;KAN Huan【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无籽刺梨(Rosa sterilis S.D.Shi),又名搭钩刺梨、安顺金刺梨等,属蔷薇科(Rosaceae)蔷薇属(Rosa),多年生落叶攀援小灌木,为贵州特有品种,1985 年被发现于贵州植物园。

无籽刺梨表皮毛刺在果实成熟后基本脱落,种子败育,果实呈棕黄色,香气浓郁,酸甜适度,利于饮料加工,被划分为极具开发价值的第3 代特色水果之一[1-3]。

无籽刺梨富含糖类、有机酸、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E、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单宁、黄酮等营养及功能性成分和人体所需的 Ca、K、Mg、Fe、P、Zn 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防癌等多种医疗保健功效[4-8],本试验以无籽刺梨这一极具开发价值的特色水果为原料,进行其浑浊性果汁饮料的生产工艺及稳定性研究,研制出一种具有一定营养价值且风味独特的饮料,为无籽刺梨的加工利用提供试验依据,对促进其精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刺梨GGP和DHAR基因序列多态性及其与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关联分析

刺梨GGP和DHAR基因序列多态性及其与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关联分析

刺梨GGP和DHAR基因序列多态性及其与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关联分析刺梨是一种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能的水果,富含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成分。

而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高低与刺梨的品质和营养价值密切相关。

研究刺梨的果实维生素C含量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提高刺梨品质和开发刺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GGP(L-ガラクトン酸-γ-羟基酰基还原酶)基因和DHA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基因分别参与了刺梨果实维生素C的合成和代谢过程,这两个基因的序列多态性可能与刺梨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差异有关。

本研究旨在分析刺梨GGP和DHAR基因序列的多态性,并探讨其与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关联。

1. 样品收集与DNA提取本研究选取不同产地的刺梨果实作为研究样品,采用CTAB法从刺梨果实中提取总DNA。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比色法检测DNA纯度和浓度,筛选出纯度高、浓度适宜的DNA样品用于后续实验。

2. GGP和DHAR基因序列扩增与测序设计引物并进行PCR扩增,得到GGP和DHAR基因的目的片段。

利用基因测序技术获取基因序列,并将结果比对到已知的刺梨基因组上,获得GGP和DHAR基因序列信息。

然后对序列进行多态性位点的发掘和分析。

3. 多态性位点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GGP和DHAR基因序列进行多态性位点的分析,包括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简单重复序列(SSR)等。

统计两个基因的多态性位点类型和数量,并进行遗传多样性指标的计算和分析。

二、果实维生素C含量测定和与基因序列的关联分析1. 维生素C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刺梨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利用标准曲线法计算果实维生素C的含量,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维生素C含量与基因多态性关联分析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刺梨GGP和DHAR基因的多态性位点与果实维生素C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了解基因多态性对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程度,并探讨不同多态性位点型与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关联规律。

三、分析结果与讨论1. 刺梨GGP和DHAR基因序列存在一定的多态性,包括SNP等多种类型的多态性位点。

无籽刺梨多倍体诱导试验初报

无籽刺梨多倍体诱导试验初报

无籽刺梨多倍体诱导试验初报李斌;林源;辛亚龙;唐军荣;尹丽莎;韩国伟;辛培尧【摘要】The polyploidy breeding technology was used to induce Rosa sterilis polyploidy, for the obtaining of R. sterilis polyploidy plants. The colchicine was used as induction dose, diploid cuvette seedling of R. sterilis as material, to compare induction effect on chromosome doubling in different preculture time, different colchicine con-centration and different treatment tim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preculture in differentiation medium for 1 d, and soaking in 300 mg/L colchicine solution for 12 h, then differentiation culture in differentiation medium, the induction effect was better, and the mutation rate was 25. 6%. The best culture frequency of homogenization was 6. After observing the chromosome number in root-tip of mutation plants, it was found that chromosome number in some tetraploid plants cells was 2n=4x=28, while cells with both 2n=2x=14 and2n=4x=28 in some chimera plants.%采用育种技术对无籽刺梨进行多倍体诱导,以期获得无籽刺梨多倍体植株。

无子刺梨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无子刺梨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无子刺梨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研究赵雪慧;田飞;何德;安利云;王丽莎【摘要】以无子刺梨(Rosa sterilis)去叶片及皮刺的健壮枝条为外植体,通过对从诱导到组培苗生根各步的反复试验,摸索总结出无子刺梨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各步的最佳配方。

结果表明,最佳初代诱导培养基为LM+1.0 mg/L KT+0.5 mg/L BA+0.02 mg/L TDZ+0.05 mg/L NAA;最佳增殖培养基为LM+1.0 mg/LKT+1.0 mg/L BA+0.02 mg/L TDZ+0.05 mg/L NAA;最佳生根培养基为LM+0.1 mg/L NAA。

%Using strong branches that leaves and prickles were removed off as explant, tissue culture of seedless Rosa sterilis was carried out to explore its suitable medium from induction to rhizogenesis stag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itable medium of initial induction was LM medium with 1.0 mg/L KT, 0.5 mg/L BA,0.02 mg/L TDZ and 0.05 mg/L NAA; the best proliferation occurred on LM medium with 1.0 mg/L KT, 1.0 mg/L BA,0.02 mg/L TDZ and 0.05 mg/L NAA; and the best rooting condition for plantlets was on LM medium with 0.1 mg/L NAA.【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00)017【总页数】3页(P4321-4323)【关键词】无子刺梨(Rosa sterilis);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作者】赵雪慧;田飞;何德;安利云;王丽莎【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明 650224;西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明 650224;西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明 650224;西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明 650224;西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明 6502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61.2;Q943.1刺梨(Rosa sterilis)为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又名缫丝花,在中国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湖北、陕西等省,经引种栽培,山西、山东、河南、安徽等省也有分布[1]。

西南地区野生刺梨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

西南地区野生刺梨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

西南地区野生刺梨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作者:吴诗琪潘凤赵财来源:《广西植物》2023年第11期摘要:为了探究西南地区野生刺梨(Rosa roxburghii)的遗传多样性和起源演化,该研究基于2段单拷贝核基因(GAPDH和ncpGS)和3段叶绿体基因(atpF-trnH、trnL-trnF和trnG-trnS)的拼接序列,对刺梨27个野生居群共320个个体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并用相关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1)在单拷贝核基因和叶绿体基因水平上刺梨均表现出较低的遗传多样性(scnDNA:Hd=0.469 π=0.000 49; cpDNA: Hd=0.653 4,π=0.000 65),并且不同居群间存在较大差异。

(2)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均显示,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内,表明居群内的变异是野生刺梨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居群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 cpDNA:FST=0.336 47,GST=0.273,NST= 0.308;scnDNA:FST=0.094 87,NST=0.076,GST=0.056),刺梨的分布不具有明显的谱系地理结构(P>0.05)。

(3)中性检验Tajima’s D 值均为不显著负值,符合中性进化模型。

Fu’s Fs值均为显著负值,结合失配分析曲线,推测刺梨种群在小范围内经历过扩张,但总体上維持稳定状态。

(4)根据单倍型多样性得出,毕节地区的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并且拥有丰富的单倍型,推测可能为冰期避难所,因此应对其实施就地保护,对于拥有特殊性状和特有单倍型的居群也应采取优先保护措施。

该文为野生刺梨资源保护和遗传育种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刺梨,单拷贝核基因,叶绿体基因,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中图分类号: Q9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142(2023)11-2065-13Genetic diversity and structure of wild Rosa roxburghii in Southwest ChinaWU Shiqi, PAN Feng, ZHAO Cai*(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Germplasm Innovation in Mountainous Reg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Collegeof Life Sciences/Institute of Agro-Bioengineering,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genetic diversity and the origin of wild Rosa roxburghii in Southwest China and provide some bases for its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A survey was based on the splicing sequences of two single-copy nuclear genes (GAPDH and ncpGS) and three chloroplast genes (atpF-trnH, trnL-trnF and trnG-trnS). The individuals of 320 wild R. roxburghii from 27 wild populations in China were amplified, sequenced by PCR. After that, the sequencing results were analyzed with relevant software.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1) Low genetic diversity levels were found in R. roxburghii of single-copy nuclear gene (Hd=0.469 π=0.000 49) and chloroplast gene (Hd=0.653 4,π=0.000 65). Bu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populations. (2) 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nce (AMOVA) showed that the genetic variation almost occured within populations, which indicated that population variation was the main source of genetic variation in wild R. roxburghii. It existed obvious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among populations (cpDNA: FST=0.336 47, GST= 0.27 NST= 0.308; scnDNA: FST=0.094 87,NST=0.076, GST=0.056). The distribution of R. roxburghii did not have obvious phylogeographical structure (P>0.05). (3)Tajima’s D value of neutral test was insignificantly negative value, indicating that R. roxburghii populations conformed to neutral evolution model. Fu's Fs value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mbining the result of mismatch analysis curve,deducing that R. roxburghii populations had an expansion within a small range before. But generally, they remained stable. (4) According to the haplotype network, the populations of the Bijie region not only presented higher genetic diversity, but also had a lot of haplotypes. Therefore, the Bijie region was speculated to be one of the refuges of ice age. Therefore, they were supposed to be carried out the strategy of local protection, and the populations with special traits and unique haplotypes shall be protected to adopt a priority protection approach. The study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wild R. roxburghii of the resource protection and genetic breeding.Key words: Rosa roxburghii, single-copy nuclear gene, chloroplast gene, genetic diversity, genetic structure随着社会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食物的营养价值。

无籽刺梨的组织培养研究

无籽刺梨的组织培养研究

无籽刺梨的组织培养研究李斌;林源;唐军荣;李永和;尹丽莎;辛培尧【摘要】为了建立无籽刺梨组织培养技术体系,从而有效解决生产用苗紧缺问题,以无籽刺梨带叶腋的嫩茎为外植体进行了组织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消毒时长、培养基种类及激素浓度对无籽刺梨外植体消毒效果、分化培养、增殖培养及生根培养的影响情况。

结果表明:外植体经清水冲洗后用75%的酒精消毒20 s,以0.1%的升汞消毒9 min,污染率低至0;培养基1/2MS +0.50 mg/L TDZ +0.02mg/L 2,4-D +5.0 mg/L AgNO3适用于无籽刺梨叶柄的分化培养,分化率为50.0%;适用于无籽刺梨增殖的培养基为 MS +0.50 mg/L 6-BA +0.10 mg/L NAA,增殖倍数达5.56;在1/2MS +0.10 mg/L IBA +0.20 mg/L NAA +0.30 g/L 活性炭的培养基上,无籽刺梨的生根率为92.5%;在腐殖土︰红土︰珍珠岩=1︰1︰1的基质中炼苗,无籽刺梨组培苗的成活率可达97.2%。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system of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in Rosa sterilis, an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supply of R. sterilis seedlings in production, using tender stems in R. sterilis with leaf axils as explants, the effects of disinfection time, medium types and hormone concentrations on disinfection effect, differentiation culture, proliferation culture and rooting cultur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rinsed with water, the explants were disinfected with 75% alcohol for 20 s and 0.1% mercuric chloride for 9 min, the contamination rate was 0. 1/2MS + 0.50 mg/L TDZ+ 0.02 mg/L 2,4-D + 5 mg/L AgNO3 was suitable for differentiation culture of R. sterilis petioles, and the differentiation rate was 50.0%. MS + 0.50mg/L 6-BA + 0.10 mg/L NAA was suitable for R. sterilis proliferation culture,and the proliferation multiple was 5.56. In the culture medium of 1/2MS + 0.10 mg/L IBA + 0.20 mg/L NAA + 0.30 g/L activated carbon, the rooting rate was 92.5%. In the mixed matrix of humus, laterite and perlite (1 ︰ 1 ︰1), the survival rate of tissue culture seedlings in R. sterilis was 97.2%.【期刊名称】《经济林研究》【年(卷),期】2016(034)003【总页数】6页(P142-147)【关键词】无籽刺梨;组织培养;培养基【作者】李斌;林源;唐军荣;李永和;尹丽莎;辛培尧【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昆明 650224;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大理671003;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昆明 650224;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昆明 650224;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昆明 650224;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昆明 6502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04+.3;S723.1无籽刺梨Rosa sterilis S. D. Shi是蔷薇科Rosaceae蔷薇属Rosa多年生攀援小灌木,是中国特有种之一,同时也是刺梨R. roxbunghii的近缘种。

无籽刺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

无籽刺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

无籽刺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作者:林源等来源:《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第04期摘要:为增进对无籽刺梨的认识、促进无籽刺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在介绍无籽刺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从事无籽刺梨研究和开发利用的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无籽刺梨;研究;现状;发展;建议中图分类号: S665.90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4-0122-02收稿日期:2013-07-18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编号:2013J011);西南林业大学科研启动项目;西南林业大学校级重点学科林木遗传育种学项目(编号:XKX200904)。

作者简介:林源(1990—),女,海南澄迈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林木遗传育种。

E-mail:buzhibuzhi@。

通信作者:辛培尧(1975—),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植物遗传育种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E-mail:xpytgyx@。

无籽刺梨(Rosa sterilis S. D. Shi)别名搭钩刺梨、光枝无籽刺梨和安顺金刺梨等,是蔷薇科(Rosaceae)蔷薇属(Rosa)多年生攀援小灌木[1]。

20世纪80—90年代,贵州大学农学院对无籽刺梨进行了栽培繁殖驯化技术的研究,探讨其生物学特性及经济性状表现,研究认为无籽刺梨是经济价值较高的物种[2],这为无籽刺梨的加工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理论参考。

无籽刺梨相对普通刺梨有以下两方面的优势:无籽刺梨果实甘甜、味香,比缫丝花少了涩味,可直接加工为果脯,也可做原果汁,其选育品种可直接进行鲜果售卖,在无籽刺梨深加工市场低迷时,果农可以选择鲜果售卖来保证盈利;无籽刺梨瘦果无籽,降低了对加工设备和工艺的要求,节约初加工阶段的投入,为其深加工提供了较大的便利。

近年来,对无籽刺梨的研究大多局限在繁殖及分类学方面。

本文就目前无籽刺梨的研究情况作一介绍,并对其发展前景提出相关建议,为今后的无籽刺梨种质保存、遗传改良和快速繁殖研究提供参考。

无籽刺梨研究进展与展望

无籽刺梨研究进展与展望

无籽刺梨研究进展与展望作者:杨皓 李婕羚 范明毅 李朝婵 胡继伟来源:《江苏农业科学》2016年第10期摘要:无籽刺梨为贵州高原的特有种,随着人们对其药食价值与生态价值的关注与重视,关于无籽刺梨的相关研究不断增多,对无籽刺梨的有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展望,可为资源开发与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从3个方面系统地回顾了无籽刺梨从20世纪80年代发现之初至今的研究进展:(1)基础研究进展,包括生物学特征、果实成分和种质资源等;(2)种植管理研究进展,包括病虫害防治、丰产栽培技术、组织快繁技术和生态适宜性等;(3)资源开发与产业化研究。

最后指出了无籽刺梨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无籽刺梨;研究进展;种质;资源开发;生物学特性;丰产栽培技术;组培技术;品质现状;生态适宜性中图分类号: S667.90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6)10-0038-05收稿日期:2015-08-11基金项目: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编号:研创2014(25)];贵州省科技计划(编号:黔科合J字LKS[2013]09号);贵州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编号:黔科合NY[2015]3022-1号)。

作者简介:杨皓(1989—),男,四川广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与区域经济。

E-mail:yanghaosc1989@通信作者:胡继伟,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环境分析研究工作。

E-mail:jiweihu@。

[ZK)]无籽刺梨(Rosa sterilis S.D.Shi)为贵州地区的特有植物,是极具开发价值的第3代特色水果[1]。

有研究表明,第3代水果具有高营养特性和独特的保健功能,由于长期保持野生特性,抗病蚀能力高于普通水果,而且其药食价值和生态价值均被看好,但因为长期保存着原生态状态,品种选育和口感提升成为此类水果的研究热点[2]。

无籽刺梨与普通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同属蔷薇科,在形态学和遗传多样性方面与普通刺梨差异明显,无籽刺梨果实略小于普通刺梨,但鲜食口感佳、单株结果多、产量大,适于在亚热带地区生长[3]。

无籽刺梨生物学特性观察1)

无籽刺梨生物学特性观察1)

无籽刺梨生物学特性观察1)韦景枫;程友忠;蒙先举;覃凤好【摘要】对无籽刺梨的物候期,根系、芽、枝生长,开花结果特性及生态适应性等作了详细观测记录总结,为今后无籽刺梨栽培提供科学的依据。

【期刊名称】《中国林副特产》【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3页(P27-29)【关键词】刺梨;生物学特性【作者】韦景枫;程友忠;蒙先举;覃凤好【作者单位】安顺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贵州安顺 561000;安顺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贵州安顺 561000;安顺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贵州安顺 561000;安顺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贵州安顺 561000【正文语种】中文无籽刺梨(Rosa sterilis S.D.Shi var.leiocladaM.T.An,Y.Z.),别名为光枝无子刺梨、安顺金刺梨等,为贵州安顺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经过多年研究培育出的一种新变种刺梨。

无籽刺梨是一种早产、高产、根系发达、生长旺盛的果树。

其果实清脆爽口,酸甜适中,风味独特,并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质营养元素。

果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汁、果酒、饮料、果脯和果酱等,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多种医疗保健作用,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无籽刺梨生长快,根系发达,适宜坡地、山地造林,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优选品种之一。

由于无籽刺梨是近几年在贵州安顺发展推广种植的一种新品种果树,对其生物学特性研究不多;为此,我们对无籽刺梨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对下一步的推广栽培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对种植在安顺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西秀区石厂村、中所村、雷屯村,开发区张坪村,镇宁县下巴村、桐上村,普定县张家村,关岭县普利乡等地的无籽刺梨进行生物学特性观察,现将观察结果分析总结如下。

1 植物学特征无籽刺梨(Rosa sterilis S.D.Shi var.leiocladaM.T.An,Y.Z.)为攀援灌木,高4~5m,嫩枝和叶柄紫红色,具稀少弯曲的皮刺,被灰白色茸毛或无毛。

黔安无籽刺梨品种选育报告

黔安无籽刺梨品种选育报告

每年年底选取 小区中间一株作为调查植株, 调查植株地径、 高度、 冠 幅、 营养枝 、 结 果枝和果实主要生长性状 利用 e x c e 1 2 0 0 7进行 了数据统
验, 到2 0 o 5年掌握了光枝无籽 刺梨 的繁殖和栽培管理技术 , 2 0 0 6年挑选 计分析 , 其 中变异系数 C V( %) : 标准差, 平均值, 遗传 力 ( h = 1 一 l / F ) 。 扦插扩繁 的苗木在西 秀区双堡镇大坝 村布置 了 6个无 性系 的测定试验 3 结果 与分 析
霜期2 8 8 d ,年均相对湿度为 8 1 %。土壤为砂 页岩上发育 的微酸性黄壤 , 肥力中等。 性系 、 2号无性系最 小, 营养枝条长达 3 . 0 m、 最小为 2 . 3 m, 当年生抽 生营 养枝条最 短的是 6号无 性系; 结果枝数量 以 3号无性系最多达 6 0 7枝、 1 号无性系最少 为 4 2 3 ,果 实总数 量 1号无性系 最多达 2 3 5 7个 、 4号无 性
林, 2 0 0 7 年在西秀区龙 宫镇和双 堡镇等 、 平坝县 夏云镇 、 普 定县、 镇宁县 3 . 1 光 枝 无 籽 刺 梨 无 性 系 的 生长 表 现 进行 了引种栽培试验 , 通过 1 0 年时 间的选 育, 筛选 出黔安无 籽刺梨 ( 1 # 光枝 无籽刺梨营养 生长较快 , 2 3 月份种 植, 当年冠 幅达 4 m 2 , 造 林 无性系)。 三年 的无籽刺 梨冠幅在 1 2 m2 以上 ,是 同等立地 条件下 生长最迅速 的物
黔 安无籽 刺梨 品种选 育报告
陈 恩 长
( 贵州省安顺市林业科技推广站 贵州 安顺 5 6 1 0 0 0 )
中图分类 号: ¥ 6 6 1 . 2
文献标识码 : B

无籽刺梨及其近缘种ITS序列分析

无籽刺梨及其近缘种ITS序列分析

无籽刺梨及其近缘种ITS序列分析陈兴银;石建明;杨鹏;张凯凯;关萍【摘要】为探讨无籽刺梨及其近缘种的关系,对采自贵州兴仁的无籽刺梨(Rosa sterilis S.D.Shi)、贵州安顺的光枝无籽刺梨(Rosa sterilis S.D.Shi var.leioclada M.T.An,Y.Z.Cheng et M.Zhong)及采自贵州遵义、兴仁的缫丝花(Rosa roxburghii Tratt.)以及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网站上下载的长尖叶蔷薇(Rosa longicuspis Bertal.)进行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利用MEGA6.0软件对ITS序列进行分析,ITS序列总长为629bp,其中ITS1序列长度为253bp,5.8S长度为164bp,ITS2长度为212bp;对无籽刺梨、缫丝花、长尖叶蔷薇进行组合分析,组合1(无籽刺梨、长尖叶蔷薇、兴仁缫丝花)和组合2(无籽刺梨、长尖叶蔷薇、遵义缫丝花)中整个ITS序列共有26个变异位点,占序列总长度的4.10%,组合3(光枝无籽刺梨、长尖叶蔷薇、兴仁缫丝花)、组合4(光枝无籽刺梨、长尖叶蔷薇、遵义缫丝花)中共有30个变异位点,占序列总长度的4.76%.4个组合中ITS1变异位点数都为7个,占ITS1序列长度的2.76%,占序列总长度的1.11%;5.8S序列均没有变异位点;组合1、2中ITS2的变异位点数为19个,占ITS2序列长度的8.96%,占序列总长度的3.02%;组合3、4中ITS2的变异位点数为23个,占ITS2序列长度的10.8%,占ITS序列总长度的3.65%.4个组合中无籽刺梨与光枝无籽刺梨都含有2种碱基叠加的变异位点,叠加的2种碱基中1个来自长尖叶蔷薇,1个来自缫丝花,无籽刺梨同时具有缫丝花、长尖叶蔷薇的2种ITS序列.通过最大简约法(MP)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无籽刺梨与长尖叶蔷薇聚为1支,通过形态学比较发现,无籽刺梨与贵州缫丝花、缫丝花较为接近.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无籽刺梨的物种起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45)017【总页数】5页(P42-46)【关键词】无籽刺梨;ITS序列;变异位点【作者】陈兴银;石建明;杨鹏;张凯凯;关萍【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85.120.3无籽刺梨(Rosa sterilis S. D. Shi)别称搭钩刺梨,为蔷薇科(Rosaceae)蔷薇属(Roses)多年生落叶攀援性灌木,为贵州省特有种[1]。

一种无籽刺梨扦插繁殖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无籽刺梨扦插繁殖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无籽刺梨扦插繁殖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贺红早,张珍明,刘盈盈,王莹,任春光,孙超,张玉武申请号:CN201410082599.8
申请日:20140309
公开号:CN103814805A
公开日:
2014052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籽刺梨扦插繁殖方法,它是由河沙,蛭石,食用菌菌糠作为扦插基质,经插穗制备、田间管理、移栽而得。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十分突出的特点,本发明生产的无籽刺梨苗木繁殖技术简单;生根只需8-10天,比传统方法提前2-3天;生长迅速,扦插一年后苗高可达80-100cm,比传统方法增加20-30cm;本发明中使用食用菌废弃物-菌糠作为扦插基质,可使生产成本降低30%;繁殖材料来源广、可靠;造林后成活率可达95%以上,比传统方法提高5-10%。

本发明专利的方法可实现无籽刺梨繁殖的规模化、产业化生产。

申请人:贵州省生物研究所
地址:550009 贵州省贵阳市小河区桐荫路1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程新敏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无子刺梨

无子刺梨
果除鲜食、药用外,还可加工成果汁、果酒、饮料、果脯和果酱等,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多种医疗保健作用, 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无子刺梨生长快,根系发达,适宜坡地、山地造林,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优选品种 之一。在贵州喀斯特地区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
感谢观看
形态特征
无子刺梨(3张)无子刺梨为攀援灌木,高4-6米。嫩枝绿色,以后渐变为褐色,小枝和叶柄紫红色,具稀少弯 曲的皮刺,被灰白色绒毛、长柔毛或无毛(同一植株上)。奇数羽状复叶,具小叶6-9枚,小叶椭圆形或倒卵状 椭圆形,长1.5-3.5厘米,宽1-2.5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基部近圆形,两侧不对称,边缘具细锯齿,两面无毛, 托叶附生于叶柄上,披针形,边缘具腺毛。花1-14朵组成伞房花序,顶生,花梗和花萼密被黄色细刺和具柄的腺 体,花径5厘米,萼裂片卵状披针形,两面密被绒毛,花蕾带粉红色,花开时为白色,花谢时带粉红色,被柔毛。 果成熟时为卵球形或坛状,褐色,大多数胚珠不育,少数果实有1-2粒种子,径约2厘米,疏被刺,瘦果不育。
生长习性
生长力较旺盛,其根系介于表层土壤10-60厘米之间,属浅根性果树,且树木根系无自然休眠期,冬季也缓 慢生长。成年树1年内有3次生长高峰,依光合产物分配、地上部器官形成速率及土温、水分等外界环境而转移, 首次高峰出现在3月底至4月初,次高峰出现在7月中下旬,最后1次生长高峰出现在9月底至10月中旬,以首次高 峰出现的发根量最多,而地温升至25℃及以上时,最适宜根的生长。
主要变种
光枝无子刺梨(Rosa sterilis. An,g & M. Zhong)与无子刺梨的区别在于,前者小枝和叶柄浅绿色,光 滑无毛;小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花2-6(10)朵组成伞房花序,花瓣浅粉红色;果实卵球形,密被刺。后者 小枝和叶柄紫红色,具灰白色绒毛;小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花3-5朵组成伞房花序,花瓣白色;果实扁球 形,疏被刺。

无籽刺梨(Rosa kweichonensis var.sterilis)RksAGL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无籽刺梨(Rosa kweichonensis var.sterilis)RksAGL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研究报告Research Report无籽刺梨(Rosa kw eicho nensis var.sterilis )RksAGL 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刘松1Li Yi2赵德刚1*1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生物工程研究院,山地植物资源保护与种质创新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25;2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植物科学系,斯托尔斯,CT 06269*通讯作者,dgzhao@摘要以无籽刺梨(Rosa kweichonensis var.sterilis)花芽提取的RNA 为模板,采用同源克隆结合RACE 技术克隆得到无籽刺梨AGL 基因的cDNA 全长,命名为RksAGL 。

序列分析表明,cDNA 全长1089bp ,开放阅读框长度为747bp ,可编码248个氨基酸。

编码蛋白分子质量预测为28.56kD ,等电点为9.40,无信号肽序列。

分析表明,RksAGL 基因属于MADS-box 基因家族C 类基因,其编码的蛋白与其它植物AGAMOUS 类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实时定量PCR 分析表明,RksAG L 基因仅在雄蕊和心皮中表达,在萼片和花瓣中不表达关键词无籽刺梨,RksAGL 基因,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Cloning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RksAGL Gene in Seedless Chestnut Rose (Rosa kweichonensis var.sterilis )Liu Song 1Li Yi 2Zhao Degang 1*1The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Germplas m Innovation in Mountainous Reg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stitute of Agro-bio-engineering and College o f Life Sciences,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550025;2Dep artmen t of Plant Science and Land s cape Architecture,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Storrs,CT 06269*Correspondin g author,dgzhao @ DOI:10.13417/j.g ab.034.000579Abstr actWith the floral bud RNA as template,the full length cDNA of AGL in seedless chestnut rose (Rosakw eicho nensis var.sterilis )was cloned through homology-based cloning approach and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RACE)technique.The full-length cDNA (1089bp)of AGL gene was obtained,named RksAGL,with an open reading frame (ORF)of 747bp and encoding 248amino acids.The relative molecular mass of RksAGL calculated was 28.56kD,the isoelectric point was 9.40,and there was no signal peptide in RksAGL.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RksAGL gene belongs to C-type gene and the deduced protein of RksAGL was high identity with other AGAMOUS proteins from different plant species.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analysis showed that RksAGL was expressed during stamen,carpel and was not expressed during sepal and petal.K eywor ds Seedless chestnut rose (Rosa kw eichonensis var.sterilis ),RksAGL gene,Gene cloning,Bioinformatics analysis基金项目:本研究由贵州省国际合作重点项目[黔科合外G 字()号]和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任务(子课题编号ZX 3)共同资助无籽刺梨(Rosa kw eichonensis var.sterilis ),又称搭钩刺梨,为蔷薇科(Rosaceae)蔷薇属(Rosa )植物,是贵州特有刺梨种质资源,在贵州安顺、兴仁等地均有分布。

一种无籽刺梨的栽培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无籽刺梨的栽培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无籽刺梨的栽培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贺疆
申请号:CN201310010358.8
申请日:20130110
公开号:CN103070070A
公开日:
2013050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无籽刺梨的栽培方法,以优良无籽刺梨单株的茎尖作为外植体,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培养出植物苗,然后将其移到苗圃中进行进一步的生长繁殖。

本发明应用组织培养的手段,克服刺梨苗常规育种周期长,扦插繁殖系数低等特点,通过组织培养能够获得大量遗传性状稳定的试管苗,保持良好的亲本特性,而且取材容易,变异率低、增殖系数高,生根率达90%,大大提高了繁殖速度,且繁殖方法性能稳定,试验重复性好,试管苗分化良好,投入少,周期短,极大的促进了无籽刺梨的栽种,促进了无籽刺梨的市场推广。

申请人:普定县元贞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562100 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城关镇光明路45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谷庆红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无籽刺梨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无籽刺梨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无籽刺梨扦插繁殖技术研究钟雁;范志伟;储蓉;华晓峰;周艳【摘要】无籽刺梨果实含多种营养成分,可以鲜食、作中药,还可加工果脯、果酱等高档保健食品,也可以作为喀斯特地区荒山绿化、退耕还林的苗木应用,因而无籽刺梨具有非常广阔的开发利用价值.本研究在大田实验中通过对比和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扦插基质对无籽刺梨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田园土为扦插基质生根率最高,为88.08%,生根条数、平均根长、平均根重、平均根茎、单叶长、单叶宽、单叶重等形态指标均最高.从生理生化指标来看,田园土处理的扦插苗的根系活力和POD酶活性均较其他处理高.因此初步认为,适宜无籽刺梨硬技扦插的生根基质为田园土.【期刊名称】《种子》【年(卷),期】2016(035)011【总页数】3页(P131-133)【关键词】无籽刺梨;扦插繁殖;基质;生根率【作者】钟雁;范志伟;储蓉;华晓峰;周艳【作者单位】贵州省植物园, 贵阳550004;贵州省植物园, 贵阳550004;贵州省植物园, 贵阳550004;贵州省植物园, 贵阳550004;贵州省植物园, 贵阳5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339.4+4无籽刺梨(Rosa roxbunghii)属蔷薇科(Rosaceae),为野生小灌木。

其果实肉质肥厚,盛熟时具特殊清香,味美可口,富含Vc,被誉为Vc之王[1]。

无籽刺梨(Rosa sterilis.S.D.shi)俗称搭钩刺梨,属蔷薇科攀援性多年生常绿灌木,为贵州特有种[2]。

无籽刺梨的药用价值高,花、果、籽皆可入药。

有健胃消食、滋补、止泻等功效,特别是刺梨富含SOD。

近年来对无籽刺梨的需求量猛增[2],因此,无籽刺梨繁殖技术的重要性突显出来。

在无籽刺梨的繁殖技术中,扦插繁殖是最常用、快速的繁殖方法。

扦插苗比实生苗前期生长快,繁殖系数高,成本低,同时能够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3]。

扦插基质是苗木扦插繁殖的载体,是影响苗木质量的关键因子,筛选适合的育苗基质是当今育苗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4]。

被子植物无籽果实形成的遗传学分析

被子植物无籽果实形成的遗传学分析

被子植物无籽果实形成的遗传学分析
王海燕
【期刊名称】《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23)4
【摘要】被子植物无籽果实有两种主要类型,一是生长素刺激型(单性结实型).二是奇数倍多倍体联会紊乱型.本文从遗传学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总页数】2页(P123-124)
【作者】王海燕
【作者单位】新疆教育学院理学分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
【相关文献】
1.湘吉无籽猕猴桃的生物学特性及果实营养成分分析 [J], 龚小燕;陈瑞云;刘世彪;张慧
2.无籽刺梨与刺梨果实中氨基酸分析 [J], 鲁敏;安华明;赵小红
3.赤霉素对葡萄无籽果形成和果实大小的影响 [J], 王西平;韩腾;陈养平;薛小娟
4.无籽梨品种无籽果实形成原因的初步研究 [J], 乌云塔娜;吕祎馨;片山款则
5.西藏及其东南地区被子植物与其不同生活型的果实类型分析 [J], 于顺利;方伟伟;泽仁旺姆;尼珍;张小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 9 6 、 靴带支持率 ( L B) 为8 1 % 。4 3条 I T S序列组成 1个全长 6 1 7 b p的数 据集 , 在据此构建 的 B I 系统树 中 , 无籽刺
梨 的 4个单倍型 与缫 丝 花 ( R .r o x b u r g h i i T r a t t . ) 、 白花 刺梨 ( R .r o x b u r g h i i f .c a n d i d a S .D .S h i ) 和 无刺 刺 梨 ( . r o x b u r g h i i f .i n e r m i s S .D .S h i ) 构成分支 a , P P值 为 1 . 0 0 、 L B值 为 9 8 %; 无籽刺梨 的另外 3个单 倍型与软 条七蔷薇
( R .h e n r y i B o u l e n g . ) 及长尖叶蔷薇 的 2个单倍型共 同构成 分支 b , P P值为 0 . 9 3 、 L B值 为 8 5 % 。6 3条 G A P D H基 因 序列组成 1 个 全长 8 8 3 b p的数据集 , 在据此构建 的 B I 系统树 中, 无 籽刺梨单倍 型 H 2与长尖 叶蔷薇 的 2个 单倍型
Ac a d e my o f o r y o f Mo u n t a i n Ec o l o g i c a l Re s t o r a t i o n a nd Bi o r e s o u r c e Ut i l i z a t i o n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 7 8 9 5 . 2 0 1 5 . 0 4 . 0 2
Mo l e c u l a r e v i d e n c e f o r h y b r i d i z a t i o n o r i g i n o f R o s a×s t e r i l i s( R o s a c e a e ) D E N G H e n g n i n g ’ , G A O X i n f e n ’ ~ ,L I X i a n y u a n ,Z H O U H o n g y i n g (1 .C h e n g d u I n s t i t u t e o f B i o l o g y ,C h i n e s e
o f Ch i n e s e Ac a de my o f S c i e n c e s, b. Ke y L a b o r a t o y o r f Ec o l o g i c a l Re s t o r a t i o n a nd Bi o d i v e r s i t y Co n s e r v a t i o n o f S i c h u a n Pr o v i n c e,Che n g d u 61 0 041,Chi na;2.Ch o n g qi ng En g i n e e in r g Re s e a r c h Ce n t e r f 0 r F l o ic r ul t u r e,Co l l e g e o f Ho r t i c u l t u r e a n d La n ds c a pe Ar c h i t e c t ur e, S o u t h we s t Un i v e r s i t y,Ch o n g q i ng
缫丝花的天然杂交 , 长尖 叶蔷薇 和缫丝花分别 为其母本 和父本。
关键 词 : 无籽刺梨 ;物种 形成 ; 核基 因;叶绿体基因 ; 杂交亲本 ; 系统发育树
中图分类号 : Q 7 4 ; Q 9 4 9 . 7 5 1 . 8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7 8 9 5 ( 2 0 1 5 ) 0 4 — 0 0 1 0 — 0 8
邓亨- 7 h , , 高信芬h , ~, 李先源 , 周洪英
( 1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a .中国科学 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 室,
b .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 成都 6 1 0 0 4 1 ;
2 .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 学院 重庆市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重庆 4 0 0 7 1 6 ; 3 . 贵州省植物园 , 贵州 贵 阳 5 5 0 0 0 4 )
摘要 :为追 溯无 籽刺 梨( R o s a×s t e r i l i s S .D .S h i ) 的物种起 源 , 以该 种及 同域 分布 的蔷 薇属 ( R o s a L i n n . ) 1 4种 、 2变 种和 2变型为实验材料 , 并 以小 叶金露 梅 ( P o t e n t i l l a p a r v f i o l i a F i s c h . ) 为外 类群 , 选 取 5个 叶绿体 基 因片 段 ( p s b A — t r n H、 t r n L — f mF 、 t r n K — m a t K, p s b l - p s b K和 r p o C 1 ) 及 2个核基 因片段 ( I T S和 G A P D H) 进行 扩增 和测序 , 并据此 利用 贝 叶斯分析 ( B I ) 和最大似然法 ( ML ) 进行系统发育重建 。结果显示 : 5个 叶绿体基 因片段联合组 成 1个全长 3 3 6 5 b p 的数据集 , 在据此构建的 B I 系统 树 中 , 无籽 刺梨 与长尖 叶蔷薇 ( R .1 o n g i c u s p i s B e r t o 1 . ) 聚在 一起 , 后检 验率 ( P P) 为
聚为分支 A, P P值 为 1 . O 0 、 L B值为 9 9 %; 无 籽刺梨单倍 型 H1 和H 3与缫丝花 、 白花刺梨和无刺刺梨聚为分支 B, P P 值为 1 . 0 0 、 L B值 为 1 0 0 %; 无籽刺梨单倍 型 H 4单独聚为一支 。综合分析结果表 明 : 无籽 刺梨起 源于长尖 叶蔷 薇与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 2 0 1 5 , 2 4 ( 4 ) : 1 O 一 1 7
J o u r n a l o f P l a n t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无 籽 刺 梨 杂 交起 源 : 来 自分 子 数 据 的证 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