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第2课《土壤的组成》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第2课《土壤的组成》

教材分析

本课的任务驱动情境是波波和琪琪在实验室里观察土壤,波波发现土壤里有很多大小不同的颗粒,琪琪好奇地问道:“能不能把它们分开呢?”

学生在观察土壤的过程中,很容易就可以发现土壤中很多大大小小的颗粒。土壤的主要成分是不是这些大大小小的颗粒呢?怎样才能按颗粒的大小将它们分开呢?学生可能会想到使用筛子,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尝试,并提问: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活动1土壤的主要成分

通过上节课观察土壤标本,学生已对土壤有了初步了解,但对其主要成分的认识仍不深刻。为了加深学生对土壤组成成分的认识,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土壤的组成特点,利用探究实验达到认识土壤组成的目标。同时,这个活动的设计意图不只是让学生探究土壤的组成成分,还强调让学生经历用实验验证自己想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本实验可以分为两个步骤:

步骤一:把半杯清水缓缓注入烧杯中,可以观察到土壤中会冒出许多气泡,这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通过充分搅拌,使水和土壤充分混合,水面上常会漂浮着一些植物残片,这说明土壤中有腐殖质。静置一段时间后,土壤在水中逐渐分层,颗粒较细的位于上层,颗粒较大的位于下层。

步骤二:将土壤放入烧杯中(土壤约占烧杯容积的四分之一),用培养皿盖在烧杯上,然后将烧杯放到室外的阳光下。过一段时间,可以观察到盖在烧杯上的培养皿及烧杯内壁附着许多小水珠,这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

实验完成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并作出解释,思考实验现象可以说明土壤中有哪些成分,然后与其他同学交流想法。

◎友情提示

本课延续上节课对土壤的观察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实验,学生不难发现土壤中含有土壤颗粒、植物残片(腐殖质)、水分、空气等物质,教师再引导总结,帮助学生认识到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在此基础上,针对组成土壤的大小颗粒,学习用沉淀的方法分离这些颗粒。在实验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土壤颗粒分离后的情况作出预测,再进行实验研究。实验完成后再充分交流,达成共识。实验过程中可以借助《科学学生活动手册》,引导学生按顺序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完毕,教师要组织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再讨论得出结论。除此之外,还要引导学生观察沉淀下来大小不同的颗粒的比例大约各是多少。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土壤主要是由大小不同的颗粒组成,另外还有水、空气、腐殖质等组成成分。

活动2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

通过活动1的实验,学生发现土壤是由大小不同的颗粒组成的。教科书告诉学生,根据大小颗粒含量的不同,可以把土壤分成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三类。活动2正是要观察并比较三种土壤中大小颗粒含量的差异,建构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的科学概念。

◎友情提示

通过活动1,学生已学会用沉淀法分离土壤的大小颗粒,再比较它们含量的

差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活动1安排不同的小组做不同土壤的沉淀实验。在引导学生汇报观察发现时,把三种土壤大小颗粒含量的差异凸显出来。除此之外,还可用直接观察的方法比较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中大小颗粒含量的差异。

教科书中采用示意图的形式展示三种土壤中大小颗粒含量的差异。学生在完成实验后,应该可以理解这三幅示意图所表示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用简图记录下来,以起到巩固和内化的作用。

实践做个土壤标本盒

这个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收集不同的土壤制作土壤标本盒。制作方法较简单,参考教科书中的图片就可以完成。通过收集不同的土壤(不局限于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制作土壤标本盒,学生对土壤的不同种类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友情提示

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该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完成。教师应提示学生,所收集的土壤,最好通过查阅资料确认其名称。一段时间后,请学生把土壤标本带到学校,做成土壤标本盒进行展览。

◎引申的问题

土壤中大小不同颗粒是从哪里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