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案认识液体
小学科学第9课认识液体第2课时(教案)
小学科学第9课认识液体第2课时(教案)认识液体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能够认识液体,了解液体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够用简单的实验来观察和比较液体的流动性和粘稠度。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液体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珍惜水资源,正确使用水,保护水环境。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认识液体的特征和性质。
2. 难点:通过实验来观察和比较液体的流动性和粘稠度。
三、教学步骤与内容安排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杯水并问学生,这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水。
然后,教师让学生说说他们平时接触到的液体有哪些。
2. 感知(10分钟)教师给每个学生发放一支小棒,并将一小盒红豆、黄豆和黑豆倒在教室的桌子上。
老师可以事先把豆子分好类,或者在学生接触之前把红豆放在桌面上,黄豆放在红豆周围,黑豆放在黄豆周围。
让学生用小棒触摸并轻轻推动这些豆子,观察和感知液体的特征和性质。
3. 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感知中观察到的液体的特征和性质,如流动性、可塑性等,并与固体和气体进行比较。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液体的认识,例如:“为什么液体能够流动?”“为什么液体倒出后会自然形成一个平面?”等等。
4. 实验过程(30分钟)(1)实验1:比较不同液体的流动性。
教师准备三种不同的液体,如水、油和蜂蜜,并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小杯子。
让学生将不同的液体倒入杯中,观察不同液体的流动性,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然后让学生交流并比较不同液体的流动性。
(2)实验2:比较不同液体的粘稠度。
教师准备三种不同的液体,如水、果汁和糖水,并给每个学生发放一根细杆。
让学生用细杆沾取各种液体并将其滴在纸上,观察不同液体滴在纸上的情况,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然后让学生交流并比较不同液体的粘稠度。
5. 拓展(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景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水的运动、食物烹饪中的油、胶水的应用等。
小学科学教案认识液体
小学科学教案认识液体
认识液体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认识液体的基本特性。
2、掌握液体的固有属性,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液体的特征。
3、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应用液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认识液体的基本知识。
新授课、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实验器材:水、容器、玻璃杯。
第一步、导入
老师给学生观看水流的视频,让学生展现出自己对液体的理解及认知。
引导学生探讨液体的特征。
第二步、总结液体的固有属性
1、液体有很强的流动性,能够自由流动。
2、液体可以被塞进它的容器之内。
3、液体能够自己形成一个表面,与空气接触,并形成一个相对平,且尽量缩小表面积的平面。
4、液体具有一定的黏性和粘度。
第三步、进行液体的实验
1、让学生观察水的特点,运用玻璃杯测试水的容器塞进性和水的流动性。
2、探究液体之间的分层现象。
第四步、应用
1、车辆行驶过程中,加油的原理和过程。
2、清洗衣服时,选择不同的洗涤剂来达到最佳效果的原因。
【板书设计】
通过板书展现液体的属性和实验现象。
液体的属性:
1、具有流动性、黏性、与空气相接形成表面。
3、分层现象。
实验现象:
1、液体的自由流动和容器的塞进性实验。
【小结】
液体的特征及属性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性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科学。
探究科学原理能够让孩子们对沉闷的科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认识液体》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认识液体》认识液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液体的颜色、形状和黏稠度等性质,并能够使用感官和简单器材研究液体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使用多种方法将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愿意参与,体验合作研究。
教学准备:油、蜂蜜、牛奶、水、滴管、蜡纸、烧杯、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都是小小科学家,今天我们的课堂有四位好兄弟,它们就藏在你们的实验桌里,谁能最先找到它们?(学生开始寻找)2、师:找到了吗?请告诉我,它们分别是什么?(牛奶、水、蜂蜜、油)如果老师把你们的眼睛蒙上,你们还能准确地判断出它们都是什么吗?有什么好办法?(使用感官尝试识别)3、师:如果给这四位好兄弟起一个共同的名字,应该叫什么?(板书:液体)想不想知道关于液体更多的事情?那好,这节课就让我们进一步来认识液体。
(板书课题:认识)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1、初步运用感官,观察四种液体的性质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四种液体,比较一下,它们都有哪些不同点?一定要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观察)师:哪一组愿意说一说,你们是如何观察到这些不同点的?(使用感官发现四种液体颜色、透明度、气味和味道不同)2、猜想预测液体具有的其它性质师:你们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够像小科学家一样认真仔细,老师很高兴。
除了颜色、气味、味道不同之外,这四种液体还有哪些不同点?现在请小组的同学大胆猜测,想到一个不同点就在小组实验探究积分卡上加一分。
学生:(讨论交流,推想预测)师:请汇报一下小组的想法吧!(学生汇报,师将汇报的问题归纳整理到黑板上)(预设生预测情况:1、四种液体流动的速度有快有慢。
2、生产的厂家、日期不同。
3、营养成份作用不同。
4、同样多的四种液体轻重不同。
5、水具有毛细现象,其它液体也具有毛细现象吗?……)同学们经过实验,发现四种液体的流动速度确实不同,而且重量也不同,表面张力也不同。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认识液体_苏教版2
《认识液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借助工具进行观察。
能够运用语言、文字、交流观察结果。
科学知识:知道不同的液体在颜色、形状、透明、轻重、粘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
愿意采用各种方法认识液体。
重难点:知道不同的液体在颜色、形状、透明、轻重、粘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的性质。
教学准备: 油、水、蜂蜜、牛奶、天平、板子、滴管、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谜语“流流动动, 动动流流…”谈话: 水有什么特点?像水这样的物体属于液体, 还知道哪些液体?2.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找出身边的各种液体。
3、总结:我们身边的液体有很多,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液体。
(板书:认识液体)二、探究新知(一)辨别液体并比较不同液体在颜色、透明度、气味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填写记录表。
1.辨别四种液体。
(1)出示常见的四种没贴名称标签的四种液体: 油、水、蜂蜜、牛奶。
(2)提问: 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去辨别这四种液体?(3)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找出辨别四种液体的方法。
(用眼看、用嘴尝、用鼻子闻…)(4)学生辨别这四种液体并贴上相应的名称标签。
(5)汇报辨别结果。
2.观察比较不同液体在颜色、透明度、气味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填写记录表。
(1)谈话: 这四种液体有什么不同?(2)师出示记录表并讲解。
(3)学生观察并记录。
(4)汇报记录表中的内容。
(5)总结: 不同的液体在颜色、气味、透明度等方面各不相同。
(二)比一比同样多的四种液体一样重吗?(1)出示一杯水和一杯蜂蜜, 让学生猜想谁轻谁重?(2)提问: 我们怎样科学的比一比这两种液体谁轻谁重?(3)学生思考: 使用天平比一比谁轻谁重。
(4)大屏幕出现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学生一分钟时间看, 师提问。
(5)提问: 怎样公平的比一比这四种液体谁轻谁重?(6)学生回答: 同样多才能比轻重。
(7)学生开始实验。
(8)学生汇报。
9认识液体(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
9认识液体(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三年级上册科学《认识液体》2.教学年级和班级:三年级(1)班3.授课时间:2022年9月15日上午第一节课4.教学时数: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液体的基本特征,了解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的兴趣。
3.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液体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 液体的分类和常见液体3. 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 液体的环保意义和节约用水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液体,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15分钟):讲解液体的定义、基本特征和分类,介绍常见液体及其特点。
3. 实践操作(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液体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液体的性质。
4. 课堂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环保。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节约用水的意义,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观察家中常见的液体,了解其特点和用途。
2. 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提出可行性建议。
3. 查阅资料,了解液体对环境的影响,写一篇短文。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说出液体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学生能举例说明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关注环保,提出节约用水的措施。
4. 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展示自己的观点。
二、核心素养目标1. 提高观察能力:能够通过观察液体实验,发现液体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2. 增强思维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实践能力:能够动手进行液体观察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4. 树立环保意识:能够关注液体对环境的影响,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5. 发展合作能力:能够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参与,与同伴共同探讨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学情分析1. 学生层次:本节课面向的是三年级(1)班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有较高的兴趣。
认识液体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说出液体的基本特性,如流动性、无固定形状等。
- 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液体,如水、油、酒精等。
-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液体的密度差异。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等方法,认识液体的特性。
- 学生学会使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如量筒、滴管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产生兴趣,乐于参与实验操作。
- 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液体的基本特性和常见液体的识别。
- 液体密度的比较实验。
2. 教学难点:- 液体密度的测量和比较。
- 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实验器材(量筒、滴管、不同密度的液体等)。
- 实验指导书、安全注意事项。
2. 学生准备:- 实验记录本。
- 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生活中的液体,如水、油、牛奶等,引发学生对液体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液体吗?液体有哪些特性?(二)讲授新课1. 液体的基本特性:- 流动性:液体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 压缩性:液体具有一定的压缩性。
- 热胀冷缩:液体受热会膨胀,受冷会收缩。
2. 常见液体的识别:- 通过观察颜色、气味、密度等特征,识别常见液体。
(三)实验探究1. 实验一:液体密度的比较-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量筒、滴管等器材,比较不同液体的密度。
-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结果。
2. 实验二:液体的溶解性- 学生将固体物质(如糖、盐)加入液体中,观察溶解现象。
- 记录实验现象,分析溶解条件。
(四)总结与反思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实验心得。
2. 教师点评学生表现,强调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回答问题、实验操作等。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记录和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与液体相关的实践作业,如观察生活中的液体现象、制作液体密度测定器等。
《认识液体》 说课稿
《认识液体》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液体》。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认识液体》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通过对液体的性质进行观察和研究,帮助学生建立对液体的初步认识,为后续学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液体的外观特征,如颜色、透明度、气味等,让学生对液体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接着,通过实验探究液体的流动性、表面张力、密度等性质,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液体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喜欢探索的阶段,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还相对较弱。
在生活中,学生对液体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但对于液体的性质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等性质。
(2)了解液体的表面张力和密度等概念。
2、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工具对液体进行观察和比较。
(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液体的某些性质,并能用语言和图表描述观察和实验的结果。
3、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液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意识到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液体的性质,如流动性、没有固定形状、有一定体积等。
教学难点:理解液体的表面张力和密度概念,并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各种液体的实物、图片和实验演示,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
2、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科学四年级上册《认识液体》教案
师:我们要借助工具去完成
出示视频:认识量筒使用方法。
要求带着问题“怎样使用量筒”看视频。
师:看完了你有办法量出50ml的水吗?
学生实验:用量筒和量杯测量50ml水。
师巡回指导:会放量筒(或量杯)于水平桌面上、会倾斜倒入液体并滴管补充液体、会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水银是凸液面)齐平看示数、会既有数字又有单位地记录液体体积。
(三)分析并情境迁移得出固体有确定的质量
1.图片中一袋米和一袋砖头哪个重? 砖头重
2.我们经常买东西都要称一下,为什么要称一下,不称不行吗? 学生们回答
3.称的是物品的质量,那我们的固体有没有质量呢?比如这个玩具车?我们用电子称称一下。
4.它是一起说它是多少千克? 学生回答
5.这把干面条拿在手上挺重的,它的质量是多少呢?用电子称称一下。多少? 学生回答
1.学生实验。
2.交流汇报。
教学反思
师提问:20ml的水和20ml的油,质量相等吗?
怎样才能判断它们质量的大小?
师演示实验:利用天平或电子秤比较测液体质量。
方法一、先使天平平衡,两边入上不同液体,翘起那端的液体轻。
方法二、两个容器分别放置在台秤上,先分别测出两个容器重量点,再加入同样体积的液体称重。
3.巡回指导。出示玻璃杯我尺
像面粉和盐这样的固体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测量出他们的体积(师演示)
展示四种液体。(油、水、牛奶、蜂蜜)
师:老师带大家做个游戏,出示游戏规则
指导游戏规则,游戏:哪种液体跑得快?为什么?嗅觉大比拼(要求蒙眼闻气味);透明度排排队。
指导控制无关变量,调整变量,突出因果变量。
指出不同种类液体,粘稠度、颜色、轻重可能不同。
学生动手实验
小学科学32《认识液体》(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32《认识液体》(教案及反思)认识液体教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液体的性质和特点。
2.认识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学会简单的液体实验操作技巧。
二、教学重点1.掌握液体的特点和性质。
2.理解液体的分子间力和流动性。
3.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践认识液体。
三、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液体的不可压缩性和流动性。
四、教学方法1.情境法:通过提问和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考液体的性质和特点。
2.实验法:通过小组实验来观察液体的特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巧。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和实验指导书。
2.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和实验记录本。
六、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教师简单介绍液体的概念,并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液体?它们是什么样子的?2.学生回答并举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液体的外观和性质。
第二步:新知呈现(15分钟)1.教师通过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液体的特点和性质,引导学生认识液体不可压缩性和流动性。
2.教师通过实例和图片,说明液体的分子间力是如何影响液体的性质和特点的。
第三步:实验操作(3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验内容如下:a.实验一:液体的流动性学生在实验台上摆放一个直筒容器,并将水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观察水的流动性质。
b.实验二:液体的对比学生拿两个装有不同液体的杯子,比较它们的流动性和颜色。
2.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观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实验结果。
第四步:概念总结(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液体的特点和性质,强调液体的不可压缩性和流动性。
2.教师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帮助学生理解液体的分子间力和流动性的关系。
第五步:拓展延伸(10分钟)1.教师通过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水的用途、饮料的制作过程等。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思考液体的应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七、课堂作业1.学生根据课堂实验和讨论的内容,完成液体性质的总结。
认识液体教案及反思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3课《认识液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粤教科技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第二课,本课安排了“能给水变个样吗”和“液体的特征”两个探究活动加“检查砂锅是否漏水”一个实践活动组成。
活动一是通过把水装入气球中使其变成水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尝试改变水球的形状来观察描述水球变化的现象。
活动二是指导学生将牛奶或食用油倒入不同的容器中,观察它们的形状是否发生变化,并通过观察描述它们的共同特征。
实践活动就是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人们常会将砂锅压入水中,观察内壁是否渗水。
如果内壁渗水,说明砂锅有破损,不能使用。
指导学生课后尝试利用这个方法检查家里的砂锅。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物体都很熟悉了,但物体可细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等,学生却没有明确的区分方法,也就是对什么样的物体被称为液体,液体有什么样的特征没有明确的认识,所以,也较难区分出许多物体中哪一些才是液体。
因此,本课的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能给水变个样吗”和“液体的特征”这两个活动来认识什么液体是怎样的,液体没有一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等特征。
并能通过所学的液体特征的有关知识解决“检查砂锅是否漏水”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把水装入气球中,并改变它的形状。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水装入气球后形状发生了变化,让其思考怎水是没有一定的形状的。
并通过自己亲手尝试把水球改变成不同的形状来得出水是没有一定形状的结论。
2.指导学生将牛奶或食用油倒入不同的容器中及在塑料板上的滴液流动情况,,得出液体的共同特征。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尝试把牛奶或食用油这些与水不同的物体倒入不同的容器中。
观察其形状的变化情况。
再把水、食用油和牛奶滴在塑料板上观察滴液的流动情况,描述并得出牛奶和食用油与水之间的共同特征是没有一定的形状,会流动、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的液体。
【教学目标】1.知道液体有确定的形状和确定的体积。
认识液体科学手册教案
认识液体科学手册教案教案标题:认识液体科学手册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使用液体科学手册,帮助学生认识液体的特性、性质和应用。
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合作,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液体的基本概念,以及液体在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性。
此外,本教案还将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科学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液体的基本概念和特性;2. 掌握液体的性质和分类;3. 探索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科学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1. 液体科学手册;2. 实验材料:不同液体、容器、注射器、滴管等;3. 幻灯片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引入:1. 使用幻灯片或投影仪展示一些液体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讨论液体的特点和日常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什么是液体?液体有哪些特性?- 液体在我们生活中的哪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探究活动: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本液体科学手册。
2. 学生小组阅读液体科学手册的相关章节,并回答以下问题:- 液体的分子结构是什么样的?- 液体的性质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 液体的分类有哪些?请列举几个例子。
- 液体在哪些实验中起到重要作用?请举例说明。
- 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请列举几个例子。
3. 学生小组分享他们的发现,并进行讨论。
实践活动:1. 学生小组选择一个液体进行实验观察,并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探究该液体的性质。
他们可以使用注射器、滴管等工具进行实验。
2. 学生小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3. 学生小组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解释。
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液体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学生小组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并总结液体的性质和应用。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评价。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一个液体,在家中进行更复杂的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2. 学生可以设计一个小综合性实验项目,探究液体的特性和应用。
小学科学第9课认识液体第1课时(教案)
小学科学第9课认识液体第1课时(教案)认识液体的教案【导语】本节课将介绍液体的特点、分类以及简单的测量方法,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认识液体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教学目标】1. 了解液体的特点和分类;2. 掌握液体的测量方法;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1. 液体的特点和分类;2. 液体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液体的测量方法,特别是对非透明液体的测量。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透明容器、注射器、量筒、非透明容器等;2. 实验材料:水、食盐水、酒精等。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1. 呈现液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液体是什么?2.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出液体的特点,如可流动、占据容器底部等。
Step 2 课堂互动(15分钟)1. 数学老师走进教室,请他给出一个问题:水果店的老板想知道瓶子中水果汁的质量,但店里没有天平,他该如何测量?2. 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交流,探讨不使用天平的测量方法。
提示学生可以使用量筒进行测量,在保持容器不溢出的前提下记录液体的体积。
Step 3 实验展示(10分钟)1. 展示透明容器和注射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探究。
通过观察注射器中的液体,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液体可流动且无固定形状。
2. 展示量筒,介绍它的使用方法和读数规则。
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技巧。
Step 4 操作实验(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实验。
教师提供不同种类的液体和非透明容器,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2. 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提问学生:为什么不透明容器的液体测量难度大于透明容器?引导学生思考液体的不透明性对测量的影响。
Step 5 总结归纳(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中学到的知识点:液体的特点、测量方法以及液体不透明性对测量的影响。
2. 教师提问学生:你知道了液体的特点和测量方法后,能应用到生活中的哪些方面?让学生思考并进行回答。
小学科学第9课认识液体(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9课认识液体(教学设计)认识液体——小学科学第9课教学设计引言:液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状态之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液体的特性和性质,并根据实际观察和实验,对液体进行分类和认识。
本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践操作,培养其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一、导入(约10分钟)1. 导入环节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液体的认识和好奇心,例如:“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液体?”“液体和固体之间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回答,并鼓励他们给出自己的想法。
2. 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然后请几个小组分享自己的思考结果,引发全班学生的思维碰撞。
二、理论知识讲解(约10分钟)1. 找到一个适合全班观察的实验示范台,并展示准备好的几个容器和一些液体(如水、酒精、油、果汁等),引导学生观察容器和液体的特点,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2. 通过展示、解释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液体的特点,包括:没有一定的形状,可以流动,具有自己的体积和形状,受重力影响会下落,不可压缩等。
在讲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举一些实际例子加深理解,如水流、牛奶倒出等。
三、实验探究(约30分钟)1. 提供一组实验材料,包括:不同颜色的食盐、面粉、砂糖、水杯、不同颜色的水等。
为了保证实验环节的安全性,可以将部分不适合操作的实验步骤改为教师示范并引导学生观察。
2. 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自主设计实验,探究不同液体的性质。
例如,可以询问:“如果将水和砂糖放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为什么要将它们放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让他们回答问题。
四、归纳总结(约15分钟)1.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不同液体的性质和特点,并将液体进行分类。
例如,可将液体分为无色液体、有色液体、甜味液体等。
2. 小组展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归纳总结,并展示自己的发现和总结,通过相互交流促进思维的深入。
五、拓展应用(约15分钟)1. 提出一个实际问题给学生:“你们家中有哪些液体?”学生将问题记录下来,然后逐一回答并说明理由。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9、认识液体 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9、认识液体教案课题:认识液体教学目标:1.能够辨认生活中常见的液体,并归纳液体的共同特点。
2.能够观察并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并会测量不同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3.能够观察并归纳水平面的特点,知道水平仪的工作原理,并学会使用水平仪。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液体,了解液体的特征,学会测量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教学难点:学会使用水平仪。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水平仪、常见的液体等。
预要求:观察生活中有哪些液体,了解这些液体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固体,谁来说一说固体有哪些性质?学生回答:固体具有确定的形状,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
教师提问:既然固体有确定的形状,又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那么我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比较不同固体的体积大小呢?学生回答:拆分法、量筒测量法、埋盐法。
教师介绍: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下液体。
二、观察液体,初步了解液体的基本性质教师出示插图,引导学生找出图中的液体,并问为什么称它们为液体。
学生交流讨论,发现图中的液体有打针的药水、池塘里的水、头上流下来的汗水、小狗撒的尿、妈妈做饭用的食用油、醋、酱油水、牛奶、汽车加的油等等。
学生还举出了生活中其他的液体。
教师出示烟和沙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它们是否也是液体。
教师出示放大的烟和沙的颗粒图,让学生认识到烟和沙子的颗粒虽然很小,但它们都有固定的形状,因此不可能是液体。
教师总结: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但没有确定的形状,与烟和沙子的物质构成有本质的差异。
三、研究测量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教师出示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教授使用方法,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教师出示测量液体质量的工具,教授使用方法,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液体的体积和质量进行比较。
四、研究使用水平仪教师讲解水平仪的工作原理,并示范如何使用水平仪。
教师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研究如何使用水平仪。
五、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小结。
三年级科学上册《认识液体》教学设计
《认识液体》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本课按照液体的概念——认识液体的性质——液体相关知识的拓展应用,逐渐深入地安排了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在图中寻找液体,并分辨飘动的云和流动的沙是不是液体,理由是什么。
在图中寻找液体可以了解学生对液体的初步认识并提炼出液体的共同特征,在分辨飘动的云和流动的沙过程中,更加明确什么是液体。
第二部分,认识液体的性质。
通过观察、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测量体积、比较质量等活动进一步认识液体的性质。
第三部分是动手活动,指导学生在认识水平面的基础上,学会使用水平仪。
这也是对液体性质在生活中具体应用的典型范例,从而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思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观察能力进一步提升,因此在认识液体的过程中,要抓住这一特点,提示学生主动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尽可能主动、详细地记录下来,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观察思考能力。
三年级学生已经开始初步展现他们的创造力,在认识液体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学会使用水平仪的活动,激发学生表现其创造力,更多地将已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拓展出液体性质在生活中更多的应用方式。
如,调制鸡尾酒等。
三、学习目标●能辨认生活中常见的液体;●观察并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会测量液体的体积和质量;●认识水平面,知道水平仪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水平仪。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1.观察并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
2.会测量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难点:学会使用水平仪;五、教学准备:1.教学用PPT;2.水、牛奶、食用油、蜂蜜各20——50ml,液体流速版,抹布,每组一套;3.烧杯装50ml水、量筒一个,每组一套;4.一架托盘天平,两个一样大小的烧杯,适量水、适量食用油,每组一套。
5.水平仪一个,两个一样的瓶子,瓶子各装50ml水,每组各一套。
六、教学过程(一)寻找生活中的液体。
1.出示生活中的场景图片,在图中寻找哪些是液体。
提问:同学们,老师在和一位叫“液体”的好朋友玩捉迷藏,请你们帮我一起在这些图片中找出哪些是液体吧!(汗水、针筒中的药液、牛奶/果汁、凉杯中的水、食用油、酱油、醋、洗手液、香水、水龙头中的水、汽油、狗尿、雨水、小池……)2.为什么说它们是液体呢?归纳液体的基本特征。
科学三年级上册《认识液体》教案
9. 认识液体教学内容:本课以液体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活动,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液体的性质。
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寻找生活中的液体,说出它们属于液体的理由,归纳液体的共同性质。
针对学生容易想到的液体“会流动”这个特征,教材特意安排了“飘动的烟”“流动的沙”来让学生分辨是否属于液体,让学生意识到“会流动”并非是液体独具的特征。
第二部分,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活动,进一步认识液体的性质。
这部分由三个活动组成:活动一,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指导学生从颜色、气味、透明度、黏稠度等方面对不同的液体进行观察比较;活动二,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活动三,比较液体的质量。
通过后两个活动,让学生知道液体虽然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第三部分,认识水平面,学会使用水平仪。
这部分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一,引导学生认识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为下一个活动做好铺垫;活动二,承接上一个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水平仪并了解它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水平仪来测量课桌、讲台、窗台等是否水平。
教学目标:1. 能辨认生活中常见的液体。
2. 观察并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会测量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3. 认识水平面,知道水平仪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水平仪。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并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会测量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难点:学会使用水平仪。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学生分组材料:油、水、牛奶、蜂蜜、液体流速板、量筒、烧杯、电子天平、两个相同的小瓶、水平仪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用手抓不起,用刀劈不开,做饭洗衣服,都要请它来。
”大家猜一猜它是什么?(水)对了,就是水。
咱们以前就研究过水,还记得水有哪些性质吗?(没有颜色,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2.师:像水这样的物体我们称为液体,我们今天就来认识液体。
(板书课题:9.认识液体)二、辨别分析,明确液体的概念1.(教师出示图片)孩子们,咱们来找一找,看看图中哪些是液体?生:汗水、针筒里的药水、雨水、牛奶、酱油、食用油、自来水汽油等都是液体。
小学科学13认识液体(教案)
小学科学13认识液体(教案)认识液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液体的基本属性和特征;2. 掌握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3. 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和总结,培养学生对液体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液体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 掌握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液体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PPT、液体实验装置、不同温度下的液体样本(热水、冷水、室温水等);2. 学生:教学用品、实验用品。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杯水,引导学生观察并询问,水是什么状态的物质?(液体)2. 引导学生回忆液体的特征和我们平常接触到的液体(水、果汁、牛奶等)。
Step 2: 探究液体的特征(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杯水和一个玻璃球,让学生用玻璃球轻轻敲击水面并观察。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液体的特征:流动性和变形性。
Step 3: 液体的变化(15分钟)1. 教师出示不同温度下的液体样本,并询问学生它们有什么不同。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不同温度下液体的特点。
3. 进行温度实验:教师将三个杯子中分别加入热水、室温水和冷水,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水的变化。
4. 引导学生总结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热水液体分子运动快,冷水液体分子运动慢。
Step 4: 实验探究(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液体实验。
2. 实验一:观察液体的流动性。
学生可自行选择液体(如水、果汁、食用油等),比较它们的流动性。
3. 实验二:观察液体的变形性。
学生使用不同形状的容器(如杯子、桶子等),比较液体在容器中的形状。
4. 实验三:观察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学生分别使用热水、室温水和冷水,观察液体的变化。
Step 5: 实验总结(20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及观察数据。
2.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液体的流动性、变形性和温度变化对液体的影响。
六、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行更多有关液体的实验,如:用吸管吸水、研究油与水的相互作用等。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认识液体》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认识液体》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本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的第9课《认识液体》,主要围绕认识液体展开,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液体的性质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初步认识液体的性质和特点,了解液体的流动性和适形性。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液体的性质和特点,流动性和适形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实验中认识液体的性质。
四、学情分析学生们对液体的认识大多停留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和感受上,对其性质和特点缺乏深入的了解。
因此,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在课堂上展示几种不同的液体,如水、酒精、食用油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液体的外观和特点。
老师可以用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比如:“同学们,你们平时在生活中都用过哪些液体?这些液体有什么特点呢?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呢?”通过这些问题,老师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 活动一:观察液体的流动性老师将几个透明的容器摆放在讲台上,并分别向其中倒入水、食用油和酒精。
老师可以邀请几名学生前来观察和描述不同液体的流动情况。
学生们可以用手指轻轻在容器中搅动,观察液体的流动情况,然后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观察结果。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并帮助他们总结归纳,比如“水的流动性最强,酒精次之,油的流动性最弱”。
3. 活动二:探究液体的适形性老师准备了圆柱形、方形等不同形状的容器,并邀请学生们分组进行实验。
每组学生用水、油等液体分别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中,观察液体在不同容器中的形状变化。
学生可以用手轻轻倾斜容器,观察液体的形状变化,并记录实验结果。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液体》优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液体》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液体》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了解液体的特点、液体的不同状态以及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液体这个概念,他们可能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缺乏系统性的认识。
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在逐步发展,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液体的特点,掌握液体的不同状态以及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液体的特点、液体的不同状态以及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教学难点: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液体的特点。
2.实验教学法: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液体的不同状态和相互作用。
3.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液体物品(如水、牛奶、橙汁等)、实验器材(如烧杯、试管、滴管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用于记录实验现象和思考。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液体物品,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液体?液体有哪些特点?呈现(1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液体的特点,如流动性、不可压缩性等。
2.教师讲解液体的不同状态,如液态、气态和固态。
操练(15分钟)1.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学生动手操作,记录实验现象。
巩固(10分钟)1.教师提问: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原理?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讲解。
拓展(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科学教案认识液体
科学教学设计
课题:认识液体时间:
教学目标:
知道液体关于颜色、形状、轻重、黏稠度、表面张力的性质。
教学重难点:
知道不同的固体能混合,也能分离。
混合前固体重量不变、体积改变。
课前准备:
文具盒、石块、笔、鸡蛋等各种固体;水、饮料、胶水、酒精等液体;天平、量筒、量杯。
课件: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测一下相同的体积这几种液体的轻重呢?
生:我认为……
2、在做哪种液体流的快慢的比赛时我们应注意什么呢?生:滴的要一样多,同时滴在一条线上。
师:流动的快慢说明了什么?生:慢的黏、快的稀。
师:谁能用一个词表达出来, 生:黏稠不同。
师:你认为哪种液体会流的比较快,哪种液体流的比较慢呢?为什么,这样认为?生:预测
师:通过同学们的研究对比赛有了一个充分的准备,并且对比赛的现象和结果有了一个预测, 下面同学们开始实验。
注意填写实验报告。
学生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发现。
师:同学们刚才研究的很认真,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
1、哪种液体比较重,有什么发现?师:这说明相同体积的不同液体重量不同。
2、哪种液体流的比较快,说明了什么?师:这说明不同的液体黏稠度不同。
师:同学们看这是一张蜡纸,把不同液体滴在蜡纸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发现形成小水珠,)这说明什么呢?是一种力把它们紧紧的聚集在一起,这种力就是表面张力。
液体都有表面张力,不同的液体表面张力的大小不同。
(三)小游戏——想挑战吗?(课件)师:把五分钱的硬币放在水中,硬币不下沉就为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教学设计
课题:认识液体时间:
教学目标:
知道液体关于颜色、形状、轻重、黏稠度、表面张力的性质。
教学重难点:
知道不同的固体能混合,也能分离。
混合前固体重量不变、体积改变。
课前准备:
文具盒、石块、笔、鸡蛋等各种固体;水、饮料、胶水、酒精等液体;天平、量筒、量杯。
课件: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测一下相同的体积这几种液体的轻重呢?
生:我认为……
2、在做哪种液体流的快慢的比赛时我们应注意什么呢?生:滴的要一样多,同时滴在一条线上。
师:流动的快慢说明了什么?生:慢的黏、快的稀。
师:谁能用一个词表达出来, 生:黏稠不同。
师:你认为哪种液体会流的比较快,哪种液体流的比较慢呢?为什么,这样认为?生:预测
师:通过同学们的研究对比赛有了一个充分的准备,并且对比赛的现象和结果有了一个预测, 下面同学们开始实验。
注意填写实验报告。
学生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发现。
师:同学们刚才研究的很认真,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
1、哪种液体比较重,有什么发现?师:这说明相同体积的不同液体重量不同。
2、哪种液体流的比较快,说明了什么?师:这说明不同的液体黏稠度不同。
师:同学们看这是一张蜡纸,把不同液体滴在蜡纸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发现形成小水珠,)这说明什么呢?是一种力把它们紧紧的聚集在一起,这种力就是表面张力。
液体都有表面张力,不同的液体表面张力的大小不同。
(三)小游戏——想挑战吗?(课件)师:把五分钱的硬币放在水中,硬币不下沉就为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