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八年级科学下册32氧化和燃烧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3.2氧化和燃烧同步测试
3.2氧化和燃烧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氧气是我们学习过的一种重要物质,以下对氧气的认识有错误的是A. 氧气既能燃烧又能支持燃烧B. 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C.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D. 氧气和臭氧(O3)都是氧元素形成的单质2.下列实验过程中能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 红磷燃烧时白烟扩散到空气中B. 做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没有铺一层细沙或放少量的水C. 做硫燃烧实验时预先在瓶中放少量的水D. 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3.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C.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4.点燃的蜡烛在如图1所示密闭装置内燃烧一段时间后会自动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B. 该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C. 有氧气蜡烛也不一定燃烧D. 装置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5.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一定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下列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产物的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 AB. BC. CD. D6.二氧化碳虽然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03%,但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自然界中氧气的循环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对X处变化理解不合理的是()A. 人和动物的呼吸B. 新能源氢气的燃烧C. 化石燃料的燃烧D. 植物的呼吸作用7.区别空气和氧气两瓶气体的方法是( )A. 比较气体的颜色B. 闻气体的气味C. 用带火星的木条D. 点燃看是否能燃烧8.同学们在学习氧气的知识时构建了如图所示的知识网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B. 燃烧铁丝前要将铁丝表面打磨、绕成螺旋状并插入一根燃着火柴梗用于引燃铁丝C. 食物腐败、燃放烟花、牛奶变酸都是物质与氧气发生了反应,属于缓慢氧化D. 实验室用双氧水、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都需催化剂9.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 图a中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熄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B. 图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C. 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D. 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10.小明在家烧柴火煮饭,他往灶膛里塞满木柴,结果燃烧不旺,这说明可燃物充分燃烧通常要考虑()A. 木柴要充足B. 温度要达到着火点C. 要有充足的氧气D. 燃烧时间更长一点二、填空题1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小柳取一段窗纱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的一瓶氧气中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应有的现象,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3-2氧化和燃烧(练习)-2023-2024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册讲练课堂(浙教版)(原卷版)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2节氧化和燃烧【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2022·四川绵阳中考)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白磷1燃烧而白磷2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B.白磷1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P O污染空气C.气球的作用是防止燃烧产生的25D.通氧气可使白磷2燃烧,升高水温可使红磷燃烧2.(2022·浙江湖州中考)将一根火柴折断,分成火柴头和火柴梗两部分,放在铜片上,如图所示。
用酒精灯加热铜片,发现火柴头先燃烧。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用酒精灯加热要使用外焰B.利用了铜片良好的导热性C.说明了火柴头和火柴梗有不同的着火点D.说明了燃烧需要助燃剂3.(浙江绍兴中考真题)下列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是()A.B.C.D.4.(舟山中考真题)如图为一种自热火锅的构件图。
该自热火锅的发热包内有铁粉、铝粉、炭粉、生石灰等物质,将发热包放到水中,会放出大量的热。
有关该自热火锅的说法不合理的是()A.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B.设计出气孔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使用时盒内气压过高C.遇水能放出热量的物质都能作为发热包的内容物D.使用过的发热包即使干燥后也不能重复使用5.(2022·浙江杭州二模)将过量的白磷(着火点40℃)和红磷(着火点260℃)放入如图装置,用于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实验中仅白磷℃发生燃烧,则()A.比较℃和℃的现象可知燃烧需要物质温度达到着火点B.比较℃和℃的现象可知燃烧需要助燃剂C.比较℃和℃的现象即可得到物质燃烧的所有条件D.白磷℃燃烧完后重新将试管1放回水浴中,可发现剩余白磷不能燃烧6.(2021·浙江温州一模)如图是我国古代人所使用的火折子。
竹筒帽盖上时,内部可燃物保留火星,使用时,只需打开竹筒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可燃物就燃烧起来。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3.2氧化和燃烧同步测试(I)卷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3.2 氧化和燃烧同步测试(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是()A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B . 检查装置气密性C . 验证反应放热D . 验证氢气密度比空气小2. (2分)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 . 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B . 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C . 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D . 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3.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B .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C . 图书档案起火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D . 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4. (2分)将燃着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继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 2MgO+C,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 该反应中Mg发生了氧化反应B . 该反应中二氧化碳是氧化剂,MgO是还原产物C . 镁条着火不能用CO2扑灭D . 燃烧并不一定需要氧气5. (2分)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正确的是()A .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B . 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C . 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D .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立即浇水灭火6. (2分)某市一棉花店突发大火,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A .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 . 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空气C . 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D . 水分解出不助燃的物质二、填空题 (共3题;共11分)7. (7分)注意防火安全很重要.(1)下列图1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________(2)学校教学楼楼道里放置了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灭火剂:磷酸二氢铵50%、硫酸铵25%),灭火器阀门开启后,筒体内的灭火剂在驱动气压力的作用下,经虹吸管从喷射管喷出,当灭火剂以雾状与火焰接触后发生一系列物理作用和化学反应,包括起到稀释氧和冷却燃烧物表面温度的作用,从而使火焰熄灭.对于干粉灭火器的工作原理说法错误的是.A . 灭火剂是二氧化碳B . 灭火剂通过隔绝空气灭火的C . 在灭火过程中降低了物品的着火点D . 它与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是相同的(3)使用灭火器灭火时,正确作法的是.A . 站在上风方向灭火B . 站在下风方向灭火C . 对准燃烧点根部喷射D . 对准燃烧点上部喷射.8. (2分) 19世纪初,电灯尚未发明,煤矿工人在矿井中只能借助煤油灯照明。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3.2氧化和燃烧同步测试B卷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3.2 氧化和燃烧同步测试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A . Ⅰ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B . Fe在Ⅰ、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相同C . 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D . S,P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2. (2分)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①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②既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又说明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③既说明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④既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A . 只有①②B . 只有②③④C . 只有①②③D . ①②③④3. (2分)在日常生活中,将火柴划燃后将火焰向上竖直火柴,火柴不易燃烧的原因是()A . 氧气不足B . 没达到着火点C . 火柴的着火点升高D . 空气不足4. (2分)学习化学的目的是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列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A . 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其原因是增大了蔗糖的溶解度B . 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都要严禁烟火C . 去除油污时洗涤剂起到的是乳化作用D . 敞口放置的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酒精的着火点5. (2分)(2011•台州)当发生火灾时,下列行为正确的是()A . 高楼起火跳楼逃生B . 先找贵重物品C .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D . 乘座电梯逃离6. (2分)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下列情况能发生燃烧的是()A . 白磷置于80℃的水中B . 白磷置于80℃的水中并通入氧气C . 白磷置于10℃的水中并通入氧气D . 白磷置于10℃的水中二、填空题 (共3题;共12分)7. (3分)火灾常常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关注安全就是关注生命.(1)发生火灾时,在远处就能闻到刺鼻的气味,这说明________.(2)如果发生火灾,请你提出一条正确的逃生措施________.(3)消防人员常用高压水枪向燃烧物喷水,喷水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而达到灭火.8. (3分)如图是用铜丝绕成的锥形螺旋罩,置于酒精灯火焰上方。
八年级科学下册3_2氧化和燃烧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
3.2 氧化和燃烧1.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D)A. 有发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C. 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D. 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发热现象【解析】电灯发光、发热但不是燃烧;可燃物燃烧不一定有火焰;铁丝能在纯氧中燃烧,但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2.通常所说的燃烧、爆炸和缓慢氧化之间的相同之处是(A)A. 都属于氧化反应B. 都有发光、发热现象C. 都是剧烈的化学反应D. 可燃物都要达到着火点3.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氧气和温度有关。
其中证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的实验是(D)编号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实验④装置现象白磷不燃烧白磷不燃烧白磷不燃烧白磷燃烧A. ①和②B. ②和③C. ②和④D. ③和④4.调查统计表明,火灾的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导致死亡的首要原因。
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D)A. 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B. 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门窗C. 所处烟雾较浓的地方时,应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D. 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5.2012年5月18日开始,伦敦奥运圣火在英国境内传递。
采集圣火的唯一方式是在奥林匹克的赫拉神庙前利用凹面镜集中阳光来引燃火种。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阳光为火种的燃烧提供了热量,使其达到着火点B.火炬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C.强风和大雨下火炬仍可以保持燃烧,是因为火炬燃料的燃烧不受燃烧的条件影响D.火炬内装的燃料丙烷(C3H8)属于化合物6.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它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
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B)A. 煤矿中因遇到明火而发生的瓦斯爆炸B. 压力锅因排气孔堵塞而发生爆炸C. 烟花在空中爆炸D. 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发生爆炸7.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些,可使火焰变旺。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题3.2氧化和燃烧
3.2 氧化和燃烧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A.将木材架空,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B.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坐电梯离开C.救火时,应该打开所有门窗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2.“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C.对于不明原因引起的失火,我们宁可让其自生自灭,也不能贸然采取灭火措施D.油库、面粉厂、纺织厂、轮穀厂、橡胶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要严禁烟火,以避免爆炸发生3.在煤矿的矿井里,为防止爆炸事故,常采取的安全措施是()A.进矿井应先做灯火试验B.准备好灭火器材C.通风并严禁烟火D.戴呼吸面具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5.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根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
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B.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C.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第5题图第6题图第7题图6.如图,在密封的纸盒上挖一个直径的圆形小洞,并在洞口前方约米的位置,放置一根点燃的蜡烛,用双手在纸盒两侧拍击,蜡烛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A.缺乏可燃物B.缺乏O2C.排出的气流中CO2的含量高D.温度降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7.小明旅游时经常使用一种用纸代替金属材料制成的锅煮面,轻便易携带,你觉得煮面时纸锅不会被烧掉的原因是()A.面汤隔绝了氧气使纸锅不能燃烧B.面汤使纸锅的着火点升高了C.纸锅的着火点很高D.加热时面汤蒸发吸热使纸锅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8.下列说法:①呼吸作用、食物腐烂、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②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化合反应;③急速的燃烧一定会爆炸;④自燃是缓慢氧化引起的;⑤白磷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的着火点不同;⑥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并都有热量产生。
3-2 氧化与燃烧 练习—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节氧化与燃烧一、单选题1.十八世纪,拉瓦锡用放大镜聚集日光使玻璃罩内的金刚石燃烧,得到二氧化碳。
坦南特进一步研究确认金刚石仅由碳元素组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金刚石燃烧过程放出热量B. 金刚石属于化合物C. 金刚石具有可燃性D. 聚集日光可以使温度达到金刚石的着火点2.下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A. B.C. D.3.下列现象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 苹果变色B. 铁生锈C. 火柴燃烧D. 塑料老化4.下列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 苹果切面变色B. 细胞呼吸作用C. 森林火灾D. 倒碳酸饮料冒气泡5.餐馆里有一道名为“纸锅烧豆腐”的菜,如图所示,纸锅里的豆腐烧熟了,纸却不会燃烧掉,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纸的着火点比水的沸点高B. 水沸腾温度不变,但继续吸热C. 加水后,纸的着火点降低了D. 纸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6.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
下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A. Q点B. N点C. P点D. M点7.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现将沾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再缓慢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稀硫酸,使之与杯底的Na2CO3反应产生CO2气体,发现蜡烛火焰熄灭,沾有Na2O2固体的棉花燃烧起来。
下列从实验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A. 棉花具有可燃性B. Na2O2与CO2反应放热,使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C. CO2不支持蜡烛燃烧,但能支持棉花燃烧D. 棉花燃烧证明“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是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8.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A. B. C. D.9.如图将一根铜丝烧成螺旋状网罩罩在一支燃着蜡烛的火焰处,不多久蜡烛火焰熄灭,其熄灭的原因是()A.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B. 清除了可燃物C. 降低了着火点D. 隔绝了氧气10.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现将沾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如图的烧杯中,再缓慢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稀硫酸,使之与杯底的Na2CO3反应产生CO2气体,发现蜡烛火焰熄灭,沾有Na2O2固体的棉花燃烧起来。
八年级科学下册32氧化和燃烧习题1无答案新版浙教版.doc
《第2节氧化和燃烧》习题1、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刚熄灭时,烛芯会冒出一缕白烟,燃着的火柴只要碰到白烟, 便能使蜡烛复燃,此白烟可能是()A、氮气B、水蒸气C、二氧化碳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2、硫在氧气中燃烧,说明它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B、放出热量C、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D、硫熔化了3、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燃烧、缓慢氧化,其共同点是()①都产生热量②都发光③都是氧化反应④都需要点燃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②③④4、下列有关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燃物燃烧时,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或与氧气接触B、所有的燃烧反应都需要氧气C、只要是不能燃烧和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都可以灭火D、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5、下列物质之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氮气B、氧气C、干冰D、铝箔5、在金鱼缸中放养适量的金鱼藻等水草,金鱼将生活得更好,其主要原因是()A、增加了金鱼所需的食物B、美化了环境C、增加了水中氧气的含量D、增加了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6、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氧气具有可燃性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C、水中溶解的氧气是鱼类生存的必要条件D、在常温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小7、将足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在燃烧匙上点燃(或灼烧),分别放入四个图所示装置的广口瓶中,并立即塞紧橡皮塞,反应结束,待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导管中水柱上升最少的是放入哪种物质的装置()A、铁粉B、磷C、木炭D、镁8、下列物质在盛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前,要预先在集气瓶底盛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的是()A、铁丝硫C、木炭D、蜡烛9、根据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灭火的措施为______ 或 ____ o10、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我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250毫升烧杯中,注入200毫升热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烧杯口盖上薄铜片,铜片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干水的白磷,另一端放一小堆红磷(白磷的着火点为40°C,红磷的着火点为240°C)o不一会儿,观察到:(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起来,这是因为白磷具有 ,温度达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与接触。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3.2氧化和燃烧同步测试C卷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3.2 氧化和燃烧同步测试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A . Ⅰ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B . Fe在Ⅰ、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相同C . 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D . S,P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2. (2分)日常生活中有①酒精②味精③液化石油气④食糖⑤汽油⑥火柴.其中属于易燃易爆物的是()A . ①②③B . ④⑤⑥C . ①③⑤⑥D . ②④⑤3. (2分)对古代人类“钻木取火”(如图所示)能取得成功的错误叙述是()A . 钻木头时克服摩擦力做功,木头温度升高B . 钻木头使木材的着火点降低,所以燃烧起来C . 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使木头燃烧起来D . 必须选择干燥、质地较软的木材才易成功4. (2分)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可以涂在房屋木板表面的防火涂料.当发生火灾时,它会转变成一种黑色物质,覆盖在木板的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则黑色物质能防火的原因是()A . 隔绝了氧气B . 改变了木板的着火点C . 可以燃烧D . 消除了可燃物5. (2分)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A . 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置,同时拨打电话求救B . 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门窗C . 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D . 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应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6. (2分)下列不是燃烧需要的条件的是()A . 可燃物B . 氧气C . 压强D .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二、填空题 (共3题;共6分)7. (2分)使可燃物的燃烧火焰熄灭,可以采取隔离可燃物;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离;降低温度使其低于着火点的方法,常用灭火材料有水,泡沫灭火器,沙子等,用水灭火主要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 ,用沙子灭火主要利用的原理________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八年级
3.2 氧化和燃烧
1.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D)
A. 有发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 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
C. 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D. 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发热现象
【解析】电灯发光、发热但不是燃烧;可燃物燃烧不一定有火焰;铁丝能在纯氧中燃烧,但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2.通常所说的燃烧、爆炸和缓慢氧化之间的相同之处是(A)
A. 都属于氧化反应
B. 都有发光、发热现象
C. 都是剧烈的化学反应
D. 可燃物都要达到着火点
3.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氧气和温度有关。
其中证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的实验是(D)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②和④
D. ③和④
4.调查统计表明,火灾的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导致死亡的首要原因。
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D)
A. 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 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门窗
C. 所处烟雾较浓的地方时,应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 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5.开始,伦敦奥运圣火在英国境内传递。
采集圣火的唯一方式是在奥林匹克的赫拉神庙前利用
凹面镜集中阳光来引燃火种。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阳光为火种的燃烧提供了热量,使其达到着火点
B.火炬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C.强风和大雨下火炬仍可以保持燃烧,是因为火炬燃料的燃烧不受燃烧的条件影响
D.火炬内装的燃料丙烷(C3H8)属于化合物
6.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它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
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B)
A. 煤矿中因遇到明火而发生的瓦斯爆炸
B. 压力锅因排气孔堵塞而发生爆炸
C. 烟花在空中爆炸
D. 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发生爆炸
7.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些,可使火焰变旺。
其原因是(D)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8.晚8点,台州市的一金属堆场发生火灾,十多吨金属镁发生爆燃后发出刺眼的白光,将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昼。
消防指挥部立即动员力量,寻找沙土进行灭火。
镁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在高温条件下遇水反应释放出氢气。
(1)利用沙土灭火的原理是使可燃物隔绝空气。
(2)本次火灾消防员不能用水来灭火,其原因是镁在高温条件下与水反应释放出氢气,氢气在空气中能燃烧,甚至发生爆炸。
【解析】根据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
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1)覆盖沙土灭火的原理是使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
(2)根据题中信息可知,镁在高温条件下遇水反应释放出氢气,氢气在空气中能燃烧,甚至发生爆炸。
(第9题)
9.元宵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是唐代著名诗人卢照邻对其盛况的写照,我国许多地方至今仍保留着燃灯放烟花、共吃元宵的风俗。
(1)燃放孔明灯(如图所示)祈福成了元宵节的新风尚。
小新同学想自制孔明灯,为了使它能飞得更高、更远、更安全,选择作为灯罩的材料应质轻且不易燃烧,选择的燃料应燃烧热值大且燃烧时间长。
(2)一些地方已禁止燃放孔明灯,因为孔明灯燃烧时外焰温度高达,一旦飘落到加油站、液化气站、油库等地,孔明灯会C(填序号)而引发火灾。
A. 提供可燃物
B. 供给氧气
C. 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0.(1)消防员在扑灭森林大火时,常使用手持式风力灭火机,它以汽油为燃料,喷出类似12级大风的高速气流,将火扑灭,它的灭火原理是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英国科技人员研制能自动灭火的陶瓷砖。
这种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当由这种充气的陶瓷砖砌成的房屋遇到火灾时,经高温烘烧,砖会出现裂缝,砖内的氦气、二氧化碳会立即喷射出来,从而起到抑制和扑灭火焰的作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氦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填“稳定”或“不稳定”)。
②砖内喷出的气体起到抑制和灭火的作用,其原理是砖内喷出的气体覆盖在可燃物表面,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解析】灭火原理有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和隔绝空气或氧气。
喷出的气流类似12级大风,使可燃物温度降低,所以此种灭火原理是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1.科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如图所示。
请你参与完成:
(第11题)
【知识回忆】
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
【交流讨论】
(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b所示)与图a相比,其优点是减小污染(或更环保),欲使图c中的白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擦干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口罩住白磷(如图c所示),结果观察到“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中所装气体可能是氧气(空气)。
【综合应用】
“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金属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氢氧化钾,该反应是放热(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
+钾―→氢气+氢氧化钾。
【解析】 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散发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改进后装置b 中用气球收集产生的五氧化二磷粉末,减小污染。
给试管加热,应先擦干外壁,否则会因受热不均破裂。
c 中大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说明满足燃烧的两个条件,而白磷着火点较低,所以另一个条件必须要有充足的氧气或空气,所以试管中盛有氧气或空气。
12.实验小组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第12题)
(1)在图甲实验(着火点:白磷40 ℃,红磷240 ℃;水温不低于70 ℃)中,可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由此得出结论是要使可燃物燃烧,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2)在图乙实验(集气瓶底部铺有少量细沙)中,可观察到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剧烈燃烧,
集气瓶内部有黑色的碳和白色固体氧化镁生成。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镁+二氧化碳――→点燃碳+
氧化镁。
(3)对照上述两个实验,你对燃烧和灭火有哪些新的认识?
【答】 物质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有些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解析】 (1)图A 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才会燃烧;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3)比较镁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的燃烧现象,分析并重新认识燃烧的条件和金属着火时灭火的具体方法。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 可编辑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