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诗歌鉴赏训练(七)(学生版)

合集下载

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诗词鉴赏题daan

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诗词鉴赏题daan

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诗词鉴赏题daan第一篇: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诗词鉴赏题daan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诗词鉴赏题汇编1、(安徽卷)8.【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对诗歌人物形象的情感进行分析,是这道题的答题方向,然而题干还指明了分析的切入口,那就是人物动作神态描写。

因此,考生解答这道题,首先必须从词作中找到词人对西湖游人描写的文字,然后去揣摩不同动作神态的人所具有的不同情感。

【示例】“番腾妆束闹苏堤”,人们在苏堤上装束鲜艳,翻腾热闹,想要留住春天,表达了留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写观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无法移步,表达了伤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写雨后春去,人们也纷纷叫船归家,表现了对春归的黯然心伤和无可奈何。

9.【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中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

题干已经指出赏析的角度“点面结合”,赏析的内容“暮春之景”。

因此,考生应从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中去分析词人的写景之句。

“面”即是对晚春季节西湖景色的整体描绘,“点”又是词人从万千西湖景色中撷取的一些独特意象描绘以及写人时的细节描写。

【示例】“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

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

点面结合,描写了苏堤的春暮之景。

2、(四川卷)13.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8分)(1)【答案】“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著落日之色;“偏”字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

“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的心绪与情感。

(4分)【解析】语言风格类的题目,首先考查学生解字的能力,学生需要结合诗歌的意思先将两个目标字的大意讲出,并结合诗人的情感进行分析。

比起前两年的考题,同样是考查能力层级D(鉴赏评价)的题目,回答起来更脱离格律,单纯用答题模板套作的话恐难得分,表现出四川对考生古诗文素养要求提高的趋势。

201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强化练习及答案

201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强化练习及答案

201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强化练习牟海福2014年4月20日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一、二两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答:这两句写景,增添苍茫萧瑟之意,渲染离别时悲凉、暗淡的气氛,凸显自己的孤独。

(2)“一片冰心在玉壶”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你认为写得好吗?请说出理由。

答:写得好。

“冰心”“玉壶”都是纯净无暇,用它们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冰清玉洁的操守和志节。

诗人以此告慰亲友,更表达了他对亲友的深情。

2、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题目送人东归温庭筠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洒慰离颜。

(1)请从现实与想象交融的角度,说说作者在尾联中流露了怎样的情感。

答:就要分别了,主人与归客开怀畅饮,期盼着别后再相逢。

表现出思念友人的情感。

(2)清朝有位文学批评家称这首诗的首联“起调最高”;其意思是,起笔便显露了不凡的格调。

请参考这一评价,写出你对首联的理解和评价。

答:送友人东归,但见荒废的古堡,凋零的黄叶。

这本是充满别愁离绪的场景。

殊料,友人心志高远,既不悲秋也不伤离别,于是诗人便以“浩然离古关”奏响了昂扬的主旋律。

起笔写深秋送别,却意气洋洋,确实格调不凡,正所谓“起调最高”。

3.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

(5分)(2007年高考湖南卷)示长安君王安石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

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

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答案:颔联:“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详析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详析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4 年高考语文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详析版(ft东卷)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ft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ft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中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4 分)【答案】①艳丽“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清幽“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解析】此题分析“景物形象”。

分析两句诗描写景色的特点时,需要抓住原诗中的“园花”“雨”“乔木”“明月”等意象具体解说,还要注意诗句中描绘的园花“百般红”,即色彩艳丽的特点,乔木“峥嵘”,即高耸峭拔的特点。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4 分)【答案】①行为洒脱“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ft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情趣高雅“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解析】此题分析“人物形象”。

首先注意诗下的注释,这两首诗下面有对“居士,指文人雅士”的解释,我们可初步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然后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特征。

两首诗中对“陈居士”动作、神态描写的具体词句主要有“楚酒困人三日醉” “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ft瓢莫笑侬” “醒来推户寻诗去”,由此我们便可准确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

其一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注释】①楚酒:楚地产的酒。

唐皇甫冉《送从弟豫贬远州》:“忧来沽楚酒,玄鬓莫凝霜。

”困人:使人倦怠。

②陈居士:陈与义自称。

古有德才而不仕者称居士。

③亭角句:谓苦寻诗句却无所获。

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

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

201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目录一、全国新课标卷I二、全国新课标卷II三、四川卷四、安徽卷五、广东卷六、江西卷七、湖南卷八、山东卷九、湖北卷十、福建卷十一、重庆卷十二、辽宁卷十三、北京卷十四、天津卷十五、浙江卷十六、江苏卷十七、大纲全国卷一、(2014年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试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 【试题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试题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结构作用【试题解析】词的上阕主要在写景,描写的是凄凉的景象场面: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

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

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起微微的波纹。

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上。

在“哀”的暮春景色中,抒发的是一种“哀”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 【试题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试题考点】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试题解析】下阕写当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恰恰看到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

这更加勾起了女主人公的一怀愁绪。

这种愁绪实在难以排遣,满心想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中显露出来。

于是只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

岂料应劫之际,她竟然举棋不定,沉吟半晌,难以落子。

2014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和诗歌鉴赏复习教案

2014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和诗歌鉴赏复习教案

高考“论述类文章阅读”复习教案知识目标:1.了解考纲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要求。

2.明晰考查范围,弄清考查重点。

能力目标:1.洞悉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干扰项的设置规律。

2.掌握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的必备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文本阅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洞悉论述类文本阅读干扰项的设置规律。

教学难点:掌握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的必备技能。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练结合、注重规律归纳教学时数;十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考纲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要求。

2.明晰考查范围,弄清考查重点。

教学过程一、考点讲析:“论述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科学的文章,它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的文章。

论述类文章的阅读就是通过阅读这一渠道,正确理解、捕捉、筛选、判断与转述这些信息。

因此,在阅读中,正确把握文章中蕴含的信息,是论述类文章阅读的关键所在。

论述类文章的题型:单项选择性试题二、高考论述类阅读文章有以下特点:1.学术性强。

一是指它的专业性,二是指它的系统性。

不论是经过命题者删改的文章还是命题者从原文中节选的片断,都是如此。

选文的这一特点给我们带来的阅读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其一,所选文章在写作上多是深入浅出;其二,命题者为我们阅读理解提供了一定的提示,如标出篇名、作者或写作时间、必要的注解。

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背景和命题者提供的方便,读懂、读通这类文章不会是很困难的。

2.品位高雅。

高考所选的论述论文,其作者多为一流学者或作家,所论述的多为某一领域的重要问题,不仅有着作者的独到见解,而且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信息量大,语言也比较规范。

同时这些文章又有着作者鲜明的个性风格。

3.距离感大。

高考所选社科类论文写作年代一般比较早,今天中学生读起来感到有些超越知识背景,同时表达习惯有差距,有的专业用语与今天不大一致。

4.重点突出。

高考选作阅读测试材料的文章重点是文化教育和文学艺术两大类。

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

一、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二、章节名称:第一章诗歌基本概念与术语复习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诗、词、赋、散文等。

2. 让学生了解各种诗歌形式的特点和区别。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的定义与区分。

2. 各种诗歌形式(如古体诗、近体诗、词、赋、散文等)的特点和区别。

3. 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鉴赏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复习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

2. 分析各种诗歌形式的特点和区别,让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

3. 教授诗歌的鉴赏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际诗歌鉴赏练习。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基本概念和术语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各种诗歌形式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诗歌鉴赏方法的运用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七、作业布置:1. 整理并复习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分析一首诗歌的形式特点,写成小论文。

3. 选取一首诗歌进行鉴赏,记录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八、教学资源:1. 诗歌基本概念和术语的资料。

2. 各种诗歌形式的案例分析。

3. 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九、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十、教学延伸:1. 深入研究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探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和历史文化背景。

3. 组织诗歌朗诵和创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诗歌素养。

六、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七、章节名称:第二章诗歌的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2. 让学生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对诗歌表达效果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诗歌创作的能力。

九、教学内容:1. 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例子。

2. 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和表达效果的分析。

3. 诗歌创作中修辞手法的运用练习。

十、教学步骤:1. 介绍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

2. 分析一首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

2014高考诗歌鉴赏真题及翻译学生版含答案

2014高考诗歌鉴赏真题及翻译学生版含答案
翻译:清明以后,寒食过去,花香渐远,花红渐稀。即便是翻腾了衣装,热闹了苏堤,强要留住春天。但春天又如何知道,又岂能强留。雨中花,渐渐颜色褪去;柳絮舞,奈何零落泥中。踏青的女子,再无追逐春色的意趣,停下了脚步。一艘两艘三艘船,叫来载人归去。人归去,春也归去
六、1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江边送别图。词人伫立江边,目送朋友离去,一叶扁舟,渐行渐远,小舟越过树梢,帆船越来越远,比沙鸥还要小,直到看不见,仍久久不愿离去。词人心中感到愁云惨淡,整个送别的画面悲凉寂寥。
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翻译:
十一、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8.“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5分)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3)。之子于归,宜(4)其家人。
(1)于归: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做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2)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肥大的样子。
(3)蓁蓁(zhēn):繁茂的样子。
(4)宜:和顺、亲善。
1、请从比兴运用的角度鉴赏全诗。
翻译
五、阮郎归西湖春暮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一路上经过的地方,青苔小道留下鞋痕。白云依偎安静沙洲,春草环绕道院闲门。新雨过后松色青翠,
循着山路来到水源。看到溪花心神澄静,凝神相对默默无言
四、《诗经》章法结构。
章法结构:指诗歌谋篇布局的技巧。一般律诗、绝句讲究起承转合;词分上下阙(上景下情、上实下虚、上叙下议)。
重章叠唱(复沓):在不同段落的同一位置,相同或相近的语句重复出现的一种表现手法。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题,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

2014年高考语文高考真题汇编:诗歌鉴赏

2014年高考语文高考真题汇编:诗歌鉴赏

2014年高考各省市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一、[2014·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

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分)[答案]翻腾妆束,闹春苏堤,爱春之心;步履迟迟,驻足流连,惜春之情;三三两两,唤船离去,叹春之意.[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

要从具体的诗句中分析出作者表达的情感,如“番腾妆束闹苏堤”有爱春之情;“留春春怎知”“凌波寸不移”含惜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表达叹春归去之情。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做简要赏析。

(4分)[答案]香红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的刻画。

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以景起情,丰富了词作情感内涵。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要从具体的诗句中分析出诗句所运用的技巧,如“香红渐渐稀"是面,而“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也是细节描写,由此归纳出点面结合、细节传神等要点.此外还可从诗句中分析出“以景起情"或“景中寓情”的表达方式。

二、[2014·北京卷] “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本题与“月"的意象相关.完成①~③题。

①有些诗句无“明月”二字,却写出“明月”之景。

下列不具有...这一特点的一项是(3分)()A.一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B.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C.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D.皓魄当空宝镜开,云间仙籁寂无声。

②“秦时明月汉时关”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下列与这一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烟笼寒水月笼沙B.明月楼高休独倚C.一夜飞度镜湖月D.夜吟应觉月光寒③《红楼梦》中,两位才女中秋月下联诗,其中一位被称作“多病西施",她所吟的“冷月葬花魂”诗句,正是其诗意而悲剧的人生的写照。

2014年高考专题诗歌鉴赏

2014年高考专题诗歌鉴赏

09年陕西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 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阳(今江西波阳 )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 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 简要叙述。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 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诗歌形象中包涵的内容 。 1)人物形象 2) 寄托作者自己感情的动物形象,植物形象 3)描写的景物形象
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 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中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 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核心。 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神以象 通,物以貌求”《文心雕龙》)。品味意境感知意象,就要借助 意象 例: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析:明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清幽 意象+意象=意境 、静谧的意境。
唐· 杜甫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 ),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例严郑公宅同咏竹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绘竹子的形象的?
从外貌,颜色,姿态,影子,香气等方面描写的

2014届高考语文总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配套专项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4届高考语文总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配套专项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专项训练十古代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2013·陕西长安一中质检)。

1.访中洲[宋]姚镛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

相连未暇论奇字①,先向水边看白云。

注:①奇字:一种异于小篆的字体。

1.本诗被访者并未出现,诗人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写出了“被访者”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2.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访者”形象?请结合全诗鉴赏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2013·山西长治二中质检)。

1.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①辛弃疾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①耒阳,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

1.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叙述。

2.词的下阕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2012·云南玉溪一中月考)。

1.夏日过郑七山斋杜审言共有樽中好,言寻谷口来。

薜萝山径入,荷芰水亭开。

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

洛阳钟鼓至,车马系迟回。

注: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唐高宗咸亨进士,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

此诗是杜审言任洛阳县丞时,到洛阳近郊郑七山斋访问时所作。

1.尾联中哪一个字用得好?为什么?2.颔联描绘山斋内外景色,情景交融。

试作简要赏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2012·河北唐山摸底)。

1.淮村兵后戴复古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1.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2.请简要概括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1.南海旅次曹松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1.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颈联作一赏析。

2014诗歌鉴赏学案7-8

2014诗歌鉴赏学案7-8

《古代诗歌鉴赏》第7学时总第学时模块单元诗歌鉴赏课题体会虚实主备人叶俊学习时数4学时时间执教人学习目标1.能说出“意境”“虚实相生”等概念的内涵;2.能比较准确地传达体会到的意境,正确运用虚实相生的有关概念。

学习重点传达意境、理解虚实相生的能力训练学习难点提升诗歌的字词理解能力学习准备提前几天将学案发给学生读,读后要求学生翻译、答题、提问。

请注意:结构是安排材料以表现思想内容构成为完整作品的过程和形式。

艺术创造学所说结构包含构思,但实际上,结构常被理解为作品呈现出的材料之间、段落之间、内容与主旨之间的关系。

就是这篇作品是怎么构成的。

这个概念这样缩小依然很不好理解。

所以,我把它解释一下:结构就是作品呈现出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以下讨论就此为基础,与构思有区别。

高考中考查结构方面知识的题目不多,但掌握结构知识对理解诗歌是很重要的,而且对后面文学作品阅读很有好处。

时间不必花费过多,记住概念、能够理解即可。

大约一学时内容在1.5课时完成是合适的;学情较差可以到2.5课时。

集体备课个人备课第七学时一展示目标1.能正确理解诗歌结构虚实结合的特点2.能分析概括特定诗歌的意境的特点二自学导学【活动实施方案】知识导学(结构关注的是逻辑和内容的关系,呈现为一种“有内容的形式”)结构包括:标题、开头结尾、上下文、线索。

主要关注段与段的关系。

结构技法特殊技法抑扬结合对比对照回环往复(重章叠唱)一句一绝(景)问答式一般技法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首尾呼应过渡照应承上启下伏笔铺垫(起承转合)层层深入先×后×(先叙后议、先实后虚、先景后情、先咏古后议论抒情)1.抑扬结合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的目的。

抑扬按形式可分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两种。

古人分别叫“衬垫”“衬跌”。

[欲扬先抑]又叫先抑后扬,即文势先下抑后上扬,或情感先贬抑后褒扬,犹如登山,由谷底到山顶。

2014---2024届高三诗歌鉴赏近十年高考真题集萃

2014---2024届高三诗歌鉴赏近十年高考真题集萃

【2023·新高考Ⅰ卷】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答:A.“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错误,“学转难”表明用“逐字笺”的学习方法难以理解 经典真谛,且“逢人个个说曾颜”也并非指努力学习圣人之道,而是讽刺当下人们对圣人之道的学习流于表面
半篙春涨绿平溪,二月江城草色齐。 舟比蜉蝣千顷外,□同斥鷃一枝栖②。 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 却讶探骊③人不至,清樽画舫倩分题④。
[注]①次韵: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②本句首字原缺。③探骊:这里指精 通写诗作文。④分题:诗人聚会,分题目而赋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炼字艺术效果的能力。本题要求赏析“软”“低”二字的艺术效果,需要学生借助联 想和想象品味语言,并把自己的体验和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软”字用来形容斜风,传达出春风温柔和轻柔 。斜风拂过野桥上的柳条,柳条随风轻轻摇曳,给人一种柔和、舒适的感觉。这个字不仅描绘了春风的特质, 还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春日的美景中,感受到春风的温暖和柔情。“低”字用来 形容夕照,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光线逐渐变低的景象。夕阳的余晖洒在曲折的栏杆和花朵上,光线柔和而低垂, 给人一种温馨、宁静的感觉。这个字不仅描绘了夕阳的特质,还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使整个景象显 得更加生动和富有诗意。通过“软”和“低”两个字,诗人成功地描绘了春日黄昏时分的美丽景象,传达出一 种宁静、温柔的氛围。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刻画了自然景物的特征,还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感染力,使读者 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春日的美好与宁静。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诗歌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2. 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手法等,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高考诗歌鉴赏得分率。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1 诗歌的定义1.2 诗歌的特点:凝练、形象、音乐性、抒情性等2. 诗歌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2.1 古代诗歌: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2.2 现代诗歌:自由诗、抒情诗、叙事诗等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2. 诗歌鉴赏实例分析:选取代表性诗歌,分析其语言、形象、情感、手法等,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3.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及鉴赏心得,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诗歌鉴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 阶段性测试:定期进行诗歌鉴赏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果。

五、教学资源1. 诗歌鉴赏教材:提供权威的诗歌鉴赏教材,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诗歌鉴赏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3. 诗歌朗诵视频:选取经典诗歌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美。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诗歌案例,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2. 对比分析:组织学生对比分析不同诗歌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实践演练:创设诗歌创作和表演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升综合素养。

七、教学实践1.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创作诗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2. 诗歌表演: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表演等活动,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诗人的故居、纪念馆等,深入了解诗歌背后的故事。

高考语文复习---07诗歌鉴赏--选择题训练导学案 (学生版+教师版)

高考语文复习---07诗歌鉴赏--选择题训练导学案 (学生版+教师版)

高三语文学科导学案编号007 使用时间编制人授课内容(1课时)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诗歌鉴赏之选择题导学流程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设题角度、设题陷阱。

2、探究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自主学习:一、考查实质:1、鉴赏形象—人物、景物、事物2、赏析语言—练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3、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4、理解诗歌内容—背景、题材、作者5、把握作者情感态度二、诗歌鉴尝选择题常见设误角度1.语言语风类错误:或故意译错实词虚词;或对诗歌的语言风格判断错误。

2.意境意象类错误:对诗歌的意象寓意判断错误;或对意境的概括错误。

3.技巧手法类错误:对诗歌运用的写作技巧的类型或作用判断错误。

4.思想情感类错误:拔高情感(对诗歌中描写情感故意妄加引申,添上某种光圈);或转移情感。

5.观点内容类错误:扩大范围(把作家的某一具体作品风格用其整体作品风格来代替诗歌)。

三.七大设误陷阱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夸大缩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关系混乱四.方法小结:1.审清题目明要求。

2.细读诗歌是前提。

(关注标题、作者、注释、关键词等)。

3.切分信息是关键。

(根据逗号,判定一个选项有几个知识点需要判断。

)4细读选项划敏感。

5正选排除巧妙用。

6正确答案自分明。

五.需关注敏感点:1选项中的“意谓”、“状写”、“描绘”、“写出”等词。

2回归文本,从整体上把握写作对象。

3景物描写的时节、地点、特点,4事件、人物、动作或评价。

5选项中的“语言”、“”“表达”、“抒发”等词。

6对意境、氛围、基调的判定,7·要探究诗人写作意图,抓准情感。

8注意结合注释分析。

9选项中的手法判定。

合作探究:落叶修睦①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联的“重重”表示落叶之多,不禁让人想到杜诗“无边落木萧萧下”。

2014年高考专题训练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2014年高考专题训练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2014年高考专题训练--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6)2014年高考专题训练--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6)文章来自:2014年高考专题训练--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诗歌形象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张先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问:⑴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

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

⑵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问:“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斋即事刘一止①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

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

②局:指棋盘。

问: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参考答案】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孤山①[宋]谢枋得②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

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问: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5.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3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鹧鸪天•酬孝峙①
[清]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

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

折腰久矣谢无能。

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

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

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

③熏风:东南风。

⑴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
⑵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3分)
2、(2013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8分)
九日和韩魏公①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

②金罍,泛指酒盏。

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⑴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
⑵“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4分)
3、(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竹轩诗兴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注]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1).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5分)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6分)
4、(2013安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1).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4分)
(2).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4分)
5、(2013苏州二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巴丘书事
陈与义
三分书里识巴丘,临老避胡初一游。

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

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

未必上流须鲁肃,腐儒空白九分头。

(1)首句中提到的“三分书”具体指哪部作品?首联在诗中起什么作用?(4分)(2)颔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分)
(3)结合全诗的内容,说说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3分)
6、(2013南通扬州宿迁泰州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悲陈陶①
杜甫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②。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注】:①陈陶:地名,在长安西北。

公元756年唐军跟安史叛军在此交战,几乎全军覆没。

②都市:指唐都城长安。

7、(2013无锡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李穆见寄
刘长卿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1)和三、四两句比,一、二两句的写作角度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2)三、四两句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6分)
8、(2013南京盐城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锦江在成都南,绵州在成都东北,绵谷在绵州东北。

(1)“前值东风后值秋”一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

(2分)
(2)颔联和颈联是如何融情入景的?请简要分析。

(4分)
(3)尾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4分)
9、(2013南通二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感皇恩•出京门有感
李俊民
忍泪出门来,扬花如雪。

惆怅天涯又离别。

碧云西畔,举目乱山重叠。

据鞍归去也,情凄切!一日三秋,寸肠千结。

敢向青天问明月。

算应无恨,安用暂圆还缺?愿人长似,月圆时节。

(1)“杨花如雪”这—写景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分)
(2)请简要说明这首词上阕的行文思路。

(4分)
(3)“一日三秋,寸肠千结”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