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现状与发展建议
助力长江流域的生态恢复的措施
![助力长江流域的生态恢复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0e38b9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1b.png)
助力长江流域的生态恢复的措施长江流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系统,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近几年来,长江流域的生态状况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了地区的生态环境。
因此,恢复长江流域的生态状况就成为当前当务之急。
一是加强环境保护。
为了恢复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首先要加强环境保护,采取更加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加强环境监管,杜绝污染源,改善环境质量。
此外,要加大对工业污染排放的监督和惩戒力度,限制工业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水体的环境质量。
二是加强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的保护是恢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关键。
应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加强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禁止非法开采水资源,加强水质监测,及时检测水质,减少水污染。
三是完善植被保护制度。
植被是水体污染的重要控制因素,也是保护水体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因此,必须加强植被保护,完善植被保护制度,禁止非法砍伐植被,控制植物病害,建立植物保护网,保护植被,维护生态环境。
四是积极治理污染物。
应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治理污染物,开展污染源的清洁化和整治工作,采取技术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水体环境质量。
五是构建生态文明。
要建立健全水环境生态文明体系,加强环保意识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环境。
同时,还应加强社会参与,加强社会的参与意识,提高社会的环保意识,引导社会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形成社会上对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促进长江流域环境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恢复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结合自身实际,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保护长江流域的环境,为恢复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a8128b3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64.png)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水土保持工作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进行分析,在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和措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1.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大量的水土流失导致了严重的土地贫瘠化和生态破坏,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土地荒漠化日益加重当前,我国的土地荒漠化问题依然严重,尤其是在北方地区。
荒漠化给土地的肥力和生产力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对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构成了威胁。
3.水资源短缺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水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而水资源的供给却无法满足需求。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严重问题,严重影响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
4.自然灾害频发水土保持工作不力,导致了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山洪、滑坡等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是水土保持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1.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政府要加强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建设,健全水土保持制度,建立健全的水土保持管理体系,完善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2.提高水土保持意识水土保持工作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让每个人都成为水土保持的参与者和行动者。
3.推进农田水利建设要加大对农田水利的投入,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提高耕地水平整治率,改善土地的水文条件,减少水土流失。
4.加强防护林建设防护林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防风固沙、固碱保肥、保水保土、改善生态环境等多重功效。
因此要加大对防护林建设的投入,扩大防护林面积,提高防护林的效益。
5.加大水资源管理力度政府应加大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力度,推进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再生利用,减少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
6.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起着重要作用。
甘肃水资源现状分析
![甘肃水资源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74641e8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53.png)
甘肃水资源现状分析甘肃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国家的一级重点水资源保护区,也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之一、甘肃省的水资源现状总体上呈现出供需矛盾尖锐、资源紧张、水质污染严重的特点。
首先,甘肃的水资源总量相对较少。
根据数据统计,甘肃省的年平均有效降水量为260毫米左右,远低于国家平均水平;而且水资源分布不均,南部相对富集,北部则相对贫乏。
此外,甘肃的自然水资源还受到蒸发、渗漏、流失等因素的影响,实际可利用水资源更为有限。
其次,甘肃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尽管甘肃省拥有丰富的河流和湖泊资源,但由于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的限制,目前只有少部分水资源得到了有效开发利用。
大部分农田仍依赖天然降水灌溉,农村地区严重缺水。
此外,甘肃还面临着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问题,导致水资源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第三,甘肃的水环境面临严重的污染问题。
工业和农业活动的不可控因素导致水资源的污染程度严重。
甘肃省存在着很多非法采矿、非法捕捞、废水直排等问题,水质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此外,水土流失、河道淤积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质量。
对于甘肃省目前水资源的现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
首先,应该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建立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加强水资源监测和管理。
同时,鼓励农业用水的节约和灌溉方式的改进,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和设备。
其次,需要加大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
通过水利工程的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
同时,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推动农业、工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最后,要强化水环境治理,加大对水质污染的处理力度。
加强监管,严惩水污染行为,建立健全的水污染防治体系。
同时,加强河道清淤和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对水质的影响。
综上所述,甘肃的水资源现状存在诸多问题,供需矛盾尖锐、资源紧张、水质污染严重。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力度,加强水环境治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全面利用。
长江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状况及建议
![长江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状况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e81b3f11caaedd3382c4d314.png)
长江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状况及建议作者:徐德毅来源:《长江技术经济》2018年第02期摘要:目前,长江流域开发与保护之间的不平衡问题凸显,水生态结构和功能受损,不能有效支撑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文通过初步梳理流域水生态现状和问题表症、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现状等,从做好流域生态系统科技支撑的角度,就推进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提出了开展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顶层设计等8项工作建议,以促进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过程的有效实现,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生态;保护修复;长江流域中图法分类号:X171.4 文献标志码:ADOI:10.19679/ki.cjjsjj.2018.0205长江流域幅员辽阔,水生生境类型多样,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和战略水源地,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承载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负荷。
流域开发与保护之间的不平衡问题凸显,局部区域表现出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水生态系统退化、生态功能与服务功能下降等现象。
生态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复合因素叠加影响下的流域生态系统更加复杂。
1 流域水生态现状和问题1.1 水生生境长江流域分布着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是水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
其中,上游浅滩和深潭交错、缓急交替的复杂水流孕育了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复杂的生物多样性;中下游河网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是经济鱼类育肥、珍稀鸟类觅食、江豚和中华鲟生长生活的重要场所。
受水电开发、江湖阻隔、滩地围垦、工程运行等人类活动影响,长江流域天然水生生境面积大幅萎缩、空间格局破碎。
上游天然林、草地和沼泽等自然生态系统面积不断减少,中下游湖泊、湿地大幅萎缩,通江湖泊数量锐减。
近十年来,流域岸边带人工表面增幅62%[1]。
据2013年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统计,长江流域湿地总面积为945.68万HM²,受污染、过度捕捞和采集、基建占用、围垦和外来物种入侵等威胁影响的湿地面积占全流域湿地总面积的57.64%[2]。
切实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几点建议
![切实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几点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b77ce3d5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38.png)
切实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几点建议水土保持是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为了切实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以下是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意识水土保持工作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水土保持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意识和责任感。
可以通过制作宣传海报、开展讲座、组织理论研讨等方式,向社会公众传递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态环保习惯。
二、强化政策法规,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水土保持工作稳步推进,政府应当加强对水土保持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落实,健全相应的制度和工作机制。
同时,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激励机制、惩罚机制等手段,鼓励和引导广大农民和企业实施水土保持措施。
三、提供技术支持,改进措施方法水土保持要做好,需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通过改进技术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土地防治和综合治理的技术支持力度,提供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为广大农民提供有力的技术和知识支持。
四、加强监管,严格执法水土保持工作的成效,关键在于强化监管和严格执法。
政府应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通过加强对环保法规和工作标准的培训、评估、检查等手段,促进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和执行,确保土地生态环境的保护。
五、推进合作,促进共赢在实施水土保持工作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合作尤为重要。
政府应该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合作,共同制定实施水土保持工作的计划和方案。
同时,也应该建立农民的合作组织,共同促进水土保持的发展和执行。
总之,实施好水土保持工作需要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巨大支持。
我们要认识到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工作中来,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
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9506bf84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c.png)
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摘要:随着社会的变迁,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工作开始受到不同地区相关部门的重视。
经过一段时间的落实观察可知,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工作已经初见效果,但是在具体的实施当中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就当下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详细分析,并提出了一定的见解,期待本次研究能为我国生态工程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问题;对策引言: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部分地区仍然有个别地方出现重建设轻管理现象。
因此,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力度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负责区域内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经过研究发现当下区域内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依旧存在很多问题,接下来就对问题所在做出逐一阐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水土保持措施落实存在的问题自二十一世纪伊始,研究区域内获准开建的项目超过二百项,其中关乎到防治责任的面积超过二十五万亩,规划编报率100%。
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初步建立起一套符合我区特点的以行政主管部门为主导的监督检查机制且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规范编制管理,提升监管力度。
但是在实际的监督管理过程中会发现其实水土保持工作的落实并不到位,由于在整个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当中,方案就是主要的技术,支撑很多单位,不具备较高的水土保持意识,就导致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工作逐渐退到为重申报,轻落实的方向。
这些单位之所以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也仅仅是为了能够顺利拿到审批文件,而水土保持工作也失去了其初衷,成为了很多后续项目的垫脚石,水土保持建设当中依旧是忽视了水土保持工作的本质,将工作重心转向了工程建设。
他们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落实,只会体现在对主体建筑的水土保持设计或者是实现主体建筑的水土保持功能,但是对于水土保持方案中专门设计的针对性水土保持措施却没有得到落实,甚至并没有开展相关工作。
(一)永久水保措施滞后,落实差异大在当下的水土保持工作落实当中常会出现后续设计的严重滞后,具体表现为在工程建设当中有一部分项目已经投入运行,而后续设计却迟迟得不到开展,这种问题的存在对永久性水保措施的落实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效与建议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效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e11e2504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a3.png)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效与建议长江流域,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河流域,由七个省的部分地域组成,是中国重要的汇水区。
近十年来,在履行除污减排义务的基础上,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维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污染物排放大大减少。
随着各省市“排污权证明”制度的推进,水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排放总量约为2009年的历史最低水平的2/3,污水处理设施利用率超过90%,水质连续改善,湖泊、河流水体监测合格率超过90%。
其次,森林覆被率提高了。
各省加大绿化建设力度,实行了一系列举措,改善连片密集林资源恢复,荒漠变森林,城乡绿化等政策,激活植被覆盖率,总植被覆盖面积达到1768万公顷,森林覆被率达到44.07%,大大增加了长江流域的美观度。
此外,原住民和物种多样性得到保护。
在长江流域原住民保护方面,各省加大山区贫困县和乡村重建工作力度,加快原住民聚落供水、污水处理、山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原住民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改善,保障原住民合法权益。
低碳发展成果也表现出优异的环境绩效,各省实施种类优先和绿色发展带动了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和促进发展,避免了野生动物的野外捕杀,使受保护物种种类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
虽然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在污染物排放治理上,虽然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降低,但仍有部分污染物以小污染物排放到长江流域的关键水质管制区,严重影响水质。
此外,污泥处理、废水处理率及设施利用率仍较低,绿化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还不够理想,保护的受灾场所、原住民社区等还不足,乡村产业还不够发达等。
为此,建议进一步完善排污权证明制度,推进污水处理厂运行,提升污水处理设施利用率和处理水质,改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实施绿化建设,增加森林覆盖率,完善连片植被恢复规划,发展节能环保型工业、农林牧渔业,促进畜牧业转型,鼓励农村可持续发展,实施原住民聚落综合改造,完善水土保持的管理措施等。
提升甘肃水资源保护及综合利用水平的对策研究
![提升甘肃水资源保护及综合利用水平的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5c9a394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82.png)
< DEVELOPING lilM策埋提升甘肃水资源保护及综合利用水平的对策研究■ 课题组甘肃是黄河、长江重要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是 石羊河、黑河、疏勒河等内陆河水系发源地,同时又 是全国水资源缺乏和最干旱的省份之一。
做好水资 源保护及综合髙效利用,对甘肃省筑牢守好国家西 部生态安全屏障、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本 文以2010-2018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就水资源短缺 对甘肃人口聚集、城市化、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行 综合评估,并提出进一步提升水资源保护及综合利 用水平的具体建议。
一、甘肃省水资源概况及综合利用情况(一)水资源概此。
甘肃省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 值289.44亿m:i,其中黄河流域为127.79亿m:i,长江流域为100.37亿内陆河流域为61.29亿m:i。
从水系看,全省分属内陆河、黄河和长江三大流 域、12个水系,年径流量大于1亿m:<的河流68条,大于0.1亿m:<的约有152条。
其中黄河流域总面积 14.6万km2,主要有黄河、洮河、湟水、渭河、泾河五 个水系;长江流域主要在陇南地区,总面积3.8万 kn^,包括嘉陵江1个水系;内陆河流域位于河西走 廊东端的乌鞘岭以西,总面积27万km2,有疏勒河、黑河、石羊河3个水系。
从水资源看,主要是大气降水、地面河流、冰川 融水以及地下水源。
1.降雨量。
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82.99mm,降水总量为1274.93亿m:i,其中内陆河流域、黄河流♦课题组成员:(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史海春、康旺儒、马小蕾、雷克刚、李建、程修文、孙海峰、贾建伟、陈新、陈诚、苏蕊特别策划1 DEVELOPING表1 2019年供水组成表单位:%流域分区地表水源供水量蓄水引水提水跨流域调水小计地下水其他水源内陆河37.027.2 1.3 3.669.128.8 2.1黄河9.031.442.20.082.610.8 6.6长江29.58.830.00.068.323.58.2全省27.028.316.32.273.822.43.8注:其他水源主要指雨水利用和污废水回用域、长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 量分别为130.24mm 、484.78mm 、577.77mm 。
长江流域水生态保护策略及实施方案设计
![长江流域水生态保护策略及实施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5437065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1e.png)
长江流域水生态保护策略及实施方案设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长江作为我国最长、最大的水系之一,承载着我国经济、文化和生态的发展。
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健康,关系到千千万万人民的安居乐业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保护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成为了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水生态保护现状长江流域是全国生态环境质量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饮用水源地等优质水源数量不足,水资源的压力逐年增加。
同时,由于工业、农业等活动的不断发展,水体污染也持续加剧,导致了水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长期以来,政府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并不理想,对于违反环保法规的企业的处罚力度不够,有的企业甚至选择错误排放废水污染水环境,造成大量死鱼现象,导致生态恶化。
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已经成为满目疮痍的现实。
二、设计水生态保护策略目前,为了保护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这些措施包括加强水污染整治、保护水源地和提高用水效率等。
但仅有这些政策是远远不够的。
在长江流域水生态保护方面,应制定一系列的长效措施,从四个方面进行工作:①生态建设;②完善法律法规;③加强监管力度;④推动科技创新。
1、生态建设生态建设是保障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此类措施包括森林种植、湿地保护、水土保持等。
开展生态建设能够减少洪涝灾害风险和土地退化率,维护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
2、完善法律法规针对污染环境的企业,相关立法和法规的严格执行是必不可少的保障环境的手段。
必须强化环保法规的研究和推广,强化环境保护的惩罚性措施,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加强监管力度加强监管力度是保证水生态环境的有效控制的必要手段。
同时,加强监管能够保护水资源,改善水质,缓解资源的不足,从而降低用水的压力。
4、推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可以帮助解决水环境问题,包括提高水处理技术、提高水源保护能力等。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面临威胁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面临威胁](https://img.taocdn.com/s3/m/94c44a35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78.png)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面临威胁长江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其水土资源的保护与治理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近年来,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威胁着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稳定。
本文将就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问题进行分析,并介绍相关的治理举措。
一、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问题的表现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但同时也是水土流失问题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表水流污染严重:由于水土流失问题,土壤中的养分和农药等物质在降雨冲刷下流入江河,导致水体污染,严重影响水质、水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停滞性山洪灾害频发: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加剧了山洪的形成和扩散,山区和丘陵地带经常发生停滞性山洪灾害,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3. 土地资源的减少和退化:水土流失导致的土地剥夺和贫瘠化,使得农田面积减少、农作物产量下降,严重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
二、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问题的形成离不开一系列的内外因素。
其主要原因如下:1. 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加剧与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有关。
长江三峡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变了长江流域的水文水力条件,破坏了原有的地表覆被,加快了水土流失的速度。
2. 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速度快,但过渡依赖资源开发和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长江流域水土资源的异常开发与利用,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
3. 自然因素的影响:长江流域地处复杂的地貌条件下,频繁的洪水、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也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问题的原因之一。
三、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为了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相关部门已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1.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建立健全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水土保持项目立项审核和施工监管,鼓励农民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增加土地的保持力,减少水土流失风险。
2. 提高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大对高效节水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减少农业对水资源的消耗,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
甘肃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
![甘肃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202b84d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43.png)
甘肃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xx年xx月xx日•引言•甘肃环境现状分析•甘肃环境保护对策•甘肃企业环保现状及责任目•甘肃个人环保行动倡议•研究结论与展望录01引言1背景与意义23甘肃省位于黄土高原和西部荒漠化地区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甘肃省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问题愈加突出,对人民生活和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分析甘肃省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目的采用文献资料搜集、现场调研和专家访谈等多种方法,了解甘肃省环境状况和主要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范围本研究主要针对甘肃省境内环境状况进行分析研究。
研究限制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本研究可能无法全面覆盖所有环境和生态问题,同时部分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研究范围与限制02甘肃环境现状分析PM2.5和PM10超标甘肃部分城市和区域的PM2.5和PM10浓度超过了国家标准,对居民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污染由于能源结构和工业结构的偏重,甘肃部分地区的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污染较为严重。
空气质量现状甘肃部分河流湖泊的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和高锰酸盐等。
河流湖泊污染甘肃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氨氮等。
地下水污染水质现状土壤污染甘肃部分地区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污染,主要是由于工农业活动和生活垃圾等引起的。
重金属污染甘肃部分地区的土壤存在重金属污染,主要是由于采矿、冶炼和化工等企业的排放。
土壤现状交通噪音甘肃部分城市的交通噪音污染较为严重,对居民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施工噪音甘肃部分城市和区域的施工噪音也较为严重,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噪音污染现状甘肃部分地区存在核辐射设施,可能对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核辐射甘肃部分城市和区域的电磁辐射强度较高,对周边居民的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长江源水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
![长江源水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29a32e1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ee.png)
汇报人: 2024-01-08
目录
• 长江源水环境现状 • 水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 保护对策与建议 • 长江源水环境保护实践与展望
01
长江源水环境现状
水质问题
污染源
长江源地区的水质受到上游工农业生 产和城市生活产生的废水、固体废弃 物排放以及采矿、采油等活动的严重 影响。
合作三
合作四
人才培养与培训:通过国际合作项目培养 水环境保护专业人才,提高我国在水环境 保护领域的专业能力。
跨界水资源管理: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合作,共同应对跨界 水环境问题。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降水分布变化
降水分布的变化影响长江 源地区的水量和水质,可 能引发供水危机和生态问 题。
03
保护对策与建议
强化法律法规建设
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
针对长江源水环境保护,制定更加严 格的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和企业 的责任与义务。
加大执法力度
加强对长江源水环境违法行为的执法 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提 高违法成本。
方向二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 国际水环境保护合作与交流,引 进先进理念和技术,提高我国水 环境保护的整体水平。
国际合作与交流
合作一
合作二
参与国际组织活动:加入国际水环境保护 组织,参与其相关活动和项目,分享经验 和资源。
技术交流与引进:与国际先进机构开展技 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的水质监测、治 理技术和设备。
措施一
立法保护:为了保护长江源水环境,国家已经 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了水环境保护的
责任和义务。
01
措施三
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生态补偿政策, 对因保护水源而受损的地区和居民进
甘肃生态环境
![甘肃生态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60754e21ed630b1c59eeb5ae.png)
生态环境;就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资源、环境和生态组成的一个复合系统,是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与生物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和,包括生物因子(如植物、动物等)和非生物因子(如光、水分、大气、土壤等),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在分析甘肃省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河流及水资源、森林、土壤等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把影响甘肃省生态环境的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认为干旱、洪涝、水土流失等与人类活动共同促使甘肃省生态环境的变化.从土地沙漠化、地下水下降、草原和绿洲退化、内陆湖泊萎缩、水质恶化、水土流失、森林退化和土壤盐碱化等方面分析了甘肃省生态环境变化的地理分布.一、甘肃生态环境现状1.1 地形地貌甘肃地处青藏、黄土、蒙新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处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位居长江、黄河上游,其地理位置和山地、高原复杂地形条件决定着其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地形的主要特点是地势高,高差大,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区域差异明显.河西走廊绿洲、沙漠、戈壁相间;陇中、陇东黄土广泛分布,沟壑纵横;陇南山大河深,峰锐坡陡,地形复杂.1.2 气候条件甘肃省深居大陆腹地,东部受季风影响,西部受西风气流控制,气候条件复杂.省内有亚热带季风区、暖温带及温带季风区、暖温带及温带干旱区,还有高寒山地垂直气候带.陇南山地南部季风影响最明显,为亚热带湿润气候;陇南山地北部和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地区,季风影响自东向西减弱,属暖温带、温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西北部基本不受季风影响而为西风气流控制区,属干旱气候;西南部包括祁连山地在内,仅东段受季风影响,其余受西风气流影响;甘南高原季风影响较强,再加上海拔较高,为高寒湿润气候.1.3 河流及水资源河流分外流区河流和内流区河流.外流区河流包括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河流,内流区河流为内陆河流域的河流.全省共三个流域9个水系,年径流量大于1亿m3的河流有78条.黄河流域分黄河、洮河、湟河、渭河、泾河五个水系;长江流域各河除汉江水系入庙河外都属嘉陵江水系;内陆河流域分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个水系.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01.8mm,自产水资源量309.5亿m3(其中含河谷潜水不重复量10.51亿m3),入境水量304亿m3,水资源总量613.5亿m3.自产水资源量中黄河138.5亿m3,长江106亿m3,内陆河65亿m3.水资源总量中黄河为390.5亿m3,长江为143亿m3,内陆河80亿m3.甘肃省冰川分布在祁连山区,包括阿尔金山东段、疏勒南山、土尔根达板、走廊南山、党河南山、大雪山及冷龙岭等山脉,共有冰川2444座,冰川面积1657.21km2,储水量801.31亿m3.甘肃省内湖泊较少,最大湖泊为苏干湖,面积105km2;小苏干湖面积12.65km2;文县羊汤河上游天池,面积0.68km2;洮河支流周可河上游尕海,面积4.5km2;冶木河常爷池,面积0.41km2.1.4 森林甘肃省植被类型从东南向西北分为: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森林草原带,草原带,荒漠草原带,荒漠带和高原草甸草原带.其特点,一是森林资源贫乏,覆盖率仅4.1%,包括灌木林地也只有6.9%;二是森林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陇南、甘南和祁连山北坡,其中白龙江、洮河、小陇山和康县4个林区占全省林地面积的70.4%;三是次生林占总林面积60%以上,反映了人类对原始森林的深刻影响;四是草原覆盖率低.全省可利用草场面积仅为13.712万km2.1.5土壤河西地区一般为紧砾土和沙壤土;陇东和陇西黄土高原多为中壤土;甘南高原多为壤土;陇南山地多为轻粘土1.6生物资源:野生植物有4000多种,其中药材951种,居全国第二位,已经营450种,主要有当归、大黄、党参、甘草、贝母、大麻、杜仲、灵芝、冬虫夏草等。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甘肃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的批复-甘政函〔2016〕189号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甘肃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的批复-甘政函〔2016〕189号](https://img.taocdn.com/s3/m/08c09b3a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ae.png)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甘肃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的批复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甘肃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的批复甘政函〔2016〕189号省水利厅:你厅《关于批复〈甘肃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的请示》(甘水发〔2016〕88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甘肃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
二、你厅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因地制宜、综合防治、注重效益的原则,充分发挥生态自然修复的作用,突出防治重点,强化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持续推动我省生态文明建设。
三、你厅要按照全省水土保持区划和分区防治方向,实施全面预防保护和综合治理措施。
以生态自然修复为重要手段,加大对水土流失潜在危险大、生态脆弱区域的预防保护力度,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减轻风沙危害,保障区域农牧业生产。
以小流域为单元,加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和其他水土流失严重区域的综合治理,对侵蚀沟道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坡地进行重点整治。
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监测体系与运行维护机制,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切实增强民众的水土保持意识,有效控制人为水土流失。
四、你厅要根据职能分工,加强与省直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和协调配合,加强对各市州业务部门的协调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
各市州政府要靠实责任、加大力度、完善举措,全面完成《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甘肃省人民政府2016年11月15日——结束——。
甘肃水资源现状分析
![甘肃水资源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7aa1912e87101f69f319500.png)
1、甘肃省水资源现状分析甘肃省位于中纬度内陆地区,包含黄河、长江和内陆河三大流域,九大水系。
水资源不足,人均和平均耕地占有量少,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286.21亿m3,人均占有量1119m3, 居全国第22位。
西部河西走廊属内陆河流域,干旱多风,年降水量稀少,以灌溉农业为主,水地面积占全省水地面积的75%,人丁绿洲发展速度较快,水资源利用程度较高:中东部地区属黄河流域,年降水量250-550mm 左右,地表水、地下水十分稀少,区内多为山区早地,农业生产完全依靠天然降雨,旱地面积占全省早地面积的80%。
受特定自然条件的制约,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水 土流失进一少加剧。
在部分河谷沟道、黄河及其支流沟谷有一定量的地下水存在,但由于开采有一定难度,或由于资金原因,开发利用程度不高:长江流域多为山地(陇南山区),但降水量相对较大,水多地少,水资源利用程度较低。
2、模型应用应用任务1中所建模型,对甘肃省承载能力潜力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甘肃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研究。
基本资料见表3,结合甘肃地区水资源的有关资料确定矩阵A 的权重,()2.0,1.0,1.0,2.0,2.0,2.0=A 。
为了更好地反映各等级水资源承载能力情况,对1V 、2V 、3V 进行0~1之间的评分,取得,05.0,5.0,95.0321===a a a 计算出水资源指标特征值见表4,推求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综合评分值见表5Partition Population(Million ) Land area(2km )Irrigate d area (2km )Water supply(4310m ) Use of water(4310m )Waterrequirement(4310m )Total water resources (4310m )Inland River in HexiCorridor 478.22270024901.447308180 6989300 7955000 6591500Longyangxia above 3.57101800.056990 2890 3200 2686400 Longyangxia to Lanzhou 528.8045631210.87648880 1567680 299000 4909400 LanzhoutoHekou Town 387.40 30985 217.44 1050550 1589450 542000 1602800 800Longmen TGP1842.95 59099 607.67 438110 3181110 428000 9458000 Yangtze River region314.253848480.253133103073303770008364100Evaluation FactorsInland River inHexi CorridorLongyangxia aboveLongyangxia to LanzhouLanzhou to HekouLongmen TGPYangtze River regionPer capita water supply/3m1528.05 1957.983 1227.08 2711.797 2377.227 996.8818Utilization ofwater resources/% 30.60 1.76 31.93 36.70 33.63 36.74Water supply modulus/432110()m km -⋅ 27.06 6.46 11.42 33.90 74.13 8.14Farmland irrigation rate/% 33.89 49.11 46.21 70.17 52.82 54.23 Water demandmodulus/432110()m km -⋅29.5031.4250.4217.4937.2429.79Ecological water rate/%0.89 0.90 5.24 2.93 7.43 0.81The evaluationfactorsThe hexi corridor continental riverLongyangxia aboveLongyangxia to LanzhouLanzhou to Hekou TownLongmen TGPYangtze River regio n1V 0.228 0.001 0.070 0.068 0.109 0.137 2V0.269 0.167 0.183 0.118 0.259 0.101 3V0.503 0.835 0.847 0.814 0.623 0.762 Score values 0.2200.1300.0800.0700.1900.170由表4、表5可以看出,该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成果对3V 隶属度普遍已经很大,说明水资源状况较差,进一步开发利用困难,且开发潜力较小,不足以满足当地生产发展及人民生活需求,属于严重干旱地区。
长江流域水污染、水环境现状及防治战略
![长江流域水污染、水环境现状及防治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445508094b35eefdc8d333b5.png)
长江流域水污染、水环境现状及防治战略长江水利网2004-10-20方子云一、长江流域水资源及水环境的主要问题长江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的主要问题是水污染、泥沙淤积、洪涝灾害和未能理想地发挥水环境的多功能,特别是生态功能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初期,长江流域每年的污水排放量为127亿m3,90年代初约为142亿m3,10年期增了15亿m3,总量占全国排污量的40%。
保护长江的水资源不仅是流域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跨流域调水的需要,决不能把污水调往北方。
所以保护长江水资源是一个关系长江经济带和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
21世纪人类面临最主要的挑战之一,是如何去满足庞大人口必需的粮食、饮水、卫生和健康等方面的用水要求。
(一)水质概况从总体来说,长江水质是比较好的,但是干流城市若干江段、支流和湖泊污染已很严重,以有机物污染为主,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
1995年全流域水质符合Ⅰ、Ⅱ类标准的为45%,符合Ⅲ类标准的为31%,属于Ⅳ、Ⅴ类标准的已污染的为24%。
从污染广度看,着推沱江和太湖水系;从污染深度看,当数下游支流和太湖水系。
有机污染的总趋势是下游重于中游、中游重于上游;湖泊水域重于江河水域。
三大湖泊有机污染程度依次为太湖、洞庭湖、鄱阳湖,而太湖、巢湖、滇池被国家列为三个污染最严重的淡水湖泊,并限期整治。
地下水污染以城市较为普遍,20世纪80年代监测,中度污染城市有南京、上海、武汉、长沙、成都、常州、镇江等,轻度污染的城市有苏州、杭州,且呈发展和加剧趋势。
(二)水污染的特点1、干流的污染长江干流的污染不是发生在整个断面,而是城市江段的岸边污染带。
目前长江干流的污染带,发生在攀枝花以下的3600km,主要又是工业集中的城市江段,自上而下依次是攀枝花、宜宾、泸州、重庆、涪陵、万县、宜昌、沙市、岳阳、武汉、鄂州、黄石、九江、安庆、铜陵、芜湖、马鞍山、南京、镇江、南通、上海等21个城市。
长江干流城市江段的岸边污染带总长约560km,据1992~1993年调查评价总河长790km,平水期污染带总长452km,占评价河长的57%。
甘肃省水资源问题及对策分析
![甘肃省水资源问题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7530b6125c52cc58bd6be32.png)
摘
要: 甘肃省 多年平均 自产 水资源总量为 2 9 4 8 .4亿 m ,0 5年 实际用水 量为 12 7 320 2 .2亿 r3 水资源 开发利 用程度 为 n,
4 . % , 水量为 8 . 24 耗 0 5亿 m , 占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 7 . % 。内陆河流域水 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最 高( 9 . % ) 特别 55 达 86 , 是石 羊河流域耗 水量超 过 了可利 用量 , 引发 了严重的 生态 问题 。水资源 开发 利用存在 水资源短缺 、 用效 率低 、 利 水土流 失严 重、 水资源管理体制 不完善等 突 出问题 , 需要通过合理 开发 和优化 配置水资源、 加快 重点流域 综合 治理、 面推进 节 全
水型社会 建设 、 保障城 乡饮水安全 、 实加强水 土保持和 水资源保 护等一 系列措 施 , 切 合理 开发和优化 配置 水资 源, 有 限 使
的 水 资 源 发挥 最 大 的 效 ;水源保护 ;节 水;甘 肃省
文献标识码 : A d i1 .9 9 ji n 10 -39 2 1 .8 03 o:0 36 /.s .0 017 .0 10 .2 s
AbtatIi 2 .4 iinm htoa aeaeana  ̄ t sucs ef rdcdi G nu n2 0 。 h a ae p l w s1 .7 i s c:ts 8 9 4blo ta tt vrg n ul ,e r o r lpou e a s.I 0 5 ter l t s py a 2 2 2bl r l l a re es - n e w ru —
甘肃省在东西长1655km南北宽24530km的区域内自西向东分布着内陆河黄河长江三大流域水资源时空分布差异很大各流域不同地区水资源问题不尽一致应根据各地水资源分布及其开发利用特点因地制宜分流域分地区采取不同措施优化调度合理配置水资源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保障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甘肃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
![甘肃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f7e1e17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6d.png)
甘肃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关键信息项:1、甘肃环境现状概述生态系统状况污染情况资源利用情况2、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矛盾政策执行的困难公众环保意识3、环境保护的目标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4、环境保护的具体对策加强环境监管推动产业升级与转型加强环保教育与宣传加大环保投入促进生态修复与保护11 甘肃环境现状概述111 生态系统状况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系统多样但较为脆弱。
其拥有广袤的草原、森林以及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
然而,由于长期的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草原退化、森林覆盖率降低以及湿地面积减少等问题日益凸显。
112 污染情况在大气污染方面,工业排放、冬季采暖以及交通运输等因素导致空气质量不佳,尤其是在一些重点工业城市。
水污染问题也较为严重,部分河流和地下水受到污染,影响了水资源的质量和供应。
土壤污染方面,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以及工业废弃物的不当处置,对农田土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113 资源利用情况水资源短缺是甘肃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和不合理利用加剧了这一状况。
同时,能源结构以传统的煤炭为主,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相对不足。
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存在不合理之处,如过度开垦导致的土地沙漠化等。
12 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121 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矛盾甘肃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追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艰难抉择。
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有一定贡献,但却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122 政策执行的困难尽管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着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等问题。
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违规排放污染物,而相关部门的处罚力度和监管手段有待加强。
123 公众环保意识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相对较低,环保意识的淡薄使得一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得不到及时制止。
同时,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对环保产品和绿色消费的选择也不够积极。
构筑西部生态屏障的甘肃水利实践及水生态文明建设建议
![构筑西部生态屏障的甘肃水利实践及水生态文明建设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ef8b9f31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b4.png)
构筑西部生态屏障的甘肃水利实践及水生态文明建设建议甘肃位于中国西部,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区,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正是其在西部生态屏障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础。
本文将就甘肃的水利实践和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甘肃应加强水资源管理。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甘肃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大部分地区是干旱少雨的,因此,甘肃应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调配。
可以在旱涝保收的基础上,优化水资源配置,合理规划和开发水资源。
此外,还需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利用,通过建设水库和调水工程来收集雨水和融水,为干旱地区提供水源。
其次,甘肃应积极发展水土保持工作。
由于甘肃地处黄土高原,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问题非常突出。
为了构筑西部生态屏障,甘肃应加大水土保持工作的力度。
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大力发展植被恢复工程,种植树木和草地来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
此外,还可以修建石堤和沟渠,遏制沙尘暴的扩散。
再次,甘肃应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
水生态环境是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水生态环境对于构筑西部生态屏障至关重要。
甘肃应加强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减少水体的污染和生态破坏。
可以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和河道治理,控制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水的排放,保护水体的水质。
此外,还可以加强湿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最后,甘肃应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西部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甘肃应加强水资源的统筹管理和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推动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的发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和生态效益。
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水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重视。
总之,甘肃作为西部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水资源管理,积极发展水土保持工作,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这些措施既可以保护和改善甘肃的生态环境,也能为西部生态屏障建设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文献标识码 ]c 源自[ 文章编 号]1 0 0 0— 0 9 4 1 ( 2 0 1 4 ) 0 3— 0 0 2 0— 0 3
1 区域概 况
和农 民持 续 增 收 的有 力 保 证 。2 0 0 9年 , 甘 肃省委 、 省 政府 作 出启动 实 施 5 0 0万 亩 ( 1 5亩 为 1 h m2 , 下 同) 梯 田建设 工程 的重 大决 策 , 计 划用 4年 时 间 , 通 过 以规划
甘肃 省 长江 流域 涉及 陇南 、 天水 、 甘南 3市 ( 州) 的
1 3个 县 ( 区) , 总 面积 3 . 8 5万 k m , 其 中水 土流 失 面 积 整合 项 目、 以项 目整合 资金 的形 式 , 在 全省 旱 作 农业 区 2 . 1 8万 k m , 占区 域 总 面 积 的 5 7 % 。 流 域 内 山大 沟 8个 市 ( 州) 的3 8个 县 ( 区) 新修 梯 田 5 0 0万 亩 , 长 江 流 深, 地 形 地貌 复杂 , 滑坡 、 泥 石流 等 山地 灾 害频 繁 , 治 理 域 有 5个县 被列 入 实施 范 围 。2 0 1 2年 , 在 第 一 轮梯 田
地位。近年来 , 甘肃省将梯 田工程与旱作农业技术有 设 , 甘肃省积极 开展前期规划编制工作 , 先后 完成 了 机 结合 , 改 写 了旱作 农 业 地 区作 物 产 量 低 而 不 稳 的历 《 甘肃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十二五” 规划》 、 《 甘肃省 史, 实现 了 由被动 抗旱 向主动抗 旱的历 史 性 转变 , 初 步 梯 田建设专项规划》 、 《 甘肃省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
中国水土保持 S WC C 2 0 1 4年第 3期
甘肃 省长 江 流域 水 土 保 持 生 态 建设现状 与发展建 议
崔瑞萍
( 甘肃 省水 利厅 水 土保持 局 , 甘 肃 兰州 7 3 0 0 0 0 )
[ 关键词 ]水土保持 ; 生态建设 ; 综合治理现状 ; 发展 建议 ; 长 江流域 ; 甘肃 [ 摘 要 ]甘 肃省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 态建设 工作 突出以梯 田建设 和小流域综合 治理 为重点 , 先后 实施 了“ 长治” 工程 、 国 家坡 耕地水土流失综合 治理试点 工程 和 中央预 算 内投 资水土保 持工 程等 , 初 步 治理水 土流失 面积 1 . 2 5万 k m , 取得 了显著成效。 目前存在的主要 问题是“ 暴洪灾 害频发 , 防洪能力薄弱” 、 “ 水土流失严重 , 治理任 务艰 巨” 、 “ 生产 建设项 目
甘肃省长 江流域 梯 田建设面积 累计 达到 3 O万 点, 实施了“ 长治” 工程 、 国家坡耕 地水土流失综合治 年底 , 理 试点 工 程 、 中央预 算 内投 资水 土 保 持 工程 、 “ 5・ 1 2 ” h m , 梯 田化 程度 达 到 了 4 4 %。 地震灾后重建和全省梯 田建设工程等 , 全 国第一 次水 2 . 2 狠 抓 项 目建设 , 稳 步 推进 综合 治理 在 长江 流域水 土 流失 防治 中 , 甘肃 省始 终坚 持 “ 预 利普 查 结 果 显 示 初 步 治 理 水 土 流 失 面 积 为 1 . 2 5万
k m 。 .
防为 主 、 保 护优 先 、 全 面 规划 、 综合治理” 的原 则 , 做 到 面上治 理 与专 项 重 点 工程 建 设 同 步 推进 。近 年 来 , 在 有 效保 护 “ 长治 ” 工 程 建设 成 果 的基 础 上 , 积 极 安 排 中
2 水土保 持 生态 建设 采取 的 主要措 施
富、 加快 经 济社会 发 展 的根本 措施 来 抓 。近 年来 , 该 区 梯建 设 的 工 作 合 力 , 实 现 了坡 改 梯 建 设 整 村 、 整 乡 推 水 土保 持 工作 突 出以梯 田建设 和 小流 域 综合 治 理 为重 进 。4年来 , 6个县 共新 修梯 田 3 . 1 3万 h m , 截至 2 0 1 2
2 . 1 狠抓 梯 田建设 , 坡耕地 改 造取得 突破 性 进展
央财政预算 内水土保 持资金 , 列项 开展长江 流域水土 甘肃 省严 酷 的 自然 条 件 和特 殊 的省 情 , 决 定 了梯 流失综 合 治理 工 程 等项 目, 目前 已初 步治 理 水 土 流 失 田建设在 水 土保持 生 态建 设和 农村 经 济 发展 中的重 要 面积 1 . 2 5万 k m 。 为加 快 长 江 流 域 水 土 保 持 生 态 建
任务十分艰巨。 建设 工 程 圆满 完成任 务 的基础 上 , 省委、 省 政 府 决定 启 面对 恶 劣 的生态 环境 和生 存条 件 , 多 年来 , 在 国家 动实施 新一 轮 的梯 田建 设 工 程 , 长 江 流 域 有 6个 县 列 有 关部 门 的支持 下 , 甘肃省 各 级政 府 和流 域 内群 众 , 始 入 其 中 , 同时 , 西和 县和 礼县被 列 入 国家 坡耕 地 水 土 流 终 把治 理 区 内水 土流 失 、 保 护 和 合 理 利 用 水 土 资 源 作 失综 合治 理试 点 工 程 实施 范 围 。工 程 实 施 以来 , 通 过 为改变 生产 条件 、 推 动旱作 农 业发 展 、 促进 群 众脱 贫 致 行 政 推动 、 项 目带动 、 利 益驱 动 、 部 门联 动 , 形 成 了坡 改
人 为造成水 土流 失的现 象依 然存在 ” 、 “ 水土流失监测能力不足” 等。针 对以上 问题 , 提 出了“ 加 大投 资 力度 , 加 快水土 流 失治理步伐” 、 “ 多措 并举 , 确保治理成果 的巩 固” 、 “ 建立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 态补偿机制 ” 的发展 建议 。
[ 中图分类号 】¥ 1 5 7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