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目标
基础教育是为每个受教育者的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人的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基础教育的改革核心是课程问题,而课程改革的首要问题是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目标是指通过课程的实施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标准,它是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化,是课程编制、实施和评价的准则和指南。课程目标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落实学校培养目标方面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如果说课程教材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关键和核心,那么课程目标改革就是课程教材改革的重中之重。因此,在21世纪,为了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实现教育目的,探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现状分析
一项以宿迁市四所中小学的200名教师为主要对象,就我国基础教育课程问题进行调查的问卷,其结果显示,关于考虑课程目标内容时,调查意见基本上集中在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基础和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同时有的教师也把劳动技能、个性特长和自我完善也列入到课程目标里去,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教育观念的逐步转变和成熟。就本次问卷调查,虽然能反映出教师对课程目标问题的一些观念,但并不十分全面,在认识深度上也不够,我想这与我国长期的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缺陷有一定的联系吧。
纵观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目标体系,可以发现,经过50年的风雨,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目标越来越全面,越来越完善,特别在我们现在使用的教学大纲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当然,现行的课程目标也存在不少的缺点,这正是我们继续改革的地方。首先从课程目标的特点来看,我国基础教育具有连续性、层次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但在整体上又显得有点欠缺。现行课程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总体上来说仍然侧重于认知和技能两类。尽管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情感目标和应用目标的重要性,但比起认知目标和技能目标还显得次之。因此,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历来有编排上重视学科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文字上重视表达严谨、准确,比较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且要求比较严格,注意逻辑思维培养等优点,这是我们应保持和发扬的。但是由于我们轻视了情感目标和应用目标的实施,致使学生实践能力差、知识面窄、无自已兴趣志向,缺乏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名主意识和自信心等。其次,从课程结构来看,我国的德育课程目标即保留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又体现了新时代教育目标,然而智育、体育、美育等现行的课程目标或多或少的偏离了社会发展的轨道。以语文为例,语文教材缺少时代感,古汉语保留相当大的篇幅,而反映人类和我国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却很少。再看看数学,我国中小学课程仍然固守传统的数学知识体系,而随机事件、抽样、数据统计、数学建模等一些列现代社会所必需的知识在课堂上几乎没有。而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不完善有直接的关系。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课程目标的制定完善也显得越来越迫切。
二、对课程目标的探讨
(一)、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在制定课程目标和设计课程时究竟应该以什么为依据,关于这个问题,在教育界长期争论,归结起来主要有社会中心论、学科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他们都有其存在的合理面,同时,在实践中又有自已的缺陷,因此任何一个都不能单独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因此,在制定课程目标时,应该把学科体系、社会需要和学生的发展三者辨证地结合起来。根据我国现行课程的弊端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把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去考虑。
(二)、制定课程目标的原则
制定课程目标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还有遵循一定的原则。就我个人认为,制定面向21世纪的课程目标应遵循以下原则:
1.现实性。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所制定的课程
标准是为适应升入高一节学校需要确定的。很少考虑作为一个普通公民应具备的基础素质,因此造成学科内容偏深、偏难,只有少数“英才”才能达到的标准,而大多数学生则达不到标准,只有被陪读或淘汰。因此我们在制定课程目标是,绝不能以培养高水平的人才的需要为出发点,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需要,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
2.全面性。这里的全面性是指制定的课程目标应体现在德、智、体、美、劳五
育全面发展,即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目标。我们在制定面向21世纪的课程目标时,也应该加强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平衡性。虽然我们提出的课程目标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强调素质教育
以受教育者全面发展为目的,但并不意味这平均发展,其间的平衡性也应该考虑。
4.针对性。我们在制定课程目标时,既要借鉴外国成功的经验,考虑适应未来
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针对我国现行课程设置存在的严重弊端,提出适合我国
国情的课程目标
(三)、基础教育课程目标应具有的特点:
1.综合性。21世纪所需的人才,是即要有科学文化素质,又要有人文素
质,还要有创新意识和不断进取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基础教育,
给学生打下的基础不应仅是科学文化素质基础或人文素质基础,而应
是整体的、综合的素质基础,这既是社会历史的要求,同时也符合人
的发展特点和基础教育的性质,以及科学发展趋向综合的时代特征。
鉴于此,其课程目标也就必然地具有综合性特点。这种综合式的课程
目标是科学性和人文性整合的目标,这种整合性不是简单的相加,而
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其目标指向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2.基础性。基础教育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它的基础性,其其课程目标当然
也就具有基础性。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其一是针对全体学生未来的发
展的,其二基础教育也是针对全体学生接受的“可能”的,他要考虑
学生的信息负荷量,不能使学生负担过重。因而,在中小学教育中,
其基础性则表现为对全体受教育者进行基本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
身体心理、劳动技能以及社会生活的基础教育,其课程目标则是比较
低的、有限的、普遍都能达到的,它要使受教育者通过课程的全面学
习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基本态度,形成一定的能力,它不
是精英教育、专业教育。
3.多元性。新的基础教育课程目标既要适应社会时代的需要和学生发展
的客观实际,又要适应各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要求,单一形式
的课程目标已不能做到这一点,从而使课程目标具有了多元化倾向。
课程结构也呈现为多元化:既有国家统一课程,也有地方课程;既有
分科课程,也有综合课程;既有核心课程,也有扩展性课程。学科课
程有必修课和选修课,综合课有活动课和社会实践课等。
4.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