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起源详述

合集下载

包豪斯名词解释

包豪斯名词解释

包豪斯名词解释
包豪斯是一种现代主义建筑和设计风格,起源于德国魏玛时期的包豪斯艺术学校。

它在20世纪初至中期的建筑和设计领域
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认为是现代主义建筑和设计的重要代表之一。

包豪斯学派强调功能性、简约性和合理性,并追求将艺术与工业生产相结合。

学派的创始人之一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宣称:“形式顺应功能”,这一观点成为包豪斯设计的核心理念。

包豪斯建筑的特点包括简化的几何形状、平面的线条与表面的颜色和纹理相结合,以及宽敞的室内空间和大量的自然光线。

建筑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玻璃和白色墙壁等材料,突出了简洁、干净的外观。

包豪斯设计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

设计不想象为装饰品,而是以实用为导向,追求使产品更有效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包豪斯家具设计非常著名,通过简化和标准化的设计,追求强调功能性和实用性。

包豪斯还注重工业化生产的使用和应用。

学派成员相信,设计应该为进步的工业机器服务,并且应该追求大规模生产和普及。

这种观点与当时出现的工业化进程相结合,推动了平民化的设计理念的发展,强调了设计的普及性和大众性。

包豪斯还有一项重要的教育使命。

学校致力于培养设计与手工艺相结合的综合型建筑师和设计师,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尽管包豪斯在1925年至1933年的短短十余年间解散,但其影响力深远。

包豪斯的原则和理念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现代主义设计的重要基础。

许多建筑师和设计师受到包豪斯的启发,并将其理念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包豪斯相关知识

包豪斯相关知识

包豪斯相关知识包豪斯是一种源自德国的艺术和设计学派,于20世纪初兴起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作为现代主义设计的重要流派之一,包豪斯的相关知识涉及其起源、发展、理论和实践等方面。

包豪斯起源于1919年,由德国建筑师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创立于魏玛。

该学派的目标是通过整合艺术和工艺,创造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功能性设计。

包豪斯的名字来源于德语“Bauhaus”,意为“建筑之屋”,体现了其关注建筑和设计的本质。

包豪斯的设计理念强调形式和功能的统一,追求简洁、精确和实用。

它摒弃了过去装饰繁琐的风格,提倡简约、纯粹的线条和几何形状。

包豪斯的艺术家和设计师通过研究材料和生产工艺,追求工业化生产的效率和效果。

包豪斯对建筑和室内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建筑领域,包豪斯的建筑师提倡将建筑视为整体,注重结构和功能的合理性。

他们使用现代材料如钢、玻璃和混凝土,设计了许多具有标志性的建筑,如包豪斯大楼和费尔纳斯大楼。

在室内设计方面,包豪斯强调空间的简洁和功能性。

他们使用简洁的家具和配件,注重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和视觉效果。

包豪斯的设计理念也影响了家居设计,如包豪斯风格的家具和灯具成为了经典作品。

除了建筑和室内设计,包豪斯还涉及绘画、雕塑、摄影和工艺等艺术形式。

包豪斯的艺术家们追求简约、几何的形式语言,通过线条、颜色和材料的组合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包豪斯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德国,它的理念和作品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许多现代主义建筑和设计都受到包豪斯的启发,如荷兰的“德·斯齐普”运动和美国的“国际风格”等。

包豪斯的设计理念也被应用于教育,许多学校和学院都开设了包豪斯式的设计课程。

尽管包豪斯学派于1933年被纳粹政权关闭,但其影响依然持久。

包豪斯的设计理念和作品仍然被广泛研究和借鉴,成为现代设计的重要参考。

包豪斯的相关知识不仅对设计师和艺术家有着重要意义,对于理解现代设计的历史和发展也具有重要价值。

包豪斯的知识点

包豪斯的知识点

包豪斯的知识点包豪斯是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一支重要力量,它在20世纪初的德国崛起并逐渐影响了全球的设计和建筑领域。

作为一种理论和实践体系,包豪斯注重简洁、功能性和工业化生产,对当代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包豪斯的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设计学派。

1.起源与发展包豪斯成立于1919年,由建筑师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创办,最初是位于德国魏玛的一个学院。

它的宗旨是将艺术与工艺结合,追求功能性和实用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包豪斯逐渐发展壮大,并在柏林和德累斯顿设立了分校。

2.设计原则包豪斯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形式追随功能:包豪斯强调设计的目的在于满足使用需求,形式应该服从于功能。

•简洁性:设计要尽量精简,去除多余的装饰,追求简洁和纯粹。

•工业化生产:包豪斯鼓励使用工业化生产的方法和材料,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实验性:包豪斯鼓励设计师进行实验和创新,推动设计领域的发展。

3.建筑与家具设计包豪斯的设计范围广泛,涵盖建筑、家具、室内设计等。

在建筑方面,包豪斯的建筑师提倡简洁的几何形式、平面设计和流线型外观。

家具设计方面,包豪斯的家具追求简约、功能性和舒适性,采用了许多创新的材料和构造方式。

4.教育体系包豪斯的教育体系是该学派的核心之一。

包豪斯提倡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和实际经验积累。

学生会接受绘画、雕塑、设计和建筑等多方面的综合培训,以培养其多元化的设计能力。

5.影响与传承包豪斯的设计理念和作品对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强调的简洁、功能性和工业化生产的思想,成为后来现代主义设计的重要基石。

包豪斯的设计师及其学生们在世界各地传播并发展了这一设计思想,影响了许多后来的设计师和学者。

6.包豪斯的代表人物包豪斯的代表人物有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约瑟夫·阿尔伯斯等。

他们以其创新的设计和理念,塑造了包豪斯的形象,并为现代设计作出了重要贡献。

包豪斯,这个仅存在了14年的学校,却影响了世界100年(1919-2018)

包豪斯,这个仅存在了14年的学校,却影响了世界100年(1919-2018)

包豪斯,这个仅存在了14年的学校,却影响了世界100年(1919-2018)PART1:纪录片《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德绍包豪斯》PART2:包豪斯的诞生1:包豪斯的含义'bau'在德语中是'建造'的意思,'haus'在德语中是'房子'的意思,因此'Bauhaus' 就是“造房子”。

2:包豪斯诞生的时代与人文背景从时间上来看,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败,损失严重,人们的物质生活十分艰苦。

格罗皮乌斯参加了由一批先进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组成的表现主义团体“11月社”,他们力图以此来振兴民族的艺术与设计。

从地点上来看,包豪斯是在德国魏玛建立的。

浓郁的人文精神和艺术氛围是培育学生创新意识的催化剂。

包豪斯成立的1919年,是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成立的。

动荡不安和脆弱的魏玛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二年。

包豪斯在1933年被纳粹政府强行封闭,这也是魏玛共和国夭折的同一年。

因此,包豪斯的兴衰荣败与魏玛共和国基本上是同步的。

PART3:包豪斯的发展历程包豪斯经历三任校长:格罗皮乌斯、汉斯·梅耶和密斯.凡德罗。

因而也形成了三个非常不同的发展阶段:格罗皮乌斯的理想主义,梅耶的共产主义和密斯的实用主义。

包豪斯存在的14年中三次迁校:魏玛包豪斯(1919-1925)、德绍包豪斯(1925-1932)、柏林包豪斯(1932-1933)。

包豪斯三任校长:第一任校长:沃尔特·格罗皮乌斯(1919-1927)第二任校长:汉斯·梅耶(1927-1930)第三任校长:密斯·凡德罗(1931-1933)PART4:包豪斯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原则1:包豪斯宣言完整的建筑物是视觉艺术的最终目的。

艺术家最崇高的职责是美化建筑。

今天,他们各自孤立地生存着;只有通过自觉,并且和所有工艺技术人员合作才能达到自救的目的。

包豪斯

包豪斯

包豪斯(Bauhuas)“包豪斯”是德文DAS STAATLICHES BAUHAUS的译称。

英文译名应为State Building lnstitute。

“Bauhaus”是格罗皮乌斯专门生造的一个新字。

”bau”在德语中是“建造”的意思,”haus”在德语中是“房子”的意思。

因此"Bauhaus”就是“造房子”。

从这个新造字的字面就能看出,格罗皮乌斯是试图将建筑艺术与建造技术这个已被长期分隔的领域重新结合起来。

更广泛地说,艺术与工艺应该合而为一。

唯有如此,才是真正的现代设计。

1919年3月16日,魏玛内务大臣弗列希委派格罗皮乌斯担任“市立美术院”与“市立艺术工艺校长职务。

3月20日,格罗皮乌斯建议并获准将两所学校合并,因此,在现代设计史上,在公元1919年成了一个重要的起点,在这一年的4月1日创立的“国立包豪斯设计学校”,是世界上第一所真正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为工业时代的设计教育开创了新纪元。

包豪斯产生的历史背景:欧洲工业革命之前的手工工艺生产体系,是以劳动力为基点的。

而工业革命后的大工业生产方式则是以机器手段为基点。

手工时代的产品,从构思、制作到销售,全都出自艺人(工匠)之手,这些工匠以娴熟的技艺取代或包含了设计,可以说这时没有独立意义上的设计师。

工业革命以后,由于社会生产分工,于是,设计与制造相分离,制造与销售相分离。

设计因而获得了独立的地位。

然而大工业产品的弊端是:粗制滥造,产品审美标准失落。

究其原因在于:技术人员和工厂主一味沉醉于新技术、新材料的成功运用,他们只关注产品的生产流程、质量、销路和利润,并不顾及产品美学品味。

而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在于艺术家不屑关注平民百姓使用的工业产品。

因此,大工业中艺术与技术对峙的矛盾十分突出。

19世纪上半叶,形形色色的复古风潮为欧洲社会和工业产品带来了华而不实、繁琐庸俗的矫饰之风,例如罗可可式的纺织机、哥特式蒸汽机、以及新埃及式水压机。

世界设计艺术史包豪斯与新的国际平面设计风格

世界设计艺术史包豪斯与新的国际平面设计风格
对现代工业设计做出的最大贡献之一; 4、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素养并重; 5、把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保罗·克利( Paul Klee 1879-1940 )--最富诗意的艺术家、 哲学家。出生于瑞士艺术家庭,对后来他的艺术生涯奠定基 础。
年轻时受到象征主义与年轻派风格的影响,后来又受到印 象派、立体主义、野兽派和未来派的影响。于1920-1930年任 教于包豪斯学院。
莫霍利·纳吉----设计不是形式而是解决问题
← 图为包豪斯教师史密特1923年设 『包豪斯展览』海报,明显可以看出
包 豪 斯 时 期 的 部分 作 品
受到俄国构成主义和荷兰『 风格派』
的影响。
包 豪 斯 时 期 的 部分 作 品 ← 图为1926年莫霍里-纳吉设计的包豪
斯展览的目录,形式完整的包豪斯和欧
洲现代主义平面设计风格。





伊顿的色彩与图形课程 a)考虑色彩的时候,不能剥离图形的因素,反之亦然,两者相互依存。 b)研究色彩不同类型的对比。 c)色彩与图形都具有情绪的特点。
瓦西里·康定斯基
1866年12月16日-1944年12月13日),出生于俄罗斯 的画家和美术理论家。康定斯基认为是抽象艺术的先驱。
保罗·克利
1928年格罗佩斯本人辞职。推荐任命汉斯·迈耶担任第二任校长。在迈耶的领导之下,包豪斯 所引起的广泛社会批评又开始与魏玛时期颇为相似。迈耶本人是德国共产党党员,担任校长 以来,全力在学院中推动共产主义运动,学生当中党员人数剧烈增加,学院也很快从一个单 纯的设计学院演变成为政治运动的中心,他的极端立场、特别是极端左翼和反艺术的立场, 使他在学校中树敌众多。很快也使得学院面临资金短缺、外界敌意重重困扰的境地。

包豪斯的历史意义名词解释

包豪斯的历史意义名词解释

包豪斯的历史意义名词解释包豪斯,是一所1919年由德国建筑师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创建的学校,总部位于德国魏玛。

这所学校不同于传统的艺术学院,它拥有先锋而实用主义的理念,旨在将工艺和艺术相融合。

这个名字来源于建筑师兴奋电气火花的标志性叫喊:“包豪斯!包豪斯!”包豪斯的成立标志着现代主义运动的重要里程碑,它对世界设计和建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创始人相信,通过结合艺术与工艺,可以创造出适应现代生活需求的设计和建筑,从而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

战后重建时期,包豪斯成为美国工业设计和建筑界的领导者。

许多包豪斯的教师和学生逃离纳粹统治的德国,寻求在美国建立新的事业。

他们的理念和作品对美国的设计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在后来的几十年里影响了全球的建筑和设计领域。

包豪斯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将艺术与工艺结合在一起。

在传统的艺术学院中,学生 mostly 可能会接受传统的绘画和雕塑训练,而在包豪斯,学生们被鼓励进行实际的手工制作,并深入了解材料和技术。

这种注重工艺的方法,使包豪斯的学生们能够设计先进且实用的产品,从而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

包豪斯也倡导平等和包容的环境。

在包豪斯的课堂上,无论性别、年龄、种族和社会背景如何,每个学生都被视为平等的成员。

这种平等的态度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是非常罕见的。

包豪斯的激进思想和开放精神,吸引了许多进步的年轻人,使他们能够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包豪斯教育的核心理念是综合性和跨学科。

学生们被鼓励参与多种艺术形式和工艺技术的学习,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设计师。

这种综合性的训练也使包豪斯的学生能够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在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更多的机会。

包豪斯的影响延伸到建筑、家具设计、工业设计和图形设计等领域。

其典型的特点包括简洁、功能性、现代感,以及对实用性和工艺的关注。

这些理念成为现代设计的基础,并在世界各地传播开来。

现如今,在许多设计学校及工作室里,包豪斯的原则仍然被视为教学和实践的基石。

包豪斯,这个仅存在了14年的学校,却改变了全世界

包豪斯,这个仅存在了14年的学校,却改变了全世界

包豪斯,这个仅存在了14年的学校,却改变了全世界PART1:纪录片《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德绍包豪斯》PART2 包豪斯的诞生1:包豪斯的含义'bau'在德语中是'建造'的意思'haus'在德语中是'房子'的意思因此'Bauhaus' 就是“造房子”2:包豪斯诞生的时代与人文背景从时间上来看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败,损失严重人们的物质生活十分艰苦格罗皮乌斯参加了由一批先进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组成的表现主义团体“11月社”他们力图以此来振兴民族的艺术与设计从地点上来看,包豪斯是在德国魏玛建立的浓郁的人文精神和艺术氛围是培育学生创新意识的催化剂包豪斯成立的1919年是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成立的动荡不安和脆弱的魏玛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二年包豪斯在1933年被纳粹政府强行封闭这也是魏玛共和国夭折的同一年因此,包豪斯的兴衰荣败与魏玛共和国基本上是同步的PART3 包豪斯的发展历程包豪斯经历三任校长格罗皮乌斯、汉斯·梅耶和米密斯.凡德罗因而也形成了三个非常不同的发展阶段格罗皮乌斯的理想主义梅耶的共产主义和密斯的实用主义包豪斯存在的14年中三次迁校:魏玛包豪斯(1919-1925)德绍包豪斯(1925-1932)柏林包豪斯(1932-1933)包豪斯历任三届校长:第一任校长:沃尔特·格罗皮乌斯(1919-1927)第二任校长:汉斯·梅耶(1927-1930)第三任校长:密斯·凡德罗(1931-1933)PART4 包豪斯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原则1:包豪斯宣言完整的建筑物是视觉艺术的最终目的。

艺术家最崇高的职责是美化建筑。

今天,他们各自孤立地生存着;只有通过自觉,并且和所有工艺技术人员合作才能达到自救的目的。

建筑家、画家和雕塑家必须重新认识:一栋建筑是各种美观的共同组合的实体,只有这样,他们的作品才能灌注进建筑的精神,以免流为“沙龙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豪斯释义包豪斯(Bauhaus,1919/4/1—1933/7),是德国魏玛市的“公立包豪斯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

在两德统一后位于魏玛的设计学院更名为魏玛包豪斯大学(Bauhaus-Universität Weimar)。

她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

“包豪斯”一词是格罗披乌斯生造出来的,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

简介包豪斯产生的历史背景:欧洲工业革命之前的手工工艺生产体系,是以劳动力为基点的。

而工业革命后的大工业生产方式则是以机器手段为基点。

手工时代的产品,从构思、制作到销售,全都出自艺人(工匠)之手,这些工匠以娴熟的技艺取代或包含了设计,可以说这时没有独立意义上的设计师。

工业革命以后,由于社会生产分工,于是,设计与制造相分离,制造与销售相分离。

设计因而获得了独立的地位。

然而大工业产品的弊端是:粗制滥造,产品审美标准失落。

究其原因在于:技术人员和工厂主一味沉醉于新技术、新材料的成功运用,他们只关注产品的生产流程、质量、销路和利润,并不顾及产品美学品味。

而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在于艺术家不屑关注平民百姓使用的工业产品。

因此,大工业中艺术与技术对峙的矛盾十分突出。

19世纪上半叶,形形色色的复古风潮为欧洲社会和工业产品带来了华而不实、繁琐庸俗的矫饰之风,例如罗可可式的纺织机、哥特式蒸汽机、以及新埃及式水压机。

产品设计中如何将艺术与技术相统一,引发了一场设计领域的革命,以下三个运动作为标志,也是在包豪斯产生之前欧洲艺术设计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革命。

19世纪后期英国人威廉·莫里斯发起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发起人威廉·莫里斯对当时出现的缺乏艺术性的机械化批量化产品深恶痛绝,他同时十分反对脱离实用和大众的纯艺术。

1861年,莫里斯与友人合作成立了一家“绘画、雕刻、家具和金属制品美术工匠公司”,这在艺术设计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由美术家亲自设计并组织生产的机构,但其背离了工业革命的必然趋势,否定代表新生产力的大工业机器生产,使他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机器生产产品技术与艺术的矛盾。

1900年前后以法国和比利时等国为中心的新艺术运动主张艺术与技术结合,提倡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

主要成就体现在家具与室内设计方面,主要贡献在于继承了英国“艺术手工艺运动”主张的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并使这种新的设计理论和观念在欧洲各国得到了比较广泛的传播。

其局限在于否定了工业革命和机器生产的进步性,错误地认为工业产品必然是丑陋的。

比利时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最为杰出的设计家与设计理论家,无疑应推凡·德·威尔德(Henry Vaan de Velde),威尔德出身画家,后来也当过建筑师,1890年他为结婚选购家具时,感到市场的所有用品都"形态虚伪",从而开始自己动手设计大部分用品,这使他立志毕生从事设计活动和设计改革,在这一点上,他和威廉·莫里斯颇为相似。

威尔德的设计思想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

早在十九世纪末,他就曾经指出"技术是产生新文化的重要因素","根据理性结构原理所创造出来的完全实用的设计,才是实现美的第一要素,同时也才能取得美的本质,他提出了技术第一性的原则,并在产品设计中对技术加以肯定。

1902年至1903年间,威尔德广泛地进行学术报告活动,并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从建筑革命入手,涉及产品设计,传播新的设计思想,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反对纯艺术。

1906年他考虑到设计改革应从教育着手,于是前往德国魏玛,被魏玛大公任命为艺术顾问,在他的倡导下,终于在1908年把魏玛市立美术学校改建成市立工艺学校,这个学校成为战后包豪斯设计学院的直接前身。

威尔德到魏玛之后,思想有进一步的发展,他认为,如果机械能运用适当,可以引发设计与建筑的革命。

应该做到"产品设计结构合理,材料运用严格准确,工作程序明确清楚",以这三点作为设计的最高准则,达到"工艺与艺术的结合"。

在这一点上,他已经突破了新艺术运动只追求产品形式的改变,不管产品的功能性的局限,推进了现代设计理论的发展。

二十世纪初的德国工业同盟或德国制造同盟这是一个半官方机构,旨在促进工业产品设计。

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由政府支持的促进产品艺术设计的中心,在德国现代艺术设计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心人物为海尔曼·穆特修斯。

他洞察到英国艺术设计运动的致命弱点在于对于工业化的否定,因而确立了“艺术、工业、手工艺合作水平,明确指出机械与手工艺的矛盾可以通过艺术设计来解决。

英国手工艺运动认为手艺比机械生产优越,而工业同盟提倡认识两者之间的差别;穆特修斯从设计目的热情地为标准化和机械的价值争辩,他认为简单和精确既是机械制造的功能要求,也是20世纪工业效率和力量的象征。

工业同盟的努力想要把艺术家和手艺人与工业融化为整体,去提高大量生产的功能和美观质量,尤其对低成本的消费产品。

包豪斯的创始人格罗皮乌斯在其青年时代就致力于德意志制造同盟。

他区别于同代人的是,以极其认真的态度致力于美术和工业化社会之间的调和。

格罗皮乌斯力图探索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并要求设计师“向死的机械产品注入灵魂”。

他认为,只有最卓越的想法才能证明工业的倍增是正当的。

格罗皮乌斯关注的并不只局限于建筑,他的视野面向所有美术的各个领域。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无论达芬奇或米开朗基罗,他们都是全能的造型艺术家,集画家、雕刻家甚至是设计师于一身,而不同于现代社会中分工具体化了的美术家,包豪斯对建筑师们的要求,也就是希望他们是这样“全能造型艺术家“。

包豪斯的理想,就是要把美术家从游离于社会的状态中拯救出来。

因此在包豪斯的教学中谋求所有造型艺术间的交流,他把建筑、设计、手工艺、绘画、雕刻等一切都纳入了包豪斯的教育之中,包豪斯是一所综合性的设计学院,其设计课程包括新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展览设计、舞台设计、家具设计、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等,甚至连话剧、音乐等专业都在包豪斯中设置。

而这一教育思想缘自德国的缪司运动。

包豪斯前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

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任校长,提出“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崇高理想,肩负起训练20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神圣使命。

他广招贤能,聘任艺术家与手工匠师授课,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第二阶段(1925—1932年),德绍时期。

包豪斯在德国德绍重建,并进行课程改革,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成果。

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由建筑系主任汉内斯·梅耶(H ANNS MEYER)继任。

这位共产党人出身的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大到政治激进,从而使包豪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

最后梅耶本人也不得不于1930年辞职离任,由L·密斯·凡·德·罗(L MIES VAN DE ROHE)继任。

接任的密斯面对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终于在1932年10月纳粹党占据德绍后,被迫关闭包豪斯;第三阶段(1932—1933年),柏林时期。

L·密斯·凡·德·罗将学校迁至柏林的一座废弃的办公楼中,试图重整旗鼓,由于包豪斯精神为德国纳粹所不容,面对刚刚上台的纳粹政府,密斯终于回天无力,于该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关闭。

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闭,不得不结束其14年的发展历程。

包豪斯由魏玛艺术学校和工艺学校合并而成,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才。

虽然包豪斯名为建筑学校,但直到1927年之前并无建筑专业,只有纺织、陶瓷、金工、玻璃、雕塑、印刷等科目,因此,包豪斯主要是一所设计学校。

在设计理论上,包豪斯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②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③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这些观点对于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

包豪斯教学时间为三年半,学生进校后要进行半年的基础课训练,然后进入车间学习各种实际技能。

包豪斯与工艺美术运动不同的是它并不敌视机器,而是试图与工业建立广泛的联系,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生存的必须。

包豪斯成立之初,在格罗披乌斯支持下,欧洲一些最激进的艺术家来到包豪斯任教,使当时流行的一是思潮特别是表现主义对包豪斯的早期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包豪斯早期的一批基础课教师有俄罗斯人康定斯基、美国人费宁格、瑞士人克利和伊顿等,其中康定斯基曾担任过莫里斯教育学院金属和木制品车间的绘画课教师。

这些艺术家都与表现主义有很强的联系。

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出现于德国和奥地利的一种艺术流派。

主张艺术的任务在于表现个人的主管感受和体验,鼓吹用艺术来改造世界。

用奇特、夸张的形体来表现时代精神。

这种理想主义的思想与包豪斯“发现象征世界的形式”和创造新的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

包豪斯对设计教育最大的贡献是基础课,它最先是由伊顿创立的,是所有学生的必修课。

伊顿提倡“从干中学”,即再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际工作探讨形式、色彩、材料和质感,并把上述要素结合起来。

但由于伊顿是一个神秘主义者,十分强调直觉方法和个性发展,鼓吹完全自发和自由的表现,追求“未知”与“内在和谐”甚至一度用深呼吸和振动练习来开始他的课程,以获取灵感。

这些都与工业设计的合作精神与理性分析相去甚远,从而遭到了很多批评。

1923年伊顿辞职,由匈牙利出生的艺术家纳吉接替他负责基础课程。

纳吉是构成派的追随者,他将构成主义的要素带进了基础训练,强调形式和色彩的客观分析,注重点、线、面的关系。

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如何客观地分析两度空间的构成,并进而推广到三度空间的构成上。

这些就为工业设计教育奠定了三大构成的基础,同时也意味着包豪斯开始由表现主义转向理性主义。

另一方面,构成主义所倡导的抽象几何形式,又使包豪斯在设计上走向了另一种形式主义的道路。

1923年包豪斯举行了第一次展览会,展出了设计模型、学生作业以及绘画和雕塑等,取得了很多成功,受到欧洲许多国家设计界和工业界的重视和好评。

在这次展览会上,格罗披乌斯作了《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讲演,更加强调技术的作用。

从1923—1925年,包豪斯技术方面的课程得到了加强,并有意思地发展了与一些工业企业的密切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