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校本纲要
纂刻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昌黎县第三中学《篆刻》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开发的意义和理念篆刻是我国特有的一门传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集书法(篆法)、绘画(章法)、雕刻(刀法)为一体,即有潇洒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赏心悦目的绘画构图,更有精劲猛利的雕刻刀韵,可谓“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篆刻学习不受年龄限制,材料简单,入门容易,学生初学即可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篆刻创作过程中具有情趣性、实践性、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课程以新课改精神的要求为指导,结合我校办学目标,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提高艺术修养。
我校拥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和社会辅导资源,决定开发篆刻课程,把它作为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构建篆刻特色,以特色教学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课程总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篆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学会欣赏篆刻艺术,具有一定的篆刻创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拓宽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热爱和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4、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形成一支具有良好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
5、打造校本特色。
三、教学组织形式本课程根据不同组织形式分普及层面和提高层面。
普及层面:面向全体学生。
提高层面:建立特长班和拓展课。
四、普及层面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篆刻的基本知识,学会欣赏篆刻作品。
能认识简单的篆字,初步掌握篆刻的基本技法,学会制作简单的印章。
2、过程与方法:欣赏、感悟篆刻优秀作品的基础上,积极愉悦地参与篆刻学习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对印章的关注和兴趣,提高印章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提高层面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字的演变史,熟悉各种文字书体。
初步掌握辨认和书写篆书。
了解篆刻的基本知识,理解篆刻的各种篆法、章法,刀法。
中小学校本课程篆刻开发方案
中小学校本课程《篆刻》开发方案为全面落实课程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强化学校特色,我校在切实执行新课程标准的同时,结合学校得天独厚的条件,积极参与课程创新,为专长学生开设《篆刻》课程。
此课程已经开始起步。
本着为学生发展负责,在研究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课程资源的态度,我校制定校本课程方案如下:一、专题研究的目标:(一)课程目标1、进一步实验和验证校本课程的合理性、科学性和适应性。
2、努力构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
3、强化办学特色。
(二)学生目标1、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以美益智。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加强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
(三)教师目标1、培养教师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教育意识。
2、激发学生的教育潜能,积极参加学校课程开发的实验、研究。
3、鼓励教师在科研中求发展,在科研中求创新、在科研中求成长。
4、发挥教师在教科研及教学中的主人翁精神。
二、专题研究遵循的原则1、兴趣性原则。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态度,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就要求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学生的需求,突现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因此在每学期的开学初对学生进行调查,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以此作为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重要依据。
2、综合性、合作性原则。
新课程强调课程整合,课程的综合性育人功能,因此学校校本课程在综合和了文学、艺术、等学科后,综合分析、筛选后形成了.我校篆刻课的新模式。
3实践性原则。
新一轮课程改革注重改变以前学科偏重书本知识、结论性知识的现状,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形成,重视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的体验,我们开发和实验的课程正好实现这一理念,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解决相应的问题。
4、灵活性原则。
克服传统课程在时间、空间、内容等方面的限制,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5、创新性原则。
校本课程篆刻教学设计(完整资料)
第一课中国篆刻史一、教材分析篆刻简单的说就是书法和雕刻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我觉的篆刻模块在高中开设是最有特色的一个模块,作为一种美术形式来说,书法、篆刻本身就是中国最独有的美术形式,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
二、教学目标篆刻的鉴赏,激发学生学习篆刻的兴趣,我国篆刻的起源和历史,使受到篆刻美的陶冶,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与难点中国篆刻的历史四、讲授新课(一)组织学生按照指定位置入坐,课堂秩序安定后,教师提出印章篆刻课程的要求和规定,诠释学习评价表。
1.进入教室后未经老师同意,操作台上的物品不能擅自动用。
2.上课时未经老师同意,不得擅自离开自己的座位。
3.教室内不得大声喧哗,追逐打闹,保持操作场地清洁整齐。
4.爱护工具以及材料,工具使用要规范,课中所用的刀具一定要注意安全,不得玩耍刀具,更不得把刀尖指向他人。
5.下课后要把自己的操作台收拾干净,把工具和材料放回原来位置,不得随意乱动。
6.离开教室前要清理个人所用的工具及材料,工具放回原来位置,并把自己的操作台几周边场地打扫干净,关好门窗。
(二)导入新课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
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
(三)发展历史殷商中国篆刻史即是一部印章的历史。
有一种观点认为,印章起源于夏、商、周时期,其证据为出土于河南安阳(商朝晚期都城殷墟所在地)的三枚殷铜玺。
不过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认为这三枚铜玺并非殷商之物。
战国时期现存最古老的印章,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先秦时期的印章叫做鉥,故这一时期的印章统称为古鉥。
(四)、结束语清初至中叶,丁敬、黄易等人摆脱徽派影响,从汉印再出发,开创浙派,这两大流派主掌了整个印坛。
稍后,邓石如精于书法,特别是篆文隶书,结合书与印,所谓《印从书入,书从印出》,不再囿于古印,有了新的面貌,这一风格延续到目前影响极为深远。
清末民初,黄士陵、吴昌硕、齐白石诸大家,各有风貌。
五、联系实际课下继续搜集有关中国篆刻史的资料六、拓展与提高第二课篆刻分类教学目标了解印章的类型、用途、工具材料等方面的知识;教学重点、难点篆刻分类教学方法1.研究性学习与操作性学习结合;2.过程与方法结合;3.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课堂内外互动结合。
篆刻感受民间美术 美术类审美情趣校本课程开发
美术类审美情趣校本课程主题:感受民间传统美术特色,提升学生审美情趣——感受篆刻之美课程标准一、课程纲要主讲教师:魏喜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篆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学会欣赏篆刻艺术,具有一定的篆刻创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拓宽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热爱和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课程类型:美术类审美情趣校本课程教学材料:选编教材授课时间:一学期授课对象:1-6年级学生。
评价方式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
2.学生学习的成果方面,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预期效果: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培养学生对篆刻的的感知能力,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二、课程介绍课程:美术类审美情趣校本课程开发——感受篆刻之美目标:通过一学期有计划、有内容的实施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体验多形式的民间传统美术课程,感受美术的特色,从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简介:这门课程在1—6年级进行开展,周期为半年,运用在课前三分钟、课后拓展或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多形式的民间传统美术课程,感受民间传统美术的特色,从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学段目标伊旗第四小学美术类审美情趣校本课程学段目标四、课程评价(一)评价内容从能否对篆刻有一定的了解及是否提升了审美情趣方面进行评价。
(二)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三)评价原则1.坚持科学规范的原则。
遵循教育评价的基本要求,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科学合理,评价过程严谨有序,评价结果真实有效。
2.坚持整体导向原则。
坚持评价内容的综合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3.坚持可操作性的原则。
本考核评价方案办法简便、明晰、易于操作和推广。
4.坚持促进发展的原则。
坚持以发展的观点来评价学生,既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又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状况。
同时要客观反映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长。
美术教案:校本教材-篆刻艺术1
学科美术年级二提供者张媛复备者课题校本教材(篆刻艺术) 课时1/2导学目标通过图像印的学习,诱发学生对篆刻艺术的热爱。
要求学生能基本掌握图像印的表现内容,图像印与社会文化生活、物质生活的一般关系。
重点、难点正确认识篆刻的含义。
认识篆刻的特点。
学习欣赏篆刻艺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预设二次备课一、组织教学学生准备好工具,起立,师生问好。
二、教学导入篆刻是艺术中的另类,即使无法识别篆书,也不妨碍你对这些艺术品的欣赏,你完全能够在这些另类印章方面得心应手。
图像印是绘画与雕刻相结合的产物,化大俗为大雅,在平俗之中显出风雅之致。
篆刻就是以篆书刻写的艺术。
篆刻与书法关系十分密切,也是线条造形的艺术。
所不同的是,一种是用毛笔写出来,一种是用刀刻出来。
但从刻这一过程来看,印稿无疑是书法作品。
我们今天来看看篆刻中的图像印。
三、新课讲授1、图像印的内涵及起源。
图形印也叫肖形印,是篆刻艺术与绘画、雕塑艺术的有机结合。
他可以是单纯的图像,也可以是图像与文字相配合,表现形态极其生动丰富。
图像印大致起源于春秋时期而盛行于战国、两汉,流行于古代漫长的各个历史时期。
其古朴、稚拙的风貌体现了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于美的理解和追求。
它以古朴典雅的造型、洗练传神的笔触、严谨的构图、强烈的装饰性、于方寸之间,创造出一个个丰富多彩的缩微图案。
2、图像印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图像印与古代社会生活;图像印与古代神话传说;肖形印,四灵印与十二生肖印。
图像印栩栩如生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许多图像印以简洁的手法描绘了先民们农耕、渔猎、乐舞、战斗等情景以及鼓瑟弹琴、歌舞伎乐、车马出行、乘龙跨虎等生动场面。
图像印里包含了丰富的神话故事。
图像印里有大量的动物印,最常见的是虎、马、鹿、羊、熊、兔、鱼等形象。
还有一类非常特殊的图像印,常常以汉代人尊崇的“四灵”为题材,“四灵”即我们常说的“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中作业布置欣赏中国篆刻艺术。
《篆刻蒙学》课程纲要
《篆刻蒙学》课程纲要(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于庄子小学杨玉龙)课程名称《篆刻蒙学》适用年级三至六年级总课时20 课程类型传统技艺培养课程简介(200字内)学校在全面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注重民族文化教育,在“研籍明理勒石立行”特色办学思想熏陶下,“篆刻”就是我校艺术教育工作中的一个特色项目。
2003年10月,在学校领导的扶持下,成立了学校篆刻兴趣小组——“籍石印馆”。
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多元化活动的开展,做大做强篆刻特色项目,现已把篆刻课程纳入课表,并使用由学校教师自行编写的区本教材《篆刻蒙学》。
我们坚持把篆刻项目的培训活动、展示活动、社会活动与学校德育工作相整合,主要从“篆刻拓展课、篆刻小团队活动、课外社会活动”三条途径来达成。
篆刻项目成为我校艺术特色工作中的“品牌产品”。
为推动学校篆刻特色项目的发展,学校建立了多元化的民族文化教育活动实施运作机制与策略,学校篆刻特色项目的开展已彰显成效。
背景分析(500字内)在学校书法、篆刻社团的基础上,筹建了籍石印馆。
把读书和篆刻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学生和谐发展的尝试,以促进知识教学和学生人文传承、学科教育与文化熏陶的协调,充分提升学生认识水平和境界,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形成了上下级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谐相处的学校人文环境和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各项教育行动有机结合的素质教育新格局,初步形成学校的办学风格。
并在继承传统篆刻艺术的基础上,在篆刻技法、材质、教学研究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
篆刻特色教学是新生事物,没有现成教材可参考,而现在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和教师留有很大的空间和余地,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我们利用业余时间编写了《篆刻蒙学》一书,利用学生课余时间进行授课。
课程目标1、通过篆刻课程研发,使我校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进一步转变,教学方式得到优化,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2、通过篆刻课程研发,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同时具备优良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从而健康和谐地发展。
篆刻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校本课程《篆刻》教学计划深河中学周立斌一、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1、在篆刻学习中,使他们养成良好规范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先写出好字,再刻好字,对其学习有很好的作用。
在书法的基础上学习篆刻,培养学生特长。
3、通过篆刻练习,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精神。
在他们的心灵中,逐步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人生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让学生直接接触篆刻,接触中国文化艺术之美,传承祖国传统文化。
让健康、优美、活泼和具有现代生活气息去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热爱生活的感情。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升入初中,初次接触这门课程,很陌生。
更提不上有什么篆刻技巧了,在教学中有一些困难。
所以还要从基础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在篆刻教学中首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用刀姿势,用刀轻重的调控,雕刻等要领。
2、为了体现学生一个时期的篆刻学习程度和训练结果,在校内外可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练习,使学生学习篆刻的热情进一步强化。
3、篆刻时应注意的安全方面知识。
四、教学措施:1、课堂四十分钟篆刻教学,认真上课备课,课后指导相结合教学法。
2、提高学生学习篆刻的兴趣,进一步强化学生刻姿。
3、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特长生。
五、课题名称: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篆刻水平六、评价工作安排:通过一学年的时间,培养出一批有篆刻素养和篆刻水平的学生。
七、教研课安排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教研。
八、个人业务学习安排在培养学生学习篆刻的过程中,进行自身的学习和深造。
在课余时间进行大量的篆刻和研究,并掌握篆刻知识的每一个环节。
附:具体教学计划:。
小学(篆刻)校本课程教材
篆刻(试用)本小学校本课程教材【目录】第一章:中国篆刻史1、中国篆刻史2、篆刻分类3、篆刻欣赏第二章:篆刻入门4、了解篆刻5、什么时候学习篆刻6、篆刻所用工具及材料7、篆刻规则第三章:如何篆刻8、印章上怎样写反体篆字9、篆刻分几个步骤10、篆刻技法第四章:篆刻误区11、学习篆刻易进入的误区卷首语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
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
它又称为“玺印”、“印”或“印章”等,这些称呼都因时而异。
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我们现在称为甲骨文)。
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
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
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
在设计课程编排形式上,让学生从欣赏到实践操作,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实践能力得到锻炼,素质得到提高、知识得到增长,更重要的是体验劳动的幸福,同时提高学生生活实践能力。
教材的内容主要有四大方面: 1、中国篆刻史。
2、篆刻入门。
3、如何篆刻。
4、篆刻误区。
计划建立活动教学体系,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和自主动手的能力。
以全校老师的共同努力将此学科延续下去。
现阶段的教材仅是一个雏形,很不完善,恳请各位领导、广大师生、家长给予指正,以便修订。
第一章:篆刻艺术第一课中国篆刻史1、殷商中国篆刻史即是一部印章的历史。
有一种观点认为,印章起源于夏、商、周时期,其证据为出土于河南安阳(商朝晚期都城殷墟所在地)的三枚殷铜玺。
不过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认为这三枚铜玺并非殷商之物。
2、战国时期现存最古老的印章,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先秦时期的印章叫做鉥,故这一时期的印章统称为古鉥。
这些印章的材质多为铜质,但亦有采用银质或玉质。
朱文(阳刻)、白文(阴刻)印均有发现,印文书体使用六国古文。
篆刻校本课程纲要
篆刻校本课程纲要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篆刻校本纲要一、基本项目:1、课程名称:2、开发教师:3、教学材料:4、课程类型:5、授课时间:6、授课对象:7、学制:8、授课地点:二、具体项目:(一)课程背景:篆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集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的传统艺术。
新《美术课程标准》的实施特别要求开发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通过篆刻教学实践,创建一种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的学习形式,让学生了解篆刻的历史、学会欣赏篆刻艺术、力求篆刻艺术入门。
这对传承篆刻文化,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有着极大的益处。
因此,本学年度我校开发了《篆刻》这一校本课程。
(二)、课程目标:1、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勇于实践和乐于探究的精神,激发起一种强烈的创新欲望,使学生在篆刻的个性化学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能力。
2、初步理解篆刻的重要原理,如章法和篆法;初步掌握主要的技能。
如,基本刀法和章法等。
3、初步养成对篆刻的关注兴趣,提高篆刻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体现学校美术教育的特色性,加速开发和利用更广泛的校本课程。
(三)、课程内容安排:1、篆刻内容:初中生校本课程《篆刻》的教学内容与一般的成人篆刻是有区别的。
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使教学内容体现出趣味性、基础性和普及性特征。
因此,教学内容主要设定在识印欣赏与工具材料、刻印过程与方法、刻印技巧、刻印要领、有关篆刻的人文故事等五个方面。
各有侧重,既注重普及性知识技能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各层次教育的较好衔接,又注重差异教学,侧重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篆刻课程对认知领域和技能领域的目标要求分为两个层次,认知目标分为知道、领会;技能目标分为学会、初步掌握。
本课程重在发展学生对篆刻艺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以达到传承拓展篆刻艺术的目的,并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使教学内容体现出趣味性、基础性和普及性特征。
篆刻校本课程纲要
篆刻校本课程纲要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篆刻校本纲要一、基本项目:1、课程名称:2、开发教师:3、教学材料:4、课程类型:5、授课时间:6、授课对象:7、学制:8、授课地点:二、具体项目:(一)课程背景:篆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集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的传统艺术。
新《美术课程标准》的实施特别要求开发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通过篆刻教学实践,创建一种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的学习形式,让学生了解篆刻的历史、学会欣赏篆刻艺术、力求篆刻艺术入门。
这对传承篆刻文化,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有着极大的益处。
因此,本学年度我校开发了《篆刻》这一校本课程。
(二)、课程目标:1、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勇于实践和乐于探究的精神,激发起一种强烈的创新欲望,使学生在篆刻的个性化学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能力。
2、初步理解篆刻的重要原理,如章法和篆法;初步掌握主要的技能。
如,基本刀法和章法等。
3、初步养成对篆刻的关注兴趣,提高篆刻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体现学校美术教育的特色性,加速开发和利用更广泛的校本课程。
(三)、课程内容安排:1、篆刻内容:初中生校本课程《篆刻》的教学内容与一般的成人篆刻是有区别的。
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使教学内容体现出趣味性、基础性和普及性特征。
因此,教学内容主要设定在识印欣赏与工具材料、刻印过程与方法、刻印技巧、刻印要领、有关篆刻的人文故事等五个方面。
各有侧重,既注重普及性知识技能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各层次教育的较好衔接,又注重差异教学,侧重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篆刻课程对认知领域和技能领域的目标要求分为两个层次,认知目标分为知道、领会;技能目标分为学会、初步掌握。
本课程重在发展学生对篆刻艺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以达到传承拓展篆刻艺术的目的,并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使教学内容体现出趣味性、基础性和普及性特征。
校本课程篆刻教学设计(完整资料)
第一课中国篆刻史一、教材分析篆刻简单的说就是书法和雕刻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我觉的篆刻模块在高中开设是最有特色的一个模块,作为一种美术形式来说,书法、篆刻本身就是中国最独有的美术形式,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
二、教学目标篆刻的鉴赏,激发学生学习篆刻的兴趣,我国篆刻的起源和历史,使受到篆刻美的陶冶,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与难点中国篆刻的历史四、讲授新课(一)组织学生按照指定位置入坐,课堂秩序安定后,教师提出印章篆刻课程的要求和规定,诠释学习评价表。
1.进入教室后未经老师同意,操作台上的物品不能擅自动用。
2.上课时未经老师同意,不得擅自离开自己的座位。
3.教室内不得大声喧哗,追逐打闹,保持操作场地清洁整齐。
4.爱护工具以及材料,工具使用要规范,课中所用的刀具一定要注意安全,不得玩耍刀具,更不得把刀尖指向他人。
5.下课后要把自己的操作台收拾干净,把工具和材料放回原来位置,不得随意乱动。
6.离开教室前要清理个人所用的工具及材料,工具放回原来位置,并把自己的操作台几周边场地打扫干净,关好门窗。
(二)导入新课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
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
(三)发展历史殷商中国篆刻史即是一部印章的历史。
有一种观点认为,印章起源于夏、商、周时期,其证据为出土于河南安阳(商朝晚期都城殷墟所在地)的三枚殷铜玺。
不过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认为这三枚铜玺并非殷商之物。
战国时期现存最古老的印章,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先秦时期的印章叫做鉥,故这一时期的印章统称为古鉥。
(四)、结束语清初至中叶,丁敬、黄易等人摆脱徽派影响,从汉印再出发,开创浙派,这两大流派主掌了整个印坛。
稍后,邓石如精于书法,特别是篆文隶书,结合书与印,所谓《印从书入,书从印出》,不再囿于古印,有了新的面貌,这一风格延续到目前影响极为深远。
清末民初,黄士陵、吴昌硕、齐白石诸大家,各有风貌。
五、联系实际课下继续搜集有关中国篆刻史的资料六、拓展与提高第二课篆刻分类教学目标了解印章的类型、用途、工具材料等方面的知识;教学重点、难点篆刻分类教学方法1.研究性学习与操作性学习结合;2.过程与方法结合;3.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课堂内外互动结合。
小学篆刻校本教材
课程纲要篆刻,亦曰制印,又曰治印,还曰刻印,它与书法绘画一样,都是华夏民族优秀的传统艺术。
篆刻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年以上的发展历史。
据考古发现,早在殷商时代已有青铜古玺,到秦汉时期治印得以空前发展,这一时期辉煌及至,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我们现在学习所选用的资料都取之于此。
根据市教育局部署的教育任务,也为了传承经典文化,弘扬祖国文明,特编订此教材。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设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属于学生必修课程。
课程的任务:篆刻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门类中相对独立的一门艺术品种。
本课程以了解和掌握刻印工具和材料为基础,将古文字书法表现在印材上,提高学生的篆刻艺术基本技能和篆刻艺术水平。
教学目标:1.了解刻印工具——印刀;了解刻印材料——印石的特点及各品种性能,并通过对工具材料的把握进行有效实践。
2.通过对印章历史发展的基本了解,逐步提高篆刻艺术的鉴赏及审美能力。
基本内容及课时分配:一、篆刻初步(1课时)二、刻印步骤(2课时)三、刀法(2课时)四、篆刻的章法(2课时)五、章法举例(1课时)六、摹刻作品(4课时)共计12课时。
教师安排:由各班班主任兼任篆刻教师。
考核方式:(三)成绩核定:课程成绩=平时(40%)+期末(60%)目录第一课:篆刻初步…………………………3-4第二课:刻印步骤…………………………5-6第三课:刀法…………………………7-9第四课:篆刻的章法...........................10-12第五课:章法举例 (13)第六课:篆刻作品…………………………14-17第一课:篆刻初步1、什么是篆刻?篆刻是一门极具中华民族个性或特色的雕刻艺术。
最初是指把各种古文字镌刻在金石上,其中以篆文为主,故名篆刻。
(关于篆的意思还有别解,这里不详说)古朴典雅的篆文(其实,近代以来,其他各种书体都已入印)或肖形造型,鲜艳的大红色(一般情况用大红,即中国红,当然也可用其他颜色),极具纪念性和喜庆性,故深受国人喜爱,特别是深受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们的喜爱。
篆刻校本课实施方案
篆刻校本课实施方案一、课程背景。
篆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中国书法的重要表现形式,更是中国文化传统的载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篆刻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校本课程中,篆刻的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篆刻的基本知识,包括篆刻的起源、发展历程、技法等内容。
2. 培养学生对篆刻艺术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独立完成一定难度的篆刻作品。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倾听、交流和理解。
三、课程内容。
1. 理论学习,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篆刻的历史、发展和技法知识。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篆刻实践,让他们亲自动手体验篆刻的乐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作品展示,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篆刻作品,让他们在展示中学会欣赏和倾听他人的作品,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方法。
1. 听讲教学,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篆刻的相关知识。
2. 示范操作,老师进行篆刻的实际操作示范,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篆刻的技法。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篆刻实践,让他们亲自动手体验篆刻的乐趣。
4. 作品展示,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篆刻作品,让他们在展示中学会欣赏和倾听他人的作品。
五、评价方式。
1. 考试评价,通过考试的方式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评价。
2. 作品评价,对学生的篆刻作品进行评价,包括技法、创意和表现力等方面。
3.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
六、课程实施。
1. 教学时间,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篆刻课程的教学。
2. 教学环境,在艺术教室或者篆刻工作室进行实践操作和作品展示。
3. 教学资源,准备好篆刻工具、教学资料和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
4. 教学团队,组建专业的教学团队,包括艺术老师、篆刻专家等,共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小学校本课程-篆刻教材
小学校本课程-篆刻教材篆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文化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介绍了小学校本课程中使用的篆刻教材,并提供了相关信息和教学建议。
教材概述- 教材名称: 篆刻教材——探索中国传统艺术之美- 适用年级: 小学一年级至小学六年级- 出版社: XX出版社- 作者: XX教育团队教材内容篆刻教材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涵盖了一个特定的主题和一些相关的篆刻技巧。
单元一: 初识篆刻- 介绍篆刻的起源和历史- 研究篆刻常用的工具和材料- 掌握基础的线条技法和篆刻字的基本结构单元二: 篆刻印章- 研究制作篆刻印章的基本步骤- 针对不同主题和材料,设计和刻制个性化的篆刻印章- 制作简单的印章印刷作品单元三: 篆刻图案- 研究不同篆刻图案的意义和应用- 通过练和创作,掌握常见的篆刻图案技法- 运用篆刻图案创作个人作品单元四: 篆刻名字- 研究篆刻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刻制自己的名字,并理解名字在篆刻中的特殊意义- 创作个性化的名字篆刻作品单元五: 篆刻文化- 了解篆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研究篆刻文化的传统技法和艺术价值- 创作结合传统和现代元素的篆刻作品单元六: 篆刻展示- 综合运用之前学到的篆刻技巧和知识- 完成一个个人篆刻作品集- 组织篆刻展示活动,展示学生的篆刻成果和创意教学建议-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篆刻技能,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鼓励学生在练和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亲手制作篆刻作品-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篆刻展示活动,激发创造力和自信心结论篆刻教材是小学校本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篆刻,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文化意识。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技能水平,灵活运用教材和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篆刻教材的使用将为小学生的艺术教育带来丰富而有意义的体验。
篆刻校本教案
篆刻校本教案第一课教学目标: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重点:学会篆刻的技巧。
教学难点: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体会名字被印出来的成功感。
教学材料:课件,橡皮,碳素笔教学过程:一、讲述各时期的篆刻特点1、殷商中国篆刻史即是一部印章的历史。
有一种观点认为,印章起源于夏、商、周时期,其证据为出土于河南安阳(商朝晚期都城殷墟所在地)的三枚殷铜玺。
不过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认为这三枚铜玺并非殷商之物。
2、战国时期现存最古老的印章,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先秦时期的印章叫做鉥,故这一时期的印章统称为古鉥。
这些印章的材质多为铜质,但亦有采用银质或玉质。
朱文(阳刻)、白文(阴刻)印均有发现,印文书体使用六国古文。
在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大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印章成为君臣关系、商品贸易的重要凭证,并广泛用与竹简与木简的封泥上。
除文字印外,还多见内容为绘画图案,特别是动物图案的装饰性肖形印。
这种肖形印的存在延续到六朝时期,随后逐渐消失。
篆同瑑,篆是一种书体,一般说法就是用篆书来刻制印章便是篆刻。
印章由文人自己动手刻制,传说是在明末,传说王冕发现用花乳石可以刻印,继而文彭、何震大力投入,篆刻一艺于是广为发展。
比较可靠的资料,酷爱印章艺术的文彭,原先自己写印稿子请工匠雕琢;偶然机会遇到市场上有人卖一种叶蜡石,是种青田石的灯光冻,发现这种石质可以雕琢,于是自己动手刻印。
后起之苏宣、朱简、汪关等带领,风气大盛,篆刻遂与书、画分庭抗礼,成为中国美术之一环。
当型态成熟之后,逐渐有了不同的风格,而风格的异同,汇集成不同的流派。
程邃、巴慰祖、胡唐、汪肇龙为徽派四大家。
清初至中叶,丁敬、黄易等人摆脱徽派影响,从汉印再出发,开创浙派,这两大流派主掌了整个印坛。
稍后,邓石如精于书法,特别是篆文隶书,结合书与印,所谓《印从书入,书从印出》,不再囿于古印,有了新的面貌,这一风格延续到目前影响极为深远。
清末民初,黄士陵、吴昌硕、齐白石诸大家,各有风貌。
二年级篆书校本课程学期教学计划
二年级篆书校本课程学期教学计划前言篆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门重要的艺术形式,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篆刻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素养以及基础书法功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开设了篆刻课程。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篆刻的兴趣,了解篆刻的历史、演变及其文化内涵。
2. 掌握基本的篆刻技能,如刀法、版式、文字设计等。
3. 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丰富学生的美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4.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和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学期1. 篆刻的历史和演变2. 篆刻的基本知识3. 刀法基本功及技法4. 商品票、印章的制作5. 概念设计、版式设计和文字设计第二学期1. 篆刻与美术、书法的关系2. 重点体验中国古代篆刻艺术名家的作品3. 创新设计和创作篆刻作品4. 篆刻鉴赏和评价5. 篆刻技法的提高和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1. 篆刻课程以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 每次课堂通过教师讲解,示范演示,学生跟随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 学生自主设计、制作作品,教师进行指导和辅导,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教学评价与考核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期末作品,评定学生的成绩。
其中期末作品所占比例为50%。
教材1. 《篆刻基础与实践》2. 《篆刻技法讲座》3. 《篆刻分类字典》教学安排本学期课程共12次,每次2学时。
具体教学安排如下:结语篆刻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学期的篆刻课程,相信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希望学生们通过学习篆刻,能够懂得珍惜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化。
高中美术校本课程篆刻参考资料
高中美术校本课程篆刻陈强明高中美术校本课程篆刻一、课题的提出1、课题的界定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
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
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我们现在称为甲骨文)。
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
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
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
2、研究目的、意义新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推动了课程管理体制的改革,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
而校本课程要充分发挥本校、本地区的特色。
篆刻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篆刻的意义在于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
清代篆刻家邓石如曾曰:“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
计白当黑,奇趣乃出。
”治朱文印以文字为实体,以笔划间的空隙为虚处,而白文印则反之。
于是,在章法构成上,当虚中有实,实中含虚,互为呼应。
如同中国道教之太极图,阴阳两极构成了大千世界,阴阳调和,则气象万千,万物兴焉,一派天趣尽现。
3、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省内外很多学校开始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其中有的学校也有美术绘画、欣赏方面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但至今还没有发现“篆刻”方面的开发研究。
二、理论依据1、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对国家课程的有针对性的补充,是实现课程三级管理的有力措施。
2、一个学校的发展要背依本国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个性多元的地方文化特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这样的学校才有活力,才有良好的办学效益。
3、学校施展特色学校建设的五个策略,即“以营造氛围来推动特色建设;以教育科研来支撑特色建设;以师资建设来保障特色建设;以课堂教学来彰显特色建设;以校本课程来丰富特色建设”。
三、研究原则(一)两结合原则校本课程虽然是由学校为开发主体的课程,而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课程资源的支持。
美术教案:校本教材-篆刻艺术2
学科美术年级二提供者张媛复备者课题校本教材(篆刻)课时2/2导学目标通过图像印的学习,诱发学生对篆刻艺术的热爱。
要求学生能基本掌握图像印的表现内容,图像印与社会文化生活、物质生活的一般关系。
重点、难点尝试制做肖形印,体现篆刻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橡皮泥、水粉颜料教学过程预设二次备课一、组织教学学生准备好工具,起立,师生问好。
二、教学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并欣赏了中国篆刻艺术,今天我们就来动手制作一枚肖形印,亲自感受篆刻的魅力。
三、新课讲授1、欣赏十二生肖的肖形印。
中国传统的文化有十二生肖的说法,许多篆刻家常常把十二生肖刻成图像印。
书画家和收藏家也常常请人来刻自己的生肖,成为一种很有特色的艺术品标志。
2、讲解篆刻制作方法第一,把橡皮泥揉捏成正方形、圆形、或长方形;第二,选择想要表现的动物图案,用铅笔轻轻画在橡皮泥上,修改并确定图形;第三,沿着铅笔图,用细铅笔稍微用点劲沿着图形画,使图形凹陷下去;第四,涂上水粉色,印制。
四、课堂练习学生选择喜爱的动物图案制作一枚肖形印。
五、收拾与整理收拾桌面与地面,保持教室干净整洁。
作业布置学生选择喜爱的动物图案,用橡皮泥制作一枚肖形印。
板书设计篆刻艺术1、塑形2、画图3、刻制4、压印教学后记与反思篆刻必先篆后刻,甚至有“七分篆三分刻”之说。
篆刻本身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艺术。
篆刻家的作品与刻字铺师傅刻出的领工资用的印章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写”的,讲究章法篆法,后者是靠“描的”,并不计较章法篆法。
不研究篆刻不讲究章法刻出的印必然十分僵板。
故学习篆刻的同时一定要十分认真地选择篆书碑贴临写,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便会明显觉得篆印时的便利,不少初学者重刻轻写,往往事倍功半。
篆刻入门
“篆刻入门”课程纲要一、基本项目课程名称:篆刻入门主讲教师:王洪真/浙师大芙蓉印社教学材料:自编课程类型:知识拓展类授课时间:每周两课时;共18课时授课对象:高一至高三年级学生二、课程目标1、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知识;2、让更多人了解篆刻,揭开篆刻在一些人心中的神秘面纱;3、为喜欢篆刻的朋友搭建一个学习、交流和进步平台,让更多人学习篆刻,喜欢篆刻,投身到篆刻工艺中去;4、宣传印章钤盖章法技法,规范印章使用,促进书法绘画等当中印章的更加精准的使用;5、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培养健康审美的情操。
三、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共安排18课时,共计八讲,每讲两课时,最后两课时作为自主创作以及测验。
第一讲:篆刻材料用品、篆刻历史、流派、名家等1.使对篆刻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大致的认知,使学生对即将从事之事有一个初步印象;2.第一节课没有准备工具,因此以理论为主,但不会讲此时如何捉刀;3.阐释工具之于技艺的关系,并在介绍工具同时稍微提带一下内容,让学生更具条理性,激起兴趣,能促进自主研讨更好。
第二讲:篆书1.了解并能自己慢慢摸索临习篆书《峄山碑》,了解篆刻所用文字;2.对篆书书法方面有认识,并能知道书法和篆刻当中篆书是有差异的;3.开阔学生视野,了解除篆刻以外的一些传统文化经典。
第三讲:入门拓印1.知道多种拓印方法;2.基本能够掌握至少一种拓印上石方法;3.基本能够使用工具书来查找文字、印稿,能使用一些旧本工具书。
第四讲:奏刀之冲刀1.掌握冲刀基本方法;2.能够利用冲刀法刻出一些印章。
第五讲:奏刀之切刀1.掌握切刀基本方法;2.能够比较规范使用切刀。
第六讲:章法布局、印章类别1.了解印章印面章法分间布白的规律;2.了解印章基本类别(就形制而言,非名称,名称后置于第八讲,与入印同讲);3.对冲刀切刀混合使用基本能够操控。
第七讲:汉印临摹1.了解汉印在篆刻史上的地位、汉印形制;2.为规范学习篆刻打铺垫,不至于让学生学治印走弯路;3.实例练习。
《篆刻与中国人文》课程纲要-新登中学
《篆刻与中国人文》课程纲要-新登中学《篆刻与中国人文》课程纲要新登中学艺术组罗大明一、课程目标1(了解中国篆刻历史和篆刻技法,以及篆科在中国历史和中国艺术上的地位。
2(通过《篆刻与中国人文》的学习,品味、欣赏前人留下的艺术珍品并为之发出阵阵赞叹的同时,不仅可以获得种种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二、编写原则1(体现高中美术新课程理念,根据《高中美术与鉴赏》编写。
2(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充分发挥艺术课程的育人功能。
3(注重美术技能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三、课程内容1(《篆刻与中国人文》课程共安排18课时,1个学分。
属于知识拓展类选修课。
2(教材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把篆刻的发展史作简要介绍。
第二部分:篆刻的技法,从历代的篆刻大师的作品中学习技法。
3(教材内容: 第一讲:初识篆刻。
第二讲:篆刻的起源。
第三讲:春秋战国古玺。
第四讲:基本训练方法。
第五讲:古朴典雅的秦汉时期。
第六讲:篆刻艺术发展史高峰时期。
第七讲:篆刻的章法。
第八讲:魏晋南北朝篆刻艺术发展史。
第九讲印章衰退的隋唐宋时期。
第十讲篆刻艺术美外拓与内涵的结合。
第十一讲篆刻艺术美笔情与刀趣的结合。
第十二讲明代篆刻艺术发展史。
第十三清代篆刻简史清代初期篆刻艺术。
第十四讲清代中期的篆刻艺术发展史。
第十五讲篆刻艺术顶峰清代晚期篆刻。
第十六讲中国民国、当代篆刻简史。
第十七讲篆刻艺术美再现与表现的结合。
第十八讲篆刻艺术美的形成与完善。
四、课程实施1(选修对象:高一学生。
2(课时安排:12课时用于《篆刻与中国人文》的讲授,6课时用于活动交流、评价总结。
3(教学方式:教师讲解、学生动手练习等形式相结合。
4(教学设计:(1)老师讲解各时期的篆刻特点和人文历史的结合。
(2)视频教学结合,学生动手,学习专科技法。
(3)成果交流,师生推敲修改。
五、课程评价1(态度评价30%:评价细则优秀25——30分良好20——24分合格20分以下出勤情况 18课时全勤,无迟到缺勤迟到2次内缺勤迟到2次以上课堂表现举手积极,思维活跃偶有违纪现象常有违纪现象课后练习总能认真完成作业作业偶尔不认真作业经常不认真 2(课程评价70%:评价细则优秀60——70分良好50——59分合格49分以下技能表现能刻出优质的印章能刻出一般的印章没能完成所要求的印章六、教学参考书目篆刻史:篆刻艺术的起源时期1、《古代印玺》曹锦炎著2、《篆刻五十讲》吴颐人金石学家罗福颐,书画篆刻大师沙孟海对这个问题谈到自己的看法,而没有作出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篆刻校本纲要
一、基本项目
1、课程名称:
2、开发教师:
3、教学材料:
4、课程类型:
5、授课时间:
6、授课对象:
7、学制:
8、授课地点:
二、具体项目
(一)课程背景
篆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集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的传统艺术。
新《美术课程标准》的实施特别要求开发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通过篆刻教学实践,创建一种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的学习形式,让学生了解篆刻的历史、学会欣赏篆刻艺术、力求篆刻艺术入门。
这对传承篆刻文化,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有着极大的益处。
因此,本学年度我校开发了《篆刻》这一校本课程。
(二)、课程目标
1、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勇于实践和乐于探究的精神,激发起一种强烈的创新欲望,使学生在篆刻的个性化学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能力。
2、初步理解篆刻的重要原理,如章法和篆法;初步掌握主要的技能。
如,基本刀法和章法等。
3、初步养成对篆刻的关注并培养兴趣,提高篆刻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体现学校美术教育的特色性,加速开发和利用更广泛的校本
课程。
(三)、课程内容安排
1、篆刻内容:初中生校本课程《篆刻》的教学内容与一般的成人篆刻是有区别的。
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使教学内容体现出趣味性、基础性和普及性特征。
因此,教学内容主要设定在识印欣赏与工具材料、刻印过程与方法、刻印技巧、刻印要领、有关篆刻的人文故事等五个方面。
各有侧重,既注重普及性知识技能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各层次教育的较好衔接,又注重差异教学,侧重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篆刻课程对认知领域和技能领域的目标要求分为两个层次,认知目标分为知道、领会;技能目标分为学会、初步掌握。
本课程重在发展学生对篆刻艺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以达到传承拓展篆刻艺术的目的,并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使教学内容体现出趣味性、基础性和普及性特征。
三、篆刻社团活动内容安排及进度
初级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高级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四、课程评价(评议建议)
1、篆刻教学评价应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
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作业。
篆刻成绩考核应坚持平时考查为主,期末考查为辅。
可采用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或优、良、中、差等级制与评语相
结合的方式;作业评价既要关注其篆刻用字规范和章法合理程度,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审美兴趣。
要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激励作用。
2、注重表现性评价和成长记录评定。
表现性评价:运用观察、记录、摄影等方式收集学生学习表现的信息和资料,对学生在参与篆刻学习与活动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展赛成绩等综合表现进行评价,要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成长记录评定:通过收集学生在篆刻学习全过程的研习记录、临创作业、他人评价等重要资料,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学生的潜能和发展需求,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方礼军
了解不同风格印并临摹了解不同风格印并临摹201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