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区域比较与思考
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观察与思考

乡协调发展的重大职责。
成都市是西部地 区超大型 中心城 市 ,基本市情是大城 市 带大郊区。全 市辖 9 区、 个县 级市和 6 个 4 个县 , 农业人 口占到 4 %全域 面积 1 2 5, .4万平方 公里 , 城市建 成 区面积
3 .别 , 中心
发展 的体 制和机制方面还任 重道远。 总结 这些年 的实践 , 成都市 委市政府 明确认识 到 : 统筹 城 乡发展 需要政府 发挥主导作 用 , 是非 常必要 的 : 仅仅 这 但
救助体系基本形成 , 社会保险和困难救助覆盖面不断扩大 : 初步形成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和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 经济、 政治、 文化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事实证明, 成都市推 进城 乡一体化的战略部署 ,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 律, 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
元结构和 “ ” 三农 难题 , 出城 乡协调发展的新路。城 乡一体 走
统筹城乡发展, 是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战略部署 , 是对
各级政府提 出的一项根本 要求 ,它基于我 国城 乡发 展失衡
的现实,突出地强调了政府在兼顾城乡利益、理顺城乡关
系、 协调城 乡发展、 缩小城 乡差距中的主导作 用。显然 , 实施 “ 筹” 统 的行 为主体就 是政府 , 政府要 把统 筹城 乡发展 各级 作 为政府工作 的基本 指导思想和理性选择 , 负起 促进城 担
深化体制改革来推进城 乡统筹 ,是一个具有重要现 实意义
构明显, 城区与郊区的产业结构、 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 状况都存在较大差异。 按照党的十六大“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建设现代化
农业, 发展农 村经济 , 增加农 民收入 , 全面建 设小 康社 会 是 的 重大任务 ” 这~指 导思想 , 市从 2 0 成都 0 3年开始 。 在全
《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调研与思考5篇》

《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调研与思考5篇》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调研与思考推动发展——走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问题,要靠城市带动。
我国总体已进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阶段。
但目前不少城市发展水平还不高,大力推动城镇化进程仍是首要之务。
且长期以来,由于主客观原因,城镇化推进中存在两类突出问题:一是城乡脱节、忽视农村的片面城镇化;二是遍地开花、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的无序城镇化。
因此,如何克服传统城镇化的弊端,带领农村一起走出一条发展新路子,就成为现阶段各地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难题。
为此,成都自xx年起,深入总结、认真借鉴,探索走出了一条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三个集中”、“三次产业互动”为核心,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路径。
走好这条路,“三个集中”、“三次产业互动”是关键。
一是推动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
按照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律,成都统筹城乡产业布局,将全市116个开发区整合为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13个市级战略功能区和一批区(市)县产业功能区,在优化空间发展格局、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同时,为城市的追赶跨越和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形成了对城镇发展和农村富余人口转移强大的辐射带动能力。
二是引导农民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
成都顺应城镇化梯度推进的趋势,一面努力推动中心城区和县城加快发展,一面大力实施重点镇优先发展战略,选择了一批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通过政策倾斜和多方支持,促使其迅速转变为现代小城市,产业水平持续提升,人口吸纳能力显著增强;同时,适应农民改善居住和生活条件的迫切要求,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
7年多来,上百万农民有序进入城镇、农村新型社区和二、三产业,实现了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同时也为土地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三是推进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
通过在依法自愿有偿前提下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全市1/3的耕地已实现规模化经营,带动67%的农户实现农业产业化,形成了优质粮油等十大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成都双流县城乡一体化考察点滴思考

成都双流县城乡一体化考察的点滴思考[摘要]本文以成都市双流县为例,从该县目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做法和经验中得到宝贵的启示,为荔城区推进城市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提供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考察思考[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2-0028-01城乡一体化是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成都市双流县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以‘三个集中’为核心、以市场化为动力、以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使城乡一体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一、双流县城乡一体化的做法及经验1.观念新,科学谋划发展大局双流县委、县政府形成了“把规划做好了,花再多的钱也是‘小钱’,规划开支不封顶”的共识,先后投入1亿余元邀请国外知名规划公司进行高标准的策划,形成了科学的规划体系。
2.思路新,政策对接灵活双流县提出以“三个集中”的发展思路,通过“拆院并院”,把分散居住的民房拆掉,农民到集镇或是中心村居住,农民退出的宅基地复耕后,与当地土地连成一片向业主规模流转。
3.模式新,利益兼顾较好一是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的项目模式,成功打造了双流县的锦绣东山生态观光走廊旅游风景区。
二是探索休闲经济,产业支撑的发展模式。
目前,锦绣东山生态观光走廊已成功引进50多个项目,并成功促进了传统农业向休闲经济发展。
三是发展景观化园区。
即农房改造景观化、基础设施城市化、配套设施现代化、景观打造生态化、开发土地集约化。
四是创立离土不离乡,就地市民化的生活模式。
构建农村保障体系、构建城乡教育体系、构建农民就业体系等三大体系。
五是搭建融资平台,引导民间积蓄投资模式。
六是实现社会效益显著,经济效益飚升“双赢”模式。
围绕花卉、蔬菜生产经营和都市旅游观光项目开发,有效解决农民就业、增收和集中居住等问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与中心城区得以全面接轨。
成都市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做法及启示

成都市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做法及启示省委政研室考察组2008年第3期——他山之石2007年6月,国家正式批准成都、重庆两市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成都市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坚定不移地按照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部署,即以‘三个集中’为核心、以市场化为动力、以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全面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的总体要求,和“力争到2017年,‘三个集中’取得显著成效、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城乡差距得到明显缩小、科学发展体制初步形成”的总体目标。
前不久,我们对成都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情况进行了考察。
一、基本做法2003年以来,成都市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1、深入实施以“三个集中”为核心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
一是强力推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制定了城乡一体的工业布局规划,将原来规模小、布局散的116个工业开发区,调整、归并为20个工业集中发展区。
通过加强规划调控、政策引导和工业园区建设,建立投资促进机制,推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
二是有序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
遵循“因地制宜、农民自愿、依法有偿、稳步推进”的原则,有组织分层次地引导农民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
在中心城区,实行农村与城市社区完全接轨,按照城市社区标准建设新型社区,推动农民向市民转变;在县城和区域中心镇,按照城市社区标准建设城镇新型社区,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参照城镇社区的标准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引导农民向农村新型社区集中。
截止2006年底,近27万农民住进了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
三是稳步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坚持以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健全土地流转机制,采取转包、租赁、入股等多种形式,稳步推进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植大户集中,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2、科学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城乡统筹发展模式的国内外比较及启示

城乡统筹发展模式的国内外比较及启示城乡统筹发展是近年来我国一直积极推进的发展战略。
成都市于2003年开始推行城乡一体化,并于2007年6月被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如何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这是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面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城乡统筹发展模式的分析,找出城乡协调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共性,并给予成都城乡统筹发展以启示。
关键词:城乡统筹发展模式启示成都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现有人口108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20万人,人多地少,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地区,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十分突出。
而2007年6月成都被批准成为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这对整个西部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和制度设计都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借鉴国内外一些成功的经验,可以更快更好地实现成都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国内外城乡统筹实践模式概述大量资料显示,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其工业起步及发展阶段,城乡居民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收入差距,而且这种差距在一定时期会持续扩张,这是一种普遍现象。
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即工业成为相对发达的产业,而农业则相对落后,其直接表现是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存在着相当大的收入差距,并且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极大地落后于城市居民。
面对上述现实或可能的趋势,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或是以平衡增长应对,或是采取不平衡增长的方式。
实践中,后一种措施更为普遍,即在产业政策的取舍中,根据工业的发展情况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工业的早期阶段,依靠剥夺农业剩余来支持工业发展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而到了第二阶段即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则采取相应措施,以工业反哺农业。
这样的不平衡增长的模式则体现为:工业发展(以农业落后为代价)→农业发展(以工业为支撑)。
在这种模式下,即表现为事实上的城乡统筹过程。
二元经济结构的解决,既是城乡统筹的目标,也是城乡统筹的结果。
成都双流县城乡一体化考察的点滴思考

2 0 1 3 年第2 期( 下半月)
成都双流县城乡一体化考察的点滴思考
关晓敏
( 中共荔城 区委党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建莆 田
3 5 1 1 0 0 )
【 摘 要】 本 文以成都 市双流县 为例, 从 该县 目前城 乡一体化 发展 的做 法和经验 中得 到宝贵的启示,为荔城 区推进城 市化进程, 实 现城 乡 一体化提供有益的思考 。 【 关键词】 城 乡 一体化 考察 思考
三、 推进荔 城区城 乡一体化 的建议
1 . 思 路创新 统筹荔 城区城 乡发展 , 必 须继续 解放思 想 , 以争 创科学 发 展示范, 提 升宜 居荔城 , 打 造文 化 荔城 为 目标 , 在 深化 改革 开 放上 实现 新突破 , 在推动 科学发 展上取得 新进展 , 在 促进社 会
【 中图分类号】 F 2 9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3 —1 6 5 0( 2 0 1 3 ) 0 2 — 0 0 2 8 一[ ) 1
城 乡一 体化 是 中国 现代 化和 城 市化 发展 的 一个 新阶 段 , 成都市 双流 县通过 体制 改革和 政策调 整, 促 进城 乡 在规 划建 设、 产 业发 展 、 市场信 息 、 政策措 施 、 生态 环 境保护 、 社会 事业 发展 的一 体化 , 以‘ 三 个集 中 ’ 为核 心 、 以市 场化 为 动力 、 以规 范化服 务型政 府建设和 基层 民主政治 建设 为保障 ,使城 乡一 体化建 设走在 全国前 列。
5 O多个项 目, 并 成功促 进 了传 统 农业 向休 闲经 济发 展 。三是
发展 景观化 园区 。即农房 改造 景观化 、 基础 设施城 市化 、 配套 设施 现代化 、 景观打 造生态 化 、 开发 土地集 约化 。四是 创立离 土不 离乡 , 就地市 民化的生 活模式 。构建农 村保障 体 系 、 构建 城乡 教育体 系 、 构建 农 民就 业体系 等三大体 系 。 五是搭 建融 资 平台, 引导 民间积蓄 投资模 式 。六 是实现社 会效益 显 著 , 经 济 效益 飚升 “ 双赢 ” 模式 。 围绕 花卉 、 蔬 菜生产 经营和 都市旅游 观 光 项 目开发 , 有效 解决 农 民就业 、 增 收和 集 中居住 等 问题 , 农 民的生产 生活方式 与 中心城区得 以全面接 轨 。 4 . 措 施新 , 规 划落 实到位
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的思考

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的思考一、东部发达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实践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实力强,但不同地区也会根据本地具体情况,逐步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一体化。
他们在推动程序,推动重点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上海的“三维社会保障制度”上海社保制度城乡一体化改革有五项思路,即:1、制度先行,之后逐步提升保障水平。
2、建立独立于集体和企事业单位之外,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资金来源多元化、结构多层次、管理信息化、服务社会化、筹资渠道稳定可靠、资金安全平衡高效的社会保障体系。
3、建立健全包括养老、医疗、生育、失业、工伤在内的社会保险,鼓励展开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
4、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健全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体系,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
5、实现社会保险金的社会发放,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
总体来看,上海的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路径分为两步走。
第一步是建立制度:农村社会保障的体系要与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类似,都将包括基本保险、补充保险和社会救助三个版块;但每个版块的形成层次不同,基本保险通过法律法规予以保证,补充保险的运作依靠商业保险与市场参与,社会救助则可借力于社会慈善事业。
第二步是提升水平:首先是实行政府、企业与个人的三方缴费机制,扩大资金来源,保证改革资金;其次是增大征缴力度,逐步做到应缴必缴;最后完善城保、镇保与农保的转移接续,最终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全一体化。
在这样的基本思路指导下,能够说上海的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一体化改革是一种由“基本保障”、“补充保险”和“附加保险”这三个层次组成的“三维社会保障制度”。
(二)江苏太仓的“三位一体”模式太仓市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的改革又叫“太仓实践”,该模式基本设计如下:1、采取“培训、就业、保障”三位一体。
2、将城保之外的人群划分出13种参保类型,这些人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参加何种保险。
例如农村居民与失水渔民可参加城保或农保,被征地农民既能够选择参加城保,也能够选择参加土保或农保。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路径选择_成都模式给五华区的启示

种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还可以吸取接纳 大道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环 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努力形成政府
农村的富裕劳动力。第三,农村广大干部中 境条件,实现资源配置合理,城乡共享现 推动、多元投资、市场运作的资本经营机
蕴藏着极大的想现代化、盼现代化,要求加 代文明的和谐发展目标。
制。二是要创新思路,拓宽渠道,建立多元
矿产资源、水利资源。第四,昆明农村和城 通畅城乡连接的路网体系。并以昆永复线、 乡一体化建设行列。
市发展不均衡,农村的发展相对滞后,农村 筇王路改造工程和北二环西出口建设工程的
(二)远郊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村庄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不 实施为契机,推进王家桥片区土地资源整合
沙朗、厂口乡地处群山怀抱之中,有
乡一体化的相关政策、制度不健全。三是牺 集区,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着力发 水),沙朗河、西北沙河流经沙朗、桃园坝子,
牲农民利益换取城市与工业发展给城乡一 展生物制药业、现代制造业、卷烟配套业, 湖光山色十分妖娆,依山畔水别具风情。厂
体化带来的后遗症不容忽视。
促进产业、技术、人才向园区集聚。
口乡地势较为平缓,属高原丘陵地带,四周
农村扶贫开发工程、农村发展环境建设工 于其中很多方面都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 的角色,是政府要农民城乡一体化还是农
程。“六”是指六句话:一是以县城和 需要政府组织和动员公共的经济资源,作 民自愿实现城乡一体化,从而为我们对
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为重点;二是以科学 为推进一体化的重要手段。通俗来讲,推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准确把握,以
规划为龙头和基础;三是以产业发展为支 进城乡一体化,政府是要付出成本的,特 及“什么先做,什么后做”的适当选择
成都双流县城乡一体化考察的点滴思考

成都双流县城乡一体化考察的点滴思考[摘要] 本文以成都市双流县为例,从该县目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做法和经验中得到宝贵的启示,为荔城区推进城市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提供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考察思考城乡一体化是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成都市双流县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以‘三个集中’为核心、以市场化为动力、以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使城乡一体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一、双流县城乡一体化的做法及经验1.观念新,科学谋划发展大局双流县委、县政府形成了“把规划做好了,花再多的钱也是‘小钱’,规划开支不封顶”的共识,先后投入1亿余元邀请国外知名规划公司进行高标准的策划,形成了科学的规划体系。
2.思路新,政策对接灵活双流县提出以“三个集中”的发展思路,通过“拆院并院”,把分散居住的民房拆掉,农民到集镇或是中心村居住,农民退出的宅基地复耕后,与当地土地连成一片向业主规模流转。
3.模式新,利益兼顾较好一是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的项目模式,成功打造了双流县的锦绣东山生态观光走廊旅游风景区。
二是探索休闲经济,产业支撑的发展模式。
目前,锦绣东山生态观光走廊已成功引进50多个项目,并成功促进了传统农业向休闲经济发展。
三是发展景观化园区。
即农房改造景观化、基础设施城市化、配套设施现代化、景观打造生态化、开发土地集约化。
四是创立离土不离乡,就地市民化的生活模式。
构建农村保障体系、构建城乡教育体系、构建农民就业体系等三大体系。
五是搭建融资平台,引导民间积蓄投资模式。
六是实现社会效益显著,经济效益飚升“双赢”模式。
围绕花卉、蔬菜生产经营和都市旅游观光项目开发,有效解决农民就业、增收和集中居住等问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与中心城区得以全面接轨。
4.措施新,规划落实到位实现了城乡社会管理组织、管理方式、服务设施、服务标准的一体化。
统筹城乡 构建更加公平的社会保障——成都市温江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辅、 财 政 适 当 补 助 的多 渠 道 筹 集 机 制 。鼓 励 、 协 助 城 乡 低 收入
人群通过抵押贷款参加养 老保 险 率先建立耕地保护基金补 贴社保制度 。极 大激发城 乡居 民参保热 情 。参保规模 日益 扩
大 。截 至 2 0 1 2年 9月 , 全 区参 保 规 模 突 破 1 0 0万 人 次 , 其中 : 养 老保险参 保 2 6万 人 。 参保 覆盖率 为 8 7 %: 基 本 医 疗 保 险 突 破4 1 . 6万 人 。 参保覆 盖率为 9 9 . 6 %, 基本实现参保 全覆盖 , 社 保 基 金 历 年 累计 结余 近 1 O亿 元
城 乡低 收 人 人 群 参保 。建 立 了个 人 缴 费 为 主 、 村( 社 区) 补助 为
城 乡社会保 障工作 . 现 已基本形成 了制度 更加完善 、 管理更加
高效 、 服务更加便 捷 、 机制更加 顺畅 的、 多层 次 、 全覆盖 、 城乡
一
体 的社 会 保 障 体 系 .使 广 大 城 乡 居 民共 享 温 江 改 革 发 展 的 统 筹 城 乡社 会 保 障 体 系 建 设 基 本情 况 经过 近 几 年 的 快 速 发 展 .温 江 区社 会 保 障 体 系 建 设 已逐
涉 及 民 生最 广 、 办理频率最高 、 群 众 最 关 心 的 社 会 保 障 服务 内
容延 伸至 4 3个 示 范 点 办 理 . 同 时 在 全 市 率 先 启 动 企 业 社 保 业 务 网 上 经办 。 将9 o %以 上 的 社保 业 务 通 过 互联 网 办 理 。 实 现 群
务, 开展送政策 、 送宣传 、 送培训 的“ 三送” 活动 . 同 时 启 动 劳 动
保 障监 察 、 社保稽核联动机制等强制措施 . 使 用 人 单 位 参 保 意 识 不 断 提 升 .全 区所 有 与企 业 签订 劳 动 用 工 合 同 的 在 职 劳 动 者 都 参 加 了城 镇 职 工 社 会 保 险 二 是 着 力 抓 好 城 乡 适 龄 人 员 参 保 扩 面 。把 城 乡灵 活就 业 人 员 、 花木种植及营销经 营户 、 农 村复退转军人 、 个体工商户 、 非 就 业 城镇 居 民 等 城 乡 适 龄 人 员 作 为社 保 优 先 扩 面 的 重 点 人 群 , 千方百计扩 大宣传 。 多渠道 、 全 方 位 引导 他 们 自愿 参 加 养 老保 险 三 是 通 过 补 贴 机 制 推 动
成都城乡一体化发展面临的困难及启示

成都城乡一体化发展面临的困难及启示提要成都市开始城乡一体化的实践以来,城乡一体化建设有了巨大进步。
但是,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一些问题,对此成都致力于破解二元结构和三农难题,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二元结构;剩余劳动力;体制改革;农业产业化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城市和乡村以一个整体出现,城乡之间货物、服务、人员和资本等要素自由流动,使城乡差别逐步缩小,从而实现城乡发展的一体化。
成都自2003年以来率先在全国推行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有了巨大进步。
无论是城乡居民的收入与生活水平,还是城乡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成都市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一些问题,如体制和政策的制约、资金的短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环境保护问题等。
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制约城乡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
一、二元结构的长期制约由于各种历史和经济原因,我国社会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以及与城乡二元经济相对应的相关法律和政策,已成为制约城乡一体化的瓶颈。
主要包括土地政策和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和法律体系、农村金融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等。
比如,农村土地承包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面临法律和政策上的束缚,制约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农地效益提高。
又如,由于城乡二元户籍分割,进城务工农民总体上仍无法融入当地社会,享受不到同城同待遇,全国范围内的社保动态管理体系无法建立。
在这种大的因素背景下,成都城乡一体化同样受到了这些因素的约束,极大地制约了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从最明显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上看,成都市在近几年的城乡一体化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从成都市统计年鉴中得到的数据可知,2007年成都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49元,增速为16.1%,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642元,增速为15.0%;2008年成都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481.46元,增幅14.9%,增长速度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14.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由上年的 2.63∶1缩小为 2.61∶1,呈现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态势,但是城乡差距仍然非常明显。
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及启示内容提要: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进行了一些大胆探索、创新,在不少领域取得了突破。
本文介绍了成都市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包括:“三个集中”(推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引导农民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域成都建设、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
得出重要启示:城乡统筹发展是一个大趋势,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必须有效地激活生产要素,必须用抓城市、干工业的方式发展农村和农业,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重要动力机制。
在此基础上,借鉴成都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提出了借鉴成都“五朵金花”运作模式发展我市城郊生态旅游产业、探索建立林权交易中心、进一步完善“三农”服务中心运作模式等具体建议。
3月初,市委政研室组织了闽西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会有关研究人员赴成都市及其下辖的彭州市等地考察统筹城乡发展经验。
考察适逢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从媒体获悉,一些代表、委员建议要把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经验推广到全国范围。
通过翻阅当地文件,与当地政府部门领导接触、座谈,到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实地了解以及采访当地农民,我们深深地感觉到成都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进行了一些大胆探索、创新,在不少领域取得了突破。
特别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方面有效突破了城乡二元结构,充分体现了“全域成都”的理念,取得了成功经验,受到了农民欢迎。
成都市的有益探索,其运行理念和发展模式值得我市在城乡协调、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中参考借鉴。
一、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做法成都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始于2003年。
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统筹城乡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其在改革“深水区”进一步“试水”创造了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
成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在2007年开始“破茧而出”。
特别是2008年1月1日,成都市委出台的“一号文件”——《关于加强耕地保护,进一步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和房屋产权制度的意见(试行)》,及之后有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农业保险、工商登记、农村金融、村级组织管理体制改革一系列配套文件的出台,掀开了一场不事张扬但影响极其广泛而深远的改革大戏,并结合去年“5·12”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深入推进。
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经验的借鉴与思考

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经验的借鉴与思考第一篇: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经验的借鉴与思考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经验的借鉴与思考转载日期:2012-7-17 23:48:00 来源:互联网中共河北省委党校2010年第一期市厅班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五个统筹”之首。
2003年以来,成都市紧紧抓住城乡发展不协调这一突出矛盾,着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难题,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和改革。
2008年,成都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成都是如何有效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对河北有什么启示?带着这个问题,河北省委党校2010年第一期市厅级干部进修班赴成都进行了考察。
总的印象是:成都市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观念新,规划高起点、高标准,一步到位;思路新,对政策理解把握准确、对接合拍到位;模式新,公正合理,各方面利益兼顾;措施新,城乡规划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成都城乡一体化改革的经验,可以这样概括: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六个一体化(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市场体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管理体制一体化)、四大基础工程(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此外,还有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相关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健全财政支农支出增长机制、为农民工转变为新市民创造条件、科学规划城镇规模化发展、统筹城乡环境保护与建设,以及坚持“发展性、多样性、相融性、共享性”原则,因地制宜地建设农村新民居等。
成都是西南地区特大中心城市,又是大城市带大郊区。
就河北而言,我省中小城市众多,尚无一个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堪与成都相比,不可复制效仿成都的发展模式。
但是,他们坚持城乡统筹推进的新农村建设理念、改革创新精神、政府职能转变的力度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加快河北城乡一体化发展,全省上下应牢固树立“城乡统筹、系统推进”的管理指导思想成都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不是就农村说农村、就城市说城市,而是遵循“城市与农村相互依存共生共荣、城乡发展必须统筹推进”的现代化规律,把城市和农村统筹考虑、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配套推进,最终目标是形成一个新型城乡形态,即“城市是现代城市,农村是现代农村,现代城市和现代农村和谐相融,现代文明和历史文明交相辉映”。
成都城乡一体化发展面临的困难及启示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 城市和乡村 于城 乡二 元户 籍分 割 , 城 务 工 农 民 总体 2 . %; 进 6 4 农村居民人均卫生事业费仅 为城 0 以一个整体出现, 城乡之间货物、 服务 、 人 上仍 无 法 融入 当地 社 会 , 受 不 到 同 城 同 市居 民的 1 5 。 享 / 0 1 员 和 资 本 等 要 素 自由流 动 , 城 乡 差 别 逐 待遇 , 国范 围 内的社 保 动 态 管 理 体 系无 使 全 所 以, 长期形成的二元结构对城乡一
经 济 与 社 会 的 发 展 均取 得 了显 著 成 效 。 但 成都市在近几年 的城 乡一体化实 践中 已 工 业 反 哺 农 业 、 乡 一 体 化 的 发 展 , 因 城 是 是 , 都市在城 乡一体化发展过程 中还面 经 得 到 了很 大 的 改善 。 成 都 市统 计 年 鉴 为 以前 经 济 发 展 水 平低 , 展 阶 段 要 求 我 成 从 发 临 一 些 问题 , 体 制 和 政 策 的制 约 、 金 中 得 到 的 数 据 可 知 ,07年 成 都 市 城 镇 们优 先 发 展 工 业 , 有 工 业 强 大 , 有 资 如 资 20 只 才
成都城乡一体化发展面临的困 难及启示
口文 /邢 淳
提 要 成都市开始城乡一体化的实
践以来 ,城 乡一体化建设有 了 巨大进 步。
一
、
二 元 结 构 的长 期 制 约
达 6 4 1 6元 , 幅 1.%, 长速度超 ,8 . 4 增 49 增
由于 各种 历 史 和 经 济原 因 , 国社 会 过 城 镇居 民人 均 可支 配 收 入 增 长速 度 我
B s n s e iw N v D c 1 9 . u e SR v e ,o - e ,9 8 i
浅议成都城乡一体化创新实践的几点启示

浅议成都城乡一体化创新实践的几点启示发表时间:2011-04-01T10:05:23.263Z 来源:《价值工程》2011年第3月中旬供稿作者:李欣珏[导读] 以下本文仅从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及土地制度方面总结成都的创新与经验之处。
李欣珏(四川大学江安校区建筑与环境学院,成都610207)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差距日益增大其主要原因是长期存在的二元结构体制。
如何实现与实践城乡一体化是时代面临的统筹城乡发展难题。
本文主要以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实践中在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创新实践进行分析,并试图提出从中提取可推广的普遍性启示。
关键词:成都;城乡一体化;创新;启示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8-0011-02引言美国著名城市理论家芒福德指出:“城与乡,不能截然分开;城与乡,同等重要;城与乡,应当有机结合在一起。
如果问城市与乡村哪一个更重要的话,应当说自然环境比人工环境更重要。
”近年来,我国城乡经济关系的变动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一外力作用下的城乡分离初步形成时期(1840-1949);二强制性制度变迁作用下的城乡分离的发展时期(1949-1978);三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城乡对立扩大时期(1978-2003);四政府引导下的统筹城乡发展时期(200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乡居民在收入、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不断拉大,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运行受到日益严重影响。
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大力解决城乡差距过大问题,而城乡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存在的二元结构体制。
统筹城乡发展是当前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有效方式。
1 城乡一体化概念及内涵城乡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城乡关系日趋融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它是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笔者认为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1 城乡经济基础一体化一般来说包括生产力的融合和生产关系的融合两个方面。
城乡一体化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城乡一体化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以成都市为例摘要:城乡一体化是当前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成都市作为典型的城市化地区,其城乡一体化建设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以成都市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分析了该市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具体来说,我们重点探讨了成都市城乡一体化的背景、内涵、意义、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了该市农村经济转型、城乡间收入差距、土地利用、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同时提出了领导和市场的角色定位、加强城乡间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等对策建议。
最后,本文总结了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成就和不足,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成都市;农村经济转型;收入差距;土地利用;社会保障;对策建议Abstract: Urban-rural integration is an importantstrategy for China's current development. Chengdu, as atypical urbanized area, faces many challeng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This article takes Chengdu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ruralintegration in the city through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and empirical research,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Specifically, we focus on exploring the background, connotation, significanc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in Chengdu, analyzing problems in rural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come gap, land use, social security, andpropos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such as the role positioning of government and market,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rural infrastructure, promoting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improving farmers' income levels. Finally,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in Chengdu and looks forward to future development prospects.Keywords: urban-rural integration; Chengdu; rural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come gap; land use; social security;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一、引言城乡一体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可以促进城乡发展的协调与均衡、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消费升级和环保等。
城乡一体化的地方试验——基于成都四种模式的调查与反思

城乡一体化的地方试验——基于成都四种模式的调查与反思段龙龙;李杰【摘要】土地流转、产权改革与基层民主管理体制改革是成都试验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三个主要工具。
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安排是成都城乡统筹的主要制度创新模式。
"三圣乡模式"、"龙华模式"、"红光试验"和"大邑试验"是当前成都推进城乡一体化地方实践的典型。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产业互动、产权创新与借力市场是成都统筹城乡实践的共性特征,同时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又是各地实践的主要差异。
%Land transfer,property rights reform and management system of grassroots democracy are the three tools of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Chengdu.The local government-dominated changes in the mandatory system of arrangement is the ma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of Chengdu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Trinity Township mode","Long-hua mode","Red test" and "Dayi test" are the typical local practices.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we find that industrial Interaction,property Innovation and leveraging market are the same features,however,local conditions,dislocation development around the practice are the major differences.【期刊名称】《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年(卷),期】2011(011)004【总页数】5页(P45-49)【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地方模式;土地流转;产权改革;产业互动【作者】段龙龙;李杰【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31;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7统筹城乡发展致力于解决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难题,破除不均衡发展造成的城乡对立矛盾,并从实践上探索彻底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现实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 部发 达地 区经 济 实力 强 . 但 不 同地 区 也会 根 据本 地具 体 情况 。 逐 步 推进社 会 保 障制 度 的城 乡一 体化 。他 们在 推 进程 序 , 推进 重 点等 方 面呈 现 出不 同 的特 点 。
展, 最终 消除复 式二元 经济 结构 。 二、 东 部发 达地 区 的社 会保 障 制 度城 乡 一体
化 实 践
、
成都 经济 具有 “ 复式 二元 ” 结构 特征
中 国作 为 一个 发 展 中 国家 , 存 在着 典 型 的二 元 经 济结 构 。二 元经 济结构是 美 国经 济学家刘 易
保 险。 4 、 完 善 社 会 救 助制 度 , 健全社会福利 、 优 抚
安置 和社会 互助体 系 , 大力发 展社会 慈善 事业 。 5 、 实 现社 会保 险金 的社会 发 放 , 切 实维 护 劳
【 收稿 日 ̄] 2 0 1 3 - 0 1 - 1 1 [ 作者简介】 马灿 , 女, 南开大 学经济学硕士,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讲 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中 图分类 号 ] C 9 1 3 . 7
一
[ , 标识码 ] A
[ 文 章编 号 ] 1 6 7 2 — 2 1 0 8 ( 2 0 1 3 ) 0 2 — 0 0 7 2 — 0 3 府 财政 能力 、 城 乡居 民诉 求 方面 确实 有 着很 大 的 差异 。因此 , 要借 鉴发 达地 区经验 , 更要认 清成 都 社会 保 障城乡一 体化 的现状 。只有 探索适 合本 地 的操 作 手法 。才 能 促 进 成 都市 的经 济 与 社 会 发
一
7 2 —
动 者权 益 。
总体 来看 . 上 海 的 社会 保 障 城 乡一 体 化 路径 分 为 两步 走 。第 一 步是 建 立制 度 : 农 村 社 会 保 障
的体 系要 与 城镇 社会 保 障体 系类 似 , 都 将 包 括基 本保 险 、 补充保险和社会救助三个版块 ; 但 每个
革措 施提 出 了要求 。 成 都市 与东 部 发达 地 区在 经 济发 展 现状 、 政
社 会主 义市 场 经济需 求 的 资金来 源 多元 化 、 结 构 多 层次 、 管 理信 息化 、 服 务 社会 化 、 筹 资渠道 稳 定 可靠 、 资金 安全平 衡 高效 的社 会保 障体 系 。 3 、 建 立 健 全 包 括 养老 、 医疗 、 生育 、 失业 、 工 伤 在 内 的社会 保 险 ,鼓 励 开 展 补 充保 险 和商 业
斯 提出来 的 , 具体 是指现代化 的工业部 门和技术 落 后 的传统 农业 、 手工业 同 时并 存 的经济 结构 ( 传 统 经济与现代 经济并 存 ) ,即农业发 展水平 还不高就 进行 了工业 化 , 优先建立 了现代工业 部门 。中国的 经济通过三 十多年 的改革发展 , 农 业发展水平逐步 提升 , 城 市化水 平提 高 , 整 体上 二元结 构 的程 度有 所减 轻 , 但 由于各 区域发 展水平 不平衡 , 使得 我 国 的二元经 济结构呈现 出“ 复式 ” 特征, 即在经济发展
第2 3卷 第 2期 2 0 1 3年 4月
江 西 青 年 职 业 学 院 学 报
J 0URN AL OF J I ANG XI Y0UT H V0C A n0NAL C OI 上 EGE
Vo 1 . 2 3 , No . 2
Ap r . 2 01 3
成都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区域比较与思考
分 配 不均 。 城 乡 间基 础设 施 与社 会服 务 的严 重 不 对 等 。长 此 以往 . 农 业 劳动 力将 持续 大 量 流 向城
市 工 业体 系 ,这 将对 农 业 的发展 受 到严 重 冲击 , 也 将 恶化 城 市 的生存 条 件 . 最终 亦将 影 响 城市 正 常 的发 展 。 因此 , 典 型 的二 元 经济 结构 的改善 对 城 乡一 体化 提 出 了要求 , 而 复 式 的二元 经 济 结构 对 拿 出适 合 于西 部 不 发 达 地 区的 城 乡一 体 化 改
的 权 益也 相 应 转 入 ; 反 过来 , 如 果 这 部 分 在 城 市 就业 的东莞 人 失业 后 又 回到农 村 . 则 这 种档 案 和 权益 的转移 也将 自动发 生 。 同时 , 东 莞市 也 在 着 手 把农 村社 会 保 障并 入 城 市 职 工 社会 保 障 体 系 中, 实行 统一 管 理 , 以求 减轻 农 村社 会 保 障 的 资 金 压力 。
马 灿
( 中国青 年政 治学 院社会 工作学 院 , 北京 1 0 0 0 8 9 ) 【 摘 要】 成都 的经济 发展 水 平与 东部 经 济发 达城 市 有 明显差 异 , 成都 市城 区与 乡镇 经济发 展 水 平也 有 明显 差异 , 这 种复 式二 元 结构要 求成 都社 会保 障城 乡一 体化 改革 必须在 借 鉴发 达地 区改 革经验 的基
( 一 )上海 的“ 三 维社 会保 障制度 ”
上 海 社 保 制 度 城 乡 一 体 化 改 革 有 五 项 思 路。 即: 1 、 制度 先行 , 之后逐 步提 高保 障水平 。 2 、 建 立独 立 于集 体 和企 事业 单 位之 外 , 适 应
存 在着 以城 乡分 割 的典 型二元 经 济结 构 , 另 一 方 面 其 总 体 经 济 与 社 会发 展 水 平 也 远 远 落后 于 东 部 省 市 。成都 的城 乡差别 , 造成 了城 乡 间 资源 的
础 上 充分考 虑 自身特 点。文章 首先 介绍 了上 海、 太仓 和 东莞三地社 会保 障城 乡一体化 的 实践 , 然后 对 比 分 析 了成 都 社会 保 障城 乡一体化 独 特 的改 革 背景和 在 此基础 上 形成 的独 特 的成 都 社会 保 障城 乡一体
化 改革 实践 。
[ 关 键词】 成都 ; 社 会保 障 ; 城 乡一 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