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教学大纲(精)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023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仪器分析技术是测量物质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状态,进行科学研究与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是研究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
《仪器分析》是化学与化学工程、材料工程、生物和生物工程各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鉴于硕博士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已经具备一定的课程基础知识,并且仪器分析技术种类繁多,发展迅速,本课程《仪器分析技术》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的编制主要遵循“通用、精炼、新进展”的原则,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可帮助学员较好地掌握本研究所研究领域较通用的仪器分析技术,重点学习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度、各类仪器分析技术的原理、仪器结构和构效关系、主要实验技术/方法的特点、影响检测的主要因素、谱图解析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前沿技术进展和典型应用实例等内容。
从而提高学生使用本研究所大中型仪器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
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实验实验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注重实践应用价值,通过本课程学习,学员应能够在两个方面得到能力提升:(1)正确选择分析技术和分析仪器的能力。
(2)评判数据质量,解析数据、挖掘数据信息的能力。
二、预修课程本课程是在学生已完成本科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课程或了解相关知识,具有较好的化学专业基础知识,特别是具备较好的“定性定量分析”的概念基础上开设的。
三、适用对象化学与化学工程、材料工程、生物和生物工程相关专业博硕士研究生。
四、授课方式采用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演示教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并结合讨论、学生自学、课外辅导答疑以及考核。
五、课程内容课堂理论教学总计42学时,实验演示教学18.5学时,分6个技术模块共计11章展开教学,模块I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模块II-VI包括第三章至第十一章。
其中,模块1为必选项,在模块II-VI中,不同专业研究生可根据自身专业基础和技术需求情况,从第三章至第十一章教学内容中任选数个章节学习。
总学时数不少于36学时。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仪器分析是现代分析化学的重要分支,它利用各种仪器设备对物质进行分析和鉴定。
仪器分析实验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门课程,本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的仪器操作和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对仪器分析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一、课程概述1.1课程名称:仪器分析实验1.2学时安排:32学时1.3授课对象:化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1.4学时分配:-仪器分析实验原理及操作:16学时-仪器分析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8学时-仪器分析实验项目研究:4学时-仪器分析实验综合实践:4学时二、教学目标2.1知识与理解-理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常用仪器的工作原理-熟悉常用仪器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了解仪器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2.2能力与技能-掌握基本的仪器操作技巧-具备设计和实施仪器分析实验的能力-能够准确地测量和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合理地解释实验结果和提出改进意见2.3态度和价值观-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室安全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合作意识-重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三、教学内容3.1仪器分析实验原理及操作(16学时)-热学分析仪器:热重量法、差示扫描量热法等-光谱分析仪器:紫外-可见光谱仪、红外光谱仪、质谱仪等-色谱分析仪器: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电化学分析仪器:电位滴定仪、电导仪等-其他仪器:核磁共振仪、电子显微镜等3.2仪器分析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8学时)-实验设计及流程制定-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误差分析与精密度评价-仪器校正与标定3.3仪器分析实验项目研究(4学时)-学生选择特定的仪器进行实验-研究仪器性能和优化操作条件-分析实验结果并撰写报告3.4仪器分析实验综合实践(4学时)-学生组队完成一项综合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方案并采集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口头答辩四、教学方法4.1理论讲授4.2仪器操作演示4.3实验操作指导4.4实验报告撰写和讨论五、实验报告评分标准5.1实验设计和操作30%5.2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30%5.3实验报告撰写和考勤20%5.4实验室安全与卫生10%5.5队伍合作与表达能力10%六、实验设备及耗材根据实验项目的需要,提供合适的仪器设备和实验耗材。
《仪器分析》课程实验教学大纲.doc

《仪器分析》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31590490学时:54 (理论:27,实验:27)学分:3、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仪器分析是在化学分析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类分析方法。
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分析过程屮所产生的分析信号与物质的内在关系为基础,并借助于比较复杂或特殊的现代仪器,对待测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和动态分析的一类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具有准确、灵敏、快速、口动化程度高的特点,常用来测定含量很低的微、痕量纽分,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本课程以介绍现代分析仪器的基本理论及其对物质进行分析测定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巧为主要内容,着重介绍各种现代仪器分析的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对某些实验(光度分析法)要求学生一-人一组,独立完成每一个实验;对某些实验仪器不充足的实验,尽可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数据的测定;坚持要求学生完成实验预习报告,采用H学与讲授相结合和启发式、提问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验屮避免不必要的错误操作;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和理解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学会所用仪器的正确操作方法,掌握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实验数据教师与学生一式二份, 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配备现代化教学设备。
三、教学H的要求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习现代仪器分析的测试手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索养,创新意识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以适应21世纪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和要求。
四、考试方式及方法以学生平吋实际操作过程为主要考查内容,通过检查学生的实验预习报告、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结合评定学生实验数据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以及实验报告书写的规范性得出学生的每一个实验的成绩,学期末再对学生进行适半的实验理论考查,对学生进行实验成绩的综合评疋O五、配套的实验教材或指导书《实验化学》上、下册。
主编:刘约权。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第一•版。
八、适用专业食殆科学与工程、海洋制药、环境工程、生物技术、农业资源。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教学大纲本课程是为化学系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化学主干基础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化学与相关学科研究中所必需的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的基础原理和分析方法,理解各种分析与检测技术的特征与技术要点,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学科学研究的技能并具备科学研究的综合素质。
本课程的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掌握原子和分子光谱产生的原理,了解原子吸收、原子发射、原子荧光以及分子吸收、分子荧光与磷光、拉曼光谱分析方法以及仪器的原理及应用;2.掌握核磁共振与质谱分析的原理、了解仪器的原理与应用、学会图谱解析的一般方法;3.掌握混合物中各种分子分离的方法、原理与仪器。
了解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与毛细管电动色谱的仪器原理及应用;4.掌握电化学分析方法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5.了解分析化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如表面分析技术,原子力显微技术)以及在相关学科的分析测试中的应用。
课程的内容、结构、知识点、课时等方面的组织安排:一、课程的内容、结构和知识点第一章绪论仪器分析的内容和分类,仪器分析的方法特点,仪器分析在科研和生产中的应用,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原子吸收光谱1、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概述;2、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3、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结构(锐线光源;原子化器-火焰原子化、石墨炉原子化、低温原子化;单色器、检测器);4、干扰及其消除(化学干扰、物理干扰、电离干扰、光谱干扰;背景干扰及其消除-氘灯扣背景、塞曼扣背景、自吸扣背景);5、原子荧光分析法(原子荧光类型、分析原理、仪器、应用);6、原子吸收限制及发展前景。
第三章原子发射光谱1、原子发射光谱概述;2、原子发射光谱理论基础(原子发射光谱的定性基础、原子发射光谱的定量基础);3、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仪器(光源-火焰、电弧、火花、ICP;分光器;检测器-感光板、PMT、CCD);4、分析方法(定性分析、半定量分析、定量分析);5、原子发射光谱的干扰及其消除。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1.1 教学目的1.2 教学内容1.3 教学方式二、课程目标2.1 知识目标2.2 技能目标2.3 情感目标三、教学内容及安排3.1 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与原理3.1.1 仪器分析的定义与分类3.1.2 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3.1.2.1 信号检测与处理3.1.2.2 信号传递与转换3.2 常见仪器的工作原理与应用3.2.1 分光光度法仪器的原理与应用 3.2.2 色谱仪器的原理与应用3.2.3 质谱仪器的原理与应用3.2.4 核磁共振仪器的原理与应用 3.2.5 电化学仪器的原理与应用3.3 仪器分析常用方法与技术3.3.1 样品制备与前处理技术3.3.2 仪器分析操作步骤与技巧3.3.3 数据分析与结果处理方法3.4 仪器分析实验设计与实施3.4.1 实验设计的要点与方法3.4.2 实验建议与注意事项3.4.3 仪器操作与实验数据记录四、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授课方法4.2 实验教学方法4.3 讨论与互动4.4 考核评价方式五、教学资源与使用5.1 教材5.2 参考资料5.3 实验设备与仪器六、评价与考核6.1 评价标准6.2 考核方式6.3 考核内容七、参考教学计划7.1 单元教学计划7.2 实验教学计划八、教学团队8.1 教师配置8.2 实验室助教配置九、教学保障措施9.1 实验室安全教育与操作指导 9.2 仪器维护与管理9.3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十、教学改进与创新10.1 教学反馈与改进机制10.2 教学创新与教育研究十一、总结与展望11.1 教学总结11.2 课程发展展望以上为《仪器分析教学大纲》的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方法与技术,能够独立进行仪器分析实验设计与实施,并具备正确的数据分析与结果处理能力。
同时,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为将来从事仪器分析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实验教学目的、内容和要求1、实验教学目的《仪器分析实验》是《仪器分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仪器分析》是化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在应用化学、材料、化工、化学专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实验课程的学习,可以加强对仪器分析原理,操作使用及基本知识的理解。
正确熟练掌握仪器分析的实验技能,提高现代仪器在化学领域中应用能力,为后续专业课提供实验的现代仪器分析的手段。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色谱、原子吸收、电分析等仪器的使用,达到对化学物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目的。
2、实验内容和要求实验项目一:电导法测定碳、硫含量内容:金属试样高温燃烧生成的CO2和SO2气体。
测量溶液吸收气体后电导率的变化,对碳、硫量进行定量。
要求:了解电导法测定碳硫含量的基本原理并掌握其分析方法。
了解导数显碳硫分析仪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实验项目二:紫外光度法测定水中总酚量内容:工作曲线的绘制。
测定水样中的总酚量。
要求:了解水中总酚量测定的重要性。
掌握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酚量的原理与技术。
实验项目三:固体表面内反射光谱的测定内容:装附件,测谱图。
测定水的ATR谱图。
测定试样的A TR谱图。
要求:掌握内翻新和附件的测定方法。
了解此附件的工作原理。
实验项目四:氟离子电极测定水中氟含量内容:标准曲线的绘制。
水中氟浓度的测定。
要求:学习直接电位法测定氟离子浓度的方法。
掌握电动势测试技术。
实验项目五:光度法用于配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A 。
内容:测光谱吸收曲线λML中的配位数n。
摩尔比法测定配合物n等摩尔连续变化法测定电离度α、及稳定常数K。
要求:掌握摩尔比法和等摩尔连续变化法测定配合物组成及稳定常数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实验项目六:火焰原子吸收测定水样中铜内容:工作曲线的绘制,测定水样中的铜量。
原子吸收光度计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学习与掌握。
乙炔泵、空气泵的正确使用的学习。
要求:了解原子吸收光度法的测定铜的原理及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内容及课时安排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实
验
内
Hale Waihona Puke 容课 时3 4 3 3 3 4 4 4 3 4 4 3
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配合物稳定常数 鉴定和识别有机化合物中的电子跃迁类型 分子荧光法测定奎宁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样中的钙和镁 红外光谱法测定 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天然水中氟化物 循环伏安法测定电极反应参数 溶出伏安法测定天然水中痕量铅和镉 气相色谱法测定 气相色谱法测定农残含量 红外、原子吸收二选一 差热、液相色谱二选一
《仪器分析》教学纲要
一、课程的作用、任务和要求
仪器分析是本科大学化学系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是研 究物质的化学组成、状态和结构的分析测试方法, 也是许多其他学科取得化学信息的科学研究手段。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基本掌握主要的仪器 分析方法及其原理,并初步具有应用这些方法解决相 应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
0 绪论… … … … … … … … … … … … … … … … … ……………2 6 电分析化学法导论 … … … … … … … … … … … … ……………2 7 电位分析法… … … … … … … … … … … … … … … …………..4 8 电解和库仑分析法…… … … … … … … … … … … … ………….2 9 极谱及伏安分析法..… … … … … … … … … … … … ...................6 1 光学分析法导论 …… … … … … … … … … … … … ……………2 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 … … … … … … … … ……………4 3 红外分光光度法 … … … … … … … … … … … … ……………...6 4 原子发射光谱法… … … … … … … … … … … … … ……………4 5 原子吸收光谱法 … … … … … … …. … … ………………………..4 10 色谱法导论.. … … … … … … … … … … … … …………………2 11 气相色谱法...… … … … … … … … … … … … … … …………..4 12 液相色谱法 ...… … … … … … … … … … … … … … ………….4 13 其他仪器分析法简介 …… … … … … … … … … … … … ……..2
★
二、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本课程总学时为 90 (应化 80 )课时,其中理论课 48课时、实验课42(应化32)课时。 ★ 理论课内容及课时(讲授48课时)分配
★
三、课程实验内容及基本要求
★ 本课程化学专业开出实验12个(应化10个),实验内容涉及:
紫外光谱、分子荧光、电位分析、伏安分析、气相色谱分析、 原子吸收、红外光谱等。要求学生基本掌握上述实验中涉及 到的相关仪器的使用及分析方法的原理,能利用这些知识和 仪器进行某些样品的分析与检测。 四、本课程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许金生等编,仪器分析,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方惠群等编著,仪器分析,科学出版社。 华中师范大学等编,分析化学(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赵藻藩、周性尧等,仪器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朱明华,仪器分析(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武汉大学,仪器分析习题精解,科学出版社,1999。 方惠群等编,仪器分析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赵文宽等,仪器分析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