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微观经济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学习大纲
![微观经济学学习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feb61667fd5360cba1adb67.png)
2.2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分类:替代品、互补品、不相关商品) ;+2+5 2.3 需求的收入弹性(分类:奢侈品、必需品、劣等品) ;+2 3. 供给方 3.1 供给与供给量; 3.2 供给曲线的绘制(单个供给与市场供给) ; 3.3 供给法则; 3.4 供给的变动(解释:投入品价格、技术变革、替代品价格、预期价格、 市场中企业的数量等) ;+1 3.5 供给的价格弹性 3.5.1 分类; 3.5.2 弹性的计算(作图法) ; 3.5.3 影响因素:厂商对产量的调整时间(长期或短期) 、生产成本随产 量的变化、产品生产周期的长短等; 4. 市场均衡 4.1 市场均衡(竞争性与非竞争性) ; 4.2 过剩与短缺;+1 4.3 需求和供给的移动(需求的移动、供给的移动、同时移动) ; 四、 市场体系的效率评价 掌握要点: 1. 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经济剩余 1.1 竞争性市场均衡与非竞争性市场均衡下的解释; 1.2 效率达到最优的条件:MB=MC; 1.3 无谓损失的计算;+1 2. 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2.1 价格管制:价格下限(农业市场、最低工资)与价格上限(房租控制, 黑市) ; 2.2 税收与经济效率(税收归宿及其影响因素) ;+1
3 / 7
五、 市场失灵——价格机制的缺陷 掌握要点: 1. 外部性及其治理 1.1 外部性的成因 (庇古: 私人成本、 社会成本、 私人收益、 社会收益, 1920; 科斯:产权不明晰,1937) ; 1.2 外部性对经济效率的影响(无谓损失的计算) ; 1.3 治理方案:政府干预(税收与补贴) 、产权界定(命令与控制,可交易的 排放许可) ; 1.4 科斯定理;+1 1.4.1 科斯第一定理:如果交易费用为零,不管产权初始如何安排,当事 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那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 即市场机制会自动 达到 Pareto 最优; 1.4.2 科斯第二定理:在存在市场交易成本的情况下,合法权利的初始界 定会对经济制度的运行效率产生影响; 2. 公共品及其治理 2.1 四类物品的划分(竞争性、排他性) ;+1 2.2 非排他性所导致的“搭便车”现象(公地悲剧) ; 2.3 公共品的单个需求与市场需求; 2.4 治理方案:政府干预(限制使用) 、产权界定; 3. 信息不对称及其治理
西北大学精品课程微观经济学第一章 导言
![西北大学精品课程微观经济学第一章 导言](https://img.taocdn.com/s3/m/f092c32269eae009591bec01.png)
价格 (元)
价格 (元)
100 60
o
D
D’
100
D
60
o
3
5 需求量(万双/月)
3 5 5.5 7 需求量(万双/月)
运动鞋的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的移动
二、供给分析
1、供给 2、个别供给和市场供给 3、供给曲线 4、供给函数 5、供给定律 6、决定供给的因素
供给、供给量和供给曲线
价格 (元)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12时41分44秒上午12时41分00:41:4420.12.22
一马当先,全员举绩,梅开二度,业 绩保底 。20.12.2220.12.2200: 4100:41:4400: 41:44Dec-20
牢记安全之责,善谋安全之策,力务 安全之 实。2020年12月22日 星期二12时41分44秒 Tuesday, December 22, 2020
一、个量研究方法 二、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三、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
衡分析法) 四、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
析 五、模型分析方法
第三节 供求分析
一、需求分析 1、需求 2、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 3、需求曲线 4、需求定律 5、需求函数 6、需求的决定因素
需求、需求量和需求曲线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12.2220.12.22Tuesday, December 22, 2020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0:41:4400:41: 4400:4112/22/2020 12:41:44 A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2.2200:41:4400:41Dec-2022-Dec-20
西北大学精品课程微观经济学第二章消费者选择
![西北大学精品课程微观经济学第二章消费者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c78d3e7728ea81c758f578ae.png)
•1)收入变化和消费者选择
•恩格尔定律(Engel’s law): • 随着收入的上升,食品在总支出中 •的比重是下降的
•正常商品的I-C曲线
和恩格尔曲线应该是从 左下朝右上倾斜的
•而劣质商品则相反, 收入上升而需求下降
国家 坦桑尼亚 中国 印度尼西亚 秘鲁 巴西 韩国 希腊 新加坡 英国 美国 日本 瑞士
•部分国家家庭消费恩格尔系数 (1990)
人均收入(美元) 110 370 570 1160 2680 5400 5990 11160 16100 21790 25430 32680
恩格尔系数(%) 64 61 48 35 35 35 30 19 12 13 16 17
•2)价格变化和消费者选择 •价格-消费曲线
•1.无差异曲线斜率为负(不考虑中商品和负商品) •2.与每一效用水平相对应的无差异曲线组成一幅无差异曲线族图
•四、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一、预算约束线
•第二节 消费者均衡
•预算约束线的变化:
•二、消费者均衡条件
•边 际 分 析
•三、凹的无差异曲线和边界均衡点
•第三节 价格效应和消费者选择
•无差异曲线的反例
•二、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和价格效应
•三、消费者剩余
•四、税收和消费者选择
西北大学精品课程微观 经济学第二章消费者选
择
2020年7月20日星期一
•第一节 消费者偏好
• 一、效用、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二、边际产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数学语言表达
•设商品X的效用函数为TU=U(X)
•则边际效用函数为 :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为:
•三、消费者偏好和无差异曲线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b775713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3a.png)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20*******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英文名称:microeconomics学分:3总学时:48讲课学时:48实验学时:上机学时:课外学时:60适用对象:国贸经济与贸易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学生自主学习时数建议:—、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本科院校财经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经济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财经类院校或专业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微观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考察对象,通过对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研究,说明现代经济社会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
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供给、需求及其与价格的关系的论述成为微观经济学分析的出发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要素价格决定及收入分配理论、一般均衡论和社会福利理论、微观政策调节理论等完善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微观经济学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对市场运行的一般规律、对实现资源配置的基础条件、对市场失灵及其矫正等理论有完整的了解,更应引导学生科学认识、分析、评价微观经济学理论,并力求能够理论与实际结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本要求如下:1.理解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掌握经济学研究方法。
2.掌握需求、供给和弹性理论,并能灵活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3.理解市场效率的衡量方法,分析赋税的代价。
4.理解外部性问题及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理解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5.掌握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理解厂商是如何进行生产决策的。
6.理解四种类型市场的特征,各种类型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7 .理解要素市场上各种要素价格的决定及要素之间的关系。
8.理解消费者选择的最优化问题。
三'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经济学十大原理1、教学内容(1)理解人们如何做出决策(2)理解人们如何相互交易(3)理解整体经济如何运行2、重点和难点(1)重点:人们如何做出决策,人们如何相互交易(2)难点: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第二单元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1、教学内容(1)理解经济学研究方法(2)掌握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区别2、重点和难点(1)重点: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区别(2)难点:经济学研究方法第三单元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1、教学内容(1)理解市场类型及竞争。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7e63e2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b8.png)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并通过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帮助学生理解经济活动中的个体行为和市场运作。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经济学家分析经济问题的方法和工具;3. 理解市场供求关系、价格决定和资源配置等基本经济原理;4. 进一步认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个体决策和市场行为。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导论:经济学基本概念、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2. 供给和需求:市场供求关系、价格决定和市场均衡、市场调节机制;3. 生产者行为:企业生产决策、成本和产出关系、企业市场行为分析;4. 消费者行为:效用理论、需求弹性、边际效用分析;5. 市场结构: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竞争;6. 市场失灵:外部性、公共物品与共享成本、不完全信息;7. 政府干预:税收、补贴和管制对市场的影响分析。
四、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教学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理论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阐述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框架;2. 实例分析:运用真实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经济问题中的应用;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4. 课堂练习: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5.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经典教材和学术论文,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
五、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的提升,教学将采用如下评估方法: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中考试:针对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测试;3. 期末考试:全面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选取一个与微观经济学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论文。
六、参考教材1. 《微观经济学原理》王福重编著2.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何迪编著3. 《微观经济学》何樵曹凯荣编著七、参考资源除了参考教材外,学生还可以参考以下经济学学术期刊和研究机构的相关研究成果:1.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3.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NBER)4.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以上所列参考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使用,并非课程的必备教材。
西北大学精品课程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言.pptx
![西北大学精品课程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言.pptx](https://img.taocdn.com/s3/m/2e8880c3a216147916112882.png)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
法 需求和供给
资源配置
基
本
微观经济学
问
题
个人所有
市场经济
私人利益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小型经济
一、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出发点
1、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经济资 源具有稀缺性质,由于稀缺性人们要在经济资 源的各个用途之间进行选择。这就产生了如何 合理地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性的资源来满足人 类的需要。
1、均衡价格理论 2、效用理论与消费者行为 3、生产者行为理论 4、市场结构理论 5、福利经济理论
四、基本的市场竞争模型
(一)产权与交换动机。产权的界定是市场交 易的前提,只有存在明确的产权界定,交易才 有可能产生。
(二)私人利益。私人利益得到确认,交易规 模才能发展起来。
(三)市场机制。市场机制通过价格协调各种 经济利益主体的行为,为经济主体提供信息和 激励,最终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
一、个量研究方法 二、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三、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
衡分析法) 四、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
析 五、模型分析方法
第三节 供求分析
一、需求分析 1、需求 2、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 3、需求曲线 4、需求定律 5、需求函数 6、需求的决定因素
需求、需求量和需求曲线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 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微观经济学复习大纲
![微观经济学复习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8fcc36527d3240c8447ef8f.png)
微观经济学复习大纲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经济学(一)经济学的起源1.两类资源:“自由物品”和“经济物品”2.稀缺性3.选择4.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曲线(二)什么是经济学1.初步的定义: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配置和利用稀缺资源的科学。
2.进一步的定义:研究目的是使一定的稀缺资源能获得最大的产品(劳务)满足人类的需要(福利)。
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一)微观经济学1.定义:以单个经济单位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2.特点:(1)研究的对象:单个经济单位(指组成经济的基本单位);(2)解决的问题:资源配置;(3)中心理论:价格理论;(4)研究方法:个量分析。
3.基本内容: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厂商均衡理论、收入分配理论、福利经济学和一般均衡分析。
(二)宏观经济学1.定义: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及相应经济变量总量如何决定及相互关系。
2.特点:(1)研究的对象:整个国民经济;(2)解决的问题:资源利用;(3)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4)研究方法:总量分析。
3.基本内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理论等。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1.相互补充;2.都是实证经济学;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三.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简史(一)萌芽时期:重商主义阶段;(二)形成时期:古典经济学阶段;(三)微观经济学形成时期:新古典经济学阶段;(四)现代经济学形成时期:宏观经济学建立和发展阶段。
四.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二)经济模型;(三)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四) 均衡分析法。
第二章均衡价格一.价格概论(一)价格对微观经济学的重要性(二)两种基本的价格理论:1.劳动值论;2.供求论。
二.需求理论(一)需求的含义:居民户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一、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出发点:稀缺性与资源配置1、稀缺性。
2、资源配置。
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
2、生产者的利润最大化。
三、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均衡价格理论2、效用理论与消费者行为3、生产者行为理论4、市场结构理论5、福利经济理论四、基本的市场竞争模型(一)产权与交换动机。
(二)私人利益。
(三)市场机制。
五、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1、经济人假设2、产权明确3、完全信息4、厂商都是以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的整体。
六、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奠基时期。
2、建立体系时期。
3、扩充和完善时期。
4、深化时期。
第二节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一、个量研究方法二、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三、均衡分析四、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五、模型分析方法第三节供求分析一、需求分析1、需求2、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3、需求曲线4、需求定律5、需求函数6、需求的决定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
(2)相关商品的价格。
(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4)消费者的偏好。
(5)政府的消费政策。
(6)消费者的预期。
二、供给分析1、供给2、个别供给和市场供给。
3、供给曲线4、供给函数5、供给定律6、决定供给的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2)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3)生产要素价格的提高(4)其他商品的价格(5)预期(6)税收政策三、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1、均衡产量2、均衡价格四、弹性分析(一)弹性分析的基本问题1、弹性的定义2、计算(二)需求的弹性分析(三)供给的弹性分析五、价格政策1、支持价格2、限制价格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一节消费者偏好一、效用与效用函数1. 效用2. 总效用3. 边际效用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5.总效用曲线和边际效用曲线二.序数效用论与消费者偏好(一)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1.完全性2.可传递性3.非饱和性(二)无差异曲线(三)无差异曲线的特征(四)边际替代率第二节消费可能性曲线与消费者均衡一、消费可能线(预算约束线)二.消费者均衡三.拐角均衡点第三节收入与价格变动时的消费选择一、收入变化与恩格尔曲线二、价格变化及其效应(一)价格变化、均衡变动与需求曲线(二)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三、消费者剩余第四节:显示性偏好与跨时期选择一、显示性偏好1.显示性偏好理论2.显示偏好与显示性偏好公理3.根据显示性偏好理论确定无差异曲线二.跨时期消费选择1.无差异曲线2.预算约束线3.跨时期的消费者均衡4.利率变动与跨时期选择第一节生产与生产函数一、生产活动与生产函数(一)生产活动与生产要素(二)生产的可能性选择(三)生产函数(四)有关生产技术的基本假定二、短期生产函数与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一)短期生产函数(二)总产量、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三、等产量曲线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一)等产量曲线1.含义2.等产量曲线的特征(1)斜率为负(2)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不同的等产量曲线代表不同的产量,离原点越远,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
(3)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不相交。
(4)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四、规模报酬(一)规模报酬1.含义2.生产力弹性与规模报酬变化的三种情况3.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的规模报酬(二)规模报酬变化的原因A.规模经济:1、内在经济2、外在经济B.规模不经济1.内在不经济2.外在不经济第二节生产者均衡一. 生产成本及其概念(一)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二)机会成本与经济成本(三)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会计利润=收益—会计成本经济利润=收益—经济成本(四)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具体参见第三节)二、等成本线三.生产者均衡(一)均衡(二)均衡变动第三节生产成本分析一、短期成本(一)短期成本的概念1.总成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二)短期成本曲线1.总成本曲线2.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三)短期成本曲线的相互关系二、长期成本第四章企业与市场第一节企业、厂商与市场一、企业和厂商二、厂商的目标1.利润最大化2.其他。
3.目前仍将利润最大化作为厂商目标的一个基本假设。
三、市场和企业第二节企业存在的原因一、规模经济与企业二、交易费用(一)基本概念(二)交易行为与交易费用(三)交易过程与交易费用三、企业的本质第三节企业规模的限制一、企业的组织成本二、信息技术与交易成本三、企业的边界第五章市场结构分析第一节完全竞争市场一、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与特点二、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价格,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1.价格与需求曲线2.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三、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短期均衡(一)超额利润的短期均衡(二)盈亏平衡的短期均衡(三)短期亏损最小化(四)停止营业(五)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六)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四、成本不变、递增和递减行业(一)成本不变行业(二)成本递增行业(三)成本递减行业第二节垄断市场一、垄断及其形成的原因二、垄断市场上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三、垄断市场上的短期均衡四、完全垄断市场上的长期均衡五、垄断厂商的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六垄断与政府管制一、垄断竞争市场(一)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和需求曲线1.垄断竞争:许多厂商出售相近但非同质,而是有差别的商品的市场。
2.特点:大量的厂商;产品有差别;自有进入和退出;厂商行为相互独立3.需求曲线(二)垄断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三)垄断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二、寡占市场(一)寡占市场的特点1.少数几家厂商垄断了行业的供给;2.产品同质或有差别;3.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4.厂商间相互依存。
(二)拐折的需求曲线模型(三)古诺模型(Cournot model)(四)价格领导制三、正式串谋:卡特尔第六章博弈论第一节博弈论的基本问题一、博弈论的演化历程二、博弈的基本要素(一)参与者(二)策略集合(三)收益函数三、博弈类型(一)双人博弈与多人博弈(二)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三)常和博弈与变和博弈(四)静态博弈与动态博弈(五)完全信息博弈与不完全信息博弈第二节简单博弈与博弈均衡一、囚徒的困境二、上策与上策均衡三、纳什均衡四、上策均衡与纳什均衡的区别五、纳什均衡的意义第三节序列博弈与重复博弈(一)序列博弈(二)重复博弈第四节威胁、承诺及其可信性一、阻止市场进入的威胁二、承诺与可信性(一)承诺的定义(二)承诺与空头威胁的区别(三)承诺有效性的原因(四)策略性行动的含义第五节相关的博弈策略一、“保证最低价格”的策略二、研究与开发(R&D)策略第七章要素的需求和供给第一节生产要素与生产要素的需求一、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的区别与联系(一)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的联系(二)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的区别(1)需求者与供给者(2)直接需求与派生需求(3)所有价格与使用价格二、生产要素的需求与派生需求(一)基本概念(1)生产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2)派生需求(Derived demand)(二)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基本假定的区别二、要素的边际收益(一)基本概念(二)要素边际收益产品曲线的推导(1)完全竞争产品市场要素边际收益曲线的推导(2)不完全竞争产品市场要素边际收益曲线的推导三、不同时期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一)厂商短期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1)初始条件:1.要素市场完全竞争2.资本是固定不变的(2)讨论对象:厂商短期内对劳动的需求(3)短期厂商利润最大化劳动雇佣量的分析(4)短期劳动价格变动对厂商劳动雇佣数量的影响(二)长期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1)长期内厂商劳动需求曲线的推导(2)利用等产量线推导两种要素同时可变时(长期)厂商对要素的需求(3)价格变动总效应:替代效应和产量效应四、行业的要素需求(一)不同市场结构下要素需求曲线的特点(二)行业要素需求曲线的推导(二)行业要素需求曲线的推导第二节生产要素的供给一、要素供给者(一)中间产品与最初的生产要素(二)不同生产要素的供给者二、要素供给曲线(一)基本概念(二)要素供给曲线的基本特征(1)要素供给曲线的形状与所考察的市场大小有关。
(2)要素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第三节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一、要素均衡价格和使用量的决定:完全竞争要素市场(1)完全竞争产品市场(2)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二、要素均衡价格和使用量的决定:不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一)基本概念(1)买方垄断:买方垄断意味着独家买主。
(2)卖方垄断:当某种要素市场只有一家卖主时就是卖方垄断。
(3)边际要素成本MFC(Marginal factor cost):是要素的边际成本,代表每增加一个单位要素的购买所增加的支出。
(4)平均要素成本AFC(Average factor cost):是要素的平均成本,也是每单位要素的价格。
(二)买方垄断的要素市场(1)买方垄断及其要素供给曲线的特征(2)买方垄断要素市场的均衡(3)产生买方垄断的原因(三)卖方垄断的要素市场(1)卖方垄断及其要素供给曲线的特征(2)卖方垄断要素市场的均衡三、要素均衡价格和使用量的决定:双边垄断第八章劳动市场第一节劳动市场供求分析一、劳动市场的需求的定义、特征和影响因素1.定义2.劳动市场的需求曲线特征3.影响劳动市场需求弹性的因素:①劳动使用的密集程度。
②劳动的边际产量下降的速度。
③劳动产品的需求弹性。
④资本对劳动的替代性。
二、劳动供给的时间配置模型1.个人时间的选择2.工作与闲暇的时间配置模型。
3.工资率的变动对工作时间(或闲暇时间)的影响4.劳动供给曲线三、劳动市场的供给曲线四、劳动市场均衡与工资的决定1.劳动市场均衡2.供给需求曲线移动对均衡的影响第二节教育与工资差别分析一、人力资本的定义二、教育与信号显示第三节工会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一、工会的目标1.工会的含义:是由一群工人组成的,借以增强工人市场量的组织。
2.工会的类型3.工会的目标和劳动供给选择(1)工会的目标:(2)工会目标的选择二、集体谈判三、工会对工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