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整理)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相关推荐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1课前考虑:1.概念揭示变“逻辑演绎”为“活动建构”。
因数和倍数,保守教材是按数学知识的逻辑系统(除法整除约数和倍数)来布置的,这种概念的揭示,从笼统到笼统,没有同学亲身经历的过程,也无须同学借助原有经验的自主建构,同学获得的概念是刻板、冰冷的。
假如能借助同学的操作和想象活动,唤起同学的“因倍意识”,自主建构起“因数和倍数”的意义,那么同学获得的概念必定是生动的、有意义的。
2.解决问题变“关注结果”为“对话生成”。
要找出一个数的几个因数并不难,难就难在找出这个数的所有因数。
这里有一个方法问题。
是把方法简单地告诉同学,迫切地寻求结果,还是给同学充沛的探究时间,让他们通过独立考虑、交流讨论,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呢?很多胜利的教学标明,在教学中为同学营造出一个“对话场”,在生生、师生多角度、多层面的对话中,能让师生相互分享经验、沟通考虑,生成新的看法。
3.教学宗旨变“关注知识”为”启迪智慧”。
“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
”从知识课堂走向智慧课堂,为同学的智慧生长而教,应成为我们数学教学的倾心追求。
怎样通过对“因数和倍数”内涵的深度挖掘,在教给同学数学知识的同时,更教会他们数学考虑的方法,让他们在数学课堂上释放潜能,开启心智?这是我设计“因数和倍数”这堂课的宗旨所在。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建构”,使同学领会因数和倍数的意义;通过独立考虑、交流谈论,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所有因数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同学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同学的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
3.通过教学,让同学从中感受到数学考虑的魅力,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5篇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法。
教学难点: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
教学过程:一、复习举例子复习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思考过程)二、基本练习指导完成第5题。
(1)、独立完成。
(2)、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三、变式练习1、指导完成第1题。
(1)、指导看懂题意。
(2)、学生完成后交流结果。
2、指导第2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完成后校对结果。
3、指导第3题。
(1)、读题,明确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
4、指导第6题。
(1)、填写第1竖的结果,观察4个算式与上面3个数的关系,得出规律。
(2)、完成后2题。
四、提高练习1、指导第3题。
(1)、引导学生仔细看图,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提出的数学问题。
2、指导第7题。
(1)、看懂图画意思,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
五、开放性练习。
(指导第8题)1、先独立解题。
2、在小组中交流,讨论:怎样才能把算式更好地写出来?3、交流。
六、总结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篇2教学内容:课本82-83页。
智慧广场--数字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探索加减法算式中的数字谜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用推理的方法解决问题,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2.过程与方法:经历简答的推理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代数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
重点难点:学生在探索加减法算式中的数字迷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用推理的方法解决问题,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10篇)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10篇)小学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能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数。
教学难点:学生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移后的简单图形。
教学准备:微视频、微练习。
课前准备:1、将《平移与旋转》微视屏发布到班级QQ群,请家长督促孩子观看学习。
2、根据微视频内容进行学习,并完成微视频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1、根据微练习1、2、3小题的讲评复习图形的运动—平移。
2、导入语:图形的运动除了前面学的平移,还有一种图形的运动—旋转3、出示课题:旋转二、新课学习1、在观看微视频,观察图中的物体运动。
2、小组探究:和昨天的知识对比,物体的运动有什么不同3、小组讨论。
三、提升训练1、寻找身边的平移和旋转。
孩子们,我们的身边还有那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生说。
哪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旋转?2、孩子们找到的可真多呀,老师也找到了一些,你能准确地判断出下列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还是旋转吗?(课件展示)3、孩子们判断得可真准确,现在想请一个孩子到黑板上来平移小汽车的卡片。
老师先贴在黑板上,听老师的口令,平移这张卡片,如果上面的孩子平移正确了,请你送给他掌声,明白吗?指任1名同学发口令,1名同学平移卡片。
小结:细心的学生仔细观察,我们每次平移后,物体的什么有变化吗?什么没变?想一想旋转时呢?4、课间小活动。
让学生当小小设计师。
拿出准备的学具,线和纽扣。
小组合作,设计纽扣的运动方式。
四、课堂作业通过学习,谈谈收获。
五、课后作业寻找身边的平移与旋转事例,讲给同学们听。
板书设计:平移与旋转平移: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方向运动,而本身的方向不发生改变时,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教案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1. 课题:认识数字42.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数字4的写法和意义,能够正确数数到4,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书写数字4,并理解其意义。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进行数字4的加减法运算。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苹果图片、小棒等。
2. 学具准备:练习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数字游戏,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数字1、2、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展示数字4的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4,并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掌握数字4的写法和意义。
3. 实例讲解:通过苹果图片和小棒的操作,让学生理解数字4的含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数字4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六、作业布置:1. 请学生在家中找出一些数字4的物品,如4个苹果、4个椅子等,并拍照记录,下次上课分享。
2.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掌握数字4的写法和意义方面较好,但在进行加减法运算时,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
在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加减法运算的训练,并注重学生的个别辅导。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其提高。
九、课后拓展:1. 请学生在家中尝试制作数字4的卡片,并邀请家长一起进行数字游戏。
2.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字,如家中的人数、车辆的编号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十、教学计划:下一节课将继续学习数字5的教学,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掌握数字5的写法和意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内容:1. 课题:认识数字52.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数字5的写法和意义,能够正确数数到5,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设计范例7篇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设计范例7篇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设计范例(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什么是平移以及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数学活动,增强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图形的平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难点能对图形平移过程中的距离进行准确判断。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老师做关窗、拉黑板的动作。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平移现象。
追问:你还能说出生活中有哪些关于平移的现象?学生答:升旗,缆车,火车在笔直的铁轨上开等。
2、生成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例题1图。
先让学生说出虚线部分和实线部分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让学生观察,感受平移,并强调平移的方向。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
(3)认识平移的距离。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学生发现: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并数一数。
(引导: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进行纠错。
之后组织全班交流。
师质疑:有位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格,你觉得对吗?引导学生得出:4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
追问: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怎样数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数的?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数法,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判断,必要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数的方法。
数法预设:方法一: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小学五年级数学《鸡兔同笼》经典公开课教案(精选10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鸡兔同笼》经典公开课教案小学五年级数学《鸡兔同笼》经典公开课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数学《鸡兔同笼》经典公开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数学《鸡兔同笼》经典公开课教案篇1【学习目标】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2、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用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等方法。
3、体会到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难点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学习过程】一、故事引入在我国古代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问题早在1500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探讨了。
阅读书本P112鸡兔同笼的故事,能用你自己的话表述一下题目的意思吗?二、探索新知1、阅读P113例1,根据书本提示,会用列表法求出鸡、兔各几只吗?(完成课本表格。
)2、假设笼子里都是鸡或者都是兔,脚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能列式解决吗?(会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3、自己动笔,尝试用方程的方法解决鸡兔只数的问题?(有困难的可参考书本P114)4、用假设或者解方程的方法解决P112“鸡兔同笼”问题(1)方程解:(2)算术解:解:设鸡有x只,那么兔就有(35-x)只。
解:假设都是鸡。
根据鸡兔共有94只脚来列方程式2×35=70(只)2x+(35-x)×4=9494-70=24(只)2x=4624÷(4-2)=12(只)x=2335-12=23(只)35-23=12(只)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5、以上三种解法,哪一种更方便?☆友情小提示:要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以采用假设法或方程解都可以。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精选11篇)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篇1设计说明图形的旋转是在线段旋转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中,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是本节课的难点。
据此在教学中特作如下设计:1.在观察、发现中初步感受平面图形的旋转,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通过大屏幕演示风车旋转,让学生发现旋转前后三角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体会图形旋转的三要素,为后面的探索和学习提供感性基础,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2.合理使用学具,发展学生几何直观能力。
如何在“图形与几何”内容的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是新课标增加的一个核心概念。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图示是他们认识数学、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方式。
本设计让学生画图前先利用学具实际操作,再在方格纸中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让学生通过直观演示、操作、探索,概括出将小旗、三角形画在方格纸上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有机地融合。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方格纸若干张三角尺长方形纸片三角形小旗教学过程⊙联系生活,引出图形的旋转1.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风车吗?看,老师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风车)在风的吹动下,风车转起来了。
(课件演示风车旋转) 2.提问:你发现了什么?(风车绕着一个中心点进行逆时针旋转,风车在旋转的过程中,每个三角形也在旋转)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画已知线段旋转后的线段,那么三角形、正方形等一些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怎么画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图形的旋转。
[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二)]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将数学与生活问题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小学数学课教案(优秀12篇)
小学数学课教案(优秀12篇)小学数学教案篇一教学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能够按要求在之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3回用正方形、长方形设图案,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尝试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教具:长方形、正方形。
学具:①附页2上的长方形、正方形;②放一张长方形彩纸的信封;③三角尺、直尺、剪刀。
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二次设计谈话引入同学们,在你们的桌面上放一些几何图形,请你认一认,它们都是谁?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认得这么准确的?玩中学1.活动一。
学生分组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教师出示若干图形,请同学们说出几号图是正方形,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
(2)利用学具在小组内探索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先研究用什么方法,再进行操作。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小组的研究结果。
(4)完成“填一填”。
拿着手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同桌之间用自己的话互相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活动二。
通过小游戏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1)猜一猜。
信封里装一张长方行纸,露出一部分。
请同学们猜一猜:信封里装的彩纸是什么形状的?(2)拉一拉。
请两个同学到前面拉一拉,(拉动要慢)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彩纸露出部分的变化。
小学数学教案篇二教学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本节课以“活动”为基础,组织学生“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过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直尺、剪刀、活动角等工具,通过剪一剪、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等方法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探究活动中,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成果,鼓励学生想出多种研究方法,尽量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活动反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维过程,让学生学会怎样研究问题,怎样解决问题,从中发现数学规律,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
小学数学公开课优质教案3篇(数学优秀公开课教案)
小学数学公开课优质教案3篇(数学优秀公开课教案)下面是我共享的小学数学公开课优质教案3篇(数学优秀公开课教案),以供借鉴。
小学数学公开课优质教案1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目标驾驭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实力与过程目标经验探究、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视察、归纳、揣测、验证等实力。
3、情感与看法目标通过学生自己探究出法则,让学生获得胜利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究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
老师:由于长期干旱,水库放水抗旱。
每天放水2米,已经放了3天,现在水深20米,问放水抗旱前水库水深多少米?学生:26米。
老师:能写出算式吗?学生:……老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日须要探讨的问题2、小组探究、归纳法则(1)老师出示以下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探究。
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为负方向。
① 2×3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2 ×3=② -2 ×3-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2 ×3=③ 2 ×(-3)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2 ×(-3)=④ (-2) ×(-3)-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2) ×(-3)=(2)学生归纳法则①符号:在上述4个式子中,我们只看符号,有什么规律? (+)×(+)=( ) 同号得(-)×(+)=( ) 异号得(+)×(-)=( ) 异号得(-)×(-)=( ) 同号得②积的肯定值等于。
小学数学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15篇)
小学数学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15篇)小学数学教案(1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 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 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15篇), 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教案1[教材简解]教材中, 例题重点描述的是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 先看十位上的数, 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让学生利用数数、几十多来比较相应数的大小, 在“试一试”中再利用比较计数器所表示数的大小, 揭示了其他两种情况:比较数的大小, 先比位数, 位数多的数大, 位数少的数小、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 当十位相同时, 就比个位, 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
接着在“想想做做”中, 直接比较数的大小。
这样由具体到抽象,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目标预设]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学会比较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比较能力。
3、创新目标: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
4、德育目标: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组织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比、怎样想的, 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认识。
教学难点: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设计理念]本节课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实践创新教学学习方式, 强调从实际情境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 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 同时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设计思路]在教学设计上以为学生提供现实而有趣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为理念,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抓住“位数”和“数位”的排列顺序进行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中, 我主要采用谈话导入法和和引导发现法,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 观察、思考、讨论、练习相结合, 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辅助验证, 帮助学生获取有关数比较的方法, 真正做到让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
小学五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5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5篇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篇一课型:新授教学内容:教材P5~6例3、例4及练习二第1、9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笔算,并且会运用该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小组讨论中探究、发现、感悟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在理解小数乘法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比较。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
口算后提问:从14×3和×3的口算中,你有什么发现?2、列竖式计算。
26×7×123×25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那么小数乘小数又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二、自主探究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出示教材第5页例3的主题情境图。
师:观察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校有一个长米、宽米的宣传栏。
现在学校要给它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师:给宣传栏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该怎样计算呢?全班交流,然后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我们该如何解决问题呢?生:要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需要先求出宣传栏的面积。
师:那么怎样求宣传栏的面积呢?如何列式呢?生:师:这个式子中,两个因数都是小数,该如何计算呢?生1可以用竖式计算:生2:也可以把它们可作整数来计算(下左)。
师:那么如何求一共需要多少油漆呢?生:可以仿照上面同样的方法计算。
(上右)所以一共需要千克油漆。
师:同学们能说说我们在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吗?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老师加以总结。
小结:所有小数右边的数一律对齐,其他小数位从右往左依次对齐。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0~51页。
教学目标1. 使同学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使同学在观察、操作、笼统、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发展有序考虑的能力,培养初步的符号感。
3. 使同学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上衣和裙子图片,记录纸,作业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搭配现象谈话:无锡有许多旅游景点(多媒体显示无锡的风景图片),小红和爸爸妈妈想来无锡玩。
为了这次旅游,妈妈给她准备了2件上衣(出示学具):一件绿色的和一件黄色的。
还准备了3条裙子(出示学具):粉红色的、蓝色的和大红色的。
用什么颜色的上衣配什么颜色的裙子呢?请同学们给她提些建议吧。
同学交流,教师操作。
小结:像这样,一件上衣配一条裙子,就是把上衣和裙子进行搭配。
(板书:搭配)二、合作探究,体会有序考虑1. 合作探究。
同桌合作,把所有的搭配情况都找出来,让小红自身挑。
合作要求:同桌两人,一人拿学具进行搭配,另外一人把搭配的情况记录在表格中。
同学活动,教师巡视,关注同学中出现的不同的搭配方法。
请同学汇报搭配过程,教师演示。
小结:一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2. 比较方法。
提问: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更喜欢哪一组同学搭配的方法?为什么?同学交流,体会有序搭配是比较好的方法。
小结:有序地搭配可以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3. 理解不同的搭配方法。
谈话:你们能像刚才这组同学一样,把上衣和裙子进行有序地搭配吗?请同桌两个同学再次合作,按自身的想法进行有序地搭配。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8篇)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8篇)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切实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书店买过书呢?老师我最喜欢看去书店买书了,因为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书本任你挑选。
现在,比如老师想再去书店买几本书,分别是数学家的故事和童话选,单价各是6.45元和4.29元,根据这两本书的价钱你们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生1:数学家的故事和童话选一共需要多少钱?生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多多少钱?师:非常好!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生:6.45?+4.29师:第二个问题,谁来?生:6.45?-4.29师:很好!那6.45?+4.29和6.45?-4.29到底等于几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加减法.师:这两道算式你们会算吗?请同学们拿出草稿纸来列竖式算一算吧!师:同学们,你们算好了吗?来看看黑板上这两位同学做的,(念一下竖式)你们同意吗?师:(指着竖式)像这样一位对着一位减,你们觉得陌生吗?那这样列竖式以前我们在哪见过生: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用过.师:是呀,那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生:相同数位对齐.师:是的,瞧,我们来看看小数加减法,你发现了什么?生:小数点对齐.师:小数点对齐,也就确保了相同数位对齐.太棒了!你们已经找到了小数加减法最关键的地方二、探究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师:看到同学们这么爱动脑筋,小精灵要送给大家一些礼物,瞧数学家的故事:6.45元神奇的大自然:8.3元童话故事:4.25 问: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道数学问题并列式解决吗?能吗?拿出草稿本来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列式解决。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优秀6篇)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优秀6篇)小学数学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过程,初步认识11~20的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
2. 经历观察、思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展现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参与数学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可以帮助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更可以给学生带来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课程的数学教育,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年龄较小,形象思维发达,抽象思维水平较低,只有少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师:同学们想想你学过哪些数?关于这些数你们都知道些什么?生:①我知道7大于5,2小于6。
②我知道4的后面是5,前面是3。
③9在10的前面,10比9多1。
④10是最小的两位数,9是的一位数。
⑤我还知道2,4,6,8,10是双数。
……师: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数?生:钟面、日历、手表上的数……师:(投影显示一包原装的铅笔)你能猜出这包是几根吗?(猜猜看)让学生打开自己与屏幕上一样的一包,数数有几根。
让学生拿小棒,数出10根,用皮筋扎成1捆。
师:你知道这10个1根是几个十根吗?(1个十)师生一起在1捆(10根)后面一根一根地摆,边摆边数。
11,12,…,20,再把10个单根的扎成一捆。
从1数到20,从7数到18。
(二)动手操作1. 假如你是小售货员,老师要买10枝铅笔,你怎样拿给老师呢?怎样拿得快呢?2. 小组讨论怎样摆小棒就能让老师和同学们不用去数一眼就能看出是11根小棒。
小学数学公开课优质教案
小学数学公开课优质教案(教育)教学理念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公开课必须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这就意味着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面临着新的调整与挑战。
下面给大家带来小学数学公开课优质教案,希望大家喜欢!小学数学公开课优质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2、初步培育学生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二、教学重难点: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会熟练的进行笔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掌握小数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每位同学家里的生活条件都很好,,住进了这样风景优美的住宅小区、(课件)陶老师想采访一下,你家的住房面积有多大?你的小房间面积又有多大呢?我们看,这是小明同学房间的平面图。
(课件出示)1、从图中,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下面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求房间的面积有多大?⑴房间是什么形状的?要求房间的面积,就是求什么图形的面积?⑴需要找哪些条件?你认为算式怎么样列?打开随堂本列出算式。
(出示算式:3.6×2.8=)(二)引导探究1、根据算式,请你估量一下房间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指名口答,课件出示)你是怎样估量的?有和他不一样的吗?谁来(说说)。
房间的面积在什么范围内?2、如果每平方米房子要付5000元,你认为这样估量分别要付多少钱?(指名口答)4万5千元和6万元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差多少?给少了开发商不愿意,给多了我们又不愿意。
要想双方都不吃亏,怎么办?(准确的计算出它的面积)3、同学们看,这道题是两个什么数相乘?(小数乘小数)(板书课题)它和前面学的乘法有什么不一样?(前面学的是小数乘整数)回想小数乘整数你是怎样计算的?(先转化成整数乘法,再点上小数点)那么,这道小数乘小数的题你想怎样算?指名回答。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集锦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1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点线图整理数据和表示数据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继续学习用画点线图的方法整理数据。
基于以上安排,本节课作了如下设计: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用点线图整理和表示数据的意识,也形成了基本的统计数据的能力,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在与小组成员的合作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2.提高学生阅读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设计上,通过演示将统计表中的数据用画点线图的方法整理的过程,引导学生感悟在统计表中直接观察不容易找出“还能够买半价票的人数”,所以应该整理这些数据,使其更便于观察。
最后分析点线图中的数据,获得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将获得的信息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激发兴趣课件出示:20xx年12月1日,铁道部将能买半价票的儿童身高标准调整为120~150厘米。
师:同学们,看了这则信息,你有什么想法?生个别回答。
师:你的身高属于这个范围吗?看看,如果今年暑假去旅游你需要买票吗?生自由回答。
师:淘气班的同学暑假也想去游玩,我们看一看他们班同学的身高情况,你知道他们班有多少名同学还能够买半价票吗?这就需要我们继续进行数据整理。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教学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感兴趣的情境开始。
在学习新课之前,针对学习内容创设暑假旅游买票这一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探究新知1.出示教材82页淘气班同学的身高情况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统计表,谁能快速地说出他们班有多少名同学还能够买半价票?预设生:数据太多,不能快速地找出,应该先把数据进行整理。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5篇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范文5篇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下面给大家带来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范文篇1一、谈话交流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
)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
(板书:相反。
)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二、教学新知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假如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 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 与规范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1.8千克。
④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
(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3)展示交流。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
“+”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
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
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范文篇2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5-6页。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图形旋转的牲和性质。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设计5篇
学校数学优质课教案设计5篇学校数学优质课教案设计1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介绍七巧板师:你们玩过七巧板吗你知道七巧板是由哪些不同的图形组成的吗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制造了七巧板。
七巧板是由七块图形组成的,它可以拼出丰富的图案来。
外国人管它叫“中国魔板〞,在他们看来,没有哪一种智力玩具比它更奇特的了。
2、导入:今日就让我们一起来生疏其中的一个图形—平行四边形。
(出示课题)【设计意图:以同学宠爱的“七巧板〞为切入点,引发同学的学习热忱。
】二、尝摸索究建立模型(一)认一认形成表象师:老师这儿的图形就是平行四边形。
转变方向后问:它还是平行四边形吗不管平行四边形的方向怎样变化,它都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图贴在黑板上)(二)找一找感知特征1、在例题图中找平行四边形师:老师这有几幅图,你能在这上面找到平行四边形吗2、查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师:其实在我们四周也有平行四边形,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可相机出示:活动衣架)(三)做一做探究特征1、刚刚我们在生活中找到了一些平行四边形,现在你能利用手边的材料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2、在小组里沟通你是怎么做的并选代表在里汇报。
3、刚刚同学们成功的做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做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觉或收获吗你是怎样发觉的(小组沟通)4、全班沟通,师小结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并且相等;对角相等;内角和是360度。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同学学习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还要用眼睛看,用耳去听,用嘴去说,用手去做,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受,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这里通过认平行四边形、找平行四边形和做平行四边形,使同学经受由表象到抽象的过程。
在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同学感悟到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四)练一练稳固表象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五)画一画生疏高、底1、出例如题,你能量出平行四边形两条红线间的距离吗(同学在自制的图上画)说说你是怎么量的2、师:刚刚你们画的这条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教案名称】: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态度。
【教学内容】:四则运算——加法和减法【教学时长】:40分钟【教学资源】:白板、黑板、彩色粉笔、教学卡片、小学生练习册【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些水果,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图片上有多少个苹果?多少个橙子?”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数数的方式,学习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老师通过示意图和实物,向学生介绍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老师用简单的例子,让学生明白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减法是指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
三、加法运算练习(10分钟)1. 老师出示一些加法运算的题目,让学生依次回答。
2. 学生可以使用教学卡片、手指或口算的方式进行计算。
3. 老师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解题方法。
四、减法运算练习(10分钟)1. 老师出示一些减法运算的题目,让学生依次回答。
2. 学生可以使用教学卡片、手指或口算的方式进行计算。
3. 老师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解题方法。
五、综合运算练习(10分钟)1. 老师出示一些综合运算的题目,包括加法和减法。
2.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计算,并写出答案。
3. 学生可以使用教学卡片、手指或口算的方式进行计算。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老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强调加法和减法的重要性。
2. 学生回答问题:“你觉得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有哪些困难?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3. 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通过观察学生的回答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的理解程度: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解题过程,评估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程度。
3. 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学生在综合运算练习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必须明确的两点:
我们要教什么?我们会怎么教?下面以反比例的意义为例讲解。
这个要板书:
教学内容: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成反比例的变化规律,并能初步运用。
2.能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为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两种相关联的量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设计(温故而知新,我们先看看前面我们学过的正比例函数)
(一)复习准备
1.简单例题1
一种练习本的数量和总页数如下表:
师: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哪个量是固定不变的量?
(2)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它们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3)表内相关联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2.简单例题2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________,这两种量叫做成________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________关系。
3.判断下面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1)文具盒的单价一定,买文具盒的个数和总价( )。
(2)水稻产量一定,水稻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 )。
(3)一堆货物一定,运出的和剩下的( )。
(4)汽车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
(5)比值一定,比的前项和后项( )。
可选其中一、二题,说一说为什么?
这个时候开始板书
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对正比例的意义理解得很好。
你们想一想,有正比例就一定有反比例。
什么时候成反比例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反比例的意义。
(板书课题:反比例的意义)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4。
例4 华丰机械厂加工一批零件,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加工的时间如下表:
(1)分析表,回答下列问题。
(出示)
①表中有哪两种量?
②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如何变化的?
③你能说出它们的关系式吗?
④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乘积各是多少?
⑤哪种量是固定不变的?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学,然后分组讨论以上问题。
(老师巡视、指导。
)
(2)同学们发言。
根据同学发言,用彩色粉笔画出箭头并加以说明:
①每小时加工的数量扩大,加工的时间反而缩小;当每小时加工的数量缩小,加工的时间反而扩大。
它们变化的规律是:一扩一缩或一缩一扩,变化的倍数相同。
(板书)
②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都是600。
(板书) 10×60=60030×20=60050×12=600
③从数量关系看:
(3)我们来总结一下反比例的意义是什么?
(4)上述小结让学生照板书内容自述。
2.出示例5。
例5 用600页纸装订同样的练习本,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有什么关系呢?请先填表后,再回答下列问题。
观察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表中有哪两种量?
②装订的本数怎样随着每本的页数变化?
③它们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
④题目中的600是哪种量?
⑤根据两种相关联的量,你能列出一个怎样的关系式?可以求出什么?
生:(答略)
师:我们通过这一例题再次总结一下反比例的意义。
看小黑板(一)中第二条空线,总结反比例的意义。
师:对照反比例的意义详说例5成什么比例。
生:装订的本数是随着每本页数的变化而变化的。
每本的页数扩大,装订的本数反而缩小;每本的页数缩小,装订的本数反而扩大。
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的积总是一定的。
如:
15×40=60020×30=60025×24=600
所以说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是成反比例的关系。
师:刚才你们对照例题总结得很好,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呢?
出示: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学生黑板,读一读。
)
师:谁能对照反比例的意义说一说例4是成什么比例?
(学生看黑板叙述,老师在关系式上标出定量和它们的关系。
)
生:加工的时间随着每小时加工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加工的时间的积(零件总数)是一定的,我们就说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加工的时间是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是反比例的关系。
3.学习字母公式。
师: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你能概括出成反比例的字母公式吗?
生:x×y=k(一定)。
师:很好。
我们今天学习了反比例的意义。
和正比例相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能总结一下吗?(两人互相讨论)
教师指复习小黑板(一)(即填空),学生回答。
生:相同点是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都有一个定量。
不同点是,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同扩同缩,而且相对应的两个数的商(比值)一定;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扩一缩,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是一定的。
师:大家总结得很好,要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的量,就要抓住相对应的个数是商一定,还是积一定。
这是判断两种量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关键。
(三)巩固反馈
自由发挥:你能举出一个成反比例的例子吗?(自由发言)
练习:练习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1)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烧的天数( )。
(2)李叔叔从家到工厂,骑车的速度和所需要的时间( )。
(3)玉华做12道练习题,做完的与没做的题( )。
(4)长方形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 )。
(四)课堂总结
本节我们初步了解了反比例的意义,并能运用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一些简单的问题。
通过正、反比例意义的对比,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要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关系还是成反比例的关系,要抓住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这是本质。
今后我们还要继续研究。
(五)布置作业
自设题目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通过知识引进、知识讨论、知识运用总结进行的。
首先通过复习,巩固了正比例的意义。
通过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反比例的意义”,过渡自然,知识做到了连贯性。
在引导学生学习正比例学习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主动、自觉地去观察、分析、概括、发现规律,从而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增长了自学能力。
小黑板出示、小组讨论、集体反馈,选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使枯燥的知识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知识的对比,加强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区别不同的概念,巩固了知识。
学生的全面参与,培养了总结、区别、沟通的能力。
练习的多样、及时,使学生加深概念的理解。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