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枝杆菌
第十章分枝杆菌
![第十章分枝杆菌](https://img.taocdn.com/s3/m/04d6501459eef8c75fbfb3bb.png)
皮肤结核
致病性
原发感染 多发生于儿童 原发综合征(原发灶、淋巴管炎、肺门 淋巴结炎), 形成结核结节(即结核肉芽肿) 可痊愈,亦可扩散或潜伏并引起原发后 感染。 继发感染 多见于成年人。 病灶多局限于局部,较少扩散,可形成 开放性肺结核。
肺部感染
致病性
肺外感染
部分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可进入血液循环 引起肺内、外播散,如脑、肾结核 痰菌被咽入消化道或食入了消毒不严格 的牛奶也可引起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 等 大多与结核分枝杆菌L型有关
(3)结果判定: 红肿硬结: 直径<5mm为阴性,说明未感染或感染后免疫 力低下; 5<直径< 15mm为阳性,说明感染或疫苗接 种成功,对结核杆菌有免疫力; 直径>15mm为强阳性,说明体内有活动性结 核感染,应追查病灶。
(4)适用: 选择BCG接种对象及效果测定。 婴幼儿结核病诊断参考。 测定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况。 流行病学调查。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染色:细长稍弯,分枝状排列,用 药后可成为L型菌。
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高,菜花样小菌落。
3、抵抗力:耐酸碱、干燥、染料; 对酒精、湿热、紫外线敏感。 4、变异性:可发生形态、菌落、 毒力、免疫原性和耐药性变异。
二、致病性: 1、致病因素: (1)脂质: ①磷脂:能刺激单核细胞增生,抑制蛋 白酶的分解作用,形成结核结节和干酪 样坏死。 ②索状因子:破坏线粒体膜,抑制白细 胞的游走,引起慢性肉芽肿。 ③蜡质D:刺激机体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
分枝杆菌属 与放线菌属
分枝杆菌属特点:
1、细长弯曲杆菌,呈分枝生长。 2、胞壁含有大量脂类,为抗酸杆菌。 3、分为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 麻风分枝杆菌三类。 4、致病性与菌体成份有关,引起慢性肉芽 肿病变。
分枝杆菌
![分枝杆菌](https://img.taocdn.com/s3/m/824ab7f3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97.png)
分布范围
非结核分枝杆菌广泛分布于外界环境、人及动物的机体。人类是麻风杆菌的唯一宿主。
分类
结核
非结核
麻风
结核分枝杆菌(M. tuberculosis),俗称结核杆菌或结核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可侵犯全身各器官, 但以肺结核为最多见(因为喜氧性)。结核病为传染病。
结核分枝杆菌为细长略带弯曲的杆菌,大小1-4μmX0.4 μm。牛分枝杆菌则比较粗短。分枝杆菌属的细菌细 胞壁脂质含量较高,约占干重的60%,特别是有大量分枝菌酸(mycolic acid)包围在肽聚糖层的外面,可影响 染料的穿入。分枝杆菌一般用萋-尼(Ziehl- Neelsen)抗酸染色法,以5%石碳酸复红加温染色后可以染上,但 用3%盐酸乙醇不易脱色。若再加用美蓝复染,则分枝杆菌呈红色,而其他细菌和背景中的物质为蓝色。
分枝杆菌
一类细长略弯范围
目录
02 显著特性 04 分类
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是一类细长略弯曲的,有时有分枝或出现丝状体。在分类学上已将分枝杆菌 属归纳于放线菌种。对人致病的放线菌可分含和不含分枝菌酸两类。分枝杆菌属于含分枝菌酸类。
本属细菌的主要特点是细胞壁含有大量脂质,主要是分枝菌酸。这和其染色性、生长特性、致病性、抵抗力 等密切相关。一般不易着色,若经加温或延长染色时间而着色后能抵抗强脱色剂盐酸乙醇的脱色,故又称抗酸杆 菌(acid-fast bacilli)。该菌属无鞭毛、无芽胞、不产生内、外毒素,其致病性和菌体成分有关。引起的疾病 都呈慢性,并伴有肉芽肿。
第Ⅱ组
暗产色菌(scotochromogen)
这类细菌在暗处培养时菌落呈橘红色。在37℃生长缓慢,菌落光滑。对人致病的有瘰疠分枝杆菌(M.
麻风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M. laprae),俗称麻风杆菌,引起麻风,是一种慢性传染病。流行广泛。全 世界约有病例1200万,主要分布在亚、非和拉丁美洲。我国建国前流行较严重。
分枝杆菌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
![分枝杆菌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5ee76a17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a8.png)
分枝杆菌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引言分枝杆菌(Branchiobdella)是一类无脊椎动物寄生虫,常见于淡水环境中。
它们具有扁平的身体和分枝状的触手,因此得名。
分枝杆菌对环境条件非常敏感,因此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对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分枝杆菌分离培养的方法1.样品采集:在淡水环境中选择活跃的分枝杆菌寄生体作为样品。
2.样品处理:将样品置于理化条件适宜的培养基中,如R2A培养基等。
以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培养。
3.分离纯培养:利用无菌技术将分枝杆菌从其他微生物分离出来。
常用方法包括稀释涂布法、均匀涂布法等。
4.单菌种培养:将分离得到的单个分枝杆菌菌落接种到新的培养基上进行单菌种培养。
5.培养基优化:根据菌株特性,优化培养基组成、温度、光照和其他环境条件。
通过观察菌落形态、生长速度等指标,选择适宜的培养条件。
分枝杆菌药敏试验的方法1.制备药敏试验板:选择适宜的培养基,如Mueller-Hinton琼脂、肉汤琼脂等。
将药物分别加入琼脂中,并制备成不同浓度的试验板。
2.培养分枝杆菌:将分枝杆菌菌液均匀涂布在药敏试验板上,培养在适宜的温度下。
3.药敏试验观察: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和抑菌效果。
记录最小抑菌浓度(MIC)。
4.药敏结果解读:根据国际标准或相关研究的参考值,判断分枝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和抗药性。
可以根据MIC值进行药物分类,如敏感、中度敏感和耐药。
5.药敏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分枝杆菌的药物抗性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结论分枝杆菌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是研究该虫寄生虫的重要手段。
合理的分离培养方法可以得到纯种菌落,为后续研究和药敏试验提供可靠的基础。
药敏试验能够判断分枝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 Johnston, D.J. (2000). A new family of Branchiobdellidan (Annelida: Clitellata) ectosymbiontic on freshwater crayfishes: The Evansobdellidae. Proceedings of the Biological Society of Washington, 113(3): 842-850. 2. Erséus, C. (2001). Chapter 25 PhylumAnnelida: Clitellata, Branchiobdellida. In: Animal biodiversity: an outline of higher-level classification and survey of taxonomic richness (ed. by Z.Q. Zhang). pp. 281-282. 3. Erséus, C. (2005). Order Branchiobdellida. In: Annelida: Polychaeta, Myzostomida, Branchiura and Vestimentifera (ed. by J. B. Hutchings, S. P. Nimis, and C. Reish). pp. 97-100.。
第15章分枝杆菌
![第15章分枝杆菌](https://img.taocdn.com/s3/m/51edd9fe50e2524de4187e12.png)
第15章分枝杆菌表15-1 分枝杆菌的分类分类生长速度菌落和色素产生代表菌种致病性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生长缓慢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结核病非结核分枝杆菌RunyonⅠ组生长缓慢菌落不见光时为淡黄色,光照后则变为黄色或橙色堪萨斯分枝杆菌(M.kansasii)、海分枝杆菌(M. marinum ) 肺结核样病变;皮肤丘疹、结节与溃疡RunyonⅡ组在37℃生长缓慢在暗处培养时菌落呈橘红色瘰疠分枝杆菌(M. scrofulaceum)儿童淋巴结炎RunyonⅢ组40~42℃下生长慢通常不产生色素鸟-胞内分枝杆菌(M.avium)结核样病变,多见于肺与肾RunyonⅣ组在25~45℃快速生长。
培养5~7天即可见到菌落个别种产生色素偶发分枝杆菌(M.fortuitum)极少致病麻风分枝杆菌人工培养基上不生长麻风第一节结核分枝杆菌俗称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菌。
该菌可侵1/3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
特别是近年来世界范围内艾滋病的流行,结核病作为最多见的一种机会性感染,成为HIV阳性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结核病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染色在感染的组织中,结核分枝杆菌细长且直,大小约0.4×3 m(图15-1);在人工培养基上,不同种呈现丝状、球状、串珠状等多形性。
由于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中含有大量的脂质,不易着色,一旦被碱性染料着色后能够抵抗盐酸乙醇(含95%的乙醇和3%的盐酸)的脱色作用,被定性为抗酸菌(acid-fast bacteria),一般不用革兰染色法分类为革兰阳性或革兰阴性。
常用齐尼抗酸染色法(Ziehl-Neelsen acid-fast stain),以5%石碳酸复红加温染色后再经3%盐酸乙醇脱色,结核分枝杆菌被染成红色,而其他非抗酸菌及背景则被美蓝复染呈蓝色。
此外,结核分枝杆菌在药物如异烟肼的影响下,亦可变为抗酸染色阴性。
图15-1 痰标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箭头所指)(Brooks et al, 2004)(二)培养和生长特性结核分枝杆菌的初代分离培养应使用选择和非选择培养基。
分枝杆菌
![分枝杆菌](https://img.taocdn.com/s3/m/cd358429dd36a32d73758197.png)
每年达300万。
我国每年死亡约25万,仍为各类传染病之首。
因此,结核病再次成 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 公共卫生问题。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细长略弯曲,抗 酸染色阳性。有分枝 生长现象。
抗酸染色的步骤:
5%石炭酸 加热 复红初染 5min 3%盐酸 酒精脱色
1min
碱性美 兰复染
1min
镜检
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
结核菌素试验
•
原理:Ⅳ型超敏反应在皮肤局部表现
• 试剂:旧结核菌素(OT) 纯蛋白衍生物(PPD)
• 方法:PPD5个单位前臂皮内注射,48- 72h后观察结果
原理: Ⅳ型超敏反应在皮肤局部表现 结核菌素是结核分枝杆菌的抗原成份,注入机 体皮内后,若受试者曾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则结 核菌素与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在局部释 放淋巴因子,引起注射局部变态反应性炎症,出现 红肿硬结;若受试者未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则无 局部变态反应发生。
第五节
分枝杆菌属
(Mycobacterium)
概 述
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是一类细长稍 弯的杆菌,因有分枝生长的趋势而得名。
主要特点:
1. 细胞壁中含有大量的脂质。 2. 不易着色,可用抗酸染色法使其着色,故又称 为抗酸杆菌。 3. 多引发慢性疾病。
分类
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
致病物质
脂质 蛋白质 荚膜
与致病有关的菌体成分
磷脂 促使单核细胞增生,抑制蛋白酶对组织的分解作用, 使病灶组织溶解不完全,引起结核结节的形成和干酪 样坏死 破坏细胞线粒体膜及微粒体酶类,抑制中性粒细胞游 走,引起肉芽肿
脂 质
索状因子
蜡质D 硫酸脑苷脂 结核菌素
分枝杆菌属的特点
![分枝杆菌属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6a308b9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a6.png)
分枝杆菌属的特点分枝杆菌属(Bacillus)是一类革兰氏阳性的芽孢杆菌,其中包括许多常见的细菌种类。
以下是分枝杆菌属的一些主要特点:1. 形态:分枝杆菌属的细菌是革兰氏阳性细菌,通常呈现为长杆状的细胞形态,有时会有分枝的外观,因此得名“分枝杆菌”。
2. 芽孢形成:这类细菌有很强的芽孢形成能力。
在适宜条件下,它们会形成芽孢,这是一种耐受恶劣环境的休眠状态,可以保护细菌免受极端温度、干旱、紫外线等条件的伤害。
3. 好氧性:大多数分枝杆菌属细菌是好氧生物,也就是说它们需要氧气来生存和进行代谢。
然而,有一些分枝杆菌属细菌也可以在缺氧条件下生长。
4. 好热性:分枝杆菌属有一些细菌种类在高温下生长能力强,甚至可以在70°C以上的温度下生存。
5. 好盐性:部分分枝杆菌属细菌对盐的耐受力较强,可以在含盐的环境中生活。
6. 常见食源细菌:分枝杆菌属的一些细菌是常见的食源细菌,例如肉毒杆菌和炭疽杆菌。
它们会引起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病。
总的来说,分枝杆菌属细菌的特点包括形态特征、芽孢形成能力、好氧性、热耐受性、盐耐受性等。
不同的分枝杆菌属细菌种类可能具有不同的特点。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特点:7. 嗜酸性:某些分枝杆菌属细菌能够在酸性环境中生存和繁殖,这使得它们在一些发酵食品(如酸奶)的制作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8. 广泛存在:分枝杆菌属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体、空气等环境中,同时也存在于宠物、农产品和人体等生物体表面和内部。
9. 产生酶和代谢产物:分枝杆菌属的许多细菌能够产生多种酶,例如淀粉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以利用和分解广泛的有机物质。
此外,一些分枝杆菌属细菌还能产生抗生素等代谢产物。
10. 重要的工业应用: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特性和代谢功能,分枝杆菌属细菌在食品加工、饲料添加剂、环境修复和生物工程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分枝杆菌属细菌中的一些种类对人类和环境具有积极作用,但也有一些种类是致病菌,可以引起人类和动物的疾病。
实验十四:分枝杆菌
![实验十四:分枝杆菌](https://img.taocdn.com/s3/m/34a9aec6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bf.png)
80%
PCR扩增
设计针对分枝杆菌特异性基因的 引物,以提取的DNA为模板进行 PCR扩增,以检测分枝杆菌的存 在。
实验步骤
02
01
03
1. 细菌培养
在无菌操作台上,将分枝杆菌接种在Middlebrook 7H10 Agar培养基上。
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48 小时,直至形成可见菌落。
试剂与溶液
实验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多种试 剂与溶液,如PBS缓冲液、 DNA提取液、PCR反应液等。
实验方法
80%
细菌培养
将分枝杆菌接种在Middlebrook 7H10 Agar培养基上,置于37℃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直至形成可见 菌落。
100%
DNA提取
使用细菌DNA提取试剂盒从分枝 杆菌菌落中提取DNA,为后续 PCR扩增提供模板。
完善培养方法和提高培养 效率
进一步优化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提高十四分 枝杆菌的培养效率和产量,为其应用研究和 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持。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加强公共卫生管理
分枝杆菌感染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因此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的 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包括加强疫情监测、提高公众卫生意识、改善环境卫生等措 施。
07
实验总结与展望
本次实验成果总结
实验目标达成
01
成功分离并培养了十四分枝杆菌,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生物学
特性研究。
方法创新
02
采用了新的培养基和优化后的培养条件,提高了十四分枝杆菌
通过对菌落形态、生长速度、生化反应等特征的观察和分析,实现对分
枝杆菌的鉴定和分类。
02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
第章 分枝杆菌属
![第章 分枝杆菌属](https://img.taocdn.com/s3/m/f6e5620b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26.png)
分枝杆菌属分枝杆菌属(Bacillus)是一类芽孢杆菌科中的细菌属,是一种常见的细菌。
分枝杆菌属细菌的形态为革兰氏阳性,有芽孢,不运动。
分枝杆菌属细菌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空气、动植物沙门氏菌以及人体消化道中等地方。
此外,分枝杆菌属细菌还是许多纤维素降解菌之一,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1. 发现历史分枝杆菌属的物种首先被德国微生物学家F. Cohn于1872年所描述。
分枝杆菌属名称来源于拉丁语Baculum(杆子)而得名。
起初,包括芽孢杆菌属(Sporolactobacillus)和马铃薯杆菌属(Solanum)在内的多个属别被归于分枝杆菌属之下。
到了20世纪30年代,随着生物学的发展以及生物化学研究的深入,分枝杆菌属内部结构不断明朗起来。
1953年,福克勒(Foukceler)首次使用荧光染色技术,证实了分枝杆菌属细胞内有芽孢的产生,并为之制定了现代概念。
目前,分枝杆菌属内部物种的划分还在持续调整之中。
2. 特征2.1 形态学特征分枝杆菌属细菌形态为革兰氏阳性菌杆,大小为0.5 ~ 1.2 µm × 2 ~ 10 µm,杆状或为不规则形状。
除了胶孢杆菌属之外,其他细菌均不产生胶质囊或鞭毛等结构,而且周围亦不具有较多的纤毛或糖胶成份。
芽孢的形成是分枝杆菌属的一个显著特征。
分枝杆菌属细胞在恶劣环境条件下,通过细胞内分裂并将核质分割成若干形状不一、结构各异的小体,然后将其包裹在亚细胞层次的膜结构内,最终形成成熟的芽孢。
2.2 生理生化特征分枝杆菌属细胞在吸取营养和能量方面非常多样化,能够利用许多有机物和少数无机物。
分枝杆菌属能产生许多酶,包括外排酶、代谢酶、溶解酶等,具有泛酸稳定性。
此外,分枝杆菌属能抵抗许多化学物质和物理条件的影响,能生长于广泛的嗜酸或嗜碱环境中,也能在较高的温度下繁殖。
2.3 分类根据细胞结构、代谢特征及生命周期等特征,目前分枝杆菌属细菌被分为16个物种。
微生物第章 分枝杆菌属
![微生物第章 分枝杆菌属](https://img.taocdn.com/s3/m/8fdb9385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70.png)
微生物第章:分枝杆菌属一、概述分枝杆菌属(Bacillus)是革兰氏阳性的芽孢杆菌科中最常见的属之一。
其名称来源于其在培养基上形成的分枝的菌体形态。
该属菌体大小相对较大,形态多样,包括直形、杆形、梭形或球形等不同类型。
分枝杆菌属包括很多种类的细菌,一些种类在自然环境中很常见,有着重要的生态、工业和医学应用价值。
二、生态学和鉴定分枝杆菌属中的细菌生活在许多不同的环境中,包括土壤、水、植物、食品和动物的肠道中。
细菌在自然环境中存在着极为广泛的分布,在枯萎的植物、渣滓、泥炭、海水和河流等地方都可以发现其存在。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枝杆菌属可以通过形态特征、代谢特性和生长特点等鉴定方法进行分离和鉴定。
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对分枝杆菌在特定培养基上的生长型态观察和菌落形态分析来确定其种属。
三、病原学分枝杆菌属在人类和动物中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包括但不限于食物中毒、牲畜疾病和人类疾病。
尽管其中很多细菌是无害的或有益的,但某些菌株却可以对人类或动物健康构成威胁。
常见的分枝杆菌病原体包括:芽孢杆菌(B. anthracis), 糖原芽胞杆菌(B. cereus),乳酸吸收性芽胞杆菌 (B. coagulans) 和枯草杆菌(B. subtilis)等。
分枝杆菌的病原性与其产生的细胞外毒素和内毒素有关,而这些毒素的分泌与生长环境和条件有很大关系。
四、工业应用除了在疾病治疗上的作用外,分枝杆菌属在工业生产中还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饮食加工业中,分枝杆菌可以用于制造豆腐、酱油等食品。
同时,分枝杆菌的一些菌株也可以进行微生物发酵生产出某些化合物,如抗生素、植酸酶、纤维蛋白溶酶等。
这些化合物在医药和普通日常生活中也被广泛使用。
五、分枝杆菌属在自然环境、医学、动物和食品加工业、以及其他工业领域都存在着广泛的应用和研究价值。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分枝杆菌属的多样性和作用将会得到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分枝杆菌
![分枝杆菌](https://img.taocdn.com/s3/m/c0767665af1ffc4ffe47ac59.png)
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
1.涂片镜检 :抗酸染色红色 2.分离培养 :强酸或强碱处理后接种罗杰二氏培养基 3.细菌鉴定:培养特性、生化特性
动物接种
用于细菌的分离和毒力测定。常用的动物为豚鼠和兔。
免疫学诊断
1.结核菌素试验 婴幼儿阳性结果可结合临床症状做出诊断。 在成人可作为判定机体细胞免疫的一种指标。 2.ELISA 检测抗PPD的IgG,肺结核病人的阳性率为80-90%。
又称抗酸杆菌 (acid-fast bacillus)
本菌属种类较多,可分为3组: ①结核分枝杆菌(模式种);
②非结核分枝杆菌;
③麻风分枝杆菌。
牛分枝杆菌(M. bovis)
一、形态与染色
细长、微弯的杆菌,无芽孢和鞭
毛。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有特殊的 糖脂。不易着色,而抗酸染色为 红色。
糖脂成份有效地刺激哺乳动物的
结核病的的疫情与现状
全球形势严峻
WHO2009年全球结核病控制报告显示,全球现有结 核病患者1370万,每年发病人数为927万,每年死 亡人数177万。结核病仍为单一病原菌引起疾病死 因的第一位。 目前全球有1/3人口即17亿人感染了结核病,每1秒 钟就有1人受感染。 发病人数占前五位的国家分别为印度、中国、印度 尼西亚、尼日利亚、南非。
PCR
运用于分离菌株及结核病人的临床样本(痰液)的检测。
预防接种
卡介苗(BCG)接种,免疫、乙胺丁 醇 和链霉素。 ②第二线抗结核药物有对氨水杨酸、吡嗪酰胺、乙硫异烟胺 和环丝氨酸等。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株的增多使结核病成为人类健康的一个新 的严峻事实。
培养特性
专性需氧菌,对营养要求严格
挑--营养要求较高,必须在含血清、卵黄、马铃 薯、甘油以及含某些无机盐类的特殊培养基(罗氏) 上才能生长良好。 懒--生长缓慢,14~18h分裂1次,在固体培养基 上2~5w才出现肉眼可见的菌落。
临床常见细菌—分枝杆菌(病原生物学课件)
![临床常见细菌—分枝杆菌(病原生物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9926bc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40.png)
人型结核分枝杆菌、牛型分枝杆菌
非典型分枝杆菌
Ⅰ组
生长缓慢、光产色
堪萨斯分枝杆菌、海分枝杆菌
Ⅱ组
生长缓慢、暗产色
瘰疠分枝杆菌
Ⅲ组
生长缓慢、不产色
鸟-胞内分枝杆菌
Ⅳ组
生长快速、
偶发分枝杆菌
麻风分枝杆菌
人工培养基上不生长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细长略弯,分枝状排列或聚集成团。抗酸染色阳性,菌体染成红色,非抗酸菌染成蓝色。G+,不易着色
+
100个视野内发现1~9条抗酸菌
2+
10个视野内发现1~9条抗酸菌
3+
每个视野内发现1~9条抗酸菌
4+
每个视野内发现9条以上抗酸菌
(三)临床意义1.致病物质:主要与菌体成份有关。(1)脂质索状因子:引起慢性肉芽肿分枝菌酸:与抗酸性有关蜡质D:具有佐剂作用硫酸脑苷脂:阻碍吞噬磷脂:促类上皮细胞形成,与结核结节形成有关(2)蛋白质:诱发超敏反应(3)糖类:抵抗吞噬作用
分枝杆菌及检验
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一类细长弯曲的杆菌,因有分枝生长的趋势而得名主要特点细长弯曲,细胞壁含有大量脂质,分枝状生长。常用抗酸染色鉴定(抗酸阳性呈红色)。引起疾病多呈慢性,且伴肉芽肿。
分枝杆菌的分类
分类
生长特性
主要对人致病的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
犰狳
2.临床意义:1.传播途径:主要是密切接触2.所致疾病:麻风(侵害皮肤、粘膜和神经系统)3.临床分型:瘤型(占20%~30%,传染性强)结核样型(占60%~70%,传染性弱)界线类(可转化为以上两型)
3.防治原则:早发现(检验时,标本通常采用刮片),早隔离、早治疗治疗药物主要有砜类(氨苯砜、苯丙砜、醋氨苯砜)、利福平、氯苯吩嗪及丙硫异烟胺。
分枝杆菌检测方法总结
![分枝杆菌检测方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e3ef070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5b.png)
分枝杆菌检测方法总结分枝杆菌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痰涂片: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优点是快速、低廉、操作简便,但无法区分死活菌,尤其是无法区分结核分枝杆菌(MTB)和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而且受制于痰液中分枝杆菌数量,敏感性较低,漏检率很高。
2. 结核培养:与痰涂片相比,培养法灵敏度增加了不少,结核培养阳性是诊断抗酸杆菌的金标准,但缺点在于培养时间周期过长,一般需要8周左右时间,这样很耽误医生用药和患者及时治疗。
3. 结核杆菌IgG抗体检测: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体内可产生特异性抗体。
将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包被在固相载体上,与待测血清反应,血清中相应的抗体可结合于其上,再以胶体金(或酶)标记,显示反应,可检出血清中结核分枝杆菌抗体。
结核杆菌IgG抗体检测特异性较好,对于排除结核阳性有利,但无法确诊活动性结核。
4. Xpert MTB/RIF:通过检测MTB基因组中的rpoB基因及其突变情况,实现MTB核酸和利福平耐药检测的全自动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技术。
具有以下优势:特异性好,能准确区分MTB和NTM;灵敏度高,检测快速,仅需要两个小时就完成检查了;适用于各种标本,痰液、肺泡灌洗液、肺组织、脑脊液、淋巴结、关节液以及尿液等均可用于检测;同时可以检测利福平耐药,检测对一线抗结核药物利福平的耐药情况,敏感性特异性极高,可及时为临床用药提供有效参考。
5. IGRA: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特异性抗原刺激T细胞产生的γ-干扰素(IFN-γ),以判断是否存在MTB感染。
IGRA适应证主要包括结核潜伏感染(LTBI)的诊断和活动性结核(ATB)的辅助诊断。
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相比具有明显优势:特异度高,不受卡介苗接种及大多数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干扰;使用单一阈值作为阳性判断标准;作为体外诊断方法,更适用于疫情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IGRA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用于诊断MTB感染的体外免疫学方法。
第章分枝杆菌属
![第章分枝杆菌属](https://img.taocdn.com/s3/m/4b717714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0f.png)
第章分枝杆菌属第章分枝杆菌属(英文名为Streptomyces)是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属于放线菌目中的一员。
它们生活在土壤中,是土壤中最常见的细菌之一,发现于1943年。
形态学特征第章分枝杆菌属的细胞是革兰氏阳性的,通常呈现细长的分枝状形态,长度通常在0.5微米至2.5微米之间,宽度在0.5微米至1.0微米之间。
在培养基上生长时,可以形成分叉状的菌丝。
有时可以形成分支或节数不等的菌丝,因此得名分枝杆菌。
生物学特征第章分枝杆菌属的菌株是一类土壤中常见的细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土壤和水体中。
它们能够利用土壤的有机物和无机物为生,能够利用硝酸盐、钾盐、磷酸盐和铁盐等作为生长的营养来源。
同时,它们还能够分泌多种次级代谢产物,在医药、农业和化学工业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应用价值第章分枝杆菌属的菌株不仅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同时还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它们可以作为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除草剂、生物染料和生物药物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
例如,在医药领域中,目前已经发现了很多可以抗癌、抗生物感染、抗真菌、抗病毒的有效药物,其中许多就是由第章分枝杆菌属的细菌产生的。
研究进展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第章分枝杆菌属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可以对第章分枝杆菌属的基因组结构、代谢途径、催化酶等进行详细研究。
同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和代谢工程技术,可以对第章分枝杆菌属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定向改造和优化,以实现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
第章分枝杆菌属是一类重要的土壤细菌,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其生物学特征和代谢途径的研究,可以为其次级代谢产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为医药、农业和化学工业等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分枝杆菌结构
![分枝杆菌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9df24a6d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6b.png)
分枝杆菌结构一、概述分枝杆菌是一类特殊的细菌,属于放线菌目。
与结核杆菌一样,分枝杆菌是一类具有抗酸染色特性的革兰氏阳性菌。
分枝杆菌种类繁多,包括常见的结核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海分枝杆菌等。
它们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如土壤、水、动物体等。
此外,部分分枝杆菌是致病性的,能引起人类及动物感染。
结核杆菌是最为人所知的致病性分枝杆菌,其引起的结核病是一种全球性的卫生问题。
了解分枝杆菌的结构有助于深入理解其生命过程、致病性以及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
二、细胞壁的结构分枝杆菌的细胞壁由三部分组成:肽聚糖层、脂质层和外膜。
1.肽聚糖层:这是分枝杆菌细胞壁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由糖醛酸、葡萄糖和氨基酸组成。
其特殊的双层结构对维持细菌的形态、耐受酸性环境以及逃避宿主免疫攻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脂质层:位于肽聚糖层外侧,主要由分枝菌酸、糖脂、磷脂等组成。
脂质层的组成和结构在分枝杆菌的分类上具有重要的鉴别意义。
3.外膜:覆盖在脂质层外,含有特殊的抗原和酶,参与分枝杆菌的致病性和免疫逃逸过程。
三、细胞质和细胞器的构成分枝杆菌的细胞质与其他细菌相似,含有核糖体、DNA、RNA等基本成分。
细胞质中的蛋白质合成系统和能量代谢系统均比较发达,为分枝杆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此外,部分分枝杆菌还含有特殊的颗粒和囊泡结构,这些结构在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中具有重要作用。
四、基因组与转录组的特点分枝杆菌的基因组相对较大,且具有较高的G+C含量(约为62%)。
基因组中包含大量的重复序列和串联重复序列,这些重复序列可能与分枝杆菌的免疫逃避和耐药性有关。
此外,基因组中还含有大量的插入序列和可移动元件,这为分枝杆菌的基因重组和变异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转录组学研究显示,分枝杆菌在感染过程中会根据环境变化表达不同的基因,从而适应不同的生存条件。
五、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构基础分枝杆菌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构基础主要包括细胞壁成分、分泌的毒力和致病因子以及菌体表面结构等。
分枝杆菌灭活条件
![分枝杆菌灭活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186870aa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e9.png)
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是一类细菌,其中最为著名的代表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引起结核病。
灭活分枝杆菌是为了防止传播疾病,例如在实验室工作、制备疫苗或处理感染物体时。
以下是常见的分枝杆菌灭活条件:热灭活:温度:使用高温可以有效地灭活分枝杆菌。
典型的灭活温度范围为80°C至100°C,取决于灭活时间和具体的应用需求。
时间:灭活时间通常在15分钟到1小时之间,取决于温度和样本的性质。
化学灭活:乙醛(Formaldehyde):乙醛是一种常用的化学灭活剂,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灭活细菌。
典型浓度和接触时间可根据具体需求而有所不同。
过氧乙酸(Peracetic Acid):这是另一种强效的化学灭活剂,用于细菌的灭活。
紫外线辐射:波长:紫外线辐射通常在254纳米波长处最为有效。
这种辐射可损害细菌的核酸,导致细胞死亡。
曝露时间:曝露时间取决于灭活的效果和紫外线辐射的强度。
电离辐射:辐射源:电子束辐射或γ射线辐射是常用的电离辐射源。
剂量:辐射剂量取决于样本的性质和辐射源的能量,通常需要确保足够的辐射剂量以确保灭活。
滤过灭活:孔径:使用合适孔径的过滤器可以过滤掉分枝杆菌,达到灭活的效果。
过滤时间:过滤时间取决于过滤速度和样本的体积。
化学消毒剂:氯化合物:例如次氯酸钠(NaClO)是一种强效的化学消毒剂,可用于灭活分枝杆菌。
过氧化氢:过氧化氢也可用于消毒,具体使用条件需要根据浓度和接触时间确定。
在进行分枝杆菌灭活时,需要谨慎选择适当的方法,确保彻底灭活并符合安全标准。
具体的灭活条件可能会因应用场景和实验要求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实验室工作或生物制品制备时,请遵循相关的实验室安全规程和指南。
分枝杆菌详细讲解
![分枝杆菌详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db6cb959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d3.png)
分枝杆菌详细讲解分枝杆菌(Bacillus)是一类常见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分布广泛,包括数百个物种。
它们是一类孢子形成菌,在特定的条件下能够形成耐热的孢子,因此在环境中具有极强的耐受性和适应能力。
分枝杆菌不仅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而且在生物学研究、医药制备、食品工业等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分枝杆菌的形态是革兰氏阳性杆菌,长而细,呈直线状,有分枝的外形,故得名为分枝杆菌。
分枝杆菌的细胞壁含有高水平的鞘氨醇和肌醇等物质,这些物质对形成耐热孢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分枝杆菌没有鞭毛,且在菌体的末端通常会有分枝,这种分枝的形成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在环境中,分枝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空气中等。
它们可以利用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作为营养源,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氨基酸等。
分枝杆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可以在不同温度、pH值和含氧量的环境中生长,甚至在一些极端环境条件下仍能存活。
这使得它们不仅在土壤肥沃性维持、有机物降解等环境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可以应用于工业上的废水处理和环境修复。
分枝杆菌的最大特点之一是能够通过形成孢子在恶劣环境中存活。
当环境条件不利于细菌的生长时,分枝杆菌通过分裂形成孢子,保护自己,并在适宜的时候再次发芽成为活的细菌。
这种孢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生存保护作用,使得分枝杆菌能够在没有营养和水分的情况下存活较长时间。
由于孢子的高温抵抗能力,分枝杆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如发酵食品的生产和保存等。
另外,分枝杆菌还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应用价值。
由于其代谢特点和营养需求的多样性,分枝杆菌被广泛用于产酶、产生合成化合物和细胞外聚合物的生产。
它们可以产生多种酶,如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等,可以用于纺织业、制浆造纸业、制药业等多个领域。
此外,分枝杆菌还可以作为生物农药的一种,用于防治植物病害。
在生物学研究中,分枝杆菌也是广泛使用的模式生物,用来研究基因结构和功能、基因表达和调控、代谢途径等。
总结起来,分枝杆菌是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具有形态特殊、产孢、耐热等特点,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
分枝杆菌培养条件
![分枝杆菌培养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b341f908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fd.png)
分枝杆菌培养条件
嘿,咱今天就来聊聊分枝杆菌的培养条件哈!你可别小瞧这小小的分枝杆菌,要让它们好好成长那可得有点讲究呢!
首先呢,温度可是很关键的一点哦!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热,得给它们找个舒舒服服的温度环境,就好像我们人喜欢待在不冷不热的房间里一样。
分枝杆菌也有它们喜欢的温度范围,要是温度不合适,它们可能就不乐意长啦!
然后呢,营养也得跟上呀!就像我们得吃饭才有劲,分枝杆菌也需要足够的营养来长大。
得给它们准备好合适的培养基,里面有它们需要的各种“好吃的”,这样它们才能茁壮成长,变得壮壮的。
还有哦,氧气也不能少。
它们有的喜欢多一点氧气,有的可能稍微“害羞”点,对氧气要求没那么高。
所以我们得搞清楚它们的脾气,给它们提供合适的氧气环境。
培养分枝杆菌就像是照顾一群小宝贝,得小心翼翼地呵护着。
有时候我就在想啊,这些小家伙们还真会挑呢,条件不好就不乐意长。
不过也是,谁不想在舒服的环境里生活呀!
哎呀呀,培养分枝杆菌可真是个精细活。
要时刻关注着它们,看看温度对不对,营养够不够,氧气合不合适。
就像照顾小朋友一样,得细心再细心。
总之呢,要想让分枝杆菌好好培养起来,就得满足它们那些小小的要求。
温度、营养、氧气,一个都不能少。
只有这样,它们才能乖乖地长大,为我们的研究或者其他工作出一份力呀!
哈哈,现在你是不是对分枝杆菌的培养条件有点了解啦?可别小瞧这些小细节哦,它们可是很重要的呢!就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看似不起眼,却能决定很多事情的成败。
下次再看到分枝杆菌,你就会知道怎么给它们创造一个舒适的“家”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2、分离培养
(3)接种培养
取0.1ml处理的各种标本悬液和沉淀物,接种固体培养基 35-37℃
5%-10%CO2培养 一周内每天观察,以后每周观察一次,直到8周 根据生长时间、菌落形态、产生的色素等特点加以判定 报告方式:培养阳性 (斜面上20个菌落以下,报菌落数) 培养阴性 必须观察8周
(多用于尿标本的前处理)
胰酶-新洁尔灭:1g/L胰酶消化后,再用0.3%新洁尔灭处理5min以液化
和杀灭杂菌
NALC-2%NaOH(N-乙酰-L-半胱氨酸,2%氢氧化钠 )适用各种标本处理
31
2、分离培养
(2)培养基选择 鸡蛋为主的培养基 L-J培养基 曲氏 小川 琼脂为基础的培养基 米氏7H10和7H11 液体培养基 米氏7H9和吐温白蛋白肉汤,主要用 与药敏试验
34
标本 涂片检查 分离培养 处理过的标本 或无污染标本
核酸检测
抗体检测
直接涂片
5
结核分枝杆菌扫描电镜照片
L-型结核分枝杆菌扫描电镜照片
Ziehl-Neelsen 抗酸染色(痰直接涂片)
Ziehl-Neelsen 抗酸染色(纯培养)
6
金胺“O”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菌体发出黄绿色或橙黄色荧光
7
2、培养特性
专性需氧,8-12%CO2刺激生长,最适温度 35-37℃,
PH6.5-6.8,需要一定的湿度 生长缓慢, 18~24h分裂一代,在固体培养基上2-4周才 能长出菌落。菌落呈干燥颗粒状,不透明,乳白色或米黄 色,表面粗糙,形似菜花样 液体培养基生长较快,多表面生长,形成菌膜,易碎沉于 管底。有毒力菌株在培养液中呈索状生长 营养要求较高,必须在含血清、卵黄、马铃薯、甘油以及 含某些无机盐类的特殊培养基(如罗氏培养基)上才能生 长
毒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于含甘油、胆汁、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13年230次 传代而获得减毒菌株,再接种动物,不能致病而使其获得免疫力,1921 年开 始应用于人类来预防结核病
耐药:是结核卷土重来的原因之一
12
卡 介 苗 的 发 明 人
Calmette, 1863-1933
Guerin, 1871-1961
1
分枝杆菌属是一类细长或略弯曲、有时呈分枝或丝状 的杆菌。
+ 主要特点 – 形态上:细长弯曲,分枝状生长 – 结构上:细胞壁含大量脂类(占干重的60%,与染色性、 抵抗力、致病性等密切相关) – 染色上:呈抗酸染色阳性(不易着色,加温或延长时 间着色后,能抵抗3%盐酸酒精的脱色作用) – 致病性上:引起疾病都呈慢性,并伴肉芽肿 – 需氧,无荚膜、芽胞,不产生内外毒素及侵袭性酶 + 分类 – 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 – 非结核分枝杆菌 – 麻风分枝杆菌
卡介苗名中的「卡」与「介」 分别代表卡密特与介伦的缩写
13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结核分枝杆菌不产生内、外毒素,无侵袭性酶, 其致病性主要由于 细菌繁殖引起炎症 菌体成分 代谢产物毒性作用 抗体对菌体成分产生免疫病理损伤
14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物质 脂质、蛋白质、多糖 (1)脂质 含量与毒力有密切关系关 ,以糖脂为重要
22
郭霍现象
有毒TB
正常豚鼠
感染过或已免疫豚鼠 1-2天,局部红肿、浅溃烂 不扩散、易愈合
10-14天,局部溃烂 坏死、经久不愈
全身扩散
23
3、免疫性与变态反应 (3)结核菌素试验 应用结核菌素对皮肤进行试验,检测受试 者对结核分枝杆菌是否有免疫功能和迟发 型超敏反应
24
结核菌素试验
结核菌素试剂: 旧结核菌素OT 纯蛋白衍生物PPD(目前都用) 两种PPD: PPD-C (人型制成); BCG-PPD(卡介苗制成)
33
培养结果报告方式
(1)分枝杆菌培养阴性:斜面无菌落生长,以 “培养阴性”报告,不可以“–”表示. (2)分枝杆菌培养阳性(1+):菌落生长 占斜面面积的1/4以下(20个菌落以上)
(3)分枝杆菌培养阳性(2+):菌落生长 占斜面面积的1/4以上,1/2以下
(4)分枝杆菌培养阳性(3+):菌落生长 占斜面面积的1/2 以上,3/4以下 (5)分枝杆菌培养阳性(4+):菌落生长 布满整个斜面 (6)报实际菌落数: 20个菌落以下
以
27
抗酸染色的原理
分枝杆菌的细胞壁内含有大量的脂质,主要是分枝菌 酸,它包围在肽聚糖的外面,所以分枝杆菌一般不易着色, 要经过加热和延长染色时间来促使其着色。但分枝杆菌中 的分枝菌酸与染料结合后,就很难被酸性脱色剂脱色,故 名抗酸染色
萋-尼抗酸染色法是在加热条件下使分枝菌酸与石炭酸 复红牢固结合成复合物,用盐酸酒精处理也不脱色。当再 加碱性美兰复染后,分枝杆菌仍然为红色,而其他细菌及 背景中的物质为兰色
15
1、致病物质
(2)蛋白质 主要成分为结核菌素 可激发机体的结核菌素反应 有免疫原性,与蜡脂D结合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 (3)多糖 由阿拉伯半乳糖、阿拉伯甘露聚糖、甘 露聚糖、葡萄聚糖组成 干扰抗原抗体反应,与免疫血清产生沉淀反应 吸引中性粒细胞,诱发超敏反应 是荚膜的主要成分
பைடு நூலகம்21
3、免疫性与变态反应 (2)超敏反应
+ 机体抗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免疫的同时,也形成了对结
核分枝杆菌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免疫性和超敏反应的关系 可用郭霍现象说明 郭霍现象 – 再感染时溃疡浅、易愈合,不扩散,表明机体已有一 定免疫力 – 但再感染时溃疡发生快,说明在产生免疫的同时有超 敏反应的参与 + 免疫性和迟发型超敏反应是不同的细胞免疫,可由不同类 型的T细胞介导
午后低热、盗汗、食欲不振、乏力和消瘦等
呼吸道表现
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及气急,肺部湿啰音
18
原发灶 淋巴管炎 肺门淋巴结炎 哑铃形阴影
19
结核结节 干酪样坏死 空洞
20
3、免疫性与变态反应 (1)免疫性
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相当强的免疫力(感染率高,发病
率低) 胞内感染菌,T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 结核免疫属于传染免疫或带菌免疫,即结核分枝杆菌或其 组分在体内存在时,机体对入侵的结核有较强的免疫力, 当体内的结核或其组分消失后,抗结核免疫也消失 机体感染后产生多种抗体,但对机体无保护作用,与机体 免疫程度也无平行关系
4
+ 一、生物学性状 + 1、形态与染色 细长、略有弯曲的杆菌 革兰染色阳性,不易着色,一般采用萋-尼抗酸染 色,抗酸阳性,属于抗酸杆菌的一种 镜下:成团、成束,排列无序,也有成链、索状 金胺“O”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菌体发出荧光 无芽胞、鞭毛、菌毛,一般无荚膜 L型细菌呈非抗酸性 G+性颗粒(Much颗粒)
16
2、所致疾病
结核分枝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 受损伤的皮肤等多种途径侵入易感机体,引起 多种组织和器官的结核病,以通过呼吸道引起 的肺结核最为多见 肺结核可分为原发感染和原发后感染(继 发感染) 肺外感染有肠结核、脑结核、皮肤结核、 肾结核、骨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等
17
全身结核中毒症状
肺結核-“面色蒼白、身體消瘦”、 一陣陣撕心裂肺的咳嗽 -“白色瘟疫” -“癆病”
29
30
2、分离培养
对结核病诊断、疗效观察及药物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1)标本前处理:去除污染菌和液化标本
40g/LNaOH:2:1比例消化痰液,37℃水浴箱15-30min,其间震荡2-3次,
以3000r/min离心15min后,取沉淀接种培养基
4%H2SO4:2-4倍混合,室温作用20min,其间震荡2-3次,后接种培养基
抗酸杆菌阴性(―):连续观察300个不同视野未发现抗 酸杆菌 报告抗酸杆菌菌数: 1-8条抗酸杆菌/300视野 抗酸杆菌阳性(1+):3-9条抗酸杆菌/100视野 抗酸杆菌阳性(2+):1-9条抗酸杆菌/10视野 抗酸杆菌阳性(3+):1-9条抗酸杆菌/每视野 抗酸杆菌阳性(4+):≥10条抗酸杆菌/每视野
索状因子:为6,6-双分枝菌酸藻糖,破环细胞线粒体膜,影响
细胞呼吸,抑制白细胞游走和引起慢性肉芽肿 磷脂: 使单核细胞增生,使巨噬细胞转变为类上皮细胞,从而 形成结节 蜡脂D :为糖脂和分枝菌酸复合物,激发机体产生迟发型超敏 反应 硫酸脑苷脂:抑制吞噬细胞中吞噬体与溶酶体结合,使细菌长 期在细胞内存活
10
结核分枝杆菌
四不怕 ◆耐干燥:在干燥痰内可存活6-8个月 ◆耐酸(3% HCl或6% H2SO4) 、耐碱(4% NaOH) ◆对碱性染料有抵抗力:1:75000结晶紫和1:13000孔雀绿 ◆对青霉素等抗生素不敏感 四怕 ◆对70%-75乙醇敏感:数分钟被杀死 ◆对湿热敏感:62~63℃15min或煮沸即被杀死 ◆对紫外线敏感:直接日光照射数小时即被杀死 ◆对抗痨药物敏感,但长期用药容易出现耐药性
2
+ 结核分枝杆菌
(M.tuberculosis),简称结 核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 原菌。 + 1882年由德国医生和细菌学 家罗伯特 · 郭霍 ( Robert Koch )发现并分离到 + 在我国对人致病的主要有人 型和牛型结核分枝杆菌
3
结核病流行概况
结核病至今仍为重要的传染病,估计世界人口中1/3感 染结核分枝杆菌。据WHO报道,每年约有800-1000万新病
25
+ 结核菌素试验意义
卡介苗接种后免疫效果测定 作为婴幼儿结核病诊断参考
测定肿瘤患者等细胞免疫功能
26
+ 三、微生物学检验
(一)、标本采集 痰;尿;粪;胃液;CSF;胸腹水;脓液;血液等 (二)、检验方法 1、涂片检查 (1)直接涂片 薄(0.01ml 10mm*10mm)、厚(0.1ml 20mm*15mm)涂片法 (2)集菌涂片法 沉淀集菌法:20g/LNaOH,37℃30min或高压灭菌液化后, 3000r/min离心30min后,取沉渣涂片 漂浮集菌法 (3)荧光显微镜 金胺“O”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菌体发出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