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与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巩固知识的重要教学手段。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在提问时常常会出现一些误区,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
本文将就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对于课堂提问的误区1. 重复性问题在课堂上,一些老师喜欢使用重复性问题,即反复问同一个问题,直到得到所期望的答案。
这种做法容易让学生感到无聊,产生厌学情绪,降低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2. 低层次问题在教学中,一些老师往往只是提出一些基础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机械性记忆和重复,而忽略了对学生逻辑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3. 人云亦云问题有些老师在提问时,只是希望学生对问题作出肯定的回答,并不真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来思考问题,这样会导致学生面对问题时只是机械性回答,并不能真正理解问题的本质。
4. 不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在课堂提问中,一些老师只是针对全班学生提问,而忽略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没有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个性化的问题,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低下。
1. 多样化提问方式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该尽量避免重复性问题,要多样化提问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保持新颖感,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可以采用开放性问题、引导性问题、应用性问题等多种形式的提问,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提高提问的层次,不仅可以提出基础性问题,还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发现,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和意见,不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敢于质疑和创新的精神,使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思维独立性。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出个性化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教师有效引导学生思维、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教师在实施课堂提问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容易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影响到教学效果。
教师需要了解这些误区,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误区一:提问答案已经确定一些教师在提问时,已经心里有了一个确定的答案,并且希望学生回答出这个答案,这样的提问往往是带有主观意识的,容易给学生一种“唯一正确答案”的压力。
这种提问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对策一:开放性提问教师应该改变提问的方式,更多地采用开放性提问,让学生自由发挥,多角度思考。
在教授数字运算的时候,可以提出类似的问题:“这个数是不是唯一的?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吗?”这样的提问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多元化地思考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对策二:鼓励学生提问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对学生的问题给予积极回应。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也可以通过学生的问题得知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状况,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有力的参考。
二、误区二:过多打断学生的回答有些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会不断地打断学生,导致学生无法连续思考和表达。
这种行为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限制了他们的发言空间。
对策一:给予足够的回答时间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该给予足够的时间,允许学生思考和表达。
因为有时学生的思路可能比较复杂,需要时间整理和组织语言。
教师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来判断他们的理解程度和学习状况。
对策二:倡导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让他们主动向同学提问和回答问题。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可以激发思维,促进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三、误区三:提问范围狭窄一些教师在提问时,往往只局限在课本上的知识点中,很少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思考。
这种提问方式容易让学生觉得数学只是一堆已知答案的堆砌,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一、误区分析1. 提问内容过于抽象在数学课堂上,有时候老师可能会提出一些过于抽象的问题,例如“请问什么是二次根式?”或者“请问什么是平行线?”这类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过于抽象,导致学生无法从生活实际中联想到具体的概念,理解起来会相对困难。
2. 提问方式单一有的老师在课堂上习惯性地采用直接提问的方式,例如“请问12与8哪个数更大?”或者“请问这是什么图形?”这种方式对于学生来说缺乏启发性和趣味性,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3. 师生互动不足在一些课堂上,教师往往会独自提问并回答问题,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这种师生互动不足的情况,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影响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对策建议1. 提问内容需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在进行数学课堂提问时,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选择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问题。
避免提出过于抽象的问题,应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经验中引出问题,例如“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平行线?”或者“请你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什么是二次根式?”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
2. 多样化的提问方式在进行数学课堂提问时,老师应该多样化提问方式,避免只采取直接提问的方式。
可以采用启发式提问、情境式提问、应用型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活跃度,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3. 注重师生互动在数学课堂上,师生互动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应该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惑。
老师可以在提问后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
老师也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不要因为学生的错误回答而断然否定,可以通过点拨和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正确的启发。
4. 创设情境,增强学习兴趣在进行数学课堂提问时,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应对策略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是教师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可能遇到一些误区,影响了提问的效果。
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误区,并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
误区一:提问内容过于简单或过于难以理解有时候,教师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回答出问题,可能会提问一些内容过于简单的问题,这样会导致学生没有思考的必要性,影响了学习效果。
有时候教师使用了学生不熟悉的专业语言或复杂的句子结构,使得学生无法理解问题,导致回答困难。
应对策略:1. 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能力,选择合适的难度提问。
不要过分简化问题,让学生有具体的问题去思考。
2. 提问前可以进行知识预热,将问题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背景和意义。
3. 使用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提问,将复杂的问题拆解成多个简单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误区二:提问形式单一、枯燥乏味在课堂提问中,如果仅仅使用传统的直接提问形式,例如“谁知道答案?”“你们能说出这个成语的意思吗?”这样单一的提问形式,会导致学生反复重复回答同一种问题,进而降低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应对策略:1. 创新提问形式,可以尝试使用谜语、口算、填表等各种形式的提问,增加提问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2. 采用开放性的提问方式,例如“你认为这个故事还有其他的结局吗?”“你能和这个故事中的人物作类比吗?”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误区三:提问个别学生过多或提问不均衡有时候教师可能过于关注某个学生,频繁提问他,而忽略了其他学生的参与机会,这样会导致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
应对策略:1. 轮流提问,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
可以使用抽签、随机点名等方式,让提问的机会公平分配给每个学生。
2. 给予学生思考时间,不要马上要求学生回答,通过组织小组讨论或自由思考等方式,给学生更多时间整理思路和准备回答。
误区四:不给予正确答案的反馈和引导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能会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是对还是错,而没有给予相关的解释和引导,这样会使学生缺乏思考问题的动力和深层次的思考能力。
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及策略
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及策略提问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尤其在数学课堂上更是如此。
良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在数学课堂上,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导致提问效果不尽如人意。
本文将探讨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存在的误区1. 题目单一化在数学课堂上,有些教师习惯于只问一类题目,比如只问应用题,只问定理证明,只问计算题,而忽略了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交叉性。
这样做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思维定势,认为数学只是一种机械计算,而忽略了数学的逻辑推理和创造性的一面。
2. 提问频率过低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频率过低,甚至整节课下来只提问一两个学生。
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无法有效地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
3. 提问过于简单或过于难有些教师在提问时,往往只问一些过于简单的问题,这样会让学生感到无趣,觉得数学课堂没有挑战性。
而另一些教师则喜欢提问过于难的问题,这样容易让学生望而却步,产生畏难情绪。
4. 提问方式单一有些教师习惯于用一种固定的方式提问,比如只是口头提问,而忽略了其他形式,比如书面提问、小组讨论、板书回答等。
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对提问方式产生疲劳感,影响教学效果。
二、应对策略针对上述存在的误区,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改善数学课堂的提问效果。
1. 多样化的题目类型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样化地提问,既有应用题,又有定理证明,还有计算题,以及数学历史和数学趣闻等,这样能够让学生全面地了解数学的魅力,促进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2. 合理的提问频率教师应该合理控制提问的频率,既不能提问过于频繁,让学生感到被困扰,也不能提问过于稀少,失去了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机会。
一般来说,提问的频率应该是每隔10分钟左右提问一次,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
3. 适当的难度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把握题目的难度,不要让学生感到无聊或者畏难。
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先提一些简单的问题,鼓励学生参与,然后逐渐增加难度,让学生有所收获,也有所挑战。
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
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巩固知识、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常常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还可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分析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提问,提高教学效果。
一、误区一:提问太过简单或太过难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提问的难度不容忽视。
如果提问太过简单,学生容易产生麻痹感,觉得数学很容易,从而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如果提问太过难,学生则可能感到压力过大,产生挫折感,进而影响学习积极性。
解决对策:1. 分层次提问。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分层次地提问,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问题。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对于进阶的学生,可以提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又不会使他们感到过于沮丧。
2. 鼓励思考。
无论是简单问题还是难题,教师提问后都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鼓励他们积极思考,找出解题的线索。
不要过早地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3. 提供提示。
如果学生遇到难题无法解决,教师可以适当给予一些提示,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引导他们逐步解决问题。
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又能够避免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厌恶情绪。
二、误区二:提问不具有启发性有些教师在提问时,只是简单地问一些概念性、记忆型的问题,缺乏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启发,这样的提问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解决对策:1. 提问应具有启发性。
教师在提问时应该注意问题的设计,尽量选择那些能够引起学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愿望。
可以从实际问题出发,提问时考虑问题的背景和应用,引导学生找到解题的动力和兴趣点。
2. 引导学生提问。
教师在提问的也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他们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误区及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误区及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提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提问过程中,许多教师存在一些误区,造成了提问的效果不佳。
以下是我总结出的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误区及对策。
误区一:提问问题单一许多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往往只采用一种形式的提问,如照抄课文,对于学生来说,这种问题并没有太大的启发性,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感。
策略一:多样化提问形式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提问形式,如故事启示法、谈话插入法、情景模拟法等,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有更多的角度和思维路径,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误区二:提问过于简单有些教师提问的问题过于简单,答案很容易被学生立即回答出来,或者问题的答案已经明确存在于课文中,这样的提问缺乏挑战性,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策略二:提出开放性问题教师在提问时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推理、解释、发散思考等。
提问:“你认为这个故事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问题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表达,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空间。
误区三:提问过于难有些教师喜欢提一些过于复杂或超出学生知识水平的问题,这样的提问容易使学生感到困惑和挫败,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策略三:适度调整问题难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理解能力,合理调整提问的难度。
可以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提问,逐步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误区四:忽略学生的回答有些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没有给予及时的回应和评价,只是简单地接受或忽略学生的回答,这样的做法容易使学生对参与提问失去兴趣和积极性。
策略四:积极回应学生的回答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的回应,可以肯定学生的努力,鼓励他们勇敢发言,并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
教师还可以提出进一步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
误区五:不引导学生思考有些教师喜欢直接给出答案,不让学生进行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这样的做法容易导致学生的依赖性和被动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数学是一门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深入思考来掌握的学科。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教师在提问时可能会存在一些误区,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误区和对策。
误区1:提问题目难度过高有时候,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题目难度过高,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
这样的提问不仅无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还会使学生感到沮丧和无助。
对策1:分层次设置问题教师在提问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问题的难度。
可以将问题分成不同的层次,让学生从易到难逐步提高解题的能力。
提问的问题要符合学生当前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回答。
误区2:只重视答案,忽视思考过程有些教师在提问时只关注学生给出的答案是否正确,却忽略了学生解题的思考过程。
这样会导致学生只注重结果,而忽视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对策2:关注解题思路和方法教师在提问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可以通过提问学生解题的步骤、使用的方法和想法,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即使学生的答案不正确,也要鼓励他们尝试和思考,从错误中学习。
误区3:提问范围过窄有时候,教师在提问时只限于传统的问题模式,缺乏创新和启发,使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和动力。
对策3:多样化提问方式教师在提问时应多样化,可以采用各种形式的问题,如问题导入、情景模拟、问题拓展等。
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误区4:一刀切提问有些教师在提问时只提问几个学生,而忽略了其他学生的思考和参与,使课堂变得单调乏味。
对策4:提问全员参与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全员参与,可以通过随机提问、小组合作等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讨论。
可以提前告知学生会随机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误区5:对错误回答批评指责有些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会直接批评和指责学生,使学生感到压力和不安。
对策5:鼓励错误回答和探究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可以给予鼓励和肯定,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猜测。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一、引言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重要的一部分。
良好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成绩。
然而,课堂提问也有一些误区。
如果教师不能理解这些误区并及时加以纠正,可能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甚至适得其反。
本文将从误区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经验,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
二、误区与对策1.误区一:提问太过简单,不挑战学生这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一个误区。
教师往往为了简单易懂而设计问答,这样一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就显得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轻而易举地能够得到正确的答案。
这样带来的副作用是,学生很容易变得懒散,缺乏好奇心,对问题感到没有兴趣。
对策一:提高问题的难度,挑战学生教师在设计提问的时候,可以多考虑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多样性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而且还能运用学生的思维来寻找正确的答案。
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都将得到提高。
2.误区二:提问太过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在设计提问时,教师有时会过于强调抽象和理论性,忽略了学生实际的思维与认知框架。
这种情况下,许多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提问的含义,无法准确把握问题所在,总是感到困惑和迷茫。
对策二:增加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加入一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理解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从而进一步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建立抽象概念与实际经验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误区三:不注意学生思维的差异性教师在课堂提问中,通常不注意学生思维的差异性。
这种情况下,教师的问题往往不够灵活和多样,导致学生产生“一刀切”的感觉,觉得教师的问题既简单又无聊,从而产生不良情绪。
对策三:区分不同的学生群体,灵活设计问题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将不同的学生群体区分开来,灵活设计问题,从而使问题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水平,又能起到阶段性的引导作用。
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及策略
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及策略在数学课堂中,老师提问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有时候老师的提问可能会存在一些误区,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就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及策略进行讨论。
误区一:题目难度过大有些老师在提问时,可能会出一些很难的题目让学生回答,这样会让部分学生望而却步,导致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下降。
此时,学生可能会认为数学学习很难,自己也无法掌握,加深了对数学的恐惧感。
策略:提问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选择相应难度的题目进行提问,并逐渐提高难度,让学生逐步提高自信心和兴趣。
同时,对于较难的问题,可以通过分步骤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明白问题的解决过程,提高对知识的理解。
误区二:发散性问题不明确有些老师在提问时,可能会使用发散性问题,但是问题本身不够明确,容易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或是答非所问。
比如,“你认为数学思维有什么特点?”这个问题比较抽象,学生可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策略:在提问时,问题要具有明确性和针对性,提问的目的要简明清楚。
同时,还可以加上一些具体的条件或是情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问题,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误区三:口胡式回答有些学生为了回答问题,可能会胡乱猜测或默背答案。
此时,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知识点,也没有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策略:在提问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思考问题,如画图、排除法、分析法等等,让学生通过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而不是背诵答案。
同时,老师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点,而不是单纯地记忆。
误区四:忽略学生回答有些老师在提问时,可能会接受学生的回答,但是并没有及时给予回应,可能是因为觉得学生的回答不够好,或是没有听清学生的回答导致的。
策略:在提问时,要注意听取学生的回答,并及时进行回应和指点,让学生真正理解问题,指出学生思考中的错误或疑惑点,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同时,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巧妙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很多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导致提问效果不佳。
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的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误区一:提问内容过于简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会出于对学生的关心而设置过于简单的问题,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回答问题。
这种提问方式容易让学生失去思考的动力,从而降低了他们的学习潜力。
对策一:提高难度,突破常规教师应该学会设定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学生进行推理和分析的问题,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锻炼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些教师在课堂提问的时候,只采用一种提问方式,比如直接提问或随机提问。
这样容易使学生对提问失去兴趣,影响了课堂氛围和学习效果。
对策二:多样化的提问方式教师应该学会多样化的提问方式,比如能力型提问、启发式提问、情境式提问等。
通过不同的提问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上可以用启发式提问,通过举例和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
在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可以用能力型提问,通过一些简单的计算来检验学生的基本能力。
有些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只关注课堂中的一小部分学生,而忽视了其他学生的参与。
这样会使得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失去学习的机会,导致教学效果的不均衡。
对策三:全员参与,分层提问教师应该学会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提问活动中来,尤其是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
在提问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分层提问的方式,即先提问一些基础的问题,让全班学生都参与然后再提问一些稍微有难度的问题,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参与进来。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应对策略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是老师教学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表达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提问的误区,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
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误区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改善提问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误区一:提问内容过于抽象或深奥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可能会因为想要挑战学生,或者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教学水平,而提出一些过于抽象或深奥的问题,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或回答。
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沮丧,甚至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应对策略:1. 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理解能力,针对性地提问。
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与学生年龄、知识水平相适应的提问内容,不要过于抽象或深奥。
2. 提问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感受,避免给他们造成心理压力。
在提问前可以简单预设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知识水平,避免出现无法回答的问题。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没有理解的时候可以主动请教老师,老师也应该为学生解惑。
二、误区二:提问形式单一在课堂提问中,老师可能会习惯性地采用单一的提问形式,比如“什么是......”、“怎么理解......”等,导致学生对提问失去兴趣,反应迟钝,从而影响了课堂的互动效果。
应对策略:1. 多样化提问形式。
在课堂提问中,老师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提问形式,如开放性问题、情境设问、对比分析等,激发学生思考的多样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2. 利用多媒体进行提问。
在现代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提问,比如播放视频、呈现图片、展示文学作品等,通过多媒体形式的提问,能够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3. 小组合作提问。
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提问,并对提问情况进行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丰富课堂提问的形式。
三、误区三:提问回答缺乏引导和讨论有时候老师可能会提出问题,学生回答之后就立刻给予肯定或否定,然后就进入下一个问题,导致提问和回答之间缺乏充分的引导和讨论,无法真正发挥提问的促进学习的作用。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误区,导致提问效果不佳。
本文将从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角度展开讨论,希望能够给老师们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误区分析1. 提问内容不具体在课堂上,一些老师提问时往往过于笼统,比如“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多少?”这样的提问方式容易导致学生思维模糊,无法清晰地理解老师的意图。
2. 提问频率过高有些老师在课堂上提问的频率过高,学生来不及思考就被迫回答问题,导致学生压力大,思维混乱,反而影响了学习效果。
3. 提问对象单一有些老师在课堂上只提问那些成绩好、思维敏捷的学生,而忽视了那些平时成绩较差、思维不够活跃的学生,这样会造成学生思维发展的不平衡。
4. 提问没有针对性有些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时,没有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提问,导致学生对问题的解答效果参差不齐。
二、对策探讨1. 提问内容要具体在提问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尽量具体地表达问题,让学生明确了解老师的要求,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思考和回答。
2. 控制好提问的频率老师在课堂上提问的频率要适当控制,不能太频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答案,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平衡对待所有学生在课堂上,老师要注意平衡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而忽视成绩差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老师应该给予他们尊重和鼓励。
三、总结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误区,比如提问内容不具体、提问频率过高、提问对象单一、提问没有针对性等。
为了解决这些误区,老师应该提高对问题的把握能力,控制好提问的频率,平衡对待所有学生,提问要有针对性。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误区与对策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误区与对策引言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而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正确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理解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提问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课堂中常见的提问误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改善教学质量。
一、对学生的限制性提问在语文课堂中,一些教师常常采取限制性提问,即只要求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而忽略了学生的思考过程。
这种提问方式往往会使得学生变得被动,只注重获取正确答案,而忽视了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对策:1.提倡开放性提问: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不仅关注答案本身,更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
2.引导学生思考真实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分关注知识点的提问在语文课堂中,一些教师经常会过分关注知识点的提问,只强调对课本知识点的理解,而忽略了对整体知识体系的把握。
这种提问方式容易使得学生只会记住教材上的答案,而缺乏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
对策:1.提问的广度和深度:教师应该关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设计并提问与知识体系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知识。
2.提问的灵活性:教师可以通过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提问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三、缺乏启发式提问在语文课堂中,一些教师习惯于简单而直接的提问方式,缺乏创造性和启发性。
这样的提问方式容易使得学生的思维停留在表面,而无法深入思考和理解问题。
对策:1.创设情境提问: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多角度思考: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问同一个问题,让学生多思考、全面理解问题。
例如,引导学生从事实、感受、分析等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四、轻视学生的回答在语文课堂中,一些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常常表现出轻视的态度,不重视学生的发言,甚至直接忽略或驳斥学生的回答。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误区及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误区及策略小学语文课堂上有效提问是促进学生思考和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有效提问的误区。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误区,并提供相应的策略。
一、误区一:提问内容过于晦涩难懂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可能会使用一些晦涩难懂的语言,使得学生难以理解问题的意思。
这样的问题会导致学生感到无助和尴尬,进而不敢回答或者回答错误。
策略一: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在提问时,教师应该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问题的意思。
可以使用平时学生常用的词汇和句型,避免使用学生难以理解的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
二、误区二:提问难度过大有些教师可能会在课堂上提问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希望能够考验学生的深入思考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难度过高的问题会让他们感到困惑和无从下手,进而产生学习厌恶情绪。
策略二: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合理难度在提问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掌握情况,合理设置问题的难度。
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回答,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误区三:提问过于片面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可能只关注某一个方面的知识点,而忽略了其他的内容。
这样的问题会导致学生只局限于表面的知识,不能够形成全面的理解和思考。
策略三:多角度多层次提问在提问时,教师应该从多个角度和多个层次进行提问。
可以从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文本的分析与解读、拓展思维的培养等方面进行提问,使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和理解知识。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可能只涉及一些简单的常识性问题,这样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不能够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参与度。
策略四:结合学生实际和问题的深度进行提问五、误区五:提问方式单一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可能只采用一种固定的提问方式,如直接提问、轮流提问等。
这样的提问方式会导致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单一,不能够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
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在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有些老师却在提问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导致提问效果不佳,甚至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本文将从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和相应的对策进行探讨,以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误区一:提问的方式单一有些老师在课堂上提问的方式比较单一,整个过程显得呆板无趣。
他们可能只是机械性地提问:“谁来回答这个问题?”、“问题是什么?”等。
这种提问方式很容易导致学生对提问失去兴趣,无法发挥提问的潜在作用。
对策一:多样化的提问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提问方式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使用开放性问题、情境问题、反问法等,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自主提问等方式,让课堂提问变得更加丰富有趣。
二、误区二:只重视答案而忽视思维过程有些老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只关注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过程。
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懒于思考,只关注结果,而忽视了中间的推理和论证过程。
对策二:注重思维过程的引导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思维过程。
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来鼓励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仅仅关注最终的结果。
教师还可以采用鼓励性评价的方式,激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三、误区三:提问的范围过窄有些老师在提问的时候,只在某个范围内进行提问,忽视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整体性。
这样做容易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体把握不够,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
对策三:拓展提问的范围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拓展提问的范围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体理解。
可以通过跨学科的问题、综合性的问题等多方面进行提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全面的认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重要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误区,影响了课堂提问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提问误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提问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误区有些教师在课堂中提问时,往往会超出学生当前的知识与能力范围,导致学生无法理解问题或回答问题。
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感到困惑和不安,甚至失去兴趣。
对策: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问题的难易程度。
在提问时,可以先从易到难,逐渐提高问题的难度,使学生能够逐步思考和回答。
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帮助他们理解问题,或提供一些提示,鼓励他们尝试解题。
确保问题的难度与学生能力相匹配,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并有所收获。
二、提问形式单一的误区有些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往往采用相同的提问形式,例如直接提问某个学生回答问题,或者随机点名回答问题。
这种单一的提问形式容易使课堂变得单调乏味,也可能造成部分学生被忽视,导致他们不愿意积极回答问题。
对策: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提问形式,增加课堂的多样性。
例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相互讨论和解答问题;或者采用全班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参与问题的探讨和解决;还可以利用教具和游戏等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通过多样化的提问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重复提问次数过多的误区有些教师在课堂中提问时,如果学生没有立即答对,就会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同一个问题,这样会造成学生的厌烦和无助。
对策:教师应该给学生一定的反馈时间,鼓励他们思考和回答问题,同时给予他们一定的提示和指导。
如果学生还是无法回答,可以引导他们思考解题的方法和思路,或者通过示范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问题的关键点。
在提问时,要注意控制提问的次数和时间,避免过多的重复,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解答问题的机会,并及时给予肯定的鼓励和奖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在课堂提问中,教师也经常会遇到一些误区,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误区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误区1:提问难度过高很多时候,老师在提问时可能会意外或者故意抛出一些较难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超出了学生的学习范围,导致学生根本无法回答或者回答的都是错误的。
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会引起学生的挫败感和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到他们接下来的学习兴趣。
对策1:提问要适度在提问时,教师应该尽量让问题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避免抛出太难或者过于简单的问题。
如果问题过于简单,那么学生会产生“多此一举”的感觉,而如果问题过于难,那么就会使学生感到无从下手。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合适的问题,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误区2:提问缺乏引导在提问过程中,教师也可能会出现提问缺乏引导的情况,即直接抛出问题,缺乏对学生思考的引导。
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很难理解问题的意义,也没法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容易让他们产生疑虑和困惑。
在提问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度,针对学生的思维状态和知识积累程度,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例如,可以先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引导他们顺利解决问题。
同时,提问的问题应该简明清晰,以便学生易于理解。
误区3:提问形式过于僵硬有些老师在提问时,喜欢使用固定的模式和语言,例如“请你回答一下这道题目/你明白这道题目的意思了吗?”。
这种提问方式虽然可以规范教学,但是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进而对教学失去兴趣。
对策3:提问要有趣味性在提问时,教师应该多种形式,富有趣味性。
可以使用绕口令、口号等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可以提问:“小小张有5个棕色的鞋子,他要搭配哪一双红色的鞋子才能让颜色最搭?”这样的提问方式既有趣味性,又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并且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提问时可能会出现一些误区,导致提问效果不佳。
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并总结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误区分析1. 提问内容单一在课堂上,有些教师的提问内容往往局限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比如只是简单的计算题或者填空题,这样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无法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2. 提问形式单一有些教师的提问形式比较单一,仅仅是直接提出问题,然后等待学生回答。
这样的提问形式容易导致学生的思维停滞,缺乏创造性,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3. 提问难易不够适度一些教师在提问时,难度过高或者过低,导致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困难,或者没有学习的动力,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提问对象单一有些教师只提问课堂上的“学霸”,而忽略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状况,导致课堂氛围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
5. 提问内容不贴近生活一些教师的提问内容不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导致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隔阂,减低了学习的兴趣。
二、对策建议1. 提问内容多样化教师在提问时,应该多样化提问内容,不仅包括计算题和填空题,还应该涉及到分析题、应用题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形式多样化教师在提问时,应该多样化提问形式,可以采用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
4. 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提问教师在提问时,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提问,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也能够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5. 提问内容符合生活实际教师在提问时,应该让提问内容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联系实际,增强学习兴趣。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一、误区分析1. 提问过于简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一些老师往往会提出一些过于简单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降低。
问学生“2+2等于多少?”这样的问题对学生的挑战性几乎为零,学生几乎不需要思考就能够回答。
2. 提问过于难有些老师在课堂上会提出一些超出学生水平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能体现学生的学习水平,反而会使学生感到沮丧。
问学生“1/3和2/5哪个大?”这样的问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数比较能力和转化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会非常困难。
3. 提问没有引导性一些老师在提问时往往缺乏引导性,对于学生不够细致,导致学生无法明确问题的需求和目标,从而难以给出准确的答案。
问学生“4x3等于多少?”这样的问题虽然不难,但是如果没有适当的引导,学生可能会感到迷茫。
4. 提问重复性过高有些老师在课堂上喜欢反复提出相同类型的问题,这样的提问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降低。
反复问学生“1+1等于多少?”这样的问题虽然简单,但是如果一再重复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无聊。
5. 提问缺乏多样性一些老师提问时往往只采用一种提问方式,比如只采用口头提问、只采用书面提问等,这样的单一提问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
提问缺乏多样性也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困难。
二、对策建议1. 提问要有针对性老师在提问时要有针对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程要求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拓展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提问要有引导性提问要有引导性,不能只是简单地提出问题,而应该在问题中包含一些提示或者引导,使学生能够迅速理解问题的要求,准确把握问题的重点和难点。
3. 提问要有变化老师在提问时要灵活运用各种提问方式,可以口头提问、书面提问、图像提问等多种方式,这样能够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与反思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合理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师生情感交流,调节课堂气氛。
课堂提问还是教师诊断学生学习状况,有效改进教学的基本手段。
“教师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的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
” 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十分讲究课堂提问的设计,注意从思维的深度、广度、密度上设计问题,竭力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高潮迭起。
然而,在现实中,课堂提问并没有完成其“历史使命”,达到预期的目标,许多教师将课堂提问看作是一种很简单的教学方式,没有深入地思考运用时应遵循的一系列原则、技能和技巧,精心地设计课堂提问,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策略,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
一、课堂提问主要有以下几点误区
(1)提问过于频繁,问题数量过多,表面热闹,华而不实。
盲目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不深,使问题停留在浅层的交流上。
笔者听过一节40分钟的数学优质课比赛,统计其总提问个数达到了30余个,平均每分钟就问一个问题,学生被诸多问题牵着鼻子走,哪有时间进行思考。
往往是在一个连着一个的问题“轰炸”下,“不假思索”地忙着回答和应付,这样的提问表面热闹,实质流于形式,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毫无意义。
(2)提问只关注结果,忽视对过程的揭示。
只关注结果是什么,如“答案是什么”、“对不对”、“是不是”等,很少引导学生探究过程。
如很少问:“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3)提问离题遥远,脱离学生的“思维发展区”,启而不发。
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启而不发。
(4)提问无目的性,随心所欲,淡化了正常的教学。
教学设计时对提问未精心设计,上课时,随意发问,有时甚至脱离教学目标,影响学生的正常思考。
如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应用时,一时兴趣所至,问:“你知道根与系数的关系与求根公式的关系吗?”学生答:“根与系数的关系是由求根公式求出来的。
”问:“对,那么,根与系数的关系与求根公式的适用条件是什么?当根与系数不是实数时,它们是否还成立?”学生不知所云,这样的提问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课堂上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
(5)反馈性提问流于形式,教师诊断效果失真。
新课讲授前,教师一般要通过提问,以诊断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判断能否顺利引入新问题,但这种提问有时只限于浅层次的记忆性知识的问答,并没有真正诊断出学生的理解,掌握的程度,诊断效果失真。
(6)提问只求通法或标准答案,排斥求异思维。
教师很认真地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或是让学生回答后又打断学生的回答,自己完成回答;或者
是在学生答错之后没有试图启发学生思考就加入了个人的评价;或者对学生新颖或错误的回答置之不理,只满足单一的通法或标准答案。
(7)提问表达不明,措词不清,学生难于理解。
提问时叙述过快或者使用冗长而凌乱的措词,使学生不明其意。
(8)提问后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教师在提问后,常常缺乏等待的耐心,总希望学生能对答如流,如果学生不能很快做出回答,教师就会重复这个问题、或重新加以解释、或提出别的问题、或叫其他的同学来回答,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做出反应。
(9)提问面向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冷场”。
提问只是面向少数尖子生,多数学生成了陪衬,被冷落一旁,他们学习中的问题难以暴露,也缺乏体验成功的机会,使他们逐渐对提问失去兴趣。
二、对课堂提问的反思
(1)课堂提问要注重质量
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思考。
提问要考虑它的价值性,不能随心所欲。
因此一个有思考价值的提问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是诱导的启发性。
提出的问题必须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开启学生智力。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器官,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再就是层次的渐进性。
课堂提问有时要注意到有浅入深,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使学生在老师提问的诱导下。
扎扎实实步入知识的殿堂;同时,以不同层次的提问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不要把问题一下子提高到较高的层次,打击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
最后就是时机的选择性。
课堂提问要选择恰当时机,以达到“投石激浪”的效果。
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也就是说要在学生经过思考达到“心求通而未提,口欲言而不能”之时提问。
(2)提问要目的明确,表述清楚
教师提问要考虑到提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问,还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提问,是关注教学的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还是能力目标;同时一个好的提问必须表达清楚、准确严密,词不达意的问题会让学生茫然失措,浪费时间。
(3)课堂提问要讲究新颖性、灵活性及调控性
课堂提问要讲究新颖有趣。
同样一个问题,老是“旧调重谈”将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如变换一个角度使之新颖奇特,那么学生就会兴趣盎然,思维活跃。
课堂提问要灵活多样,不同的提问方式,效果是不一样的。
教师在提问时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直问与曲问相结合,正问与反问相结合,明问与暗问相结合。
课堂提问要及时调控,对问题提出后学生不同的反应实施问题调控,如学生一声不吭时就来点启发、点拨;学生回答文不对题,答非所问时就要拨乱反正;回答的虽没有错,但与预想的答案还有一段距离时就要进一步诱导。
三、对课堂提问的建议
教师要避免低效率的提问,提高问题的实效性,关键是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考虑以下几个提问方式:
(1)激趣式提问。
即提一些有一定兴趣或悬念的问题。
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这在导入新课或引入新概念、新公式时比较常用。
(2)变式提问。
即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某个知识点来改变问题的条件、结论、引伸、推广问题或从正、反等不同角度设问让学生开拓思路,理解思考问题的本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铺垫式提问。
学习抽象程度较高,难度较大的问题或认知水平较低的学生,可分若干个“台阶”来提问,循序渐进,形成思维跨度合理的“问题链”,为学生架设从已知通向未知的阶梯。
(4)设疑式提问。
设疑式提问就是在学生似懂非懂及思维的盲点处提出问题,让学生辨析、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提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
(5)反馈式提问。
在学习新课后或复习时,针对相关内容提出问题,这类问题要概念性强、典型、讲究变式,让学生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以便有针对性进行矫正训练,从而加深对旧知识的理解。
总之,恰当提出问题和巧妙引导学生作答是教学基本功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教师课堂艺术、教学策略的展现,倡导新课程课堂教学观、师生观、教学质量观,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反思,尽快走出课堂提问的误区,养成反思的习惯,促进师生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