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办七年级上册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课题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单元第一单元学科中国历史年级七年级学习目标1.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2.知道夏、商、西周三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及三朝更替的顺序。

3.了解西周分封制及其作用。

重点夏朝的建立与西周的分封制难点西周分封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利用《烽火戏诸侯》视频导入2、师:同学们对于“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应该是耳熟能详了,那你们知道“诸侯”这个词来自中国古代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吗?3、生:(周朝)4、师: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王朝又是谁建立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学观看,思考吸引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学生观察地图,结合课本知识回答: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都城:阳城;建立者:禹统治区域: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

生:大。

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加深直观印象让学生多思考,多动脑禹没有继续实行禅让制,他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夏朝大禹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这个天下变成了他们家的天下,称为:世合作讨论,增加小组之间的合作与竞争让学生学会感悟历史,辨别历史人物袭制。

生:修筑城堡、宫殿,建立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学生回答:建立时间:公元前1600的功过是非突破难点知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关于分封制的内容,加深知识的积累和记忆年;建立者:汤都城:毫生:(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影响;盘庚迁都;此后保持了相对稳定。

)学生:国土面积逐渐扩大。

学生回答:分封制。

学生回答:分封对象:亲属、功臣,将他们封为诸侯;分封内容:土地和平民、奴隶诸侯国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生:统治残暴,失去民心,激化了阶级矛盾,最终导致亡国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夏、商、西周三朝的建立和灭亡过程,总结了朝代建立和灭亡的规律,一个朝代要建立和加强巩固,要有一个贤明的君主,要任用贤能,发展生产,而暴政往往是国家总结提升灭亡的重要原因,这是我们需要吸取的教训,不仅是以前,现在我们也要发对暴政,建设和谐、民主、法治的社会。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优质课获奖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优质课获奖教案_0

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教学设计)导入:同学们,“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一段《三字经》。

那么,夏商周究竟是怎样一段历史,这些人物都有着哪些历史故事呢?设问:这段《三字经》中出现的朝代更替和人物分别有哪些?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于发展》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需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请同学们大声朗读出来。

1.知道夏朝的建立和夏、商、周三代的更替。

2.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过渡)带着这2个目标,我们首先进入篇章一的学习“整体感知、兴亡线索”。

一、整体感知兴亡线索【自能检测】根据自能预习,进入我们精彩的“一战到底”,掌声请出我们的主持人——魏婕同学。

学生主持与抢答。

谢谢刚才几位同学的精彩演出,他们的表演印证了一句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

通过刚才的pk,相信大家对夏、商、西周的兴亡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

(展示表格)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了解一个朝代,我们必须要掌握这三大要素: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请大家对照表格,把这些关键信息在书上找到,并做好标记。

(过渡)对夏、商、西周三朝的更替有了整体感知后,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君王们的那些事。

二、明君暴君道尽兴亡事(一)夏朝的兴衰【看图说史】我们来看一组图片,这两张图片中有一个共同的人物——大禹,请大家仔细对比这两张图片,思考:大禹的形象有何变化?左:戴斗笠,穿粗布衣服,跟普通老百姓没什么区别;右:禹戴上了冠冕,一身君王的装扮。

大禹的形象之所以发生巨大的变化,主要是因为他身份的转变:由一个部落首领转变为一国的君王。

大禹因治水有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那么,禹建立的夏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所谓温故而知新,大家回顾一下,禹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是如何获得的?(舜禅让给他)那么,现在禹成了一国之君,他的王位由谁来继承呢?还是通过禅让的方式吗?(学生讲述:儿子启继承了王位)于是就有了三字经当中的“夏传子,家天下”。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课的内容。

教材主要介绍了夏朝、商朝、西周的建立以及这些早期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认识这些早期国家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还缺乏系统的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掌握夏、商、西周三个时期的历史特点,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夏、商、西周三个早期国家的建立过程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分析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提高历史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早期国家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夏、商、西周三个早期国家的建立过程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教学难点: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夏、商、西周三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加深对早期国家发展过程的理解。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生分组合作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介绍夏、商、西周三个早期国家的建立过程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重点突出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原因。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探讨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总结出历史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早期国家的产生、夏商西周的更迭、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以及秦朝的统一。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古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对夏商西周时期的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具体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讨论问题等方式,深入理解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讨论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早期国家产生的重要性和发展的必然性,了解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和过程。

2.夏商西周时期的更迭和重要事件。

3.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和重要人物。

4.秦朝的统一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阅读史料法: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史料,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

3.讨论问题法:学生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学术著作。

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什么是国家?国家是如何产生的?”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教案
教学目标
•知道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特点;
•熟悉早期国家的类型和代表国家;
•理解早期国家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教学重点
•早期国家的形成条件;
•早期国家类型和代表国家;
•早期国家的特点。

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早期国家的形成过程中的原因和条件;
•初步掌握早期国家形成的演变过程。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现代国家的地图和国旗等,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国家。

2. 讲解(25分钟)
•通过PPT讲解早期国家形成的条件和原因;
•详细介绍早期国家的类型和代表国家;
•着重讲述早期国家的特点。

3. 练习(25分钟)
•通过教材上的习题,让学生加深认识;
•分组讨论,举例说明早期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原因和条件;
•给学生布置阅读作业,通过阅读加深认识。

4.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整节课的重点进行总结;
•留出时间给学生提问和答疑。

课堂用具
•PPT;
•教材;
•讲义;
•手写板。

教学评估
•布置阅读作业,让学生了解更多早期国家的形成过程;
•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能力;
•答疑环节,检查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情况。

总结
本节课程旨在让学生初步认识早期国家的形成过程,了解早期国家的类型和代表国家,并理解早期国家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让学生初步掌握早期国家形成的演变过程,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早期国家的发展历程。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发展的过程;2.掌握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3.理解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内容本课程将分为三个部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以及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其中,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是本课程的重点,将重点探讨早期国家的产生原因、基本特征以及早期国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2. 方法1.授课法:通过讲解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提高文化素养;2.互动探究法:通过问题、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1.掌握早期国家的产生原因和基本特征;2.理解早期国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2. 难点1.理解早期国家的作用和影响;2.掌握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四、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1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和方法,课时安排如下:1.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发展与演变(20分钟);2.早期国家的产生原因和基本特征(25分钟);3.早期国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15分钟)。

五、教学过程1.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发展与演变在这一部分,我们会通过PPT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发展与演变过程,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转变原因。

2. 早期国家的产生原因和基本特征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通过案例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早期国家的产生原因和基本特征,并辅以PPT展示,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早期国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通过问题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早期国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同时,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点。

六、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采用口头提问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结束后,我们将对学生进行口头提问和小组讨论,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思考能力。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过程以及国家的基本特征。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早期国家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产生的标志是公共权力的建立和私有财产的出现。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国家的形成过程、国家的基本特征以及早期国家的发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还处于初步阶段,对于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可能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但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通过引导和启发,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在课堂上,学生应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以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过程以及国家的基本特征,认识早期国家产生的必然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于国家、社会和人类发展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和过程。

2.国家的基本特征及其产生的必然性。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知识。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3.小组合作: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3.教学资源:收集与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相关的历史资料,如文献、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如农业的发展、城市的出现等,引导学生思考早期国家产生的原因。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早期国家产生的过程,如夏朝、商朝的建立,以及国家的基本特征,如公共权力的建立、私有财产的出现等。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精品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精品教案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教材分析本课课程标准表述为“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本课主要包括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商汤灭夏、武王伐纣、西周的分封制四个子目的内容。

夏启以“家天下”的世袭制取代了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首领推选的禅让制,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朝,中国早期国家从此产生;汤打败夏朝末代的暴君桀,建立了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国都稳定下来,商逐步发展为一个奴隶制的东方大国;商朝最后一个王纣王统治残暴,周部落起兵征讨,武王伐纣,建立西周,实行分封制,奴隶制国家出现繁盛局面。

西周后期,天子昏庸暴虐,诸侯并起,王室衰微,奴隶制开始走向瓦解。

本课在中国古代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填写表格的方法掌握本课的基本史实,并掌握夏商西周的基本脉络;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国家的起源;理解“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夏、商、西周三朝更替的史实、分封制【教学难点】早期国家的产生、西周的分封制。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是推动学生产生寻求知识,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心理动因。

打开ppt,展示一句话:“禅让制是善始未善终”。

◆教师:有人这样认为“禅让制是善始未善终”,善始未善终是什么意思?◆学生:就是开始好,结束的不好。

◆教师:那么禅让制走到终点时是什么样子?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学习《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了解禅让制后的历史变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1课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1课时)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以及世袭制、分封制的内容。

理解王朝衰亡的历史教训和西周分封制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以“夏、商、西历史更替”为线索, 展开本课教学。

通过神频、图片、故事讲角等多种手段,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 使学生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 以达到“读史明智”的目的。

同时通过学习早期国家社会政治制度的演变, 使学生清楚社会制度的变革促进了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和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情境导入生成问题约公元前2070年, 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我国进入奴隶社会。

约公元前1600年, 商汤灭夏, 商朝建立。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伐纣, 商灭亡, 西周建立。

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2.“公天下”是如何变成“家天下”的呢?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什么?国家机构都包括哪些设置?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1)启继承父位,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

(3)夏朝建立了军队, 制定刑法, 设置监狱, 此外还制定了历法, 称为“夏历”。

(4)夏朝的国家机构, 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3.夏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灭亡原因:①夏桀实行暴政, 引起人民的怨恨, 失去民心, 导致夏朝被推翻;②商汤礼贤下士, 重用人才, 实行仁政, 是位有才能的君主, 使得商国逐渐强大起来。

启示: 统治者要懂得重用人才、勤政爱民、戒奢从俭。

知识模块二西周的分封制自主阅读课本P21~22内容, 完成第4题。

4.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分别是什么?(1)目的: 为了巩固统治。

(2)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 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 并服从周王调兵。

初中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

初中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开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一〕知识目标: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根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根底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拟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展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教学重点:夏朝建立和家天下,商汤灭夏,武王伐纣、西周分封制教学难点:西周分封制教学预备:一、课前导学:1.据学生的特点、能力、根底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夏、商、西周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况表格。

3.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手抄报、课件等。

二、教学渗透:1.上网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2.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总结知识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等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使文、史融为一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夏、商、西周三朝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

再通过填充历史再现表格从整体上有一个脉络清晰的掌握。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建立时间:约______年;2.建立者:_______;3.地位:我国的____________王朝。

4.意义:夏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_______的产生。

5.禹的儿子_______继位,王位世袭制代替了________。

最后一个夏王是______〔暴君〕。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通过探究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汤灭夏建商、武王伐纣建立西周以及西周的分封制等问题体验独立思考和归纳比较的过程。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学习目标】1识记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

2通过探究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汤灭夏建商、武王伐纣建立西周以及西周的分封制等问题体验独立思考和归纳比较的过程。

3认识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还要认识到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压迫、剥削的残酷性。

【学习重点】夏朝的建立【学习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知识模块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自主阅读课本P18~21内容完成第1~3题。

1,夏,商,周的建立者都是谁?2.“公天下”是如何变成“家天下”的呢?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什么?国家机构都包括哪些设置?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1)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

(3)夏朝建立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订刑(4)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3.夏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灭亡原因:①夏桀实行暴政引起人民的怨恨失去民心导致夏朝被推翻;②商汤礼贤下士重用人才实行仁政是位有才能的君主使得商国逐渐强大起来。

知识模块二西周的分封制自主阅读课本P21~22内容完成第4题。

4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分别是什么?(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3)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第四课,主题是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教材主要包括夏朝的建立,商汤灭夏,西周的兴衰,春秋战国的纷争等章节。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理解国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了解各个朝代的历史特点和重要事件。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具体到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提炼出国家产生的历史规律,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和归纳能力。

同时,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强,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国家产生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国家产生的历史规律,理解国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国家产生的过程。

2.教学难点:国家产生的历史规律,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归纳。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自行了解和掌握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国家产生的过程。

2.合作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提炼出国家产生的历史规律。

3.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的展示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多媒体课件:历史事件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习资料:与本课相关的历史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重要事件和国家产生的过程。

教师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优质课教学设计_1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优质课教学设计_1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城市的出现、王权的神圣、社会的阶级分化和早期军队与刑法的功能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意识到国家的形成与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2通过对城市等文明标志物的了解,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主体的意识,认识到他们在历史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收集----分析-----讨论--------总结三、知识与技能1.通过人类早期城市遗址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并能够尝试着比较古代和现代城市在景观上的异同点。

2.通过学习早期国家不同阶层人们的遭遇和地位,使学生能够学会从印度种姓制、中国分封制度等现象分析出制度背后所涵盖的社会阶级分化本质。

3.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文本等具体资料的方式运用,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君主、军队和刑法在早期国家形成时期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城市、王权、阶级等如何体现出国家是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2.难点:王位世袭制、种姓制等抽象概念。

教学资源《早期国家的形成》教学活动过程描述一、复习旧课导入“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大河流域的文明,还记得课中提到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几个国家吗?”教师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四大文明古国是埃及、古巴比伦、印度、中国。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早期国家是怎样形成的。

”由此引出本文的主题。

二、新课教学1、城市开始出现出示三大遗址的图片,让学生感知中外古城遗址的面貌,从古城的残垣断壁中去感悟历史的沧桑。

并且要求学生合作完成相应的问题。

·让学生描述古代城市的布局、功能和特点。

·探讨古代城市的形成原因及条件。

·比较这些古代城市遗址的相同之处。

·比较现代城市和古代城市的异同。

·城市的出现有什么意义2、王权神圣(参考阅读)(1)神秘的埃及埃及是个遥远、古老、充满神秘色彩的国度,有关法老的统治、法老的陵墓──金字塔的修建等等,学生普遍好奇,教学时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教学案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教学案

暑假预习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详解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夏朝的兴衰(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1、建立:约公元前2070 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家天下”局面:家天下的局面是从启开始的。

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巩固统治: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夏历。

4、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5、灭亡:桀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600 年被商汤所亡。

(二)商朝(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1、建立:约公元前1600 年,汤建立商朝。

2、盘庚迁殷: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商王纣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1)暴政引起民愤(2)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民心。

(3)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

(三)西周(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1、建立:公元前1046 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2、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②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3)分封制的意义或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实质: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西周时期社会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5)弊端: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当诸侯国力量强大后,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最终导致春秋战国的战乱与纷争。

3、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时发生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 年,周幽王时,西周被犬戎族所亡。

【最新】初一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学期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人教部编版.doc

【最新】初一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学期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人教部编版.doc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以及世袭制、分封制的建立情况。

(2)通过学生的阅读和分组讨论,理解更替的规律,感悟朝代兴衰的原因以及重大制度建立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用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时间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去感悟历史;通过讨论、讲述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夏、商、西周的兴亡充分说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重要历史人物对历史进程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作为后来者应吸取经验及教训,从中汲取营养,真正达到“读史明智”的目的。

(2)通过学习早期国家社会政治制度的演变,从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以及西周的分封制,了解国家的产生和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社会制度的变革也促进了国家制度逐步完善。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夏、商、西周的更替,分封制。

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四块内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商汤灭夏、武王伐纣和西周的分封制,彼此之间是以历史事件的时间为序,反映了夏、商、周三代的兴衰和更替,是历史的渐进发展过程,构成了本课的主线索。

夏、商、西周是我国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也开始了以世袭继承王位为特征的“家天下”。

从二里头遗址考古发现可知,夏都拥有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及青铜冶铸作坊,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我国最早的王国都城遗址,它反映了夏朝统治的建立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

但最终,桀的残暴统治引起民众的反抗,被商汤所灭。

汤建立了商朝。

商朝通过设置监狱、制定酷刑来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以巩固统治,但纣的残暴统治也同样激起人民反抗。

【推荐】初一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学期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 -人教部编版.doc

【推荐】初一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学期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 -人教部编版.doc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以及世袭制、分封制的建立情况。

(2)通过学生的阅读和分组讨论,理解更替的规律,感悟朝代兴衰的原因以及重大制度建立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用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时间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去感悟历史;通过讨论、讲述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夏、商、西周的兴亡充分说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重要历史人物对历史进程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作为后来者应吸取经验及教训,从中汲取营养,真正达到“读史明智”的目的。

(2)通过学习早期国家社会政治制度的演变,从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以及西周的分封制,了解国家的产生和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社会制度的变革也促进了国家制度逐步完善。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夏、商、西周的更替,分封制。

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四块内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商汤灭夏、武王伐纣和西周的分封制,彼此之间是以历史事件的时间为序,反映了夏、商、周三代的兴衰和更替,是历史的渐进发展过程,构成了本课的主线索。

夏、商、西周是我国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也开始了以世袭继承王位为特征的“家天下”。

从二里头遗址考古发现可知,夏都拥有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及青铜冶铸作坊,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我国最早的王国都城遗址,它反映了夏朝统治的建立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

但最终,桀的残暴统治引起民众的反抗,被商汤所灭。

汤建立了商朝。

商朝通过设置监狱、制定酷刑来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以巩固统治,但纣的残暴统治也同样激起人民反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收集资料和独立思考,让学生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通过课堂讨论等活动方式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又要认识到奴隶主阶级对奴隶的压迫、剥削的残酷性;通过对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学习,知道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夏、商、周的更替的历史史实。

2.难点:区分禅让制与王位世袭制;西周的分封制;【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提问:原始社会末期实行的一种民主政治制度叫什么?涉及哪几位历史人物?学生回答:禅让制;尧舜禹导入新课:到尧舜的时候,私有财产更是获得更大的发展。

这就为国家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而禹在位期间,原始社会已经走到了它的晚期,随着禹势力的不断扩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

原始社会至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我国的奴隶社会历经了夏商周时期,今天我们学习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1.夏朝的建立和启继禹位(“禹传子,家天下”)师: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下课文的第一段内容,看完后和同学讨论一下:为什么说启继父位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学生:讨论。

师:首先我们必须先弄清四个概念:即“世袭制”“禅让制”“公天下”和“家天下”。

“世袭制”指帝王世代沿袭的制度,一般由两点组成,一是父死子继,二是兄终弟及。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父亲死了之后,他的位置一般由儿子来继承。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
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
课题第4课早期
国家的产生
和发展


第二
单元
主备



学习目标情感态
度和价
值观目

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能力目

区别世袭制和禅让制。

知识目

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掌握分
封制的内容、作用。



夏朝的建立分封制


分封制
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
讨论法、阅读法


讨论法、材料分析法、
讲解法
第 2 页
第 3 页
二次备课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

我懂得了。

布置作业必做题选做题
板书设计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禹建立夏--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禅
让制---桀暴政亡国
商汤灭夏--盘庚迁殷--------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纣暴政亡国
武王伐纣--西周分封制---巩固疆土、分封诸侯、等级制度
第 4 页
教学反思
第 5 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1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1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教学设计。

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包括夏商西周的更迭、国家的产生、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变革等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及其特点,理解国家产生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古代历史的了解有一定的积累。

但是,对于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具体过程、特点及其历史意义还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入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还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夏商西周的更迭、国家的产生、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变革等内容,掌握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及其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发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对于夏商西周的更迭、国家的产生、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变革等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制作好PPT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的历史知识,了解夏商西周的更迭、国家的产生、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变革等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夏商西周的青铜器、玉器等文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古代文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办七年级上册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禹传启,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夏朝建立的时间、国家机构;夏桀的暴政;商汤灭夏;盘庚迁殷;商朝统治区;武王伐纣的经过、性质;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国人暴动,西周的灭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夏朝奴隶制国家建立的讲述帮助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夏朝的建立,西周分封制。

难点:西周分封制。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共同学习了远古时代的历史。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不少远古人类,他们的智慧和艰苦创业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奴隶社会。

在约公元前2070年,中国仅次于古代埃及进入奴隶社会,从此我国历史迎来了文明时代,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我国奴隶社会历时近1600年,经历了夏、商、西周、春秋四个时期。

今天,就让我们首先来了解夏、商、西周的更迭。

(二)合作探究: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教师:前面我们学过了尧舜禹的禅让。

说的是尧年老时,把位置让给了德才兼备的舜。

舜年老时,又用同样的方法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

而禹在位期间,原始社会已经走到了它的晚期,约公元前2070年,禹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

原始社会至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2.夏朝的建立及夏朝奴隶制国家机构的建立及其实质。

问题:(1)国家是如何产生的?试结合所学内容回答。

(2)夏朝建立后,组建了哪些国家机构?(3)夏朝奴隶制国家机构的实质是什么?(4)为什么说启继父位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展示:夏朝建立后,修筑了城堡、宫殿,建立了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定刑法,没置监狱。

教师:启继禹位,使天下为公的原始社会进入天下为私的阶级社会,由“大同”进入“小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出现。

所以说,启继禹位意味着“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讲解:夏朝经历了400多年,夏桀是夏王朝最后一个国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现在请同学们看《夏桀把人当坐骑》图。

然后看书,讨论、归纳夏桀的暴政表现。

夏桀建造了许多豪华官室;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强迫他们服劳役;不分昼夜地饮酒作乐,并把大臣放在酒池子里淹死;和宫女们嬉笑为乐……总结:“多行不义必自毙”,夏桀的残暴统治终于引发了平民和奴隶的反抗,削弱了自身的统治,最后为商汤所灭。

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二目: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二、商汤灭夏与武王伐纣1.汤灭夏建商:教师:当夏朝衰败时,黄河下游的商国逐渐强大起来。

商的国君汤,团结周围小国和部落,乘桀失去民心,起兵攻夏。

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夏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汤是位有作为的君主,他任用有才干的伊尹等人为臣,要求臣下勤恳办事,关心百姓,农民和商人都各安其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但在商汤去世之后,没有多长时间,就出现了“诸侯或不至”的情况,也就是诸侯不来朝见,这说明商朝的统治出现了问题。

最起码有一件事可以表明这一点,那就是商朝的都城一迁再迁。

展示:《商都城分布示意图》教师:上面显示做过商朝都城的地方一共是六处。

如此频繁迁都,对国家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一直到公元前14世纪,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商朝的统治才稳定下来。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盘庚迁殷。

2.盘庚迁殷。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关于盘庚迁殷的一段文字,从中找出迁都的原因、作用和长远影响。

提示:因为战乱和环境变化等因素,盘庚迁殷是为了稳定政局。

迁都以后,商王朝的政局稳定下来,商王朝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大,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所以后人把商朝又叫作殷朝。

教师:盘庚迁殷后,商朝兴盛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到商纣王时,社会各种矛盾已经开始激化,最终导致商朝灭亡。

3.商纣的残暴统治和武王伐纣。

学生:讲一讲关于商纣王残暴统治的故事。

总结:商纣即位的时候,商朝的各种社会矛盾已经开始激化。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商纣王采取了以下措施:一、严厉打击贵族,削弱贵族的权力。

二、加强对人民的搜刮,来充实自己之用。

三、残暴镇压人民,施用炮烙之刑。

过渡:商纣王的残暴统治不仅没有巩固自己的统治,反而加速了商朝的灭亡。

就在商纣王沉缅于酒池肉林、贪图享乐之时,西边渭水流域的周国发展了起来。

国君周文王重视发展生产,并任用贤人姜尚等,国力逐渐强大。

周文王死后,他的儿子周武王开始准备伐纣灭商。

问题:周武王灭商的背景、时间、关键性战役,并找出西周建立的时间和都城。

学生回答。

教师:周武王灭商的背景是商朝政治混乱,周和西方与南方的小国、部落联合起来伐纣灭商。

灭商的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关键性战役为牧野之战,都城是镐京。

问题: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大家可以讨论后再回答。

引导:大家可以从原始社会的生活生产状况来比较,第二个问题可以从夏桀和商纣的暴政人手。

总结:刚才同学们对上面提到的问题,特别是第一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在这里,我想提出的第三个问题是:评判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先进’我们遵循的标准应该是什么?我们说,应该看社会生产力是否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是否提高、人格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尊重、文化生活水平是否提高,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标准。

过渡:刚才我们知道了夏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同理,商代夏、后来周代商,每一次兴替都意味着历史在缓慢地发展。

下面我们看一下西周王朝建立之后有哪些新的内容。

三、西周的分封制1.西周的建立。

教师:前面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西周王朝是在公元前1046年建立的,定都镐京。

我们说,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鼎盛的表现之一就是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2.西周的分封制(目的、方法、内容、作用)。

问题:西周分封制的目的、方法、内容、作用各是什么?学生看书,回答。

教师: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巩固周朝统治。

方法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和功臣等,让他们做诸侯。

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又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将所得的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层层分封,形成严格的等级。

内容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周天子作战。

天子与诸侯、诸侯与卿大夫、卿大夫与士之间形成了明确的权利义务关系。

作用是:周天子通过实行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过渡:西周初的分封制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但到了西周后期,由于统治者腐败,终于在周厉王时发生了“国人暴动”。

数十年后,即在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三)课堂小结:夏、商、西周最终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启示?2019-2020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课时练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1.知道并学会使用公元纪年法是新课标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之一,下面对夏朝建立时间用公元纪年换算正确的是( )A.公元21世纪70年代B.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C.公元20世纪70年代 D.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2.他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治理洪水,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这里的“他”是指( )A.黄帝B.舜C.禹D.启3.“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是歌曲《国家》的歌词。

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 )A.炎黄部落打败蚩尤B.夏王朝的建立C.禅让制的实行D.制定历法,称“夏历”4.下图是根据考古人员在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而绘制的一张宫殿复原图,请你判断这是哪一朝代的宫殿(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5.《礼记》记述说:“天子和诸侯都把世袭当作礼,用城郭、护城河来维护国家的稳固。

”第一个借助世袭之“礼”登上王位并治理国家的是( )A.尧 B.舜C.启 D.禹6.被考古学界誉为“最早的中国”的二里头遗址,被确认为夏王朝中晚期都城,是探索中国早期国家起源与发展、夏商王朝纪年及分界的关键性遗址。

夏朝被商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夏桀的暴政B.商汤灭夏C.洪水泛滥D.人民的反抗7.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应该是哪一朝代的建立( )A.夏朝B.商朝 C.西周 D.东周8.人们都说“故土难离”,但是商朝前期由于政治动乱和水患,却几次迁都,直到一位商王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

这位商王是( )A.启B.汤C.盘庚D.纣9.电视剧《封神演义》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镜头,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

这与哪位统治者有关( )A.夏王桀B.商王纣C.周厉王D.周幽王10.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A.炎黄战蚩尤 B.商汤灭夏C.牧野之战 D.春秋争霸11.《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大意是将同姓子弟亲属封为地方诸侯,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A.分割诸侯的兵力B.巩固周王室统治C.保证国家兵源D.保证国家财政收入12.历史上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竟屡次“烽火戏诸侯”。

最初几次,诸侯都会带兵前来,保卫周王。

诸侯这样做,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13.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见下图)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

此记载说明分封制的内容是( )A.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B.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C.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D.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14.发生在西周后期,国王因与民争利,被平民赶走,被迫逃亡。

这一事件史称( )A.涿鹿之战B.商汤灭夏C.武王伐纣D.“国人暴动”15.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制度创新】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1)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2)“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历史上把这种选举办法称为什么?(3)从材料二看,更替首领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王朝更替】(4)把下表补充完整。

朝代建立时间都城开国之君暴君约公元前2070年亳-殷纣西周周武王[来源:学科网ZXXK]【亡国启示】(5)总结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