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七年级上册第8课教学建议、教学案例及参考答案【特别提示】导学案只是老师教学的一个辅助,千万不能完全一成不变地依据导学案来教学,如果机械使用导学案,课堂教学过程将毫无生气,也不会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单元分析】(一)第二单元的特点时段:从公元前2070—前221年特点:本单元是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说明由夏朝开始出现国家,到商与西周时期创造青铜文明、春秋战国进入铁器时代,先进技术推动了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进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经济变革又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学术的繁荣。
(二)第二单元的重点和难点“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这一单元是以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与社会重要活动的侧面相统一的方式来呈现主题的,其中含括从夏到战国的历史时段的史实和铁器、牛耕、甲骨文和青铜器、分封、百家争鸣等重要历史内容。
下设八课: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正文有“家天下”的夏朝、商汤灭夏、武王伐纣三个子目,重点是国家的产生与更迭。
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正文有西周的分封制、贵族平民与奴隶、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三个子目,重点和难点都是分封制。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正文有齐桓公称霸、问鼎中原、合纵连横三个子目,重点是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争霸(齐桓公称霸)。
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正文有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商鞅变法与秦的崛起三个子目,重点是商鞅变法,难点是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三课都是两个子目,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文化的概貌,其中甲骨文、青铜器、孔子、百家争鸣、都江堰和编钟都是每课的重点。
第12课了解身边的“历史”也是一堂探究课。
(三)第二单元要说明的几个问题1.如何理解国家的产生?(1)国家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以某个历史事件作为标志。
以往我们把禹传启、“父传子”作为国家建立的标志,这只是历史的一个“巧合”,而不是历史的必然。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3)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结合当今改革开放, 说一说,一场改革或变法要想取得成功,需具 备哪些条件?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有什么启 示? 条件:改革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得民心者 得天下”;改革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紧跟时 代发展;改革要有良好的环境。 启示: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改革, 国家才能富强;我们要像商鞅那样,顺应历史 潮流,勇于改革,勇于创新。
14、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具有环保意识的思 想家是 A、孔子 B、荀子 C、墨子 D、孟子
15.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 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 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弱肉强食 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统一 D.适者生存 16.“变则兴,不变则亡”,商鞅变法的措施中 与“富国强兵”的目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是(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奖励耕战 D.建立县制
经济上: 铁农具和牛耕使用;都江堰 政治上: 各国变法 商鞅变法
思想上: 百家争鸣
商 鞅 变 法
(战国)
治 世 不 一 道 , 便 国 不 法 古
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 目的: 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在位国君: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封建土地所 允许自由买卖 有制建立 耕 经济发展(富) 内 奖励耕战 容 军队战斗力加强 战 (强) 建立县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 影响: 认识:
第一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春秋 夏 商 西周 东周 战国 国家产生(奴隶社会) 社会大变革: 奴隶 封建 方式: 变法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的什么制 度
时间 目的 分封制 内容 分封者 分封物 受封者 义务 作用
春秋战 春秋争霸: 齐桓公首霸 军事上: 国的纷 战国七雄: 长平之战 争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一章 中国古代史
考点全通关
方法全归纳
山西中考演练
高效测评案
主题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考点全通关
方法全归纳
山西中考演练
高效测评案
约2070年 约1600年 1046年
夏 商 西周
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青铜器、甲骨文 分封制的内容、影响 争霸 经济:牛耕、铁农具、土地
770年
灭亡: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
亡。
考点全通关 方法全归纳 山西中考演练 高效测评案
分封制 分封目的:巩固周朝的统治。
分封对象: 周天子的亲属、功臣、殷商遗民等。
分封内容: (1)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 他们为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 事务。
考点全通关
方法全归纳
山西中考演练
高效测评案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思想文化繁荣的原因
(1)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思想文化的发展 提供了物质基础。 (2)一系列封建性质变革,为思想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政治 前提。 众多思想家从不同角度发表见解,从而形成“百家争鸣” 的局面。 (4)各国统治者基于争霸兼并战争的需要网罗人才,有利 于文化繁荣。
②为晋国。
考点全通关
方法全归纳
山西中考演练
高效测评案
【类型二】思想解放 2.(山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儒、 法、道、墨、阴阳等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 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了“百家争鸣”
考点全通关 方法全归纳 山西中考演练 高效测评案
(3)激烈动荡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变革,使得思想异常活跃,
第2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分封制
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统治。 周王把土地、臣民封赐给同姓或异 姓的贵族建立起许多诸侯国,历史 上称“授民授疆土”。
诸侯必须承担镇守疆土、出兵勤王、 交纳贡赋、定期朝见周王述职等义务。 拓展周的统治,加强周王室的权力 起了重要作用。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核心是嫡长子 继承制。 作用维护西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 社会秩序的作用。
家天下
背景 财富和地位的分化,首领权力的性质发生了变 夏 人物 化启 结果 夏启击败伯益,夺取权位,建立夏朝。至 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代 替了公天下。
你能否根据刚才所学内容完成图的填写?
禹
( 禅让 下 )制
启
(王位世袭)制 “家 下 ”天
“公 ”天
朝代 夏朝 商朝 西周 东周
起止时间
义务
作用
内容 宗法制
作用
时间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周王室的实力和威望一落千丈,诸候国各 自为政。一些强大的诸候国打出“尊王攘 夷”的旗号,争当霸主。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大部分小国被吞并,剩下几个大国对峙并 立,周王几乎被人们遗忘。 齐、楚、燕、韩、赵、魏、秦 为增强国力,各国纷纷实行变法。最先实 行变法的是魏国。收效最大的是秦国。
(1)秦的国力骤增,军队战斗力也大大加强,成 为七雄中最强的国家。 (2)秦的国势日趋强盛,为最终的统一大业奠定 了基础。
作用
禅让制
从 公 天 下 到 家 天 下
含义 人物 条件
以原始民主方式推荐首领的惯例。
大禹治 水
尧、舜、禹。 德才兼备;当选后,他们的地位显要,但在 处理重大事情时,还得征询四方首领的意见。 时间地点 尧舜时期的黄河流域。 禹的父亲鲧用堵办法,结果水灾更凶。 过程 禹用疏的办法,结果降服了洪水。 启示 禹带领人民治理洪水,他治水期间“三过家 门而不入”。他公而忘私的献身精神值得我 们学习。
七年级历史上册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七年级历史上册早期国家的产生
和社会变革
七年级历史上册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_思维导图模板_知犀官网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启继禹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制定夏历
夏桀,约公元前1600年被商汤所亡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商王纣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
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诸侯国力量强大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最终导致春秋战国的战乱与纷争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时发生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时,西周被犬戎族所亡
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
国家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1)A__司母戊鼎_B__四羊方尊_C_青铜立人像 (2)商朝。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3)青铜制造业技术水平高
材料一 :西周等级示意图
材料二 这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一段话:“天子适诸 侯(到诸侯国去视察),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视察诸 侯管理诸侯国的情况)。诸侯朝(朝见)于天子,曰述职; 述职者,述所职也(汇报管理诸侯国的情况)。无非事者 (没有特殊的事情)……一不朝(第一次不来朝见)则贬其爵, 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派军队去攻打)。”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 “国人暴动”主要是由哪个等级 的人发动的?春秋时期展开争霸的又是哪个等级的人?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动荡、 大变革、风云变幻的时期。
(2)材料二中的“这一时期”指的是何时?(2分) (3)结合课文,列举认为材料二中的“这一时期”有 哪些大变革?(只要列出三点即可)(3分) (4)结合材料三,针对校园内“破坏公物”的不良行 为,你认为应该怎么遏制?(结合儒、法、道三家或其 它一家的观点)(2分) (2)春秋战国时期。 (3)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封建经济开始发展。 政治上,各国先后进行地主阶级变法运动,封建制度在战 国时期确立。 外交、军事上,争霸战争演变为兼并战争。 思想领域,诸子百家应运而生、相互争鸣局面盛况空前。 (4)儒家:批评、教育。法家:严厉惩罚。 道家:顺其 自然。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动荡、大变革、风 云变幻的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都在激烈而复杂的 阶级斗争中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各诸侯国 的阶级关系不断出现新变化,不同的阶级与阶层的代表人物, 对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于是“诸子百家”便应运而生。 材料二: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 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 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使这一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诸子百家政治学术思想大融合的重 要时期。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这样一些思想:“为 政以德”、 “无为而治”、“严刑峻法”等。请回答: (1)从材料一找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讲义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讲义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讲义第一章:国家的产生一、国家的概念国家是指以一定的领土、一定的人口和一定的政权为基础,通过一定的法律制度组织起来的一个政治社会组织。
它具有权力、领土和人民三要素,并通过法律、政府和国际关系等手段行使权力。
二、国家的形成过程1. 部落联盟阶段早期的人类是以部落为单位生活的。
当人口逐渐增多,部落之间发生冲突时,为了自身利益,他们开始联合起来,形成了部落联盟。
这是国家形成的初期阶段。
2. 城邦国家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开始从部落社会向城市发展。
城市的发展导致了城邦国家的形成,如古希腊的雅典、斯巴达等。
城邦国家具有独立的政权和一定的领土,人民也以城邦为单位进行政治活动。
3. 君主国家阶段随着城邦国家的发展,出现了君主国家。
君主国家通常由一个国王或皇帝统治,他们通过继承或征服来掌握政权。
君主国家具有更大的疆域和更多的人口,也具有更强大的中央集权。
4. 现代民族国家阶段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主思潮的兴起,国家的形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现代民族国家以民族为基础,建立了现代民主政权。
这种国家形式在18世纪后期的美国、法国等国家得到了充分发展,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主要形式。
第二章: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农业革命时代农业革命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的一大变革。
在农业革命之前,人类是以狩猎采集为生的,生活方式十分原始。
农业的发展使人类能够定居下来,开始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动物,生产方式从狩猎采集向农业生产转变。
这个时代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工业革命时代工业革命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一次变革。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率先进行了工业化。
通过机器代替人力、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大规模生产等创新,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革。
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三、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传输和交流变得更加便捷。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教案范本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教案范本第一章:国家的产生1.1 课程目标了解国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掌握国家产生的基本条件理解国家产生的历史过程1.2 教学内容国家产生的背景:人类社会的演变和阶级的出现国家产生的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国家产生的基本条件:政治、经济、文化的统一国家产生的历史过程:从部落联盟到国家形态的过渡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国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分析国家产生的基本条件通过历史案例,让学生了解国家产生的历史过程1.4 教学评估学生对国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的理解程度学生对国家产生的基本条件的掌握情况学生对国家产生的历史过程的认知水平第二章:奴隶社会的变革2.1 课程目标了解奴隶社会的基本特征掌握奴隶社会变革的原因和过程理解奴隶社会变革的意义2.2 教学内容奴隶社会的基本特征:奴隶制度和社会等级制度奴隶社会变革的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的矛盾奴隶社会变革的过程:奴隶起义和封建制度的建立奴隶社会变革的意义:人类社会的进步和阶级社会的形成2.3 教学活动分析奴隶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奴隶制度的本质探讨奴隶社会变革的原因和过程通过历史案例,让学生理解奴隶社会变革的意义2.4 教学评估学生对奴隶社会的基本特征的理解程度学生对奴隶社会变革的原因和过程的掌握情况学生对奴隶社会变革的意义的认知水平第三章:封建社会的形成3.1 课程目标了解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掌握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和过程理解封建社会的历史意义3.2 教学内容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奴隶社会矛盾的激化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建立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封建社会的历史意义: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稳定3.3 教学活动分析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探讨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和过程通过历史案例,让学生理解封建社会的历史意义3.4 教学评估学生对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的理解程度学生对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和过程的掌握情况学生对封建社会的历史意义的认知水平第四章:资本主义社会的崛起4.1 课程目标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掌握资本主义社会崛起的原因和过程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类社会的影响4.2 教学内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资本家和工人阶级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崛起的原因:封建社会的矛盾和资本主义的产生资本主义社会崛起的过程: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扩张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工业革命和现代化的开端4.3 教学活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资本家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探讨资本主义社会崛起的原因和过程通过历史案例,让学生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类社会的影响4.4 教学评估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的理解程度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崛起的原因和过程的掌握情况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的认知水平第五章:社会主义社会的探索5.1 课程目标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掌握社会主义社会探索的原因和过程理解社会主义社会对人类社会的意义5.2 教学内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无阶级差别和社会公平正义社会主义社会探索的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社会主义的产生社会主义社会探索的过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的实践社会主义社会对人类社会的意义:消除阶级差别和实现共同富裕5.3 教学活动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无阶级差别和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探讨社会主义社会探索的原因和过程通过历史案例,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社会对人类社会的意义5.4 教学评估学生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的理解程度学生对社会主义社会探索的原因和过程的掌握情况学生对社会主义社会对人类社会的意义的认知水平第六章: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发展6.1 课程目标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巩固与发展的必要性掌握社会主义制度巩固与发展的主要措施分析社会主义制度巩固与发展的历史经验6.2 教学内容社会主义制度巩固的原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措施: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制度巩固与发展的历史经验: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与教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6.3 教学活动分析社会主义制度巩固的原因和意义探讨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措施和效果通过历史案例,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巩固与发展的历史经验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成就6.4 教学评估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巩固与发展的必要性的理解程度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巩固与发展的主要措施的掌握情况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巩固与发展的历史经验的认知水平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7.1 课程目标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概念和特征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要性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和影响7.2 教学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概念和特征: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要性: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改革开放和市场化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7.3 教学活动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概念和特征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要性和过程通过历史案例,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影响7.4 教学评估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概念和特征的理解程度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要性的掌握情况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影响的认知水平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8.1 课程目标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意义8.2 教学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意义: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8.3 教学活动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主要内容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意义通过历史案例,让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成果8.4 教学评估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的理解程度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意义的认知水平第九章:全球化和中国的应对策略9.1 课程目标理解全球化的概念和特征掌握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分析中国应对全球化的策略和成果9.2 教学内容全球化的概念和特征: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的趋势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经济发展、政治参与、文化交流中国应对全球化的策略:改革开放、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维护国家利益中国应对全球化的成果:经济发展、国际地位提升、文化交流增强9.3 教学活动分析全球化的概念和特征探讨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和中国应对全球化的策略通过历史案例,让学生理解中国应对全球化的成果9.4 教学评估学生对全球化的概念和特征的理解程度学生对中国应对全球化的策略和成果的掌握情况学生对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的认知水平第十章:未来社会的挑战与机遇10.1 课程目标理解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掌握未来社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分析未来社会发展的应对策略10.2 教学内容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变革未来社会面临的挑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社会不公未来社会面临的机遇: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未来社会发展的应对策略: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国际合作10.3 教学活动分析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探讨未来社会发展的应对策略通过历史案例,让学生理解未来社会发展的意义10.4 教学评估学生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的理解程度学生对未来社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掌握情况学生对未来社会发展应对策略的认知水平第十一章:信息技术革命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11.1 课程目标理解信息技术革命对社会的影响掌握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基本特征分析数字化转型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11.2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历程:互联网、、大数据等社会数字转型的基本特征: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线上生活普及、数字化产业崛起数字化转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生活方式改变、工作效率提升、社会结构调整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隐私保护、网络安全、数字鸿沟11.3 教学活动分析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历程和社会数字转型的基本特征探讨数字化转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及面临的挑战通过现实案例,让学生理解数字化转型对生活的具体影响11.4 教学评估学生对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历程和社会数字转型的基本特征的理解程度学生对数字化转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的掌握情况学生对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的认知水平第十二章: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12.1 课程目标理解全球治理体系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原因和过程分析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对国际秩序的影响12.2 教学内容全球治理体系的概念和重要性:国际组织、国际法、国际协调机制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原因:全球性问题的出现和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过程:国际组织和机制的调整、国际法的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对国际秩序的影响: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的较量、全球治理体系的多元化12.3 教学活动分析全球治理体系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变革的原因和过程探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对国际秩序的影响通过现实案例,让学生理解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实际效果12.4 教学评估学生对全球治理体系的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学生对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原因和过程的掌握情况学生对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对国际秩序的影响的认知水平第十三章: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13.1 课程目标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掌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要求分析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13.2 教学内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相互促进、共同推进中国在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实践:政策制定、项目实施、成果展示13.3 教学活动分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要求探讨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以及中国的实践通过现实案例,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意义13.4 教学评估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的理解程度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要求的掌握情况学生对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的认知水平第十四章:21世纪的国际关系与冲突14.1 课程目标理解21世纪国际关系的新特点掌握国际冲突的主要原因分析国际冲突对全球稳定的影响14.2 教学内容21世纪国际关系的新特点:全球化、多极化、网络化国际冲突的主要原因:资源争夺、意识形态对立、民族矛盾国际冲突对全球稳定的影响:地缘政治紧张、国际安全威胁、人道主义危机国际社会应对国际冲突的策略:外交斡旋、制裁措施、军事干预14.3 教学活动分析21世纪国际关系的新特点和国际冲突的主要原因探讨国际冲突对全球稳定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通过现实案例,让学生理解国际冲突的复杂性和应对的挑战性14.4 教学评估学生对21世纪国际关系的新特点和国际冲突的主要原因的理解程度学生对国际冲突对全球稳定的影响的掌握情况学生对国际社会应对国际冲突的策略的认知水平第十五章:未来教育的挑战与机遇15.1 课程目标理解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掌握未来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分析未来教育发展的应对策略15.2 教学内容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技术应用、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未来教育面临的挑战:教育资源不平等、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教育与现实的脱节未来教育面临的机遇:在线教育、虚拟现实、在教育中的应用未来教育发展的应对策略:政策制定、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主要围绕国家的产生、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全球化和中国的应对策略、信息技术革命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21世纪的国际关系与冲突以及未来教育的挑战与机遇等主题展开。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结构图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课标要求】1.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2.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3.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4.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5.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单元概述】禹建立我国第一个王朝——夏,取代了尧舜的“禅让”,中国进入奴隶社会时期。
夏桀暴政,商汤灭夏。
商纣残暴无道,武王亡商,建立西周。
西周实行分封制,巩固其统治。
东周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烽烟四起。
秦国商鞅实行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统一六国作好了准备。
甲骨文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字,商周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繁荣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体现了高超的工艺。
战国时期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推广,秦国的李冰修筑了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写下了千古绝唱《离骚》。
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著名医学家。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
老子等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总之,商周时期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昌盛,为第一次大一统的到来准备了条件。
【知识梳理】3.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封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71年西周灭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知识与能力:1.掌握铁农具、牛耕的推广使用 2.了解都江堰构造和作用。 3.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分析,改革是时代的需要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动脑筋
一是铁农具与石农具和青铜农具相比具有优越性;二是当时冶铁工业已相当发达,能够大量生产铁器。
牛耕图
春秋末年已使用, 战国时进一步推广
2.牛耕的使用
——是我国农业发展 史上的一次革命。
铁农具的使用和推广 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水利工程的兴修
生产力发展
这是谁?他做了什么贡献?
始知李太守, 伯禹亦不如.
1、我300亩土地现在只要300奴隶就可以了,剩余的200个白吃白住我该怎么办呀?
叫他们去开垦行的土地
2、几年后,我有那两种土地,一部分是受封300亩土地(公田)另一部分是新开垦行的土地(私田),公田要交贡赋,而私田的收成全是我的,但我还是觉的我的收成太少我该怎么办?
叫更多的努力去开肯更多的土地
商鞅
建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2.奖励耕战.
奖励耕织
奖励军功
3.建立县制:
由国君派官吏治理
经济发展
军队战斗力增强
国富
兵强
加强中央集权
建立封建制度,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内容及作用
铁农具 牛耕 水利工程
生产力发展
生产关系变化
封建地主
农民
封建社会形成
各国变法
动脑筋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部编版初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部编版初中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1、夏朝、商、西周(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定都阳城。
夏朝的建立标志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2)禹传子,启继位,从此,“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的进步。
(3)约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商朝。
商王盘庚时迁都到殷(河南安阳)(4)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发动牧野之战,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5)东周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开始,公元前221年结束。
东周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6)启示:①明君兴国,暴君亡国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2、分封制(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在春秋时期瓦解)(1)目的:为巩固统治(2)内容:周王把土地、平民、奴隶,分给其亲属、功臣等,封他们做诸侯并世袭。
诸侯须服从周王命令、纳贡,战时派兵随同作战。
(3)实质:一种地方政治制度,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
(4)影响:①积极影响: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②消极影响:地方权力很大,诸侯具有相对独立性,导致地方分裂割据和周王室衰微,成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根源)3、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第一个称霸的是齐桓公,他任用管仲改革内政。
晋文公通过城濮之战大败楚军,成为中原霸主。
4、战国七雄①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②战国时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
③战国时的著名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魏齐)、长平之战(秦赵决战,从此东方无力抵御秦军进攻)④与战国有关的成语:围魏救赵、纸上谈兵、鸡鸣狗盗5、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1)背景:①经济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根本原因)②政治原因: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确立封建统治,获得政治上的权利③思想原因:百家争鸣为各国变法提供了思想基础④军事原因:大国争霸,各国都想富国强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_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庄子 战国 《庄子》 法 韩非 战国 《韩非子》 家 兵 孙武 春秋 《孙子兵法》 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知彼知己者,百战 不殆”。 家 孙膑 战国 《孙膑兵法》 继承并发扬了孙武的军事思想,反对空谈仁
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提纲(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政治:三朝的兴亡(建立者· 、暴君) 制度:①世袭制的标志、影响 ②分封制的目的、内容、作用 春秋争霸(齐桓公称霸、晋文公称霸对比) 战国七雄(七雄的形成、位置、三大战役) 经济:青铜文明(发展过程、代表) 商鞅变法(时间人物、目的、内容、作用) 文化:中华文化的勃兴(文字的演变、历法、医学、 音乐、百家争鸣)
夏
商
西周
春秋 东周 战国
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政权 时间
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结束,奴隶社会的开始。
政治
建立者 亡国者 都城 0年BC1600年 BC1600年BC1046年 BC1046年BC771年
启创“世袭 制” 灭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纣王 殷 盘庚迁殷 汤
牧野之战 周武王
禹
桀
阳城
“公天下”变成了“家 天下” 牧野之战 ; 镐京 时间 公元前1046年 分封制 双方
BC770年BC476年 BC475年BC221年
东周 战国
时间 目的 内容
西周
分封者
分封物
受封者
为了巩固统治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 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 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 作战。 诸侯义务
军事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齐 桓 公 晋 文 公 楚 庄 王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培养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夏、商、西周的政权更迭的有关史实,培养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学习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历史,认识诸侯国之间的争斗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培养在比较中学习历史的能力;通过对齐桓公、商鞅、孔子、李冰等历史人物全面的、实事求是的评价,提高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对历史故事的讲演,提高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2.过程与方法自行设计西周社会网络示意图、社会成员等级示意图,加深对宗法制、分封制的进一步理解;在读图的基础上画图,并标出春秋战国主要诸侯国的地理位置、主要战役的发生时间和战役地点,培养历史时空感;用表格形式归纳商鞅变法的内容、作用,以及诸子百家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学习,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需要,适应时代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会受到后世的崇敬;从齐桓公、勾践、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身上,学习他们对人生目标的执着追求、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通过对先民们创造的辉煌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就的认知、欣赏,激发民族自豪感。
探究新问题春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较活跃的时期。
当时生产力迅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城镇的兴盛。
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
在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四处游说,讲学,极大的开扩了视野,促使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探索,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见解,彼此互相争论批判。
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方法,以表格形式归纳当时主要思想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主张,并试着思考一下:“百家争鸣”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知识点击1、分门别类。
①约前2070年②约前1600 ③前1046年④阳城⑤毫⑥镐京⑦禹⑧周武王⑨汤A、夏朝:B、商朝:C、西周:2、你来问,我来答。
①家天下②王位世袭制③启④九州⑤九鼎3、火眼金睛找错误。
1046年,泾水流域的周族首领周文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在阪泉击败商纣军队,纣王被俘,商朝灭亡,周文王建立周朝定都洛阳。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PPT课件
本单元叙述先秦时期,即公元前约2070年至公 元前221年的历史,共编9课,其中知识课7课,活动 课2课。
夏朝建立,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也标志着我 国从原始时代过渡到奴隶社会。从此,禹传子,家天 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商朝的甲骨文和青铜器 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化艺术水平,西周的分封制在历史 上有重要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剧烈变革, 我国由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揭开了由列国并立 走向大一统的历史帷幕。
1、齐桓公最先称霸的原因
①齐国盛产鱼盐,是东方大国; ②任用管仲为相,国力大增; ③运用“尊王攘夷”的谋略,提 高了齐国的地位;
2、齐桓公霸主地位确立的标志
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
晋楚争霸 吴越争霸
春秋时期的霸主共同点:
①有成就宏图霸业的雄心壮志; ②重用人才; ③重视改革内政和发展生产,增强国力; ④能运用正确的谋略,取得政治上、军事上 的优势; ⑤他们的争霸战争都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 又在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融合和国家走向统一。
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
东
齐
南
燕
楚
西
赵
秦
北
齐 魏
燕
后
秦 韩
赵
中
魏
间
楚
韩
原因: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 各国争霸的现实压力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商 主要 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封爵、授田、赐宅,废除
鞅 内容 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
变
建立县制:设置31个县,县设县令。县令由国君
知识构建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 革
科技文艺 和思想
前770年
东周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张PPT)
变成“家天下”。
(2)西周分封制。
①目的:巩固统治。
②内容:
周天子
诸侯(亲属、功臣等)
③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 家。
【图片精读】
【中考指数】★★ 【图片名称】西周等级示意图 【关键信息】分封制,等级森严
主题二 春秋战国的纷争 1.东周:公元前770年建立,分为_春__秋__和_战__国__两个时期。 2.春秋争霸:
4.(2014·南京学业考)《史记·周本纪第四》记载,(武王)封尚父
(姜子牙)于营丘,曰齐。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由题干材料
中“(武王)封尚父(姜子牙)于营丘,曰齐”等信息,可判定当时实
行的制度是分封制。
【加固训练】(2012·随州学业考)“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演
3.(2014·汕尾中考)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 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 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 ③处应该是( )
A.夏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西周
C.商朝
D.东周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公元前1046年,武
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历史上叫做西周。
主题一 夏、商、西周的兴亡 【历史主线】
1.朝代更迭:
2070 汤
2.重要事件: (1)禹建夏朝:标志着我国_早__期__国__家__的产生。 (2)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_牧__野__大战中打败暴君 商纣,商朝灭亡。
3.重要制度: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西周的兴亡
朝代 名称 建立时间 公元前 2070年 公元前 1600年 公元前 1046年 开国 国王 末代 灭亡方式 国王
夏 商
西周
禹 汤 周武 王
桀 纣
部落起兵 周族起兵
周幽 外族入侵 王
自学感知------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 秋 五 霸
1、春秋时期: 年至 年 2、各国争霸原因: 。 3、春秋五霸: 4、齐桓公称霸原因①②③ 称霸的标志 。 5、晋楚争霸时,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成语出自此战役。 6、问鼎中原:楚国向中原扩张,遇到 国的有力抵抗, 时,楚国问鼎中原,他率军在 打败晋国,成为 霸主。 1、战国时期: 年至 年 2、三家分晋:晋国分裂为 、 、 三国 3、战国七雄: 4、各国斗争中的政治,外交手段: 、 。 著名纵横家: 、 。 5、斗争结果: 国经过 ,力量日益壮大起来。
代
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
巩固统治 奴隶分给亲属、功臣 等,封他们为诸侯
内容 1.把土地、的平民、
2.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 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
作用
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 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
大家来参与
1、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 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
第二单元
早 期 国 家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青 铜 文 明 铁 器 时 代
青铜器 甲骨文 礼法制度
社 会 变 革
工具进步,生产发展 诸侯争战,各国变法 思想活跃,百家争鸣
朝代 起止时间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教案范本
一、教案名称: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教案范本二、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国家的概念,理解国家产生的原因。
2. 使学生了解社会变革的类型,理解社会变革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国家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国家的产生、社会变革的类型及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的案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的原因及影响。
五、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国家的产生讲解国家的概念,阐述国家产生的原因,如土地私有制、阶级矛盾等。
2. 社会变革的类型介绍社会变革的类型,如革命、改革、革命战争等。
第二课时:3. 社会变革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分析社会变革对国家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如推动社会进步、引发社会动荡等。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的案例,如中国的辛亥革命、苏联的十月革命等。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的原因及影响,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阐述和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的相关章节。
2. 案例资料:关于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的案例资料。
3. 投影仪:用于展示案例资料和教学内容。
八、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简要介绍国家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国家产生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国家产生的原因,如土地私有制、阶级矛盾等。
3.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关于国家产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课时:4. 讲解:介绍社会变革的类型,如革命、改革、革命战争等。
5.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的案例。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的原因及影响。
7. 总结:总结课堂内容,强调社会变革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教材培训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一、单元时段和特点:时段:从公元前2070年——前221年,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特点:本单元是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主要抓住两个环节:一是国家起源,一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社会变革。
公元前21世纪王位世袭的实行和国家机构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出现。
夏商西周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取得巨大飞跃,创造了以青铜器、甲骨文和礼法制度为代表的灿烂的青铜文明。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进入铁器时代,新的锐利工具和生产技术推动了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进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地主剥削农民的新型封建生产关系开始确立。
社会变革促动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的繁荣,人们思想大为解放,在思想领域形成学术繁荣、百家争鸣的局面。
二、单元内容标准1、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2、理解夏商西周三朝的更替3、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4、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5、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6、以司母戊鼎等为例,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7、以都江堰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8、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9、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10、列举古代音乐方面的主要成就,‘钟鼓之乐’三、教学活动建议1、识读春秋战国形势图,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2、以商鞅变革的失败与成功为题,组织讨论四、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水平掌握夏商西周时期的更迭过程和基本历史事实,掌握分封制、商鞅变法、百家争鸣等历史概念的意思和内容;掌握夏商西周时期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成就。
通过学习夏商西周时期的兴亡,使学生逐步形成准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准确计算历史年代的水平,通过识读“西周分封”略图、“春秋战国形势图”等,培养学生准确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水平;通过对青铜器司母戊鼎、都江堰等的学习,让学生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水平;通过学习,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水平,形成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水平,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水平。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影响
齐国国富兵强,
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为齐桓公首霸奠定了基础 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考点七、孔子与百家争鸣
生平: 孔子,春秋晚期鲁国人 ,是我国伟 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 学派创始人。
思想主张: 政治思想:提出“仁”的学说,主张 “为政以德”。 教育思想:主张“因材施教”、谦虚 好学、“温故而知新”。
影响: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百家学争派鸣 代表 时代
主要思想
孔子 春秋 提出“___仁_”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儒家
创办私学,主张“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
____ 战国
“_____”治国,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
老孟子 春秋 道家
庄子 战国
一切仁事政物都有对立面,并能够相互转化 顺其自然,“_________”
四位学者发表了下面四种看法。其中代表儒家观点的是( A )
(2)商鞅本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指导思想, 提出合乎秦国国情,顺应民意(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改 革措施。而执行起来又非常坚决,因此变法能够成功。
(3)秦孝公信任、重用商鞅,也是商鞅变法成功的重要 条件。
比一比
时期
管仲改革
春秋
内容
改革内政、军制, 以“尊王攘夷”为号召
商鞅变法
战国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要点拾遗
甲骨文: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有利于了解商的历史;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金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名钟鼎文。 是研究商周历史的珍贵资料。
生产工具:牛耕和铁农具在春秋时已经开始使用;在战 国时得以推广,战国开始进入铁器时代,出现双牛牵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 而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封建论》 其中“周之制”指的是 A.世袭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2021/3/7
6
二、灿烂的青铜文明
1、青铜时代是指夏商周时期,已出土的青 铜器中,大部分是礼器 2.代表作: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2021/3/7
10
春
秋
时
期的主ຫໍສະໝຸດ 要霸 主秦穆公
2021/3/7
晋文公
齐桓公
宋襄公
楚庄王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11
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
2021/3/7
燕 赵齐 魏 秦韩 楚
12
四、大变革的时代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 高的原因
根本原因: 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 的推广使用
重要原因:各国诸侯革新政治、 发展经济、整修武备
2021/3/7
16
1.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 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商鞅变法 的内容中,对旧贵族特权打击最大的一项是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C.建立县制 D.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2021/3/7
17
总结:
完成背诵讲义上的单元结构
2021/3/7
13
2、商鞅变法
1、变法的背景
生产力发展 土地私有出现
剥削方式改变
奴隶主→封建地主
奴隶制
封建制
奴 隶→ 封建农民
2、变法的时间
公元前356年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
2021/3/7
14
3、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承认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
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商鞅变法
奖励耕战
奖励生产 奖励军功
经济发展
No Image
2021/3/7
1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2021/3/7
七上 第二单元
2
一、夏、商、周的兴亡
朝代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重大事件 名称
夏 商 西周 东周
2021/3/7
公元前 2070年
禹
汤
周武王
周平王
世袭制取代 禅让制
盘庚迁都
分封制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3
夏朝建立的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原始社 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2 .禹死后, 启 成为国王,从此,世袭制 代 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 家天下 。
2021/3/7
4
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 巩固统治
内容 把土地、平民、奴隶 分给亲属、功臣等, 封他们为诸侯
作用
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周 王朝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 强盛的国家
2021/3/7
5
1.夏朝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分别是 A.公元前2700年;禹 B.公元前2070年;禹 C.公元前2007年;启 D.公元前2070年;启
2021/3/7
18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 网络,如有帮助请下载!
2021/3/7
7
“三星堆”文化
2021/3/7
8
1.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 工艺精湛,目前世界上出土的 最大的青铜器产生于我国哪个 朝代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2021/3/7
9
三、春秋战国的纷争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 春秋和 两战个国时期
春秋因 鲁国编年史《而春得秋名》 战国因 诸侯国连年征而战得名
国富
军队战斗力增强
兵强
建立县制 :由国君派官吏治理
加强中央集权
4、商鞅变法的作用
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 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各国经过变法,使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封建社会
形成了
2021/3/7
15
商鞅变法对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的 启示
❖1、要坚持改革开放
❖2、制定政策要从实际出发,要依据 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