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艺学考试重点及复习资料
食品工艺学复习提纲
食品工艺学复习提纲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1、局部腐蚀2、市乳3、食品工艺学4、无菌包装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简述单宁的加工特性?2、罐头杀菌工艺条件表达式是什么?如何合理选择杀菌工艺条件?3、冰淇淋生产中,产生收缩的原因是什么?4、真空封罐时,在什么情况下要补充加热?5、生产甜酥性饼干和面包用油有什么要求?五、计算题(每题8分,共16分)1、食品干制前的水分含量为87.8%,干制品水分含量4.2%,干制品和复水后的干制品沥干重为3.3kg和14.8kg,计算它的干燥率和复水率?2、今有1000kg含脂率为3.1%的原料乳,欲使其脂肪含量为3.5%,应加脂肪含量为32%的稀奶油多少?六、综合题(15分)生产面包对面粉有什么要求?如不符合如何改良?试设计一次发酵法生产主食面包的工艺流程及工艺条件?三、名解释解释(每题3分,共12分)1、食品罐藏2、集中腐蚀3、异常乳4、酸性极限PH值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简述果胶的加工特性?2、根据食品的PH值,食品可分为哪几大类?3、热杀菌罐头为什么要冷却?冷却时应注意什么问题?4、奶油加盐和压炼的目的是什么?5、分析归纳焙烤用的原辅料对酵母发酵起什么作用?五、计算题(每题8分,共16分)1、在标准大气压下真空封罐时,食品温度为85℃,真空室的真空度应为多大才不会产生瞬间沸腾现象?(85℃时的饱和蒸汽压为57.8(Kpa))2、今有1000kg含脂率为3.5%的原料乳,因含脂率过高,拟用脂肪含量为0.2%的脱脂乳调整,例标准化后的混合乳脂肪含量为3.2%,需加脱脂乳多少?六、综合题(15分)生产韧性饼干对面粉有何要求?如不符合,如何改良?试设计韧性饼干生产的工艺流程,并写出工艺条件。
三、名解释解释(每题3分,共12分)1、大豆蛋白的溶解度2、泡沫体3、冰淇淋4、排气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在果蔬加工中,为什么要用铝制品或玻璃器皿而不用铁制品?2、在加热过程中,肉的颜色和蛋白质有何变化?3、在制蜜饯过程中,硬化处理的目的及原理是什么?4、淡炼乳和甜炼乳在生产工艺中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5、巧克力制品在商品保藏期内会有哪些变化五、计算题(16分)生产酥性饼干时,面团调制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试设计酥性饼干生产的工艺流程,并写出主要工艺条件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1、氮溶解指数2、返砂3、软罐头4、干酪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简述有机酸的加工特性?2、什么是肉的持水性?在腌制中持水性如何变化?3、在罐头生产中,装罐时为什么要留有一定的顶隙?4、凝胶糖果在保存期内有哪些质变?5、加糖炼乳控制块状物质的形成的方法有哪些?五、计算题(每题8分,共16分)1、食品干制前的水分含量为86.6%,干制品水分含量3.8%,干制品和复水后的干制品沥干重为4.4kg和15.8kg,计算它的干燥率和复水率?2、生产425g蘑菇罐头,以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作为对象菌。
食品工艺学考试重点及复习资料
食品工艺学考试重点一、干藏食品的复水性:指簇新食品干制后能从新吸会水分的程度。
复原性:干制品重新汲取水分后在重量、大小和性状、质地、颜色、风味、结构、成分以与可见因素(感官评定)等各个方面复原原来簇新状态的程度。
水分活度:食品表面测定的水蒸汽压(p)与相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p0)之比,值的范围在0~1之间。
= 。
导温性:由于水分梯度,使食品水分从高水分处转移或扩散的现象,即导湿现象。
导湿温性:在物料内部会建立肯定的温度梯度,温度梯度会促使固态和液态水分从高温处向低温处转移的现象。
1.影响原料品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①微生物的影响;②酶的作用;③呼吸;④蒸腾与失水;⑤成熟和后熟;⑥动植物组织的龄期与其组织品质的关系。
2.常见食品的变质主要由哪些因素引起?如何限制?影响因素:(1)微生物;(2)自然食品酶;(3)物化因素:热、冷、水分、氧气、光、时间。
①若短时间保藏,有两个原则:(1)尽可能延长活体生命;(2)假如必需终止生命,应当立刻洗净,然后把温度降下来。
②长时间保藏则需限制多种因素(1)限制微生物:加热杀灭微生物、巴氏杀菌灭菌、冷冻保藏抑制微生物、干藏抑制微生物、高渗透、烟熏、气调、化学保藏、辐射、生物方法。
(2)限制酶和其它因素限制微生物的方法许多也能限制酶反应与生化反应,但不肯定能完全覆盖比如:冷藏可以抑制微生物但不能抑制酶。
加热、辐射、干藏也类似(3)其他影响因素包括昆虫、水分、氧、光可以通过包装来解决。
3.干燥的机制是什么?简洁状况下,食品表面水分受热后首先由液态转变为气态(与水分蒸发),而后水蒸气从食品表面对四周介质中扩散,于是食品表面水分含量低于它的内部,随即在食品表面和内部区间建立了水分差或水分梯度,会促使食品内部水分不断削减。
但在困难状况下,水份蒸发也会在食品内部某些区间或甚至于全面进行,因而食品内部水分就有可能以液态或蒸汽状态向外扩散转移。
同时,食品置于热空气的环境或条件下。
(完整版)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讲解
(完整版)⾷品⼯艺学复习资料讲解《⾷品⼯艺学》复习题1. 罐头⾷品(Canned Food/Tinned Food):是指将符合标准要求的原料经处理、调味后装⼊⾦属罐、玻璃罐、软包装材料等容器,再经排⽓密封、⾼温杀菌、冷却等过程制成的⼀类⾷品。
2. 商业⽆菌: 罐头⾷品经过适度的热杀菌后,不含有对⼈体健康有害的致病性微⽣物(包括休眠体),也不含有在通常温度条件下能在罐头中繁殖的⾮致病性微⽣物。
3. 平盖酸坏:指罐头外观正常⽽内容物却在平酸菌活动下发⽣腐败,呈现轻微或严重酸味的变质现象。
4. 平酸菌:导致罐头⾷品出现平盖酸坏变质腐败的细菌。
即该类细菌代谢有机物质产酸⽽不产⽓。
5. D 值:指在⼀定的条件和热⼒致死温度下,杀死原有菌数的90%所需要的杀菌时间。
(D 值与菌种有关、与环境条件有关、与杀菌温度有关。
D 值越⼤,表⽰微⽣物的耐热性越强。
令b = a10-1,则 D=t)6. Z 值:在⼀定条件下,热⼒致死时间呈10倍变化时,所对应的热⼒致死温度的变化值。
7. TDT 值:(Thermal Death Time ,TDT)热⼒致死时间,是指热⼒致死温度保持不变,将处于⼀定条件下的⾷品(或基质)中的某⼀对象菌(或芽孢)全部杀死所必须的最短的热处理时间。
8. TRT 值:热⼒指数递减时间(Thermal Reduction Time,TRT)在任何热⼒致死温度条件下将细菌或芽孢数减少到某⼀程度(如10-n)时所需的热处理时间(min)。
9. 反压冷却:为防⽌玻璃罐跳盖或铁罐变形,⽽需增加杀菌锅内的压⼒,即利⽤空⽓或杀菌锅内⽔所形成的补充压⼒来抵消罐内的空⽓压⼒,这种压⼒称为反压⼒。
10. 传热曲线:将罐内⾷品某⼀点(通常是冷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值⽤温-时曲线表⽰,该曲线称传热曲线。
11. 热⼒致死温度:表⽰将某特定容器内⼀定量⾷品中的微⽣物全部杀死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12. 热⼒致死时间曲线:⼜称热⼒致死温时曲线,或TDT 曲线。
食品工艺学考点总结(复习背诵版)
食品工艺学考点总结(复习背诵版)1、消毒乳:指以新鲜牛乳、稀奶油等为原料,经净化、均质、杀菌、冷却、包装后,分装出售的饮用乳。
分类:⑪按原料成分:①普通全脂消毒乳;②脱脂消毒乳;③高脂消毒乳;④复原消毒乳;⑤强化消毒乳;⑥花色牛乳;⑦含乳饮料。
⑫按杀菌强度分类:①低温长时间(LTHT)消毒乳:62~65℃,30min;②高温短时间(HTST)杀菌乳:75~90℃,2~30s;③超高温(UHT)杀菌乳:一般采用120~150℃,0.5~8s。
消毒乳加工工艺:原料乳的验收→过滤与净化→标准化→均质→杀菌或灭菌→冷却→灌装→销售。
2、杀菌:将乳加热到一定程度,以杀死乳中主要致病微生物的处理方法。
灭菌:采用一定的杀菌方法,使乳达到商业无菌的要求。
无菌:在乳中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微生物(营养细胞、孢子、芽胞)。
商业无菌:乳制品经无菌处理后,制品和媒介物(包装产品的包装)可能含有少数的微生物(营养细胞、孢子、芽胞等),但这些微生物不会引起产品的变质。
无菌包装:将杀菌后的牛乳,在无菌条件下装入事先杀过菌的容器里。
3、发酵乳制品:是指乳在发酵剂(特定菌)的作用下发酵而成的乳制品。
包括:酸奶,开菲尔,酸奶油,乳酒(以马奶为主)发酵酪乳,干酪等。
4、酸乳:是指在添加(或不添加)乳粉(或脱脂乳粉)的乳中,由于保加利亚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作用进行乳酸发酵制成的凝乳状产品,成品中必须含有大量相应的活菌。
酸乳的分类:⑪按成品的组织状态分类:①凝固型酸奶;②搅拌型酸奶;③饮料型酸乳;④冷冻型酸乳。
⑫按成品的口味分类:①天然纯酸奶;②加糖酸乳;③调味酸乳;④果料酸乳;⑤复合型或营养健康型酸乳;⑥疗效酸奶。
包括低乳糖酸奶、低热量酸奶、维生素酸奶或蛋白质强化酸奶。
⑬按发酵的加工工艺分类:①浓缩酸乳;②冷冻酸奶;③充气酸乳;④酸乳粉。
5、乳粉:它是以新鲜牛乳为原料,或以新鲜牛乳为主要原料,添加一定数量的植物或动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配料,除去其中几乎全部水分而制成的粉末状乳制品。
完整版食品工艺学考试重点完整版
1、D值:在必然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每杀死90%原有活菌数所需时间(分钟)2、Z 值:热力致死时间变化10 倍所需要相应改变的温度数(摄氏度)3、F 值:在恒定加热标准温度下(121℃或 100℃),杀死必然数量细菌营养体或芽孢所需时间(分钟)3、食品变质:指食品在加工及积蓄过程中,食品的外观、口胃、营养以及安全性等下降,使其整体质量降低,食用性降低,甚至不能够食用4、食质量量涉及对该产质量量的保持也许改进,要点质量包括颜色、质地、风味、安全性、健康作用、货架期以及方便性5、栅栏因子:指所有能够防范因食品微生物生长和控制腐败的因素,包括:高温)、低温冷藏、 Aw(降低水分活度)、 pH(酸化)、降低氧化还原电位、各种防腐剂及杀菌剂、应用乳酸菌等竞争性微生物6、商业无菌:是指杀灭食品中所污染的原病菌、产毒菌以及正常积蓄和销售条件下能生长生殖、并以致食品变质的腐败菌,从而保证食品正常的货架寿命。
而灭菌是将微生物完好破坏,商业灭菌可能仍存在抗热性细菌包子7、肉的成熟:指屠宰后的动物,体内仍连续进行生化和理化等生命活动,使肉质变娇贵,肉鲜味细风味形成过程。
4、罐藏:将原料经办理后密封在容器中,经过杀菌将绝大多数微生物杀灭,在保持密封状态下,能够在室温下长远保存的食品珍藏方法8、导湿过程:在水分梯度作用下,水分由内层向表层扩散的过程属于导湿过程。
9、热烫:生鲜的食品原料迅速以热水或蒸气加热办理的方式,称为热烫。
其目的主要为控制或破坏食品中酶以及减少微生物数量。
10、巴氏杀菌:在 100℃以下的加热介质中的低温杀菌方法,以杀死病原菌及无芽孢细菌,但无法完好杀灭腐败菌,所以巴氏杀菌产品没有在常温下保存限时的要求。
11、肉的持水性:指肉在冻结、冷藏、解冻、腌制、绞碎、斩拌、加热等加工办理过程中,肉的水分以及增加到肉中的水分的保持能力。
12、罐头的排气:食品装罐后密封前将罐内顶隙间的、装罐时带入的和原料组织细胞内的空气尽可能从罐内消除的技术,使密封后罐头顶隙内形成部分真空的过程。
(完整版)食品工艺学考试重点完整版
1、D值:在一定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每杀死90%原有活菌数所需时间(分钟)2、Z值:热力致死时间变化10倍所需要相应改变的温度数(摄氏度)3、F值:在恒定加热标准温度下(121℃或100℃),杀死一定数量细菌营养体或芽孢所需时间(分钟)3、食品变质:指食品在加工及贮藏过程中,食品的外观、口感、营养以及安全性等下降,使其总体品质降低,食用性降低,甚至不能食用4、食品质量涉及对该产品品质的保持或者改善,关键品质包括颜色、质地、风味、安全性、健康作用、货架期以及方便性5、栅栏因子:指所有可以防止因食品微生物生长和抑制腐败的因素,包括:高温)、低温冷藏、Aw(降低水分活度)、pH(酸化)、降低氧化还原电位、各种防腐剂及杀菌剂、应用乳酸菌等竞争性微生物6、商业无菌:是指杀灭食品中所污染的原病菌、产毒菌以及正常储存和销售条件下能生长繁殖、并导致食品变质的腐败菌,从而保证食品正常的货架寿命。
而灭菌是将微生物完全破坏,商业灭菌可能仍存在抗热性细菌包子7、肉的成熟:指屠宰后的动物,体内仍继续进行生化和理化等生命活动,使肉质变柔嫩,肉鲜味和风味形成过程。
4、罐藏:将原料经处理后密封在容器中,通过杀菌将绝大部分微生物杀灭,在保持密封状态下,能够在室温下长期保存的食品保藏方法8、导湿过程:在水分梯度作用下,水分由内层向表层扩散的过程属于导湿过程。
9、热烫:生鲜的食品原料迅速以热水或蒸气加热处理的方式,称为热烫。
其目的主要为抑制或破坏食品中酶以及减少微生物数量。
10、巴氏杀菌:在100℃以下的加热介质中的低温杀菌方法,以杀死病原菌及无芽孢细菌,但无法完全杀灭腐败菌,因此巴氏杀菌产品没有在常温下保存期限的要求。
11、肉的持水性:指肉在冻结、冷藏、解冻、腌制、绞碎、斩拌、加热等加工处理过程中,肉的水分以及添加到肉中的水分的保持能力。
12、罐头的排气:食品装罐后密封前将罐内顶隙间的、装罐时带入的和原料组织细胞内的空气尽可能从罐内排除的技术,使密封后罐头顶隙内形成部分真空的过程。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引言:食品工艺学是研究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原理的学科。
在现代社会,食品工艺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确保我们能够获得安全、营养且具有良好口感的食物。
本文将为你提供一份食品工艺学的复习资料,帮助你回顾相关的知识点。
一、食品工艺学的定义和重要性食品工艺学是研究食品的加工过程、技术和原理的学科。
它涵盖了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等各个环节。
食品工艺学的目标是通过科学和工程手段,提高食品的质量、安全性和营养价值。
食品工艺学的研究对于人类的生活至关重要。
它可以帮助我们制定科学、高效的食品生产工艺,确保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同时,食品工艺学也涉及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对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食品工艺学的基本原理1. 热传导原理:食品加工中常常需要通过热传导来实现加热或降温的目的。
热传导是热量从高温区域到低温区域传递的过程。
了解热传导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掌握食品加热的技术要点,确保食品的热处理达到要求的温度。
2. 微生物学原理:食品中常常存在微生物,包括有益的和有害的。
了解微生物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掌握食品的微生物安全控制方法,防止食品被微生物污染。
3. 营养学原理:食品的营养成分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
了解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的作用、相互作用以及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和设计适宜的食品工艺。
4. 物料平衡原理:食品加工过程中涉及到原料的进料和产物的出料,了解物料平衡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控制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物料投入和产出,提高食品生产的经济效益。
5. 化学反应原理:食品加工过程中常常涉及到化学反应,例如酵母发酵、蛋白质的糖基化反应等。
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控制食品加工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确保食品的品质。
三、常见的食品工艺技术1. 杀菌技术:食品中常常存在有害的微生物,为了保证食品的安全性,需要进行杀菌处理。
常见的杀菌技术包括高温短时杀菌、超高温杀菌和辐照杀菌等。
食品工艺学复习
1.3 排气和密封
RED
罐头密封前将顶隙、原料组织内的气体排除。 一.罐头排气的作用* 1.防止需氧菌和霉菌的生长繁殖 2.有利食品色、香、味的保存 3.防止或减轻罐头内壁的腐蚀 4.防止罐头在高温杀菌时容器变形和损坏 5.有助于“打检” 鉴别罐头真空度
二.排气方法 1.热力排气: •热装灌排气:保证装罐食品中心温度达85‴ •加热排气:排气箱温度90~100‴,5~20min 罐头中心温度达80 ‴。 2.真空密封排气法 将罐头臵于真空封罐机的真空仓内,密封排气。 可在短时间内获得较高真空度。 3.蒸汽喷射排气 向罐头顶隙喷射高压蒸汽,排除顶隙内的空气。
•杀菌工艺条件制定的原则: 杀菌温度和时间既能杀灭微生物 又最大限度保持食品原有品质
(二)罐头杀菌合理性的判断
RED
反映微生物耐热性的参数: 1.对数减菌时间(D值): 指在一定杀菌温度下,微生物数量减少90%所需要的时间,或微生物数量减少1个对数循 环所需的时间。 D值可根据图中直线横过1个对数循环所需的热处理时间 求得或根据直线方程式求得,因为它为直线斜率的倒数 •即:D=t/(loga–logb)
3.4
腌制 烟熏类罐头
RED
一.磷酸盐在肉制品加工中的作用: ① 提高肉的离子强度↑。 ② 提高肉的pH值↑。 ③ 螯合肉中的金属离子 提高肉的持水性,延缓脂肪的氧化酸败。 ④解离肉中的肌动球蛋白。 二.肉的熏制 1.熏烟的作用 • 呈味、发色、脱水干燥、杀菌、抗氧化 2.熏烟剂的成分 • 熏烟成分中的苯并芘和二苯并蒽具有致癌性。
RED
第一篇
罐藏食品工艺
第一章 罐藏原理
RED
罐藏: 食品密封在容器中经高温处理将绝 大部分微生物杀死,同时防止外界微生物再 次污染,使得食品能够在室温条件长期贮存 的保藏方法。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一、概述食品工艺学是研究食品加工和食品制备过程的科学。
它涉及到食品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以及加工和保存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档为食品工艺学的复习资料,旨在帮助读者回顾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食品加工基础1. 食品原料的选择和处理:包括选择新鲜食材、原料的清洗、去皮、切割等处理方法。
2. 食品加工的基本工艺流程:包括搅拌、研磨、混合、蒸煮、烘干等常用的食品加工工艺流程。
3. 食品保鲜方法:常用的食品保鲜方法包括冷冻、真空包装、腌制等,这些方法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三、食品加工中的常用工艺1. 杀菌工艺:杀菌是食品加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常用的杀菌方法有高温杀菌、辐照杀菌等。
2. 发酵工艺:发酵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将食物转化为其他有益物质的方法,常见的发酵食品有酸奶、豆腐等。
3. 脱水工艺:脱水是将食物中多余的水份去除的过程,使食物能够长时间保存,脱水方法包括阳干、风干、低温烘干等。
4. 乳化工艺:乳化是将两种不相溶的物质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使其均匀混合形成乳状液的工艺。
四、食品加工中的关键参数1. 温度控制: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不同的食品加工需要不同的温度调控。
2. pH值控制: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酸碱度对于食品的品质和味道具有重要的影响,pH值的控制是必不可少的。
3. 时间控制:不同的食品加工需要不同的处理时间,合理掌握时间控制有助于提高食品的质量。
五、常见食品加工原理1. 糖化原理:糖化是指将淀粉转化为糖的过程,常用于食品加工中的糖果、糕点等制品。
2. 氧化反应原理:氧化反应是食品加工中常见的反应之一,常用于咖啡、巧克力等制品。
3. 酵素作用原理:酵素在食品加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的酵素能够实现不同的反应,常用于面包、酸奶等食品。
六、食品加工中的安全问题1. 食品安全意识:食品加工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从源头控制和生产过程把控等方面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1食品的功能:营养功能(第一功能)、感官功能、保健功能2食品的特性:(1)安全性:无毒、无害、卫生(2)方便性:食用、使用、运送(3)保藏性:有一定的货架寿命3食品加工的概念:将食物(原料)通过劳动力、机器、能量及科学知识,把它们转变成半成品或可食用的产品(食品)的过程。
4食品加工的三原则:安全性、营养价值、嗜好性5按照变质也许性将原料分为:极易腐败原料、中档腐败原料、稳定的原料6食品质量:(1) 物理感觉:外观、质构、风味(2)营养质量(3)卫生质量(4)耐储藏性7质量:食品好的限度,涉及口感、外观、营养价值等,或者将质量当作构成食品特性及可接受性的要素。
8变质:涉及品质下降,营养价值、安全性和审美感觉的下降影响因素:微生物、天然食品酶、热冷、水分、氧气、光、时间第一章软饮料及其水解决1饮料:指供应人体水分,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一种平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它是通过一定的加工程序(配料、调制、灭菌、包装等)而之称的食品。
2软饮料:指不含乙醇或者乙醇含量小于0.5%的饮料制品。
3软饮料通常指的是非酒精饮料(无酒精饮料),重要以解渴为目的的饮用品(不涉及口服液)。
4饮料的分类:碳酸饮料、果蔬汁饮料、矿泉水、蛋白饮料、发酵饮料、冷饮、固体饮料按照组织状态分:(1)液体饮料:(2)固体饮料:水分含量在5%以内,具有一定形状,以水溶解成溶液,再饮用的饮料。
(3)共态饮料:那些既可以是固态也可以是液态,在形态上处在过渡状态的饮料。
按软饮料的加工工艺分:(1)采集型:采集天然资源,不加工或只有简朴的过滤、杀菌等解决的产品,如天然矿泉水。
(2)提取型:天然水果、蔬菜或其他植物经破碎、压榨或浸提、抽提等工艺制取的饮料,假如汁、菜汁或其他植物性饮料。
(3)配制型:用天然原料和添加剂配制而成的饮料,涉及充二氧化碳的汽水。
(4)发酵型:涉及酵母、乳酸菌等发酵制成的杀菌的和不杀菌的饮料。
5天然水中的杂质:见课本P66水的硬度:是指水中离子沉淀肥皂的能力,通常,与水中的钙、镁离子有关,一般指水中钙、镁离子盐类的含量。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食品工艺学是一门关于食品加工和制造的学科,它涵盖了从原料选择到最终成品加工的整个过程。
在这门学科中,我们学习了食品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特性,以及如何利用不同的工艺方法来改变和控制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食品工艺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门学科的重要知识点。
一、食品原料的选择与处理食品的品质和口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选用的原料。
在食品工艺学中,我们学习了如何选择新鲜、优质的原料,并进行适当的处理。
例如,对于蔬菜和水果来说,我们需要了解它们的成熟度、保存条件以及如何去除其中的杂质。
对于动物性原料,我们需要了解其肉质的质地、脂肪含量以及如何去除血液和骨头。
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更好地保留原料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二、食品加工的基本工艺食品加工的基本工艺包括加热、冷却、干燥、发酵等。
这些工艺可以改变食品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从而增加其风味、延长保质期或改善营养价值。
例如,加热可以破坏食品中的微生物,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冷却可以使食品保持新鲜和口感;干燥可以去除水分,防止食品变质;发酵可以改变食品的味道和质地。
了解这些基本工艺的原理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选择适当的加工方法,提高食品的品质和口感。
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在食品加工中,我们常常使用一些食品添加剂来改善食品的质量和特性。
食品添加剂可以分为功能性添加剂和保鲜剂两大类。
功能性添加剂包括增稠剂、乳化剂、稳定剂等,它们可以改善食品的质地和口感。
保鲜剂则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变质。
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时,我们需要了解添加剂的作用机制和适用范围,以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只有正确使用和控制添加剂,才能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四、食品质量控制与检测食品质量控制是食品工艺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原料、中间产品和最终成品进行质量检测,以确保食品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食品工艺学复习重点
食品工艺学复习重点食品工艺学复习重点第1章绪论 1 食品的3大功能:营养功能;感官功能;保健功能2 食品的3大特性:安全性:无毒、无害、无副作用、安全保藏性:有一定的货架寿命方便性:贮藏、运输、销售、消费 3 食品工艺的定义:食品工艺就是将原料加工成半成品或将原料和半成品加工成食品的过程和方法,包括了从原料到成品或将配料转变成最终消费品所需要的加工步骤或全部过程。
第2章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控制一、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举例:食品在保藏过程中的变质蛋白质的分解:导致鱼、肉、蛋类食品的腐败变质;脂肪的氧化:导致坚果的“走油”、咸鱼、冻肉“哈喇”味;淀粉的老化”导致面包、糕点的“回生”;果蔬的呼吸、蒸发、后熟:导致过熟、萎蔫、组织软化、品质下降;1、生物学因素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酵母菌、霉菌 a.细菌:造成的变质一般表现为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细菌将食品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含氮有机物分解为低分子化合物,使食品带有恶臭或异味,并产生毒性。
多发生在富含蛋白质的食品中,如动物性食品、豆制品等 b.酵母菌:在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食品中容易生长;在富含蛋白质的食品中一般不生长;容易受酵母菌作用而变质的食品有蜂蜜、果酱、果冻等。
c.霉菌:易在有氧、水分少的干燥环境中生长发育;在富含淀粉和糖的食品中也容易滋生;霉菌是导致干制品变质的常见菌。
食品的安全和质量依赖于微生物的初始菌数、加工过程中的除菌和保藏过程中的防菌或抑菌。
2、化学因素a、酶的作用(多种酶促反应) 酶促褐变发生的必要条件:适当的酚类底物、多酚氧化酶(PPO)和氧。
b、非酶褐变(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抗坏血酸氧化引起的褐变) 非酶褐变对食品的影响:颜色变化;营养物质损失c、氧化作用(脂肪、色素、维生素等的氧化)d、其他作用(淀粉的老化、果蔬的呼吸作用、与包装容器反应发生的褐变)3、物理因素主要因素有:温度、水分、光、氧气、机械损伤4、其他:环境污染、农/兽药残留、滥用添加剂和包装材料等小结:食品原料属生物材料,导致食品变质腐败的原因错综复杂,有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因素,也可以分为:食品内部原因(酶引起的、自身生命活动引起的、食品成分间相互化学反应、食品成分的逸散等)、食品外部原因(污染微生物引起的、环境条件引起的、机械损伤、外源污染物等) 其中主要原因可归纳为:微生物污染、酶促生化反应、非酶化学反应。
《食品工艺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食品工艺学复习题(课程代码392184)一、名词解释罐头:密闭在容器中并经过杀菌而在室温下能够较长时间保存的食品成为罐头食品,俗称罐头。
罐藏:将经过一定处理的食品装入镀锡薄板罐、玻璃罐或其他包装容器中,经密封杀菌,使罐内食品与外界隔绝而不再被微生物污染,同时又使罐内绝大部分微生物死灭并使酶失活,从而消除了引起食品变败的主要原因,获得在室温下长期贮存的保藏方法。
顶隙:指罐头内容物表面和罐盖之间所留的空隙打检:就是用特制的小棒敲击罐头底盖,根据棒击时发出的清、浊声来判断罐头真空度的大小,常和保温结合在一起。
商业无菌:罐头食品经过适度的热杀菌以后,不含有致病性微生物,也不含有通常温度下能在其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这种状态称作商业无菌。
冷点温度:通常称为罐头的中心温度。
杀菌公式:把杀菌的温度、时间及所采用的反压力排列成公式的形式。
真空度:指罐外大气压与罐内残留气体压力的差值。
反压冷却:也就是加压冷却,杀菌结束后的罐头必须在杀菌釜内在维持一定压力的情况下冷却,主要用于一些在高温高压杀菌,特别是高压蒸汽杀菌后容器易变形、损坏的罐头。
通常是杀菌结束关闭蒸汽阀后,在通入冷却水的同时通入一定的压缩空气,以维持罐内外的压力平衡,直至罐内压力和外界大气压相接近方可撤去反压。
此时罐头可继续在杀菌釜内冷却,也可从釜中取出在冷却池中进一步冷却。
胖听:是指由于罐头内微生物活动或化学作用产生气体,形成正压,使一端或两端外凸的现象软罐头:软罐头是以聚酯、铝箔、聚烯烃等薄膜复合而成的包装材料制成的耐高温蒸煮袋为包装容器,并经密封、杀菌而制得的能长期保存的袋装食品,简称RP—F。
软饮料:乙醇含量在0.5%以下的饮用品,此规定与习惯称渭的饮料相近,但与规范的“饮料”概念——通常能使人愉快的、供人们消耗性消费的任何液体饮品的总称相对照,则只是“饮料”的一个部分,即软饮料通常得是所谓的非酒精饮料。
水的硬度:是指水中离子沉淀肥皂的能力水的碱度:水中碱度取决于天然水中能与H+结合的OH一、CO32-和HCO3一的含量。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工艺学考试资料整理
⾷品科学与⼯程专业⾷品⼯艺学考试资料整理烘焙制品绪论1.什么是焙烤制品?焙烤制品:泛指⾯糖制品中采⽤焙烤⼯艺的⼀⼤类产品。
其⽣产过程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两⼤步骤:①制坯、②烘烤。
焙烤制品⼯艺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包、饼⼲2.焙烤制品有什么特点?①所有焙烤制品均应以⾕类为基础原料;②⼤多数焙烤制品应以油、糖、蛋等或其中的1~2种作为主要原料;③所有焙烤制品的熟化(成熟)或定型均采⽤焙烤⼯艺;④焙烤制品应是不需经过调理就能直接⾷⽤的⽅便⾷品;⑤所有焙烤制品均属固态⾷品。
焙烤制品的原辅材料1. 什么是淀粉的糊化?什么是淀粉的双折射现象?淀粉①与⽔共存时,②受热后,⽔分渗⼊淀粉颗粒内部,使淀粉颗粒膨⼤,并最终破裂且与其他淀粉颗粒相互结合,产⽣粘性,物料粘度增加,这就是淀粉的糊化作⽤。
通常⼩麦淀粉糊化温度为65℃左右。
在对淀粉物料进⾏加热时,随着温度变化从59.5℃→62.5℃→64℃,可以观察到物料的粘度逐渐升⾼。
2. 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作⽤机理有什么不同?α-淀粉酶作⽤于淀粉中任意的α-1,4-糖苷键,属于内切酶,⼜称为液化酶,可导致淀粉溶液粘度迅速下降。
β-淀粉酶也作⽤于淀粉中的α-1,4-糖苷键,但仅能从⾮还原末端断开α-1,4-糖苷键,依次切下⼀个麦芽糖单位,属于外切酶,⼜称为糖化酶。
其“β-”主要体现在将切下的两分⼦葡萄糖的构型从α型转化为β型,即从α-1,4-糖苷键转化为β-1,4-糖苷键,转变为麦芽糖结构。
4. 什么是⾯筋?⾯筋是如何形成的?构成⾯筋的蛋⽩质主要有哪⼏种?⾯筋蛋⽩质吸⽔膨胀理论(⼆次胀润理论) 这⾥所谓的“⼆次”即⾸先是蛋⽩质外层亲⽔基团吸附⽔分⼦(第⼀次胀润),然后蛋⽩质胶粒形成⼀种袋状结构(⽹络结构),⾥⾯包含⾼浓度溶液,形成⾼渗透压,在这个渗透压的作⽤下,外界⽔分⼦进⼀步被吸⼊(第⼆次胀润)麦胶蛋⽩麦⾕蛋⽩其它蛋⽩淀粉糖灰分脂肪。
麦胶蛋⽩被认为是造成⾯团粘合性的主要原因。
(完整版)食品工艺学复习题
1.影响食品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答:温度、微生物、光照、非酶/氧化、酶类、水分、害虫、损伤、残留有害物乙烯等2.食品的功能和特性?功能1.生存需要(维持生命、恢复体力、人口繁衍)2.享受需要(色、香、味、形、质——艺术)3.发展需要(增进友谊、扩展关系、协调关系特性1.营养和能量2.可直接食用3.有益于人体健康3.蔬菜发酵中亚硝酸盐是怎么产生的?如何预防?㈠发酵蔬菜中亚硝酸盐生成的原因1.发酵蔬菜本身含有2.杂菌还原硝酸盐形成:杂菌(如大肠杆菌)含有硝酸盐还原酶(杂菌含有氨基酸脱羧酶使氨基酸脱羧成胺,胺与亚硝酸盐反应生成亚硝胺。
乳酸菌不含脱羧酶和硝酸盐还原酶。
)㈡影响发酵蔬菜中亚硝酸盐生成的原因1.食盐浓度2.温度3.酸度4.有害微生物大蒜中含有的巯基化合物与亚硝酸盐结合生成硫代亚硝酸盐酯从而减少了酱腌菜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4.泡菜的质量泡菜质量的好坏,与发酵初期微酸阶段的乳酸累积有关。
若这个时期乳酸累积速度快,可以及早地抑制各种杂菌,从而保证正常乳酸发酵的顺利进行。
反之,若乳酸累积速度慢,微酸阶段过长,各种杂菌生长旺盛,在腐败细菌的作用下,常导致蔬菜发臭。
因此,在泡菜制作中常采用加入一些老卤水的作法,一方面接种了乳酸细菌,一方面又调整了酸度,可有效地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软化是影响泡菜质量的一个严重问题,它可能由植物或微生物的酶引起。
各种蔬菜抑制软化所需要的盐浓度千差万别。
例如,2%的食盐足以阻止泡菜的软化,但柿子椒必须用约26%饱和盐水才能保持其坚硬的质地。
一般盐浓度低对泡菜发酵有利,盐浓度高则对发酵有阻碍作用。
各种蔬菜的软化趋向不同,主要与其组织中的自然软化酶活力有关,其次则与其组织抵抗微生物软化酶的侵袭能力不同有关。
常见的泡菜软化,是由盐不足以及酵母和霉菌在与空气接触的泡菜表面生长而引起的。
适量加盐与严密隔绝空气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办法之一。
5.烫漂(预煮)处理的作用和目的①破坏酶活性,减少氧化变色和营养物质损失;②增加细胞通透性,有利于水分蒸发,改善复水性;③排除果肉组织内空气,可以提高制品的透明度,也可使罐头保持合适的真空度;④可降低原料中的污染物,杀死大部分微生物;⑤可以排除某些不良风味;⑥使原料质地软化,果蔬组织变得有弹性,果块不易破损,有利于装罐操作。
(完整word版)食品工艺学复习重点(word文档良心出品)
食品工艺学复习重点第1章绪论1 食品的3大功能:营养功能(第一功能);感官功能(第二功能);保健功能(第三功能,新发展的功能)2食品的3大特性:(1)安全性:无毒、无害、无副作用、安全(2)保藏性:有一定的货架寿命(3)方便性:贮藏、运输、销售、消费3 食品工艺的定义:食品工艺就是将原料加工成半成品或将原料和半成品加工成食品的过程和方法,包括了从原料到成品或将配料转变成最终消费品所需要的加工步骤或全部过程。
第2章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控制一、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举例:食品在保藏过程中的变质蛋白质的分解:导致鱼、肉、蛋类食品的腐败变质;脂肪的氧化:导致坚果的“走油”、咸鱼、冻肉“哈喇”味;淀粉的老化”导致面包、糕点的“回生”;果蔬的呼吸、蒸发、后熟:导致过熟、萎蔫、组织软化、品质下降;1、生物学因素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酵母菌、霉菌a.细菌:造成的变质一般表现为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细菌将食品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含氮有机物分解为低分子化合物,使食品带有恶臭或异味,并产生毒性。
多发生在富含蛋白质的食品中,如动物性食品、豆制品等b.酵母菌:在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食品中容易生长;在富含蛋白质的食品中一般不生长;容易受酵母菌作用而变质的食品有蜂蜜、果酱、果冻等。
c.霉菌:易在有氧、水分少的干燥环境中生长发育;在富含淀粉和糖的食品中也容易滋生;霉菌是导致干制品变质的常见菌。
食品的安全和质量依赖于微生物的初始菌数、加工过程中的除菌和保藏过程中的防菌或抑菌。
2、化学因素a、酶的作用(多种酶促反应)酶促褐变发生的必要条件:适当的酚类底物、多酚氧化酶(PPO)和氧。
b、非酶褐变(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抗坏血酸氧化引起的褐变)非酶褐变对食品的影响:颜色变化;营养物质损失(氨基酸、还原糖和抗坏血酸)c、氧化作用(脂肪、色素、维生素等的氧化)d、其他作用(淀粉的老化、果蔬的呼吸作用、与包装容器反应发生的褐变)3、物理因素(促进微生物生长繁殖、诱发或加快食品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变质的外在原因)主要因素有:温度、水分、光、氧气、机械损伤4、其他:环境污染、农/兽药残留、滥用添加剂和包装材料等小结:食品原料属生物材料,导致食品变质腐败的原因错综复杂,有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因素,也可以分为:食品内部原因(酶引起的、自身生命活动引起的、食品成分间相互化学反应、食品成分的逸散等)、食品外部原因(污染微生物引起的、环境条件(温度、光、氧气)引起的、机械损伤、外源污染物等)其中主要原因可归纳为:微生物污染、酶促生化反应、非酶化学反应。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解析
第一章1、食品:指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的、可供食用的、对人体无害的、经过一定加工制作的食物。
感官品质:色、香、味、形、口感(结构、组织形态)2、食品原料特征:1)食物化学成分多,体系复杂2)大多数食物原料都是活体3)原料一经收成屠宰后即进入变质过程,品质不会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变好3、引起食物变质的因素: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微生物—变质的第一因素、害虫和啮齿动物化学:酶、褐变、非酶褐变、酶促褐变、脂肪酸败、淀粉老化、新鲜度下降、维生素降解4、食品保藏原理:1)维持食物最低生命活动的保藏方法:低温、保鲜剂、气调2)抑制食物最低生命活动的保藏方法:冷冻保鲜、高渗透压保鲜、烟熏、使用添加剂(干燥、腌制、糖渍)3)应用发酵原理的食品保藏方法:乳酸发酵、醋酸发酵、酒精发酵4)利用无菌原理的食品保藏方法:罐藏食品、辐射食品、膜过滤第二章1、食品中水分存在的形式:自由水、结合水、化学结合水2、食品脱水干燥原理:水分活度影响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低水分对酶活力、脂肪氧化作用及非酶褐变均有抑制作用3、干燥过程:是湿热传递过程,表面水分扩散到空气中,内部水分转移到表面;而热则从表面传递到食品内部4、影响湿热传递的因素:食品的表面积、干燥介质的温度、空气流速、空气的相对湿度、真空度5、干燥过程(湿热传递过程)及特征:书本P13 图2-3 控制“BC”段的平衡6、常用食品脱水干燥方法:常压空气对流干燥箱式干燥:简单、小批量生产、效率化、适合所有产品隧式干燥:物料置于料盘,相对运动,适合所有产品带式干燥:效率高、适合干燥单一的产品(不黏、水分相对低的产品)悬浮接触式对流干燥气流干燥:粉末或颗粒状食品悬浮在干燥空气中进行干燥,易产生颗粒磨损。
适用:面粉、淀粉、葡萄糖、鱼粉流化床干燥:颗粒状食品在干燥床上,呈流化态干燥。
适合:易破损的颗粒食品喷雾干燥:将液体或浆质食品喷成雾状液滴,悬浮在热空气中干燥接触式干燥滚筒干燥:黏稠食品涂抹或喷洒在加热滚筒表面干燥,引起制品色泽或风味变化,适用于黏稠食品真空干燥:温度低适用于易氧化、热敏性食品,结构疏松、易复水升华干燥:特点:温度低、多孔形7、升华干燥法概念及原理:概念:升华干燥法也称冷冻干燥法或真空干燥法,它是将食品预先冻结后,在真空条件下通过升华方式去除去水分的干燥法。
食品工艺学 复习资料——参考资料资料文档
食品加工保藏原理与方法1.栅栏技术:又称组合保藏技术、障碍技术,是为生产安全、稳定、营养丰富、高质量和经济的食品而提出的概念。
2.栅栏因子:凡能抑制或者杀死微生物的因子,包括:高温处理、低温冷藏、脱水干燥、腌制、烟熏、发酵、化学保藏、辐射及其他加工贮藏方法。
3.热处理:是食品加工与保藏中用于改善食品品质、抑制微生物生长、延长食品贮藏期的最重要处理方法之一。
4.热处理有点:杀菌(致病菌、腐败菌);钝化酶;破坏食品有害成份;改善品质与特性(色泽、风味);提高食品中营养成份可利用率和可消化性;5.热处理缺点:食品中营养成份流失;品质和特性产生不良变化;耗能大6.热加工方法:杀菌:将微生物及孢子彻底杀灭;商业杀菌:杀死致病菌、腐败菌及绝大多数微生物;残存的处于休眠状态的非致病菌在正常的食品贮藏条件下不能生长繁殖巴氏杀菌:62.8℃,30;杀死热敏性微生物和致病菌酸性腐败菌、钝化酶);热烫:生鲜的食品原料迅速以热水或者蒸气加热处理的方式;抑制酶7.P36 表2-4 P37 表2-58.酸性食品和高酸性食品的分界线的pH3.7为标准,酪酸梭状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9.食品热破坏的反应动力学:在某一热处理条件下;(1)微生物、酶、食品成份等的热处理破坏速率;(2)温度对这些反应的影响。
10.D的定义:一定的处境、热致死温度下菌数每减少90%所需要的时间;D 的应用:区别不同菌的耐热性强弱D影响因素:种类、环境、灭菌温度;不受原始菌数影响11.Z值定义:降低一个logD值所需的温度数,即是当热力致死时间减少1/10时所需要提高的温度。
(杀菌时间减少一个数量级所升高的温度)(肉毒杆菌Z=10℃)Z的应用:区别不同菌的热敏性强弱;Z值是衡量温度变化时微生物死灭速率变化的一个尺度。
值越大,说明因温度上升而取得的杀菌效果越小(对温度的敏感性越小)。
12.F值(杀菌效率值):在一定的加热致死温度(普通为121℃ )下,杀死一定数量的微生物所需要的加热时间(min)。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食品的热加工2、热处理的作用效果:1、正面:1)杀死微生物;2)钝化酶;3)破坏食品中有害因子;4)改变食品品质与特性;5)提高食品营养成分可利用率、可消化性等;2、负面:1)热敏性成分损失;2)品质和特性产生不良变化如色泽、口感;3)消耗能量较大3、食品热处理的类型和特点:(1)烹饪正面作用: 1)杀死微生物(部分);2)破坏酶;3)改善食品色、香、味和质感;4)提高可消化性;5)不良成分(如毒素)失活;6)提高耐贮性;(二)热烫(1)目的:破坏或钝化食品中导致食品质量变化的酶类,以保持食品原有的品质,防止或减少食品在加工和保藏中由酶引起的食品色、香、味的劣化和营养成分的损失;(2)用途:蔬菜和某些水果,如蔬菜和水果冷冻、干燥或罐藏前的一种前处理工序。
(3)蔬菜和水果热烫的正面作用:1)破坏或钝化酶活性的最主要和最有效方法之一2)杀菌和洗涤作用,可减少表面微生物数量3)可排除食品组织中的气体,使食品装罐后形成良好的真空度及减少氧化作用4)软化食品组织,方便食品往容器中装填5)起到预热作用,利于装罐后缩短杀菌升温的时间。
(4)影响热烫时间的因素:1)果蔬的类型2)热烫温度3)食品的体积大小4)处理方法:蒸汽热烫、热水热烫(三)热挤压(1)挤压是将食品物料放入挤压机中,物料在螺杆的挤压下被压缩并形成熔融状态,然后在卸料端通过模具时被挤出的过程。
(2)热挤压:高温短时热处理,它可减少食品中微生物数量和钝化酶;(3)热挤压或是冷挤压,其产品的保藏主要是靠其较低的水分活性和其他条件。
(四)热杀菌(1)灭菌:所有微生物(包括耐热性芽孢)完全破坏(2)巴氏杀菌:酶失活,破坏热敏性微生物和致病菌(3)商业灭菌:杀死所有致病性微生物、产毒素微生物和可能在通常储存条件下繁殖并导致食品腐败的微生物完全被破坏,杀菌后食品符合货架期要求。
第二节食品热加工的原理1、高温对微生物的致死机制:在高温环境下,高温直接对菌体蛋白质、核酸、酶系统产生直接破坏作用,使蛋白质变性凝固。
食品工艺学考试复习
1.食品干燥时出现变化及其分类。
一、食品发生的物理变化有p90:1、干缩和干裂2、表面硬化3、多孔性形成二、食品发生的化学变化p91:1、营养成分的变化2、食品颜色的变化3、食品风味的变化2、食品工业上常用的冷藏温度。
-2~15℃,几小时到十几天2.犊牛第四胃中所含的酶及其功能作用。
犊牛的皱胃又称真胃,占四个胃总容积的8%,其作用与单胃动物的胃相同,可分泌消化液与消化酶,消化在瘤胃内未消化的饲料和随着瘤胃食糜一起进入真胃的瘤胃微生物。
3.中高档梳打饼干的分类。
咸味梳打和甜味梳打4.乳脂糖果的概念及其主要组成。
焦香型糖果的组织状态既不同于硬糖,也不同于软糖,其基体是由多种糖类化合物、脂肪和乳蛋白质所构成,经过严格的加工程序使物料组成最终形成一种高度乳化的均一的固体。
5.硬糖的主要质量变化问题。
发烊:因吸水糖体表面逐渐发粘和混浊,呈溶化状态并失去其固有的外形。
返砂:糖类从无定形状态重新恢复为结晶状态,硬糖原有的透明性完全消失。
6.FAO关于酸乳的定义以及酸乳中的特征菌。
定义:在添加(或不添加)乳粉的乳中,由于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作用进行乳酸发酵制成的凝乳状产品,成品中必须含有大量的、相应的活性微生物。
(P223不一样)根据FAO关于酸乳的定义,酸乳中的特征菌为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
7.冰淇淋生产工艺中均质的目的。
目的是把脂肪分散成尽可能多的独立存在的小脂肪球,而且,所用的乳化剂应均匀的分布在新形成的脂肪球表面,特别是混合物料的均质效果取决于各种不同的参数。
8.影响罐头杀菌效果的因素。
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食品的PH和其他化学成分;传热方式和传热速度9.纯水和太空水的概念。
纯水,是以符合生活饮用卫生标准的水为水源,用蒸馏法、去离子法或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及其它适当的方法加工而成的。
太空水是采用RO(反渗透,过滤级别0.1nm 1nm(纳米)=10的-9方米)膜处理技术对自来水进行终端净化后的水10.延长食品贮藏期或改善贮藏效果的食品添加剂种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工艺学考试重点一、干藏食品的复水性:指新鲜食品干制后能从新吸会水分的程度。
复原性:干制品重新吸收水分后在重量、大小和性状、质地、颜色、风味、结构、成分以及可见因素(感官评定)等各个方面恢复原来新鲜状态的程度。
水分活度:食品表面测定的水蒸汽压(p)与相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p0)之比,Aw值的范围在0~1之间。
Aw = P/P。
导温性:由于水分梯度,使食品水分从高水分处转移或扩散的现象,即导湿现象。
导湿温性:在物料内部会建立一定的温度梯度,温度梯度会促使固态和液态水分从高温处向低温处转移的现象。
1.影响原料品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①微生物的影响;②酶的作用;③呼吸;④蒸腾与失水;⑤成熟和后熟;⑥动植物组织的龄期与其组织品质的关系。
2.常见食品的变质主要由哪些因素引起?如何控制?影响因素:(1)微生物;(2)天然食品酶;(3)物化因素:热、冷、水分、氧气、光、时间。
①若短时间保藏,有两个原则:(1)尽可能延长活体生命;(2)如果必须终止生命,应该马上洗净,然后把温度降下来。
②长时间保藏则需控制多种因素(1)控制微生物:加热杀灭微生物、巴氏杀菌灭菌、冷冻保藏抑制微生物、干藏抑制微生物、高渗透、烟熏、气调、化学保藏、辐射、生物方法。
(2)控制酶和其它因素控制微生物的方法很多也能控制酶反应及生化反应,但不一定能完全覆盖比如:冷藏可以抑制微生物但不能抑制酶。
加热、辐射、干藏也类似(3)其他影响因素包括昆虫、水分、氧、光可以通过包装来解决。
3.干燥的机制是什么?简单情况下,食品表面水分受热后首先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及水分蒸发),而后水蒸气从食品表面向周围介质中扩散,于是食品表面水分含量低于它的内部,随即在食品表面和内部区间建立了水分差或水分梯度,会促使食品内部水分不断减少。
但在复杂情况下,水份蒸发也会在食品内部某些区间或甚至于全面进行,因而食品内部水分就有可能以液态或蒸汽状态向外扩散转移。
同时,食品置于热空气的环境或条件下。
食品一与热空气接触,热空气中的热量就会首先传到食品表面,表面的温度则相应高于食品内部,于是在食品表面和内部就会出现相应的温度差或温度梯度,随着时间延长,食品内部的温度会达到于表面相同温度,这种温度梯度的存在也会影响食品干燥过程。
4.干制条件主要有温度、空气流速、空气相对湿度、大气压和真空度、蒸发和温度。
A温度:对于用空气作为干燥介质时,提高空气温度,干燥加快。
由于温度提高,传热介质和食品间的温差越大,热量向食品传递的速率越大,水分外逸速率因而加速。
对于一定湿度的空气,随着温度的提高,空气相对饱和湿度下降,这会使水分从食品表面扩散的驱动力更大。
另外,温度高,水分扩散速率也加快,使内部干燥也加速。
B空气流速:空气流速加快,食品干燥速率也加速。
不仅因为热空气所能容纳的水蒸气量将高于冷空气而吸收较多的蒸发水分;还能及时将聚集在食品表面附近的饱和湿空气带走,以免阻止食品内水分进一步蒸发;同时还因和食品表面接触的空气量增加,而显著加速食品中水分的蒸发。
C空气相对湿度:如果用空气作为干燥介质,空气相对湿度越低,食品干燥速率也越快。
脱水干制时,如果用空气作为干燥介质,空气相对湿度越低,食品干燥速率也越快。
近于饱和的湿空气进一步吸收水分的能力远比干燥空气差。
饱和的湿空气不能在进一步吸收来自食品的蒸发水分。
脱水干制时,食品的水分能下降的程度也是由空气湿度所决定。
食品的水分始终要和周围空气的湿度处于平衡状态。
D大气压力和真空度:气压影响水的平衡关系,进而能影响干燥E蒸发和温度:若物料水分下降,蒸发速率减慢,食品的温度将随之而上升。
5.影响干燥速率的食品性质有表面积、组分定向、细胞结构、溶质的类型和浓度。
(1)表面积:水分子从食品内部行走的距离决定了食品被干燥的快慢。
小颗粒,薄片易干燥,快。
(2)组分定向:水分在食品内的转移在不同方向上差别很大,这取决于食品组分的定向。
(3)细胞结构:细胞结构间的水分比细胞内的水更容易除去。
(4)溶质的类型和浓度:溶质与水相互作用,抑制水分子迁移,降低水分转移速率,干燥慢。
一、热加工热烫:生鲜的食品原料迅速以热水或蒸气加热处理的方式,称为热烫。
巴氏杀菌:在100℃以下的加热介质中的低温杀菌方法,以杀死病原菌及无芽孢细菌,但无法完全杀灭腐败菌,因此巴氏杀菌产品没有在常温下保存期限的要求。
商业杀菌:将病原菌、产毒菌及在食品上造成食品腐败的微生物杀死,罐头内允许残留有微生物或芽孢,不在常温无冷藏状况的商业贮运过程中,在一定的保质期内,不引起食品腐败变质胀罐:加工工艺不合理或违章操作而使罐头的罐盖或罐底向外凸出的现象。
平盖酸坏:外观正常,内容物变质,呈轻微或严重酸味,pH可能可以下降到0.1-0.3。
D值:表示在特定环境中和特定温度下,杀灭90%特定的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单位min。
F值:是采用121℃杀菌温度时的热力致死时间,单位min,F值反应细菌耐热性。
Z值:是杀菌时间变化10倍所需要改变的温度系数,单位为℃。
顶隙:指罐盖内表面到食品内容物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一般为3-8mm。
超高温杀菌(UHT):指采用132-143℃温度对未包装的流体食品短时杀菌。
2.酸性食品和低酸性食品两类食品分界的标准线是什么?依据?pH4.6是低酸性食品和酸性食品的分界线。
这是根据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生长习性来决定的。
当PH≤4.8时,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芽孢受到抑制,不会生长繁殖(即不能产生毒素)。
为增强安全性,以4.6为界线。
3.常见的罐头食品腐败变质的现象和原因。
罐头食品主要腐败变质现象:胀罐、平盖酸坏、黑变和发霉等腐败变质的现象。
主要原因:①初期腐败,如杀菌延迟,罐内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使得内容物腐败变质。
②杀菌不足,热杀菌没能杀灭在正常贮运条件下可以生长的微生物就会出现腐败变质。
③杀菌后的污染,俗称裂罐,冷却过程中及以后从外界再侵入的微生物很快在容器内繁殖生长,并造成胀罐。
④嗜热菌的生长,土壤中的某些芽孢杆菌可以在很高的温度范围内生长,所以一般杀菌处理很难将它们全部杀灭。
4.胀罐的原因与预防方法。
原因:原料杀菌不彻底、微生物败坏产生气体、装罐量过多、铁皮腐蚀产生氢等。
预防方法:(1)原料清洗要彻底,装罐前,空罐内不要有灰尘或污物。
(2)配制糖液的糖要清洁,不含杂质或有色物质。
不纯的糖常含有二氧化硫,在罐中形成硫化氢和金属硫化物污斑,引起罐壁的腐蚀。
(3)如果杀菌不足,某些微生物得以幸存,在适宜的条件下便开始活动,产生气体而形成胀罐;不产生气体的,虽外形无变化,但罐内易发生酸败现象。
(4)引入杀菌釜的水温以接近封盖时产品的温度为宜,过高会使罐盖移位,过低会造成破裂。
5.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微生物对热的敏感性常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种类、数量、环境条件等(1)菌种与菌株:如菌种不同、耐热性不同;同一菌种,菌株不同,耐热性也不同(2)热处理前细菌芽孢的培育和经历:食品污染前腐败菌及其芽孢所处的生长环境对他们的耐热性有一定影响(3)热处理时介质或食品成分的影响:酸度、糖(高浓度的糖液对受热处理的细菌的芽孢有保护作用)、盐的影响、食品中其它成分(淀粉、蛋白质等)的影响、介质中的一些其他成分也会影响微生物的耐热性,如抗菌素、杀菌剂和香辛料等抑菌物质的存在对杀菌会有促进和协同作用。
(4)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温度越高,杀死一定量腐败菌芽孢所需要的时间越短。
(5)原始活菌数:腐败菌或芽孢全部死亡所需要的时间随原始菌数而异,原始菌数越多,全部死亡所需要的时间越长。
因此罐头食品杀菌前被污染的菌数和杀菌效果有直接的关系。
6.热加工对食品品质的影响有哪些?热加工对食品品质的影响取决于热加工的时间和温度,以及食品的组成和性质以及其所处的环境。
正面作用:(1)杀死微生物,主要是致病菌和其他有害的微生物。
(2)钝化酶,主要是过氧化酶、抗坏血酶等。
(3)破坏食品中不需要或有害的成分或因子,如大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4)改善食品的品质与特性,如产生特别的色泽、风味和组织状态等(5)提高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可利用率,可消化性等。
负面作用:(1)食品中的营养成分、特别是热敏性成分有一定损失。
(2)食品的品质和特性产生不良的变化,如色泽、口感等。
(3)消耗的能量较大。
7.罐头食品的一般工艺过程及加工要点。
工艺过程:预备原料和包装材料→获得可食用部分→洗涤→分级→检验→热烫→排气→密封,顶隙→杀菌和冷却→检验。
加工要点:①必须有一个能够密闭的容器(包括复合薄膜制成的软袋)。
②必须经过排气、密封、杀菌、冷却这四个工序。
③从理论上讲必须杀死致病菌、腐败菌、中毒菌,在生产叫商业无菌,并使酶失活。
8.排气、热烫的目的是什么?排气:将罐头中和食品组织中的空气尽量排除,使罐头封盖后能形成一定程度的真空度防止败坏,有助于保证和提高罐头食品的质量。
热烫:破坏或钝化食品中导致食品质量变化的酶类,以保持食品原有的品质,防止或减少食品在加工和保藏中由酶引起的食品色、香、味的劣化和营养成分的损失。
抑制或破坏食品中酶以及减少微生物数量。
9.罐头食品为什么要留顶隙?顶隙指罐盖内表面到食品内容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一般为3-8mm。
保留顶隙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罐内经排气后能产生真空,若没有顶隙,则罐内无气可排,也就不可能有真空;此外,顶隙的存在还方便了对净重的调节。
顶隙过小会引起假胀罐现象,易产生氢,杀菌不足,成本升高。
过大会造成伪装,易引起食品变质变色,易造成瘪罐10.简述加热保藏食品的原理。
食品经加热处理,能降低无益微生物和酶的活性。
与此同时,将热处理过的食品用容器密封保藏后,再经高温杀菌,防止了微生物的再次入侵,延长食品的贮藏期。
二、低温保藏冻藏:采用缓冻或速冻方法将食品冻结,而后再在能保持食品冻结状态的温度下贮藏的保藏方法。
一般-23~-12℃,最适宜-18℃。
冷藏:是将食品的品温降低到接近冰点,而不冻结的一种食品保藏方法。
冷害:在冷却贮藏时,有些水果、蔬菜的品温虽然在冻结点以上,但当贮藏温度低于某一温度界限时,果、蔬的正常生理机能受到障碍,失去平衡,称为冷害。
寒冷收缩:肉类食品在短时间内快速冷却,肌肉会发生显著收缩,以后即使经过成熟作用过程,肉质也不会十分软化,这种现象叫寒冷收缩。
回热:在出货前或运输途中,保证空气中水分不会在食品表面上冷凝的情况下,逐渐提高食品温度,最后达到与外界空气相同的温度的过程。
速冻:迅速冷冻使食物形成极小的冰晶,不严重损伤细胞组织,从而保存了食物的原汁与香味,且能保存较长时间。
1.食品低温保藏的基本原理食品低温保藏就是利用低温以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和酶活动的一种方法。
3.低温导致微生物活力减弱和死亡的原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是和活动下物质代谢的结果。
因此温度下降,酶活性随之下降,物质代谢减缓,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就随之减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