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收集多媒体素材(下)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是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7课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面对外来侵略和压迫,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事迹,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我国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理解人物情感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面对外来侵略和压迫,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事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理解人物情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中国人民不甘屈辱,奋勇抗争的事迹。
2.难点:分析历史事件,理解人物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人物的爱国情怀。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理解人物情感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展示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历史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我国历史的短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展示本课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理解人物情感。
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7课 稻草人》教学设计3
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7课稻草人》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第7课稻草人》是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学习稻草人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介绍了稻草人的制作过程,以及稻草人在农田中的作用。
教材还提供了不同风格的稻草人图片,供学生参考和创作。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手工制作能力,对于稻草人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如何设计稻草人形象、如何搭配颜色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稻草人的制作过程,掌握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稻草人的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设计独特的稻草人形象,以及如何搭配颜色。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展示制作稻草人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习。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制作心得和创意。
3.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稻草人制作的素材、工具,以及学生作品的示例。
2.学生准备:携带自己喜欢的颜色纸张、剪刀、胶水等手工制作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风格的稻草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稻草人的制作,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稻草人的制作过程,展示制作稻草人的素材和工具。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设计自己的稻草人形象,以及如何搭配颜色。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动手制作稻草人,教师继续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制作进度和创意。
5.拓展(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分享制作心得。
教师总结学生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改进作品。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稻草人的制作方法和创意的重要性。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些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他们对于作品内容已经具备了概括、分析的能力,但有些内容理解得不够全面、客观。
不过,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只要给他们机会就会展示出来。
因此,多注重课前预习指导,课堂引导得当,他们就会迸射出智慧的火花。
教学目标:1.分析母亲形象,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情感;2.体会议论与抒情的作用。
教学思想:《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总司令在母亲逝世之后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文章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抒发了对母亲无限敬爱的深情,也表达了作者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的决心。
我在教学时结合学生实际,主要采用导读的方式,抓住重难点去分析母亲形象、体味作者情感。
课程资源: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真正的进入角色进行情感体验,从而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分析人物形象,通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1.分析母亲形象,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情感;2.体会议论与抒情的作用。
教学方法与工具:合作探究法:用于对人物性格和语言特点的分析。
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经验,研讨交流,大胆质疑,以感悟作品包蕴的人文内涵。
诵读教学法:课文以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再现了一位平凡又伟大的母亲形象。
全文毫无夸饰之辞,直白、坦诚。
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把握文中的母亲形象,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工具:多媒体学生学法: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教案:第7课教学设计
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导入新课】上课之前,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
多媒体展示:[提出问题]大家知道他们穿的是什么样的服装吗?各国把中国人叫什么?把世界各地中国人聚居的地方叫什么?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活动预期效果:【生1】唐装。
【生2】唐人。
【生3】唐人街。
【生4】因为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各国人都把唐朝看成中国的象征。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设置悬念,以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教师讲述:唐朝时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民族团结共同努力创立了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今天我们就将学习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讲授新课】总体构思: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三部分:高超的建筑水平;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光耀千古的诗坛。
一、高超的建筑水平首先让我们一同学习高超的建筑水平。
【提出问题】隋唐时期的建筑有何特点呢?学生活动预期效果:隋唐的建筑规模宏大,气魄雄浑,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
【提出问题】隋唐时期的建筑在哪方面有突出成就?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在桥梁工程方面,有突出成就。
1.赵州桥——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多媒体展示:【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指出图中桥的名称、设计者,什么时候建造的?学生活动预期效果:赵州桥是隋朝时期一个叫李春的工匠设计并主持建造的,原名叫安济桥,现在叫“赵州桥”。
【提出问题】请欣赏赵州桥,指出桥的外观造型有何特点?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出特点:1.科学性:桥跨度大,弧形平。
上平过车马,下阔可通船。
四小拱瘦身省材,水大泄洪。
两端的小拱加大泄洪面积,减小对桥身的冲击。
2.艺术性:大小拱相配,轻盈匀称。
多媒体展示:教师小结:赵州桥在建造上有其独到的特点:桥身跨度大,而弧形平缓,既节约石料,又便于行人和四辆行走;平拱大跨度的运用,不仅增加了排水面积,减少了水流阻力,而且又节省石料,减轻了桥身重量增加了桥的稳定性;采用纵向并列砌筑法,每道拱券可独立站稳,自成一体,既便于施工,节约木材,又便于单独修补等。
《第7课 设置放映效果》教学设计
《设置放映效果》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在PowerPoint中设置幻灯片放映效果的常用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学会如何设置动画效果、切换效果和幻灯片自定义动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设置幻灯片放映效果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动画效果和设置参数。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各种幻灯片放映效果的案例。
2. 准备相关素材,如图片、文字等。
3. 安装好PowerPoint软件的计算机教室。
4. 确保网络通畅,学生可以在线观看和操作。
5. 准备教学评判工具,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课题: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设置过放映效果的PPT,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PPT的特点和效果,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设置放映效果。
2. 新课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如何设置放映效果,包括:幻灯片切换效果、动画效果、自定义动画等。
可以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了解每个设置的效果和作用。
3.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教师讲解,尝试自己动手设置一些简单的放映效果。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共同制作一个PPT,并讨论如何设置合适的放映效果。
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PPT的制作和设置。
5. 作品展示: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PPT,并讲述设置的放映效果和思路。
其他同砚可以提问和评判,互相学习和交流。
6. 总结回顾: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探索和应用信息技术。
7. 作业安置: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自行设计一个简单的PPT,并尝试应用不同的放映效果,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掌握在PowerPoint中设置幻灯片放映效果的方法。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大雁归来》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演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带给学生更真实的情景,运用 ppt 课件演示法、朗读法、讨 论法、点拨法,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味语句和写作特色,体会全文情怀。
教学准备
教师:PPT 课件、展示台、小视频等。 学生:1、阅读课文,基本了解文章的内容;2、查找并搜集有关大雁的科普文章、图片、诗文等资料, 课前互相交流;3、在阅读和搜集资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在答疑本上;4、准确认读“读一读, 写一写”中的字词。
整理,交流并发言:
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南飞的大雁、冬季的大
快速阅读全文,并回答:
雁以及大雁归来的情景。
1、 作者描写了大雁哪几个情景?
课件 3
2、 来的季节是三月,路线
2、 在这几个情景中,分别描述了
笔直,一触水就叫,十一月
大雁有哪些特点?
学习
一声不响,爱觅食玉米粒,
新知
列队飞……
(26 三、精读课文,体会写法,感受深
本文运用
手法,描写了大雁
课堂 的 、 、 、 等活动,思考完成: 小结 说明了大雁是对人类有益无害的伙 拟人;鸣叫、觅食、群居、课件 6 (2 分 钟) 伴 , 表 达 了 作 者 对 野 生 动 物 的 飞行;喜爱 ; 和谐.
之情和人与自然 相处的理念。
再次回顾所学知识
当堂检测(学生展示成果)(7 分钟)
钟)
《大雁归来》,看看这篇文章能为我 片,并在实物展台展示。 投影仪
的距离,给学生以实
们增添哪些有关雁的记忆。
实在在感。
一、检查预习情况:
1、给重点字注音:
迁徙. 雾霭.
缄.默
凋.零
2、解释词语:
窥.探 雉.鸡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教案
7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掌握文中抒情议论片段的作用。
2.体会、学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写作手法,培养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3.了解通讯的文体特征,明确课文结构,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全面反映事物本质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学生课下预习,搜集有关朝鲜战争的故事,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课文背景。
2.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学生复述故事,在熟读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掌握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理清故事脉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志愿军战士们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发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抒情议论片段的作用。
2.体会、学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写作手法,培养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1.了解通讯的文体特征,明确课文结构,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全面反映事物本质的特点。
2.学习志愿军战士们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搜索、整理相关的资料,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发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看一段录像。
(多媒体播放《国庆大阅兵》录像片段)同学们,从画面上我们看到的是国庆的是国庆七十周年阅兵场上受阅战士整齐的步伐,矫健的身姿,他们很可爱!但我们只是看到他们形象的可爱。
那么,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是怎样的可爱呢?今天,我们就从魏巍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来了解他们美好的心灵,感受他们博大的胸怀,学习他们高尚的情操。
(板书课题)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魏巍(1920-2008),河南郑州人,曾用笔名红杨树,当代诗人,著名散文作家、小说家。
代表作《谁是最可爱的人》《地球的红飘带》《东方》。
2.背景资料1950年6月,美国悍然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美国妄图以朝鲜为跳板进而侵略中国,严重威胁我国国家安全。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概括文章记叙的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感受志愿军战士的精神品质。
2.品读议论、抒情语段,体会多种抒情方式的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敬意,以及对和平的珍视和对英雄的崇敬。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并感受文章中所表现的英雄主义精神,并能将这种精神与当代社会相联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多媒体课件,包括历史图片、视频和相关音乐。
学生准备:预习文章,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收集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资料。
【学情分析】学生可能对抗美援朝的历史不够熟悉,需要教师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图片导入1.同学们,2023年11月23日11时32分许,一架搭载着25位志愿军烈士遗骸的中国空军运-20运输机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
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怀抱。
去时少年身,归来英雄魂。
2014年以来,我国连续10年从韩国迎回10批938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并为其中10名烈士找到了亲人。
忠魂归故土,浩气存天地。
祖国从未忘记,人民永远铭记!今天我们来学习作家魏巍亲临战场三个月,写下的优秀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感受志愿军的豪情壮怀。
2.屏显:通讯稿特点知识卡片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体裁。
通讯的特点有:◆报道详细深入。
这是通讯区别于新闻消息的一个显著特点,通讯报道新闻事实,一般要对事件的来龙去脉、重要环境、背景等做具体描写。
◆注重思想意义。
通讯一般报道那些人们普遍关心的、有现实意义的题材,还特别讲究主题的开掘。
◆强调形象说话。
不仅用事实说话,还要用形象说话。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03 第7课 共奏和谐乐章
共奏和谐乐章设计说明本课接续前面课程所侧重的学校生活领域,将道德学习从自我认识、与他人交往的内容扩展到集体生活。
对应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道德修养、健全人格与责任意识。
“单音与和声”旨在让学生体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并能通过理性的思维认识事物,解决问题,规范个人的行为。
“节奏与旋律”引导学生在不同集体生活中体验不同角色带来的不同责任,掌握处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方法。
学习目标1.通过集体活动,培养热爱集体的意识,自觉遵守集体共同规则,体会集体生活中的责任感。
2.通过活动体验分析,理解集体规则和个人意愿产生矛盾和冲突的原因,学会处理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理解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之间的辩证关系,知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理解让集体的和声更美的做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3.体会不同情境下的角色冲突,对角色冲突进行归纳分类、分析原因并找到解决办法。
正确处理不同集体之间的矛盾,归纳集体中小群体形成的原因及小群体和集体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和理解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关系。
2.教学难点: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认识集体中的小群体。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情感体验。
资源与工具1.资源: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文字材料等。
2.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1框单音与和声一、学习情境小苗中午刚放学,妈妈便打来了电话,说她被单位派去外省出差,今天下午就要出发,希望小苗能趁中午休息时间赶回家里。
但是,今天下午学校要举办校园艺术文化节,她是班里的文艺委员和骨干力量,中午需要排练很多节目。
思考:小苗应该回去还是不回去?生活中,我们也会像小苗一样面临类似抉择:是坚持个人意愿,还是奉行集体至上?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单声与和声”,探究合理的做法。
二、预习检查1.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7课 共奏和谐乐章(教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7.1 单音与和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集体生活中有单音,也有和声;了解集体生活中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会发生冲突和矛盾;知道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掌握处理冲突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方法。
2.能力目标学会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之间的矛盾,提高对个人意愿和集体公共利益关系的正确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心中有集体,识大体、顾大局。
当个人需要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调整个人需要,服从集体要求。
【教学重点】怎样才能让和声更美。
【教学难点】个人意愿与集体要求发生冲突时要有大局意识。
【教学过程】一、欣赏感悟导入新课【多媒体呈现】——交响乐《红旗颂》演奏录像(插入解说)要求:学生感受乐曲《红旗颂》的优美旋律、鲜明的节奏和宏伟气势,感受乐曲中每一种乐器的作用。
想一想:从乐器的角度来说,一部好听的经典名曲需要哪些条件?(解说)开始以小号奏出《国歌》音调为素材的雄壮宏伟的引子,经圆号反复,引出弓弦乐器演奏的歌颂红旗的主题,这一主题在钢琴的伴奏下,给人以光辉热烈和庄严的深切感受,人们被音乐带到幸福激荡的回忆之中:啊!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天安门广场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第一段)主题又一次转调出现,转调后的音乐色彩显得更加明亮辉煌,仿佛是亿万人民欢腾热烈的情景。
优美深情的旋律,倾注了多少英雄儿女的热血啊!(第二段)连续的三连音,使节奏富于动力;节奏紧缩,速度加快,歌颂的主题变成豪迈的进行曲,使人们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中国人民在红旗指引下英勇战斗,昂首阔步地奋勇向前,这进行曲的节奏正是我们时代前进的步伐。
(第三段)乐队合奏主题,又一次出现了我们熟悉的音调,音乐达到了高潮,以歌颂祖国,歌颂伟大的党。
让我们高举红旗,奔向共产主义的明天。
教师点拨:正如一部优秀的交响乐需要有各种乐器的科学合理的分工、齐心合力的倾情表现,但每种乐器又都有着自己的演奏风格一样,在集体生活中,“我”和“你”可能有着不同的诉求,我们的小群体和集体的利益也可能不尽相同,有时难免发生碰撞,产生矛盾或冲突,这些都是我们共同生活中的小插曲。
2018新青岛版信息技术教案
2018 新青岛版信息技术教课设计作业设计反思学科课时项目教材剖析学情剖析利用《 WPS文字》输入唐诗《静夜思》,并保留。
第 2 课文字编写有妙招信息技术课题文字编写有妙招年级四2课型新授时间第2周内容标注在第一节的中,学生已经学习了 WPS文字的启动、退出等有关知识。
本节课是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睁开的,内容比较繁琐。
本节课关于较差的学生或许很费劲,因此学生应当依据实质状况,选择有关的内容作为要点教课目标教课重难点教具教课流程1、会插入、选中、删除、复制以及查找替代文字。
2、培育学生谨小慎微的学习精神和科学谨慎的学习态度。
教课要点:选中、删除文字教课难点:正确的查找、替代文字微机室、多媒体一、讲话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在 WPS文字,输入文本,并保留起来,实质上保留的文本还能够再翻开。
2.这节课我们持续学习 WPS文字,《文字编写有妙招》。
(课件出示课题)。
二、研究新知1.翻开文档单击“ WPS文字”,选择“翻开”命令。
找到文档所在的地点,选择并翻开文档。
2.编写文字( 1)插入文字将光标定位在要插入文字的地点,用键盘输入文字。
( 2)选中、删除文字(3)复制文字选中要复制的文字,单击“开始”选项卡中的“复制”按钮。
( 4)查找、替代文字三、稳固练习1、将光标定位后,按退格键可以删除()的字符;按删除键可以删除()的字符。
2、要删除一段连续的文字,能够()。
3、如何实现文字的挪动?文字的挪动和复制再操作方法上有什么作业设计反思学科课时项目教材剖析学情剖析差别?四总结收获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课本“试一试”第 3 课让文字更美丽信息技术课题让文字更美丽年级四3课型新授时间内容标注上一课,已经学习了 WPS文字编写,学生对此很感兴趣,本节课是上节课的延长,“让文字更美丽”。
这一节的知识学生比较感兴趣,但学起来较难,在学习时,要注意讲、练相联合的教课方法。
教课目标教课重难点教具教课流程1、使学生学会如何改变字的大小,改变字体和颜色。
八年级上册第七课魅力多媒体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七课魅力多媒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节课是《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7课,八年级为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信息技术的课程观已经由最初的知识本位,技能本位转向学生发展本位。
教师需要围绕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如何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展开,这也是本课编写的基本前提和基础,引导学生掌握多媒体软件的应用和技能,让学生经历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反馈生活,提炼技能的过程。
在活动中感受信息技术技能为生活带来的便利。
二、学情分析:针对初二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实践的具体过程,学生也可以选择独立合作完成实践任务,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来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协作,探究学习。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本节课主要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历史发展阶段和应用案例,感受多媒体世界的丰富多彩和无穷魅力。
通过全息投影,互动投影,投影沙盘,模拟驾驶等多媒体应用的现实场景,明确多媒体对当今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学会归纳梳理有关多媒体含义,多媒体技术发展历史等相关知识,知道图像视频,音频处理软件及常见文件格式。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结合具体操作示例,建议采用任务驱动、教师演示、学生分组互动、合作、自主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设计师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重点通过构建自己交互学习;学生可通过课件,小组合作,掌握知识和技能,完成学习目标和任务,形成能力,并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综合出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协作探究学习。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多媒体概念和实例,了解全息影像会给我们带来的真实感受。
(2)通过实例学习图像处理软件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表述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日常生活中能接触或者看到的互动投影、投影沙盘、模拟驾驶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变革与前沿发展现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第7课做个生态瓶(教学设计)
知识拓展:
介绍与生态瓶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生态瓶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生态瓶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生态瓶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态瓶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新课呈现结束后,对生态瓶的制作原理和生态系统组成进行梳理和总结。
8.请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个实际生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9.请阐述生态瓶制作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10.请提出一个生态瓶制作的创新点,并说明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贡献。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引入实验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生态瓶,观察和记录生态瓶中生物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探索自然现象和动植物生活习性通常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能力方面,大部分学生具备较强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在学习风格上,学生们喜欢通过实践和互动来学习,希望能够亲身体验和探索科学现象。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制作生态瓶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技术性的困难,如如何正确地设置生态瓶的生态系统,如何确保生物之间的平衡等。此外,学生可能对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难以理解,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来加深认识。同时,学生可能对一些细节性的知识点感到困惑,如不同生物在生态瓶中的作用和重要性等。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主要介绍了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发展。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重要科学家的成就,以及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重要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和作品。
本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近代科学与文化的辉煌成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科学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古代科学和文化知识,对本课涉及的一些科学家和作品可能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近代科学和文化的发展脉络可能不够清晰,对一些复杂的概念和理论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梳理近代科学和文化的发展线索,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发展,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文化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近代科学与文化的辉煌成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发展脉络。
2.教学难点: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重要科学家的成就,以及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重要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和作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音乐、角色扮演等方式,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图片、视频、音乐等教学素材。
3.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包括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以及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发展脉络,重点讲解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重要科学家的成就,以及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重要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和作品。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7课我爱米兰飞来的花瓣教学设计
-音乐作品欣赏:推荐学生欣赏不同风格和流派的音乐作品,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爵士音乐等,以拓宽音乐视野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如编写一段旋律、制作一首歌曲等,以培养音乐创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材,以便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练习。
2.辅助材料:收集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歌曲《我爱米兰》和《飞来的花瓣》的演唱视频、花瓣的图片等,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展示和讲解。
3.实验器材:本节课不涉及实验,故无需准备实验器材。
-提问与解答: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向老师或同学提问,寻求帮助和解答,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7.花瓣道具:准备一些纸质花瓣道具,用于学生在演唱歌曲和创作舞蹈动作时进行表演。
8.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包含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歌曲乐谱、花瓣舞蹈动作示例等,以便进行课堂讲解和展示。
9.课堂练习册:准备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课堂练习册,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10.评价工具:准备评价学生演唱、舞蹈表演等成果的工具,如评分表、评价卡片等,以便在课堂活动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音乐的小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教师详细讲解歌曲《我爱米兰》和《飞来的花瓣》的节奏、旋律、歌词等内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第七课《近代科学与文化》,主要介绍了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领域的重大成就和发展。
本课内容涉及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重要的科学家和科学成就、以及近代文化艺术的发展。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详细的文字描述,使学生了解近代科学与文化的辉煌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科学概念和理论理解不深,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片来帮助理解。
此外,学生对文化艺术的发展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来拓展视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重要科学家及成就,掌握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了解近代文化艺术的发展,提高文化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近代科学与文化的辉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重要科学家的主要成就和贡献;3.近代文化艺术的发展特点及其与社会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重要科学家及成就;2.案例分析法:分析近代科技成果对社会发展的影响;3.小组讨论法:探讨近代文化艺术的发展特点及其与社会的关系;4.图片展示法:展示近代科学和文化艺术成果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教学准备2.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相关资料;3.重要科学家的成就和贡献的资料;4.近代文化艺术的图片和视频资料;5.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科学和文化艺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相关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近代自然科学的起源和发展。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7.《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分析:《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选自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回忆性叙事散文,所选的都是作者回忆过去的人和事,字里行间蕴含着真挚的情感。
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作者的成长经历,还可以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一些写人的方法。
2. 学情分析: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作者回忆过去的人和事,学生对这样的文章比较感兴趣,但由于时代的原因,学生对作者的经历和情感不太容易产生共鸣。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二、语文核心素养1.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通过阅读和品味文章的语言,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常用的写作手法,如描写、抒情等,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通过分析和理解文章的内容,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3.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通过欣赏和评价文章的艺术特色,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并能够尝试创作一些具有艺术性的作品。
4.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通过了解和学习文章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学生能够增强自己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并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和掌握文章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分析和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体会作者的情感。
(3)掌握一些写人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主旨。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传承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的重点字词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3. 练习法: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导入阶段,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首先,我会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全球化’吗?它是如何开始的?它对我们今天的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并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接着,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等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全球联系初步建立的过程。然后,我会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了解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2.培养历史思维,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世界历史发展。
3.拓宽视野,关注国际事务,提高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和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检验学生对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知识的掌握程度,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影响的短文,要求不少于500字。文章中需包括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及其对全球联系建立与世界格局演变的具体影响。
-对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深刻变革,学生需要能够深入理解并加以评述。
2.重难点二: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影响的分析
-学生应能够将不同历史事件串联起来,理解它们之间的因果联系,以及这些联系如何推动世界格局的演变。
-鼓励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4.阐述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学生通过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同时,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7课完成实验视频——生成视频文件教学设计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五年级信息技术课程,使用的是《信息技术》教材(版本号:苏科版)。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完成实验视频——生成视频文件。学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使用视频编辑软件(如:会声会影)完成实验视频的制作,并生成视频文件。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视频编辑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3. 多元化评价方式:完善评价体系,结合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4. 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实习岗位,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提升技能和经验。
5. 持续学习与培训: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和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以更好地指导学生。
八、内容逻辑关系
5. 教学平台:提前准备好教学演示平台,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以便于教师进行讲解和演示,同时方便学生观看和理解。
6. 评价工具:准备评价学生视频作品的标准和评价表,以便于学生在展示作品时进行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7. 安全指导:为学生提供实验操作的安全指导,如正确的操作姿势、如何避免受伤等,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今天这节课我们和贝贝一起完成了
音频和视频素材的收集,同学们,你们都
有些什么收获呀?请记录在小盘点上。 2.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很
好地掌握了下载声音、视频文件的方法, 以及对这些文件进行播放的操作方法。在 以后的课程当中,我们会进一步的运用和
参与课堂总结, 形成概念。
通过回顾本节 课所学,梳理知识, 达到深化提高的目 的。
课题:收集多媒体素材(下)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课的主要内容 本课是广东省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下)第 7 课的内容。主要学习的是音频与视频 文件下载的方法,掌握运用各种播放器播放音视频文件的方法。前面的课程已介绍了文字、 图片素材的下载、保存方法,认识部分播放软件以及它们的作用,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常见 的多媒体素材格式。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音视频素材的获取、加工以及使用的方法。 难点:音视频素材的下载。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前面的课程当中,学生已经学习过文字及图片 的下载保存方法,能熟练地利用网络进行资料的搜集及保存。在日常学习中会用一部分的播 放软件播放音频和视频,对音频、视频素材的操作方法陌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下载音频、视频素材的方法。 (2)认识几种播放器,了解运用各种播放器播放音频、视频文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下载、播放一些具体的音视频素材,掌握对音视频素材收集、处理的方法,熟悉几 种播放器的作用,提升用计算机软件处理素材的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氛围。 (2)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强化学生的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策略
流使学生认识到下
歌晚唱”和“普宁英歌舞”,看使用什么软
载到的视频软件要
件能播放它们。
根据需要进行播放。
请小组成员通过看书、看学习资源等方
法共同探究播放音频和视频文件所需要的
软件以及它们的作用。同的播放器进行播放,。
各种播放器都有其独特的作用。
归纳 总结
4.单击选择你想下载的曲目
5.下载音乐/视频
任务二:播放多媒体素材,学习播放
明确任务。
学生掌握了下
软件的使用方法。
自主探究,了解 载音频、视频文件的
在大家的帮助下,贝贝下载了音视频 播 放 软 件 的 使 用 方 方法,认识了几种播
素材,可是不会播放。
法及区别。
放软件。通过经验交
布置任务:打开“广东风情游”中的“渔
认识他们,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1.教学理念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重视教学情境和小组合作学习环境的创设,体现以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本节课通过下载广东音乐“渔歌晚唱”和“普宁英歌舞”引出音频、视频素材下载的 学习,并让学生了解各种播放器的使用方法,最后让学生体验不同播放器的运用。在整个教 学过程中,教师大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若探究未果则让学生合作讨论或向别人请教学习, 教师在整个过程则做到“导”和“引”即可。 2.教学策略 创设故事情境、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原来下载音乐也很简单,这节课我们
观看,倾听,展 开思考
创设情境,使学 生产生探究的欲望, 也为任务驱动教学 做好铺垫。
继续来收集多媒体素材。
板书:收集多媒体素材(下)
任务一: 下载多媒体素材,掌握音频、 明确任务。
视频软件的下载方法。
复习巩固已学
充分发挥学生
布置任务:请帮贝贝收集以下的音频、 的知识点。
(五)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系统
(六)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贝贝想找到“渔歌晚唱”这首广东音
乐,还有“普宁英歌舞”的视频,你们能
帮帮他吗?
回忆一下文字素材的下载方法,你认
创设 情境, 激趣 引入
为《渔歌晚唱》可以怎么下载呢? 请学生上讲台给全班示范如何下载歌
曲,如果学生无法在一分钟内完成在因特 网上搜集下载《渔歌晚唱》的操作,或者 学生不懂得用音乐搜索引擎,教师则示范 操作,点拨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知识迁 移。
的自主探究能力,让
视频文件。
学生从感性认知通
A.渔歌晚唱
过多种实践操作升
B.普宁英歌舞
华到理性认知。
同桌两人一起合作,找出下载音频、视
学生操作,讲出
学习 新知
频文件的方法。 请学生上台交流经验。 小结下载要点和播放注意事项。
方法。
板书:下载要点
1.启动 IE
2.输入网址:
3.输入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