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的优序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序融资理论(Pecking Order Theory)

财管1001杜一凡 2010020006 解释及含义

优序融资理论放宽MM理论完全信息的假定,以不对称信息理论为基础,并考虑交易成本的存在,认为权益融资会传递企业经营的负面信息,而且外部融资要多支付各种成本,因而企业融资一般会遵循内源融资、债务融资、权益融资这样的先后顺序。迈尔斯和马吉洛夫的研究表明,当股票价格高估时,企业管理者会利用其内部信息发行新股。投资者会意识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当企业宣布发行股票时,投资者会调低对现有股票和新发股票的估价,导致股票价格下降、企业市场价值降低。内源融资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自然形成的现金流,它等于净利润加上折旧减去股利。由于内源融资不需要与投资者签订契约,也无需支付各种费用,所受限制少,因而是首选的融资方式,其次是低风险债券,其信息不对称的成本可以忽略,再次是高风险债券,最后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发行股票。

优序融资理论的主要结论是:

(1)公司偏好于内部融资(假设信息不对称只是在AE部融资中有关);

(2)股息具有“粘性”,所以公司会避免股息的突然变化,一般不用减少股息来为资本支出融资。换句话说,公司净现金流的变化一般体现了外部融资的变化;

(3)如果需要外部融资,公司将首先发行最安全的证券,也就是说,先债务后权益。如果公司内部产生的现金流超过其投资需求,多余现金将用于偿还债务而不是回购股票。随着外部融资需求的增加,公司的融资工具选择顺序将是:从安全的幅务到有风险的债务,比如从有抵押的高级债务到可转换债券或优先股,股权融资是最后的选择;

(4)因此,每个公司的债务率反映了公司对外部融资的累计需求。

伴随的问题与影响

(1)资本弱化问题

资本弱化问题不但广泛地存在于国内企业之间,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跨国企业也大量地采用资本弱化手段进行国际避税。尤其是跨国关联企业间往往用债权投资的方式替代股权投资,比如跨国母公司对东道国子公司准备追加投资,一般的做法是增加它的持股比例,但母公司可以把资金通过低息(或无息)贷款方式贷给子公司,这样子公司不但可以把贷款利息在税前支出,而且还能避免股息的双重征税问题。尽管这种税盾效应的存在是合法的,但是它往往被跨国公司所滥用,实际上削弱了一国的税基。因此,各国针对跨国公司的避税行为纷纷建立资本弱化税制。

(2)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

在我国,即使是上市公司也无法自由地选择融资方式,况且融资制度的成本与不确定性都很高。除少数上市公司效益好,内部融资能力较强外,绝大部分上市公司的效益比较差,缺乏内部融资的能力。而且,较之股票市场,我国的债券市场更加不成熟,企业几乎没有通过发行债券融资的机会。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看,不同的企业,特别是不同行业中的企业,其资本结构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所有的经营者都必须意识到,无论是债权融资还是股权融资,都是有成本的。虽然我国目前的现状是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权融资成本,但这是有悖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也与国际上的融资潮流相左。理论给出了某种指导性意见,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的上市公司应当结合经营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对资本结构进行优化配置,使之达到理想的均衡状态。虽然绝对的均衡是不存在的,但追求均衡状态却是经济学研究中始终不变的主题。

概括而言,MM理论实质上是一个融资方案选择理论,其前提是认为企业的经营风险是可衡量的,并且有相同经营风险的企业即处于同一风险等级。除给予我们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因其理论假定过于苛刻,与现实差距过大,许多假设条件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或无法实现。现代融资结构理论研究的共同结论

当企业为新项目筹集资金时,它面临多种融资方式的选择(即资本结构的选择)。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金筹集来源的构成和比例关系。企业的资本结构由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构成。资本结构指的就是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各占多大比例。企业融资有多种方式,不同方式的融资成本和风险不同,权衡融资成本和风险建立最佳融资结构,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现代融资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和米勒在著名论文《资本成本,公司金融和投资理论》中提出的M-M定理,“MM定理因此成为公司金融理论和经验分析的自然基础,或比较标准”。莫迪利亚尼和米勒及米勒在讨论公司融资决策对公司价值影响中,导出了两项不相关命题,即MM定理。第一项不相关命题说,(1)股权融资和借款之间的选择不影响一个企业的市场价值和资本的平均成本,以及(2)企业股份的预期收益(即股权资本的成本)随企业的负债和股权之间的比率线性地增加,即著名的杠杆效应。第二项不相关命题说,在同样假设下,一个企业的红利政策不影响它的市场价值。这些命题奠定了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石,在M-M的分析中提出的“无套利(No-Arbitrage)”分析方法对后来的微观金融理论的发展和金融工程的产生产生了巨大影响。MM定理实质上隐含着这么一个命题:企业的融资偏好与企业的价值无关,因此,研究企业的偏好问题或注重于企业融

资方式的偏好选择是没有意义的。MM定量是在没有公司所得税,没有公司破产风险,资本市场具有完全效率,零交易成本等假设的基础上形成的。显然,这一系列假设条件太苛刻了,缺乏实证意义。1963年,莫迪利安尼和米勒将企业所得税因素引入原来的分析之中,由于企业支付的债务利息是可以计入成本而免交企业所得税的,股息支出和税前净利润则不行,从而,债权

资本成本实际上要低于企业的股权成本,由于财务杠杆效应,随着企业资本结构中负债率的提高,企业价值也将得以增加。这样一来,企业的融资偏好选择债务方式就是合理的,也是应该提倡的。当然,修正的MM定理只是接近了现实,离实际经验尚有不少差距。

在MM之后,许多经济学家从公司财务角度讨论了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对MM定理作出了各种修正。梅耶斯(Myers)、斯科特(Scott)提出了平衡理论(梅耶斯后来进一步考察了不对称信息对融资成本的影响,发现这种信息会促使企业尽可能少用股权融资。),平衡理论认为,随着公司债务的增加而上升的公司风险制约了公司无限追求免税优惠的欲望。因此,公司最佳资本结构就是平衡免税优惠收益与债务上升带来的财务危机成本的结果。詹森(Jensen)和麦克林(Meckling)提出了代理成本理论,在詹森和麦卡林模型中,给定一个公司的投资总额和内部股本(即经理人员的持股数,设为a,且0≤a≤1),则该公司举债越多,所需的外部股本就越少,那么同样的内部股本数所占总股本的比例就越高。罗斯(Ross)提出了信号—激励模型,在罗斯(Ross)的模型中,经理使用公司的负债比例向外部投资者传递公司利润分布的信息。投资者把较高的负债率看作是公司高质量的表现。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被引入了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当中, 梅叶斯(Myers)和梅吉拉夫(Majluf)沿着信息不对称的思路,提出了新优序融资理论,第一次正面地回答了企业的融资偏好问题,并作出了令人信服的理论解释。梅叶斯(Myers)和梅吉拉夫(Majluf)认为,资本结构的确定是为了缓和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公司投资决策的无效率。按照这一理论,公司的资本结构是在公司为了新项目筹资愿望的驱使下形成的,融资先通过内部资金进行,然后再通过低风险的债券,最后才不得不采用股票。这就是融资的“先后顺序”理论。

他们从不同的视角考察了公司融资问题,并且得出较为一致的认识:(1)债务融资具有抵税好处,只有当债务融资超过一定点时破产成本和代理成本增加才会抵消企业节税利益,因此企业应保持一定债务比例。(2)债务融资对管理者具有激励作用,可降低由于所有权和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