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法国浪漫主义之后,出现了以赞美大自然,描写现实普通人们生活的现实主义美术运动。

现实主义绘画是指表现生活真实的艺术,用忠实于对象的手法描写自己眼界所及的事物,是透过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

现实主义绘画是由―巴比松画派‖的风景画家以柯罗为代表,―农民画家‖为称号的米勒,以―现实主义画家‖自称的库尔贝和一些政治讽刺画家,特别是杜米埃的创作为代表所形成的。

首先表现出现实主义精神的是巴比松画派。

这个画派出现于19世纪30~40年代。

他们的创作活动与成果标志了欧洲风景画发展的新阶段。

在距法国巴黎十几里的枫丹白露森林附近有个叫巴比松的小村,在这里群集了许多画家,他们在此描绘原始荒凉的自然风貌,感受着逃离闹市的惬意,这些画家被称为―巴比松画派‖。

巴比松画派的画家是一人一个绘画面貌,他们相互之间不把艺术上的主义或信条强加于他人,因而容纳了种种倾向的画家,而其中柯罗是今天最有名的一位。

现实主义油画代表画家
柯罗(1796~1875),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风景画的杰出代表。

他提出的―面向自然,对景写生‖的口号成为19世纪风景画创作所遵循的方向。

在他的风景画中追求的是真挚、纯洁的情趣。

柯罗的风景画结构严谨,调子轻松,用色巧妙,光与空气表达得充分。

他的艺术总是给人一种柔和、高雅的感觉。

他能够忠实地描绘大自然,同时又加入柔和的感情,产生出诗一样的韵味。

柯罗的风景画极少表现被强烈的光照射下的风景,而大多表现傍晚、早晨、大自然物体带有温和情趣的风景。

看他的作品,树木好像在烟雾迷离之中,仿佛在半梦幻般的世界里。

画面上流露出一种诗意,使观赏者产生对田园美景的爱。

米勒(1814~1875)法国现实主义画家,巴比松画派的代表人物。

米勒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后定居在巴黎以南的巴比松村,一生画了许多描写田园风景和农民生活的作品,被誉为伟大的农民画家。

米勒的画风质朴、凝重,所创造的形象严整、崇高,富有纪念性,有一种雕塑的感觉。

为了寻求画面的整体和谐统一,他极力追求浑然一体的效果。

他的艺术语言十分平静,造型单纯、情调含蓄、旋律稳健。

在油画笔法上朴实沉着,色调处理上浑厚调和,充满真挚的感人力量。

欣赏他的作品常常能使人陶醉于一种苍茫沉寂的意境之中。

米勒的代表作品是《拾穗者》《晚钟》《牧羊女》等。

库尔贝(1819~1877),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美术运动中的重要画家,曾担任巴黎公社革命政府美术委员会主席。

库尔贝1819年生在法国东部奥尔良的一个富裕农民家庭。

早年学习过法律,后又进美术学院学习绘画。

他一直都是一位具有民主思想的艺术家。

在艺术上,他反对当时那种脱离社会生活的学院派风气,而重视创作的社会意义,并力图在自己作品中加以实现。

库尔贝在他的作品和宣言中确立了以生活真实为创作依据的原则。

他曾宣
布:―我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如实地表现我所生活的时代的风俗和思想面貌。

‖在艺术上他倡导反映现实生活和劳动人民的艺术。

《打石工》《筛麦的农妇》是体现他艺术主张的代表作品。

库尔贝的画风力求写实,造型明确,色彩沉着,用笔宽畅,不拘细节,画面有庄重厚实感。

另外,在油画技法上,库尔贝经常不用画笔,而用调色刀,画出带有彩色大理石般肌理效果的表面。

杜米埃(1808~1879),19世纪法国具有战斗精神的讽刺艺术的画家,也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美术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不像米勒那样避开敏感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而是积极地投身到社会之中,把握时代的脉搏,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讽刺画,嘲讽丑恶,揭露时弊。

1808年杜米埃出生在马赛的一个玻璃匠家庭,从少年时代开始他就做过许多杂活,从而锻炼了他的生活能力和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对他在艺术上的创作打下了生活基础,并形成了在艺术创作上的特征,用画笔讽刺社会的黑暗面。

艺术语言上使用强烈的色彩,形象塑造上生动而略显夸张。

他常常是提练出主题,并毫不迟疑地略去与主题无关的枝节,赋予那些最普通的题材以宏伟、壮观和积极向上的思想。

《三等车箱》是杜米埃的一幅代表作品,在昏暗、肮脏、拥挤的三等车箱中,前排座位上,坐着贫穷的一家人,他们相依在一起,看上去都很疲惫,整个画面中的人看上去似乎是都各有生活的苦衷。

现实主义油画代表作
现实主义是19世纪法国的一种社会思潮,也是一种美术思潮。

法国现实主义美术起于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之后,既指艺术的创作方法,也指艺术的写实手法。

―现实‖一词出于拉丁文,意谓真实、实在。

一般说来,现实主义是指那种―如实‖描绘现实可触世界的艺术形式,有时又称―写实主义‖。

现实主义在题材上抛弃了新古典主义的神话传说与古代英雄人物、浪漫主义的中世纪传奇、异国情调和不切实际的幻想,把眼光指向现实生活,拓展了艺术创作的题材范围。

在艺术表现上,它重视自然美和真实美,以追求写实手法为特点,如实地描绘大自然和反映现实生活,倡导对社会生活的评价,对普通人生活的关切,对大自然的亲切描绘。

现实主义始于19世纪30至40年代的巴比松画派,得名于19世纪50年代的库尔贝画展,以客观性和典型性为基本特征,法国的现实主义迅速影响到荷兰、英国、德国、比利时、奥地利、意大利、俄国、美国等国。

从绘画史着眼,写实主义还―派生出了印象主义和自然主义,间接影响了象征主义,直接发展成世纪末思潮和超现实主义,是西方现代艺术观念和诸形式流派的总源头‖。

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为库尔贝、卢梭、柯罗、米勒、杜米埃等,他们的艺术实践及旷世之作撑起了现实主义的文化星空。

写实主义提出的要反映当代真实生活,可以回溯到被称为新古典主义的大卫,如果追溯得更远,可以定格在西班牙画派(以委拉斯开兹为代表)和荷兰画派(以伦勃朗为代表),当然,那只是就―写实‖而言,其中没有继承关系。

在宗教无力解决社会问题和科学技术在社会实践中放出异彩的新社会大背景下,库尔贝顺应了人们企盼进步信念、渴望在艺术中看到自己生活的愿望,成为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

1855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美术展,库尔贝的《画室》和《奥尔南的葬礼》落选,他把已经入选的11件作
品全部撤回,在蒙太奈街的棚室里以对抗性的个展相回应,在展厅门口的牌子上赫然写上:―现实主义,库尔贝,他40件作品展览‖,并在画展目录上公开宣扬自己的艺术主张,这就是有名的《写实主义宣言》。

库尔贝的《画室》和《奥尔南的葬礼》无疑是他的重要作品。

《画室》集中反映了库尔贝的生活环境,画中描绘了他的好友——捍卫现实主义的评论家和画家,有各种年龄的模特儿,有象征人民的罢工工人和爱尔兰妇女,艺术地反映了库尔贝的现实主义思想。

《奥尔南的葬礼》表现了掘墓工、死者的亲朋好友、维持治安者、法官、公证人、教士、市长等,引人入胜地揭示了各个人物心理,毫不留情地刻画了奸诈、贪婪和虚伪。

库尔贝鲜明地亮出了与新古典主义的―理想美‖和浪漫主义的―夸张美‖分庭抗礼的现实主义旗帜。

影响深远的巴比松画派是19世纪30-40年代出现于法国的一个风景画派,他们主张直观自然、对景写生,对大自然深怀敬意,被认为是―现实主义之始‖。

其主将卢梭以诗人的气质抒发大自然的生气,令观赏者与他一起感受大自然的生命。

他的《巴比松附近的橡树》袒露深沉和博大,《树边的牧场》尽显深邃和生机,《河畔风景》以沉郁浑穆而感人,《冬季森林的日落》以练达纯熟而醒人。

柯罗忠诚于大自然,直言―我的一生只对她忠诚,永不变心‖。

他和巴比松的年轻画家一起响亮提出―走向自然,对景写生‖。

他的《林间起舞的仙女》并不渲染却生机盎然,《摩特枫丹的回忆》并不浓烈却扣人心弦,《沐浴中的戴安娜与同伴》并不造作却令人迷恋,《和小爱神嬉戏的林中仙女》并不夸张却妙趣横生。

米勒出身于农民家族,善于从农民的真实生活中发现美,在他的笔下经常出现的是疲惫穷困、终日辛劳的劳动者。

他的《播种者》形象坚实,具有动态美;《晚钟》从田野深处传来教堂钟声,具有庄严美;《母与子》反映农家的日常生活,具有亲情美;《倚锄的农夫》表现―大地的呼喊‖,具有悲壮美。

杜米埃是现实主义讽刺画大师,他抨击资产阶级的庸俗,描写人民大众的苦难,讴歌了劳动者的纯洁。

他的《洗衣妇》(图示)客观地反映了劳动者气喘吁吁;《三等车厢》洗练地勾勒出当时中下层人民的生活;《街头的卖艺人》画出生活的无奈与潦倒;《恶主和奸奴》刻画了奸诈和邪恶……现实主义立足写实,入木三分,爱憎分明,一路锐气,反映了19世纪中叶的社会现实、艺术家对社会矛盾的关注和对新的创作原则的执著追求。

在现实主义之后,尽管各种艺术流派纷呈,写实手法及其艺术创作方法仍有发展,只是发展形式有所不同。

写实不是惟一的手法,而是常用的手法,它和其他艺术手法如象征、寓意、变形、夸张等一样,本身不能决定艺术品价值的高低,决定一件艺术品价值的是它们反映生活的深度。

写实是现实主义油画的艺术手法,但现实主义油画比写实有更深刻的内涵。

现实主义油画从写实主义的―历史深处‖走来,但现实主义油画不能等同于写实主义。

库尔贝是写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写实主义却始于巴比松画派。

关于―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油画问题,有着很大的思维空间。

现实主义油画在中国
油画进入中国仅有一百年的历史。

上世纪初,在中西文化的相互影响和碰撞中,徐悲鸿、李铁夫、林风眠等艺术家将油画从西方带回中国,并与中国文化和现实生活结合,探索出一条油画成为中国主要绘画形式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油画在民族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现实主义的鲜明特色。

改革开放20多年来,
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油画在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中,中国油画家能自觉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道路,探索如何以油画反映中国的现实生活,显得难能可贵,而中国当代油画也以其卓尔不群的特色越来越为世界所瞩目。

徐唯辛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

扎实的油画写实功底,独立的思考赋予作品以丰富的内涵,并造就了深刻细腻的现实主义表现风格,使其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韵味和学术价值。

从中学到下乡当知青、中国美术学院的油画研究生,再到如今的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副教授,在对油彩和松节油如痴如醉的爱和迷恋中,徐唯辛的油画写实技法日趋完善。

与此同时,他也在东西方文化的对比中,展开了对中国当代社会文化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他认为,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们没有经过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有一些关键的阶段,如民主与法制、工业和后工业文明等都需要补课。

大部分地区仍处在一个后农业社会的中国,文化上距离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还相当遥远。

艺术家应该清楚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大背景下,不能因为落后而急躁,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作为一个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身份的当代艺术家,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转型期,需要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推进中国文化向现代转型。

让我们回顾徐唯辛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油画界产生影响的作品,1987年首届中国油画展获大奖的《馕房》,是一件表现边疆风情的杰作,形式上的唯美伴随思想内容上的单纯,犹如农业社会中一首恬静、优美的牧歌;深入西藏、历时两年多时间完成的油画《圣地拉萨》,是对西藏文化和藏族人民精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史诗般的展现,令人感到震撼,它是画家天赋、实力和耐力的结晶,由此成为当代画坛的力作。

仅仅过了几年,从美国考察、交流回来之后,徐唯辛开始了艰难的蜕变。

1998年开始创作的《过道系列》和《酸雨》(获第九届中国油画展铜奖),明显有了更加靠近绘画本体的趋势,反映的又是当下中国人对于生存环境的焦虑,对工业文明的后果的反思,因而凸现出明显的―当代性‖;而此次露面的―文革‖题材的作品,更是试图在形式和内涵上对自己的突破,反映了画家对当代中国社会、文化敏感问题的思考,同时在油画技巧上也更加挥洒自如。

从徐唯辛的艺术发展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对现实主义油画的传承和贡献。

现实主义作为一场艺术运动,是与法国1848年革命同时出现的。

画家库尔贝和理论家尚弗勒里是其精神领袖。

现实主义坚决如是的表现画家所处时代的风格、思想和面貌,其中至关重要的是真诚。

―现实主义‖(realism)在西方语言中也可指艺术写实的手法。

因此,―现实主义‖也可称为―写实主义‖。

画派兴起
现实主义画派兴起于19世纪的欧洲,一开始有―巴比松七星‖,即七位隐居在法国枫丹白露宫附近巴比松村的画家,他们热衷于描画自然风景和农村生活,其中
最著名的是卢梭和米叶,卢梭专门描画风景,米叶的农民画朴实感人,《晚祷》《拾穗的人》反映真实的农村生活。

最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是库尔贝,他反映底层人民的生活,如《碎石工》,他有一句名言:―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没有见过他。


挪威现实主义画派
19世纪70年代末,慕尼黑有几年短暂地成为挪威年轻画家团体的一个基地。

这些人将成为贡献至伟的写实派画家–他们包括汉斯·海耶达尔(Hans Heyerdahl ,1857-1913)、吉蒂·L·基耶兰(Kitty L Kielland ,1843-1924)、哈瑞特·巴克(Harriet Backer 1845-1932)、埃里克·维伦斯谢奥德(Erik Werenskiold ,1855-1938)、克里斯蒂安·斯科雷兹威德(Christian Skredsvig ,1854-1924)、蒂奥多·吉特尔森(Theodor Kittelsen 1857-1914)和杰哈德·蒙特(Gerhard Munthe ,1949-1929)。

这些美术家在19世纪80年代移居巴黎。

那里成为挪威美术家的新中心。

另外两个重要人物,克里斯蒂安·克罗格(Christian Krogh ,1852-1925)和弗里茨·陶洛(Fritz Thaulow ,1847-1906)也在这里与他们汇合在一起。

他们二人都曾于19世纪70年代在卡尔斯鲁厄师从于古德(Gude)。

另一位重要的写实派画家艾利夫·皮特森(Eilif Peterssen ,1852-1928)开始并没有前往巴黎学习,而是去了意大利。

这些美术家中的几位后来选择返回挪威。

他们在1882年创办了―秋季画展‖。

画展收集了1884年后得到公共资助的挪威当代艺术作品,而今天这些作品则成为了―国家艺术展‖的藏品。

同时,他们建立了艺术家销售作品的新制度,负责决定画展的内容,甚至为公共机构挑选委托创作的艺术作品。

在返回祖国的艺术家群体中,有几位突出的人物强烈地反对前辈的价值观。

虽然他们在诸如对待传统的问题上看法一致,但这些年轻的艺术家在态度和秉性上却各不相同。

艺术家的两个群体之间也有矛盾。

一个由克里斯蒂安·克罗格领导的群体十分激进。

他们倾向于个人主义和国际主义。

而另一个以埃里克·维伦谢奥德为首的群体,则更倾向于民族主义,政治上倾向于自由主义,比较喜欢说教和具有高度的原则性。

维伦谢奥德在他的作品中表现经过仔细研究的风景环境中的简单而典型的情景。

和维伦谢奥德一起共事的有新民族主义者蒂奥多·吉特尔森。

他的素描技术比油画好。

他为《挪威民间故事》标准版所作的插图为民族主义做出了重要贡献。

维伦谢奥德的其他追随者包括更倾向于强调主题事物的文学性和象征色彩的克里
斯蒂安·斯科雷兹威德和艾利夫·皮特森。

皮特森历史题材作品雄心勃勃的风格,仿佛令人想起早年大师的杰作。

吉蒂·L·基耶兰是这一时期少有的几个坚持画风景的画家。

他大部分时间在挪威西海岸亚伦的清新空气中进行创作。

杰哈德·蒙特也是一位民族主义者。

他与探险家兼科学家弗里德约夫·南森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他们为促进挪威的民族主义价值观共同组建了―里萨克协会‖(Lysakerkretsen)。

这个协会遭到奥斯陆自由派艺术家领袖克里斯蒂安·克罗格的强烈反对。

克罗格认为写作具有和绘画同等的重要性,并且声称―所有民族艺术都不是好艺术,所有好艺术都是民族艺术‖。

他坚持艺术的焦点应该放在人类个体所体会和经历的生活上。

而在另一方面,弗里茨·陶洛则希望艺术仅仅关注艺术。

他争辩说,更多的艺术家应该将精力放在绘画的实际过程上,而绝对不应试图自己去解决社会和人类的问题。

与此同时,哈利特·巴克和这一争论保持着一段距离。

他更多地集中于室内场景,但比早期民族主义画家稍稍增加了一些抽象主义风格。

挪威知名度最高的画家爱德华·蒙克(1863-1944)的先导者是克罗格。

蒙克从未接受过多少正规培训,克罗格也许是最接近于他能称为老师的人。

虽然他从19世纪80年代在写实主义的影响下开始作画,但是很快就放弃了这种注重具体现实的方法。

蒙克希望描绘出他心目中人物的精髓,他说:―我要画出会呼吸、会感觉、会痛苦和会关爱的活生生的人‖。

蒙克激进地投身于来自欧洲的新潮流中,包括晚期浪漫主义、野兽派、新艺术派、青年艺术派,并且全部加上了自己对形式、线条和色彩的理解。

他在欧洲各地广泛旅行,并从中产生出一种国际性风格:简约的风景、抽象的线条、简单的着色和强烈的光线对比。

蒙克的同代艺术家包括阿尔纳·卡弗里(Arne Kavli ,1878-1970)和图瓦尔·埃里克森(Thorvald Erichsen ,1868-1939)以及哈夫丹·埃格迪厄斯(Halfdan Egdius ,1877-1899)、哈拉尔·索尔伯格(Harald Sohlberg ,1869-1935)和尼科莱·阿斯特鲁普(Nikolai Astrup ,1880-1928)。

他们统一了19世纪90年代的各种流派,将写实主义的氛围发展成为一种更加抽象的表达方式。

画派升温
近几年国内油画市场随着艺术品投资热的升温也风生水起,不仅一些名家之作受到追捧,当代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也是天价频出。

看着当年不足万元的油画被卖到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很多人在后悔自己目光短浅,同时却又忽略了一些难得的潜力品种。

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俄罗斯油画的收藏群体,但不容否认的是俄罗斯油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仅凭着无可争议的艺术特色和价格优势,俄罗斯油画在未来很有可能成为新的升值热点。

俄罗斯油画在世界美术史中的地位有目共睹,自19世纪巡回展览派作品在欧洲崛起后就不断涌现出优秀的艺术家和画作。

20世纪(前)苏联时期的油画艺术曾经对中国几代油画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很多目前活跃的俄罗斯油画藏家本身就是中国油画界的名人——也正是因为对俄罗斯现实主义画作有着深刻理解,才使得这些专业人士能够积极投身其中。

近些年来,俄罗斯油画价值在海内外渐渐得到认可,在苏富比和佳士得两家拍卖行中俄罗斯油画作品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

2006年4月,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中8位俄罗斯艺术家的作品共拍出1500万美元,引起不小的轰动。

我国从1995年开始进行俄罗斯油画拍卖,当时一个专场拍卖会的成交率不足五成,起拍价仅仅几千元,一些大师级的作品成交价也不过万元。

10年后这种情况得到了改变,
2005年北京翰海春拍尝试性地推出了列宾在1886年创作的《人物肖像》,最终这幅估价在百万元的作品以176万元成交,成为当时俄罗斯油画在内地拍卖市场的最高价。

即便如此,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些作品的价格还是远远低于国际市场,升值潜力巨大。

随着俄罗斯经济复苏,一些俄罗斯新贵已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回购当年流失在外的本国艺术珍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俄罗斯油画的价格。

但从目前国内一些拍卖信息来看,俄罗斯油画价格仍处于低位。

何塞 .德.里贝拉(1591哈提瓦,巴伦西亚--------- 1652那不勒斯)
何塞.德.里贝拉出生于巴伦西亚,由此被人们归为巴伦西亚画派。

但这并不能掩盖他从小便移居意大利的事实。

尽管他的最早的艺术学习生涯不为人知,但众所周知当他在罗马生活时,大概是1611到1615那段时间经常出现在卡拉瓦乔艺术圈内,过着放荡不羁的刺激生活。

然后何塞.德.里贝拉去了意大利半到旅游接着在1616年在那不勒斯定居。

在那不勒斯他和前后几任地区长官都成了好朋友,并得到了他们的很多关照。

由于里贝拉既画画又从事雕刻艺术,他在欧洲的影响越来越大,理所当然便大大超出了那个时期的巴伦西亚画派的风格界限。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他是师从里瓦尔塔,但是此说法却缺少历史文献的证明。

按照现代的观点来看何塞.德.里贝拉应当是属于意大利派的,因为人们常常忘记了那不勒斯的一个历史事实-----在历史上长达几个世纪里它都是西班牙的领地。

而他自己却常常有意识地向人们强调这个历史事实:在作品签名时他总是用西班牙语,另外还将许多油画都寄到了西班牙,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他拥有显赫社会地位,一生当中在那不勒斯都是一位具有影响力的风云人物,被称为是―西班牙那不勒斯人。

‖ 何塞.德.里贝拉非常崇拜卡拉瓦乔,其自然主义画风角度和强烈的光线照明对比就是受了他的风格影响。

画家将这种影响淋漓地表现到在作品中,这种影响将传统的意大利派因素激化到出乎人们意料的极端程度,以至于有―里贝拉式意大利风格‖的说法。

注重作品的构图,追求庄重纯净的艺术效果,试图通过极度的简约来达到强烈的造型效果,在此过程中运用里贝拉特别的光线对比手段,将主要视线放在主要事件上,以此来获得物体模型的雕塑感,他的现实主义感使得他手下的每一件东西都呈现出逼真恰当的状态,也促使他开始运用彩笔来突出作品中物件的表现力从而达到非同寻常的强调效果。

除了为了达到应主题要求而追求光滑精致的表面之外,这种突出表现力的手法被广泛的用到了作品的创作中:用到对于皮肤皱纹的刻画,对烈士伤口的描绘中,以及对于华丽服装的繁杂的折褶的表现等等。

何塞.德.里贝拉创作了大量的宗教题材画,同时也从事肖像画,寓言画和神话题材画的创作,还偶尔涉足虚构鬼怪意象的领域。

他受人青睐的主要原因来自于他擅长刻画各类人物和场景:年迈的老者,圣徒或者在宗教游行中身着悔罪服的人,殉道或是其他宗教悲惨场景。

从这个角度来看,他堪称中世纪反对宗教改革浪潮中活跃在美术性戏剧领域的杰出代表人物。

十六世纪末期,在西班牙的巴仑西亚崛起一个画派,它以现实主义的绘画冲击了西班牙画坛,而且影响了十七世纪的西班牙绘画艺术。

它的主要代表,是堪称大师的杰出画家胡塞·里贝拉。

里贝拉(1591**1652),年轻时就离开祖国前往意大利,以后他的大半生是在意大利度过的。

在这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他师承过许多著名的画家,转益多师的结果,使他成为十七世纪上半期西班牙绘画的最光辉的代表画家。

意大利大师们的画给他以丰富的营养,特别是卡拉瓦乔给他的影响最深。

但是他绝不亦步亦趋地去追随意大利的大师们,而是立志要用自己的画笔为西班牙人在欧洲画坛上争得荣誉,争得地位。

果然,里贝拉获得了成功。

这位个子矮小的大画家,不仅被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派公认为领袖,而且在1626年,获得了罗马圣路加学院的院士称号。

里贝拉一生所作题材广泛,神话、寓言、风俗、宗教,他都涉及,而以宗教画为最重要。

他的宗教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