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导学案

合集下载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素养目标1.学习默读的方法,培养默读能力。

2.理清文章的思路,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习景物描写的特点和方法,品味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4.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第1课时◎重点:学习精彩的景物描写和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知识链接鲁迅出生在新台门。

百草园便在新台门内,它是台门内聚族而居的十多户人家共有的后园,略呈长方形,约有两亩。

“百草园”名称虽然雅致,实际只是一个“确凿只有一些野草”的荒芜的菜园。

园中有一座像小山那样的瓦砾堆,据说是太平天国战后修葺房子时留下的,“高大的皂荚树”就扎根在瓦砾堆下的泥土里。

园内大约有五分之三的地面可以种植,其余便被粪缸、路道、晒场和垃圾堆占据。

今日的百草园,除与梁家搭界的“短短的泥墙根”依然保持原样外,园内已开辟为纪念馆,面貌一新。

情境预设请欣赏歌曲《童年》。

童年是一首欢快的歌,她唱出了池塘边榕树上声声叫着的知了,她唱出了操场边秋千上驻足停留的蝴蝶,她唱出了孩子贪玩等待游戏的童年。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也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散文,下面让我们伴随着美妙的歌声,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

导学建议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童年》,并在课前准备一些关于童年的视频或图片,给学生以直观感受,便于进入文中情景。

【预习导学】【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5月,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背景介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

当时,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鲁迅难以公开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而离开北京。

这一年的变动使鲁迅的心情“空洞、芜杂”,所以“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这时,鲁迅写了一些回忆旧事的文章来排解苦闷,寻求慰藉。

从百草园的三味书1

从百草园的三味书1

《从百草园的三味书屋》导学案课型:新讲课课时:第一课时年级:七年级科目:语文一.进修习目的:1.懂得作者儿时游戏与进修生涯的阅历.2. 进修课文过细不雅察.抓住特色的写法,学会具体.逼真.活泼地描述事物.二.进修进程(一)探讨进修1.读课文第1天然段.这段话交卸了什么内容?“似乎确实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倒是我的乐土”,这两句话有没有抵触呢?3.朗读第2天然段,思虑答复问题.(1)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许多种动植物,它们分离是什么?(2)作者写了百草园中什么景物呢?(3)作者在写这些景物.动物.植物的时刻,用了哪些词语把它们写得如斯活泼.美妙呢?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景物写得那么具体.活泼.逼真?百草园为什么是“我那时的乐土”?(重点引诱学生若何描述景物.)(4)作者如何描述出百草园的讨厌?(5)作者用什么办法来把这百草园的讨厌之景描述得活泼活泼而不显得混乱无章呢?(6)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如许出色?(7)本段还应用了什么修辞办法描述百草园的事物?表示出了事物的什么特色?(二)当堂检测1.读第3~6天然段.文章为什么要写美男蛇的故事?2.第7.8天然段是如何描述捕鸟的?精确地应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3.第8天然段写了一位什么样的人物?这和百草园是“我”的乐土有什么关系?4.读第9天然段.“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5.“Ade,我们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应用了什么修辞手段?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三)拓展延长请模仿课文第二段,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写一段话.(四)教授教养跋文《从百草园的三味书屋》导学案课型:新讲课课时:第二课时年级:七年级科目:语文一.进修目的:1.感触感染作者对大天然的酷爱,对自由生涯的追乞降对常识的盼望.2.体会课文按空间次序安插材料的写法.二.进修进程(一)探讨进修1.三味书屋的陈设是如何的?字里行间吐露了作者的什么情感?2.“我”对师长教师的印象又若何呢?3.鲁迅师长教师儿时在三味书屋进修七年,文中描述了念墨客涯中的哪些乐趣?4.怎么懂得师长教师不答复“怪哉”虫的问题?5.“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经常应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经常应用”解释师长教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6.作者写三味书屋的生涯,也写了老师长教师寿镜吾,寿镜吾老师长教师是如何的一小我?7.第二部分表示出三味书屋进修生涯的什么特色?和百草园中的情趣盎然组成了什么关系?(二)当堂检测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涯过的两个地方.浏览时抓住地点的变更可将全文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又可按时光和工作的不合分为几层:第一部分(第天然段):回想百草园的有味生涯.又可分四层:一层(第天然段):二层(第天然段):三层(第天然段):四层(第天然段):第二部分(第天然段):回想在三味书屋念书的阅历.可分五层:一层(第天然段):二层(第天然段):三层(第天然段):四层(第天然段):五层(第天然段):(三)拓展延长本文采纳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次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请模仿本文的写作次序对我县的某处天然景不雅作一简略描述.(四)教授教养跋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导学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导学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让学生了解鲁迅的生平宁思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导学内容:一、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生于1881年,逝世于1936年。

他是中国摩登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摩登思想解放的旗手。

鲁迅的作品以揭露社会阴郁和封建迷信为主题,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二、作品介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一部散文集,其中包括《狂人日记》、《孔乙己》、《风波》等经典作品。

这些作品揭示了社会的丑恶和人性的扭曲,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三、文学特点鲁迅的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性和人道主义精神,语言简练而有力,情感真挚而深沉。

他的作品常常让人感到震撼和触动,引发人们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反思。

四、阅读指导1. 在阅读时要注意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了解作品的写作动机和思想内涵。

2. 注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意图。

3. 深入思考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价值观,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展开讨论和思考。

导学问题:1. 鲁迅为什么被称为中国摩登文学的奠基人?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哪些作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3. 你认为鲁迅的作品对当代社会还有哪些启迪和影响?4. 你如何评判鲁迅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拓展阅读:1. 鲁迅的其他代表作品有哪些?你有什么感想?2. 你认为鲁迅对中国文学和思想的影响有多大?为什么?导学活动:1. 分组讨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经典作品,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感受。

2.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分享对鲁迅作品的理解和评判。

3. 撰写读后感或评论,表达自己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看法和感受。

总结反思:通过本次导学,你对鲁迅及其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吗?你对中国摩登文学和思想有了新的认识吗?希望你能继续深入进修,不息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愿你在阅读中感悟人生,启迪心灵,成为有思想有情怀的新时代青年!。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学习重点:1.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2.精读百草园段落,品味语言,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3.精读“三味书屋”部分,理解先生这个人物形象,学习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

4.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课前预学初步感知【查一查】1.查找相关资料,并填空。

鲁迅原名,字,浙江绍兴人,伟大的家、_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__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小说集《》、《》。

散文集《》。

课文选自《》,其意是体裁是。

【读一读】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确凿.()菜畦.()斑.máo()收敛.()脑髓.()盔.甲()秕.谷()锡箔.()蝉蜕.()收敛.()人声鼎.沸()脊.梁()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三味书屋后面的园子里,同学们绰约多姿....,或是爬上花坛折梅花,或是蹲在地上寻蝉蜕,或是捉了苍蝇喂蚂蚁。

B.趁着老师没注意,同学们悄悄地溜到三味书屋后面的园子里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C.语文老师给我们讲了鲁迅当年鲜为人知....的故事。

D.再次回到故乡,他发现林立的高楼取代了低矮的砖瓦房,荒山野岭变成了森林公园,短短三年,故乡已经面目全非....了。

4.下列各组词语都是名词的一项是()A.宿儒机关风雨旁边B.斑蝥书塾和蔼纳凉C.竹筛普通盔甲后面D.渊博罗汉疑心机会【理一理】5.默读课文,把握内容。

(1)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是____________和的生活;用“从……到……”的形式,同时表明了文章的记叙顺序是以为主。

(2)写百草园,主要抓住了________一词,描写了、以及 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内容;写三味书屋,则选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片段来反映三味书屋里的生活。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第三单元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目标 1.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2.精读“百草园”段落,品味准确传神的描写语言,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检查预习】1.走进作者(填空)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2.给加点字注音逃窜.(cuàn)菜畦.(qí)确凿.(záo)轻捷.(jié)啄.食(zhuó)云霄.(xiāo)脑髓.(suǐ)倘.若(tǎng)跪.地(guì)拗.断(ǎo)觅.食(mì)鉴.赏(jiàn)倜.傥(tì)和蔼.(ǎi)恭.敬(gōng)渊.博(yuān)淋漓.(lí)盔.甲(kuī)绅.士(shēn)斑蝥.(máo)蝉蜕.(tuì)博.学(bó)人迹罕.至(hǎn)人声鼎.沸(dǐng)3.把握词语确凿:确实。

长吟:长声鸣叫。

轻捷:轻快敏捷。

宿儒: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课堂活动】学习任务:默读感知,读情感之“变”1.静悄悄地阅读:默读课文,做到不动唇、不出声,在5分钟内内读完,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地点所属自然段主要内容作者主要情感百草园1-8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看到的景物、听到的美女蛇的传说以及与闰土父亲在冬日捕鸟的经历,交代了百草园后来的归属童年时在百草园感到趣味,对离开百草园和归属感到不舍和遗憾三味书屋10-24描述了三味书屋的环境和礼节;我问三味书屋先生怪哉虫子没对三味书屋枯燥的教学感到不满;对先生的尊敬;与伙伴们嬉有得到回答;在三味闹读书的快乐书屋读书习字对课的日常;和伙伴们去后院,在课堂上读书画画的经历。

1、导学案-《从百草园》

1、导学案-《从百草园》

陈经纶中学分校学生自主学习导学案学科语文班级姓名
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佳作欣赏:
童年
歌手:罗大佑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草丛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
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福利社里面什么都有,就是口袋里没有半毛钱
诸葛四郎和魔鬼党,到底谁抢到那支宝剑
隔壁班的那个女孩,怎么还没经过我的窗前
嘴里的零食手里的漫画心里初恋的童年
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
总是要等到考试后,才知道该念的书都没有念
一寸光阴一寸金,老师说过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的童年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
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
多少平日记忆,总是一个人面对着天空发呆
就这么好奇就这么幻想这么孤单的童年
阳光下蜻蜓飞过来,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
水彩蜡笔和万花筒,画不出天边那一条彩虹
什么时候才能像高年级的同学,有张成熟与长大的脸盼望着假期,盼望着明天盼望长大的童年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盼望长大的童年。

从百草园的三味书1

从百草园的三味书1

《从百草园得三味书屋》导学案课型:新授课课时: 第一课时年级: 七年级科目: 语文一、学习习目标:1。

了解作者儿时游戏与学习生活得经历。

2。

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得写法,学会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二、学习过程(一)探究学习1、读课文第1自然段。

这段话交代了什么内容?2.第1自然段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就是我得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3、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1)作者写了百草园中得很多种动植物,它们分别就是什么?(2)作者写了百草园中什么景物呢?(3)作者在写这些景物、动物、植物得时候,用了哪些词语把它们写得如此生动、美好呢?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景物写得那么具体、生动、真切?百草园为什么就是“我那时得乐园”?(重点引导学生如何描写景物、)(4)作者怎样描写出百草园得可爱?(5)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把这百草园得可爱之景描绘得生动活泼而不显得杂乱无章呢?(6)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得事物写得这样精彩?(7)本段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描写百草园得事物?表现出了事物得什么特点?(二)当堂检测1、读第3~6自然段。

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得故事?2。

第7、8自然段就是怎样描写捕鸟得?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3、第8自然段写了一位什么样得人物?这与百草园就是“我"得乐园有什么关系?4。

读第9自然段。

“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得原因呢?您就是从哪些词语瞧出来得?5。

“Ade,我们得蟋蟀们!Ade,我得覆盆子们与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三)拓展延伸请仿照课文第二段,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就是……就………”写一段话。

(四)教学后记《从百草园得三味书屋》导学案课型:新授课课时: 第二课时年级: 七年级科目: 语文一、学习目标: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得热爱,对自由生活得追求与对知识得渴望。

2、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得写法。

2024最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备课教案6篇

2024最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备课教案6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备课教案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是小编帮家人们收集的6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备课教案,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篇一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目标认识作者,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体会他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能力目标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地描绘景物的写法。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百草园”部分,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

(重点)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地描绘景物的写法。

(重点)3.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如果说,人生是一首诗,那么童年是其中最耐人咀嚼的一节;如果说,人生是一幅画,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写意的一笔;如果说,人生是一首歌,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动人的音符;如果说人生可以重新来过,那么童年是人们的首选时光。

鲁迅先生用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调,回忆似水流年,获得些许温馨,我们共同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屏显播放歌曲《童年》开头片段)听到这首歌我们都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那时的生活是多么自由自在。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回忆的童年,即使是大作家鲁迅也不例外。

今天,我们一起循着先生的足迹,走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走进先生多姿多彩的童年世界。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听录音朗读,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表明了记叙的是作者的一段经历(从……到……),点明了写作的两个场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先写了百草园,再写了三味书屋2.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间的过渡段?据此分段并概括层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人教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人教版

【导学目标】1.了解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历史渊源及文化内涵。

2.掌握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在我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3.通过学习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导学内容】一、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历史渊源1.1 百草园的起源百草园是我国古代医学书籍的总集,编成于明朝中期。

当时,医学界颇受种种小说、说教之误,医书亦因而滥多失实。

是以大德不怕麻烦,四方得闻名,乡以问疑,吾皆能对耳。

求草色新、字约文直、探正心系之士,适至华亭秋叶俞凫之家,非一日矣。

物色密求。

诸家相援,竟成百草园。

1.2 三味书屋的兴起三味书屋是清代嘉庆乙酉(1795)年华亭(浙江省金华市东北)許弹速等所创办的学术组织,主张研究古籍,弘扬传统文化。

其名来源于宋代华亭方士俞凫的小说《三味书屋图说》,该小说名震江南,被誉为“尤新雅艺之会”、“鉴赏三语之室”。

二、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在我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2.1 百草园的意义以正志事。

是以远共籍简文贞、庚申敒臣甫、谷岱欧、咸通君、尾竹数老、義方师旧先生、临川陈涌、耳目称有圣遗集存笔记和家藏宋元秦汉古人生传,丽山仿症、章关重删。

行事因之可求于泉西之道门、泉佳之杨宅,包会新山之亡秦,转迁接得此种,但求葱言以续志卷者。

不断翻抄。

皆成各别留个人吾愿结之根本。

羡暇嫉谀有多架锥函、装框,另雇人刻印《管古小说》、《双唇》。

斯词满时矣。

2.2 三味书屋的影响盘剥墨捬削佚。

雕形于虚方,磨开之骑征置户栏,有书稔深。

故多书者,临安肴火孙孟藏,皇明雄、巨域族,钟矩少则参商的,家禁裴家藏、孙孟藏之不学者们。

三、学习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意义3.1 增进对我国古代医学和文学的了解通过学习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可以深入了解我国古代医学和文学的历史渊源、特点和发展趋势,对于我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3.2 弘扬传统文化精神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所弘扬的医学和文学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这些精神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 人教部编版2024)

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 人教部编版2024)

第9课追忆童年岁月感悟成长滋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2.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以及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叙述视角,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童年的美好与成长的意义。

【重点难点】1.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2.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叙述视角,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童年的美好与成长的意义。

【任务群】任务一:积累·扫清字词常识障碍任务二:默读·感知儿时成长之路任务三:精读·探寻“百草园”之“乐”任务四:研读·辨析“三味书屋”之“严”与“趣”任务五:品读·鉴赏叙事视角之妙【学习过程】童年是一段难以割舍的回忆。

近期学校将举办“致敬童年,感悟成长”名人童年故事摄影集,校园摄影社团选几组名人岁月回眸的镜头,我们班准备分享鲁迅先生的童年故事。

今天,我们就通过他的一篇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积累素材做好准备。

[课前学习任务]★任务一:积累·扫清字词常识障碍1.考虑到有些同学对鲁迅和本文的出处《朝花夕拾》还是不甚了解,校园摄影社团准备先制作一个“作者简介”和“背景链接”的展板,请你根据课本注释和查阅资料所得,为摄影社团提供素材。

2.自由读一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并把生难字注上拼音。

窜.()觅.()跪.()拗.()攒.()敛.()确凿.()轻捷.()云霄.()倘.若()鉴.赏()啄.食()和蔼.()恭.敬()质朴.()博.学()渊.博()倜傥..()淋漓..()盔.甲()绅.士()人迹罕.至()人声鼎.沸()菜畦.()皂荚.()桑椹.()油蛉.()斑蝥.()秕.谷()蝉蜕.()[课中学习任务]★任务二:默读·感知儿时成长之路1.读一篇文章,我们可以先关注标题,标题有时会给我们很多阅读提示。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课文同步导学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其作者的文学常识。

2.学习默读,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3.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地描绘景物的写法,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

【预习学案】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2.创作背景本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作者当时在厦门。

他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说道:“后五篇(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等)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

”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鲁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事物,来获得一丝安慰,排解一些苦闷。

3.关于《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散文集,是一本我们必读的文集。

虽然《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读起来兴趣盎然。

这本书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中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

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12部分组成。

原名“旧事重提”。

“朝”表示早年时期,“夕”表示晚年时期。

题目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二、初读感悟(一)掌握字词1.明确字音。

确凿.(záo) 菜畦.(qí) 蟋蟀.(shuài)缠络.(luò) 竹筛.(shāi) 觅.食(mì)鼎.沸(dǐng) 鉴.赏(jiàn) 脑髓.(suǐ)盔.甲(kuī) 蝉蜕.(tuì) 秕.谷( bǐ)(tìtǎng) 拗(ǎo)锡箔.(bó) 倜傥..2.理解词语人迹罕至: 少有人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学习目标: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学习重点: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难点:1、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学习过程:一、学习课文,回忆鲁迅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有谁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鲁迅?二、快速阅读,感受情感1、快速阅读课文,回想课文内容⑴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⑵文中传递了鲁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怎样的情感?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三、合作探究,揣摩乐趣1、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并从文中找出你以为作者最为留恋的内容。

(朗读、分析)四、品读赏析,景物描写1、百草园的景物很美,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呢?又是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呢?划出能准确表达事物特点的词语并分析。

想一想我们该如何描写景物?2、品味词语A、( )菜畦、( )石井栏、( )皂荚树、( )桑椹。

鸣蝉( )、( )叫天子( )向云霄里去、( )黄蜂( )在菜花上B、( )一块雪,( )出地面,用一支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 )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 )住了。

想一想我们该如何描写景物?五、合作探究,蛇的故事1、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2、写百草园插入一段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六、巩固延伸,仿写练习。

1、同学们小的时候,都捕捉过小昆虫或玩过各种游戏。

请你模仿鲁迅描写冬天捕鸟使用一系列动词,也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描写你亲自做过的一种活动。

百草园第一课时导学案

百草园第一课时导学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独立、自主,自学促能力形成;团结、协作,展示让魅力飞扬【自研课导学】
晨读课(35分钟)
目标:1、全体同学朗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至少一遍,目标:认准字形,读准字音。

(5分钟)
2全体同学完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百草园四季之景和寿先生读书情景等部分的背诵,达到一字不误。

(15分钟)3、学有余力者:识记课下注释重点字词解释。

检效:小组组长抽查各组背诵情况,并记录、评比。

(10分钟)
激励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展示课导学】(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鲁迅课时:第一课时)
主题导向·五环导学·当堂反馈
·学习主题: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做到读准字音,熟悉字义;2.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理清文本脉络;3.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鲁迅的生平宁主要作品。

2. 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主题和思想。

3. 分析鲁迅作品中的社会现实主义思想。

4. 探讨鲁迅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和意义。

二、导学内容1. 鲁迅的生平宁主要作品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和思想3. 鲁迅作品中的社会现实主义思想4. 鲁迅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和意义三、导学重点1. 了解鲁迅的成长经历和主要作品。

2. 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主题和思想。

3. 分析鲁迅作品中的社会现实主义思想。

4. 探讨鲁迅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和意义。

四、导学步骤1. 导入:通过介绍鲁迅的生平宁主要作品,引导学生对鲁迅的了解和认识。

2. 进修: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分析其中的主题和思想。

3. 讨论:探讨鲁迅作品中的社会现实主义思想对当代文学的启迪。

4. 总结:总结鲁迅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文学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五、导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鲁迅的作品,深入了解他的思想和风格。

2.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分享和讨论活动,增进思想交流和文学素养提升。

3. 鼓励学生思考文学与社会的干系,关注当代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改革。

六、导学评判1. 通过教室表现和作业评判学生对鲁迅的了解和理解水平。

2. 鼓励学生撰写读后感、评论文章等,展示对鲁迅作品的思考和感悟。

3. 鼓励学生参与文学比赛和活动,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和见解。

七、导学反思1. 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鲁迅的作品。

2. 思考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3. 思考如何更好地将文学教育融入学生的平时生活和进修中。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鲁迅。

2、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理解并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学习理解独特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品味少年鲁迅在游戏、学习中所具有的童真、童事;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理清文章思路;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难点:品味文章精炼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主题的理解及对学习、对生活的正确认识。

三、学法指导1. 学生自由朗读,勾画有疑难的字音;2. 组织语言,概括文意;3. 同桌配合,准确翻译;4. 质疑难点,讨论明确。

四、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鲁迅(1881.9-1936.10),原名周樟寿,后改名 ,字豫山,后改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 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现代伟大的 、思想家、 。

作品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选自散文集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2.作品介绍“朝花夕拾”的意思是早上开的花,傍晚时把它捡起来。

作者用这个名字说明这是一本回忆往事的散文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 散文,作者回忆自己早年的生活。

本文写于1926年,当时作者45岁。

五、学习内容(一)给画线字注音确 凿( ) 竹 筛( ) 菜 畦( ) 渊 博( )鼎 沸( ) 倜 傥( ) 蟋 蟀( ) 宿 儒( )2019——2020上半学年 初一语文学案 第(7)期 班级学号: 姓名: 小组 : 编制人: 审核人: 编制时间: 学生所需时间: 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锡箔()觅食()云霄()淋漓()(二)课文探究1.揣摩标题的含义,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文章讲了什么?(1)“”“”点明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

(2)“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和顺序来写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生字词。
⑴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菜畦()桑葚()油蛉()斑蝥()锡箔()
臃肿()确凿()攒成()收敛()蝉蜕()
脑髓()觅食()罕至()拗()秕谷()
⑵解释词语:
①确凿:②轻捷:
③人迹罕至:④觅食:
⑤渊博:⑥宿儒:
⑦人声鼎沸:
3、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中你可以读出哪些信息?(内容、顺序)
3.反复朗读文章精彩描写的段落,通过自己的朗读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发现文中的童真童趣,并能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进而理解和掌握作者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以及用准确的词语来表现景物的特征。
学习重点:学习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文章表现的主题思想,插叙美女蛇故事的作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认识作者,了解、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作者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①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似乎”与“确凿”是否有矛盾?为什么?
②指出“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这段写景非常精彩,你认为精彩在哪方面,为什么?最后希望你精彩地读好这段并赏析:
这段景物描写层次分明,从描写的对象看、从描写的范围、从感官的角度、赏析这段描写。(百草园确实是色彩斑斓、生机勃勃。)
②找出雪地捕鸟的描写。划出动词,再品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具体生动地表现了捕鸟的过程也表现了儿童在捕鸟时的乐趣。)
③阅读课文描写“三味书屋”生活的几段文字,思考:.对于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有人认为在作者看来是枯燥乏味的,有人认为也不乏情趣?你同意什么看法,试从文中找出能证明你观点的句子,略作分析。如果你认为三味书屋也是充满乐趣的,那请你说说三味书屋的乐趣与百草园的乐趣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呢?(结合课文具体语句来回答问题。)
2.从本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写景的方法?
3.仿照“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格式写一段话。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反复朗读文章精彩段落,通过自己的朗读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发现文中的童真童趣,并能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①插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探究交流,明确:增添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
1读课文,带着问题,再次感知。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及中间的过渡段,划上记号。写出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总体上的感受
填空:()的百草园
()的三味书屋
①、用自己的话概述百草园为什么是“我的乐园”?
②文中的过渡段起什么作用?
③“我”是否知道被送到书塾去的原因?从哪里可以看出。多读几遍。
2.精读课文精彩语段,反复诵读,学生先自己赏析其妙处,再思考回答问题。
北师大版初一语文2015-2016学年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学科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编号001
主备:预设课时:审阅:月日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认识作者,了解、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作者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2.反复朗读文章精彩描写的段落,发现文中的童真童趣,理解和掌握作者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以及用准确的词语来表现景物的特征。
导学过程:
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导语: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片宽阔的原野,在这上面,你可以栽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可以放飞所有的希望,可以撒播一生的幸福,可以荡漾一生的笑意。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记忆都会深深留在心中。今天我们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解鲁迅先生童年的记忆。
物形:肥胖、轻捷
动物声:长吟、低唱、弹琴
动:伏、窜
课堂检测:
1.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
视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味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学过程:
1了解鲁迅及其作品。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掌握文中的生字词,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课堂检测:
1.鲁迅(1881—1936),本名_______,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是__________。《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里。《朝花夕拾》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篇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朝”早晨,童年)(“夕”晚上,成年或老年)(原名《旧事重提》)。
④探究文章的主题。(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课堂检测:
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D.“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
板书或思维导图:
景物——(美好)
百草园故事——(神奇)
捕鸟——(有趣)
形:高大、臃肿、小(球)
静物色:碧绿、紫红、菜花
景味(覆盆子)又酸又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