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实证主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于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首先,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驱动力是生产力的变革和阶级斗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矛盾体系,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由内部的矛盾推动的。
其次,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证主义研究方法。
实证主义强调通过观察和实证来发现社会现象的规律,马克思主义要求社会科学家通过研究实际的历史和社会现象,来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本质。
另外,马克思主义也注重社会历史的分析和经验主义的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科学必须从实践出发,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表现在它的批判精神和革命思维方式上。
马克思主义要求社会科学家要对现有的社会实践和思想进行批判和反思,通过社会革命来改变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实现社会的公正与发展。
总体来说,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科学方法论。
它通过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实证主义、经验主义和批判精神等理论和方法,以科学的态度研究社会问题,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
马克思的研究方法
马克思的研究方法马克思的研究方法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社会科学家,他的研究方法对于社会科学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的研究方法具有理论性和实证性的特点,他追求真理,通过批判的分析和科学的研究来揭示社会的本质和规律。
马克思的研究方法首先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的斗争推动的,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理论的基本立足点。
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运动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马克思的研究方法其次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社会制度的变革是由经济基础的变化引起的。
马克思通过对历史的深入研究,揭示了不同社会形态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例如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等。
他通过对历史的分析,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
马克思的研究方法还包括实证主义的方法。
实证主义认为只有通过对客观事实的观察和研究,才能得到真实和可靠的知识。
马克思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收集大量的社会数据和实证证据,以此来验证和支持他的理论。
他采用了历史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现象和发展状况,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马克思的研究方法还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他认为理论和实践是相互联系的,只有通过实践验证理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马克思积极参与社会运动和政治斗争,他不仅是一位理论家,也是一位实践家。
他的理论不仅是对现实的解释,更是对现实的改造和指导。
总之,马克思的研究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证主义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这种综合的研究方法使得他的理论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马克思的研究方法为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也为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方法。
马克思的研究方法
马克思的研究方法
马克思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基础,它强调对事物的历史、发展和内在矛盾的全面、深入分析,
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辩证地把握客观世界的真实面貌。
马克思主义的
研究方法贯彻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
2.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也借鉴了实证主义的研
究方法,即通过观察、实验证实和比较等方法获取事实数据,并借助逻辑
推理、归纳和演绎等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验证理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社会历史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强调历史的渊源性和社会的阶级性,将社会演化看作阶级斗争的历史,通
过对社会历史的全面研究,揭示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规律。
4.严密的逻辑推理: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也使用了严密的逻辑推理,
尤其是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方法,从中抽象出全局概念,运用逻辑方法加
以论证和应用。
5.创新的思维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通过创新的思维方法,提
炼和发展出了许多新颖的方法,如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阶级分析法、
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学说等,这些方法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索认识
真理具有重要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主义理论_OK
5、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形成,首先
取决于他们科学的社会发展观的形成,因为正是社会结 构理论,才最终形成了以真实性与倾向性、文学与社会 生活、典型与典型环境等观点为基本内容的现实主义文 学思想。
26
6、科学的社会发展观的形成,标志着他们从对现代
社会中人的存在状况的哲学沉思,到通过分析社会规律 来寻求拯救人类,从而拯救个体存在的转变,用马克思 的话说,这也标志着从寻求、建构批判的武器向寻找确 立武器的批判的转变。
31
《德意志意识形态》阐述了这样的思想: 第一,人的生命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首先需要解
决的问题。一是指出了人的物质存在对人类其他一切活 动状态的根本制约作用,二是说明“自由自觉的活动” 的理论意义。这是研究人类社会、理解和解决人的问题 的出发点。
32
第二,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人的存在方式。一切变革
9
认识到“动物是在他生长的环境中形成他的外形”
的。作家在描写人物时,把人物性格看作是一个发展、 变化的过程,并把笔触深入到人物内心深处去发掘人物 行动的欲望和动机。尤其以刻画人物心理活动见长。
10
歌德说司汤达在《红与黑》的女主角身上,“显示出 作者的周密观察和心理方面的深刻见解”。
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托尔斯泰非常善于揭示人物的 “心灵辩证法”。
6
莫泊桑也说过:“如果昨日的小说家选择和描述生 活的巨变,灵魂和情感的激烈状态,今日的小说家则是 描写处于常态的感情,灵魂和理智的发展”。
7
别林斯基也认为:现在富于美德的英雄和邪恶的怪
物都过去了,代替他们是在世界上最多的,普通的人。
8
5、再次,在创作中直接借鉴了科学的成果。19世纪 以来,由于细胞、能量转化原理的发现和进化论的提出, 加深了人们对自然过程相互联系的认识,也使作家受到 了科学精神的感染和熏陶,特别注重从关系和联系中来 把握和塑造人物性格。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思维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思维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它以实践为基础,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实践的指导,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来源和创造性发展的阶梯。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实践基础、实践对思维方式的指导作用和实践中的创造性思维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实践基础是实践哲学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们和自然之间的有机联系,是认识对象和认识主体之间的互动过程。
只有通过具体实践,才能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化的认识和理解。
马克思主义从实践出发,注重实践的价值和实践的主动性,认为实践是通过改造世界来改造人自身的过程。
只能通过实践才能将马克思主义的道理转化为现实的行动。
二、实践对思维方式的指导作用实践对思维方式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辩证思维:马克思主义思想强调辩证法的运用,认为事物发展是矛盾运动的结果。
实践的过程中,人们需要观察和分析现象的各种矛盾,并对矛盾进行辩证的思考,以推动事物的发展。
2. 实证思维:马克思主义思想强调实证主义的原则,即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和修正理论,才能使其更加贴近客观事物的本质。
3. 创造性思维: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创造性思维的源泉。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通过实践不断创造新的事物和发展新的思维方式。
只有在实践中敢于创新、勇于尝试,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实践中的创造性思维实践中的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具体实践中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创造新的观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具体表现为:1. 关联思维:在实践中,人们需要将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关联,形成新的观念和思维方式。
只有通过关联思维,才能看到事物的全貌和内在的联系。
2. 反思思维:实践中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时刻反思和总结。
通过对已有经验和观念的反思,人们可以找到问题的根源,并提出新的思考方式和解决方案。
第三讲: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逻辑实证主义
①把哲学的任务归结为对知识进行逻辑分析, 特别是对科学语言进行分析。 ②坚持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区分,强调通 过对语言的逻辑分析以消灭形而上学。 ③强调一切综合命题都以经验为基础,提出 可证实性或可检验性和可确认性原则。 ④主张物理语言是科学的普遍语言,试图把 一切经验科学还原为物理科学,实现科学 的统一。
社会与文化因素
2.社会建构论
认为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因素起到 了决定性作用,如比克、平齐等人。 技术自主论和社会建构论都看到了技术发 展的某一方面的动力,忽视或低估了其他 方面动力的作用,存在片面性。
3.科学对技术的先导作用
“机器生产的原则是把生产过程分解为各 个组成阶段,并且应用力学、化学等等, 总之应用自然科学来解决由此产生的问 题。”这样,整个生产过程不再是“从属 于工人的直接技巧,而是表现为科学在工 艺上的应用的时候,只有到这个时候,资 本才获得了充分的发展。”
二、国外关于技术发展模式及动力的研究
1.技术自主论
认为技术是独立的、自我决定、自我创 生、自我推进、自在的或自我扩展力量, 埃吕尔和温纳被公认为技术自主论的主要 代表。
技术进化论
多样性:
19世纪早期的转臂电动机的工作方式与瓦特 摇臂蒸汽机的转动方式是同一种模式:
延续性:
技术演化的选择机制
经济因素
军事因素
(1)科学理论必须是一个严格的普遍陈述 (2)科学理论要是有一个或几个理论被证
伪,整个理论也就被证伪
科学增长的试错法
1.出现问题(现有理论有不尽人意的 地方) 2.猜测各种理论或作假设 3.从各种假设或猜测的新理论中筛选 出逼真度最高的理论 4.新理论又被证伪
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兴起、问题域及其历史定位
科学抽象 的方法论扭 曲为 自然科 学意义上 的实验抽象 ( 归纳与演绎的实证循环 ) ,陷入到逻辑和实证拜物教
的窠 臼之 中,为后 面新实证 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全部谬
误 埋下 了祸 根 。
学 ,即符合逻辑 思维规律或经过经验证明为真 ,主张
用 自然科学 的实证方 法来研究 马克思的哲学 。第 三 , 他们理论研究的核心任务是揭示 马克思哲学方法与 自
\
T E RT L O I N 国外 马 克 恩 主 义 研 究 H O EI RZ  ̄ H O
、
¨ ¨
_ ¨
新 实 证 主 义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起 、 问 题 域 及 其 历 史 定 位
、
■ 孙 乐强
【 提 要】新 实证主 义马克思主 义学派是意 大利知识分子将新 实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嫁接 的产物 。它的
主要 问题 域 是 反 对 黑 格 尔化 的 马 克 思主 义和 抽 象 的人 道 主 义 ,力 图 用 自然科 学 实验 的 方 法 来 证 明 马克 思主 义
的科 学性。这一 学派的 出现 弥补 了意大利 共产党党 内许 多知 识分子心灵 的空缺 ,但 由于其 自身的方法论缺
陷 , 注定 它 不 可 能成 为意 大 利政 治 改革 的 最 终 指 导 思想 ,并 最终 为历 史的 洪 流 所扬 弃 。
科 学主义 。而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就是用实证 的 自 然科学方法来研究马克思哲学的一次尝试 。
它的方法论来看 ,只不过是对新 老实证 主义的一次理
论借用 ,是 旧瓶装新酒。当他们 以这种方法来理解 马
克思 的历史 唯物 主义时 ,必然会 扭 曲后者 的科学 内 涵 ,把建立在历史辩证法之上的历史 唯物主义还原为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证主义观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证主义观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包含了科学实证主义的观点。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证主义观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其在实践中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证主义观的基本概念科学实证主义是指通过科学实证方法来获取真实可靠的知识。
马克思主义对于实证主义的理解和运用是独特而深刻的。
它认为世界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人类要通过实践与现实相联系,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和改变世界。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证主义观的特点1. 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认为真理是客观存在的,要以实证的方法来验证和探究。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现真理,不断推进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2. 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证主义观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基础,认为世界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要通过具体分析具体问题的方法进行研究,并将其普遍性规律应用于实践中,以促进社会的革命和进步。
3. 实证验证: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证验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通过实证验证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验证理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只有经过实践考验的理论才能指导行动,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证主义观在实践中的意义1. 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证主义观对于指导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经过严密的科学实证分析,才能准确把握社会运动规律,为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2. 解决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证主义观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
通过科学实证的方法,可以分析和解决社会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3. 推动社会变革: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证主义观强调通过实践来改变社会现实,促进社会的革命和进步。
只有实践活动与科学理论相结合,才能实现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四、结语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证主义观具有鲜明的特点和重要的意义。
借助于科学实证的方法,马克思主义能够从实践中不断获取新的认识和理论,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科学的指导。
实证主义和唯物辩证法
实证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是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想,它们对世界和人类事物的看法和处理方式存在显著的差异。
实证主义强调经验实证和客观分析。
它认为只有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世界。
实证主义者倾向于将世界看作是一系列独立的现象,而科学的目的就是解释和预测这些现象。
在实证主义者看来,人类的观念和信仰也应该通过实证方法来检验,以确保它们与现实世界的一致性。
唯物辩证法,又称“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强调以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事物。
它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
此外,唯物辩证法还认为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
综上,实证主义和唯物辩证法在看待和处理问题时存在显著差异。
实证主义强调客观分析和经验实证,而唯物辩证法则强调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运动变化。
马克思哲学与社会方法论
●2,实证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
1,拒斥形而上学。
现象背后的超验的“本体”、“存在”领域也许存在,但不是认识的任务,更不是科学的任务。
2,经验论和工具论的语言、概念。
随之带来科学使用的概念革命,有意义的叙述所用的概念,不需要以形而上学为基础去建构。
3,自然科学方法至上:自然科学是所有科学的典范。
只有自然科学才能界定知识的意义。
4,自然现象主义:“对象”作为客观的现实能够被还原为可观察的单元或自然现象——还原主义的原子论。
5,经验主义:科学的“经验”主要来自“观察”。
实证科学完全以经验为基础,以那些能够被观察和检验的事物为基础。
6,价值中立。
割断科学研究方法中与精神、道德、价值、人生意义的“关联”。
坚持事实与价值的二元论,价值不能由事实推论得出。
科学真理是独立于道德和个人主观因素的。
科学研究因此对研究对象不作价值评价,是独立于社会和道德价值的中立活动。
7,工具性知识。
科学研究目的就是工具性、技术性的知识,达到控制和占有对象。
而不是如形而上学那样关切事物存在的意义。
8,意识形态性质。
技术性知识的理解掩盖了实证主义的政治本质。
——A,控制;B,理性动物人;C,“权力意志”;D,虚无主义。
●3,解释学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
1,明确时代的“意义危机”之拯救在于科学方法论问题。
伽达默尔明确解释学是人文科学方法论。
2,超越实证主义。
寻求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科学性”,达到比实证主义更源始的基础。
这是胡塞尔现象学、海德格尔存在论的明确的理论使命。
3,主体间性。
反对抽象的主客二分的非解释学基础的“客观主义”。
科学与对象之间存在主体间性的意义理解(精神文化)基础关系。
4,超越“实在论”的“建构实在论”。
反对还原主义;主张“建构实在论”,即“实在”关联人的生存意义理解。
如迪尔凯姆的还原主义的“社会现象”与韦伯的关涉文化意义的“个体行为”、“理想类型”。
5,语言学的转向。
逻辑实证主义的逻辑工具语言观与解释学的本体论意义上的语言观。
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
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2008-01-18 14:20:27作者:李颖整理来源:紫金网马克思(Karl Marx,1818-1883年)主要作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德意志意识形态》(1846年),《共产党宣言》(1848年),《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年),《哥达纲领批判》(1875年),《资本论》(三卷,1867,1885,1894年)人物简介: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奠基人,他作为一位经典社会学家,开创了一种与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传统相对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
马克思社会学思想是西方社会思想史发展的阶段性成果,它以探求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唯物史观为核心,包括一般社会学理论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的有力工具。
他出生于一个德国人的家庭,但是他成年后大部分生活都是在伦敦度过,多数的著作也在那里完成。
他的著作涵盖了许多领域,有许多都是有关经济问题的。
由于他总是把经济问题与社会制度联系在一起来加以思考,所以他的著作总是富有社会学的洞察力。
即使他的最严厉的批评者也认为他的著作对社会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主要学术思想:1. 社会批判理论马克思的名著《德意志意识形态》(1864)奠定了其批判理论思想,他认为社会理论必须批判压迫性的社会体制,以及提出一种解放全人类的替代性选择;人类是独一无二的,同时人类又具有反思性,因此人类能够判断出他们在社会中的位置;人们生活于各种社会结构之中并创造了他们的世界观念和概念。
他还认为,人们的生活实质是一个生产过程,不断的劳动分工使人们为了那些控制产品的人创造了奴役:私人财产和利润;现实世界已经被符号、象征、情景及其他文化商品的产品及分布控制了,这些改变了人类理解和对他们生活状况做出反应的能力特征。
社会理论的目的就是要利用这种人类的独特能力去揭示那些带有压迫性的社会关系,提出替代性选择。
2.社会有机体理论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首次提出了“社会有机体”的概念,而且将这一思想贯穿在研究社会形态、社会经济形态、社会意识形态的整个过程中。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所要求的以实践为基础、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的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不断发展和科学化的基础。
一、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本质只能通过实践的方式来揭示和认识。
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研究中,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和实践的指导。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质,才能够产生科学的理论。
二、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
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关于事物发展的哲学原则,它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种矛盾的运动,是由相互对立的因素推动的。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要求我们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事物,揭示其中的矛盾和运动,通过对矛盾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的,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推动的。
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研究中,要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把问题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中去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和产生的原因。
四、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借鉴了实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
实证主义是一种强调观察、实验和经验的科学研究方法,它要求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科学理论的真实性。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也强调实证性的研究方法,即要求我们通过实际的调查和实证的研究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五、批判精神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以批判精神为标志。
批判精神是指对已有理论和观点进行批判和否定,推动理论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研究中,要充分发扬批判精神,对旧的理论和观点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和评价,找出其中的不足和错误,从而推动理论的发展和进步。
总结: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借鉴实证主义理论和方法、以批判精神为标志的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实证主义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实证主义
首先,马克思在构建自己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时,批判地吸收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分和有益成果,并批判了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实证主义倾向。
马克思认为,实证主义方法论将人设定为“经济人”,这堵死了从物的交换中发现社会劳动的具体内容的路向,从而颠倒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孕育了政治经济学研究视域,并以对政治经济学的“实证考察”来证明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的实证研究转向意味着他将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经济结构的实证性分析和批判与唯物史观相结合,从而在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相结合的基础上,实现对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类解放问题的科学探索。
第三,马克思批判了庸俗政治经济学的所谓“经济理性”。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家的主观目的就是追求价值增值和超额利润。
资本家的行为以一种不人道的方式去谋求利润,而在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实证主义视角下,这种行为被美化成所谓经济人的“经济理性”,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
最后,马克思的理论并不是只强调规范分析,而是同等地对待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两种方法。
虽然马克思的时代还
没有实证分析这个方法论术语,但马克思本人并不是只强调规范分析。
综上所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实证主义在方法论上存在显著差异。
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分和有益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他批判了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实证主义倾向,并强调同等地对待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两种方法。
马克思的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的方法论原则一、马克思的方法论简介马克思是伟大的政治思想家和经济学家,他的思想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社会运动和学术研究。
马克思的方法论是他独特的思考方式和研究方法的总结和体现。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马克思的方法论原则。
二、实证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2.1 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一种以实证为基础的科学研究方法,它强调观察和实证数据的重要性,追求客观性和可测量性。
然而,马克思对实证主义持批判态度,他认为单纯的实证主义忽视了社会结构和历史变革的根本原因。
2.2 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的方法论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它与实证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发展的全面分析,注重研究事物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并将其视为推动事物演变的根本动力。
三、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历史研究3.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强调社会发展的历史动力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引起的。
马克思主张历史是人类社会不断变革和演进的过程,通过对社会结构和经济基础的研究,人们可以了解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
3.2 社会历史研究方法马克思对社会历史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方法论原则。
首先,他强调要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出发,研究社会的阶级关系和生产关系。
其次,他主张要结合实践来进行研究,即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理论化,再由理论指导实践。
最后,马克思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唯物基础”原则,即认识论和方法论必须从社会实践出发,反映客观社会存在的规律性和内在联系。
3.3 历史唯物主义的意义和局限性历史唯物主义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认识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揭示了阶级斗争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所产生的社会问题。
然而,历史唯物主义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对意识形态和文化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少,不能完全解释社会运动和变革的全部复杂性。
四、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4.1 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贡献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是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内在矛盾,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和劳动价值论,并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进行了深入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与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与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被誉为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思潮之一,其核心理论不仅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历史的规律,而且对科学发展观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相辅相成,共同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指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体现的一种精神状态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只有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准确观察和深入研究,才能得出真实可靠的结论。
2.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矛盾运动的结果,强调研究事物的整体性和变化规律,反对片面性和机械性的观点。
3. 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强调科学的性质和方法,主张以实证为基础,追求客观、可验证的真理。
只有经过实践验证和科学论证的理论才能成为有效的指导。
4. 无产阶级立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坚持以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旨在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共同富裕。
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规律和发展道路的科学认识,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1. 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追求协调、统一和平衡发展,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和全面发展。
2.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宣扬人的全面发展,重视人的主体地位和价值,建设和谐社会,保障人的基本权利和利益。
3. 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推动可持续发展,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4. 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的决策和管理,提倡科学技术进步,充分利用和发展人类的创造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是科学发展观的深厚哲学基础和理论支持。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它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和原则。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通过对人类社会历史的认识和发展规律的研究,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方法和原则,帮助我们正确把握和解决社会实践中的问题。
首先,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
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正确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其次,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和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一个连续不断发展的过程,社会现象的产生和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条件和必然性。
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可以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重要的参考。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还强调唯物辩证法的运用。
唯物辩证法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种思维方法,它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分析和矛盾的辨证运动。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的矛盾推动的,只有通过研究事物的矛盾运动,才能深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还注重实证主义的思维方式。
实证主义是指基于事实和经验的科学研究方法,它强调基于观察和实验的验证。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时,要根据客观事实进行调查研究,并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总之,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原则,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通过实践、历史的研究、唯物辩证法的运用和实证主义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注:本文非原创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如需引用,请注明出处。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题参考资料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题参考资料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19世纪30—40年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它是一种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依赖于“经验分析”的行为科学。
1830年出版的孔德的《实证哲学教程》是其形成的标志。
实证主义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
实证主义的中心论点是:①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
②所有科学(或哲学),其理论的形成背后都受一定的规律约束。
因此,应通过对描述和规范陈述做出逻辑上的区分,才能形成具有一定价值的研究观点。
③对某个问题的看法、结论,要摒弃纯粹个人的价值判断,保持价值中立。
实证主义不仅仅对哲学,而且对整个社会科学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文化保守主义文化保守主义是指保护一国文化或不受国家疆界划定的共享文化遗产,其他种类的文化保守主义是指某一特定语言的文化。
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解释学也具有保守性和偏见。
伽达默尔为了表示解释学的观点跟实证主义完全不同,把解释学的方法完全描述成了一种与科学的方法毫不相干的、只是依赖历史直觉的方法。
②科学方法论二元论带来的后果是是社会科学的视角局限在解释学的保守性,不愿去接受变化,这是一种“保守的文化历史主义”。
③科学方法二元论被解释学与科学分析的哲学两者相互对抗推至极端,造成了社会科学从内部分裂了。
一方面,出现了只满足于传统的解释,而对文化现象的世界的构造意图于不顾的“解释学主义”,即“文化保守主义”,文化退回自己的传统,否认文化的世界性意义。
解释学的这种文化保守主义立场限制了其在方法论上的应用范围。
方法论多元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多元论是马克思主义希望建立的,并不断在探索发展的。
韦伯对方法论的论述时为其社会学研究服务的,他认为社会学研究应该走一条方法论多元论的道路,而不是走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法论两个极端,所以他提出方法论多元论,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的特征同时采用多种方法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它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各个方面。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概括。
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1. 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即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2.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二、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1. 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辩证法,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转化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以及对事物的全面、具体、历史的分析方法。
2. 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实证主义,认为科学必须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事实和经验的观察、实证和验证来揭示客观规律。
三、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1.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是剩余价值理论,即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除去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剩下的部分是剩余价值,为资本家占有。
2. 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包括奴隶制、封建制和资本主义制。
四、马克思主义的哲学1.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是唯物史观,认为思维和意识的产生都是在物质基础上的。
2.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动力。
五、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1. 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以阶级斗争理论为基础,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变革的源泉。
2. 革命: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认为,无产阶级应该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六、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1. 生产资料公有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主张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即废除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化。
2. 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即消除阶级和剥削,实现全民共同拥有和管理社会财富。
马克思对社会有机体学说的根本性变革——基于实践观点与实证主义的比较分析
马 克 思 对 社 会 有 机 体 学说 的 根本 性 变 革
— —
基 于 实 践 观 点 与 实 证 主义 的 比较 分 析
朱聪 明 ,,陈 凡 一
( . 北 大 学 文 法 学 院 ,辽 宁 沈 阳 1 0 1 ;2 沈 阳理 工 大 学 文 法 学 院 ,辽 宁 沈 阳 f0 5 ) 1 东 189 . 1 19
第 1 卷 第3 3 期
2011年 5月
东 北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vO . 3. 1 1 NO. 3 M av 2 0 11
Jun l f rhatr ies y( oil c ne o rao tes nUnv r t S c i c ) No e i aS e
飞 速发 展 , 仅 使 人 们 看 到 了科 学 技 术 对 社 会 的 不
收 稿 日期 :2 1 —1 ~0 00 2 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作 者 简 介 :朱 聪 明 (9 6 )男 , 宁 东 港 人 , 北 大 学 博 士 研 究 生 , 阳 理 工 大 学 副 教 授 , 要 从 事 马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研 究 16 一 , 辽 东 沈 主 陈 凡(94 , , 宁沈阳人 , 北大学教授 , 士生导师 , 1 5 一) 男 辽 东 博 主要 从 事科 技 哲 学 、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研 究 。 马
摘
要 :孔 德 、 宾 塞 创 立 了实 证 主 义 社 会 有 机 体 学 说 , 们 从 实 证 的 生 物 学 角 度 来 理 解 社 斯 他
会 , 出 了社 会 的 有 机 性 、 调 性 、 提 协 自组 织 性 和 结 构 功 能性 等 特 点 。但 由 于 他 们 对 社 会 认 识 的 基 点 是 把 社 会 看 成 纯 自然 的生 物 机体 , 掉 人 的 主 观性 , 纯 从 客 观 方 面 去 理 解 , 终 导 致 学 说 走 向 还 抽 单 最
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
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这可是个挺有意思的东西呢。
咱先说说马克思主义吧,就像一棵大树,深深扎根在社会分析的土壤里。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的理解那是相当深刻的,它把社会看成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就像一个巨大的机器,每个零件都相互关联着。
可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呢,就像是给这台大机器装上了一些新的、更精密的检测仪器。
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强调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啥叫实证呢?就好比咱要了解一个人是不是健康,不能光听他自己说感觉挺好的,得拿个体温计量量体温,做个血常规啥的。
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就是这么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再只是从抽象的、理论的层面去探讨,而是去寻找实实在在的证据来支撑。
比如说在分析社会阶级的时候。
以前啊,我们可能就是从生产资料的占有这些比较宽泛的概念去划分阶级。
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就会更细致些,会去调查一个工人家庭到底收入多少,支出在哪些方面,住房条件咋样,教育水平如何。
这就像是把一个大蛋糕切成很多小块,一块一块仔细研究。
如果只是笼统地说工人阶级过得不好,那多空泛啊。
可要是能具体说出工人阶级在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那说服力可就强多了。
这一理论还注重逻辑的严密性。
就像盖房子,你不能这儿缺一块砖,那儿少一根梁。
在研究社会现象的时候,从假设到结论,每一步都得经得起推敲。
比如说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不能光说因为资本主义制度不好所以有经济危机。
得像侦探破案一样,找出各种经济数据之间的联系,消费下降、生产过剩、失业率上升这些因素到底是怎么相互作用的,就像把一团乱麻理清楚。
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有人就会说它会不会太过于注重实证而忽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些宏观的、具有革命性的思想呢?这就好比一个厨师做菜,太注重食材的分量精确到克,而忘记了这道菜本身的创意和灵魂。
但是呢,咱也得看到它积极的一面。
它让马克思主义在现代社会的研究中有了更坚实的基础。
再说说它在社会变革方面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实证主义简史
作为一种曾在西方学术界有广泛影响的方法论观点,实证主义的 发展大致分为以孔德和迪尔凯姆(涂尔干)为代表的经典实证主义 (老实证主义)和20世纪盛极一时的逻辑实证主义(后实证主义)。 经典实证主义是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 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 得到科学定律。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 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 逻辑实证主义是以经验为根据,以逻辑为工具,进行推理,用概 率论来修正结论。它认为,科学的方法是研究人类行为的唯一正确的 方法,因此,它虽然以感性的经验为依据,但却否认了感性认识的积 极作用,是不折不扣的理性主义。许多研究者们从经验角度认为外部 客观世界是可以被认识、被量化的。 在此我们主要了解下经典实证主义。
孔德首次将自然科学 的方法或科学方法运用于 社会历史领域,使社会科 学的研究从此有了方法论 的自觉。开创了社会学这 一学科,形成了实证社会 学理论,被尊称为“社会 学之父”。
8
• 科学层次“理论:正如人类的进步是有阶段性一样,科学知识的发展 也有阶段性。
• 在理论术语和研究方法上让社会学仿照自然科学的模式,把研究人类 社会的学科称作“社会物理学”,并参照力学的静态和动态概念,把 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实证主义
审计硕士14研
什么是实证主义?
自17世纪科学革命以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自 然科学各学科相继发展和成熟起来,并树立起了自然科学 的权威地位。伺候社会科学各学科也竞相建立并争取自己 的“科学”地位,社会学从一诞生,起鼻祖奥古斯特· 孔德 就提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的科学(science of society)”。并是各们学科的“皇后”。其后的几代社会 学家大都继承了孔德的弘旨,努力创建所谓的“科学的社 会学(scientific sociology)”。故人们通常把这种源于孔 德,主张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具有一致性,并寻求普遍规 律性的观点称之为实证主义(positivism)。
• 实证主义与经验主义区别: • 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实证研究和经验研究)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但是实证主义多关注假设、演绎的可测的可验证性,强调的是方法对 知识的验证;而经验主义强调以概率为基础的可靠的知识的创建,强 调的是经验对知识总体的验证。但是二者都强调,知识必须经过经验 的验证。简而言之,两者除了侧重点不同之外并无本质区别。
14
实证主义的缺点
• 1.唯心主义色彩 • 2.不可知论 • 3.否认客观规律和理性思维 • 4.忽视人类社会的复杂性 • 5.过往经验的影响导致先验 • 6.因果谬误情况
15
实证主义的影响
• 1.开创了社会学这门新学科
• 2.跳出了思辨哲学的束缚
• 3.深刻批判了当时盛行的空想社会主义等学科 • 4.对其他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1
实证主义特点
• 实证主义的基本特点是:经验论和反形而上学 • 实证主义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 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 定律。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 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通俗地说,实用主义主张只相信“可以证实的 知识”,即可证实原则。
16
• 首先,实证主义学派在19世纪前期首先提出人们应当象对自然界那样 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和分析人类社会、社会现象,找出 其规律性并由此创立了社会学这样一门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的新科学门 类。 • 其次,实证主义学派跳出了传统的心物、主客、思有等二元对立。关 于科学地研究实实在在的社会的主张,使人类对社会的探索彻底脱离 了在此以前的若干思想家的社会哲学范畴。这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大 飞跃。 • 再次,实证主义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和空想社会主 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该学派认为以前的这些社会学说是 “形而上学”的社会学说,它们不是从经验事实出发,而是从“自 由”、“民主”、“解放”的抽象原则出发,这可以破坏封建社会, 但不能建设新社会,研究社会应象其它的实证科学一样,从“经验事 实”出 发,建立“实证社会学",要象物理学、化学一样,从经验事 实中寻找规律。 • 最后,实证主义对于之后的各社会学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很多学科的兴起都是建立在实证主义的基础之上。(社会学、心理学, 哲学。。。。。。)
社会静力学研究人类社会的关系或秩序问题。是关于人类社会自 •然秩序的一般理论的预备性考察。 ” 社会动力学是对一切自然现象进行研究的科学。是在静力学的基 础上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速度、方向和规律的学说。
。
9
迪尔凯姆(涂尔干)
在迪尔凯姆看来,社会事实固然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但社会学 视域中的社会事实不同于自然科学意义上的自然事实,社会事实所蕴 含的客观性不同于自然事实所蕴含的客观性。
• 社会学要确立自己的科学地位, 必须首先明确其研究对象 • “社会客观” 迪尔凯姆实证主义方法论的理论前设
/show/V91TxhOnHIi2l-Cx.html?qq-pf-to=pcqq.c2c
10
孔德和迪尔凯姆认为:
• 社会学在学科性质上与自然科学诸学科是一致的,社会科 学完全可以借用自然科学的研究程序并纳入科学之列。 • 社会学的研究目的跟自然科学一样是寻找和建立”规律” • 社会学所研究的社会事实是一种外在于人的客观实在。 • 主张整体主义的方法论。
4
• 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三个重大发展阶段:
1、神学阶段,寻找现象的根源,追究最后原因,不得不求助于超自然 的力量——神来作解释
2、玄学阶段,以形而上或普遍的本质来解释一切现象;
3、实证阶段,也就是科学的阶段,运用观察、分类以及分类性的资料, 探求事物彼此的关系来解释世界。
5
实证主义简史
• 起始阶段 古希腊斯多亚学派的怀疑论提出的一种现象主义观点应当被看作 实证主义的雏形,这种观点认为,经验能够使我们确定给定的对象是 否具有这样或那样的外表,但我们却无法由此推断对象事实上的确正 如它的外表所呈现的一样,因而我们必须区分经验材料的真实内容与 我们由此推断的事物自身具有的性质。 • 初具形态阶段 实证主义的思想在17世纪开始呈现最初形态,它与近代机械论的 出现有着密切的关系。 • 复兴阶段 19世纪的欧洲哲学中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哲学倾向,一种是在德 国哲学中占主导地位的黑格尔唯心主义以及对它的反对,一种是在英 国和法国哲学中占主导地位的经验论哲学以及对它的反对。
3Leabharlann 实证主义方法论• 实证主义方法论的主要观点:
•
崇尚客观、精确、量化,崇尚机械性预设、彻底的论 证,认为自然科学方法是唯一科学的方法,因而自然科学 方法应被广泛应用于哲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切研 究领域。任何学科要想真正成为科学,就必须运用实验— —归纳这种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来探寻事实间的因果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严密的学科体系。实证主义提倡用自 然科学方法取代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
7
奥古斯特· 孔德
奥古斯特· 孔德,是实证主义的创始人、实证主义在法国的最大代 表。他最主要的著作是六卷本的《实证哲学教程》(1830-1842), 此外重要的还有《论实证哲学的精神》(1844)、《实证主义概论》 (1848)、《实证政治体系》(1851-1854)、《实证宗教教义回答》 (1853)。他早期较为推崇科学,对宗教持批判态度;晚期则企图建 立作为实证宗教的人道教。但他的观点基本未变。
12
实证主义的优点
• 1.跳出了传统哲学的二元对立 • 2.借鉴了自然科学成熟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 3.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 • 4.定性与定量相互补充
13
关于实证主义的几点思考:
• 1.过时的经验?(时空穿越)
• 2.没有经验参照时(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3.谁的经验?(个体差异) • 4.选择偏好(阿罗不可能定律推广到群体)
17
实证主义综合评价
• 尽管说实证主义存在着上述的诸多不足之处,但是这 些缺陷远远不够遮住其身上的光环。毫不夸张地说,实证 主义对于其之后的社会科学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直至 今日,实证主义依然对于我们的社会科学研究具有较强的 现实意义。
18
Thank You!
2
什么是实证主义?
• 实证主义是关于人类认识活动的一套规则或评价标准:它告诉我们关 于世界陈述中的哪些内容是属于知识的范围,并为我们提供可以用来 区分能够与不能合理地提出问题的准则。总体来看,实证主义不是去 预先假设人类是如何得到知识的,也不提供关于知识的心理学或历史 学的基础。
• 实证主义的中心论点: 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 在事物。 • 简单地说就是:不关心你想了些什么, 只关注你做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