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时机 有效提问
浅谈课堂提问时机的把握
2012-12理论研究数学课堂中,教师很多时候没有把握好提问的时机,从而导致学生“卡带”、课堂“冷场”,影响教学效果。
如何对提问的时机进行准确的把握,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在新课程开始时提问兴趣是维持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的关键因素。
在学习新的知识时,学生通常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进入状态。
此时,教师通过生动的例子、有趣的提问能够在引导学生对新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快地集中进入到学习状态。
二、在学生思维受阻时提问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发展是迥异的,因此,不同思维发展阶段的学生由于自身思维的局限,对于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理解差异或理解障碍。
因此,教师在这种时候必须扮演学生的思维向导,尤其在学生无法开展思维活动时,更要提出问题,帮助学生跨越思维的障碍,实现思维的顺利发展。
三、在知识的重难点上提问学生对于重难点的理解要比一般的知识点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虽然突破重难点并不仅限于课堂提问这一条途径,但是巧妙的提问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都会起到促进作用。
在重要的知识处提问,能加深学生的认识,从而在学习时能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在学生无疑处提问疑问是促进学生主动求知和积极思考的催化剂,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在学生似懂非懂处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去解疑,势必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因为每个学生并不是每时每刻都会有疑问,因此教师便需要在此时介入,对学生进行提问,激起其心中疑问。
对此,在教学方面造诣颇深的朱熹也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为长进。
”教师必须在课堂上,针对学生无疑处创设条件进行提问,营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
五、在知识可以迁移时提问学生的成长可以看作是一种社会化的过程,而教学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将掌握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也就是说要学生学会学。
数学里面有很多知识是相通的,如,学习等比数列时就可联系等差数列,学习双曲线时就可联系椭圆。
[面试时需要问的问题]面试时需要合理把握提问时机
[面试时需要问的问题]面试时需要合理把握提问时机面试是一个彼此双向考察的过程。
如果不想稀里糊涂的把自己“卖”了,你就得学会把握机会,合理的提出自己的疑问。
只有真正的了解清楚关键问题,才不会在上班后因为理想与现实间过大的反差而快速跳槽。
面试时,提问时一定要寻找合适的时机,掌握一定的度数。
什么问题能问,什么问题不能问,你都得让心里的一杆秤进行把关。
不能因为一时的放松,就脱口而出询问敏感问题。
如果真的不小心问出来了,就得及时的找借口进行弥补,否则的话等待你的只能是面试失败的结局。
面试前10分钟不要随意提问面试的流程一般都是相对固定的。
最开始为了详细的了解你的个人情况,面试官会让你做一个3~5分钟的自我介绍,然后会根据你的介绍结合简历上的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要你解答。
这一阶段,彼此双方了解都比较片面。
如果在面试官没有掌握你的个人情况的前提下你就盲目的询问薪资、休假、福利这些敏感的问题,你觉得面试官会乐意回答吗?如果不想让自己陷入尴尬的氛围中,这一阶段的你最好中规中矩的回答面试官的问题。
如果想让自己出彩,可以在自我介绍部分多下功夫,用你的精彩语言和个性描述来让面试官留下深刻的印象。
面试官介绍公司情况时不要轻易的打断在了解你的个人情况后,面试官们会把自己企业的一些情况向你做一个简单介绍。
需要注意的是,在面试官介绍公司情况的时候,你最好不要轻易的打断他们的思路。
一旦因为你的提问让介绍“跑题”的话,你就有可能错过关键的问题介绍。
这样的话,无形之中就让自己错失了很多公司的信息。
如果你对面试官的介绍中有疑问的话,那么记下来等他们介绍完公司情况后统一的提问。
除去会漏过信息外,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也是一个十分不礼貌的行为。
一旦处理不当,就会拉掉不少的形象分,得不偿失。
面试中要充分利用提问时间在面试结束前的5分钟,双方基本信息交流完毕之后,面试官会给你一段提问的时间。
如果他们问:“你还有什么问题想要了解的吗?”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解答你疑问的时间来临了。
把握数学课堂提问的最佳时机
把握数学课堂提问的最佳时机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学生思考、启迪学生智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
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最佳时机,是利用好课堂提问的关键点,也是创建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
对此,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怎样把握课堂提问时机做了一番探索。
把握学生心态,找准提问时机心理学家指出: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同时精力难以持久集中于一点。
切合时机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但是,时机不当的问题也会使学生将自己隔绝于问题之外,甚至会走神,脱离课堂教学。
时机一:学习新知识时,以问题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尤其是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知识迁移较大时,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和理解新知识,教师可以将其生活化,以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形式带给学生,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时机二:在课堂沉寂时提问,唤醒课堂气氛,激发学习氛围课堂沉寂出现的情况:一种是学生觉得知识已经学会了,产生“自满”情绪了。
这时,教师提出问题,能够提醒学生“学无止境”,问题无限、知识无限,也启发学生努力从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学会自主学习。
另一种是所学知识抽象,用语言讲解起来难以理解。
这时,问题就成了学生理解知识的桥梁,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解答,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时机三:需推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当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时,也是教师提出问题的好时机。
小学生本就求知欲旺盛,再加上问题的引导,更能激发他们的热情。
例如:在比较分数大小时,教师介绍了化成同分母再将分子进行比较的方法后,提出“与那个大”这一问题,这时,有的学生就指出“将这两个分数化成同分子进行比较更容易”。
就是这些具有启发性问题在学生需要启发的恰当时机,启发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让学会了自主学习。
时机四:学生需要肯定和评价的时候同学们都认为,积极回答问题是自己学习出色的表现。
因此,当学生急于表现,寻求教师对他的肯定时,教师适时提出问题,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如何把握课堂提问时机
老师如何把握课堂提问时机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运用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
要进步课堂提问的质量和效果,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要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
恰逢其时的提问,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和促进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
一般说来,老师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及时提问,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学生接触所学知识的关键和本质之处,老师及时提问,引导启发学生正确掌握所学知识的本质,把学生带
入积极的学习情境之中,并促进其积极考虑,顺利掌握所学知识
或形成技能技巧。
二、在新旧知识衔接过渡处提问新知识往往是在旧知识的根底上引伸和开展的,在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时候,老师通过适时的课堂提问,可以启发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络,到达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目。
把握提问时机 提高课堂效率
把握提问时机提高课堂效率摘要:把握课堂提问时机,需要从学生课堂积极思维处着手,此处彰显出教师教育教学智慧,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和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提问;把握时机;方法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3-064-1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只有在最佳时机提问,效果才最好。
所谓最佳提问时机,就是当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的时候,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对教师的提问能入耳入脑。
最佳提问时机既需要教师敏于捕捉、准于把握,也需要教师巧于引发、善于创设。
一、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时,及时提问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的地方,往往是教学重点所在之处。
在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要通过采用铺垫性、辅助性的提问,降低坡度,减小难度,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知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高考数学中,重点是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与否及数学思想方法运用的考察,所以在课堂问题设计中,对思想方法的提问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比如函数中常出现f(x)+f(y)=f (xy)这类抽象函数,学生一时难以入手,不妨通过举例函数y=lg x可以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再举一例“如果函数f(x)=|x|+a-x2-2(a>0)没有零点,则a的取值范围为。
”不少学生拿到此题毫无头绪,无从下手。
其原因是学生识破不了函数与方程内在联系,即函数零点问题可转化为对应方程根的分布问题又可转化为构造两个函数研究交点问题。
课上处理此题前不妨引一变题:“如果函数y1=a-x2(a>0)与函数y2=2-|x|的图象没有交点,求a的取值范围。
”而解决变题的思路即同一坐标系下研究两个函数的图象看何时无交点,学生基本能想到,再看原题,不难发现要使原函数无零点即关于x的方程|x|+a-x2-2=0(a>0)无实根,即构造两个函数y1=a-x2(a>0),y2=2-|x|,研究何时函数图象无交点。
准确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
准确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提问是师生思维联系的纽带,是教、学、行为融合的桥梁,通过提问、应答、学生的思维方能步入教学轨道,教学的意图才能得到贯彻落实,师生双方的思路,行为才可实现有机吻合。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反,如果老师提问不当,会使学生情绪受抑,思维受阻,造成课堂“冷场"。
教师何时何处问什么,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几种提问的时机应准确把握。
一、在导入新课时提问。
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明确的教学目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就可通过故事情景导入:有一天,小头爸爸正在书房看书。
忽然,大头儿子跑进来说:“爸爸,其他小朋友每年都过生日,可我今年都12岁了,才过了3个生日,我也要年年过生日.”小头爸爸听后哈哈大笑:“傻儿子,不是爸爸不给你过生日,而是因为你不是每年都有生日。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在学生中产生问题:为什么大头儿子这几年才过三年生日?这时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好奇之心,从而唤起学生求知欲望,迫使学生想问为什么,形成想学乐学的心态.二、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
一个章节,一个课时都有它的重难点和关键所在.在知识的难点处提问,难点就容易突破,从而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
因此,在教授新课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在知识的重难点处展开议论,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从小培养学生爱动脑筋,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教授“中间有0的三位数的乘法”的简便算法时,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计算时,哪一步可以省略,第二个因数百位上的数和第一个因数相乘,得数的末尾应写在哪里。
根据教材分析,教师可以让学生按一般方法计算,比如计算:145*309,接着问:“哪一步可以省略?”(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再问:“第二个因数百位上的数和第一个因数相乘,得数的末尾应写在哪里?”这两个问题既抓住了教材的重点,有解决了学生的疑问,从而使学生自己总结出这类运算的简便方法,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数学课堂提问时机把握
试论数学课堂提问时机的把握课堂提问是课堂语言交流的基本形式,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
课堂提问时机的把握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学生思维活动,进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因此,恰当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将有利于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
把握数学课堂提问的时机要注意以下六个“时机”:一、心理变化时机学生完成一个学习过程,掌握了一个新知识,构建了新的认知结构后,其心理状态由不平衡趋于平衡。
要引领学生学习新知识,首先要打破学生的平衡心态,使学生产生重新学习的要求。
那么如何打破学生的平衡心态呢?这就需要教师设计精当的问题,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案例1】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我首先提出了第一个问题:问题①求一元二次方程x2-3x+2=0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
对于问题①,学生自然会想到通过解方程求出两个根,再求和与积。
此时,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平衡的。
接着,我又提出第二个问题:问题②不解方程说出方程x2-2007x-2008=0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
对于问题②,学生不知从何入手。
此时,学生的平衡心态被打破,迫切想知道这类问题解决的“捷径”,就会进入新的学习状态。
二、问题关键时机初中数学知识系统性很强,新旧知识联系密切,并且新知识总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关键是找准并正确理解新知识的生长点。
在问题关键时机提问,就是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提问。
这就好比牵牛要牵牛鼻子,解决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是一个道理。
关键问题解决了,其余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案例2】在教学《工程问题》一课时,我先出示这样一个应用题:一条公路长1200米,甲修路队单独修需30天,乙工程队单独修需20天,两队合修需多少天?学生计算出需要12天后,我把路的长度改成2400米,4800米,9600米,12000米,让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再次计算需要多少天?学生计算后,顿生疑惑:修路的长度一直在发生变化,需要的天数为什么总是12天呢?我顺势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工程问题。
中学音乐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操作策略
中学音乐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操作策略
一、把握提问时机
提问要根据教学目的、学生能力和课堂进程等多方面因素来决定。
通常在新知识、新
概念引入、重点强调、思考活动和课堂总结等环节,运用提问可以起到突出重点、激发学
生兴趣、帮助学生思考和总结归纳的作用。
二、确立提问类型“
提问内容主要涉及学生的知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等层次,可以分为概念性问答、知识性问答、解决问题和创造性问题等内容。
不同类型的问题有着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情况来选择。
三、控制提问难度
提问的难度要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提高进行适当的提升。
对于初学者,问题应该比较
简单、直观明了,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回答;对于进阶学生,问题可以更具有挑战性和深度,涉及更高层次的认知和技能的运用。
四、鼓励多样性回答
鼓励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要拘泥于教师的观点或狭隘的范畴,互相借鉴、讨论,在多
样性回答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和观察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多维发展。
五、营造良好的提问氛围
营造有利于提问的氛围和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尊重、开放、平等和相互合作的氛围中
发表观点,交流想法和观点。
教师可以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答题积极性和自信。
六、借助教学工具成为辅
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对于课堂提问也有着很大的辅助作用,如投影仪、电子白板、PPT
等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呈现更直观、生动、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带来创造性
的提问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把握课堂提问时机与技巧
把握课堂提问时机与技巧提⾼初中课堂提问可以拉近师⽣之间的关系,能够对学⽣的思维能⼒、表达能⼒等,进⾏有效的锻炼与培养。
教师所采⽤的提问⽅式,有不少优点,也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课堂提问的时机和技巧的把握上。
⼀、关注教师⾃⼰的提问语速、语调。
⼀般来说,教师提问的时候语速适中或者稍慢,语调适当加重,是所提问题让学⽣听得明⽩听得⾼度重视,才能让学⽣清晰地掌握问题主旨同时还在提问的过程刺激者学⽣对问题的思索。
⼆、提问不能⼈为地制造紧张的氛围。
提问学⽣回答问题,如果回答得不够准确或完全错误,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千万不能为了赶时间求得正确答案,接⼆连三地提问其他学⽣,因为随着学⽣⼀个个站起来坐下去,课堂⽓氛会变得⽐较紧张。
退⼀步来讲,学⽣就是回答不出来,,教师也应注意给学⽣留⼀点余地。
如在提问时,尤其是追问的时候,也许学⽣⼀下⼦回答不了或者回答不完整,教师可以说:“你先坐下,请再好好想想”“请另外同学帮帮忙”“哪位同学(或者找⼀位同学)愿意帮忙回答这个问题”……这样既可以消除紧张⽓氛,让学⽣轻松愉快地去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学⽣有⾜够的勇⽓迎接挑战,迎接每⼀节课。
三、提问时要注意联系学⽣的实际 在教学中,教师所讲的问题⼀定要紧扣学⽣的实际,最好是结合学⽣的学习和⽣活,结合学⽣的家庭和学校及接触到的社会的情况等等,让学⽣真正地在熟悉的环境中去掌握知识。
如讲到九年级年级上册第⼋课第⼀框题《我们的梦想》时,我问学⽣⾃⼰有近期或远景梦想?进⽽问道家庭有什么梦想?最后问⼤到国家和⼈民有什么梦想?由⾝边最⼤的实际渐进问下去,顺利导⼊正课,开个好头。
四、提问时要注意考试的提问类型 在这⼏年的中考中,⾮选择题的提问⽅式多样化,诸如:是什么、为什么、作⽤意义、启⽰了什么、体现了什么、评析等。
甚⾄⼀题多问,有的答案也只要⾔之有理即可得分。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特别注意提问⽅式,既要让学⽣能够理解课⽂,⼜要让学⽣找出解题⽅法,并提⾼学⽣的解题能⼒。
在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在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涯具有重要意义,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在这一时期培养起来的,教师应该善于提问,在课堂上通过提问提高课堂效率,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的相关技巧和运用,希望可以提供一定参考。
有效地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深入的思考,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传递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所以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把握时机进行有效提问成为值得小学语文教师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1.提问要把握适当的时机。
所谓适当的时机就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进行提问时要根据所提问题的内容和难易程度找准最佳时机进行发问,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也就是说在尚未达到学生想要理解知识而没有得到时不要开导,尚未到学生想要表达自己而又表达不清的时候不要启发,这里说的就是时机的选取。
抓住提问的时机是塑造高效课堂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问的效果有直接影响,教师应该抓住机会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对于一些很难的问题,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深入思考和互相交流讨论的'时间,不然课堂就容易出现冷场的现象。
在交流中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同时也会获得问题的答案,这对于学生的课堂学习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式。
同时,教师要善于提问,提问的时机最好选择在学生想要表达而又表达不明和想要获取知识而尚未获得之时,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提高,从而更快接受新的知识,选择这样的时机往往比随意选择的提问时机要更为高效。
2.适度提问尊重学生差异。
小学生受智力水平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理解和接受能力并不相同,一个班级里面的学生也会存在差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适度提问,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顾及到每一位同学。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困难、一般、简单”三个级别的问题,让班里学习好的同学回答困难的问题,中等的同学回答一般的问题,而学习比较吃力的同学回答简单的问题,这样全班的同学的积极性都会被调动起来,课堂氛围也会比较活跃。
试论课堂提问的时机把握及提问方法
试论课堂提问的时机把握及提问方法摘要:课堂提问的质量代写论文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思维的训练。
提问的时机把握应该是:提问于学生的疑惑处、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教学环节的关键处、学生思维的转折处。
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直接诱导法、追根溯源法、无中生有法、反弹琵琶法、曲径通幽法、由此及彼法等。
关键词:课堂;提问;时机;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1]。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1]。
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语文教师放下架子,不再以课程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和权威自居,而应是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合作伙伴式的交往。
心理学家认为,发现问题是思维的第一步,回答问题是思维的第二步。
师生问答使课堂形成不断向前推进的思维流程,进而迸发出创造性思维。
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课堂中的师生问与答,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还可以让那些充满个性的回答所闪现的创造性火花得以放大,使新的信息得以交流。
诙谐而富于艺术性的提问,还可以消除学生的学习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一、把握提问时机在课堂教学中,课堂设疑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思维的训练。
提问必须抓住时机,相机诱发,使提问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一般说来,课堂提问时机选准与否,对学生的创造思维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那么,什么时候提问容易收到最佳效果呢?1.提问于学生的疑惑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进入“愤悱”状态,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有了疑问,就会产生求知欲望,就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
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或课前设疑、引人入胜,或课中置疑、波澜跌宕,或课后留疑、回味无穷,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探求状态。
把握提问时机,提高课堂效率
把握提问时机,提高课堂效率由于中学历史学科的特点及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历史课堂的教学气氛依然沉闷,教师满堂灌的模式仍占多数,学生被动地学习、接受,久而久之,热情日益降低,课堂显得沉闷、压抑。
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历史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热情,焕发课堂的活力呢?——我认为:恰到好处的提问能够打开扇扇紧闭的心扉,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教师可以通过发人深思的问号,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验成功与失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那么,什么时候才是最佳的提问时机呢?什么时候提问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一、“问”在课堂开始处,激发兴趣古人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所以教师上课开始就可通过精心的提问,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所提的核心问题上来,并促使学生围绕核心问题阅读、思考;最大限度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新内容充满期待,造成教学所需要的“悱”、“愤”的心态,为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例如在讲《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课时,教师先出示“斐迪南大公遇刺”的材料,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这样设问导入新课:假如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没有枪杀斐迪南大公,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就不会发生?斐迪南夫妇的的死,对世界格局真的那么重要吗?如果不是,那么引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学生对世界大战的历史题材本身比较感兴趣,再加上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提问,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形成了“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最佳学习心理状态,为成功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问”在知识重难点处,提高效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因此,课堂的提问应该立足于知识的关键之处,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将问题设在重点和难点上,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通过问题促使学生去思考、理解从而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这一课时,“欧洲共同体与欧盟的建立和意义”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果教师“满堂灌”式地讲解,学生一定会觉得枯燥无聊、没有兴趣。
课堂有效提问的技巧与策略
2016.12小学语文教学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习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启发式教学。
有效提问是一种能够使学生有所进步或发展的课堂提问,在启发式教学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由于语文教学受严格的课时、内容限制,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以,课堂提问所占的比重要做到适量,保证高效。
有效提问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所提问题的把控能力,教师要想把设计好的问题提得恰到好处,需注意以下方面。
一、提问开始时,教师要把握设疑时机1.提问要把握时机。
课堂提问并非想问的时候就问,而是要寻找最佳时机。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学生“愤”“悱”时不仅是设疑的最佳时机,也是提问的最佳时机。
心理学认为,人的注意力有周期性的强弱变化。
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自始至终保持集中。
以新课导入为例,导入的方法很多,而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开头就巧妙设疑,创设“愤”“悱”的情境;在学生注意力逐渐分散时设疑提问,可以使注意力集中;一节课结束或学习完一个单元后设疑,可设置悬念,承上启下,形成以后的学习高潮;在学生有心理准备和需求时发问将会“启而发”,达到有效提问的作用。
2.提问要面向全体,注意层次性。
提问不是服务于某个学生,而是服务于全班。
教师提问时,应面向全班把问题提出,让学生思考后再指名回答。
提出问题后要有耐心,给学生留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经过充分准备后再回答问题,这样不仅能增加学生回答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提问不仅要面向全体,而且要注意层次性,使绝大多数学生都有收获。
一般情况下先叫中等水平的学生回答,同时提醒全班学生尤其暗示学困生注意听。
等到中等生回答差不多时,再请学优生补充。
最好留有自觉回答的时间,鼓励学困生和中等生起来回答问题。
这样,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对课堂提问产生浓厚的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教师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
教师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适当的课堂提问,教师能多角度、深层次地调动学生主动思维,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达到一种与谐的交流状态,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提问如果问得过早,学生思路跟不上而感到突然,问得过晚,就如同“马后炮”起不了作用。
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注意学生的表情与反馈信息,及时地提出问题。
一般来讲,教师提问包括:课前复习提问、导入新课的提问、课间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与课后总结性提问。
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要把握好提问时机,不宜过多,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一般课前应设计好,提问要问到关键处,问到点子上,问出水平来。
当学生在听课中流露出迷惘神情时,教师应及时提问,便于发现问题,采取果断措施,对症下药。
一节课中,不可刻意追求课堂气氛热烈,一味地问个不停,使课堂教学变成提问式教学,其效果必将适得其反。
一个单元、一个课时都有它的重点、难点与关键所在。
只有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其他问题才有可能迎刃而解。
因此,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
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都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
课堂提问没有固定的程式,在导入、新授、讨论练习等诸环节中都可以组织提问,或者说带着问题进行。
课堂教学有时是千变万化、难以预料的,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所有提的问题,事先周密地考虑到、设计好,并根据课堂上教与学的发展情况,随机应变地调整教学策略,一旦出现问题,这时就要灵活地根据教学活动中情况,当场设计出一些问题,以调整与改善教与学的活动。
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有错误是正常情况,教师应能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学生的回答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从而灵活地提出针对性强的问题。
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和原则
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和原则虽然提问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说教师可以随心所欲地提问。
提问是一门技巧,也是一门艺术,只有掌握提问原则、运用提问艺术、把握提问时机,才能切实发挥提问抛砖引玉的作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下面将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学科的教学属性探讨提问教学的技巧。
一、把握提问时机一节课什么时候提问、怎样提问是提问的关键。
若教师不管不顾时机、不停地问学生,会使学生产生疲倦感,激不起思维涟漪,也就难以发挥问题的功效。
因此,教师要把握提问时机,优化提问效果。
提问具有启发、引思等作用。
基于此,教师可以在学生遇到障碍、发生矛盾时提问。
这时问题就像一道亮光,为学生照亮思维活动的方向。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吃透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用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
这时的问题就如一座桥梁,将新旧知识有效地架构起来,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
以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倍的认识》一课为例。
“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又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既是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的拓展和延伸,又是学习分数、比例等知识的基础,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因此,做好“倍”的教学意义重大。
为了帮助學生建立“倍”的概念,使他们对“倍”有清晰的认知,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3个2是多少?学生很快就说出6,并列出算式3×2=6。
这时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这一认知,借助摆小棒摆一摆,他们以2根小棒为一组,摆成3组。
此时教师就可以继续提问:“将2根小棒看作一份,共有几份?”学生回答3份。
“6根小棒是2根小棒的几倍?”很明显是3倍。
这样,通过问题衔接,学生从“几个几”的角度认识了“倍”,深化了对“倍”的本质认识,突破教学重难点。
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在学生产生困惑时进行提问,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万以内数的加法》一课时,在引出算式“98+25”后,学生的学习陷入僵局,这一算式对他们来说比较陌生,学生不知道如何下手。
把握课堂提问时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把握课堂提问时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把握课堂提问时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问对启发和推动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加深理解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提问有许多讲究,在课堂教学中,正确把握提问时机显得十分重要。
讲授新知识前提问,为新知识的学习铺路搭桥。
我所讲授的生物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每一章节并不是彼此独立的,它们之间有着或多或少的内在联系。
一般情况下,新知识总是从旧知识中引伸发展而来的。
因此,在讲授新知识之前,首先应该将与本课有关的旧知识,让学生进行回忆复习,从中找准与新知识有关的问题,把学生引进旧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启发学生运用旧知识去获取新知识,实现知识的正迁移。
这样,便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矗例如在上生理卫生的“血液循环”前,可以先出示心脏结构图,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回顾、思考:与心脏相连的血管有哪几条?为什么心房壁比心室壁厚,而左心室又最厚呢?心脏内血液为什么不会倒流呢?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后,教师在黑板上归纳出血液在心脏的流动方向是: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另一半略),那么主动脉和肺动脉分别把血液送到哪里去呢?由此引入新课“血液循环”。
这种铺垫性的提问,既可复习旧知识,又有利于对“血液循环”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前面知识成为后面学习的准备,后面的学习成为前面知识的发展和提高。
学习新知识时提问,抓住知识的重点处。
每节课都有它的重点和难点,只有把这些重点难点逐一突破,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才算完成。
因此,在教材的重点处,要设计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惑。
例如“其他节肢动物”这节,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回顾蝗虫的形态结构和昆虫纲的特征外,在学习完新课蛛形纲、多足纲的知识基础上,提出:这些动物在习性和形态结构上差别这么大,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点也是它们的特征后,围绕着教学重点进一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抢答。
通过这样反复不断地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提问抢答,使学生牢牢地掌握知识点。
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时机的把握
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时机的把握课堂提问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要求,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实际,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考的一种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有效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
在数学教学中,何时、何处问什么,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如果教师能够有效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疑似理解处追问小学生知识储备有限,在数学探究过程中,对问题的考虑往往欠深刻、简单化,因而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刻。
如果教师能在其思考粗浅处牵一牵、引一引,学生的思维就能引向深入,教学的效果会好得多。
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绝大部分教师在学生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就立即引导学生比较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与长方形的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进而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的流程,学生似乎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但南宁市学科带头人杨莉英老师在本课的设计上独到一面,在学生操作后追问:为什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呢?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剪拼成长方形吗?问题―提出,学生有的在比划、有的在思考、有的在交流。
这样的追问,很有意义。
传统的教法,目标直指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学生看起来在操作,但大多是在执行指令,极少有人去想为什么这样做?对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公式理解得必然肤浅。
而杨老师的教学,更为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这两个追问,促使学生将外在操作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还渗透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归纳法。
在思维障碍处引问思维障碍处即为学生对问题的卡壳处和模糊处,或思维的定势处。
这时学生的思维就像处在十字路口或感到前方迷雾蒙蒙,无法选择哪条路继续前行。
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提问引导,必然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往往能使学生产生“柳岸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复习)一课时,课始,教师出示了这样两个数据:120人,六(1)班和六(2)班的人数比是3:2,要求学生自由编一道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握时机有效提问
作者:纪文静
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4年第09期
古人云;“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好每一个课堂提问力争使提问功能发挥得更好。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敢问、想问、善问、会问,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并且通过自己的自主探索来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科学预设,由表及里,由里及深
俗话说“打蛇打在七寸上”。
同样,教师的提问要问在点子上,启发到关键处。
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问学生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智力,都是十分有益的。
教师要预设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
老师设计问题要突出教学目标,要有思考性,难易程度要适中。
难度太小,引不起学生的兴趣,难度太大,学生望而却步。
例如,老师在向学生讲解“角的认识”时,让学生在同一个点上画几条射线,问到:除了几条直线,你们还发现什么图形?学生通过思考,不仅找出了不同的角边与角的关系,还了解了对顶的两个角大小相等等相关知识。
一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往往能使学生产生联想而有所领悟。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是在所难免的,老师的启发就显得犹为重要。
学习“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老师可以启发学生利用前面学过的三角形和长方形面积公式来推导,并且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推导,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打开,由表及里,由里及深。
二、创造机会,开阔思维,引想促问
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去思、去想、去问。
教师不仅要在每节课堂上创造质疑机会,还要使学生真正开动脑筋想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自己不懂的问题。
把这一时间真正利用起来,而不是走走过场而已。
为了使学生会提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训练,可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的身份去示范提问题。
比如,二年级教材学习了“角的认识”,对于什么叫角,角各部分名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些内容,学生已经知道了。
“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答道“没问题”。
真的没问题了吗?“
“我来问个问题”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角的大小为什么与边的长短无关呢?”
经过讨论,大家明白了,角的边是射线,射线是没有长短的,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大小决定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
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示范提问题,久而久之,也就让学生有了提问题的意识,在引导学生提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把握技巧,难易适度,事半功倍
提问要抓住学生的思维方式。
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刺激素。
学生思维方式一般是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所以我们提问时,要特别注意方法和技巧,语言要生动、形象、具体,有一定的启发性,同时要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和接受能力,不能太难或太易,否则会事倍功半。
提问时,可以把教材的内容与一定的故事或实际事例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就会轻松愉快地理解知识。
例如在一年级教学认识时间时,教师设计这样导语问题:我有一个好朋友,滴答滴答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
这是什么?(钟表。
)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
)你能说出你什么时间做什么吗?又如:教学圆的知识时,我们让学生思考这几个问题: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而不做成正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呢?这样用实际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习的知识就来源于我们生活中,使知识由教材中死东西变得看得见、摸得着,容易接受,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善于倾听,再生资源,有效提问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要求学生学会倾听,然而却忽视了教师自己学会倾听。
新课程要求我们为师者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同时自己也要俯下身子,学会倾听。
倾听学生的发言,思考他们为什么这样提问、为什么这样回答?教师要由“说话的强者”转变为“积极地倾听者”。
倾听不只是学生的义务,教师更应该学会倾听,要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敏锐地洞察这些现象的由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
教师学会了倾听,还要即时把握课堂上出现的新信息,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发言既不能抑制,又不能不假思索胡乱地鼓励,对于错误的回答一定要指出来。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失听,这是一种失职,也是对学生一种极大的不尊重。
没有倾听,哪有交流?没有交流,学生怎么会进步?教师是否倾听学生的声音,是教师能否组织好动态生成的课堂的重要前提,正如叶澜教授所言:“教师,要把孩子们的思维看成是丰富的教学资源,要收拢学生头脑中发出的‘波’,集‘波’成‘澜’,再推给学生,这便是生动的教学资源。
”
普遍追求课堂生成的课改背景下,只要我们正视和善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现象”、“意外想法”,“课堂疑问”,即时捕捉和利用其中所蕴涵的有价值的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因人因势地去作灵活及时的应变处理,都有可能成为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资源,生长出较之“知识”更具再生力的因素,让数学学习在“曲折”中走向“深度”。
总之,在实践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