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合集下载

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摘要:课堂提问是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充分调动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大的发展,并且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进行研究。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探究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于让学生能够产生质疑的思想,从而让学生边质疑边思考,不断提出与教学相关的疑问,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高效解决问题。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地兴趣,加强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

一般来说,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会过于枯燥,通过有效性的课堂提问可以缓解沉闷的氛围,大大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关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一)课堂提问的难易程度是否符合中学生的认知一般来说,小学生的价值道德体系还没有完全成熟,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办法完全跟上教学的步伐。

因此,在课堂提问的时候,教师必须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价值道德体系,提出难易程度适中的问题,通过有效性的提问来提高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积极性(二)提问次数不宜过多或过少提问次数是所有教师必须要深入考虑的问题,如果教师提问的次数过多,学生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反之,如果教师提问次数过少,学生思考时间少,不利于提高道德与法治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

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重点把握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

(三)知识范围是否合理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小学生的价值道德体系的完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很有帮助。

因此,在课堂提问的时候,教师要控制提问的知识范围,面向全部的学生来设计问题,让学生能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养成多种思维思考的良好习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提问初探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提问初探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提问初探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中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仅涉及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还关系到他们未来的社会角色和法律意识的形成。

然而,如何有效地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使学生的学习受益最大化,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其中,提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帮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推动课堂教学内容得以深入和细化。

本文将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有效的提问方式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教师合理地设计课堂提问提供一些参考。

一、提问应遵循的原则无论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还是其他课程的提问,都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 合理性原则。

提问必须合理,既不应该过于简单,也不应该过于复杂,而是应该量力而行,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水平,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回答。

2. 适用性原则。

提问应该与课程内容相关,既要包含必要的知识点和概念,又要挖掘学生的深层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和实践的结合。

3. 趣味性原则。

提问应该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4. 多样性原则。

提问的形式和方式应该多样化,包括开放性问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提问的内容应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问形式:开放性问题和多项选择题。

学生参与度:较高。

内容简述: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让学生认识到个人的行为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 如何正确运用法律知识?内容简述: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可以将法律知识与课程内容联系起来,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正确运用这些法律知识,以维护自身权益,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和国家权力机构的制约和监督。

3. 如何预防和解决常见的问题?内容简述: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法律常识,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纠纷和矛盾的预防和解决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

做一个会提问的政治教师——初中政治教师课堂上如何有效提问

做一个会提问的政治教师——初中政治教师课堂上如何有效提问

新教育窑上旬刊我们知道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课堂上的教师教学活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教育是否取得很好的效益。

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否取得很好的效益跟很多因素有关。

一堂完整的课包括很多环节,其中教师的提问就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教师的提问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个人认为在人文社科类的学科上更是如此,而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生学得好不好是衡量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时一定要有所思考,不能随意。

下面,我结合自己三年来的教学工作中的一些经验来简单地谈一下在初中政治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提问学生。

一、教师所提问题要指向明确,意思要表达清楚提问的过程就是一个沟通互动的过程。

首先,教师作为沟通中主动的一方,要选择恰当的方式发出信息,发出的信息要明确表达本次沟通的目的,并且确保信息能够传递到学生。

其次,作为接收信息的一方,学生要能够充分理解所接收到的信息。

最后,师生之间,尤其是学生能够对信息有所反馈,做出相应的表现。

所以,教师提问时要让学生知道老师在问什么,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如果教师意思表达不明确,不能向学生传达明确的信息,那么学生便无法领会教师的意思,也就无从思考,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二、教师所提问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初中政治课的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教学内容源于生活,最后回归于生活,指导我们如何生活,即教学内容生活化。

因此,在政治课堂上,我们对学生进行提问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践。

我们每个人都喜欢谈论自己熟悉的东西,学生也不例外。

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涉及的都是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根本就没接触过,也没了解过的东西,那么学生对教师的问题会感到非常陌生,无从说起,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会变得很低,这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都不利。

而如果教师的设问涉及的内容是学生熟悉的东西,那么学生会很积极地参与到老师的教学活动中,思考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策略 ——优师云网络学习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策略  ——优师云网络学习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策略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

宋代教育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须教有疑”,提问就是通过巧妙的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惑,引起积极的思考;而思考,是学习深入的源头,启迪知识的钥匙,沟通智慧之路的桥梁。

在动态生成型的课堂中,我们要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途径、角度,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

一、课堂提问现状反思我们发现课堂提问存在诸多问题与误区:1.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

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2.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

问题的设计是为了教师好教,不是为教学服务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3.候答时间过短。

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4、粗放提问实效不高,拓展性、探究性问题,发现型、创造型问题等开放性问题比例太少。

如果把提问视为简单的一问一答,所提的问题低思维度,过于简单,所提的问题几乎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用一些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就没有了自己,没有了自己的方向。

5.不会倾听学生正在回答的问题。

当学生的回答与教师预定答案不太符合甚至相左时,教师应学会有效倾听,千万不要打断学生的回答,叫另外一位学生回答或教师代为说出正确的答案,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会意识到自己的答案是如此的错误,以至于根本不值得听完。

导致学生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还有的老师忽视学生的提问,或者总选择相同的学生回答问题,甚至把“提问”当作惩罚的手段。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提问初探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提问初探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提问初探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中学课程的一部分,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法律素养。

在这门课中,老师需要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提问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老师提高授课效果。

1. 预习课堂在课程开始之前,老师可以询问学生有关话题的问题,了解他们的基础知识和看法,同时引导他们思考课堂主题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例如,老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你们知道什么是道德与法治吗?- 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是什么?- 为什么学习道德与法治很重要?这些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话题的基本理解,并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发问技巧发问技巧是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良好的提问能够刺激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掌握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几个发问技巧:a) 开放式问题开放性问题是指可以有多种回答的问题,而不是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问题。

例如:“你认为人们应该怎样处理伦理困境?”,“你认为道德标准是如何被塑造的?”等。

b) 讆读问题讆读问题是指提问者以奇怪、新颖、激发人类好奇心的方式提出问题。

例如:“如果你有一百万美元会怎么做?”、“如果法律与道德相冲突,你会选择哪个?”等。

c) 引导性问题引导性问题是指提问者为学生提供一些线索,帮助他们回答问题。

例如:“你觉得我们应该从哪个角度考虑这个问题?”、“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等。

3. 回答问题的技巧学生同样需要掌握回答问题的技巧。

以下是一些回答问题的技巧:学生需要直接回答提问者询问的问题,不要回答与问题无关的话题。

b) 确保理解学生需要确保他们理解问题的意义和要点,确保发表的回答清晰简洁,并引用相关证据。

c) 演练思考学生应该在学习和探索课程材料时,逐渐培养逻辑思维和判断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提问初探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提问初探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提问初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法律意识的重要课程,而有效的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并深入探究主题的重要方法。

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进行有效的提问呢?一、提问前的准备1.分析主题在提问之前,教师需要对课程主题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掌握主题的核心概念、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等。

只有充分了解主题,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

2.制定提问目标根据课程设置的目标和学生的学情特点,教师需明确提问的目标,并合理确定提问的难易度和深度,使问题既能引导学生思考、发散思维,又符合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

3.准备问题材料教师可以通过查询资料、编写案例等方式准备相关问题材料,以便在提问过程中引用,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二、提问的技巧1.启发式提问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启发式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例如:(1)概括性问题:比如“你认为道德是什么?”这类问题可以让学生对主题进行总体把握。

(2)比较性问题:比如“在你看来,是爱国重要还是个人利益重要?”这类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对比思考,进一步深化对主题的理解。

(3)判断性问题:比如“你认为遵守法律是一个好习惯吗?”这类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和价值观进行评价。

2.开放性提问教师可以使用开放性问题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例如:(1)个人经验类问题:比如“你有什么具体的例子可以说明什么是好习惯?”这类问题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从而提高参与度和学习热情。

(2)观点类问题:比如“你认为人人平等是不是一种普遍价值观?”这类问题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反问式提问(1)验证性问题:比如“你的观点是否基于客观事实和真实情况?”,可以引导学生从事实和理论出发,检验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2)解释性问题:比如“你能不能进一步解释一下你的观点?”可以迫使学生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过程,加深理解。

三、提问的考量1.关注学生需求教师在提问时应关注学生的认知需求,避免过分抽象、过于深入或过于简单的提问,使学生能在适当的难度下积极思考,获取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技巧探索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技巧探索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技巧探索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可以让学生通过接受课堂教育,更正确的认识世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观以及法律观。

教书育人,育人才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科学地制定教学方案,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手段,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育人价值的最大化。

基于此,以下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技巧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技巧;探索引言初中是一个新的开始,初中生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要渐渐适应新的课堂环境和教学模式。

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优化课堂提问和解答环节,让初中生适应课堂提问,集中注意力,并做好时刻回答问题的准备,从而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第一步,教师通过优化课堂提问,能活跃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找出学习中的不足,并给予问题针对性解答,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启发学生,收获惊喜“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提问是启发式教学最直接的方式。

启发式提问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能使教师时常收获一些“意外的惊喜”,这种惊喜往往源自教学中一个巧妙的提问。

如在教学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凝聚法治共识”时,笔者运用了垃圾分类的热点话题贯穿本课,在最后环节设置问题:“如果你是昆山的新闻发言人,你认为昆山如何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结合政府、社会、公民等角度提出你的建议。

”笔者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每组中有发言人、记录人。

在授课中,笔者惊喜地发现学生讲得特别出彩,总结得相当到位。

该问题考查了学生如何厉行法治,若教师直接问学生怎样厉行法治,显然比较枯燥,但是结合情境采用启发式提问,学生犹如被点燃了思维的导火索,迸发了解疑、创造的火花。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我是学习的主人”“我要学”的情趣,更加符合“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最近发展理论”。

又如在教学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一框“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时,笔者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导入,提出了问题:“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否已经不符合时代特征,应该改掉吗?”比起直接引入新课,一系列启发式提问让学生认识到新时代的国家更需要居安思危,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问卷调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研究》调查问卷(学生卷)

【问卷调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研究》调查问卷(学生卷)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问题有效设置的研究》课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研究》调查问卷(学生卷)1.你喜欢上道德与法治课吗?()[单选题]A.是B.一般C不 D.说不上2.你不举手发言的原因通常是()[多选题]A对老师提的问题不感兴趣 B.不明白老师的意思C问题太难,不会回答D.缺乏自信,害怕答错E不想动脑思考3.在道德与法治课上,你()被老师提问[单选题]A.经常B.有一半的机会C.比较少D.几乎从未4.你认为课堂提问对你的学习()[单选题]A.有促进作用B.没有促进作用C促进不大 D.浪费时间5.如果你认为老师的提问很枯燥,主要原因是什么()【单选题]A.老师的提问内容我听不懂B.老师过多的提问和讲解,形式太单一C老师的提问语言太乏味,缺少吸引力。

6.你觉得道德与法治老师提出的问题表达清楚吗,你能听懂吗?()[单选题]A.很清楚,每次都听懂B.比较清楚,大部分听懂C不太清楚,基本听不懂 D.很不清楚,完全听不7.在道德与法治课上,你觉得老师提问后给你的思考时间()[单选题]A.很充足B.比较合适C不够充足 D.几乎没有思考时间8.你对道德与法治老师通常运用的提问方式()[单选题]A.非常喜欢B.喜欢C觉得无所谓 D.不喜欢9.对道德与法治老师的提问,你最想先()[单选题]A.听老师的讲解B.自己思考C.与同学讨论D.其他10.道德与法治老师对你的课堂回答经常()[单选题]A.笼统地表扬,如:好!很好!B.具体评价你的回答后表扬你C经常指出你的错误D.没有任何评价11.道德与法治课上,你()主动举手发言[单选题]A.经常B.有时C.较少D.从不12.你希望在你回答问题后,道德与法治老师白反应是()[多选题]A.经常加以赞扬B.经常赞扬,并加以点评C不做任何评价 D..重复你的回答,批评指正13.你觉得道德与法治老师通常叫你回答的题目()[单选题]A.非常难B.有点难C难度正合适 D.比较简单14.你认为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单选题]A.有趣的B.枯燥的C.可有可无的15.你对老师的课堂提问这种形式感兴趣吗?()[单选题]A.感兴趣B.有时感兴趣C没有兴趣16.你觉得你的道德与法治老师的课堂提问有什么优点、缺点?[简答题]17你喜欢老师上课提问有难度的问题,还是简单的问题,或者是难度适宜的问题? [简答题] 调查范围:本次调查问卷在学校七年级部分学生中展开,抽样调查了七年级两个班的32名学生。

浅谈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

浅谈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

浅谈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用策略,但是如何才能确保有效提问,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促进知识灵活运用,实现思维发散与创新?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教情与学情而精心规划,立足高效课堂视角为切入点,从多维角度出发落实有效提问策略,引领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为例,针对“有效提问”展开讨论。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思维训练新课程理念推进核心素养教育,倡导学、思、做相结合。

中学生正处于感性思维占主导的发展阶段,只有通过深度思考与探究,才能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提升自主学习效率。

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笔者结合根本教育目标,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有效提问策略,旨在强化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的综合发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思考习惯,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

那么怎样提出问题?怎样引领思考?具体做法如下:一、课堂提问要贴近生活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根本意义就是服务于生活,基于生活视角汲取丰富素材,创设课堂提问情境,既能活跃学生的发散思维,积累生活经验,也能调动情感共鸣,激活深入探索的求知欲望,因此笔者认为课堂提问的首要原则就是贴近生活,这也是践行生本教育理念的重要表现。

例如,学习《凝聚价值追求》时,为了让学生结合生活事例更深刻地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我在课上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展示2018年珠港澳大桥通车的新闻视频,现场民众欢呼雀跃,为祖国感到骄傲。

生动的场景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绪,围绕这一事件展开讨论:“你认为珠港澳大桥的建成依靠哪些因素?”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再加上同学之间的积极交流,大家深刻体会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经济生活发展息息相关,在思考与讨论中树立爱国情怀,也激活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意识。

二、课堂提问要趣味实用考虑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水平,往往只有趣味的学习内容和“接地气”的学习场景才能激起他们的注意力,萌发强烈的参与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提问优化研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提问优化研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提问优化研究摘要:“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

”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需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尊重学生,尤其是在学生回答问题时。

如果学生的思路和语言组织都很顺畅,教师要耐心倾听,待学生回答完毕后适时给予表扬。

如果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困难,教师也要给予鼓励,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和组织答案。

同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材内容出发,把握时机,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发掘学生的内驱力,由易到难,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断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

这样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境之间的有效互动,促进学生有效思考,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优化策略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的重要性(一)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好的提问可以引起学生充分思考,在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都需要对问题进行反馈,不断思考问题,探寻答案。

如果缺乏对学生的提问,教师不仅无法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惰性心理,降低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在学习上过度依赖教师。

在此实践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设置生活化的问题,指引学生将生活与实际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

(二)有助于良好组织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组织中,提问是很关键的环节,教师借助课堂提问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使学生能高度集中注意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一节课时间有40分钟,在整个课堂上学生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而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可以让学生很好地将注意力放到课堂上,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促进了师生交流课堂提问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在课堂提问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知能力及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指引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反馈,在整个过程中师生之间都处于良好的互动状态,并且这种互动不仅包括语言交流,同时也体现出了情感上的交流。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迅速进步,人们对初中教育方面的发展投入了大量关注。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教育当中的一门重要教学科目,该科目教学对于初中生的道德观念以及法治观念的完善有着重要的培育作用。

就现阶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有较多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进一步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初中教育;道德与法治;问题及对策在新的社会教育环境下,人们对初中教育方面的发展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尤其是在道德与法治教育方面,许多初中生家长不仅要求学生要在学校接受良好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学,同时也希望学生的道德观念以及法治观念能够在此期间得到同步的提升,而这就给该课程教学增加了教学难度。

而就现阶段的教学形式来看,在该科目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教学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的导致诸多教学要求以及需求都无法得到满足,同时也对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形成与完善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教师要想在满足一系列教学要求的情况下保持较好的教学质量,那么就必须要对教学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并解决,本文就此展开相关的研讨。

1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问题在初中平常的道德与法治课上,学生们对这种课都不感兴趣,认为这种课虽然考试。

但是对成绩根本不重要,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性很低,进而导致听课效率不高。

就导致了这样一种局面:就是教师在上面讲着课,学生在下面默默的听着一节课无言,只有老师在上面讲。

老师也是根据课本上的例子进行讲解,根本没有生活中的实际来说服学生,也没有什么方法来让学生提高对这门课的兴趣。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也需要多样的教学方法,仅靠教材中的例证不能具备足够的教育说服力。

对于初中时期的学生,学生本身就是一种心浮气躁的态度,而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更是会让学生感到无聊、枯燥。

而初中教师对这门科目也没有更多的探究与丰富,只是根据课本上的例子和定义进行描述,太过于依据课本,还没有自己的拓展,而学生对于这门课也更加不重视,因为这门课在中考是开卷的,在题里面随便写点相关的知识点而且条理分明清晰就会给分。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作者:郑荣飞来源:《新课程》2021年第45期摘要:分析道德与法治教师在面对初三学生时,应如何运用技巧、设计提问环节。

提问可以给学生提供与教师進行交流、互动的机会,教师也能通过学生的回答,及时获取课堂反馈,明确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握情况。

从导入环节设置问题以及通过提问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两方面展开研究,确定提问教学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问技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初中生自信地表达自己关于道德与法治学习的观点,进而实现师生的积极互动,有效传递知识,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三观。

本文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需求,分析如何在提问环节使用技巧,打造高效课堂。

一、在导入环节设置问题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将一些技巧融入问题中,以此发挥出提问教学方式的作用,首先,在导入环节设置一些与本次教学相关的问题,借此吸引学生,使其专注于道德与法治课堂,以部编版教材为参考,在进行“追求民主价值”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引用案例,设置问题:孙先生借助媒体平台对某个国家机关人员存在的犯罪违法情况进行实名举报,孙先生进行实名举报是行使何种权利?在没有学习这一课前,学生可能无法直接回答,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疑问来学习这一课,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被激发,在教师讲解到监督权时,学生对这一权利有所了解后,知道公民能针对国家工作人员存在的失职、违法行为进行检举、控告与申诉,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不能出现陷害诬告以及歪曲事实的情况,因此对民主监督有了更清晰、具体的认识,学习效果得到加强,学生自主性提升后,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

在前期导入环节设问时,教师可以将实际案例与问题结合,由于一些道德与法治原理方面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对初三学生而言,理解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可以将案例设置得更为贴近生活,既能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又能拉近学科与自身生活之间的距离;另外,可以在提问环节中添加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如对“建设法治中国”展开讲解前,教师可以先提问之前学习的“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相关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上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进行巩固旧知,以此来为新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研究方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研究方案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生活)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背景纵观近年来的小学品德课堂,在课堂上的提问中仍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问题琐碎,随意性大,提问深度把握不准,有些问题过于浅显学生提不起兴趣,有些问题过于深奥使学生不知所云,不能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这些琐碎繁多、深浅不适的问题,剥夺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失去了提问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

”品德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艺术。

改善课堂提问的方式,讲究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技巧,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学会思考,在探究问题中学会探究。

因此,关注品德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成为我们每个品德老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二、课题的界定“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它在教学中使用广泛,是实现教学反馈的方式之一,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基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和手段。

“有效性提问”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针对性、启发性和艺术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本课题的研究,要求小学品德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积极地、主动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促使个体积极思维,增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师生的创新意识。

三、研究意义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的过程,它不再是简单地把知识装进学生头脑中,而是通过学生主动地思维活动,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主见”和“思想”。

毫无疑问,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之间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纽带,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

《道德与法治》有效课堂提问的尝试

《道德与法治》有效课堂提问的尝试

《道德与法治》有效课堂提问的尝试作者:罗秀珊来源:《速读·上旬》2020年第04期善向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一一《礼记·学记》。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一堂成功课,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教师课堂提问的质量。

好的提问方式及问题的设计,能使提问飞到学生的心坎上,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那么,应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提问的有效性呢?下面是自己的尝试。

一、课前设疑,激发情趣巧妙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要新颖巧妙,能激发情趣,发人深思,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在提问时,老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巧妙地设计问题,抓住机会,有技巧地提间,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例如在教第四册《讲文守规则》一课时,我问:“同学们,刚刚过去的周末,你们过得愉快吗?都去哪儿玩了?”同学们纷纷议论,把自已周末的开心事情都滔滔不绝的讲给同学听。

小伍同学闷闷不乐……我见状叫起询问)小伍同学讲述:“星期六那天,她和妈妈去看望爷爷、奶奶,乘公交车时发生拥挤、争吵,不仅耽误了行程,还把自己的帽子挤丢了,好心情全没了。

”我适时出示教科书27页呈现的乘公交车拥挤、吵闹的图。

我又提问:这样的行为对吗?我们应该怎么做?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以学生乘车的真实经历导入课题,更能引起同学们的共鸣,把他们带人到本课的学习情境中来。

这样的巧妙提问,充满激情,使学生沉浸在欢乐地周末的意境之中,大大激发学习情趣,调动了学生的思维。

二、难度适当,以人为本特级教师宁鸿彬曾说:“教师提问的内容,如果过于浅显,则学生无需动脑;如果过于深奥,则学生无从动脑……”,因此我们设计问题要从发展学生思维出发,从学生认知水平和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及课堂教学45分钟的限制出发,通过深题浅问、浅题深问、直题曲问、一题多问等不同方式,调动学生多角度思维,展示学生的创新个性,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

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从有效提问开始

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从有效提问开始

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从有效提问开始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它不仅仅是传授法律知识和道德观念,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和道德素养。

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达到这一目标至关重要,而其中提问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

本文将从有效提问开始,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方法。

提问对于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课堂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可以提问“为什么我们要遵守法律?”、“如果你是法官,你会如何判决这个案件?”等等。

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们思考,引发他们对道德与法治问题的兴趣,从而更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和学习。

提问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

通过提问,老师可以得知学生对于法律和道德观念的理解程度,从而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引导。

老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理解偏差和错误观念,及时进行引导和纠正。

这样有助于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

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根源、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老师可以提问“你认为这个法律条文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道德困境?”等等。

这样的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未来面对道德和法律问题时更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问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学习。

老师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让他们在交流中共同探讨问题、互相启发。

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优势,促进他们的共同学习和提高。

提问可以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提问,可以引入各种案例、比喻和实例,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老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入一些生动的案例和故事,使抽象的法律和道德观念更加具体化、生动化,从而更加深入地影响学生的思维和情感。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问题与改进方向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问题与改进方向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问题与改进方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良好价值观和法治意识的重要课程之一。

然而,现实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不够生动、学生缺乏参与感、师生互动不够紧密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提升教学质量,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改进措施:一、问题分析1.教学内容不够生动有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应当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关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然而,现实中教材内容单一、缺乏互动性,使得学生很难保持长久的注意力,不能真正理解和接受道德法治知识。

2.学生缺乏参与感现行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多数是教师单向授课,学生只是被动接受。

学生缺乏亲身参与的机会,无法主动探究和思考问题,导致学习效果欠佳。

3.师生互动不够紧密学生在课堂上提问的机会不多,与教师的互动较少,导致学生说话的机会被限制,无法抓住课堂重点,提高学习效果。

二、改进方向1.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设计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教材内容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案例和具体的实践活动来讲解。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提供多种参与形式,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使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2.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从单向传授转变为引导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展开互动讨论。

此外,小组合作和任务分配也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意识的有效方式。

3.加强师生互动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发问,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互动游戏、小组竞赛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更紧密的互动,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建立自信和信任。

4.多元化评价方式传统的考试评价过于重视学生的记忆,缺乏对综合素质的评价。

应引入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平时表现、观察记录、小组合作评估等,以全面了解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

5.家校合作家庭是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形成的重要环境,应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培训,提供家访、家庭作业等方式,让家长更好地参与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和优化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和优化策略

34美眉 2024.01下教研与美育德育建设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和优化策略王秋颐(华北油田采一中学,河北 沧州 061000)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一门重要的综合素质课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的提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工具,能够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往往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和优化策略,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旨在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提问;有效性;影响因素;优化策略一、引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环,课堂提问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往往存在问题。

因此,本文将围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展开探讨,分析影响提问有效性的因素,并提出相关的优化策略。

通过本文研究和探讨,旨在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同时,也希望能够为教育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推进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性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对于学生的道德和法治素养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评价不同的道德和法治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思考和讨论,并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这种积极参与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道德和法治知识,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有效的提问可以促进学生的深层次学习,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帮助他们建立起对道德和法治问题的深刻理解。

探究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提问方法

探究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提问方法

探究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提问方法摘要:所谓的核心素养其实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及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

而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国家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课堂提问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知识学习的兴趣,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真正地做到依据课堂教学的内容以及具体的目标,通过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精心地设计相关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价值取向,真正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问策略课堂提问环节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而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考以及探究的过程中,有效地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便是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所以说,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地去提高课堂提问环节的艺术性,从而为课堂教学增添光彩,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

本文从优化提问方式、把握提问时机以及拓展提问深度这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提问方法。

一、优化课堂提问方式,提高学生知识水平(一)通过换位方式提问,渗透习惯认知所谓的换位式提问,其实就是指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改变提问对象的立场,以此来转变学生的角色,促使学生能够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进行问题的思考以及回答。

而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来引导学生去解决实际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将课堂教学的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

例如,教师在讲解“让我自己来整理”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时,便可以依据实际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情况来为学生创设“丁丁不爱整理”这一情景剧。

通过研究调查表明,在实际生活中有较多学生都存在与主人公相同的问题,例如在生活中经常将自己的东西乱扔,并且找各种借口不去整理。

捕捉时机催生亮点——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技巧

捕捉时机催生亮点——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技巧

捕捉时机催生亮点——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技巧摘要:当下我国推行的是素质教育,针对于学生的教育要求涵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这要求对学生的教育不只是学科性的知识教育,还应当包括与德育相关的课程,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就是其中的一门课程。

本文就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探究该课程课堂提问的有效技巧。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主动性小学生年龄较小,心思单纯,对复杂深奥的道理是难以理解的,同时这一阶段也是他们思想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

而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是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落实与贯彻,还有助于从中完善、健全其法制观念。

所以说,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于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结合有效的课堂提问正确引号学生理解课堂知识,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1.教师仍处于核心位置以前的教学大多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学生只是在讲台下面被动地听取教师讲授的内容,大多不向老师作出应有的反馈。

这也常常使得老师忽略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接受能力等差异,对学生们采取相同的教学形式,从而致使每位学生相同的教学模式下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效果,甚至会有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我们期望的小学课堂的状态是教师与学生势均力敌,双方能够共同配合、协调完成整堂课。

而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原来的实质还未改变,学生仍处于支配地位,教师一直处于领导地位。

在课堂上,一些教师仅仅是为了上课而上课,不在意学生对这个节奏能否接受,甚至有的教师上课仅是做做样子,将给来听课的教师听。

这也使得课堂提问的存在成为一种表面形式,学生大多不愿意主动回应。

2.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与高中和大学的道德与法治学习相比较,小学阶段学习的内容非常浅显,学生学习起来难度也不是很高,并且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也明确表示出要求小学生明白最基础的道德标准并遵守。

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学校和相关教育工作者并没有给该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任课的教师也大多是其它学科的教师兼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作者:朱清萍
来源:《江西教育C》2021年第07期
小学课堂中的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

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点燃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困惑、好奇的心理,这种心理又驱使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有效提问不仅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节课堂气氛,还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课堂问题生活化、趣味化
儿童的内心世界丰富而敏感,充满着童趣色彩,教师应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在设计问题时注意问题的生活化和趣味性,从而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小水滴的诉说》中,教材文本以小水滴自述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有水的地方和没有水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并提出问题:“水对地球上的生物非常重要,同学们请结合自己的生活,说一说水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

”此处的问题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事,促使学生宏观感受水资源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

二、把握问题提出的时机
提问的时机很重要,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选个恰当的时机向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提的问题要能使大多数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相互启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我是班级值日生》时,笔者全面引导学生进行劳动分工,进一步明确值日生的工作,从而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值日体验,增强学生对班级的责任感,促使学生感受为集体服务的快乐。

在教学导入环节,笔者从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入手,提出问题:“在学校的值日活动中,动画片中的小动物是怎么分工的?”在学生对值日有了初步的认识后,笔者让学生探讨如何扫地,如何摆桌子,如何整理卫生工具,并进行亲身示范,从而充分体现道德与法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课程理念,真正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接着,笔者提问:“分工合作的效率很高,可是在分工时大家会遇到各种问题,甚至会产生矛盾,这时该怎么办呢?”学生集思广益,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分工时,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如个子高矮、体形胖瘦、力量大小等,给大家安排合适的工作;在值日时,每个学生要坚持完成自己的任务,不能只顾自己,忽视集体利益。

三、选择恰当的提问语气和句式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教师的语言表达特别重要,需要具有启发性,能够尽可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

在低年级的教学中,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教师应使用浅显易懂、生动的提问方式,语气尽量亲切、轻松,富有感染力;在高年级的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可以更加具有发散性。

教师在提问后,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

例如,随着学生的生活范围不断扩大,接触的人员会更加复杂,若他们对周遭的危险认识不足,就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侵害。

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利用情境表演的方式,模拟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危险情况,并让学生明白如何应对这些状况。

四、注重提问的引导性和逻辑性
学生在学习时,常常把所学的知识点割裂开来,导致他们缺乏对整个知识体系的认知和理解,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将知识点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厘清知识脉络。

同时,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与教材内容毫不相干,必须有一定的联系,层层深入,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例如,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中的《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一课包括“法律是什么”“生活与法律”“法律作用大”三个部分。

六年级的学生对法律还不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选取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事例解释法律及其作用,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法律。

学生跟着教师的提问思路,可以较为清晰地了解法律的重要作用。

總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重视课堂提问,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