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阳四中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课 英国制度的创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

【课标要求】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

特点。

【课标解读】

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是从资本主义民主开始的,英国较早地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同时,又率先创建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宪政制度,这就是以议会为实质的君主立宪制。英国是现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有“议会之母”的称誉,而议会制度的真正确立是在“光荣革命”之后,以《权利法案》的颁布为标志。根据课标要求把握《权利法案》在英国政治民主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英国代议制民主发展演变及呈现的发展特点。

【基础知识整合】

1.《权利法案》的颁布

(1)背景

①历史传统:13世纪初签署限制王权的《》。召开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②政治前提:1640年开始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后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2)颁布:1689年新英王威廉接受议会拟定好的《》,正式登基。

(3)内容:确立了,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4)影响

①建立了政体。

②实行议会与国王的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

③英国社会由此进入了长期稳定的发展时期。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形成

①“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成为“”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

②1721年,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

(2)特点

①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 , 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②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宣布,重新选举。

(3)变化:19世纪中期,议会选举变成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

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

3.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基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以代议制为基础,以为核心的。

(2)英王: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平常仅扮演仪式性的角色,实际最高行政首长是。

(3)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负责。

(4)首相:由议会的领袖担任,掌握行政权和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4.议会改革

(1)原因:随着的深入发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

(2)表现:1832年英国法案。

(3)影响: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

确保了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概念辨析】

1.“光荣革命”:1688年的政变被称为“光荣革命”,是因为没有经过大的流血冲突,就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实现了资产阶级掌权的愿望,为英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光荣革命”只是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但不是其确立的标志;《权利法案》的颁布,使国王的权力受到了法律的制约,成为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

2.“责任制内阁”:内阁制是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与总统制相对。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责任制内阁、议会内阁制。责任制

内阁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

3.代议制: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易混易错】

•⊙“光荣革命”不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标志

•“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权利法案》的颁布。

•⊙英国国王是英联邦首脑,但不是英国政府首脑

•英国国王是英国的国家元首,同时也是英联邦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但他没有行政权,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英国政府首脑是首相。

•⊙《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还保留较大的权力

•《权利法案》颁布后,英王还掌握着行政权,国王可以依法行政,英王逐渐失去行政权是在责任制内阁形成以后。

【解读与点拨】

.(2015·山东文综·40)(16分)史学研究方法影响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材料二《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摘目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英国对于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6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两本著作对英国革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有何不同认识。(4分)

【考点】(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可得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政治上的示范;据材料一“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可得出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经济上的典范。

(2)依据材料二中两部著作《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摘目可以看出“前者是作为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开端认识的,而后者仅仅作为这一变化中的一次政治革命而已”因此二者不同认识可以归纳为前者强调英国革命的开创性,把它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后者也承认英国革命的重要性,但只把它作为政治革命的一部分。

【答案】(1)贡献:君主立宪制(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确立,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政治上的示范;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经济上的典范。

(6分)

【归纳总结】全面认识和理解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1.特点

(1)以责任制内阁为核心;

(2)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

(3)首相是最高行政首脑,即政府首脑;

(4)内阁对议会负责,由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内阁及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

(5)以代议制为基础,议会掌握国家主权;

(6)实行分权原则。

2.作用:

(1)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使英国走上政治民主化的道路,避免了专制独裁统治(3)不同利益集团通过议会和平斗争,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冲突,保障了政治稳定(4)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树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模式(对欧美有深远影响)。

3.内容:

(1)国王:

①产生:世袭、终身;②地位: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也是英联邦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不仅临朝不理政,而且游离于党派纷争之外。

(2)议会:①产生: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

②地位:国家权力中心,国家最高立法机关。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止专制独裁。

(3)首相:①产生:国王任命在议会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

②职能: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

(4)内阁:①产生:由首相提名,经国王任命而组成;

②地位:对议会负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要与首相共进退。

【深化探究】

材料2010年5月11日,英国保守党领袖戴维·卡梅伦于当晚接受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任命成为英国新一届首相,卡梅伦的履新同时宣告了英国工党连续13年执政的结束。

思考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卡梅伦成为英国首相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2)如果卡梅伦受到下院的反对,卡梅伦怎样做才有可能保留自己的职位?

(3)如果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反对卡梅伦的某项外交决定,卡梅伦会不会因此改变?为什么?答案(1)必要条件:卡梅伦首先要成为其所在的保守党领袖;其次,保守党要在议会的大选中获胜。

(2)措施:解散下院提前大选,由新选出的下院决定以他为代表的内阁的去留。

(3)不会改变。因为英国内阁首相掌握行政大权,对议会负责,不对国王负责。

【真题演练】

1. [2013·课标全国卷Ⅰ]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

A. 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 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 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 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解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国王詹姆士二世矛盾激化,为此,英国议会发动政变,驱逐了詹姆士二世,迎立信仰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史称“不流血的革命”或“光荣革命”。尤其要注意,议会在迎立威廉的同时,还拥立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议会这样做是为这场政变,即“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选D项。A、B、C 三项不能体现议会的真实目的。答案:D

2. [2013·海南高考]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 )

A. 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

B. 国王掌控实权

C. 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

D. 宪政制度确立

解析:19世纪,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已经确立,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英国政府在军费的批文上竟然忽略国王的印章,这说明国王的印章已经仅仅是一个程序,并非真正

的障碍。因此,D项正确。答案:D

3. [2014·课标全国卷Ⅰ]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

A. 主权在民原则

B. 天赋人权原则

C. 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和评价。题意主要涉及众议员比例分配的问题,并未反映主权在民和各州自治的原则,排除A、C两项;按照各州人口分配名额也未违反各州平等的原则,D项不符合题意。“其他人口按五分之三”计算违反了人权平等,即天赋人权的原则,故正确答案为B项。答案:B

4. [2014·天津高考]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这句话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法( )

A. 创造了新的宪法体制

B. 不具有普适性

C.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 具有借鉴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特殊性。题干不是强调美国1787年宪法开创的新原则,故无法体现“创造了新的宪法体制”,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涉及1787年宪法对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推动作用,故C项错误。由题干材料“美国的联邦宪法……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可知,1787年宪法只符合美国国情,并不适用于其他国家,不具有普适性,故排除D项,正确答案为B项。答案:B

5. [2014·北京高考]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意大利企业家阿格涅利提出,欧洲要想和平、强大,就必须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超越邦联阶段,建立联邦制的“欧洲合众国”。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美国历史事实是( )

①邦联政治结构松散,无力平息社会动荡②联邦剥夺了各州的自主权,稳定了统治秩序③邦联没有统一的关税,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④联邦统一发行货币,促进了经济的有序发展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的政治制度。美国建国初期实行邦联制,结构松散,中央政府软弱无力,地方各州权力很大,没有统一的市场、经济政策和货币,国家陷入困境,故①③表述正确。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这既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又给予了各州一定的自主权,②表述不符合史实。美国联邦政府建立后,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美元,这促进了经济的有序发展,故④表述正确。因此,本题选D项。

答案:D

6.(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

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解析】光荣革命后,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并未完全剥夺,因此国王“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这与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无关,故A项错误;“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反映出国王已经不可能专权,故B项错误;18世纪中叶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内阁不对国王负责,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国王仍然保留“媾和与开战的权力”等某些名义权力,故D项正确。【答案】D

【巩固训练】

1.“1688年的最后两个月时间里,英格兰上演了一出光怪陆离的巴洛克式的戏剧,剧中的男主角是两位国王,贵族们担任伴唱,入侵的军队和骚动的伦敦人是合唱队。”这一戏剧是指( )

A.《王子复仇记》B.处死查理一世

C.“光荣革命” D.斯图亚特王朝统治开始

答案 C 解析据题干材料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结合所学知识,不难从材料情境中辨别出这是“光荣革命”,选项A、B、D都不符合材料情境或英国史实,故选C。

2.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答案 B 解析“光荣革命”后国王地位发生了变化,由过去“君权神授”转为议会赋予,因此B项正确。

3.钱乘旦先生认为,英国最符合“统一——民族国家——建立专制王权——克服专制王权”这一进入现代化的常规路径,走得是最顺利的。英国在“克服专制王权”这一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步是( )

A.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 B.“光荣革命”的胜利

C.《权利法案》的颁布 D.两党制的形成

答案 C

解析“克服专制王权”即限制国王的权力,为此提供法律性保障的是《权利法案》。A、B 两项都说明推翻了前任国王的专制统治,但无法为实现永久性限制国王的专制权力提供保障,克伦威尔的独裁、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便是例证;两党制是议会政治发展的产物,与是否“克服专制王权”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D。

4.“光荣革命”后,在威廉的加冕仪式上,议会当众宣读了《权利法案》。威廉以他自己和妻子的名义宣读了誓词:“我们衷心地接受你们向我们提出的议案,并保证以英国法律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威廉所说的“你们”是指( )

A.英国议会 B.英国贵族 C.英国民众 D.英国王室

答案 A

解析1688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议会中的反对派邀请威廉和玛丽共同入主英国。国王是被议会邀请来的,此后,国王的权力来源已不是上帝而是议会,因此,威廉接受的是议会向他提出的议案。

5.《权利法案》既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B.以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答案 C 解析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并未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A错;B、D两项是现实意义,只有C项是最深远的历史影响。

6.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这句话主要反映了英国政治体制的哪一方面( )

A.君主立宪制 B.代议制民主 C.两党制D.责任制内阁

答案 D 解析丘吉尔这句话的含义是“作为首相,提出的任何决议都要获得内阁的支持或同意”。这体现了内阁与首相之间的权力制衡关系,是责任制内阁的表现。

7.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

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

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 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 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答案 D 解析女王去世后,继承人由英国法律决定,而法律是议会下院制定的,这表明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8.英国史研究专家程汉大教授认为:“在现代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创建与发展过程中,英吉利民族是开路先锋,其贡献可谓首屈一指。”下列制度起源于英国的有( )

①议会及议会制度②内阁及内阁制度③政党及政党制度④直接民主的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英国议会起源于13世纪,在英国近代早期的发展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内阁及内阁制度是在英国君主立宪制最终确立的过程中出现的;政党制度则在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过程中已有雏形。故①②③均正确。直接民主的制度起源于古希腊,故排除④。

9. [2014·成都二模]有学者评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国王詹姆士一世与议会的冲突时说:“双方同样地相信各自所主张的权力是合法的,彼此都决计毅然加以坚持。”当时议会一方认为自己权力合法的依据是( )

A. 《权利法案》

B. 中世纪以来的议会传统

C. 《大抗议书》

D.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

解析:材料明确指出了“当时”是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A、C、D三项均发生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中世纪以来英国就有议会限制王权的传统。答案:B

10. [2015·吉林摸底]1742年沃波尔内阁的政策遭到议会的反对,沃波尔被迫辞职。这为英国创下一个惯例:首相遭议会反对时,首相就会引咎辞职。这一事件意味着( )

A. 责任内阁制的基本形成

B. 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完善

C. 确立议会权力的至高无上

D. 议会权力受到人民的限制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721年英国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任财政大臣,经常主持内阁会议,成了实际上的首相,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责任内阁制基本形成。而1742年沃波尔内阁的政策遭到议会的反对,沃波尔被迫辞职,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完善。故选B,排除A、C、D。答案:B

11. [2014·长沙调研]2011年8月,英国伦敦暴动时,反对派批评首相卡梅伦滥用权力。英国首相的权力主要有( )

①提名内阁成员组阁②决定国家重要政策,掌握行政大权③通过议会掌握立法创议权④任命议会成员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

11.解析:英国首相掌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首相由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担任,故任命议会成员是不正确的,其余均符合题意,故选D。答案:D

12. [2014·青岛期末]1689年《权利法案》第11条规定:“陪审官应予正式记名列表并陈报之,凡审理叛国犯案件之陪审官应为自由世袭地领有人。”这一规定体现了( )

A. 对君主司法权的限制

B.对资产阶级利益的维护

C. 《权利法案》的保守性

D.维护司法公正的要求

12.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自由世袭地领有人”的含义,“自由世袭地领有人”就是指英国贵族,上述材料的规定保护了贵族在司法方面的特权,体现了《权利法案》的保守性。答案:C

13. [2015·蚌埠调研]某学者罗列英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你觉得他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议会权力的扩张性和至上性

B. 民主进程的渐进性和灵活性

C. 政治发展的艰难性和曲折性

D. 法制建设的超前性和完备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表格所列大事件,从机构的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等角度可得出渐进性结论,如下议院权力扩大、选举权逐步扩大、内阁制逐步完善等,从不受成文法的制约,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角度体现了灵活性,如工业革命后随着阶级关系的变化实行议会改革,适时调整选举权范围等,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材料没有体现。答案:B

14.16~19世纪是欧洲文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欧洲社会发生了三个渐进的“转变”,同时它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个“转变”是由君主制转向民主制,民主制里面包括“虚君”,包括君主立宪……第二个“转变”,是由农业国家、农业文明转到工业文明,这也是一个进程。从16世纪,甚至可以说是从15世纪开始,进入到近代,欧洲可以说是加速度前进,一个世纪和另一个世纪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几十年就有很大不同。这一转变当然要加上科学技术的作用,包括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第三个“转变”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的发展,影响了思维的模式……——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16至19世纪欧洲出现的“虚君”“虚”在何处?“虚君”的

出现有何重大意义?

(2)据材料,归纳概括推动欧洲文明在16至19世纪这一关键时期“加速度前进”的基本因素。

答案(1)君主的权力受到制约,甚至“统而不治”。

意义:实现了君主专制向代议制民主政体的转变;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2)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确立及发展;科学技术和交通运输的进步;思想的不断革新。

解析本题考查的考点是欧洲的代议制、欧洲社会转型和近代思想解放,考查了历史的综合学科能力。第(1)问要巧妙的迁移知识,虚君以英国最为典型,可以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含义和意义来回答。第(2)问依据材料从经济、政治、科技、思想等方面归纳推动社会转型

的因素。

15. (26分)[2014·贵阳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马考莱在总结中世纪英国政治制度时说:国王的权力虽说很充分,却受三大宪政原则的限制。这“三大原则”是:其一,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立法。其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其三,国王必须按国家法律掌管行政,如果他违背法律,其某臣及代办官员应负责任。

——陈晓楓、苏艾平《英国封建政治

的特质与宪政的生成》材料二如果我们耐心考察一下英国政体的组成部分,就会发现他们是两种暴政的残余。第一,由国王所体现的君主政体暴政的残余。第二,由上议院所体现的贵族政治暴政的残余。第三,由下议院所体现的新的共和政体的成分。

——《潘恩选集》材料三根据1949年的《议会法》,上院对下院所通过的法案,只能行使一年的延置权,一年之后,法案将自动成为法律,送英王批准。1963年制定了一项《贵族法》,规定世袭贵族可以放弃世袭头衔,成为平民。因为作为贵族,他们无法参加大选,不可以成为下院议员,因此也就不可能作为党的领袖进入到主流政治中去。

——钱乘旦、许洁明著《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英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是什么。(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英国政体有何变化。(10分)

(3)材料三中“主流政治”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英国议会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12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回答,“国王的权力……受三大宪政原则的限制”,反映了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第(2)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英国政体的新变化,可从体制、组成、权力大小等方面回答。第(3)问根据材料三中“主流政治”一词所处的上下文,提取与主流政治相关的关键词:参加大选、成为下院议员、作为党的领袖,再联系教材知识,可知主流政治是指英国内阁制的传统惯例,即一个政党在下院成为多数党时就获得执政地位,党的领袖就会被国王任命为首相。英国议会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联系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议会自身的改革、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民众的斗争等角度来归纳。

答案:(1)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

(2)君主立宪制确立,国王权力受议会制约;少数贵族掌管上院,权力高于下院;内阁掌握行政权,向议会负责;下院成为英国民主政治的基础。

(3)含义:一个政党在下院成为多数党时就获得执政地位,党的领袖就会被国王任命为首相。

原因: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英国不断进行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政治权力;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广大民众的斗争等。(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通史版2021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1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含解析

课时作业14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20·湖南高三模拟)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特里维廉在他的专著《1688~1689年的英国革命》中,特别强调荷兰执政威廉入主英国的重要性,认为它是“欧洲所有的新教各族人民共同会合在一起来帮助和拯救英国,并成为英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点”在此主要是指( C ) A.王权时代结束 B.国王和议会之间形成了制衡的关系 C.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 D.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解析:光荣革命后,议会的权力大增,《权利法案》的通过使得议会的权力逐渐超过国王,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故选C。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但国王仍是形式上的国家元首,王权依旧存在,排除A;光荣革命后,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其与议会不是制衡关系,排除B;1721年担任财政大臣的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这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D。 2.(2020·云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于废除政治强制,遵守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共同的规则。西方近代议会民主制建立过程中体现以上规则的通行做法是( D ) A.暴力革命推翻君主专制 B.改革完善议会民主制度 C.发展经济推动政治改革 D.制定宪法保障民主政治 解析: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建立民主政治过程中,都离不开宪法和法律的保障,其通行做法都是制定宪法保障民主政治,故D正确;A不符合美国和德国,排除;B不符合德国,排除;C不属于西方近代议会民主制建立过程中的做法,排除。 3.(2020·广东高三模拟)在《大宪章》中,“liberties”(复数)是“特权”的意思,指贵族对“国王权力的限制”。后来,为了反对斯图亚特时期的专制统治,“liberty”(单数)被赋予“自由”的含义,《大宪章》成为反对专制的武器。这反映了( D ) A.《大宪章》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B.政治制度因时而变不断创新 C.历史解读不可避免带有主观性 D.国王专制的合法地位受质疑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liberties”(复数)反映了议会以允许特权的方式授予国王某些权力,斯图亚特时期的专制统治时期,“liberty”(单数)被赋予“自由”反映了议会反对国王专制行为,倡导自由民主,限制王权,国王专制的合法地位受到削弱,故D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反映了议会对限制王权的迫切要求,并未改变《大宪章》的性质,排除。B 项,斯图亚特时期的专制统治时期,英国代议制尚未确立,政治制度未实现创新,排除。C 项,对“liberty”的解读源于英国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并非主观倾向,排除。

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学案: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 【课程标准】主备:审批: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自主预习】 一、确立的背景条件 二.确立的标志——1689年的《权利法案》 1、核心内容:①限制王权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议会主权至上 2、意义:政治:标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的统治方式实现了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 经济:是英国从今进入长期稳定进展资本主义时期。 三.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进展和完善 1、进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进展(君主立宪制的核心) (1)早期内阁 (2)形成:“光荣革命”后,国王退出内阁,内阁开头把握最高行政权,担当实际行政责任。 (3)进展:资本主义进展中,两党制形成,促进责任内阁制进一步进展。 (4)英国权力运作原则: 国王:国家元首,统而不治,象征性礼仪性的角色。 内阁政府(行政权): 会的下院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多数党领袖即为首相,是事实上的最高 策者和领导者,政府首脑。②内阁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若议会对内阁不满,内阁就要下台 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③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 议会(国家权力中心,拥有立法权) 2、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普选权扩大。 (1)缘由:随着工业革命开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气壮大。 (2)意义:①政治:确保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 ②经济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展。 小结: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征(以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1)国家元首:即国王或女王,实行世袭制,终身制,统而不治,多扮演仪式性角色。 (2)责任内阁:掌管行政权,是君主立宪制的核心,由议会产生,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 (3)政府首脑:即首相,是最高行政长官,由议会中多数党领袖担当,掌行政和立法创议权,是事实上的最高决策和领导者。 (4)议会:国家的权力中心,拥有立法权,产生、监督政府的权力,政府对其负责。 (5)代议制民主:是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自我检测】 1.《大宪章》签署的主要历史意义是( ) A.减弱了封建割据 B.充分体现了民主原则 C.开创法律限制王权的先例 D.创立了普遍的宪法权利 2.(2022·宁波四中高一测试)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打算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 A.外国人从今入主英国 B.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国王权力的来源从神转移至议会 D.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3.关于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中世纪英王的内阁演化而来 B.首相必需从下院的多数党中选出 C.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D.内阁实际上对国王负责 4.在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中,获得利益最大的是( ) A.工业资产阶级B.工业无产阶级 C.新贵族D.宽敞城市贫民 【课堂探究】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英王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免首相、召集和解散议会、批准和拒绝法律、宣战、媾和和缔约大权,但这些只是例行公事,国王实际上是一个“统而不治”的虚君。然而国王又是不行或缺的,除了礼仪方面的作用外,当某个政治环节发生冲突时,国王可利用自己的声望进行调解。有人说,国王虽然不再是国家航船的原动力,但却是扬起风帆的桅杆。 材料2:18世纪前期在英国形成的政治制度中,下院议员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由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送交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内阁制。即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或首相负责的“责任制政府”。首相身兼政府首脑,手中握有行政与立法大权,一切阁员必需在大政方针上保持全都,必需集体负责。 (1)材料1反映出英国的政体是什么?材料2反映出英国政治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什么? (2)依据材料2说明英国内阁成员与首相的关系。 (3)材料1所反映的英国政体对英国进展有何影响? 答案:(1)政体:君主立宪制。特点: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2)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3)英国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确立后,英国进入长期稳定进展的新时期。 【当堂达标】 1.制度创新是进展的内在动力。英国《权利法案》是对《大宪章》的继承与创新。其“创新”主要体现在( )A.限制国王的权力B.确立君主立宪制 C.形成两党制度D.确立责任内阁制 2.(2022·宁波四中高一测试)有人认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由于她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由于她什么都不做。由此可见,女王在英国( ) A.无所事事B.“统而不治” C.掌控议会D.领导内阁 3.(2022·临沂高一上学期阶段测试)对于17世纪英国新的政治体制的确立,马克思指出:这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大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由封建社会的人治转向资本主义社会的法治 B.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乐观的广泛的影响 C.建立在宪法原则上的新型君主制——立宪君主制取代了建立在君权神授基础上的君主制 D.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进展供应了政治保障 4.英国首相事实上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由于他是( ) ①政府首脑②把握行政大权③不受议会监督④是国家元首⑤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5.在英国的责任内阁制下,下列议会与政府的关系正确的是( ) ①政府向议会负责②由议会领导内阁③假如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④政府与议会二者具有制衡关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6.2022年3月20日,是英国随美国共同出兵伊拉克的9周年纪念日,当时的英国首相布莱尔作出这一打算时,遭到了很多民众的反对,但内阁成员却大多赞同出兵。这最能体现出哪一制度的特点( )A.君主立宪制 B.责任内阁制 C.两党制D.代议制 7.大卫是英国下议院议员,关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他津津乐道。你认为他的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 A.“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标志着我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确立” B.“我国君主立宪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责任内阁制” C.“它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D.“它是总统制与联邦制相结合,体现三权分立原则的一种较为完善的政治体制” 8.(2022·福建省厦门六中高一上学期月考)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赐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她能做的事情( ) ①代表国家对外宣战、媾和②委任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③打算英国的重大政策④任免内阁大臣和高级文官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课后反思】

山东省宁阳四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模拟历史Word版及答案

山东宁阳四中2014-2015学年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别、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纸和答题 卡的相应位置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的传统节日大部分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下列节日中与宗法制关系最密切的是 A.端午 B.清明 C.七夕 D.元宵 2.《三字经》写到:“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 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宗法制④中央集权制度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3.公元前206年,赵佗在岭南地区建立南越国。赵佗曾任秦朝南海郡龙川县县令。关于他任职龙川县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 B.其职位可以世袭 C.其县令职位由南海郡郡守任命 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4.周公把商贵族微子启分封到宋,同时又在宋周围分封同姓诸侯。周公这样做的目的是A.与商贵族共掌天下B.拉拢并控制商贵族 C.巩固中央集权体制D.确立自己的专制权威 5.“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诗中以“齐鲁”称谓山东是源于(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6.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 (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中央对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 7.汉武帝统治时期,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名。当时刺史的主要职责是A.监察地方政治B.管理地方行政 C.征收地方赋税D.掌管地方军事 8.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这项措施的影响是() A.宗法制得以恢复 B.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C.分封制被彻底取消 D.地方取得较大自主权 9.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10.清朝军机处起草的谕旨,往往不经过内阁,由军机处封缄严密,经驿马传递直达地方督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4—2021学年度高中历史(岳麓版)导学案 必修一 第8课 英国制度的创新

第 8 课英国的制度创新导学案 编制:万宝奎审核:万宝奎审批:编号:2022LS08 【课标要求】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学习目标】把握“光荣革命”的基本史实。⑵《权利法案》的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基本史实。⑶理解君主立宪制的含义和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作用 【学习重点】英国的《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英国的议会改革 【学习难点】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自主学习】 一、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 1、民主的渊源 13世纪的斗争——《大宪章》和议会雏形 意义:以法律形式王权,渐渐形成的制度。 2、民主的前提 17世纪的革命—— 资产阶级和的新贵族日益强大,在议会中捍卫自己的权利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8年议会邀请荷兰执政继承王位,这是一场不流血的争辩,史称“”。 二、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 1、民主制的初步确立:——《权利法案》的颁布 (1)时间: (2)特点: (3)意义: 2、民主的进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4)过程: A.17世纪:国王成为“”的国家元首,内阁担当行政职责 B.18世纪: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主持内阁会议 C.19世纪:随着的扩大和的进展,议会选举变成的权力角逐,大选中 上台组阁,内阁对议会负责。 (5)特点: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负责,并与首相,假如议会通过了,内阁就要下台,或者,重新进行选举。 3、民主的完善: 随着深化进展,快速壮大,1832年,通过,取得更多席位,确保了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进展。 三、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基础: (2)核心: (3) 国家元首: 议会: 内阁首相: 【体系构建】 《大宪章》《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渐渐完善 (历史传统)(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有限王权虚位王权内阁掌权 【基础提纲】 背景:议会民主传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的“光荣革命”,议会取得成功; 确立确立标志:1689《权利法案》的颁布 内容:确立议会主权,国王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 意义:标志君主立宪制确立,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从人治转向法治;促长期稳定进展。 1、内阁由来及形成:乔治一世时,国王渐渐退出内阁,内阁担当行政,内阁制形成。 2、首相的消灭:罗伯特•沃波尔成为内阁第一任首相。 3、多数党组阁: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内阁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4、议会与内阁关系:议会多数党上台组阁;内阁对议会负责; 完善—1832--级取得更多席位,确保了资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经济进展。 【延长拓展】 君主立宪制特点:核心;国王;议会;内阁;首相;基础; 一、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原则(特点) (1)内阁对议会负责,不对国王负责; (2)由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首相和内阁从议会多数党中选出; (3)内阁掌行政权,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4)假如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二、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英国君主立宪制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2.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平常仅扮演仪式性的角色,首相是实际上的国家最高行政首长。 3.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4.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当,拥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达标训练】 1.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头被套上“紧箍咒”。这里的“紧箍咒”主要指() A.光荣革命的成功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进行议会改革 2.下列关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下院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B.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 C.上院成为国家权力中心D.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3.假设英国议会由于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处理不当而对政府提出了不信任案,内阁的选择是() 学案 装订线 进展:责 任内阁制 的形成 英 国 君 主 立 宪 制 英国的 制度创 新 连续性 渐进性 创新性

(通史版)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3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三)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宣城调研)17世纪英国议会斗争常用的方式是弹劾,但仅用此对付叛乱者、叛国者和滥用公款者。18世纪早期,下议院采取一种新的斗争方式取代弹劾制,即对政府某项政策或措施进行谴责,或者对国王的某个大臣投不信任票。这一变化表明英国( ) A.责任制内阁逐渐成熟 B.议会行政监督制度日益完善 C.议会主权原则得以确立 D.政府大臣无须再对国王负责 B[责任制内阁是指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制度,材料主要说的是议会加强对内阁的行政监督,故A项错误,B项正确;议会主权原则得以确立是通过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故C项错误;在英国的君主立宪体制下,政府大臣在形式上是要对国王负责的,故D项错误。] 2.(2019·滨州期末)一位英国历史学家曾总结道:古老的英国政体属于有限君主制类型,国王的权力虽很充分,却受三大宪政原则的限制。这些原则如此古老又如此有效,产生出我们现代生活于其中的事务秩序。该历史学家旨在说明英国政治( ) A.在历史传统中创新B.国王的权力不断削弱 C.保留了贵族和君主D.首创了近代议会制度 A[材料中讲述了古老的英国政体就是属于有限君主制类型,国王权力受到限制,后面又说古老的原则产生出现代生活的秩序,说明英国政治在历史传统中创新,故A项正确;材料只讲了古老的英国政体是有限君主制类型,不能体现国王权力不断削弱,故B项错误;材料讲述了英国的政治是继承发展了古老英国的有限君主制政体,并未反映保留了贵族和君主,故C项错误;材料只讲述了有关君主的制度,不能体现议会制度,故D项错误。] 3.1689年1月召开的英国“民会国会”以詹姆士“已经退位”和“王位虚悬”为由,决定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继承王位,前者为国王,后者为女王。议会的这一做法( ) A.冲击了传统的“君权神授”观念 B.使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C.意在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解决了英国国王与议会间的矛盾 A[根据材料“决定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继承王位,前者为国王,后者为女王”可知,冲击了传统的“君权神授”观念,故A项正确;《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依旧拥有行政权,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做法,更多的是为了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故C 项错误;议会的做法并不能彻底解决国王与议会的矛盾,故D项错误。]

第8课 权利法案(1)

第三单元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 【课标要求】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的特点 【课前思考】18世纪中叶英国著名政治家老威廉?庇特在一次演讲中说的:在英国,由于财产权是神圣的,再贫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进这所房子,雨可以进这所房子,房子甚至会在风雨中飘摇,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国王的千军万马不敢踏进这所门槛已经破损了的破房子。 思考:那么国王神圣不可动摇的地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动摇的呢?国王是如何一步步丧失其权利的? 【体系构建】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背景(1)历史传统 第17条一般诉讼应在一定地方审间,无需追随国王法庭请求处理。 第34条自此以后,不得再行颁布强制转移土地争执案件至国王法庭审讯之敖令,以免自由人丧失其司法权。 第39条除非经过同等之人的合审判,否则不得任意逮捕拘禁、放逐或剥夺自由人法律上的保护,或以任何手段摧残自由人。——英国《大宪章》 思考:《大宪章》签署的目的是什么?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有什么影响?除此之外,英国还有什么限制王权的机构? 目的:限制王权影响:《大宪章》是全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宪法的雏形;随着社会的发展,它规定的封建贵族权利已逐步演化成普遍的宪法权利;它树立了法律高于国王之上,连国王也不得违反的原则;它彰显的是限定王权的思想,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法律依据。 机构:议会制雏形 (2)王位沉浮与权力转移------英国光荣革命 材料一“是国王创造了法律,而非法律创造了国王。”“议论上帝是渎神,议论国王是叛逆”。 ------詹姆士一世 上述材料反映了17世纪时英国社会中存在着什么矛盾?这一矛盾产生的根源是什么?英国人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 材料二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长期专制统治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中认为英国光荣革命是“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试分析光荣革命对英国的影响?“光荣革命”创造了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该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判断:说法不正确理由:光荣革命只是一场宫廷政变,不具备制度创新。 影响:否定了君权神授,确立了国王的权力来源于议会。 设计:君主立宪政体 控制:颁布《权利法案》,确立选律至上、议会主权的原则,君主变为虚君 2、确立---《权利法案》的颁布 材料议会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之外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为伸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经常集会——《权利法案》 问题:对照课本结合上述材料,归纳概括限制了哪些王权、保障了议会的哪些权力?分析“《权利法案》吸取了《大宪章》的什么思想?它有什么局限性? 探究一:“《权利法案》颁布前后,英国国王和议会权力有什么变化?

2021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知识梳理: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 (2)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3)科技动力:自然科学的研究取得突破性地进展,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4)市场条件:美、德、意、日等国的统一扩大了国内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扩大了国外市场,商品需求剧增,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 1870年以后,很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这是近代以来科学技术上的第二次大突破,工业革命进入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2、中心:德国和美国(时间:19世纪中后期) 3、成就: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生产领域的变化: ①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又一次飞跃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②工业部门:诞生了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化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同时也推动传统工业进步(纺织、钢铁、造船): ③产业结构:在整个工业生产结构中,重化工业取代纺织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 ④社会生活: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状况,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城市面貌也发生巨大变化。 (2)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垄断组织出现:

①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巨大发展。随着工厂规模的扩大,资本需求日益庞大,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益加强。 ②表现:一些大企业通过兼并或相互联合的方式,控制某一种或几种产品的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 ③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④影响: 经济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政治上,垄断资本家为攫取更多的利润,干预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垄断组织代表 对外关系上,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促使资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步伐,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导致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国际关系紧张和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3)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体系的影响: 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明显,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狂潮,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建立(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电的广泛应用是其标志,内燃机创制、电器制造、石油开采等;工厂规模扩大,生产和资本集中,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增强,形成垄断组织;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5、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课时规范练7_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_含答案

课时规范练7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选择题 1.(2018甘肃兰州一模,34)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了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这场革命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为“光荣革命”。新贵族与资产阶级联合的重要原因是( ) A.新贵族的政治地位相对较低 B.新贵族的宗教信仰发生改变 C.新贵族的生产方式发生变化 D.恢复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是生产方式改变的结果,不是政治地位影响的结果,故A项错误;新贵族的宗教信仰仍然是基督教,没有发生改变,故B项错误;新贵族是资产阶级化的贵族,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影响的结果,故C项正确;新贵族领导“光荣革命”,结束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故D项错误。 2.(2018四川眉山三模,33)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大部分辉格党人放弃运用契约理论、天赋人权或者人民主权这些激进观念为革命合理性做出辩护。相反,他们认为“光荣革命”是对宪政传统的恢复。这表明在当时英国( ) A.政治合法性受历史传统影响 B.“光荣革命”成果受到挑战 C.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D.政治生活缺乏理性精神 ,故A 项正确;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巩固了革命成果,故B项错误;据材料“对宪政传统的恢复”可知国王的权力受到了限制,故C项错误;政治生活的理性是反对国王和教会,据材料“对宪政传统的恢复”是对国王权力的限制,是理性的体现,故D项错误。 3.(2018重庆高考调研卷二,33)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第五条规定:“向国王请愿,乃国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这一条款主要有利于( ) A.工业资产阶级维护自身权利

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第7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三必修1历史教案

第7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夯实基础[P12]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权利法案》的颁布 [基础梳理] 1.资产阶级革命 (1)时间:1640—1688年 (2)原因: ①经济基础: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较大发展。 ②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扩大自身政治权利。 (3)过程: ①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②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了复辟王朝的统治。 (4)结果: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 2.《权利法案》的颁布 背景:“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了政权,议会权力大增。 内容:限制王权;保证议会的立法、财政等大权。 意义:议会的权力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重难突破] 《权利法案》的实质 实质:法案颁布以前,尽管对王权有较大的限制,但王权本质上仍然是专制的。在此之后,王权受到议会和法律的严格限制,确立起议会主权原那么,议会成为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 [真题演练] [例1]1689年《权利法案》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等。从表面看似乎没什么新意,但事实上却是政体制度上的一次革

命。材料中所说的“革命〞是指(B) A.君主制在英国被推翻 B.以明确法律巩固议会主权 C.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D.国王从议会手中接过王冠 [解析]在光荣革命之前,议会虽存在,但权力在国王手中,《权利法案》颁布后,议会树立了法律上的权威,权力发生转移并严格限制王权,应选B。A、C不符合史实,D不符合“革命〞一词。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基础梳理] 形成:18世纪初,议会下院的多数党实际控制了政权。 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尔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实际上成为英国第一位首相。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 特点:①内阁: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内阁对议会负责。 ②首相: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被国王任命为首相;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决定国家重要政策,掌握国家行政大权,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实际掌握国家大权。 影响:促使资产阶级政党之间展开激烈竞争,资产阶级议会政党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重难突破] 英国代议制演变过程的特点及趋势 (1)特点 ①从确立方式看,以革命方式推翻封建专制统治,以法律形式确立君主立宪制。如1688年的“光荣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等。 ②从代议制的内容看,其特点是国王逐渐“统而不治〞,责任内阁制逐步完善,选举权主体范围逐渐扩大,内阁权力日益增强。 ③从发展过程看,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而逐步完善,其特点是渐进的温和变革,民众的斗

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同步练习第8课 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精编解析版

第8课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一、选择题(48分) 1. 有关欧洲近代史的一部著作形象地描述道: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两岸是他们的葡萄园,爱尔兰 是他们的牧场,普鲁士、波兰是他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这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 A. 西班牙的殖民扩张 B. 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 C. 拿破仑帝国的兴盛 D. 英国殖民地版图广阔 【答案】B 【解析】西班牙的殖民范围在美洲,排除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荷兰海上贸易发达,殖民活动遍及世界各地,故B正确。 拿破仑在最兴盛时期也没有控制爱尔兰,排除C。 爱尔兰是英国领土的一部分,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两岸是他们的葡萄园。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2. 18世纪具有“日不落帝国”称号的贸易强国是 A. 西班牙 B. 葡萄牙 C. 英国 D. 荷兰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欧国家殖民扩张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被称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故C项正确;西班牙、葡萄牙是16世纪的殖民帝国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B两项错误;荷兰是17世纪的殖民帝国,与题干时间不符合,故D项错误。故选C。 3. “自从16世纪以来,法国统治者就处心积虑夺取在意大利的地盘,并且与哈布斯堡王朝争雄长。只有 波旁王朝被推翻之后,到了19世纪,法国才开始把注意力转向海外殖民地”通过以上材料可以推断出 A. 16世纪以来法国统治者是欧洲大陆的霸主 B. 法国战略中心在欧洲大陆是英国取得海上霸权的原因之一 C. 波旁王朝被推翻是因为法国战略中心的转移 D.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法国陆上的殖民扩张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与争夺,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答】根据材料“自从16世纪以来,法国统治者就处心积虑夺取在意大利的地盘……到了19世纪,法国才开始把注意力转向海外殖民地”可知19世纪以前法国主要致力于在欧洲大陆的扩张,这为英国的海外扩张提供了契机,故B项正确;16世纪以来法国统治者是欧洲大陆的霸主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波旁王朝被推翻是法国战略中心转移的前提,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法国在波旁王朝被推翻后对外扩张的重点由欧洲大陆转向海外,故D项错误。故选B。 4. 18世纪,有英国学者说:“英国的贸易造就着绅士,而且已使绅士布满这一国家,因为商人的孩子, 或至少是他们的孙子,开始与出身最高贵和出身于最古老家族的人一样,成为地道的绅士、政治家、议员、枢密院官员、法官、主教和贵族。”这说明当时英国 A. 资本主义经济正在改变社会面貌 B. 传统的经济政治格局已被彻底颠覆 C. 绅士由贸易多少和经济地位决定 D. 国内外贸易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完成 【答案】A 【解析】略 5. 1550-1551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在巴利亚多利德城召开神学会议,神学家们得出的结论是,西半球 的居民是有灵魂的人,因此也应该得到救赎。其意图是() A. 为殖民扩张寻求理论支持 B. 将宗教改革思想传到美洲 C. 把人文主义传播到美洲大陆 D. 用传播宗教取代殖民掠夺 【答案】A 【解析】A.根据材料时间及西班牙王室的行为,结合所处的时代背景可以得出,西班牙王室这么做是从宗教神学上为其进行的对外殖民扩张寻求正当合理的借口,表面上是传播宗教,实际上是进行野蛮的殖民扩张,A项正确。 B.传播宗教不是西班牙的主要意图,只是表面的现象和手段。 C.西班牙王室的行为不是要传播人文主义,故排除C项。 D.殖民扩张是其目的,而不可能由传播宗教来取代,传播宗教只是一种手段,故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要求学生结合西班牙葡萄牙殖民扩张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早期西班牙殖民扩张的过程和特点,学生要有扎实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6. “商业革命”激起了欧洲国家之间商业竞争和对海洋的控制权,引发了英两战争、英荷战争、英法七 年战争等大网之间战争,促进了西欧各国国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材料意在说明 A. 传统商路变更激化欧洲国家间矛盾 B. “商业革命”推动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C. 新航路开辟影响了西欧的社会生活 D. 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已初步建立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与争夺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解答】材料强调“商业革命”激起了欧洲国家之间商业竞争和对海洋的控制权,从而引发了英、法、西班牙,荷兰等大国之间的战争,同时也促进了西欧各国国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就是说“商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B符合题意;ACD不是材料主旨,排除。故选B。 7. 整体史观是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査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 发展转变的过程。据此史观判断世界历史的转折点应该是 A. 新航路的开辟 B. 荷兰的殖民扩张 C. 英国成为殖民霸主 D. 世界市场的形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根据材料“整体史观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故A项正确;荷兰的殖民扩张与英国成为殖民霸主是早期殖民扩张的表现,与题意无关,故排除BC;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与题意无关,故排除D项。故选A。 8. “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 人手里拿着《圣经》。”这句话突出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 A. 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 B. 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 C. 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 D. 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对题干主旨正确理解,明白象牙和《圣经》代表的确切含义。分析题干,《圣经》代表了欧洲文化,“500年后,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说明非洲人接纳了欧洲文化,是一种欧洲和非洲文化融合的表现,而不是文化冲突,排除A;而象牙只是一种贵重物品,不代表任何一种经济形态和经济发展水平,所以象牙的持有者从非洲

2023届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拟题: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

选择题 1689年,“民会国会”在决定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继承英国王位后,就有意把王冠连同拟好的权利宣言一同呈献给他们。自此,英国历史上出现了“双王共治”的局面。议会此举暗示 A. 双王制衡,稳定政局 B. 依法行政,议会主权 C. 议会扶持,继位合法 D. 议会控权,王位虚悬 【答案】B 【解析】试题本题主要考查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1689年”、“国会......把王冠连同拟好的权利宣言一同呈献”可知此应为光荣革命后,议会于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权高于王权的原则的史实,故选B。A项双王从所学来看并不制衡,故排除;B项议会掌握国家主权,不是扶持,故排除;D项此时的国王还有行政权,还没有虚悬,故D项错误。 选择题

辉格(苏格兰语“马贼”)即英国自由党、托利(爱尔兰语“歹徒”)即保守党;“驴”是美国民主党标志、“象”是美国共和党的标志。本来是政敌咒骂或人们讽刺的言论,结果却变成了各自愉快接受的政党名称或标志。这表明现代代议制体现了 A. 宽容的政治理念 B. 平等自由的宗旨 C. 政治娱乐性 D. 民族特色 【答案】A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的是西方的政党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西方政党的名称体现了现代代议制的宽容的政治理念。所以答案选A。 选择题 1832年一位英国工业家说:“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这说明 A. 英国的君主立宪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B. 英国议会实行无代表的专制统治 C. 工业革命导致了英国政治力量的变化 D. 英国资产阶级参政意识有所加强

2019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讲义(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 课程标准:了解《权利法案》的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一、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 1.《大宪章》 (1)背景:中世纪后期,英国国王不断削弱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2)概况:13世纪初,大贵族迫使英王签署限制王权的《大宪章》。 (3)影响:逐渐形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2.《权利法案》 (1)背景: ①17世纪,英国资产阶段和新贵族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 ②1688年,议会发动“光荣革命”,赶走了复辟国王詹姆士二世。 (2)内容: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3)意义: ①标志着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 ②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过程 (1)“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 (2)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 (3)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4)19世纪中期,两党制发展,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 2.特点 核心责任内阁制 国王国家元首,扮演仪式性角色 首相最高行政首长,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 内阁对议会负责 基础代议制 3.发展

(1)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2)内容: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位。 (3)意义: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1.有人说“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你如何理解? 革命前,议会为国王服务,国王的权力大于议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颁布《权利法案》后,议会执掌立法权;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 2.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是一种现代政体。在这种政体下,国家元首通常是世袭的,拥有某些最高权力,但是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行使。 3.“一、二、三”巧记英国君主立宪政体 (1)一条主线:议会的发展演变(即代议制的确立、发展和完善)。 (2)两个趋势:国王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3)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逐渐下移到公民民主。 4.下图是反映英国政体的一幅流行漫画,它反映了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国王仅扮演仪式性的角色,“统而不治”。 主题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完善 材料一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英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君主立宪制度从确立到完善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君主的权力不断衰落,议会的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七)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课时检测(七)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某某期末)14、15世纪以来,英国农村中出现了圈地运动,新贵族力量逐步壮大;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的海外贸易获得极大发展,商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却阻碍了他们的发展。为此,他们( ) A.发动光荣革命,获取政治权力 B.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权力 C.发动工业革命,提高经济地位 D.进行议会改革,更多参与政治 解析:选A 根据所学,新贵族和商业资产阶级,发动了光荣革命,议会的权力大增,通过了一系列旨在限制国王权力的法案,获取政治权力,故A项正确;1714年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结束,1721年建立责任制内阁,故B项错误;英国工业革命爆发于1765年,故C项错误;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故D项错误。 2.(2019·某某期中)1762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任命他的老师布特伯爵接任首相,用封官许愿、收买贿赂的方法在议会中形成一个“国王之友”派,利用这个集团去打击辉格党,削弱辉格党的势力。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 A.议会对王权的制约尚未形成 B.光荣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 C.议会内部两党斗争十分激烈 D.立宪政体有待进一步完善 解析:选D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议会对王权的制约已经形成,故A项错误;材料中英国国王试图控制议会和内阁,权力有上升的趋势,但已经不是专制的国王,光荣革命结束王权专制的任务已经完成,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国王与议会、内阁的斗争,故C 项错误;材料中英国国王试图控制议会和内阁,权力有上升的趋势,说明立宪政体有待进一步完善,故D项正确。 3.(2019·某某调研)17世纪英国议会斗争常用的方式是弹劾,但仅用此对付叛乱者、叛国者和滥用公款者。18世纪早期,下议院采取一种新的斗争方式取代弹劾制,即对政府某项政策或措施进行谴责,或者对国王的某个大臣投不信任票。这一变化表明英国( ) A.责任制内阁逐渐成熟 B.议会行政监督制度日益完善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习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全优课堂】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 亥革命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是广西人,世代以烧炭种山为业,父母去世后,离家流浪,与人结伙护送洋货,交结不少两广江湖豪客。鸦片战争后失业回到家乡,做烧炭工人。杨秀清的“失业”,与某城市的开港有关。该城市应是( ) A.广州B.上海 C.天津D.南京 【答案】B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其中规定开放五处通商口岸,即广州、上海、福州、宁波和厦门,其中广州在通商口岸开放之前既已有“十三行”,它当时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场所;鸦片战争之后尽管广州仍旧是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但由于上海等港口的开放,广州垄断对外贸易的局面不复存在,两广地区大量手工业工人失业,这些失业的手工业者成为太平天国势力兴起的重要力量,所以答案选B项,A项不是造成杨秀清的“失业”的直接原因,C、D项开放出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2.(2015·深圳宝安调研·7)19世纪五六十年代,大批难民涌入上海,其原因主要是( ) A.开放口岸的吸引力B.躲避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乱 C.躲避太平天国与清军战乱D.洋务企业吸引 【答案】C [上海于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成为通商口岸,与题目中的时间“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不符,故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主要发生于北方地区,与题目中的“上海”不符,故B项错误;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清军对峙十余年,该地区大批难民为躲避战乱,纷纷涌入上海,故C项正确;洋务企业创办于19世纪60—90年代,与题目中的时间“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不符,故D项错误。] 3.“洪仁玕的思想虽不够充分,但却可贵,朝这个方向走下去,一定能上道。”依据史实,“朝这个方向走下去”的表现是 ( ) A.制定《天朝田亩制度》B.提出《资政新篇》 C.创立拜上帝教D.永安封王建制 【答案】B [洪仁玕协助洪秀全主持太平天国的领导工作以后,根据其居留香港期间的观察写成了《资政新篇》,成为最早在中国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的体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