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4篇)

合集下载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并掌握一些初步的学习方法;3、侧重在朗读中感悟,除读出情感外,还要求表现出作品的音乐美。

重点难点1、强调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领会内容,深入体悟词语的表现力为重点;2、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与联想来感受语言的表现力,能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多媒体)“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可是,你曾否想过,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萦绕倘佯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吴均的《与朱元诗书》一文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二、读1、听读:明确读音和句读(多媒体)欣赏:课文录音及画面,要求仔细听,并在书上记下读音、句读。

2、朗读:学生齐读和个人读相结合(注意字词的读音、句式停顿的处理)点评:侧重在句读方面。

适当点评学生的.情感处理三、学1、自由朗读,对照课本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朗读:出声散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词句,并相互讨论。

注意:以下几个句子的理解(学生不提不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负势竞上,互相轩藐;==……,仿佛争着向远处高处伸展;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老鹰那样极想得到名利的人,……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优质课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与朱元思书优质课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与朱元思书优质课教案概述:朱元思书作为一本经典的文学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这部书以其深厚的思想内涵和瑰丽的艺术风格,对中国文化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朱元思书》的知识和文化背景,设计一份优质的课堂教案,对于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这部作品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朱元思书》,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

(2)通过课堂讲解和讨论,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解读《朱元思书》中的隐含意义和思想。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采用讲解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设计合理的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朱元思书》中场景的图片,启发学生对这部作品的初步认识,引发学生对该作品的兴趣。

2.学习和理解《朱元思书》的背景和作品内容:(1)介绍朱元思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以及他对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贡献。

(2)详细讲解《朱元思书》的内容,包括其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艺术风格等。

(3)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对《朱元思书》中的隐含意义和传世价值进行思考和解读。

3.分析《朱元思书》中的艺术表现手法:(1)讲解《朱元思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如夸张、对偶、意象等。

并通过具体实例的解析,使学生理解这些手法对作品的艺术效果产生的影响。

(2)通过分析诗歌中的视觉、听觉和意象描写,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感受和理解《朱元思书》的美。

4.开展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1)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诗歌篇章进行分析和讨论,提炼每篇诗歌的主题和核心思想。

(2)小组展示和互评,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表达能力。

与朱元思书教案(优秀4篇)

与朱元思书教案(优秀4篇)

与朱元思书教案(优秀4篇)《与朱元思书》教案篇一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这篇课文与其说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信,还不如看作一篇景色优美的游记散文。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文中描摹了优美的山水,并且课文的结构十分鲜明,句式非常工整。

以下我们就以这三点来具体分析一下课文的艺术特色。

一、奇异的山水体现景色美课文写的是富春江的水和两岸的山。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写了它们的特点。

写水时抓住“清”这一特点从静态的角度来写,结合具体的事物来表现;而写“急”这一特点时则从动态的画面来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变化,展示了江水的千姿百态,从而突出了水的异。

写山时作者先通过视觉的角度、运用神奇的想象力,巧妙地把群山的静态美转化为动态美,不仅赋予山以生命活力,而且突出了山的高度。

接着写了山峰中的泉水、百鸟、鸣蝉、山猿,从听觉上感受到了一首山林交响曲,使得整个山林变成了美妙的音乐世界,使人心旷神怡。

最后补写的山峰上的丛树枝繁叶茂、长势葱茏,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又照应前文的“寒”字。

这里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山的“奇”。

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比喻的修辞结合丰富的想象给我们描摹了一幅优美的富春江山水图。

二、总分的结构体现层次美作者在文章开头部分首先用“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两句点明了自己游览的去向和路程,接着突出了课文的文眼——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另外从“奇”和“绝”二字上我们可以清楚地体会到作者用了十分精练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富阳至桐庐一带山水的总体特点,从结构上看属于总写。

从文眼中我们可以看出富春江上吸引作者的是异水和奇山,于是在概括了山水总的特点之后,作者分两段来具体向我们描绘美丽的景色。

第二段作者抓住江水“清”“急”的特点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来描写。

第三段先从视觉和听觉连方面的感受来写两岸的高山,然后是作者由此产生的联想,抒发的心志,最后补写日光明暗的林中景致。

文章虽短,但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从全文来看,属于总分的结构;从段落来看,属于并列的结构。

课文《与朱元思书》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文《与朱元思书》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文《与朱元思书》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课文《与朱元思书》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课文《与朱元思书》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能熟练正确诵读全文;理解文意,并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整体把握全文结构,理解作者行文思路,3、能通过想象和联想,把文字变成生动的图景,感受大自然的美。

【学习重难点】1、熟练诵读全文,感受语言之美、自然之美,培养想象力是学习重点。

2、把握行为思路,理解“鸢飞戾天……”两句的深意是导学的难点。

【学生学习活动概要】指导诵读,读对读顺──自主学习,整体感知──互助学习,理解文意──学习提问,理清思路──自由朗读,感受语言──创新思维,激发想象。

【学习过程】一、了解作者,诵读全文过程及要求:激兴入课──教师范读──明示目标──学生对照课下注解给生字注音──教师提示其它生字的读音(由学生提出)──齐读。

(矫正读法)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快速默看课文,思考回答两个问题⑴ 本文可谓写景小品文,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这里的景物有何特色,能否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 ?作者对这里的美景怎么评价称赞的?⑵ 所写之景属于哪个季节?你怎么看出来的?2、集体交流学习情况。

三、互助学习,理解文意1、分四人小组边读边疏通文意;2、检查解疑小组代表发言,其余组员补正。

四、思路探讨,感受语言1、依次探讨以下问题(若前“整体感知”②未完成,则先从此切入)⑴ 全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景的? (先探讨此问)⑵ 第一段总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上有什么特点?⑶ 第二段分写“水”、富春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清碧”与“湍急”矛盾吗?为什么?)⑷ 本文写景重在写山,文中直接写山的句子有哪些?请概括山的特点。

⑸ 第三段分写“山”,除直接写山的特点外,还写了些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⑹ 你怎样理解“鸢飞……”两句?2、自由朗读,感受语言。

五、创新思维,激发想象独立思考后,创新复述:1、教师示范复述第一段。

第12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2024年)

第12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2024年)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文学家吴均的一篇著名山水小品,被选入教材中,体现了其文学价值和教学意义。

文章以书信形式,描绘了富春江的山水之美,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水的奇丽多姿,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功名利禄的鄙弃。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此外,文章还可作为写作范例,指导学生如何抓住特点、有层次地写景,寓情于景,提升写作水平。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这篇描绘山水之美的文言文普遍抱有浓厚兴趣,特别是其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容易吸引学生。

学生喜欢通过朗读来感受文章的音乐美和节奏美,同时,他们也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

在教学过程中,需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的写景手法和情感表达,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通过讨论和合作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和文章主旨。

三、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诵读、背诵并默写课文,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和用法,了解骈文的特点。

2、通过反复诵读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3、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学生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情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诵读、背诵并默写课文,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和用法,了解骈文的特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学生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情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大自然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家,它以山川为笔,江河为墨,绘制出一幅幅壮丽的画卷。

今天,我们将跟随南朝文学家吴均的脚步,走进他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书信——《与朱元思书》。

在这封书信中,吴均用他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富春江的山水画卷,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奇山异水之间,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与朱元思书教案《与朱元思书》教学教案优秀7篇

与朱元思书教案《与朱元思书》教学教案优秀7篇

与朱元思书教案《与朱元思书》教学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爱岗的小编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与朱元思书》教学教案优秀7篇,欢迎阅读。

与朱元思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先总后分的描述方法。

2、体味精美清新的语言,积累描绘山水的词语。

3、培养诵读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4、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感受江山的奇美。

教学步骤:一、引入课文1.从吴均的一首小诗《山中杂诗》入手,简介作者及风格。

《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提问:引导学生读一遍后:你能运用一单元所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写了什么?(明确:写“景”,作者居住在深山的一座茅屋里,看到四种景物)3.提问: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明确:吴均(南朝)(板书),可见这是一位善写山水的大家。

南朝人)4.引入:今天我们来欣赏吴均另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

本文见于《艺术类聚》卷七。

由于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的秀美风光,历来被人们当做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阅读欣赏。

二、分析课文(一)、朗读课文1、明确读音和句读轻声朗读课文,标出不明白的读音、句读。

学生提出。

(学生若不提出,可提醒:缥碧、急湍、轩邈、泠泠、鸢飞戾天(板书备用))朗读:学生全文朗读。

(注意其生字新词的读音、句式停顿的处理)点评:侧重在句读方面。

适当点评学生的情感处理:强调:向上的。

那种“劲”。

2.关键词语释义并译句朗读:出声散读课文;请学生圈出不好解释的词句,准备提问。

导引:对照注释,是否都能解释?有什么觉得不好解释和翻译的?讨论:在学生发问时,视情况作分别处理:一般词语可互答解决;涉及下列板书中的重点词句,板书待用,同时依然互答解决;学生无人发言时:指定下列板书中的关键词,点名回答。

八年级《与朱元思书》教案一等奖4篇

八年级《与朱元思书》教案一等奖4篇

3、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该单元是以(天人对话)为主题展开,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信,它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

文章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着重写了“奇山”和“异水”两个方面,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厌恶世俗官场的清高思想。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心理、学生智力发展水平以及新课标有关要求,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有关文学常识。

2、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3、养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文学的情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目标2教学难点是:目标3之所以把它定为难点是因为它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才能得出结论,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合作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

2、学法针对学情及本课的重难点,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学法是:朗读发、讨论法和圈点勾画法,目的是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一》导入我设计的导入语是:古人描写山川景色的文章浩如烟海。

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三峡》吗?(展示三峡风景挂图,播放《高山流水》曲。

)文章描写了三峡两岸高峻的山势,奔流的江水以及三峡中四时景色的变化,充满了诗意,成为古今传诵的名篇。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类似的文章《与朱元思书》。

此设计的目的是:因为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设计的导语既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又激发了学习新课文的兴趣。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习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所以上课前先让学生把目标写在黑板上,上课时老师对目标进行解读。

《三》检查预习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检查,能加强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也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对教材的熟悉情况,更能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

《与朱元思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七年级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设计)--

《与朱元思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七年级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设计)--

《与朱元思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七年级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设计)《与朱元思书》教案教学理念:把研究性学习和语文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3.深入文章意境,吟咏体会,体会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从中获得美的享受。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教学方法: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一、导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骚人墨客吟诗作文,为今人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山水佳作。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吴桓赞)富春江早已为世人所熟知。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南朝梁代著名骈文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仅用114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旖丽风光,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

吟诵此文,可谓美不胜收。

作者及作品二、作家作品介绍:吴均,字叔庠(xiáng),南朝梁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出身寒贱,好诗文,文章风格清拔有古气,称为“吴均体”。

为人耿直,因私下撰写《齐春秋》,如实记录齐、梁历史,被焚书稿并免职。

后奉诏撰写通史,未成而卒。

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信,描绘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本文为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

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声律和藻饰。

其中以四句、六句相间定句者又称“四六文”。

三、读得顺畅。

自主朗读,熟悉课文。

要求:1、读得流畅响亮。

2、读得字正腔圆。

3、读得抑扬顿挫。

4、读得层次分明。

具体实施如下:A、生自由读。

B、抽一位同学来读。

C、请同学对刚才那位同学的朗读进行点评。

D、教师朗读课文。

E、学生评价教师的读法。

四、课文学习:学生活动: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不解之处可提出疑问,共同商议解决。

12《与朱元思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2《与朱元思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2《与朱元思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朱元思书》这封书信藏着最美的山水,作者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特征,描写富春江两岸的奇山异水,以及自己“独绝”的感受。

文章骄散相间,简练隽永,历历如绘,是一篇情景兼美的六朝山水小品佳作。

学情分析:本文与《三峡》同属写景的文章,有了《三峡》做铺垫,这篇文章应注重让学生诵读涵咏,情读品析。

学习的侧重点要放在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把握课文的主旨。

教学目标:1.多种诵读,感受奇山异水之美。

(重点)2.反复品读,体会情景兼美之妙。

(重点)3.整合比读,领悟寄情山水之意(重点、难点)教学创意:定为诵读型与主题型的复合型文本。

从“独绝"切入,一、读山水:文中山水为什么独绝天下?二、读书信——这封书信为什么独绝天下?三、读类文——山水文为什么独绝天下?活动一:多种诵读,感受奇山异水之美;活动二:反复品读,体会情景兼美之妙;活动三:整合比读,领悟寄情山水之意。

阶梯式推进,通过诵读、品析、比读,通过一篇文章,一个人,走近一类文,一群人,打通文本与文本、文本与作家、山水与文人、教法与活法,升华学生对课文的体悟。

教学过程(一)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1.读出句读:根据PPT竖版无标点《与朱元思书》断句。

2.读懂大意: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放声朗读《与朱元思书》。

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三遍。

读第一遍时,圈画出文中难以理解的字词,然后借助工具书疏通;读第二遍时,争取把文章念通顺,不要有破句和意外的停顿;读第三遍时,争取把文章读得字正腔圆。

注意:课文诵读中穿插字词读音与含义的教学内容读懂大意基础上:此文后世广为流传,书法作品众多,请你根据文意,选择最适合书写本文的书法文体。

再次把握文意。

行书:行云流水,飘逸舒展楷书:规矩方正棱角分明隶书:大方庄重,雍容典雅草书:狂放不拘,遒劲肆意3.读出层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8个字总领全文,二段写江水之美,三段写群山之美;结构上细举目张,脉络分明。

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4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4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设计4篇《与朱元思书》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养成诵读的习惯,培养文言语感。

2、用心领悟课文内容,养成积累语汇的习惯。

3、提高学生欣赏品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引导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感悟美、品位美、尝到乐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五一假期马上要到了,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旅游),老师给你推荐一个旅游胜地富春江,那儿可是一个很美的地方,我从网上收集了好多图片,想先一曙为快吗?多媒体展示图片,学生欣赏。

2、欣赏完后,请学生谈感受。

3、师:宋代作家吴均他也曾一游富春江的,并为之陶醉,想知道吴均有何感受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品读这篇曾在文坛上独树一帜的写景小品文《与朱元思书》。

二、初读,整体感悟。

1、齐读文题,指名释题(多媒体出示)。

2、你觉得庆该怎样学这篇文言文?学生讨论交流,再指名回答。

师归纳读的方法。

(多媒体出示)3、生自读课文,给10分钟时间→找出不懂的地方。

4、检查生自读情况:(多媒体出示试题)①字的读音。

②实词、虚词的意思。

③句子的翻译。

5、指名有感情地读,生点评。

6、师范读,生再次欣赏画面。

三、细读,品悟文章美。

1、你觉得富春江美吗?美在哪里?2、再次品读,找出表现富春江美的句子。

3、学生发言,谈感受。

4、师小结:富春江的确美,美在它的碧波荡漾,美在它的鱼群穿梭,美在它的寒树群山,美在它的鸟鸣猿啼,置身于此山此水中,作者不禁发出感慨,你能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内心感受的句子吗?鸢飞戾飞者5、你怎样理解这个句子呢?谈感受?师:这山这水,多诱人啊,让人忘记一切烦恼,一切世俗,让人的心变得宁静透明,读到这句,让我在感受了自然之美之余感受到了深遂的情景之美,大自然的力量真是太神奇了!6、让我们在美的享受中去享受美,美美地读一读吧!(齐读)四、课外延伸:1、出示罗丹的名言名句。

2、学生欣赏短片,屏幕显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有关于季节的,有关于动物的,有关于运动的,有关于亲情的让学生欣赏,欣赏完后让学生就自己的发现或感悟写一句关于美的格言,写一首小诗即兴发言。

第12课《与朱元思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2课《与朱元思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2课《与朱元思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4.背景链接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

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

吴均一生仕途不如意,因而,他只能通过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

他曾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自己辞官后,将要到石门山中去隐居。

因此,这篇文章也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寄情于山水,向往自然的志趣;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世间追求利禄之徒的讽刺之意。

三、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播放朗读,注意字音、停顿)2.朗读指导(1)读准下列加点字注音缥碧piǎo 急湍tuān轩邈xuān miǎo 泠泠líng líng 嘤嘤yīngyīng 鸢飞yuān戾天lì___经纶lún窥谷kuī3.朗读展示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 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tuān]/ 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xuān 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īng]/成韵。

蝉/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yu ān]飞/ 戾[lì] 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 世务者,窥[kui] 谷/忘反。

横柯[ke]/ 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文言知识及翻译(1)重点实词①天山共色(同样的颜色)②从流飘荡(跟,随)③水皆缥碧(青白色)④争高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⑤泉水激石(冲击,撞击)⑥横柯上蔽(树枝)⑦疏条交映(互相掩映)(2)通假字①千转不穷(“转”,同“啭",鸟叫声,这里指蝉鸣)②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3) 一词多义①天下独绝(绝妙)(1)绝②猿则百叫无绝(停止)①负势竞上(向上)(2)上②横柯上蔽(在上面)(4)词类活用①任意东西(东西,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②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③负势竞上(动词作状语,争着;名词作动词,向上)④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5)重点句子翻译1.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本文从题目看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但与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事务的叙述,而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作者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是一篇写景美文。

文章形声兼备,虚实相间,动静互见,骈散相间,艺术上也给人以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1、朗读训练:读中品味文中的美的意境,读出本文生动形象、优美传神而富于意蕴的特点并背诵。

2、能力训练:调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拓延本文的意境,品味作者景物描写的艺术处理方法和优美的语言,提高审美能力。

3、学习积累文言词汇。

4、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对“鸢飞戾天”两句的理解。

【教学建议】《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述说行旅所见的信,寥寥百余字,将富春江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

阅读此文令人悠然神往,仿佛也置身于其中领略山水之美。

故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美,通过读去品味文中的美的意境,要做好读的指导。

其次,就是要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意境美及作者写景的心境与写作特色。

至于文中的难点讲清字面意思即可,不必刻意求深。

本文可用一课时指导学生自读。

【教案设计】一、导入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

谁要有仁智之人的修养,谁就会醉于山水。

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的风景区?(学生回答)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

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

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

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

You must do what others don't want to do today, so that tomorrow you can have things that others can't.(页眉可删)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教学要点】1、掌握词语;2、体会__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特点;3、体会__骈散结合等特点;4、学习__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

【教学设想】1、__为课外自读课,但由于其很有特色,又加之生字词较多,故安排一课时课内自读;2、重点放在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领会内容,掌握特点。

【教学步骤及具体教学内容】1、请生读课文,正音正字;2、再读课文,根据自读提示,掌握学习重点;在此基础上按下列步骤具体学习课文;3、学习第一段:这段总写富春江山水之美──奇山异水,天下独绝;⑴读课文及注释,明确各句意思,请一生翻译本段;⑵分析各句:第一句:写天光山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写出了天气的晴好;第二句:写乘船江游的心境──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惬意而畅怀;第三句:交待江游距离,总写山水特点。

4、学习第二段:⑴翻译本段;⑵本段承“异水”二字,抓住“清”和“急”的特点:从哪几方面突出这个特点的?从水色──缥碧,水的深度──千丈,水中物──游鱼细石等方面作静态描写,突出水之清;用“急湍”“猛浪”进行形象描绘,从动态写出水之急;总之,这一段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江水之美。

5、学习第三段:⑴朗读本段,概括段意:本段写奇山以及浏览感受;⑵先找出写山的句子,然后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山之奇?从山自身写:山之高:皆生寒树──山高风大,树受侵袭,冒出寒气──以树之寒衬托山之高;山之势:负势竟上,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从山势写其奇;以上从山本身写起,把静止的山赋予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从山上的其它景物来写山;从动物──好鸟、蝉、猿等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写山无穷的生命力;从人──热衷功名和经纶世务者临山的心境衬山之雄奇、幽美;从植物──横柯上蔽、疏条交映,写山哺育了万物。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一等奖内容4篇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一等奖内容4篇

1、《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一等奖内容一.教学要点1.掌握以下词语:行旅桐庐悠然领略鸢飞戾天经纶亟思遁世缥碧轩邈泠泠窥谷忘反见日2.体会本文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特点;3.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等特点;4.学习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二.教学设想1.本文为课外自读课,但由于其很有特色,又加之生字词较多,故安排一课时课内自读;2.重点放在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领会内容,掌握特点.三.教学步骤及具体教学内容1.请生读课文,正音正字;2.再读课文,根据自读提示,掌握学习重点;在此基础上按下列步骤具体学习课文3.学习第一段.这段总写富春江山水之美--奇山异水,天下独绝.⑴读课文及注释,明确各句意思,请一生翻译本段;⑵分析各句:第一句:写天光山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写出了天气的晴好;第二句:写乘船江游的心境--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惬意而畅怀;第三句:交待江游距离,总写山水特点.4.学习第二段⑴翻译本段.⑵本段承“异水”二字,抓住“清”和“急”的特点:从哪几方面突出这个特点的?从水色--缥碧,水的深度--千丈,水中物--游鱼细石等方面作静态描写,突出水之清;用“急湍”“猛浪”进行形象描绘,从动态写出水之急;总之,这一段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江水之美.5.学习第三段⑴朗读本段,概括段意:本段写奇山以及浏览感受.⑵先找出写山的'句子,然后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山之奇?A.从山自身写:山之高:皆生寒树--山高风大,树受侵袭,冒出寒气--以树之寒衬托山之高;山之势:负势竟上,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从山势写其奇;以上从山本身写起,把静止的山赋予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B.从山上的其它景物来写山--从动物--好鸟、蝉、猿等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写山无穷的生命力;从人--热衷功名和经纶世务者临山的心境衬山之雄奇、幽美.从植物--横柯上蔽、疏条交映,写山哺育了万物.6.通读全文,体会本文意境,概括写作特色.⑴突出特点,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全文紧扣“奇山异水”这一特点,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画。

与朱元思书教案四篇

与朱元思书教案四篇

与朱元思书教案四篇与朱元思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精确、娴熟朗读全文,基本到达熟读成诵。

2、借助页下解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3、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情趣美等,获得美的享受。

二、教学重、难点1、文言文重在朗读,在精确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

2、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美,提高其审美能力。

3、正确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所抒发的感情。

三、课时支配:1课时四、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1、各位同学,语文学习犹如欢乐的旅行,她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乐和美好,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学问和感悟。

今日,就让我们背起智慧的行囊,继续我们的欢乐之旅。

我们的目的地是哪里呢?请大家先看一幅古代的山水画卷:你看江水碧波荡漾,两岸高山危耸……这就是元代山水画家黄公望所画的《富春山居图卷》,图中所画的就是古往今来令很多文人墨客心驰神往、为之倾倒的秀丽的富春江!今日,我们就到这秀丽的富春江来游山玩水!2、在正式开始这趟欢乐之旅之前,我先给大家找了一个导游——吴均。

下面就让我们紧跟着他的脚步走进文章《与朱元思书》,去领会秀丽的富春江山水风光。

3、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指导朗读①请学生给以下字词注音:缥〔piǎo〕湍〔tuān〕轩邈〔xuānmiǎo〕泠〔líng〕嘤〔yīng〕转〔zhuàn〕鸢〔yuān〕戾〔lì〕窥〔kuī〕②教师请一位同学试着朗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读,尤其留意听其在重音、节奏、语速、情感等方面的处理是否正确。

学生评价,教师归纳,明确朗读本文需要留意的地方:a.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b.节奏——以“二二〞节拍为主〔多为四字句〕,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对于整散相间的句子,应读得抑扬顿挫。

c.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d.情感——流露出对富春山水的由衷赞美、无比憧憬之情。

第12课《与朱元思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2课《与朱元思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2课《与朱元思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与朱元思书教案01教学目标:1. 朗读课文,积累重点字词,把握文意。

(重点)2. 美读课文,把握景物特点,欣赏美景。

3. 赏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陶冶性情。

(难点)02一、复习常识,导入新课:我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中国文化的形式多样,它们不断融合、发展、创新。

每个朝代有其代表性的文学形式,秦汉之前是诗歌,以四言为主;汉代是乐府诗,汉赋;三国是五言诗;南北朝是骈文;唐诗宋词,元杂剧元曲,明清小说。

前面一课,我们读了骈文《答谢中书书》,我们提到了南北朝时期的骈文双璧,同学们还记得这双璧指的是什么吗?(《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我们学了《答谢中书书》,今天我们学双璧中的另一璧《与朱元思书》。

03二、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同为骈文,合称双璧,请朗读《与朱元思书》,本文与《答谢中书书》,有哪些相似之处?预设:1. 体裁上,都是书信体。

“与朱元思书",意思是给朱元思的一封信。

2. 内容上,都是写山水之景。

用书信的方式,与朋友分享山光水色。

3. 结构上,都是总分写法。

先总写景的特点,再分写景物的特点。

(1)《答谢中书书》中开头用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概括山水的特点,《与朱元思书》中哪句是对景色的概括?(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这普天下独一无二的景致,是在哪里的呢?“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意思是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

富阳在富春江的下游,桐庐在富春江的上游,这一百多里的富春江景色,非常美丽,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作者用了“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概括。

(2)作者是在哪里欣赏到这“奇山异水"的呢?(坐在船上游富春江。

)“从游飘荡,任意东西”意思是(我乘着小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它随意地漂向东流向西。

作者是驾着一叶小舟,任意飘荡,赏玩风景,一幅天下独绝的山水画卷慢慢地在我们面前展开。

(3)作者如何把这山水画卷铺展开来的呢?这画卷上有哪些景物?预设:先画异水,再画奇山。

与朱元思书教案4篇

与朱元思书教案4篇

与朱元思书教案4篇与朱元思书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4.朗读背诵。

教学重点: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1、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2、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自主、合作、探究。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可是,你曾否想过,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索绕徜徉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课件展示: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吴桓赞)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韦庄)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宋苏东坡)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

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清刘嗣绾)再看几幅富春江的图片,看后用最精炼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

(美。

)这一节课,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富春江山光水色的短文――《与朱元思书》。

(.课件展示:课题)二、作者作品简介课件展示:吴均(469-520),一作吴筠,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人。

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

文词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亦能诗。

本文选自《》,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

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

三、范读课文1、学生边看大屏幕边听课文范读。

有三个任务:注意字音、语速、语调。

2、检查学生听读情况。

.课件展示下列词语,指名学生认读后,再齐读一遍。

韵柯飘荡负势轩邈泠嘤缥碧横柯窥谷鸢和鸣戾天息心经纶四、学生自读课文,有三个任务:1、熟读课文,争取背下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4篇)《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读出本文生动形象、美丽传神而富于意蕴的特点。

2、调动丰富的想象拓延本文的意境。

3、了解景物描写的层次、艺术处理方法及的感情。

【教学重点】赏读基础上熟诵全文【教学难点】寓情于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我们要有仁智之人的修养,就要会醉于山水。

好,就让我们跟随散文家吴均,让他带我们到富春江那奇山异水去走一走,看一看。

吴均何许人也?南北朝时南朝文学家、诗人。

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文书札见长,表现出沉湎山水的情趣,称为“吴均体”。

本文是一篇另种文体,多用偶句,少用散句。

二、教学过程〔一〕读其文,疏其义1、对于这样杰出的写景美文,需要我们好好品读吟诵,一起来读一遍,读时肯定要以“乐山水”之心去读,节奏要随情景而易。

要读其文,感其美,汇其情。

2、下面我们还是先来疏通文意,请同学们结合课下解释,四人一小组合作沟通。

〔同学分组活动〕请三个同学来翻译一下,一人一段。

老师在屏幕上打出了课文中一些挺重要的词句,和大家一起沟通。

〔二〕神游佳境本文在文中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从富阳到铜庐一段沿途百里的很多景物,请同学们用波浪线将文中的景物划出来。

〔同学回答:风烟、天山、水流、小舟、游鱼、细石、急湍、孟浪、夹岸、寒树、清泉、小鸟、鸣蝉、哀猿、横柯、疏条〕〔三〕体情品意“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那么寓于山水间的感情是怎样的呢?思索半分钟后,开通我们的“自由论坛”。

〔同学商量〕整理同学发言得:本文抒写了富春江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喜爱美妙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你是从文中哪一句话中看出崇尚清高隐逸、鄙视世俗官场的思想感情的?〔同学可结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自由探讨在当时肯定程度上黑暗的封建社会,避世退隐的主动性及消极性。

〕〔四〕探寻艺术的魔棒该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

我们看看除了有很深厚的语言功底,他还采纳了哪些艺术手法写就了这篇至文?总结同学的发言得:1、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起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围绕“独绝”二字生发和描摹。

2、写景挨次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绽开,符合“从流漂浮”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晰。

3、详略处理适合,动静结合摇曳多姿。

详写“山”,略写“水”。

写山水动静结合而又有改变。

写“水”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详写动态略写静态。

4、擅长多角度写景,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激发人们的感受。

①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奇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②视觉: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不仅为我们描绘出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写了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

b、“从流漂浮,任意东四”,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沉醉于大自然美妙景色的闲适心情。

c:“负势竞上,相互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把静止的山写活了,给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5、描写、记叙、抒情和结尾的谈论浑然一体,这里不仅有特色鲜亮的景物,更有明朗潇洒的画意。

6、运用了大量的对偶句,读来琅琅上口;用词精当美丽,如用“箭”“奔”比方江水的湍急汹涌,用“竞”“争”形容山峰互相依侍,争相向上崛起的样子,用拟人化手法,把静态的山写活了。

7、本文情景交融。

大部分写景,描写富春江之美,在如许美景中自然产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的隐逸情怀。

〔五〕小结本文读《与朱元思书》,如同赏一幅山水写意的图画,由于它有特色鲜亮的景物,更有明朗潇洒的画意;读《与朱元思书》,犹如读一首好诗,由于它不仅使用辞藻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爽淡雅的诗情。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2【教学要点】1、把握词语;2、体会本文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特点;3、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等特点;4、学习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

【教学设想】1、本文为课外自读课,但由于其很有特色,又加之生字词较多,故支配一课时课内自读;2、重点放在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领悟内容,把握特点。

【教学步骤及详细教学内容】1、请生读课文,正音正字;2、再读课文,依据自读提示,把握学习重点;在此基础上按以下步骤详细学习课文;3、学习第一段:这段总写富春江山水之美──奇山异水,天下独绝;⑴读课文及解释,明确各句意思,请一生翻译本段;⑵分析各句:第一句:写天光山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写出了天气的晴好;其次句:写乘船江游的心境──从流漂浮,任意东西──满意而畅怀;第三句:交待江游距离,总写山水特点。

4、学习其次段:⑴翻译本段;⑵本段承“异水”二字,抓住“清”和“急”的特点:从哪几方面突出这个特点的?从水色──缥碧,水的深度──千丈,水中物──游鱼细石等方面作静态描写,突出水之清;用“急湍”“猛浪”进行形象描绘,从动态写出水之急;总之,这一段采纳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江水之美。

5、学习第三段:⑴朗读本段,概括段意:本段写奇山以及扫瞄感受;⑵先找出写山的句子,然后分析:是从哪些方面写山之奇?从山自身写:山之高:皆生寒树──山高风大,树受侵袭,冒出寒气──以树之寒衬托山之高;山之势:负势竟上,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从山势写其奇;以上从山本身写起,把静止的山给予奋勉向上的无穷生命力;从山上的其它景物来写山;从动物──好鸟、蝉、猿等在山中悠闲得意的生活写山无穷的生命力;从人──热衷功名和经纶世务者临山的心境衬山之雄奇、幽美;从植物──横柯上蔽、疏条交映,写山培育了万物。

6、通读全文,体会本文意境,概括写作特色:⑴突出特点,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全文紧扣“奇山异水”这一特点,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奇妙结合,描绘了一幅布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画;⑵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情;⑶句式整齐,节奏鲜亮,音韵和谐,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7、作业:⑴完成练习一,体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特点。

⑵完成练习二,区分“许”、“急”、“奇”、“好”在句中的不同含义。

⑶完成同步练习各题。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3【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2、培育同学利用想象望“文”生“景”的力量。

3、引导同学领会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任何从“奇山”和“异水”两方面去描写景物的。

2、培育同学利用想象望“文”生“景”的力量。

【教学难点】难点:引导同学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突破方法:引导同学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和想象去完成。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美丽的山水小品文,放在本单元学习它有它的双重目的:一是让同学领会绮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二是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提高同学的阅读理解力量。

前者是情感目标,后者是学问和力量目标。

而在学习过程中,后者是基础。

所以支配两课时来学习本课比较合适。

第一课时主要由老师引导同学动手、动脑,扫清本课的语言障碍,完成对本课的理解和诵读过程;其次课时在诵读过程中重点培育同学的想象力量,做到望文生景,望景生情。

关于本文的写景特点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要在老师问题的引导下逐步去完成,以培育同学喜爱大自然的情感和语言表达的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鼓舞同学谈出自己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培育同学创新思维。

【媒体设计】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同学供应〔配乐朗诵和风景图片〕观赏的气氛,让同学在此意境中得到熏陶、感染。

也有助于同学想象。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本单元我们观赏了生气勃勃的春,领会了火热坦诚的夏,更感受到了秋天的成熟与丰硕,也品尝了冬的严厉与温顺。

这多姿多彩的四季皆是现代的四季,这四季的多姿多彩也是现代人的感受,那么同学们,你想换换口味,观赏一下一千五百年前的自然风光吗?今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古代的浙江,来观赏富春江的美景吧!〔板书课题,出示课件:课文译文的配乐朗读并展现风景图片〕二、课文简介或许同学们会问:这么美丽的一篇文章,出自谁人之手?又是怎么写成的呢?那么,谁能告知大家?〔检查预习效果〕师归纳:本文的是吴均,他是南朝梁文学家,其作品多以描写山川景物见长,风格清秀挺立、语言流畅自然。

本文是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的节选。

三、初读课文,扫清语言障碍采纳讨论性学习的方法:先由老师范读一遍课文,再由同学指读,不理解、不熟悉的字词句做好标记,集中提出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先由同学集体解决,再由老师对同学无法解答的问题做认真的'解释和引导。

四、朗读成诵目的是让同学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稳固字词学问和对全文的理解。

老师在此过程中指导朗读,可进行分组读、接力读、竞赛读等形式。

五、学做小画家同学们,面对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你想不想做一次画家,让这美景成为眼前的永久呢?要求:从文中选择描写景物的语句,画成风景画,看谁画得最能表现相应的语句。

六、布置作业1、找出写景句,看都运用了哪些感觉器官来写的,描写的是动静还是静景。

2、背诵、默写课文。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4一、教学设计思想1、本文是高一新教材第六单元“水”文化文言文系列作品中的一篇,它是一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的名篇,极具审美价值。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比较注意“字字落实,句句清晰,条分缕析”,尽管文章中很多字词有文言词法可讲,文章的结构也有分析的余地,但以此法来教学,同学肯定会感到寡然索味,学习爱好不大,况且也白白地糟蹋了作品中美丽的意境。

所以,依据此教材的特点,本着以“同学进展为主”的原则,老师应当为同学创设肯定的审美时空,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同学,让他们通过自主地朗读、品尝、赏析、想象和联想等一系列审美的体验来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和的思想感情以及写作意图。

椐此本文定为用赏读课型来教学。

2、一般文学作品的艺术世界是由三个世界垒加而成:语言世界——形象世界——精神世界。

而其中“形象”是支起艺术世界的实体。

要理解文中的意境,老师首先要让同学通过对文字的朗读来感知文中的意思;然后,让同学绽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在脑海中呈现出所描绘景色的画面,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的,在脑中要有“一幅画景”或是“一幅戏景”;最终,再依据画面去想象处在其中会有怎样的思想感情。

所以,要依据审美认知规律来支配教学的步骤犹为关键。

3、始终很观赏叶圣陶老先生那句至理名言——“教,是为了不教”,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通过此文的教学,为的是培育同学对写景佳作的一种阅读和观赏力量,因此,同学在审美感悟过程中,老师对审美规律的归纳小结也是必要的。

同时引入袁中道的《江行日记》既是拓宽教学内容,又是鉴证了同学对写景小品文的阅读观赏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