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堂教学实录评析
优质示范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课堂实录
优质示范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堂实录一.课前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个人名好吗?(1.大屏幕显示“猜谜造句”)生:辛弃疾师:非常棒!那同学们能用:辛弃疾,他造句吗?看看同学们对他究竟了解多少。
生:造句。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位大词人了解得真不少,来,我们一起看大屏幕,将我们的造句内容整理一下。
(2.辛弃疾人物简介)师:梳理了辛弃疾的生平,同学们能不能用两个词概括辛弃疾的一生吗?生:壮阔,雄壮……师:那么辛弃疾有一篇文章也是这样概括自己的,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辛弃疾的既波澜壮阔又壮志难酬的精神世界吧!二.教学过程1.解题师: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题目含义生:破阵子,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题目。
为,给;陈同甫,原名陈亮,南宋著名爱国词人,是作者一生挚友,均以抗金复国为己任。
二人互赠词作,抱团取暖。
赋,写;壮词,雄壮的词或者表达雄心壮志的词;以,来。
师:补充一点,两人著名的鹅湖之盟时,陈同甫因急于与辛弃疾见面,彻夜飞奔,所乘之马却在一座桥前踯躅不前,不敢过桥。
陈同甫一怒之下,力斩马首,并大呼曰:一桥之不前,何堪抗金之大业?师:那你觉得这题目中哪个词是题眼?生:壮。
师:为什么?生:壮,雄壮,可以看出这首的内容和中心,所以……师:分析的有道理!成功把我说服了。
那就“壮”是这首词的灵魂。
那咱是不是的先读出“壮”来呀?2.读词师:自由诵读,正音,读出你心中的“壮”来。
生:自由诵读师:听示范朗读,我们同学也做一下评委。
生:这里有个音读错了,的卢马,四声。
师:太棒了!我们同学还没有读,就已经很雄壮了找出来错处了。
生:指明,带感情读。
师:评价生:评价。
3.分析词义师:参照书下注释,和同桌或者前后桌疏通词义。
生:梳理师:选代表梳理,最好也能用点文雅的。
翻译的时候注意关键词,和用典。
生:翻译4.理解词作师:那你认为文章中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壮”呢?生:吹角连营,八百里,麾下炙、沙场、点兵;这里运用视听结合描写了一场盛大的阅兵和劳军的场面。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评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评课稿一、课时分析本节课是九年级语文下册中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课,属于古代诗词的学习内容。
该课程设计共分为两个课时,每个课时约45分钟。
课时内容安排如下:•第一课时:课文导读、背景介绍、课文理解、重要词汇解析;•第二课时:课文内容理解、鉴赏与评析、写作训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进一步了解古代文化和诗词创作背景,并且培养对古代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古代诗词的内涵和意境;•学习并掌握重要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词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过程与方法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分析思考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并尊重和欣赏古代诗词的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课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理解和鉴赏;•重要词汇的学习和运用;•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鉴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内容,以及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课文导读(10分钟)1.老师带领学生齐读课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学生跟读。
2.学生分组阅读课文,合作讨论课文的大意和意境。
3.随机抽取学生发表意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三、背景介绍(10分钟)1.老师简要介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历史背景,生动引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阅读材料,了解更多关于陈同甫和他的诗歌的背景知识。
四、课文理解(15分钟)1.老师精选几个重要词句,带领学生分析词义和句子结构。
初中语文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25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读懂词意,领会全词内容。
2、通过诵读加深理解,在理解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熟读背诵。
3、进一步理解诗人壮志难酬的爱国情怀。
学习重点:通过诵读加深理解,在理解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熟读背诵。
学习难点:进一步理解诗人壮志难酬的爱国情怀。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副对联。
”(幻灯片1)“这是郭沫若先生为济南大明湖公园的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
上联写出了辛弃疾的艺术造诣,下联写出了他的政治抱负。
这节课让我们通过一首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来走进辛弃疾。
”(幻灯片2)二、作者介绍1、大家对辛弃疾有哪些了解?学生谈,然后出示(幻灯片3)2、题目中的陈同甫又是谁?(幻灯片4)三、赏读词1、教师:”学习诗词,讲究诵读,沉潜其中,才能悟出真味,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
”(幻灯片5)2、哪位同学可以给大家展示一下?其他同学作为忠实的听众,应该怎样做呢?(幻灯片6)3、学生欣赏配乐朗读。
(幻灯片7)4、学生再次朗读这首诗,注意诗的语调和感情。
5、学生齐读。
四、品读词1、请同学们再去仔细品读这首词,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请用生动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
(幻灯片8)2、我们应该怎样描绘诗词的画面呢?(幻灯片9)3、学生展示描绘的画面。
五、悟读词1、教师:“我们知道文章有‘文眼’,诗有‘诗眼’,就是那篇文章或诗歌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字词或句子。
对于词来说,当然也有‘词眼’,这首词的‘词眼’在题目里,谁能把它找出来。
”(幻灯片10)2、既然这首词的“词眼”是“壮”你从词的那些句子中感受到了“壮”?(幻灯片11)3、背景介绍(幻灯片12 13)4、学生汇报展示:(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把烤牛肉分给部下饱餐一顿,琴瑟演奏出北疆苍凉的乐曲。
在肃杀的秋风中,战场上军队正在检阅准备出征。
初中语文_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标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诵读感悟诗词所表达的情感是学生的一项技能,能简单欣赏诗词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更是学生通过学习要掌握的。
辛弃疾是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词人,有将相之才而未展其用,将一腔忠愤寄之于词。
《破阵子》就是他的一首传世名篇。
这首词被辛弃疾自称为“壮词”。
何谓“壮词”?教材中注释为“雄壮的词”。
的确,宝剑、军营、军乐、阅兵、战马、弓弦,是多么雄壮的画面;“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何等豪壮的情感!但词人所抒发的情感不仅仅是雄壮,结句“可怜白发生”又是多么“悲壮”的情感!一个曾经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蹉跎一生,报国无门,只能“醉里挑灯看剑””,这是怎样的人生悲剧!“壮”中含“悲”,以“壮”写“悲”才是这首词的精髓。
要真正读懂辛弃疾,就要了解他的生平,因此需要补充一些辛弃疾的生平史料,以帮助学生知人论世。
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诵读壮词、赏读壮景、品读壮情三个主要环节,从词义、词景到词情逐层深入,走进辛弃疾这位独特的伟大词人。
课后推荐学生阅读《把栏杆拍遍》《品读中国文人》《苏辛词说》。
【教材分析】中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在中国传统美德中表现得最淋漓尽致,振奋人心,也表达最透彻。
鲁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23课,以词文学为主,涵盖了词的豪放派和婉约派风格。
《破阵子》是辛弃疾失意闲居江西上饶时所作,写于淳熙十五年(1188)左右,词人以早年的战斗生活为基础,融梦境幻觉为一体,描绘了一幅爱国将士驰骋沙场,雄伟壮阔的场面,抒发了杀敌复国、建功立业的壮志情怀但是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这首词不仅与婉约词风格迥异,也与同为豪放词人的苏轼作品大不相同,其基调豪迈高昂,大气磅礴,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派词风,成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
末尾“可怜”一句将感情一落千丈,词人的功名只能是在醉里和梦中实现,理想和现实形成极大的反差,有力地突出了词人的悲愤。
孙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堂实录与名师评点、教学反思
配合教学进度: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之课堂实录·名师评点·教学反思孙旺/执教沈江峰/评点课例背景学术会议:中华民族是诗歌的国度,古典诗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
“古典诗歌教什么”是一个很有探讨和实践研究价值的课题。
2012年10月底,“古典诗歌教学内容的确定”课堂教学观摩暨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主题研讨会,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八中学举行。
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会长王晨、著名特级教师兼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名誉理事长钱梦龙、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孙绍振等,以及来自七省市的四百多名语文教师聚集一堂,郑朝晖、周文福、秦燕、徐溪、孙旺等名师展示了五节高中和初中的古典诗歌教学课。
“大师思想,名师课堂”汇聚钢城诗城。
语文报社对此次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
特此,我们节选孙旺老师的展示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堂实录,并邀请研讨会现场互动评课专家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浙江省特级教师沈江峰老师进行评点。
执教时间:2012年10月25日,下午,第三节课执教班级:安徽省马鞍山市第八中学九年级(14)班执教地点:安徽省马鞍山市第八中学多媒体报告厅课堂实录(节选)一(投影)《词五首》之辛弃疾篇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辛弃疾的词。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到第216页;请大家朗读这个小短文。
(学生齐读)词是“新体诗”;可配乐歌唱;又称“长短句”。
大家朗读课题。
我们来了解一个常识:词牌名。
(投影)唐代乐曲中有《破阵乐》。
《旧唐书·音乐志》记载:“《破阵乐》有象武事”,“舞者至百二十人,被甲执戟,以象战阵之法。
”这个词牌名的来源、情调与这首词的内容和感情基调是很相宜的。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投影)学生朗读:公元1172年,三十二岁的辛弃疾南归已十年,仍未实现驰骋沙场、杀敌立功的愿望。
这年,他被任命为滁州知州。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听课记录及点评(2021最新汇编)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听课记录及点评教师:王正玲学校:新泰市实验中学一、故事导入老师为大家讲一个故事:(辛弃疾擒拿叛徒的故事)【点评】讲的声情并茂,不过略微能看出教师的紧张。
这个故事选择的很好,切合辛弃疾最重要的人格品质。
二、作者简介1.这个英雄是谁?辛弃疾2.出示作者简介:辛弃疾,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文坛上有“苏辛”之称,是宋代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这样一位侠肝义胆的侠士,不以战功而以文名享誉历史。
让我们走进他的词,感受那份英雄气概。
三、朗读1.自由朗读诗词,注意课下注释。
2.一生读,另一生点评,要读得气势磅礴。
点拨:弦(xian)非(xuan)3.向他们学习,一起朗读词。
【点评】“的卢”的“的”师生读得不一致,老师没有强调是个遗憾。
学生读的是正确的应该是四声,而老师一会儿说四声,一会儿说二声,关于的卢的故事也可以声情并茂的给学生介绍一下吗?四、释题1..哪一个字能概括全词内容?如何解释?2读题目,想一想,你从题目中发现了哪些信息?3.生发现⑴送给陈同甫;⑴赋壮词;⑴以寄之:送给/回寄学生讨论明确:“壮”,雄壮、悲壮【点评】此环节老师应该是想找出贯穿全文的一种感情基调:壮;学生找的也比较到位,不过老师可能就觉得忘了解题,又回过头去解题,我认为没有必要,课前预设是预设,课堂生成是生成,不一定怎样准备的就怎样一步步的来。
五、品读:体味雄壮 1.边读边思考,哪些词句给你雄壮的感受? 2.以六人为一组,讨论交流,互通有无。
3.交流展示:我的壮语我的朗读 4.“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联想到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战斗场面出示预习疑问:打仗前为什么还要吃烤牛肉?我很疑惑——学生刘明昆学生讨论解决:鼓舞士气(?应该点典故“八百里”、如何理解“分麾下炙”)老师补充资料:牛为何叫“八百里”?“梦回吹角连营……”——战斗生活“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初中语文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课文意境。
2、品味语言,理解词人胸襟抱负。
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报国之志。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用讲述历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伟大的词人,为后人留下了六百多首优秀的词作,他的词旷达、豪放,开创了一代词风。
他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熟稔军事的民族英雄,二十一岁就率两千民众发动起义,二十三岁时就帅五十骑兵偷袭五万金军大营,不仅自己平安的出来了,而且还活捉了叛徒,策反了被逼迫投降的几万人。
他带领士兵英勇作战,驰骋沙场,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
他被称作“马背上的词人”。
知道这位词人是谁吗?生答。
师:这位伟大的词人,民族英雄就是辛弃疾。
师:你了解辛弃疾吗?生答。
白板出示:(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并称“苏辛”)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辛弃疾的一首豪放词的代表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师板书课题)二、明确目标三、释题:师:通过题目,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破阵子”——词牌名,本为唐教坊曲名,又名《破阵乐》,后用作词牌。
在唐代为舞曲,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旗帜,威武壮观,有军队“破阵”之意,突出了一份豪壮。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题目,题目的意思是?明确:为陈同甫写了一首壮词来寄给他。
师:什么是壮词呢?预设:雄壮的、豪壮的……词。
师:本文中的壮到底是怎样的含义呢?学完本文,你就会从中得到答案。
四、读词入境:师:“三分词,七分读。
”读是学习诗词作品的最好途径。
1.首先请同学们自由地将本词朗读一遍,标注你把握不准的字音。
同学们有无不识的字?没有,那老师看你们把这些字读准了吗?白板出示:tiǎo huī xián dì挑灯麾下弦的卢下面,同学们齐读本词。
部编版初中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壮词以寄之(课堂实录)
部编版初中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壮词以寄之(课堂实录)《破阵子·为陈同甫壮词以寄之》课堂实录师:同学们,今天教室里来了许多老师,我们以怎样的方式欢迎他们?(师生齐鼓掌)师:除了用热烈的掌声,我想我们还可以用精彩的课堂表现。
好不好? 生齐声:好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曾经学习过辛弃疾的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好不好?师生齐背诵师:同学们背得很流畅,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辛弃疾的另一首词,谁来读一下题目?(投影)生:读《破阵子·为陈同甫壮词以寄之》师:谁来帮老师把这个标题解释一下?生:破阵子是词牌名,题目是“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师:题目中的陈同甫谁能来介绍一下(投影打出)生介绍:陈同甫,即南宋著名词人陈亮,是辛弃疾的朋友。
师:很好,请坐。
师(补充投影)生齐读:陈同甫,名陈亮,南宋爱国词人,史书记载:“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
”公元1188年,辛弃疾力主抗金,却遭到朝廷当权者的排挤,被罢官闲居江西上饶,因辛陈二人志趣相投,才气相若,陈亮专门前去拜访。
两人在鹅湖相会,纵论抗金大事,一时被传为佳话。
这首词就作于两人分别之后。
师:今天,我们用“三步阅读法”来学习这首词。
三步阅读法即:吟读、译读、赏读。
师(投影)生齐读:所谓吟读:就是用吟咏的方式来朗读,也就是朗读时要一咏三叹读出节奏,要入情入境读出韵味。
师: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老先生读书的情景吗? 生:摇头晃脑、抑扬顿挫、沉醉其中。
师:对,那种方式就是吟读,请同学也学着用那种方式来吟读课文生自由朗读课文三分钟师:好,哪位同学率先来为大家吟诵这首诗?生一吟诵师:哪位同学来评价一下?生1:他读得语速有些快了。
生2:他声音洪亮,读得很流畅,就是缺少点节奏感。
生3:好像还缺少感情的投入。
师:还要注意其中两个句子的停顿“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堂实录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堂实录师:同学们,你们好。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幅对联:上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下联“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这是郭沫若先生为辛弃疾纪念祠(济南大明湖公园内)题写的对联。
上联写出他的艺术造诣,下联写出他的政治抱负。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他写得一首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二、讲解题目:1.师:同学们,我们看一下这首词的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2.读了课题说说你有哪些发现?预设1:我发现这是一首“壮词”预设2:辛弃疾和陈同甫是好朋友,是辛弃疾写给陈同甫的。
3.师:你想了解陈同甫和辛弃疾吗?师:陈同甫,名陈亮,南宋爱国词人,史书记载:“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
”师: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被人弹劾罢官了,他退居江西上饶附近的“带湖新居”附近有座山峰名叫“鹅湖”。
淳熙十五年,有人骑马来访,马到桥头,跳三次退三次。
此人大怒,拔剑斩断马头,徒步前进。
辛弃疾在楼上看到后大惊,派人去打听此人为谁,谁知那人已到门前,他就是陈亮,字同甫,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
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
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
两人志同道合,畅谈世事,相聚十日才分别,此后两人经常书信来往,诗词酬和,“鹅湖之会”成为词坛佳话。
这首词就作于两人分别之后。
小结:可以看出辛弃疾和陈同甫在政治上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在这里不再拓展。
4.师:刚才,有同学说这是一首“壮词”,这个壮在文章的注解中作何解释?(生:雄壮)那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自由的“吟诵壮词”看好要求:字正腔圆读出节奏,有板有眼读出豪情。
师预设:还要注意其中两个句子的停顿“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挑”“麾”“弦”“的”这几个字音要读准。
三、品读文章,展现画面其实这首诗词,很多方面投射出豪放、壮美,可以从人物形象,描写场面,作者情感,语言特点等方面去入手,去找寻“壮词”。
初中语文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优课”活动之教学设计《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单位:姓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简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是辛弃疾赋闲上饶时写给他的挚友陈亮的,词人通过梦境回忆少年时驰骋沙场的英雄壮举,表达词人完成统一大业的崇高理想,杀敌立功的雄心和报国之志;以及壮志难酬而身先老的忧愤与叹息。
在短短62字的词中,东坡先生融记叙、描写、抒情于一体。
记叙、描写为后文的抒情蓄势。
洗练的语言,足以令师生涵咏再三,因此,引导学生边读边品;它所传达出来的爱国之情,是提升价值观的绝好资料。
因此,在教学中要拓展开去,升华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依据本文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学生课前学习活动、情境导入、朗读感知,疏通词义、品析词句,探究意境、拓展延伸、课堂测评等。
学生课前学习活动:1.查找辛弃疾的相关资料、故事、诗词;2.阅读《破阵子》,简单疏通文意;3.积累爱国诗词。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字,识记文化文学常识,了解辛弃疾生平;2.能力目标:吟咏、品味诗歌,理解词意;3.情感目标:体会感情,培养爱国之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今天,我们要穿越800年的时空到南宋去拜访一位失意的将军,一位杰出的文人。
他不仅是一位以剑填词、用血写诗的词人,更是一位赤胆忠心、大义凛然的英雄!这位本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英雄,却最终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
现在,我们走进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来触摸英雄的情怀。
教师播放课件;学生简介辛弃疾。
二、朗读感知,疏通词义:1.初读诗歌:请同学们大声读诗词两遍。
学生试读,注意读音。
找一到两名同学试读。
师生正音,教师范读,学生再读、齐读。
2.指导学生注意:挑、麾、的卢、弦、霹雳等字的读音。
再读诗歌,注意停顿和语气、感情。
3.疏通文意(1)结合课下注释独立疏通文意,圈划出疑难字词。
初中语文《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优秀课例教案鉴赏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例鉴赏该课获2017年“河南省中学语文优质课大赛”初中组二等奖执教者:观察者:【教学目标】1.朗读此词,读准字音、节奏、读出一点壮味。
2.译读壮词,理解这首壮词的意思。
3.品读壮词,描绘雄壮的画面,展现雄壮的意境。
4.比读壮词,感受词人的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及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怀,学习此词的写作方法:以壮写悲。
感受本词感情基调:悲壮。
5.联读壮词,体会词人的“天地诗心”,真正读懂辛弃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1.品读有关壮词,描绘雄壮的画面,展现雄壮的意境。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及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怀,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著名作家梁衡说:“有一个词人,他的词作就是一部军事词典,有一首词,除了岳飞的《满江红》可以与之媲美外,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
”这位词人就是辛弃疾,这首词就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今天我们就走进这首词,感受词人的情怀。
二、简介背景师:我们来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找一位同学读一读。
(屏显)生1:读这首词是作者被弹劾罢官,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时所作。
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
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
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
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
陈同甫,名亮,和辛弃疾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同时两人都受到投降派的迫害,1188年,辛、陈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一时传为词坛佳话。
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和陈同甫分手之后。
三、朗读:读出壮味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这首词(教师配乐范读)。
(生鼓掌)师:谢谢大家的鼓励。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这首词,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堂实录与名师评点教学反思
配合教学进度: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之课堂实录·名师评点·教学反思孙旺/执教沈江峰/评点课例背景学术会议:中华民族是诗歌的国度,古典诗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
“古典诗歌教什么”是一个很有探讨和实践研究价值的课题。
2012年10月底,“古典诗歌教学内容的确定”课堂教学观摩暨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主题研讨会,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八中学举行。
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会长王晨、著名特级教师兼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名誉理事长钱梦龙、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孙绍振等,以及来自七省市的四百多名语文教师聚集一堂,郑朝晖、周文福、秦燕、徐溪、孙旺等名师展示了五节高中和初中的古典诗歌教学课。
“大师思想,名师课堂”汇聚钢城诗城。
语文报社对此次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
特此,我们节选孙旺老师的展示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堂实录,并邀请研讨会现场互动评课专家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浙江省特级教师沈江峰老师进行评点。
执教时间:2012年10月25日,下午,第三节课执教班级:安徽省马鞍山市第八中学九年级(14)班执教地点:安徽省马鞍山市第八中学多媒体报告厅课堂实录(节选)一(投影)《词五首》之辛弃疾篇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辛弃疾的词。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到第216页;请大家朗读这个小短文。
(学生齐读)词是“新体诗”;可配乐歌唱;又称“长短句”。
大家朗读课题。
我们来了解一个常识:词牌名。
(投影)唐代乐曲中有《破阵乐》。
《旧唐书·音乐志》记载:“《破阵乐》有象武事”,“舞者至百二十人,被甲执戟,以象战阵之法。
”这个词牌名的来源、情调与这首词的内容和感情基调是很相宜的。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投影)学生朗读:公元1172年,三十二岁的辛弃疾南归已十年,仍未实现驰骋沙场、杀敌立功的愿望。
这年,他被任命为滁州知州。
七年级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评课稿(推荐五篇)
七年级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评课稿(推荐五篇)第一篇:七年级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评课稿七年级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评课稿听了李老师的经典诵读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感受良多。
一、诵读是诗歌教学的必备方法。
诗歌是思想、意识、情感的综合体,它是一种抒情的艺术,也是语言的艺术,在教学中要关注诗歌本身具有的文学特征,引导学生从情感体验出发,以审美的方式去感受诗歌的意境、感人的魅力,激发学生自觉地产生与作家情感的共鸣;在教学中李老师反复引导学生欣赏语言的魅力,并多次要求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语言的形象美和修辞美,从而领悟诗歌的内涵。
让学生明白反复诵读是可以在不断的诵读中产生新的感悟、获得新的知识的。
二、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很重要。
只是让学生读读、背背,概括主题就草草了事,这样不仅破坏了诗歌的美感,也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李老师放手让学生想像,从学生的表现上看,他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已学知识独立思考。
三、激励评价尤为重要。
学生鉴赏水平有限,只要他们能抓住其中一点展开就该给予肯定,学生表现很出色,优生会调动感官,紧紧围绕主题,以修辞、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为突破口分析词人形象,把握词的意境,即便是后进生,也会在翻译的基础上添枝加叶,写出自己的感受,只要继续训练,相信学生的鉴赏水平会不断提高。
当然这节课几大亮点尤其值得我们在以后的经典教学中学习。
1、教师的语言感染力强,诗一般的'语言简洁干练.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诗词,感受诗词的意境。
2、课堂互动调控到位,教师的讲与学生的读,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悟相得益彰,课堂生成多,一堂课完美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3、老师对学习目的的指导到位,学生的训练面广,多数学生积极投入到诗歌的学习中,效果好。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评课稿七年级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评课稿七年级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评课稿听了李**老师的经典诵读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感受良多。
古典诗歌教学:让我们做正确的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例评点
正 确 地 做 事 。我 们 现 在 可 能 比 较 多 基 本 内 容 的 理 解 不 发 生 误 读 。 第 三 有 过 多 延 伸 、 过 多 讲 解 或 旁 征 博
地 关注 “ 正确地做事 ” , 对 “ 做 正确 个环 节 是 美读 诗 歌 , 他称之为 “ 吟 引 , 教学环节详略" N- 当, 取 得 了 很
I 课堂l 爆 倒 评 品本 版 主 持 , 水 鱼
古典诗歌教学 : 让我们做正确 的事
破阵子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课例评点
⑧ 沈 江峰
孙 老师这堂课给我1 I " 3 的 整 体 质 。它 在 我 们 的 古 典 诗 歌 当 中 有 许 整 堂 课 教 师 基 本 上 没 有 提 出 一 个 感 觉 如果 用一 个 词来 形容 , 那 就 是 许 多 多 的体 现 。 叶 老 说 “ 教 材 无 非 问 题 , 没 有 现 在 公 开 课 “ 老 师 提
学 中教 什么 的 问题 , 更 值 得 我 们 大 内 容 的 确 定 , 其 文化 价值 是最 关键 “ 任 务 驱动 ” 的 方式 , 引 领 和 促 进 学
家关注。我' I f - J 这 次 研 讨 的 主 题 是 的 东 西 。
“ 古 典 诗 歌 教 学 内容 的确 定 ” 。它 不
“ 惊艳 ” 。 它表 现 出 两 个 方面 的特 是 个例 子 ” , 教 材 中 的 古 典 诗 歌 不 问— — 学 生 回 答 ” 的套 路 , 而 主 要
点。
仅 仅 是个 例 子 , 更 应 是 民 族 文 化 传 依 靠 师 生 多 向 互 动 的 环 节 来 结 构
第一 。 教 得 准 。 教 师 在 课 堂 教 承 的种 子 , 是 基 因 。 古 典 诗 歌 教 学 课 堂 。 教 师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采 用 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材分析
【相关资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原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翻译】:沉醉中挑亮灯光抽出剑来细看,梦醒后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之声。
把烤牛肉分给部下饱餐一顿,琴瑟演奏出北疆苍凉的乐曲。
在肃杀的秋风中,战场上军队正在检阅准备出征。
战马像的卢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鸣使人心惊。
多想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自己也赢得一世乃至死后的英名。
只可惜白发已现两鬓!【写作背景】:从这首词的题目“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可知,它是为了勉励陈同甫而写的一首抒发壮怀的寄赠词。
陈同甫即陈亮,南宋时期坚决主张抗战的著名思想家。
1188年,他到铅山拜访辛弃疾,两人一起议论国家大事,谈得十分投机。
分别之后,辛弃疾于次年(1189)写了这首词。
这年,是诗人被罢官的第九个年头,时已五十岁。
宋金处于对峙状态,二十多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事,南宋统治集团一味苟且偷安,不谋恢复中原。
然而,辛弃疾虽处困境,却时刻不忘国家大事,把收复中原大业挂在心上,这首《破阵子》就集中地反映了他的这种爱国思想。
【典故化用】:1.“八百里分麾下炙”:意思是分烤牛肉给部下享用,典出自《世说新语·汰侈》篇。
晋王凯有良牛,名“八百里驳”。
一次王凯同别人比箭,以八百里驳作为赌注,结果王凯输了,便杀了这头牛,做了烤牛肉。
苏轼在《约公择钦是日大风》诗中写到:“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
”苏轼以“八百里”入诗,辛弃疾又以“八百里”入词,可见用“八百里”代牛是当时的流俗习语。
2.“五十弦翻塞外声”:意思是用琴瑟演奏出边塞雄壮悲凉的战歌。
李商隐《锦瑟》诗开头有“锦瑟无端五十弦”的句子。
本句中的“五十弦”是泛指乐器。
“翻”指演奏出来。
“塞外声”,指边塞上的少数民族乐曲,这些乐曲,大都具有粗犷豪放、雄壮苍凉的特点。
3.“马作的卢飞快”:“的卢”是一种烈性的快马(额部有鲜明的白斑),《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中,有刘备檀溪跃马脱难的故事,所骑的卢“一跃三丈”。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教案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教案《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教案》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整体感知:这首词是作者寄给志同道合的朋友陈亮的,用以抒发自己的凌云之志和无限感叹之意。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上下贯通,一气呵成。
统观全词,前九句一气贯注,酣畅淋漓,至结句始转笔换意,理想的梦境与痛苦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
作者将记叙、议论、描写和抒情融为一体,语言生动夸张,极度想象力;意境雄奇壮阔,气势豪放飞扬。
主题思想: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江西上饶时所作,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反映了作者念念不忘少年时期的抗金战斗生活,抒发了作者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功立业的壮怀,结句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特色赏析:第一,基调高昂,催人奋进。
"沙场秋点兵"之后,大气磅礴,直贯后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虽未做更多的描写,但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画面的闪现: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逃;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击;凯歌高奏,旌旗招展。
这是一场反击战。
那将军是爱国的,但也是追求功名的。
一战获胜,功成名就,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岂不壮哉!第二,通过动作和特写刻画人物。
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了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意味无穷。
为什么要喝酒,而且吃"醉"?既"醉",为什么不去睡觉,而要"挑灯"?"挑"亮了"灯",为什么不干别的,偏偏抽出宝剑,映着灯光看了又看?这一切都是为了"了却"洗雪国耻、恢复中原的"天下事",为了施展雄才大略,赢得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生前生后名"!读到此,有声有色、酣畅淋漓的点兵场面,斩将擎旗的英雄战士形象,"了却君王天下事"的赤胆忠心,无一不跃然纸上。
品一曲厚重的宋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堂实录及赏评
品一曲厚重的宋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
堂实录及赏评
郑国民
【期刊名称】《《语文教学通讯·B刊》》
【年(卷),期】2016(000)002
【摘要】【课堂实录】一、游戏激趣,引热气氛师:今天,很荣幸来到园林式的苏州市第一初级中学。
走进校园,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在此上课,备感亲切。
上课前我们先做一个小游戏——"天才知道"。
这是教育电视台的热播节目。
具体游戏方法是
通过依次展示的两组信息,猜出老师的家乡。
(屏显。
)第一组信息:苏堤、沈园、东山。
第二组信息:苏轼、陆游、谢安。
(生思考,讨论,交流。
)师(揭示谜底):【总页数】4页(P27-30)
【作者】郑国民
【作者单位】春晖外国语学校浙江绍兴31235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艺术风格浅析 [J], 邰欢欢
2.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艺术风格浅析 [J], 邰欢欢
3.品一曲厚重的宋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堂实录及赏评 [J], 郑国民
4.谈隐含义素在诗词赏析中的应用价值
——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为例 [J], 张素凤
5.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辛弃疾作品教学研究——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为例 [J], 云舒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首雄壮悲凉的军歌——初中语文《破阵子》课堂教学实录评析龙泉市第三中学夏彤[课文说明]:《破阵子》是辛弃疾晚年的作品,是赠给志同道合的好友陈亮的,全词描写了激昂的斗志和满怀的豪情,给好友以慰藉,也抒发了自己渴望杀敌报国的豪情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课堂实录]:一、出示课题,介绍作者。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辛弃疾的一首词——《破阵子》(幻灯片打出)。
课前让大家去查辛弃疾的资料,同学们都已上交,我也评阅了,发现获A等的同学较多,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现在不展示。
现在,我们就来说说辛弃疾的字、号与集子吧。
生齐: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长短句》。
(板书)师补充:《稼轩长短句》共有620余首词,其数量之富,质量之优堪称一绝。
(板书:富、优)二、整体感知全词。
师:同学们,这是一首词,我们读词最主要的是什么?生:读出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
师:出示课件——“情?”及全词。
(并在每句前标上序号①-⑩)师:这首词的哪些句子写战斗生活的?都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带着这两个问题,大家齐读这首词。
(生齐读)师:有谁来说说哪些句子是写战斗生活的。
生1:③-⑤句。
生2:该是③-⑦句。
生3:要加上①、②句。
生4:①-⑤句。
师:有的同学说⑥、⑦句不是,你们认为呢?生5:我觉得不是。
如是,就不该分作上下两阕。
师:这位天下提到了词的上下阕,很好。
的确,词的上下阕在内容上往往有较大的跳跃,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上阕是抒发人生感慨,下阕则抒写离合之情。
那这首词呢?生6:我觉得⑥、⑦句也是写战斗生活。
因为这里写到了“马”、“弓箭”。
师:对啊。
写“马”写“弓箭”不就是写战斗生活吗?我们再来看看⑧、⑨两句,读读注释,说说“天下事”是何事?生7:“天下事”指收复中原。
师:战斗结束,功成名就,岂不壮哉!师: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为:全词前九句都是写军中生活的。
(出示课件)战斗气氛①醉里挑灯看剑②梦回吹角连营军营生活③八百里分下炙④五十弦翻塞外声⑤沙场秋点兵战斗场面⑥马作的卢飞快地⑦弓如霹雳弦惊战斗结束⑧了却君王天下事⑨赢得生前身后名三、具体分析,研究课文。
(一)、分析研读①、②句。
师:从①、②两句你们看到了什么?是身强力壮的农夫?还是衣裳褴褛的老人?生齐:都不是。
师:那是个怎样的形象?生齐:是将军,是壮士。
师:请大家拿出自读笔记本,用第三人称写出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
生:写作,约三分钟。
师:写好的同学,请读给大家听听。
生8:在夜深人静的夜里,一位将军心里万千思绪,他希望报效祖国,他想为国杀敌,这是一个作为将士的责任与愿望。
生9:他是一个壮志满心的壮士,夜深人静时,他心情起伏,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喝酒,想不到一喝就醉了。
睡意朦胧中,看到床前悬挂着的七星宝剑,禁不住取下轻轻地抚摩着,心里默念着:这把宝剑已跟随我十多年了,为我立下了赫赫战功啊。
师:这位壮士不睡觉,半夜在抚剑观看,可见他渴望的是什么?生10:战斗。
师:对,他有杀敌雄心。
生:齐读“杀敌雄心”。
(二)、分析研读③——⑤句。
师:同学们再看③——⑤句,军营生活是怎样一种场景?(生齐读: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如果你是导演,要求拍这个场景,你会如何布置?请把它写下来。
生写作,约三分钟。
师:请同学们展示成果。
生11:军营里,战士们正在炙烤着可口的牛肉,大家伙围坐在一起,演奏出一曲曲悲壮的歌曲。
马上就要检阅了,部队就要出征杀敌了,不知道这样快乐融洽的军营生活还能持续多久,但这是战士们的荣耀。
生12:在辽阔的土地上,小兵们正围坐在地上,搭着火把,手里还不停地翻转着手中的烤肉,然后等着烤熟后,每个人分着吃。
手掰着牛肉,津津有味地吃着,有的小兵正合奏着一曲雄壮而悲凉的曲子,与草原上牛羊的叫声应和着。
现在军营里,将士们正赶上这秋天的季节检阅军队。
生13:军营里,篝火旁,将军正把烤熟的牛肉分给勇敢的战士,接着战士们又演奏出了雄壮悲凉的曲子,然后排成整齐的队伍,让将军检阅。
仿佛听到将军在说:“战斗吧,勇士们。
”师:刚才几位同学,都把场景设在了晚上。
写出了将军在检阅军队,准备出征,很好。
其实,只要理解了词句,把它所蕴涵其间的意境挖掘出来即可。
老师这里也有几句话送给同学们: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他们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牛肉一吃完,就排成整齐的队伍,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
师:从这场面看,他可能是位将军,有着昂扬的斗志。
生:齐读“昂扬斗志”。
(三)、分析研读⑥——⑦句。
师:这两句写战斗场面,能试着背一背吗?(生齐背。
)师:联系《木兰辞》,看看写法是否一样?生14:《木兰辞》写得简练,而这一课写得详细。
师:回答得很好。
那么,同学们能不能运用想象把这个场面也写一写?生:写作,约三分钟。
师:请说说你写的语句。
生15:战场上,风沙飞扬,将军率领着战士们在战场上杀敌,战士们视死如归,奋勇无比,勇猛的将士坐着的的卢马飞也似的,只见不一会儿,敌方军兵已死伤无数。
我方士兵在将军的命令下和战鼓的鼓舞下士气大增。
终于,经过奋战,完成了收复中原的心愿。
生16:战火纷纷的沙场上,战士们手握长矛,横戈跃马,一往无前。
将军身骑战马,带领着士兵冲锋陷阵。
战马驰过脚下扬起尘土,弥漫在空中。
拉弓时发出的声音犹如霹雳声,吓得敌人魂飞魄散。
望着地热呢额的战旗随风倒下,每一个人心里都乐了,脸上洋溢着喜悦。
生17:将士骑着一匹烈性快马,英勇地奔跑在战场上,手里举着弓,用力拉开弦一放,只听“嗖”地一声,箭已远远地射出了,却还能听见弓弦震动的声音,久久地回荡在耳边。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挺不错,写出了词人在战场上的勇往直前冲锋陷阵的行为和精神。
生:齐读“冲锋陷阵”。
(四)、分析研读⑧——⑨句。
师:这“了却”一词用得极好。
同学们知道好在哪吗?生18:表现出了战斗的艰辛。
师:能否换成“完成”?生19:“完成”是带有任务性的;“了却”是扫除君王的心头病。
师:“了却”经常与什么词搭配?生齐:心愿。
师:他的心愿是什么?生20:他把“君王天下事”,也就是收复中原,看成了自己的心愿。
师:了却了心愿,这时主人公的心情可用什么词来形容?生21:喜悦。
生22:幸福。
生23:快慰。
师:说得不错。
他把自己的喜与哀和国家、民族联系在一起了。
为国家做事感到幸福,只有仁人志士才能做得到。
师:出示课件,展示。
{ 杀敌雄心(动作、神态、心理)披肝沥胆壮士昂扬斗志(麾下点兵)忠一不二冲锋陷阵的战斗激情勇往直前以恢复中原为己任的豪情(快慰心理)(五)、分析研读核心句——可怜白发生。
师:同学们读了前九句,觉得这是一首什么词?生24:壮词。
师:何以看出?生25:序中写道“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师:辛弃疾的词被称为“英雄之词”,辛弃疾也以英雄自诩。
这符合吗?生齐:符合。
师:这一点,我们可以结合他当时的背景来理解。
(介绍辛弃疾的战斗身世和写作背景)师:当时那个时代,根本没有产生真正“壮词”的条件!这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壮词,是悲歌,是梦,是幻境,是理想;而现实是——可怜白发生。
师:“可怜”是何意?生26:可叹,可惜。
师:叹的、惜的是什么?生27:惜失去了二十多年的光阴。
生28:叹壮志雄心没有得到实现。
生29:叹英雄无用武之地。
以上板书,课件展示:可怜(现实)悲歌师:我突然想到陆游的一句诗——报国欲死无战场!(板书)这是很多仁人志士在报国无门的情况下的悲叹。
当时腐败昏庸的朝廷致使作者壮志难酬,我们可以从词中感受到他对岁月易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无奈!师:仅仅这样,是否还浅了一点?联系辛弃疾的身世,我还想到了陆游的《陇头水》,从中可以看出(课件展示):既是对岁月易逝、壮志难酬的悲叹,也是对统治者重用奸佞,排斥、打击主战派的愤慨,表达了对朝廷屈膝投降,苟且偷安的强烈不满。
四、分析写作特点。
师:读了全词,你们认为本词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生30:前后对比明显。
前九句衬托最后一句。
师:是呵。
全词写现实的只有末一句——“可怜白发生”,这也是全词的核心句,而且一转折就结束了。
这样的安排很特别,因为一般文章都把中心放在详处。
作者是想把理想和现实造成强烈的反差,这么多的豪情壮志,这么多的淋漓尽致,只为了突出“悲”的成分,“悲”的感慨,“悲”的无奈!以上板书,课件展示:特点“以壮写悲”。
战斗生活(壮)(理想)| |可怜白发生(悲)(现实)接着,课件再展示“凌空翱翔的苍鹰突然坠地”一句。
师:这是一位著名人物对这首词写法上的精辟见解,那么有何看法?生:很恰当。
师: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感觉?生31:很突然,很快速。
师:这样陡然下落,戛然而止,我们的心灵也会被它震撼。
这种安排因出人意料而更扣人心弦,更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师:这首词的文笔矫健有力,突出了辛词的豪迈风格,而且上下阕之间内容没有改变,是不是仅仅想在写法上标新立异呢?生32:不是。
这是作者继续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
下阕紧承上阕而来,是为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这个中心服务的。
这也是作者创新精神的体现。
以上板书,课件展示:过变不变末句转折——创新师:诗词的朗读有助于我们对内容的理解。
下面,我们有感情地来朗读一遍。
该词感情该如何把握?生33:前九句该是豪迈的,最后一句是无奈、深沉的。
师:说得很好。
大家就带着这样的感情大声诵读吧。
生:朗读全词。
五、拓展延伸。
师:出示陆游的《诉衷情》下阕。
(“胡来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生:齐读。
师: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愿?词的意思是什么?生34:解释诗句。
生35:表达了诗人报效祖国的心愿。
师:陆游也用诗化的语言把这种壮志难酬的悲叹表现出来了。
陆游和辛弃疾一样,都有报国之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这份情,这个愿望,在词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六、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点评]:张道华老师是个非常敬业的人,是我们这些年轻教师的楷模。
非常有幸,听了她的好几节课。
其课堂上的信息量之大,理念之新,让我受益匪浅。
现就以她的《破阵子》一课教学作一浅评。
我认为这一堂阅读课,其可取之处至少有以下几点:一、抓住重点,注重教学结构的合理设计。
本文教学的重、难点分别是理解其准确、生动、凝练的语言和把握全词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始终围绕着这两点来展开教学活动,整个教学过程合理、有序。
在突破难点时,巧妙地抓住了“可怜白发生”这一核心句。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又插入介绍了辛弃疾的生平经历。
还引用了陆游的多首诗歌,既帮助学生理解了《破阵子》的主题思想,又由点及面,让学生了解到像辛弃疾这样壮志难酬的爱国志士还有很多很多。
二、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和氛围的创设。
由于学生没有与作者相类似的情感体验,所以,这也成了学生理解诗词思想的一大障碍。
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行氛围的创设?张老师自有她的高明。
整个教学过程,张老师始终以饱满的感情投入,以此感染学生,带领学生披文入情,在阅读中理解,在理解后练笔,师生互动,创设出一种情感的氛围,学生完全沉浸在词人的那种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无奈之中,他们无不把自己的体验融入到文中人物中去,与主人公同喜同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