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语文《10、古诗三首·石灰吟 》优秀教学设-微课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石灰吟》教学设计
“希望大家能够以石灰为榜样,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努力前行。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成为一个有品质、有担当的人。”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石灰吟》一课的学习成果,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特布置以下作业:
1.朗读课文:《石灰吟》至少三遍,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尝试背诵。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下面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下这首诗中的石灰品质,以及它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大家可以举例说明,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2.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a.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感受诗人的高尚品质,学习石灰一样,坚定信念,勇敢面对困难。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3.倡导清白做人、诚实做事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二、学情分析
针对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石灰吟》这一章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古诗阅读和理解方法。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古诗的意境、修辞手法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悟。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下学情分析如下:
2.写作练习:以《我心中的石灰》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作文,体现石灰所象征的高尚品质和自己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3.诗歌鉴赏: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鉴赏短文。
4.跨学科学习:结合历史或美术等学科,了解古诗背景和时代特点,制作一份关于《石灰吟》的PPT或手抄报,展示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六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10《古诗三首》《石灰吟》优秀教学案例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诗文的意象、情感和价值观。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3.教师强调古诗文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古诗三首》和《石灰吟》的鉴赏文章,或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诗歌。
3.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思考诗文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意义。
(三)小组合作
1.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诗文鉴赏、分析和评论等任务。
2.教师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发挥团队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3.教师关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组评,鼓励学生欣赏他人的优点,学会提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设性的意见。
3.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课堂参与度,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一首流行歌曲《江南》作为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歌词中的古典意境,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
2.教师提问:“你们听说过哪些著名的古诗文?它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和感受。
3.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六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的《古诗三首》和《石灰吟》,希望通过学习,大家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诗文的艺术魅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朗读《古诗三首》和《石灰吟》,指导学生注意诗句的韵律和节奏。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语文《10、古诗三首·石灰吟 》优秀教学设-微课教案
古诗《石灰吟》教案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锤、凿、焚”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4.了解古诗中表达的诗人情感。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竹石》。
2.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教学难点:了解古诗中表达的诗人情感。
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1.读诗题。
(读三遍)2.简介作者: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上城区)人。
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曾做过巡抚,为民兴利除弊,后来做了兵部尚书。
他忧国忧民,为官清正,性固刚直,不畏强权,深受人民的爱戴。
他的诗风中始终贯穿着深沉的报国爱民的思想及廉洁坚贞的高尚情操。
3.释题:《石灰吟》有的书叫《咏石灰》。
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
二、读诗句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自读情况。
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三、明诗意出示提示:观察课文插图,抓住关键字眼,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千锤万凿:“千、万”是虚指,形容很多次;无数次的锤击开凿。
形容开采石灰非常困难。
(2)烈火焚烧:石灰烧制过程中要经历的痛苦(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
(4)诗意:经过千万次锤凿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烈火焚烧的炼制也好像是平常的事情。
2、“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粉身碎骨”指石灰使用时,要碎散成粉末。
(2)浑不怕:一点也不怕。
浑:全,全然。
(3)清白:明指石灰洁白的颜色;这里暗喻高尚品格。
(4)诗意:纵然粉身碎骨也毫不害怕,只要能将清白留在人间。
3、结合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四、悟诗情再读古诗,借助诗句意思,思考: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追求?1.首句写开采石灰的艰难困苦,次句写石灰在烧制过程中面对严酷考验,却从容自若,淡然处之。
10古诗三首《石灰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石灰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石灰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比喻,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诗歌朗诵和写作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尊重,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石灰吟》的作者、创作背景和诗歌主题。
2. 诗歌解析:详细讲解诗中的每一个句子,特别是其中的意象和比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3. 诗歌朗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诵诗歌,注重语音、语调和情感的传达。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义,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5. 写作活动: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或者写一篇关于《石灰吟》的感受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石灰吟》的意象和比喻,正确地朗诵诗歌。
2. 难点: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创作自己的诗歌。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背景和相关资料。
2. 学具: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和自己的思考。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短视频,引起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诗歌背景介绍:简要介绍《石灰吟》的作者、创作背景和诗歌主题。
3. 诗歌解析:逐句讲解诗中的意象和比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4. 诗歌朗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诵诗歌,注重语音、语调和情感的传达。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义,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6. 写作活动: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或者写一篇关于《石灰吟》的感受文。
7.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并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
板书设计1. 《石灰吟》2. 作者:XXX3. 诗歌主题:XXX4. 重点解析:诗中的意象和比喻5. 朗诵指导:语音、语调和情感的传达6. 小组讨论:诗歌的意义和感受7. 写作活动:创作自己的诗歌或感受文作业设计1. 必做题:背诵《石灰吟》,并用自己的话解释诗中的意象和比喻。
10古诗三首《石灰吟》(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石灰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石灰吟》,理解诗中的生字词,了解作者于谦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品质,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作者于谦及其创作《石灰吟》的历史背景。
2. 诗歌解析:逐句解析诗句,讲解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
3. 诗歌鉴赏:引导学生从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哲理美等方面进行赏析。
4. 诗歌拓展:对比其他咏物诗,探讨《石灰吟》的独特之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石灰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作者于谦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诗歌背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诗句,分析诗歌意象、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鉴赏:引导学生从音韵、意境、哲理等方面进行诗歌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教学重点与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诗歌,撰写诗歌鉴赏短文。
六、板书设计1. 诗歌背景:于谦、历史背景2. 诗歌解析:意象、修辞手法、表达技巧3. 诗歌鉴赏:音韵美、意境美、哲理美4. 诗歌拓展:咏物诗对比七、作业设计1. 背诵古诗《石灰吟》。
2. 撰写一篇关于《石灰吟》的诗歌鉴赏短文,不少于300字。
3. 收集其他咏物诗,与《石灰吟》进行对比分析。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作者故事、解析诗歌内容、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石灰吟》的知识点,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语文《10、古诗三首·石灰吟 》优秀教学设-微课教案
一、新课导入1.咏物诗在我国古典诗歌百花园中独树一帜,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了自己的感情。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咏物诗的殿堂,学习鉴赏咏物诗两首《石灰吟》《竹石》。
二、对比诗题,感悟题意1.师:板书《石灰吟》《竹石》,请同学们自读诗题,找找看两首诗歌题目有哪些相同点?预设:都是咏物、都有赞美的意思……三、整体通读,把握诗境生自主读,师正音:“凿”读“záo”;“碎”读“suì”,明确诗歌节奏。
四、分步解读,品悟诗情(一)石灰吟。
1.理解诗意,质疑问难。
(1)释题,理解“吟”。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
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2)抓住关键词,体会石灰的特点。
思考:诗人吟诵的是石灰,那么石灰有什么特点呢?诗中用哪些词描写了石灰的经历?①生自由读诗,并圈画出描写石灰经历的词语。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②选择其中一个词,结合自己的想象,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3)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总结:石灰就是先千锤万凿,然后烈火焚烧,最后粉骨碎身。
过渡:古人认为优秀的品格要经得起考验,无论这考验有多么艰难,它仿佛就是高洁品质的最好见证。
刘禹锡说:“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意思是说淘金要千遍万遍的过滤,虽然辛苦,但只有淘尽了泥沙才会露出闪亮的黄金;《警世贤文》中讲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说的是宝剑的锋利刀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梅花能飘香是因为它坚持度过了寒冬。
严峻的考验过后往往会诞生高洁的品质。
同学们,请再次默读这首诗,想一想面对如此的磨难,石灰又是怎样的态度呢?师:说到“等闲”这个词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哪句诗?毛泽东的《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而在石灰眼里,千锤万凿是若等闲,烈火焚烧也是——若等闲。
文中还有一个词也说明了同样的意思,就是——全不怕。
10古诗三首石灰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8. “要留清白在人间”形象地描绘了石灰的纯洁品质,石灰在高温下依然保持洁白无瑕,象征着诗人的高洁品格。
9. 诗人于谦通过《石灰吟》这首诗,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险、坚强不屈的精神,以及对于清白人格的追求和坚守。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1. 清晰、准确地讲解《石灰吟》的全文和诗人于谦的生平简介。
2.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1.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石灰的特性与诗人的品格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10. 《石灰吟》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刻,通过对石灰特性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品格和精神。
七、内容逻辑关系
重点知识点:七言绝句、明代诗人于谦
词: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清白
句:要留清白在人间
2. 石灰的特性及其象征意义
重点知识点:石灰的特性、象征意义
词:坚硬、纯洁、无私奉献
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
情感升华:
1. 结合《石灰吟》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古诗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石灰吟》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1.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石灰吟》的全文和诗人于谦的生平简介,强调重点和难点。
2.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1. 发放预习材料,包括《石灰吟》的全文和诗人于谦的生平简介。
10 古诗三首 《石灰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石灰吟》,使学生了解古诗的韵律美,感受古诗的意境,理解诗意,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石灰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内容《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创作的一首托物言志诗。
全诗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诗人高洁的理想。
诗的前两句就石灰的特征说人,“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还要把洁白干净留在人世间,充分表达了一个终生坚守高洁情操的人的志向。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高洁的志向。
2. 教学难点:感悟诗中的托物言志手法,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朗读古诗: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指导学生把握古诗的韵律美,感受古诗的意境。
3. 理解诗意:教师讲解诗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高洁的志向。
4. 分析诗歌结构: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特点,如对仗、押韵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6. 总结全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板书设计《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石灰吟》。
2. 结合诗意,谈谈你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搜集其他托物言志的古诗,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了《石灰吟》的诗意,感受到了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
六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10《古诗三首》《石灰吟》教学设计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教师及时点评、指导。
3.通过讨论,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鉴赏古诗,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4.引导学生将古诗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学会运用古诗鉴赏的方法,如抓关键词、分析意象、品味情感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设想: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展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教师及时点评、指导,巩固所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尊重他人的情感态度,以及面对困难、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设想:通过讲解诗人的生平事迹,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思考诗人是如何通过诗句描绘出美好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石灰吟》,并简要介绍作者背景及古诗的创作意境。
3.邀请学生朗读《石灰吟》古诗,感受其韵律美,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将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1.逐句解析诗句,分析生字、生词,如“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等,解释其含义,并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自然、尊重他人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情分析如下: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对古诗有初步的接触和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石灰吟》这首古诗的内容、形式和意境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解需求。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较浓,但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仍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但个别学生仍需加强。
10《古诗三首》石灰吟(教学设计)语文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之《石灰吟》教学设计【设计依据】1.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
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遵循这一理念,我充分利用本课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懂重点词、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
2.教材分析《石灰吟》是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古诗,作者是明朝大臣、军事家于谦。
这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赞颂了石灰坚贞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3.学情分析在教授《石灰吟》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从年龄和认知水平来看,学生们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强烈的阶段,但他们的古诗鉴赏能力尚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到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生僻字的理解、诗句的赏析等,并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掌握这首古诗的精髓。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石灰吟》。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
【教学重难点】(1)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
【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谈话法启发引导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2)搜集诗人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温习旧知(1)学生集体复习背诵《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马诗》。
(2)师:“诗鬼”李贺借“马”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像这样通过一个事物来表达自己志向的写法,我们称为“托物言志”。
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运用托物言志表现手法的古诗《石灰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石灰的特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学习目标:1. 了解石灰的特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学习任务:一、初读诗句,整体感知二、品读诗句,理解诗意三、“托物”写诗,抒发志向重点:在有层次的品读中明诗意、悟诗情。
难点:借助资料,体会于谦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课前准备:学生阅读的资料;PPT。
第二部分过程设计激情导课:1、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
读题。
吟,是古诗的一种形式。
吟诵,赞美的意思。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朝的于谦)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2、明确目标石灰有什么值得称颂的3、预期效果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古诗,走进于谦,用以前学古诗的方法明诗意,悟诗情。
怎么样对自己有信心吗民主导学任务一:初读诗句,整体感知任务呈现:自由朗读古诗,至少读三遍。
要字正腔圆地读,读到读准字音了,读通句子了,读出节奏了停下来。
遇到易错的字音可以在书上做出标记。
自主学习: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展示交流:1、谁来提醒一下大家,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音要注意2、指读,评价。
同桌互读。
任务二:品读诗句,理解诗意过渡: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具体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
任务呈现: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这份材料与于谦的描写哪些地方是一一对应的。
借助它把你认为重要的和不理解的字词解释标在书上空白处,并试着理解诗意。
石灰自述自主学习:学生对照材料与古诗,寻找制作过程的联系点。
展示交流:1、对比中说诗意,随机品读,评读。
(1)主要埋藏在深山之中——千锤万击理解字意:锤、击。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石灰吟》优秀教学案例
4.反思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收获和不足。同时,组织学生相互评价,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与进步。教师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评价能力。
2.组织学生相互评价,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与进步;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在情景创设方面,我力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文所描绘的场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问题导向方面,我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方面,我组织学生相互合作,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反思与评价方面,我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总之,本节课我将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能力。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诗歌,培养批判性思维;
4.运用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进行创意写作和表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石灰工人的辛勤劳动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培养尊重劳动的观念;
2.领悟诗中的哲理,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学会关爱自然,珍惜资源,提高环保意识;
4.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人沟通交流。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石灰烧制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文所描绘的场景;
2.创设石灰工人辛勤劳动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工人的艰辛和坚韧;
3.通过音乐、图片等辅助手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新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石灰吟》优秀教案
教师姓名×××单位名称×××填写时间×××学科语文年级/册六年级(下)教材版本部编版课题名称古诗三首《石灰吟》难点名称体会古诗表达的崇高志向和节操,学习诗人高贵品质,并从中受到教育。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感悟诗人的崇高志向和节操。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对于咏物诗,学生读文字容易知道诗歌写了什么,但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学生处在似懂非懂状态之中,需要教师指导。
难点教学方法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指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1.解题、释题。
2.简介作者。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1.学习生字。
2.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介绍石灰的生产过程。
4.诗句品析,石灰经历了什么?(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理解千锤万凿。
5.石灰把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看作什么呢?(若等闲),理解若等闲。
6.千锤万凿、烈火焚烧和若等闲鲜明的对比,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7.理解诗意: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采出来的石灰,对石灰窑中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跟平常事一样。
8.说一说:你怎么理解这两句诗里所包含的深层意义?(首句写出石灰在开采过程中经受住了千万次的敲打锤击。
次句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仁人志士无论面临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9.石灰又留给人间什么呢?(青白),理解清白,它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石灰当作人来写。
10.理解诗意:即使粉身碎骨也都无所畏惧,只为把一片清白长久保存在人间。
11.朗读全诗,思考:作者又把什么留给了后人呢?这两句暗喻诗人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的志向,一语双关,借石灰之口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12.体悟诗情:读完于谦的一生,再读于谦的《石灰吟》。
诗人咏石灰,实际上在咏什么?(石灰吟》以石灰作比,借以言志,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坚贞不屈、持身清白的高尚品质。
10 古诗三首 石灰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石灰吟》一、教材分析《石灰吟》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首经典古诗,其教学价值不仅在于让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更在于通过这首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与志向,以及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首先,从文学角度来看,《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作者于谦以石灰为喻,表达了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坚定信念和高洁情操。
这种借物抒怀的手法,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诗歌的深层含义。
其次,从教育意义上看,《石灰吟》的教学过程也是一次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
二、学情分析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石灰吟》这首古诗既有一定的挑战性,也有很大的收获空间。
一方面,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他们可能难以直接理解诗中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复杂情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讲解背景知识、引导学生联想想象、组织小组讨论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诗歌。
另一方面,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他们喜欢听故事、看图片、做游戏等生动有趣的活动。
因此,在《石灰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特点,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学情分析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不同学生在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也需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设计思路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了解到于谦这位民族英雄的生平事迹,感受他为国为民的崇高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同时,诗中所体现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也是对学生品格教育的重要内容。
此外,教材在编排上也注重了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通过《石灰吟》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对古诗的理解能力,提高阅读鉴赏水平,并为后续学习其他咏物诗打下坚实的基础。
10古诗三首《石灰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石灰吟》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石灰吟》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石灰吟》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石灰吟》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1)PPT:教师可以使用PPT来展示《石灰吟》的诗文、作者简介、历史背景等相关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诗文内容。
(2)视频: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关于石灰和石灰窑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石灰的特性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3)在线工具: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工具,如在线词典、古诗鉴赏网站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
1. 知识方面:六年级学生在之前的语文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多种形式的古诗,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通过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古诗知识,如古诗的押韵、平仄、对仗等。同时,他们对古诗的意象、修辞手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学习《石灰吟》时,学生能够较快地理解和掌握诗中的基本特点。
2. 能力方面:六年级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他们能够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理解和感受诗人的情感。此外,他们在学习古诗时,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合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游戏:在讲解古诗的押韵和平仄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如古诗接龙、古诗对对碰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古诗的韵律特点。
(4)小组讨论:在讲解古诗的情感和寓意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石灰吟》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交流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使用多种教学媒体和资源,如PPT、视频、在线工具等。
10古诗三首石灰吟(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体验《古诗三首石灰吟》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三首石灰吟》的知识点。
4.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石灰吟》这首诗的文学形式和创作手法。
答案:这首诗的文学形式是七言绝句,创作手法包括比喻、象征、对比等,通过石灰的特点和品质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追求。
5.请结合《石灰吟》这首诗,谈谈你对于谦的生平事迹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的了解。
答案:于谦是明代文学家,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保持清白正直的品质。通过学习这首诗,我更加了解了于谦的生平事迹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学情分析
本节课《古诗三首石灰吟》面向的是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从知识方面来看,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汉字书写和阅读能力,对古诗文也有了一定的接触和了解。他们能够理解古诗文的基本内容和形式,但对于一些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情感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2.请分析《石灰吟》这首诗中石灰的特点和品质,以及这些特点和品质所体现的精神内涵。
答案:石灰的特点是坚硬、洁白、纯净,品质是坚贞不屈、清白正直。这些特点和品质体现了作者的高尚品质和坚定信念。
3.请结合《石灰吟》这首诗,谈谈你对石灰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答案:石灰精神是指坚贞不屈、清白正直的品质。通过学习这首诗,我明白了做人要像石灰一样,坚定信念,清白正直,不屈不挠。
10 古诗三首《石灰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 古诗三首《石灰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石灰吟》,理解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所作,通过对石灰的描写,表达了作者高洁的志向和不屈的精神。
2. 诗歌解析:对《石灰吟》进行逐句解析,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 写作手法:分析《石灰吟》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等,理解其在诗歌表达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确朗读、背诵《石灰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 难点: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其在诗歌表达中的作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背景和解析内容。
2. 学具:笔记本、笔,用于记录诗歌解析和心得体会。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石灰吟》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石灰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石灰吟》的写作手法和作者情感。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石灰吟》的主题和写作特点,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板书设计1. 《石灰吟》2. 作者:于谦3. 背景:明代4. 意境:高洁、不屈5. 写作手法:比喻、象征作业设计1. 朗读与背诵:《石灰吟》2. 写作练习:仿写一首以自然景物为题材的诗歌,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课后反思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石灰吟》的理解和感受,了解教学效果。
2. 教学调整: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注:本文为示例教案,实际教学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重要环节。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之石灰吟》微课教学设计
1.启发式提问:
-教师提出问题,如“诗人如何通过‘石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尝试解答问题,教师提供反馈和指导。
2.案例分析:
-教师选择诗句,如“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引导学生分析其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学生通过分析,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和艺术特色。
-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绘画等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定期进行学习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二、教学内容规划
教学内容大纲:
1.关键概念引入
-介绍《石灰吟》的作者及其时代背景。
-引入“石灰”这一主题,探讨其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2.讲解
-逐句解读《石灰吟》,解释生字词和难点。
-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定期更新和检查媒体资源,确保其与当前教学实际相符,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和教育性。
五、学习评估与反馈机制
-即时小测验:通过在线平台进行,以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检验学生对微课知识点的即时理解和记忆。
-作业提交:布置与《石灰吟》相关的写作或绘画作业,评估学生对诗歌内涵的深入理解和创造性表达。
收集和分析学生反馈的措施:
确保技术使用的流畅性和教育性的措施:
-精心设计PPT,确保内容简洁明了,资源,确保其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不分散学生注意力。
-在线测验题目设计要科学合理,难易适中,能够全面覆盖教学目标。
-教师在使用媒体和技术时,要适时引导,确保学生能够专注于学习内容,避免技术成为教学的干扰因素。
3.互动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就诗歌中的主题、情感、哲理等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在讨论中交流观点,教师总结并提炼关键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灰吟》教学设计课前谈话:同学们,随着岁月的步履,你成长的不仅是身体,还有心智,如,现在你看到:课件:1、太极洞滴水穿石的景观让你领悟了……2、大雪纷飞中傲放的腊梅让你油然而生……3、春风中,草木萌发,追随着时光,沐浴着风雨,竟长成了大树,你会情不自禁地感叹……一切景物都在悄悄地诉说,相信聪明的你,也会一一倾听,情思被迁……又有多少文人墨客看懂了,于是便有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物喻理,为我们创造了多么丰实的精神食粮,今天,让我们和这人相约,汲取营养,现在,让我们休息静候课的开始……一、读古诗,知大意刚才的课前谈话,让我们体会到了人的联想的丰富,人的情意的厚重,人的思想的深刻。
今天,就让我们来吟两首这样的古诗,相信会让你心智鉴开!1、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看古诗两首2、自由读诗,你发现这两首都是什么诗?字字含情,行行有意,篇篇铿锵,同学们,来,首先让我们读第一首,和我一起写诗题让我们大声诵读第一首,达到正确、流利3、借同学们一双敏耳,互读互听互评,达到要求,指名读二、解诗意让我们深入研究这首诗,比比谁得到的多1、回忆学习古诗的常规方法2、完成练习:(在个人自学思考的基础上,学习小组共同研究)(2)读本诗,你学到了两个四字成过这个成语你体会到出了这个过程的艰难。
(读石灰资料)3、以上练习是对你所学零碎的检测,现在,你能用通顺的语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吗?(自由练说,指名说)三、体诗情(由诗及人,由人及诗,人诗合一)这首咏物诗,只是在赞石灰吗?1、补充材料1于谦从小发愤苦读,立志为国为民,崇拜文天祥。
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
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
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那年,于谦刚好十二岁。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说:“歌咏言,诗言志。
”十二岁的于谦写下这首诗,是为了什么?(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体现了他人生的积极追求。
)板书“志”,齐读这首诗。
(读出坚定)言必行,行必果,于谦毕生实践着自己的所言,请阅读于谦的生平,你自会感叹的。
2、补充材料2关于于谦:于谦(1398~1457):字廷益,浙江钱塘人,明代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民族英雄。
于谦从小发愤苦读,步入仕途。
为人刚正不阿,不畏权贵。
公元1423年,刚刚上任不久的于谦被派往西南视察军队,安抚少数民族。
于谦一到那里,微服私访,查实官兵滥杀无辜,并冒充匪徒、向朝廷邀功请赏的罪行。
他立即向朝廷上奏,促使朝廷下令严禁滥杀无辜,被尊敬地成为“于青天”。
他为官清廉,关心人民疾苦,显示出为民除害的决心。
于谦巡抚山西、河南在任19年,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好事。
他奏请朝廷减免灾区农民拖欠的租税;在各地设置“平准仓”、“惠民药局”,平抑粮价,救济贫苦;大力兴修水利,连年整修加固黄河堤坝;设法安置流民,开垦荒地,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忠心爱戴,百姓称他为“于龙图”。
1449年,瓦剌开始大举进犯,俘虏了英宗。
大部分官员束手无策,有人竟建议迁都南京。
于谦立即严词斥责,拥立英宗的弟弟为景帝,主持军务,击败了敌军,迫使敌军无条件送还英宗。
这标志着明朝抗击瓦剌的战争胜利结束。
于谦在抗击瓦剌、拯救国家危亡的斗争中,建立了莫大的功勋,成为明代的民族英雄。
1457年,发生“夺门之变”,一直嫉恨于谦的石亨和徐有贞拥立英宗复位,污蔑于谦图谋叛逆,将他斩首。
于谦被害后,百姓痛心疾首,京郊妇孺无不洒泪悲泣,齐声为他呼冤。
1465年,朝廷为于谦平反昭雪,并赐谥号为“忠肃”。
读他的生平,你触摸到了于谦一颗怎样的心?他为了百姓,即使烈火……他为了国家,即便是粉身碎骨……这是一颗为国尽忠,为民尽孝的赤子之心呀!(板书)这是一颗历尽艰辛,无所畏惧的拳拳之心呀!(板书)他竟被臣所害,臣犯下的是滔天罪行,黎民失去的是一代英明,现在,让我们通过诵读他的诗以表怀念,因为,人虽去,他的声音犹响彻耳畔,请读全诗!人虽去,但他的故事仍在民间传扬,请快速浏览3、补充材料3于谦拒礼的故事于谦拒绝了谁的礼?从中你感受到什么?于谦接受了谁的礼?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他坚守清廉,拒受皇恩他坚守清廉,不染俗尘他坚守清廉,肝胆相照万民情在我国璀璨的文化中,有一个成语就是因于谦而产生、传扬——这就是两袖清风。
抄家时,他仍家徒四壁,他的这份坚守是至死不渝的,板书:一生清白,至死不渝4、现在,你肯定读懂了这些词的双关语意。
千锤万击、粉身碎骨写出了石灰:表达了诗人:清白写出了石灰:表达了诗人:四、总结拓展现在它在你的眼里、心中,还仅仅是一首古诗吗?它是一首绝唱,它是心声表白,它是不朽之作,永垂青史,它是后人的警示。
请放声诵读,直抵心灵!于谦为我们留下的又何止这一首《石灰吟》,今天老师还想向同学们推荐他的《咏煤炭》,因为它也像《石灰吟》一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1、自由朗读,达到正确流利2、借助解释提示,看懂诗意。
(错误订正)3、说说诗的大意。
4、再读全诗,你感受到了于谦怎样的精神世界?不管是清白的石灰,还是黝黑的煤炭,都一心为民,这就是于谦的肝胆相照万民情的忠诚,这就是于谦的但愿苍生俱饱暖的奉献,这就是于谦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不朽。
5、齐读全诗。
于谦已经离我们远去,有500多年了,但今天,我们吟诵着他的诗篇,深切地感到他就像他的偶像文天祥,而且实践着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同学们,这是他曾为文天祥写赞词:殉国忘身,舍身取义。
气吞寰宇,诚感天地。
宁正而毙,弗苟而全。
孤忠大节,万古攸传。
载瞻遗像,清风凛然。
(课件)他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让我们赞颂他于谦已经离我们远去,有500多年了,但今天,我们吟诵着他的诗篇,想着社会现实,我们又怎能心绪平静?老师在备课时,难抑情思,于是写下了这样的诗行,师读:出示诗篇:(课件)我抚摸滚烫的诗句,听到一种声音在历史的字里行间呐喊!一把锤子铿锵有力,累累凿痕,火花飞溅升腾起炽热的火焰。
于谦,一位燃烧着的诗者,烈火中一生的清白锻造,烈火中一生的伟岸永恒!靠近英雄的昨天,我将今日的花儿采撷,敬献逝去久远的头颅。
你的高洁,成了我此生的最爱;你的名字,点亮了我的前程!请你与我分享你读后也一定思绪万千,感慨颇多,现在,就请你把他的石灰吟铭记在心,默写在本子上,边默边想,假如于谦就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结束语:一首《石灰吟》,让我们感受到了于谦大志和一生的卓越老师在备课时,想用一图形把这些文字组成一个整体,你认为画什么好?我想画一火炬,老师版画,一首《石灰吟》就像一火种,点燃我们的激情,照亮我们的思想,指引我们的人生,也许,这才是我们今天读它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所在!我们诵读石灰吟,走近了于谦,但仅仅是近了,远没有“进入”,于谦是一本厚厚的书,怎一个四十分钟了得?让我们课后继续去读他,想他,追寻他……《石灰吟》【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经历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3.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一、“吟”出诗题,弄清题意。
1.出示“吟”字,引出诗题。
师:同学们,古人写诗经常在题目中用上这样一个字“吟”(课件出示)。
它是个形声字,从口,今声。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有吟诵、赞美之意。
教师引导学生拓展题目中带有“吟”字的古诗,如白居易的《暮江吟》、孟郊的《游子吟》。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明代政治家、军事家于谦在12岁写的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石灰吟》可以说是一首石灰的赞歌,齐读诗题。
3.看着这个诗题,你会产生什么疑问呢?(生质疑)过渡:是啊,司空见惯、平平凡凡的石灰(展示石灰实物或课件展示石灰图片)有什么值得赞颂的?我想学了这首诗你就知道了。
二、读好诗句,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
要求:边听边关注老师读书的节奏、停顿、语气的变化。
(可边听边画出节奏)2.听了老师朗读你是不是也有跃跃欲试的冲动呢?那就放开声音,自由读一读吧!检查生字学习:锤凿焚3.指名读古诗。
老师有两个低得不能再低的要求:①能读下来;②声音响亮地放开来读。
4.下面,就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师生齐读)5.好,这次我再请两位同学来读一读。
(评价:有板有眼,已经不再是读字了,而是在读诗了)6.集体齐读。
三、走近石灰,了解古诗大意。
(一)于谦笔下的这首诗,简练地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
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具体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了解石灰的制作过程。
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
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大部分埋藏在深山之中,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我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
经过烈火的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
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
经过这次沸腾后,我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
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
你们看,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
(二)同学们,了解了石灰的制作过程,想必这首诗的意思你也基本上清楚了,借助我们的工具书,先自己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同桌再相互说一说。
(三)组织交流,教师提升1.主要埋藏在深山之中——千锤万凿因为石灰石大部分都埋藏在深山之中,所以必须要先开采出来,这就需要——千锤万凿(相机板书)你如何理解“千锤万凿”?教师运用字理析解“锤、凿”:“锤”指的是“敲打”,“凿”指的是“打孔;挖掘”“千锤万凿”指的是经过多次的敲打挖掘。
说说带有“千()万()”的词语。
谁能来说一说第一句的意思(石头是经过多次的敲打挖掘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看着“千锤万凿”这四个字,你能想象石灰石在运出深山之前,承受着怎样的煎熬啊?同学们,你们的手指被扎伤过吗?如果我们的手指被针或者小刀扎伤了,会有什么感觉——很疼)而石灰石却是被“千锤万凿,它们又会有怎样的感觉呢?(生想象:每一次的敲打一定是很疼的,石灰石有的可能被铁锤击破了头,砸断了腿,有的可能被凿子挖开了心,掏出了肺,很是痛苦……)过渡:但这一切都不算什么,开采出来以后,石灰还要经过——2.经过烈火的焚烧——烈火焚烧(板书)根据“烈”“焚”的字形说说意思,并说出一些有火字旁的字。
看着这四个足以灼热你心灵的文字,你似乎感受到此时的石灰正处于怎样的状态?(烈火的高温已经让石灰浑身发烫,仿佛要化了一样,但石灰怕不怕)生:不怕。
师:你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的?(若等闲,出示课件)你知道“若等闲”是什么意思吗?“若”的意思是好像,“等闲”的意思是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