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语文必修《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堂笔记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文笔记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文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48f0c20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1d.png)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文笔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一篇非常经典的课文,它反映了中国从屈辱走向繁荣的历史进程,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于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的坚定信念。
以下是我对这篇课文的笔记:背景介绍:在近代以来,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压迫,成为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中国人民在苦难中挣扎,渴望获得自由和独立。
重要观点:这篇课文的重要观点是,中国人民通过长期的斗争和牺牲,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站起来了。
这个观点贯穿了全文,体现在各个方面。
论证思路:文章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出发,论证了中国从屈辱走向繁荣的历史进程。
首先,文章回顾了中国的历史,指出中国曾经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但近代以来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压迫。
然后,文章分析了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包括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文化保守等方面。
接着,文章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包括革命、改革、开放等措施。
最后,文章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认为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精彩句子:这篇课文有很多精彩的句子,比如:“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这句话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于自由、独立和尊严的追求;“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是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的重要保障。
”这句话强调了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我们必须把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千疮百孔的破烂烂的烂摊子改造成为美好的新世界。
”这句话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于建设美好新世界的坚定信念。
个人观点:我认为这篇课文非常有启发性,它让我认识到中国人民在历史进程中所经历的苦难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也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和中国人民对于自由、独立和尊严的追求。
同时,这篇课文也让我认识到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让我更加关注中国的未来发展。
与实际联系: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人民在历史进程中所经历的苦难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对于中国发展的重要性。
同时,我也认识到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解决。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6b423fa0f01dc281e43af088.png)
任务二:活学活用
把握议论文的论述思路
●1.分析论述思路需要注意: ●①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辨识议论文的结构方式:引
论——本论——结论。 ●②给议论文划分段落层次,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文章先说了
什么,后说了什么。 ●③明确文章中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把握论证的角度,是正面论
证还是反面论证。 ●④归纳各段落的论述要点,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②国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 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 解放的斗争。
活动3:结合历史背景,探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 句话的深刻内涵,并分析文章以此为题的表达效果。
●答案 (1)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震撼历史的宣告,既 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对中国历史开展必然结果的真知灼见,也道 出了中国广阔民众自1840年以来就郁积已久的心声。
③这一宣告,既鼓舞和鼓励了全体与会者,也震惊了全人类; 这一宣告,既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标志着中华民 族的历史开展从此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2)文章以此为题,既构成了文章的线索脉络,同时也表达出了 中国人民胜利的喜悦,冲动人心!
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b428836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03.png)
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在1949年9月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所说的,它的意思是说中国人民从此翻身解放,当家作主,屹立在世界东方。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文原文诸位代表先生们,全国人民所渴望的政治协商会议现在开幕了。
我们的会议包括600多位代表,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
这就说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这种全国人民大团结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
在3年多的时间内,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胜了美国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所有的数百万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反攻和进攻。
现在,数百万人民解放军的野战军已经打到接近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和新疆的地区去了,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
在3年多的时间内,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获得了基本的胜利。
在这个基础上,召开了本日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我们的会议之所以称为政治协商会议,是因为3年以前我们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
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可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那次会议证明,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一道是不能解决任何有利于人民的任务的。
即使勉强地做了决议也是无益的,一待时机成熟他们就要撕毁一切决议,并以残酷的战役反对人民。
那次会议的收获是给了人民以深刻的教诲,使人民懂得: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或者是*这些敌人,或者被这些敌人所和压迫,二者必居其一,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
中国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之下,在3年多的时间内,很快地觉悟起来,并且把自己组织起来,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其集中的代表者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一战线,援助人民解放战争,基本上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政府,*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f8acc3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90.png)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有删改) 周霜梅
重温毛泽东的这篇开幕词,我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1840 年的鸦片战争,揭 开了中国近代史屈辱的一页。 从此以后的一百多年间,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沼。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渴求复兴,企盼国强,是近代中国人民心中的梦想。 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中国人民就没有停止过斗争。 从林则徐的 “虎门销烟”、 关天培 以身殉国、冯子材七旬上阵、邓士昌与军舰共存亡,到三元里抗英、太平天国转战 18 省、义 和团“扶清灭洋”、小刀会誓死不屈; 从戊戌变法到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 既有爱国将领挺 身而出、不畏强暴,又有广大群众义愤填膺、同仇敌忾;既有农民阶级、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 危亡而抛头颅、洒热血,也有各阶层群众为民族的独立而奋勇抗争、前赴后继。
四 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任务说明:同样一个题材,不同作者会选择不同的形式加以 表现,用不同的语言加以呈现;同一体裁,不同时间会有不同的 情感寄寓和志趣表达。文学的“和而不同”的美学观念,从未过 时。将相关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可以拓宽品读者的情感 体验,加深对主题的认识,鉴赏不同的艺术手法。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d3c9124f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5c.png)
第一单元
词语辨析
(1)艰苦·坚苦
相同点
都有“困苦”的意思。
“艰苦”指环境或条件状况不好。而“坚苦”一般指一个人在 不同点 非常困难的环境或条件下,坚守岗位或坚持学习的坚强意志。
①面对鄂尔多斯盆地复杂的地质条件,她率领科技人员克服了
情境 病痛的折磨,在__艰__苦____的工作环境中,为油气田的开发做出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词语积累 (1)不可磨灭:指功绩、印象永久存在而不会消失。磨灭,消失。 (2)不屈不挠:不屈服,不弯曲。形容意志坚定。 (3)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4)企图:图谋,打算(多含贬义);意图(多含贬义)。 (5)复辟:失位的君主复位,泛指被推翻的统治者恢复原有的地位或 被消灭的制度复活。 (6)永垂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情境 ①共抗疫情,我和祖国在___一__起___! 运用 ②生活的困惑、闷热的烦恼、人间的迷茫统统___一__齐___忘掉。
第一单元
(3)制定·制订
相同点 都是动词,都有“创制”的意思。 制定:定出(法律、规程、政策等)。制订:创制拟定。“制定” 偏重于做出最后决定,使完全确定下来。“制订”偏重于从无
运用
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贡献。 ②小说的主人公面对恶势力,___坚__苦___斗争,终于取得了最后
的胜利。
第一单元
(2)一起·一齐
相同点 都有“一块,都”的意思。 “一起”强调在同一场合的一致行动,注重的是空间的一致性,
不同点 相当于“一块儿”“一道”“一同”。“一齐”强调在同一时 间里的一致行动,更注重的是动作的整齐性。
字音识记
词语
①残酷. ②妥.协 ③不屈不挠. ④侮.辱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https://img.taocdn.com/s3/m/0a67c499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76.png)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唯有在全面对外开放的背景下传承文化基因,筑牢精神家园,就能在 深刻变革的国际传播格局中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B.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南方局带领干部坚持自学马列和毛泽东著作,通 过《群众》周刊向广大党员发出“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号召。 C.村庄改造在保护“原汁原味”的基础上,传统民俗、民居得到了保护, 农村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传统、接受熏陶。 D.每个人都有“垃圾”情绪,都有心理暗角,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将心 理的暗影移除,阳光、健康的心态对待生活,还真得好好修炼。 答案:B
成语知识窗有关自信的成语 1.志得意满:志向实现,内心满足。 2.稳操胜券:有胜利的把握。 3.志在必得:立志要得到或完成某种愿望。 4.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5.成竹在胸: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 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文脉预览
初读课文•明大意
主旨探微 本文点明了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 背景,阐述了会议的性质与职能。缅怀先烈,既深感胜利来之 不易,又有无比的信心,相信人民能够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展望未来,指明了全国人民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未来努力的方 向,描绘出中华民族振兴的壮丽蓝图。
(2)关联内容: ①会议的基础是“完全新的”。有别于曾经和蒋介石国民党 一道开过的那次政治协商会议,这次会议是在“我们战胜了美 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全国人民大团结”的 基础上召开的。 ②会议的性质是“代表全国人民”。与会的六百多位代 表,“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 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
2.文章第3、4段的内容调换一下顺序好不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好。(1)从表达的中心主旨来看,首先以第3段分 析“全国人民大团结之所以能够成功”,交代了召开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的基础;然后以第4段的内容,阐述此次会议为什么 被称为“政治协商会议”。这样安排符合人们的认知逻辑。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https://img.taocdn.com/s3/m/e3399e249ec3d5bbfc0a741b.png)
背景介绍
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基本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背景下, 经过一系列的协商筹备,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在北平隆重举行。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代表们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 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组织上和法律 上的准备。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致开幕词,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 篇著名的讲话,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来了!”
四、研读——赏形象
示例一:胸有丘壑,自信豪迈。展望未来,毛主席从经济建设、文化 建设、巩固国防等方面出发,指明努力的方向,并向世界宣布,中国 人民必定能“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并会“以一个具有高度文 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而且“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 土”。这些话都表达了一个革命家胸有丘壑,家国天下的建设蓝图早已 构好,显示了建设强大中国的宏伟气魄和坚定信念。
统编新版高中语文选修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
2
3
目录
4
Contents
5
预读——感气概 初读——理思路 再读——析情感 研读——赏形象 拓读——明事理
一、预读——感气概
在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伟人毛泽东 自信豪迈、铿锵有力地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鼓 舞人心的话语响彻寰宇。感受伟人气概,试读标题。
背景介绍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 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 主人。中国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 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 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 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程总结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98af618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59.png)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程总结上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门课程后,我那感触啊,就像潮水一样涌来。
这事儿还得从我爷爷那说起。
有一天,我正坐在院子里翻看课本,爷爷慢悠悠地走过来,坐在我旁边的小板凳上。
他瞅了瞅我的课本,看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几个字,眼神一下子就亮了。
爷爷清了清嗓子说:“娃啊,爷爷可对这事儿有太多的话想说。
”我好奇地看着爷爷,说:“爷爷,您快给我讲讲。
” 爷爷挺直了腰板,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开始讲起来:“爷爷年轻的时候啊,那日子可苦了。
到处都是战乱,咱们老百姓过得那叫一个提心吊胆。
我记得有一次,日本鬼子进村了,大家都慌慌张张地往山里跑。
你太爷爷带着我,手里只来得及抓几个窝窝头。
那时候,我们连自己的家都保不住,哪有什么尊严可言啊。
”爷爷顿了顿,接着说:“后来啊,解放战争时期,我也跟着村里的队伍,给解放军战士们送物资。
我看到那些战士们,一个个都充满了斗志。
有个小战士,年纪和你现在差不多大,瘦瘦弱弱的,但扛着粮食袋子,一点都不含糊。
他还笑着对我说:‘大爷,等我们胜利了,老百姓就都能过上好日子了。
’”这时候,奶奶在屋里听到了,也走出来说:“是啊,那时候的苦,你们现在的孩子是想象不到的。
我当时在村里,每天都担心被敌人抓走。
妇女们都得小心翼翼的。
”我听着爷爷和奶奶的讲述,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问爷爷:“那后来怎么就站起来了呢?” 爷爷兴奋地说:“因为有共产党的领导啊!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那一声宣告,那可真是激动人心。
我当时就在人群里,听到那声音,眼泪止不住地流。
从那以后,我们再也不是被人欺负的了。
土地分给了我们农民,大家都能吃饱饭了。
”爷爷又说:“就拿咱们村来说吧,以前村里的路都是泥巴路,一到下雨天,根本没法走。
后来新中国成立后,大家齐心协力,慢慢地把路修好了。
村里还办起了学校,像你这样的娃都能读书识字了。
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爷爷,那我们现在是不是更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啊?” 爷爷摸了摸我的头说:“那当然。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9d86a2c0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12.png)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教材分析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时的开幕词,是回顾过去,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的历史篇章。
学习这篇文章要对当时的历史背景有清楚的把握。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及其子弟兵,经过二十八年的英勇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盛会。
学习这篇文章要注意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作品中洋溢的革命豪情和建设热情,获得崇高的精神体验。
二、学习目标语言构建与应用:了解开幕词的相关知识,把握本文内容,梳理行文思路,分析本文的论证结构。
思维发展与提升:圈画文中的重要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进而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深刻含意,领略富有时代特征的语言和创作风格。
审美鉴赏与创造:认识新中国建立的困难与艰辛,了解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之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自己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自觉维护祖国尊严和民族利益,提升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开幕词的相关知识,学习开幕词的一般结构及基本写法。
分析重点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毛主席讲话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难点:认识新中国建立的困难与艰辛,了解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之情。
四、教学方法反复诵读法、引导点拨法、提问讨论法、分析总结法。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中:猎猎旌旗护卫中央的一片土地。
国:兵戈护卫重重把守的一块地域。
二、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结合中国的具体现状,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的诗词作品以其崇高的使命感、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华丽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
【++高+中语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be291fd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a9.png)
来了
9-11- 展望未来,描绘民族振兴的壮丽蓝图
12-16 - 蔑视、纪念与祝贺
结尾
(1)只要我们仍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只要 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能在经济战线上迅速 地获得胜利。
答案“只要....就能”的条件关系复句和“迅速地”的修饰语, 表明了作者对建国后快速振兴民族经济的自信和豪情
(2)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 答案 肯定判断、否定判断和“任何”的修饰语,表明了作者对新中国巩 固国防、抵御外辱的自信和豪情。
(3)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 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答案 ①“ 发 抖”“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关键词,体现出作者对“内外反 动派”的蔑视;
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震撼历史的宣言,是文章的主旨既表达了毛泽 东同志对中国历史发展必然结果的真知灼见,也道出了中国广大民众自1840 年以来就郁积已久的心声。 ②这句话有着深刻的历史内涵(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1840年鸦片战争后, 清王朝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之后其他西方列强也接踵而至, 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逼迫清王朝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 等条约,使中国一步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人民陷人水 深火热之中。从鸦片战争开始,经过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一直到五四运动,为了反对侵略和奴役,争取国家的独立和民族 的解放,中国人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英勇顽强、可歌可泣的斗争。终于,中 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了自己的主 权。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笔记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fc28eb2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5b.png)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笔记咱得好好唠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那可真是一句有千钧之力的话啊。
就像黑暗中突然亮起的一盏巨灯,一下子就把整个世界都照亮了。
我爷爷啊,他就是那个时代过来的人。
他老跟我说,以前啊,咱老百姓过的那叫啥日子哟。
就像被人踩在脚底下的小草,任人践踏。
那时候啊,到处都是列强的欺负,国内还有那些反动势力的压迫。
老百姓辛辛苦苦种的粮食,自己都吃不上,都被抢走了。
爷爷说,他见过那些当官的老爷,就跟恶狼似的,眼睛里只有贪婪。
“这还是人过的日子吗?”爷爷每次说到这儿都会这样问我。
可是呢,咱中国人能就这么一直被欺负吗?那肯定不行啊。
就像一只沉睡的雄狮,总有醒来的时候。
咱中国出了多少英雄豪杰啊。
像毛主席,那就是带领咱中国人民走向光明的大救星。
毛主席他们那一代人,就像是一群无畏的勇士,要把这旧世界给彻底打破。
我听爷爷讲,那时候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儿呢,“咱们一定要翻身,要做自己的主人!”大家互相鼓励着。
你看啊,那些革命者们在战场上,那真的是把命都豁出去了。
就好比是一群扑火的飞蛾,为了光明和希望,啥都不怕。
我想啊,他们在战斗的时候,心里肯定想着自己的家人,想着全中国还在受苦的百姓。
他们肯定会想:“我要是不拼,我的孩子,我的父母,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然后呢,1949年10月1日啊,那是一个伟大的日子。
当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时候,整个中国都沸腾了。
就像一口被压抑了许久的大锅,终于掀开了锅盖,热气腾腾的。
那时候人们的欢呼声、哭声、笑声都混在一起了。
我爷爷说,他当时就在人群里,激动得眼泪止不住地流。
“这一天终于来了啊!”他大声地喊着。
周围的人都紧紧地抱在一起,大家都像是一家人一样。
从那以后啊,咱中国人民就真的开始挺直腰杆做人了。
以前那些欺负咱们的外国人,再想随便欺负可就没门儿了。
咱们开始自己搞建设,就像一个从废墟里重新站起来的巨人,一步一步地向着更好的未来走去。
咱们建工厂、修铁路、搞科研,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可咱怕过吗?咱中国人民就像那坚韧的竹子,节节高升,再大的风也吹不倒。
新教材适用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新教材适用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662dbcf0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60.png)
3.文章第6段中有许多带有“将”字的语句,找出这些语句,简要说明这些语 句表露了演讲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我们的民族将 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 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这些语句,分别从历史角度、未来角度、世界 角度表明了中国革命战争胜利的意义,集中体现了演讲者的自信心和自豪 感。
第一单元
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语文
内容索引
预习梳理与积累 研习讨论与鉴赏 练习思考与运用
预习梳理与积累
预习助读
【了解背景】 1949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基本取得了解放战争的全面胜 利。为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党中央决定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毛泽东于1949年9月21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
3.辨析下列词语的用法 (1)渴望 期望 辨析:“渴望”,迫切地希望。“期望”,对未来的事物或人的前途有所希望和 等待。两者都有“希望”的含义,但程度不同,“渴望”比“期望”语气重,更急迫。 例句:中国人民对自由与民主的渴望,是世界上没有遭受外族入侵的其他 民族无法理解的。因此,中国人民不怕牺牲,勇于奋斗,期望着民族解放事 业胜利的那一天。
(2)侮辱 污辱 辨析:都是动词。指用言行使人受到耻辱,损害名誉或人格。 “侮辱”,意义和使用范围较窄,一般指使用欺侮、轻慢的言行使人受耻辱、 损害。多用于人的名誉、人格。一般是直接的。“污辱”,着眼于受辱者,指 其名誉、清白等受到损害。意义和使用范围较广,泛指使受耻辱,用于人身 (指妇女清白受损害),用于人的名誉、人格等(指玷污、弄脏,使有污点),用 于事物(指玷污,污损)。 例句:①收起你们那些污辱艺术,轻蔑自己的东西吧! ②我听了他这话,觉得受了一番小小的侮辱。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https://img.taocdn.com/s3/m/8edc2539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8e.png)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精品文档
二、西藏和平(hépíng)解放
西藏在什么(shén me)时候解放?1951 西藏的和平解放有什么历史意义? 使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实现了各族人民大团结。
精品文档
解 放 大 军
(dàjūn)
挺 进 西 藏
精品文档
第一单元(dānyuán)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 第1课
▪ 中国 人民站起来了 (zhōnɡ ɡuó)
精品文档
一、开国大典(kāi ɡuó dà diǎn)
精品文档
国旗、代国歌(guógē)在什么时候确定?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49年9月)
请选出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相关 (xiāngguān)的选项:
毛泽东 为中央 人民政 府主席
精品文档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nèiróng)?
精品文档
内容
(nèiróng)
1.通过了Leabharlann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 领》2.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 员会 3.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4.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5.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guógē) 6.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7.采用公元纪年 8.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 雄纪念碑
精品文档
共 同 纲 领
(ɡònɡ tónɡ ɡānɡ lǐnɡ)
精品文档
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xuǎnjǔ)中央人 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和副主席刘少奇、 朱德、宋庆龄、李济深、张澜和高岗。
精品文档
国旗(guóqí)及其设计者--曾联 松
2.标志(biāozhì)全国大陆获得统一, 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基础知识
一、常考易错成语
百步穿杨:形容箭法或枪法非常高明。
不刊之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刊:古代指削除错字,不刊指不可更改)。
不情之请: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
不容置喙: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
穿凿附会:把无关的事硬联系在一起,做牵强的解释。
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多用于比喻。
大步流星:形容脚步迈得大,走得快。
大快朵颐:指吃到某种食物而感到非常痛快。
等而下之:由这一等再往下,指比这一等差。
东窗事发:指罪行、阴谋败露。
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还贴近耳朵提醒、叮嘱。
形容恳切地教导。
风清月朗:微风清新,月光明朗。
①形容夜景美丽宜人。
②比喻品性高尚清白。
高山仰止:指对崇高品德的景仰。
螓首蛾眉:形容女子貌美。
轻车简从:指有地位的人出门时,行装简单,跟随的人不多。
倾盖如故:新结识的朋友,一经交谈就像老朋友一样投合。
曲突徙薪:突:烟囱。
徙:移开。
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
入木三分: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见解深刻。
三缄其口:形容说话十分谨慎,不肯或不敢开口。
声名鹊起:形容名声迅速提高。
思维方法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要注意思路与层次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阅读的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方法,因为文章思路是阅读的“纲”,思路把握住了,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也正是基于此,最近几年的高考中,全国卷、新高考卷等还专门就这一考点设置了试题,题型为选择题或简答题。
那么,在阅读论述类文本时,可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分析。
梳理总体思路
阅读文章时,可从宏观入手,梳理总体思路,把握论证的顺序。
近年来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选文,一般体现为以下几种行文思路(结构模式):
1.总分式。
总分式结构,即文章先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或方面对中心论点展开论述。
2.总分总式。
先总述概念或观点,再从不同的方面展开论述,最后再对全文内容作总结。
这种行文思路,观点鲜明,思路严谨,使观点得到强化。
3.递进式。
先总述概念或观点,再逐层深入地对其进行阐述,内容之间是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逻辑关系。
这种行文思路,层次清晰,思维深刻。
弄清层次关系
层次关系,既包括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包括段落内部的逻辑顺序。
1.弄清不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一般而言,有并列关系、递进关系、因果关系等,同时,要注意作者论述顺序的安排,即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2.弄清段落内部的逻辑关系,注意论述内容的先后顺序
对这类题来说,高考多从如下角度设题:
1.直接考查全文或某段的论述思路;
2.分析文章观,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
3.文章整体或部分结构的特点及安排理由等。
具体作答时,首先,要给文章分层,概括每层的内容,明确论点与论据的内在逻辑关系。
如果是选择题,就要抓住选项中的标志性词语与原文进行比
对,看选项的陈述是否和文章内容对应。
如果是简答题,回答时要注意使用“首先”“其次”“最后”等字眼,使答案层次更清晰;还要掌握解答这类试题的术语,如“由……引出话题”“介绍了……的现状,分析了…原因,揭示了……本质,指出了……意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