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术语英译的原则与方法

合集下载

浅谈中医英语翻译的特点、问题及原则【文献综述】

浅谈中医英语翻译的特点、问题及原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英语浅谈中医英语翻译的特点、问题及原则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外人士对中国的态度友好起来,随之他们对于中国文化、习俗、艺术等越来越感兴趣。

传统中医学也以其独特的理论系统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吸引着他们。

然而,当西医在中国盛行,大赚其钱的时候,中国传统的中医却一直未能在西方国家得到推广和应用。

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医在翻译成英语时出现了很多问题。

众所周知,翻译在技术、艺术、文化等各个国际交流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由于语言不同,国外人士要是想了解中国的传统中医学,必须要借助翻译这个工具。

翻译的准确和明了,对于国外人士了解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是传播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种方式。

然而,中医英语翻译是一件极其不易的事,在翻译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做好中医英语翻译的基础和保障。

本文从中医英语翻译仿造化,多样性以及定义化这三个特点折射出其在翻译过程中的对应词缺乏和理解偏差这两个问题进行仔细探讨。

并结合国内外学者提出的解决这些问题的三原则,即薄文重医,得“意”忘“形”;比照西医,求同存异;尊重国情,保持特色对中医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相关概念:中医英语:就是英语语言在中医药对外翻译及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表达语系,是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即“专门用途英语”)家族中的一个新成员。

仿造化:所谓仿造,是指翻译原语的无等值词汇时,用译语中的直接对应词代替无等值词汇的组成部分——词素或词。

定义化:基于中医用语言简意赅,浓缩性强,翻译过程中较难采用相当单位的英语词语,翻译变成了解释,即用英语给中医下定义。

多样化:是指中医术语在不同情况下,就可能有不同的翻译形式。

争论焦点: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于中医英语翻译的研究起步较晚,现在在处于初级阶段。

中医术语英译之我见

中医术语英译之我见

中医术语英译之我见摘要:中医学博大精深,其中蕴涵了无穷的智慧。

中医药对外交流和商务活动日益频繁,而中医术语英译则是中国与其他国家中医药交流的枢纽。

本文对中医术语语言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中医术语英译应遵循的翻译原则,同时结合一些翻译经验和体会,提出了几点翻译策略。

关键词:中医术语英译翻译原则翻译策略1.引言中医术语英译是科技翻译,但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科技翻译,翻译时要根据中医语言的风格和读者对象,实现内容准确完整,语言简练规范。

要达到中医英译标准化,就必须先从中医语言特点着手。

2.中医术语英译的困难2.1医哲交融导致中医语言模糊。

中医是以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的学科。

一方面,中医从哲学的角度探索人生、生命,蕴涵了丰富的哲学思想。

如中医学上的“阴阳”和“五行”学说原本就是中国古代哲学概念,其中“相生相克”的学说包涵了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后被中医学用来阐释人体的结构、生理和病理状况。

另一方面,中国哲学使得中医语言变得模棱两可,晦涩难懂,如阴阳、五行很难找到对等的英文翻译。

2.2文学性强导致中医英译文化障碍。

医学语言文学化是中医语言特点之一。

许多中医经典著作都以文言写成,其文体包含歌咏、诗赋等,语言具有浓厚的古典文学特点。

因此,中医英译时常面临以下两方面困难:一方面中医和西医的文化背景有很大区别,另一方面中医中的一些治疗方法和技巧很难让西方人理解,甚至造成误解。

3.中医术语英译的翻译原则针对中医英译的困难,中医英译时应遵循忠实、准确、统一的原则。

3.1“忠实”原则。

这指正确地将原文语言的信息用译文语言表达出来,不苛求语法与句子结构的一致,却要求信息内涵的对等。

奈达关于顺乎自然的对等的论述,同样适用于中医英译。

中医理论中有一些概念,如阴阳、五行、藏象等,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特色。

因此,中医术语英译是向读者传达的是中国古老的医学科学知识,译者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如“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的“贼风”是指引起人伤风感冒的致病因素,即可翻译为现代的医学术语pathogen,无须为了保持外国人并不能欣赏的古典文学及哲学而生硬地翻译为thief wind。

中医英译中的问题_难点与原则

中医英译中的问题_难点与原则

第16卷 第2期 安 徽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V ol16 N o2 1997年 JOU RNA L OF A NHU I T CM CO LL EG E 1997中医英译中医英译中的问题、难点与原则陈家旭(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100029)关键词:中医英泽中图法分类号:H314.91 中医英译的意义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医药卫生的对外交流,中医药的神奇临床疗效和独特的理论体系已越来越引起国际上的重视,这方面的国际交流日趋频繁。

为了准确地将中医药学的理论、实践与科研成果介绍到国外,使国外学者能正确理解,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可以说,中医英译问题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桥梁。

因此,中医药的英译规范化问题已迫在眉睫。

据谭毅等1!统计,对1988~1990年美国∀医学文献索引#(Index Medicus,IM)收载∀中西医结合杂志#∃临床论著%的文献分析,被IM 收载率高达95.6%,作者认为这似与原文是否有英文摘要有关。

我国有关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的科研论文绝大多数在国内以中文形式发表,可见若有英文题录、摘要、关键词等,亦可被国外文献索引工具所收载,从而可以让世人了解我国中医药科研动态和水平。

此外,随着外国留学中医人数的逐年增多,为适应教育的需要也必须编写高质量英语版中医系列教材。

这项工作已经开展,但是否适合于教学或作参考书籍,还有待评估。

2 中医英译存在的问题目前,就笔者所见,国内所出版的中医药汉英、英汉词典有:谢竹藩等2!主编的∀汉英常用中医药词汇#,广州中医学院3!编写的∀汉英常用中医词汇#,198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汉英医学大词典#4!,王宝祥等5!主编的∀汉英双解实用中医词汇#,郑凤钦6!主编的∀汉英英汉中医大辞典#等。

各词典所收集的中医词条极不统一和不规范,英译问题就更大。

国内出版的中医英语工具书以∃汉英%形式居多。

郑凤钦6!认为尚有以下三大不足:&缺乏表达式样的多样性。

中医文献常用动词的英译

中医文献常用动词的英译

中医文献常用动词的英译左连君(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济南市250012)(本文由 <湘雅医学翻译网>编辑,访问可查看更多相关文章) 翻译的首要原则是理解。

理解是翻译的关键,对中医文献的英译尤其如此。

中医学作为一门古老的科学,具有独特的文体风格。

它延续着古代汉语文学的修辞方式,文言句式,言简意赅,语义浓缩性强。

在英译中,只有透彻地理解词义,才能把握住翻译的准确性。

本文仅结合既往的英译实践,略谈中医文献中对常用动词概念的理解与翻译。

在中医文献中,不论是基础理论,还是临床各科,动词总是文章的核心,对动词翻译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理论法则问题,尤其在临床治疗与用药方面,许多动词直接表达了治则与药物的主治、功效等。

若翻译不当,将直接影响临床疗效,甚至造成不良后果。

因此,正确理解动词含义,是恰当翻译的前提。

这些常用动词,单字形式,十分简洁,但严谨精确。

一个汉语动词在转换成英语时,可能有相对应的英语动词对号入座,而更多情况下一个汉语动词可用多个不同的英语动词来翻译。

这主要基于对动词概念的准确把握。

1 “通”——通畅之意“通”主要是指使气血经脉通畅,中医有句常用术语“不通则痛,通则不痛”。

发生癖滞,气血经脉则不通畅,便可发生疼痛。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用“通”的方法来治疗。

如:通经活络、通脉止痛等,另外尚有通阳利水,随腑泻热,通下,通经,通便等。

转换成英文时可选择不同的动词,从不同角度表达“通”这一概念。

例如:“通脉”是指用驱散寒邪、通行阳气的药振起脉搏的方法。

可译为invigorating( or activating)pulse-beat或promoting circulation of qi;“通经”是指补益气血或行经活血,以治疗病理性闭经,可译为restoring menstrual flow或inducing( in-creasing or promoting) menstruation。

“通腑”是指用苦寒药通下大便,以清除内热,可译为removing heat by catharsis, relaxing the bowels或free movement of the bowels ;“通则通用”指用药物治疗癖热滞塞所致的泄泻,可译为treating diarrhea with purgatives。

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统一化

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统一化

浅谈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统一化摘要:统一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有助于中医走向世界,有助于中外医学专家的合作交流。

本文探讨了对中医内涵理解达成一致和对翻译原则及方法达成共识是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抛砖引玉,以引起对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更多的思考。

关键词:中;名词术语;英译;标准为使中医走向世界,并成为与西医并驾齐驱的世界主流医学之一,除了对中医理论和实践等方面进行研究外,有必要对中医名词术语的英译进行规范和统一,这样才有利于中外医学专家学者的交流与合作,才能加快中医走向世界的脚步。

导致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不统一的原因有很多,本文旨在探讨要将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统一化,必先对中医内涵的理解达成一致,其次必须就翻译原则和方法达成共识。

因为确定统一的英文中医名词术语标准的前提是对中医内涵理解和翻译原则及方法的一致认识。

具体分析如下:(二)对中医内涵的理解不一致对中医名词术语内涵理解的不一致,必然会导致英译版本的不同甚至误译。

比如:气血津液中的“气”有大致8种英译版本:qi; chi; vital energy; air; refined substance; functional activity; vital qi; nutriment flowing in the body; 这一中医术语中的“气”就有8种译法,究其原因是译者对“气”的不同理解:“能量”、“活动”、“物质”、“疾病中的一个阶段”、还是“营养物质”或“空气”。

再如:中医术语“痰饮”的4种英译版本:phlegm-retained fluid; phlegm and fluid retention; phlegm retention;phlegm-retention syndrome;中医学中“痰”的概念和现代医学额的痰不同,译为phlegm或sputum,都有不甚了了的情况,需加脚注,更何况能将其译为fluid吗?除此之外,有些译者甚至将中医的“生气”(生命力)理解为“发怒”,把中医术语“白虎历节”(关节肿痛)理解成“白色的老虎在奔跑”,把“五脏六腑”理解为“5个仓库和6个宫殿”。

浅议中医病名的英译原则和方法

浅议中医病名的英译原则和方法
浅议 中医病名的英译原则和方法
文◎
摘要 :本 文 探 讨 了中 医 病名 的 翻译 原 则 和方法 在 翻译 中 医病名 时 ,我 们应遵循
忠 实、准确 和比照 的原则 ,并适 时采用直译 法 、意 译 法 、音译 法和 象译 法 的翻 译 方 法 。 关键 词 : 中 医病 名 ; 原 则 : 方 法
达方式。
[】 ie W m n e g e 实用英文 1 N g l ie a F n Y . s 中医辞典 []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0 02
【】 2 李春 梅 医学英语 的特 点及翻译 [】 J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1 9 1 ):5— 0 9 9( 2 9 6
【】 3 南燕 英语医学术语翻译技巧 【】 卫 J.
生职 业教 育 ,2 0 1 03( 0): 1 8 0
如 痿 病 。 痿病 指 肢 体 筋 脉 弛 缓 , 软 弱
2 2 4
医的概 念 的。如 心悸 ,它 的英 文名为 h a t w t h r q i k b e t s 指 喘 息 。 (《 e r i h s o t u c r a h 牛
p l j a in a P t t o ,而 在 中 医 理 论 a p t o 。P 1 i a i n t 叶 ,心 悸 进 一 步 被 划 分 为 惊 悸 、 怔 忡 。 惊 悸 1 津 高 阶 英 汉 双 解 词 典 》 )这 样 就 可 以 把 哮 和
sn r m  ̄可 。 yd o e 24 象 译法 .
元 代的朱 丹溪 首创 “ 喘 ”之 名 ,阐 明 哮 病机 专主于痰 ,提 出 “ 发以扶正气 为主 , 为 既发 以攻邪 气为急 ”的治疗 原则 ,后来 的医 家鉴 于哮必兼 喘 ,故一般称之 为哮 喘 ,为 与

论中医名词术语英译国际标准化的概念、原则与方法

论中医名词术语英译国际标准化的概念、原则与方法

论中医名词术语英译国际标准化的概念、原则与方法中医名词术语英译国际标准化原则是将中国文化和语言特色与英语翻译相结合,以建立一个统一的、易于全球理解的及易于实施的国际标准。

以下旨在介绍这些原则:首先,中医名词术语的英译国际标准化应坚持严格按照词义进行翻译。

尽管中医术语具有不同的语言特点,但翻译时应尽量按原词义准确翻译,如中文四诊翻译为:Four Diagnostic Procedures,遵循原义,不参杂任何多余信息。

其次,中医名词术语的英语标准应坚持采用简练、清晰的表达形式,避免使用复杂的表达,原词意不变,避免了其他文化理解和国际趋势不稳定的影响。

再次,中医名词术语的翻译要尽可能简洁,尽量缩短单词的字数,只强调单词的核心含义。

在中医药学中,有很多词语与七十二经脉和四诊等较为特殊知识相关,在此情况下,要尽量简短、稳定,而不是把翻译结果变得更复杂。

此外,翻译中要充分考虑中华文化的组成元素,及其在形成和发展的背景及其功能,并考虑其与英语表达的对应,不能孤立于其语言本身而不能讲清楚。

按照以上原则,中医名词术语的英译国际标准化遵循一定的方法进行翻译。

首先,收集大量可供翻译的源文,然后根据源文原意匹配、修改其英译术语,最后能够达到英语翻译词语既保留中医特有文化又更加易懂。

其次,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改变或简化词语,以减少理解成本。

最后,要重视相关学术研究的协作性,在收集、审查和修订文本时,以紧密协作的方式进行协作,以确保源文的准确性和翻译的可操作性。

综上所述,中医名词术语英译国际标准化是一项值得引进的国际化标准,其核心原则是坚持按照源文义翻译,做到简洁清楚,结合当地文化特点,协同进行,以减少理解成本,使全球使用更加快捷和便捷。

中医药常用诊断方法的中英翻译

中医药常用诊断方法的中英翻译

中医药常用诊断方法的中英翻译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然而,由于中医药理论的独特性,其中的专业术语在中英翻译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药常用的诊断方法,并给出相应的中英翻译。

1. 望诊(Observation)望诊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来判断疾病情况。

望诊通常包括望色、望舌、望脉等方面的观察。

中医药的望诊在英文中可以翻译为Observation。

例如,“医生通过望诊发现患者面色苍白,舌苔厚腻,脉象细弱。

”可以翻译为,“The doctor observed that the patient had a pale complexion, thick greasy tongue coating, and weak pulse.”2. 闻诊(Olfaction and Auscultation)闻诊是中医药中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通过闻气味和听声音来判断疾病情况。

其中,闻气味主要是指通过嗅闻患者体味来判断病情,而听声音则是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呼吸等来判断病情。

中医药的闻诊可以翻译为Olfaction and Auscultation。

例如,“医生通过闻诊发现患者体味异味,呼吸有喘息的声音。

”可以翻译为,“The doctor used olfaction and auscultation to detect an unusual body odor and wheezing sound in the patient's breathing.”3. 问诊(Inquiry)问诊是中医药中常用的收集病史的方法,通过询问患者的病情、症状等来获取诊断信息。

问诊的内容包括患者的主观感受、病程、伴随症状等方面。

中医药的问诊可以翻译为Inquiry。

例如,“医生详细询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以及疾病的发展过程。

”可以翻译为,“The doctor inquired about the patient's condition, symptoms, and the progression of the illness.”4. 切诊(Palpation)切诊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身体等来判断疾病情况。

论中医英译术语的巧记论中医英译术语的巧记

论中医英译术语的巧记论中医英译术语的巧记

论中医英译术语的巧记论中医英译术语的巧记[摘要]中医英译术语繁杂难记,文章另辟蹊径,从构词法,一词多译,拼音法和通俗法的角度,通过大量实例剖析中医术语的特殊译法,帮助学习者在规律中熟识和记忆中医英译术语。

[关键词]中医英译术语;特殊译法;巧记在多年来对研究生中医英语教学的实践中,笔者发现,由于有着良好的专业知识背景和一定的英语语言功底,只要预先提供专业术语的解释,中医英语的阅读与翻译就不再是学生们的难点,而真正的难点则是专业术语的记忆。

笔者调查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学生仍然感觉难以把中医术语翻译成英语,或把英译语倒译回中医术语,面对繁杂的中医英译术语,学生普遍反映记不住。

词汇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对词汇的记忆研究可从不同角度展开。

笔者发现除一般翻译法外,中医术语翻译还运用了一些特殊的处理方式,对这些特殊译法的研究有助于学习者在规律中熟识和记忆一定的中医英译术语。

1利用构词法研究构词法就是要对词的结构,构词词素的意义和词形特点等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对某些具有共同特征的词汇形成规律性记忆。

中医术语翻译中主要运用了派生、合成与缩合等常见英语构词法,对其进行整理归纳,可以探索出灵巧的记忆方法,帮助学习者在短时间内扩大专业英语的词汇量。

11派生词派生法是一种主要的英语构词法。

通过在词根上加词缀构成的新词叫派生词,把握派生词的关键在于弄清词根和词缀的所指。

作为基本构词语素,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决定词义,词缀则指只能黏附在词根上的构词语素,黏附在词根前的称为前缀,主要用以改变词义,黏附在词根后的称为后缀,主要用以改变词性(有时也增添词义)。

中医英译术语里有很多派生词,对其中的前、后缀进行归纳总结,可以帮助学习者减轻记忆压力,对于阅读里生词猜测的训练很有效。

中医英译术语里的常见前缀有:“hemi-(半,半侧)”,例如,hemiplegia半身不遂,hemihidrosis半身汗出等;“hyper-(超过,过多)”,表示程度,例如,hyperacid 胃酸过多的,hypertoxin剧毒等;“pseudo-(假)”,例如,pseudo-cold 假寒,pseudo-heat假热等;“mono-(单一,独)”,例如,monoplegia单瘫,mono-yang 独阳(一阳),mono-yin独阴(一阴)等;“poly-(多)”,例如,polyuria多尿,polylogia多言,polydypsia多饮等。

中医术语汉译英的基本方法

中医术语汉译英的基本方法

泰山磐石散
细脉
Powder for calming fetus
Thready Pulse
三.音译
音译即拼音翻译法。由于中西方文化及中西医之 间的巨大差异,中医理论中特有的一些概念在英语 中很难找到对应语。如“气”、“阴阳”、“气 功”、“推 拿”等等。这些概念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特色,无 论 直译还是意译都无法准确地再现原文的内涵,于是 人们便采用音译的手段来翻译这些概念。 音译的实用对象是:
四.音直结合
所谓音直结合法,就是一个词语翻译成英语时,
一半是音译一半是直译。例如: “营分证” “肾俞漏” “厥阴病” yingfen syndrome fistula of shenyu jueyin disease
“七窍”就是一个词语翻译成英语时,一半是
词语。如:
头晕目眩 headache and vertigo
耳鸣目涩
心悸心烦 失眠健忘 鼻衄
tinnitus and dryness of eyes
vexation and palpitation insomnia and poor memory; nose bleeding
3)中医治疗方法
有一些中医治疗方法如针刺、艾炙、推拿等, 我们可以直接翻译成相应的西医术语acupuncture,
3)古典中医专著 《黄帝内经》 《伤寒论》 Huangdi Neijing Shanghan Lun
《金匮要略》
《温病学》
Jingui Yaolue
Wenbing Xue
需要注意的是:采用音译法翻译中医的抽象概念 或方剂名时,为了让读者了解所译名词的实际含 义,当这些音译名词在文章中首次出现时,一般要 用破折号、逗号或括号加注说明。如:qi (the energy of life);zang-fu (isceral organs)。

中医英语翻译标准与原则

中医英语翻译标准与原则
论证 自己的医疗 观点并视 古典 文献 为金科 玉律 。同时 , 国 中 人 一般都认 为 , 中国古文优美高雅且高 度概 括 , 以至于有人 主
率甚 高。这些概念具有典 型的 中国文化 特 色 , 论直译 还 是 无
意译 都无 法准确地再现原文的 内涵 。在译作 中要 体现 出中医 张翻译中医文献时要尽量 保持其古 典 风格 , 以体现 中医源 远 的整体观和辨证思维模式 , 应译为 “ iy ” q n l d yn ̄g 及“ i dbo ” a o 流长的特色和魅力。但是 , 中国人 尚且未 能轻 易地读 懂 医古 较好 。 文, 毋庸说把它 翻译 为另一种文字 了。此外 , 目标语 读者是 和 2 2 保持 中医语言特色 中医语言 因受到 中国古 代哲学 、 . 心 我们同时代的或未来的人 , 如果我们过于坚持古典 文学风格 , 理学 、 天文学 、 气象学 、 逻辑学 、 养生学 以及文 化 、 教的影响 , 宗 文本的交际功能将被 削弱 。那 么 , 忠实性 法则 和文本 的交 际 包括 了这些学科 的内容 , 产生 了许多抽象的概念 , 使得 一些 中 功能是否就无法统一 呢? 翻译标准多元化 在这个 问题 上给 了 医术语除 了专业性外 , 还具有隐喻的形象 , 些隐喻形 象是非 这
尚处在一个发展初期 。由于 中医学 具有独 特 的理 论体 系 , 有 际 目的 , 再加 注释以正确表达原 文意思。中医文献专 业性强 ,
些词义深奥难懂 , 翻译难 度大 , 同时 又没 有既定 的标 准可循 ,
文学性强 , 与西医差异较大 , 单一 的翻译标 准会使译 者无所适 目 , 论是国内或 国外的翻译作品质量较低 , 前 无 中医 翻译 著作 从 , 多元化 的翻译标准使 功能 目的更 贴近 实 际。在遵循 多 而 相 当混乱 , 有些词不达意 , 有些 甚至 是 曲解 和离 谱 , 就像 西方 元化标准 的指导下 , 在具体的 中医翻译实践 中, 者如有 既定 译 的中国餐馆烧不 出正 宗 的中国菜一 样 , 无法 引起英语 国家读 的原则可循 , 中医翻译的质量必会有一定的保障 。 者 的普遍关注与兴趣 , 制约了 中医走 向世界 的步伐。 因此 , 制 2 中医英译应遵循的原则D2 , 1 定统一并切实 可行 的中医翻译标 准便 成为当务之急。 中医 翻译首先要 向读者 传达 的应 是中国古 老的 医学 科学

中医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中医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side in attendance.
黄帝曰:“惜时与卿等谈医论药 ,旨在救天下万民于忧患,非为 吾华夏一族所计。朕观日月交辉 ,忧人世多艰。愿昔时所厘之医 道广播四海,咸宁万国。”
Huangdi said: “I have established this system of medicine for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not just for the Chinese nation. I hope that it can be disseminated and practiced over the world.”
黄帝曰:“四异之邦与吾华夏 言语不通,嗜欲不同。华夏医 道,何以传之于彼?”
Huangdi said: “The languages spoken in these countries and areas are different from the Chinese language. How was the Chinese medicine disseminated to these places?”
诏命其精研译道,传译华医于泰 西,以使万国咸宁,天下安康。
雷公稽首再拜曰:“谨遵圣意。 ”
When you have found such erudite scholars, ask them to carefully study the methods of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e Chinese medicine into Western languages.”
Qibo answered: “China now is stable and peaceful. The government pays much attention to education. Qualified translators can certainly be found in this country with such a great ancient civilization. Your Majesty may send an official from the Heaven to the world of man to

浅谈中医英语的翻译原则

浅谈中医英语的翻译原则

浅谈中医英语的翻译原则摘要:本文主要结合中医英语的特点对中医英语的翻译原则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阐述,主要从中医英语翻译的思维的民族性、自然性和规定性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中医翻译原则英语翻译在帮助中医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显而易见。

既然如此,译者有必要熟悉并掌握中医药英语翻译的原则,并将其运用到翻译实践中,充分发挥语言作为文化沟通的桥梁作用。

下面笔者将简要介绍一些基本原则。

第一,民族性原则。

中医自成一体,来源于中国的传统哲学与文化。

其深受中庸之道的影响。

中医认为,天人合一,人作为自然界的一员,必受自然法则的统一指导,在自然界有着一套统帅一切的规律。

所以适用于其他生物的,必然也适用于人体,因此取类比象就成了中医独特的思维方式,因此也就有了金木水火土,气血津液,阴阳,寒热虚实等,又因为中医看到了日暮日出,月满月缺,潮起潮落,春华秋实,知道自然界的一切都在变化之中,因此人也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这就有了辨证论治。

细数中医特点就会发现,它一切都来自大自然对我们的启示,都是我们先辈认真观察体会领悟自然所得到的宝贵财富。

由于具有民族性,中医用语中只有一部分可以在西医语言中找到近似的对应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找不到的,民族性原则就体现在这部分中医名词术语的翻译上。

如"Mingmen is the source of Yang qi according to Chinese theory of Five Elements: Mental, Wood, Water, Fire and Earth."在这句话中,“命门”、“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医学术语,所以在翻译时应结合音译,意译以及加注的翻译方法来体现民族特色。

第二,自然性原则。

中西医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医学体系,在翻译中医上一些与西医较为接近的概念时,采用相应的西医概念来对译,更便于外国读者理解。

试论中医名词术语的英译

试论中医名词术语的英译
维普资讯
20 年( 3 卷) 3 06 第 5 第 期
灰化 教 青
试论中医名词术语的英译
于彩 月
( 兰州 大学外 国语 学院 , 肃 兰州 700 ) 甘 300
擅薹 : 中医语 言的特点进行 了分析 , 出了中医用语 翻译 就 提 的原则 。 并对 中医名词术语的翻译进行 了介绍。 关 ■ 调 : 医语 言 名 词术 语 功 能对 等 中
0 引言
中国医药学是在我 国人 民长期 同疾病 作斗争 的过 程中不断 发展起来的 , 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统 医学 日益走 向世界 , 中医越来越被世界人 民重视 和欢 迎的今天 , 中医 英语 翻译问题便突 出地表现 出来。这是因为中医不同于西 医 , 它 有着 内在 的独特 的理论 体系和语 言特点。如何将 中医翻译 的准 确, 使外 国人 明白和正确理解 中医内容 , 这便是 当今 中医翻译界 文 学 或 哲 学 知识 。 要解决 的—个重要 的问题。本人参阅 了一些中医理论 的书籍 、 出 3 中医名词 术语 的翻译 版的英汉 中医词典和 中医英 译著作后 , 中医名词术语 的翻译做 对 以尝 试 性 的探 究 。 在 中医翻译 中, 要传达原文所 表达的所指意义 , 首先 遇到的 个难题是 , 原语 单位与译入语单位 的意义范围不一致。其实这 1 中医语 言 的特点 种现象是很 正常 的。在两种不同语 言中的语义单位 一 词 、 词素 、 中医语言同中医理论一样 , 既古老又复杂 。再加上历史上不 词组 一 的所 指意 义在一切范围内完全一致 的情况是罕见的。现 同学派之 间的相互渗透与影响 , 致使其表 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之 间 代翻译理论表明, 两种语言 的词汇单位之 间的语义对应情况可以 的矛盾 日趋复杂 , 给理解 和翻译带来 了很 大困难。 归纳为三大类 : 即完全对应 、 分对 应、 部 不对应 。中医翻译 中原语 中医语言突出的特征是歧义性 。 明确的特定词汇往往表示不 与译入语的语义对应情况也大致如 此。 确定 的、 多变 的概念。 而且 , 普通用语在中医术语 中占有 很大的比 31固定 术语 . 例, 专业化程度 比较低 。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 中医语言实际上是它 固定术语一般表达一些直观的或实在 的事物或现象 , 意义很 赖以产生的那 个时代 日常用语 、 学、 文 哲学 的术语来表 达基本概 明确。如人体解剖部位名称、 各器官 的功能及理论概念等均属固 念和原理 , 日常用语及文学哲学用语 的混合产物 。当普通用语 定术语 。 是 固定术语 在词语单位语义完全对应的情况有 以下几个方 进入中医语言体系后 , 内涵到外延都与中医千载一体 的理论发 面 : 从 人体解剖部位 、 疾病名称和治疗 方面 。 生了紧密 的融合 , 从而被赋 以深刻 , 甚至于神秘的意义和色彩。 就 例如 : 是一般 的中医人员 , 也未必能完全洞察入微。 为复杂 的是 , 更 当普 女 子胞 ueu t s r 髓 海 ba ri n 通词 语进 入中医语 言后 , 其普通含 义并 未消失( 一点 与西医语 这 关 节 in ot i 血 脉 vse esl s 言不 同, 当普通词语进入西 医语言时 , 其普通含义一般 不再存在 。 感冒 cl o d 白喉 dp t r i hi h ea 如普通词 p p 进入西医语言后 , ui l 便专指瞳孔 , 其原始意义“ 学生 ” 麻 疹 mes s al e 黄 疸 iudc an i e 不再保 留) , 而是与其医学 意义交叉并行 。 放 血 bode n l lt g o t i 正骨 bn ei oe tn s tg 但是 , 我们却不据此而将 中医语言 一概 否定 , 而应 对其进行 止 血 s p ig l dn 止 痛 s p i a t pn e ig o be t pn p i o g n 分 为二 的分析。 事实上 , 从纯粹 的语言交际要求来看 , 中医用语 在中医翻译上 , 两种语言的词汇 的语义不完全对应的情况非 高度 的语 义概 括性及简洁的结构特征就使其具有较 高的信 息密 常普遍。 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部分 中医解剖概念及许多 中医疾病 度和运载力。 当然 , 由于 中医著作 中的文化差异 , 这一特征往往给 名称上 。下 面分别举例说 明。 翻译带来 了诸多 困难。但是 , 这不能说 明中医语言本身是不可译 中医 西 医 的。对于任何一 门学科来讲 , 的规范 化和统一性都是至关重 术语 心 :!) 神志 ( 主 hatp m s l d er u p bo : o 要 的。然而中医名词术语 的翻译却一直处于各家学说 状态 。 () 2 主血 脉 ・ 肺 : 1主气、 () 司呼吸 ln :eprt y I ug rsi o ' a r o ̄n 2 中医术 语翻译 的原 则 : 能对等 原则 功 () 2 主宣发肃降 功能对等原则 以接受者 为中心 ,认 为翻译必须为接受 者服 在中医翻译上两种语言 的词 语语义不对应 的情况表现在各 务 。这一原则 以符号学理论为基础 , 对原文所有符号( 、 法结 个 方面 , 词 语 如在解剖方面 , 中医一些特有概念 ( 如命 门、 三焦等 ) 在 ; 构、 修辞手段等 ) 的所指 意义及关联意义进行 详细的分析 , 从而努 基本理论方面 , 中医学 的基本概念 在西 医中都没有对应物。 例如 : 力在译文 中找 出与原文最接近的对等成 分。 阴阳、 五行 、 、 气 经络 . 气化、 虚实等等。 这些概念 , 有些采用汉语拼 奈达指 出:衡量一部翻译作品首先 必须 考虑 的问题 , “ 就是检 音 的方式 翻译 , 有些则要根据具体 的含 义来 翻译 。我们来 拿“ 虚” 查译文读者会做 出什么样 的反应 , 然后将译文读者 的反应与原文 和“ 这一对常用的 固定术语来举例说 明。 实” 读者的反应加 以比较。” 如果译文读者对译文所做 出的反应基本 “ 和“ 是一对最 常用 的固定术语 , 翻译起 来却 颇为不 虚” 实” 但 致, 那么则可认为翻译是成功 的。在这里 , 我们 只要求反应 “ 基 易。 一些学者将其译作 df i c ec ny和 ecs。 d e nY ec s ie xes 但 e i e 和 xe i f e s 本一致 ”而不求“ , 完全一致 ” 因为绝对一致的翻译是没有的。 完 表示 的是偏 离正 常水 准的状 态 , , “ 强调 “ 量性 ” 常含有 (ea v ) , ngt e之 i 全一致” 不仅在两种语 言之 间进行对译时不可能 , 就是在 同一语 意 。而 八纲中 的“ 和“ ” 虚” 实 指的实正气 的衰弱 和病 理因素 的强 言里做语 内翻译也不可能。因为“ 人们理解语 言的方式 在任何情 盛 。从作用 上讲 ,e c ny和 ecg 还是 比较理想 的对 应语 , df i c ie xeg 但 况下都不可能绝对一致 。” 功能对等原则从理论上把译者从死抠 因其过分侧重于“ 量性” 否定” 和“ 之意 , 所以并不准确。 中医上, 在 原文形式 的枷锁下解放 出来 , 把翻译 的重点转移到原文内容在译 “ ” hv gsbt c/re 而 “ ” 表示 nt 下转 1 1页) 实 指 ai u s neoc , 虚 则 n a f o( 5

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

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

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1、引言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代医学并存并行,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备受世界各地的关注。

然而,由于中医基本名词术语的语言差异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医的理解和传播在国际间常常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了提高中医在国际上的认知和沟通,制定一套国际标准的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无疑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

2、什么是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医基本名词术语指的是中医理论中重要的基本概念、术语和词汇。

它们体现了中医的基本思想、理论和实践内容,是理解和应用中医的基础。

3、建立国际标准的必要性- 促进国际间中医的学习和交流: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中医爱好者和从业者来说,学习和理解中医的基本名词术语非常困难。

国际标准的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可以解决这一困扰,促进国际间中医的学习和交流。

- 提高中医的国际影响力:制定国际标准的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可以减少文化差异对中医理解和传播的影响。

这将有助于提高中医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医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

- 保护中医文化遗产:中医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遗产,其基本名词术语是中医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国际标准的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有助于保护中医文化遗产,使其在国际上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4、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的制定原则- 准确性:对中医基本名词术语的翻译要准确无误,确保词义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 可读性:中医基本名词术语的中英对照应该简洁明了,容易读懂,方便使用者理解和应用。

- 通用性:中医基本名词术语的中英对照应该是通用的,适用于各类文化和语言背景的使用者。

- 兼顾传统和现代: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应该兼顾中医传统的理论体系和现代医学的发展,体现中医的时代特色和科学性。

5、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的制定内容(这里列举了部分中医基本名词术语的中英对照,详细的对照表格会在后续公开)1. 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2. 阴阳:Yin and Yang3. 五行:Five Elements4. 经络:Meridians and Collaterals5. 气血:Qi and Blood6. 脏腑:Zang-Fu Organs7. 病因:Etiology8. 病机:Pathogenesis9. 辨证论治: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ased on Differentiationof Syndromes10. 方剂:Prescriptions6、个人观点和理解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的制定对于推广中医、保护中医文化遗产和促进国际间中医的学习和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研究中医术语的英译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研究中医术语的英译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研究中医术语的英译[摘要]中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文化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于古代的哲学、还有一些文化以及宗教的思想都是十分重要的。

中医转变成了现代的医学,它具有我国历史的灵魂,还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体系。

我们更应该发扬祖国的传统医术,让越来越多的人更多地了解、使用中医。

很多外国的朋友也开始学习中医,而中医术语翻译彰显出必要性、需求性、准确性的特点。

[关键词]跨文化;中医术语;翻译中医学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它吸收了中国古典哲学、文化和宗教思想。

它是我们的祖先在日常生活中对抗疾病的经验总结。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它已成为一个综合的系统。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以其显著疗效的影响,中医药越来越受到外国人的青睐。

但中医理论之深奥让外国人难以理解,这也给国内中医译者增加了难度。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而了解中医学的语言,我们必须了解它所蕴藏的深刻的中国文化。

下文是笔者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研究中医术语英译的原则和方法。

1.中医翻译的发展。

当谈到中医早期阶段的传播和翻译,人通常归因于传教士的努力。

但实际上这是西方的医生和植物学家来中国在西方殖民者中传播医学。

在十七世纪,一些医生确实提到过一些翻译者的名字,他们不是翻译,也不是在研究翻译,但他们知道中医药对西方国家中医翻译的影响。

直到第十七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开始在欧洲国家的沟通医学领域。

2.中医术语翻译的方法。

在独特的理论分析当中,中医术语的内涵对于现代医学来说有所不同。

虽然在有些方面是相似的,在解剖学方面的现代医学、生理学和病理学当中,他们有的方面也不相同。

这是译者找中医术语时候最难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文字复制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它是一种翻译方法的概念和表达式,适当的中医重排与现有的词组合在一起。

中医早期的翻译人员已经采用这种方来进行翻译了,大部分翻译的都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比如是中药药物名称词语等。

3.跨文化交流和翻译。

现代化的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世界整体化,显得地球是越来越小了,似乎是一个大的地球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