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合集下载

第十二章 神经发育技术 第三、四节

第十二章 神经发育技术 第三、四节
随意运动 ① 病人屈肘90°,使肘部保持在体侧,训练前臂的旋前/旋后动作 ② 病人肩关节前屈30°~90°,肘关节保持伸展位时训练前臂旋前/
旋后动作 ③ 病人肩关节外展时,训练肘关节伸展 ④ 手指抓握、放松、随意伸展等功能的训练
第四节 Brunnstrom技术
(二)操作方法 1. 卧位和床上训练
① 床上卧位 ② 床上训练
Rood将个体运动控制的发育水平划分为4个阶段: (1)关节的重复运动阶段 (2)关节周围肌群的协同收缩阶段 (3)远端固定—近端关节活动阶段 (4)技巧性活动阶段
第三节 Rood技术
3. 利用个体运动发育顺序促进运动控制能力
Rood根据人体发育学规律总结出来8种运动模式:
(1)仰卧屈曲模式
(2)仰卧至侧卧模式
第四节 Brunnstrom技术
4. 引导分离运动
① 肘关节屈/伸的分离运动 ②手指的屈曲/伸展 ③下肢的屈曲/伸展
5. 日常生活练习
本章小结
一、神经发育疗法的三大基本理论基础 、神经发育疗法的共 同特点及不同点 二、Rood技术的基本理论、个体运动发育规律及运动控制的 发育水平4阶段 三、个体运动发育的8种运动模式 四、 Rood技术的基本原则、促进技术和抑制技术的基本操作
第三节 Rood技术
一、基本理论
(二)基本理论 1.适当的感觉刺激可以引起正常运动的产生和肌张力的 正常化 2.利用运动控制发育的阶段促进运动控制能力 3.利用个体运动发育顺序促进运动控制能力
第三节 Rood技术
1.适当的感觉刺激可以引起正常运动的产生和肌张力的正常化 由于肌纤维的性质不同,每块肌肉具有不同的功能
(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恢复阶段 1. 弛缓阶段 2. 痉挛阶段 3. 共同运动阶段 4. 不完全分离运动阶段 5. 分离运动阶段 6. 协调运动阶段

第十二章,神经发育技术

第十二章,神经发育技术

第十二章神经发育技术Bobath 技术一、名词解释1控制关键点:即治疗师在训练中操作身体某些部位,以达到抑制痉挛和异常姿势反射,促进正常姿势反射的目的。

2反射性抑制:利用痉挛模式相反的体位或姿势来抑制痉挛,包括放射性抑制模式和影响张力性姿势。

3影响张力性姿势:指的是某些特定姿势下,肌张力是可以得到抑制的。

如当下肢腓肠肌肌张力异常增高时,鼓励患者采用足跟着地站立的姿势加以抑制腓肠肌的张力,同时提高对该姿势的控制。

4整体治疗:将患者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只是治疗患病部位。

5保持反应:指身体对所处体位的有意识的控制能力。

6位置反应:指肢体反应的短暂的保持某种体位的能力。

7关节持重:是一种利用体位使重力通过关节,刺激本体感受器使关节周围肌肉产生共同收缩来提高关节稳定性的方法。

二、选择题【A1 型题】1整体治疗指的是(D)A 上下肢都包括的治疗B 健侧和患侧都包括的治疗C 运动、作业及理疗都应用的治疗D 提高患者整体功能的治疗E 包括家属参与的治疗2促通和抑制的最终目的是(D )A 避免肌张力过度增高B 促进肌张力正常化C 调整和纠正异常姿势D 改善功能活动E 提高自我意识3下列不属于控制关键点的操作是(D )A 稳定胸椎促进坐位稳定B 拇指外展抑制手指屈肌痉挛C 骨盆前倾促进站位平衡D 健侧屈曲促进患侧伸展E 肩胛前伸促进上肢伸展4一周岁的脑瘫患儿仍不能保持坐位、头不能保持直立,并且双手只能抓握不能松开。

这种情况称之(A)A 异常性和不成熟性B 痉挛性和共同运动性C 共济失调性和痉挛性D 徐动性和软瘫性E 麻痹性和僵硬性5脑卒中患者经常会有跟腱痉挛的表现,处理方法是多鼓励患者用患腿足跟着地站立,这种方法是利用(B)A 反射性抑制模式B 影响张力性姿势C 迷路性姿势反射D 紧张性腰反射【B1 型题】6~7 题备选答案A 足跟着地B 躯干前倾C 躯干旋转D 肩胛前伸E 手指屈曲6在练习坐-站时,能够促进活动比较容易完成的关键成分是(ABD)7偏瘫患者最早可以进行的主动活动(CE)【X 型题】8下列属于兴奋性刺激的手法是(ABD )A 持重B 拍打C 持续牵伸D 快速牵伸E 关节挤压9可能会引起偏瘫患者患侧肌张力增高的三种情况是(ABC)A 快速活动B 情绪紧张C 健侧过度用力D 轻音乐E 主动活动10当患者能够在无帮助的情况下自己翻身时,为了使他能够更多的使用躯干肌,在指导患者翻身时应强调哪些成分(CDE )A 用健手支撑B 用患手支撑C 翻身至健侧D 头向患侧屈E 不用手支撑11在做桥式运动时,为了使患侧髋关节伸肌用力适当,应强调哪些成分(CDE )A 患侧臀部尽量抬高B 健侧臀部尽量抬高C 保持髋关节的伸展位D 肩部放松E 颈部放松12在患者能行走时,有些患者往往步宽异常从而能量消耗过大,使患者不能长距离行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让他多练习(CD)A 倒着走B 侧走C 沿木板走D 走一条直线E 走一条弧线13在对肌张力低下的患者进行感觉刺激时,可以利用拍打等手法来提高肌肉收缩的兴奋性但需要注意避免(ABDE )A 诱发广泛的联合反应B 诱发拮抗肌的痉挛C 引起关节畸形D 患者失去平衡E 患者抵抗14当徐动型脑瘫患儿出现明显的ATNR 影响患儿的功能活动可以采取什么方式加以抑制(A B)A 让患儿侧卧B 双上肢内收内旋,并双手交叉C 对徐动的肢体进行拍打D 行走时三、简答题1简述 Bobath 方法的治疗原则●强调患者学学习运动的感觉●强调患者学习基本姿势与基本的运动模式●按照运动的发育顺序制定训练计划●将患者作为整体进行治疗2适合促通翻正反应的情况有哪些?●颈翻正反应的促通●上肢保护的伸展反应●平衡反应的促通3痉挛型脑瘫儿进行治疗性活动的原则。

中枢神经主要部位损害的症状

中枢神经主要部位损害的症状

中枢神经主要部位损害的症状一、大脑半球大脑半球的表面为大脑皮质所覆盖,在脑表面形成脑回和脑沟,内部为白质、基底节及侧脑室。

大脑半球由外侧裂、中央沟、顶枕裂划分为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及岛叶。

常见病因有脑血管病、肿瘤、感染、颅脑外伤等。

下面叙述大脑半球及各叶受损的局部症状(图2—34)。

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既对称又不完全对称。

如言语中枢大多数在左侧半球,部分左利手者则位于右侧。

习惯上称左侧为优势大脑半球。

近代神经生理学家认为左侧大脑半球在言语、逻辑思维、分析能力以及计算等方面起决定作用;右侧大脑半球有高级的认识中枢,主要在音乐、美术、综合能力、空间和形状的识别、短暂的视觉记忆和认识不同人的面容等方面起决定作用。

但大脑的整体功能很重要,大脑皮质各部是在整体功能的基础上各有其独特的生理作用。

(一)额叶病变时主要引起随意运动、言语以及精神活动方面的障碍。

额叶前部以精神障碍为主,表现为记忆力和注意力减退,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缺乏始动性和内省力。

思维和综合能力下降,故表现为痴呆和人格改变。

可有欣快或易激怒。

可产生对侧肢体共济失调,步态不稳,这是由于影响了额叶脑桥小脑径路的额桥束纤维。

额叶前部的病变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

额中回后部有侧视中枢,受损时引起两眼向病灶侧同向斜视刺激性病变时则向病灶对侧斜视。

额叶后部受损可产生对侧上肢强握与摸索反射。

中央前回处皮质为运动中枢,中前回上部受损产生下肢瘫痪;下部受损则产生面、舌或上肢的瘫痪。

旁中央小叶损害,如矢窦旁脑膜瘤因影响双侧下肢运动区,产生痉挛性截瘫、尿潴留和感觉障碍。

一侧额叶底部占位性疾病侧嗅觉缺失和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对侧视乳头水肿、可产生运动性失语(额下回后部(二)顶叶中央后回为皮质感觉中枢,故受损以感觉症状为主。

中央后回的刺激性病灶产生对侧身体局限的感觉性癫痫发作,常常为针刺、电击、偶为疼痛的感觉异常发作,从一处向邻近部位扩展,或扩展至中央前回运动中枢,引起局部抽搐发作。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实验报告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实验报告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实验报告摘要: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本实验旨在探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对动物行为和神经组织的影响。

通过对实验动物进行行为观察和神经组织切片分析,我们发现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可以导致动物运动能力下降、认知能力受损以及神经组织结构的改变。

这些结果对于了解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机制和寻找相应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引言: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调控系统之一,包括大脑和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见于交通事故、运动伤害等情况下。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会导致神经细胞的死亡和功能障碍,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机制和寻找相应的治疗方法,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使用实验室常见的小鼠作为实验动物。

2. 实验组与对照组: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组和对照组。

3.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模型建立:使用手术方法对实验动物进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模型的建立。

4. 行为观察:通过观察实验动物的运动能力、认知能力等行为指标,评估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5. 神经组织切片分析:对实验动物的大脑和脊髓进行解剖和切片,采用组织学染色技术观察神经组织结构的变化。

结果:1. 行为观察结果: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组的动物在运动能力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行走不稳、运动缓慢。

同时,其认知能力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例如记忆力下降、学习能力减弱等。

2. 神经组织切片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组的神经组织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例如,神经细胞的死亡和凋亡增加,神经纤维的断裂和退化,胶质细胞的活化和增生等。

讨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会对动物的行为和神经组织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

通过本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导致动物运动能力下降和认知能力受损的原因可能与神经细胞的死亡和凋亡、神经纤维的断裂和退化等有关。

这些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代偿机制或病理变化,进一步研究可以揭示其中的机制。

发育生物学第十二章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和体节形成机制(ppt)

发育生物学第十二章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和体节形成机制(ppt)
作用。
后脑分节与图式形成的机制
小鼠Hox基因簇结构及其在胚胎中的表达特性
二 脊髓背-腹轴的图示形成
脊椎动物的脊髓具有明确的背-腹轴,在不同的背腹轴位置所产生的神经元类型是不同的。 在鸡和小鼠中,脊髓背部区域依次产生6种中间神 经元(dorsal interneuron,dI1-dI6),腹部则形 成运动神经元和4种腹侧神经元(ventral interneuron,V0-V3)。 BMP和 Sonic hedgehog(Shh) 信号在脊髓的背腹轴 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前后轴的图式形成
转录因子Engrailed (En) 和Pax2 随后也在IsO前 后表达。En和 Gbx2 可诱导FGF8 的表达,而 Otx2 抑制FGF8 的表达。这样,FGF8 就只在IsO 后部后脑一侧表达。 FGF8 进而可诱导邻近的中 脑细胞表达Wnt1。
En, Wnt1, FGF8 和Gbx2 的表达通过正反馈
脊椎动物脊髓背腹轴的图式形成
脊索还表达分泌性的BMP抑制因子(Chordin, Noggin),这些因子会抑制脊髓腹侧的 BMP活性而调节神经管的图示形成。
Wnt信号对于某些背部神经细胞群的分化也具 有重要作用。
原神经基因(proneural gene)沿脊髓背腹轴 在不同区域表达,其功能 :
• 体节是临时性结构,对脊椎动物分节模式 (segmental pattern)的建成具有深远的影响。
脊椎动物体节形成有以下特征:
• A)体节以出芽的方式从前到后依次形成。 • B)每一个体节形成的周期是固定不变的,称为
➢ 峡部(isthmus)是位于中脑与后脑交界处的狭窄部。峡 部在中后脑的前-后轴图式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二、神经胶质细胞
——填充神经元之间的空隙。
(1)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 (2)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 (3)少突胶质细胞
(许旺氏细胞,髓鞘) (4)小胶质细胞
帕金森病、 中风、精神 分裂症、药 物成瘾……..
支持、绝缘、 维持内环镜稳定、 递质再摄取、修复
(1)
(2)
(3)
(4)
三、神经环路——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5-羟色胺
9个核团:以中脑核群含量最高,其次为黑质、红核、 丘脑及丘脑下部、杏仁核、壳核、尾核和海马含量较 低。 受体: 5 -HT 1- 5 -HT 7 功能:心血管、睡眠、痛觉、精神情感、神经内分泌。 5 -HT 的突触前膜摄取转运体:抗抑郁症药的主要作 用靶标 5 –HT受体: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的靶点
选择性作用:如镇痛、抗精神病、解热等。作用方 式是影响突触化学传递的某一环节, 如递质的生成、 贮存、释放和灭活过程,激动或阻断受体等。
非特异性作用:只一般地影响神经细胞的能量代谢 或膜稳定性。随剂量增加药物的作用加强并且作用范 围扩大。如全身麻醉药等。这类药物无竞争性拮抗药 或特效解毒药。
组胺
通路:主要位于下丘脑结节乳头核和中脑的网状结 构,发出上、下行纤维。上行纤维经内侧前脑束弥 散投射到端脑,下行纤维可投射到低位脑干及脊髓。 受体:H 1-H3 受体 功能:参与饮水、摄食、体温调节、觉醒和激素分 泌的调节。
网状结构上行投射纤维H 1受体可能与觉醒有关,脂 溶性好的Hl 受体阻断药镇静作用 。
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系统和5-羟色胺功能相互作用的模式图。 Ach=乙酰胆碱;DA=多巴胺;5-HT=5-羟色胺
调节皮层锥体细胞活动 的皮层下传入部分相互作用的模式图。 5-HT1A受体是抑制作用而5-HT2A受体是刺激作用。 DR=背侧缝核;Glu=谷氨酸;5-HT=5-羟色胺;KA=红藻 氨酸盐;mGLUR=代谢性谷氨酸能受体;mPFC=内侧前 额叶。

初中生物第12章第1节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课件

初中生物第12章第1节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课件

4、右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
①、请说出A、B、C、D、E的 名称:
A 神经中枢 、
B 感受器

C 传入神经 、
D 效应器

E 传出神经 。
② 请按照反射的过程,说出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途径:
B→C→A→E→D
练习
1.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 C )
A.反射
B.反射弧
C.条件反射 D.非条件反射
运动。
二、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的结构
神经元
细胞体:内含细胞核,是神经 元的代谢中心
树突:数量多,呈树枝状
突起
轴突:数量少,1条,分枝少
沿一定 方向传 导冲动
1、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 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神经调节的每一个信息,都以神经细 胞为单位来产生和传递。
中枢神经系统内
灰质
白质
周围神经系统内 神经节
神经
相关概念
1、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
现的部位
2、神经: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由一些神经元突起集
合成束、外被结缔组织膜组成的结构
3、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现
的部位色泽灰暗,称为灰质
4、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大量神经元突起成束
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后天性反射。 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
学习——条件反射
避雨——条件反射
听到发令枪声冲出起点——条件反射
守门员扑球—件反射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形成时间 先天性
条件反射
后天性
刺激性质 非条件刺激
谢 谢

中枢神经损伤症状,三大症状应了解

中枢神经损伤症状,三大症状应了解

中枢神经损伤症状,三大症状应了解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主要是由明显的脑神经节、神经索和脊髓所连接组成的部分,当出现中枢神经损伤时,会让头部感到昏眩,偏身感到麻木不已。

症状一第一,面部会感觉闪电般的疼痛,严重的人会出现面瘫的情况,一般的情况就是角膜炎,耳鸣,头晕,脑神经的耳聋。

第二,头晕。

脑神经一般会导致头部感到晕眩。

第三,偏身感觉到麻。

如果脑神经损伤之后会涉及到人的身体会感觉到麻木。

第四,颅神经损害。

病人之后人的视力都会感觉到下降,然后光线反射会刺激到人的头部受伤。

意见建议:你好,对神经损伤,不论手术与否,均应采取下述措施,保持肢体循环、关节动度和肌肉张力,预防畸形和外伤。

瘫痪的肢体易受外伤、冻伤、烫伤和压伤,应注意保护。

非手术疗法的目的是为神经和肢体功能恢复创造条件,伤后和术后均可采用。

症状二1.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是病蓄脑组织内的胆碱酯酶受抑制厚,使中枢神经细胞之间的兴奋传递发生障碍,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紊乱,表现为病蓄兴奋不安、体温升高、搐搦,甚至陷于昏睡等。

2.患者出现口唇颤抖,大口喘气,模仿鸡叫,吹号,敲锣打鼓,并语无伦次,大声嬉笑,持续2小时后自行缓解,发作期间无寒战,紫绀等症状。

大脑脱水,一过性低颅压,造成大脑机能紊乱而出现精神异常。

3.中枢神经损伤包括脑脊髓外伤脑出血脑梗塞等一系列能引起中枢系统改变的因素可出现休克瘫痪感觉障碍大秀失禁或潴留语言障碍吞咽困难等严重的可以造成死亡你的补充提问是说的狂犬病的症状是的狂犬病毒可以侵害中枢神经出现你说的这些症状症状三病情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

其位置常在人体的中轴,由明显的脑神经节、神经索或脑和脊髓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成分组成。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大量神经细胞聚集在一起,有机地构成网络或回路。

中枢神经系统是接受全身各处的传入信息,经它整合加工后成为协调的运动性传出,或者储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成为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

人类的思维活动也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十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第十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第十三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学习要点中枢神经系统(CNS)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并对外环境变化做出即时反应。

作用于CNS的药物主要通过影响中枢突触传递的不同环节(如递质、受体、受体后的信号转导等),从而改变人体的生理功能。

中枢神经递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乙酰胆碱:中枢乙酰胆碱主要参与觉醒、学习、记忆、运动的调节。

2.r-氨基丁酸:是脑内最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

3.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是CNS内主要的兴奋性递质。

4.去甲肾上腺素:抑制NE、5-HT等的再摄取是抗抑郁药的主要作用机制。

5.多巴胺:中枢存在4条多巴胺通路。

①黑质-纹状体通路,减弱该通路的DA功能可导致帕金森病:②中脑-边缘通路,主要调控情绪反应;③中脑-皮层通路,主要参与认知、思想、感觉等过程的调控;④结节-漏斗通路,主要调控垂体激素的分泌。

6.5-羟色胺:参与心血管活动、觉醒-睡眠周期、痛觉、精神情绪和神经内分泌活动的调节。

7.组胺:参与饮水、摄食、体温调节、觉醒和激素分泌调节。

8.神经肽:在突触传递过程中起神经调质的作用。

专业术语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 神经肽(neuropeptides)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 谷氨酸(glutamate)神经激素(neurohormone) 组胺(histamine)r-氨基丁酸(r-butylamino acid) 多巴胺(dopamine)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orepinephrine)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一.试题精选(一)选择题A型题1.中枢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信息传递结构是( )。

A.突触B.电化学性突触C. 电突触D.化学性突触E.以上都不是2.下列属于神经调质的是( )。

A. 细胞因子B.去甲肾上腺素C.酪氨酸D. 一氧化氮E.神经激素3. 具有递质与调质双向功能的物质是( )。

A.乙酰胆碱B.细胞因子C.化学因子D. 酪氨酸E.类固醇激素4.脑内第一个被发现的神经递质是( )。

第十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第十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第十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学基础◆神经元神经元是CNS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最主要的功能是传递信息,包括生物电和化学信息◆神经胶质细胞按形态分为星形胶质细胞、少突状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

主要功能是:1.填充神经元间的间隙。

2.支持和绝缘。

3.维持神经组织的内环境稳定。

5.在CNS的发育过程中引导神经元走向。

6.参与修复和神经再生的调节。

7.参与递质的灭活。

◆神经环路CNS中各种不同的神经环路均包含着多次的辐射、聚合形式,功能为对大量复杂的信息进行处理和整合。

◆突触与信息传递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通过突触进行。

突触由突触前组分、突触后组分和突触间隙等基本结构,分为电突触、化学突触和混合性突触。

突触传递的过程主要包括神经递质的合成和贮存、突触前膜去极化和胞外钙内流触发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生物学效应、突触后的递质消除及囊泡的再循环。

第二节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导致离子通道开放并形成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化学物质,其特点是传递信息快,作用强,选择性高。

神经调质:也是由神经元释放,但其本身不具递质活性,并不直接引起突触后生物学效应,但能调制神经递质在突触前的释放及突触后细胞的兴奋性,调制突触后细胞对递质的反应。

神经调质的作用开始慢而持久,但范围较广。

神经激素:神经激素是由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主要是神经肽类。

神经激素释放后,进入血液循环,在远隔的靶器官发挥作用。

●Ach脑内Ach的合成,贮存,释放,与受体相互作用及其灭活与外周胆碱能神经元相同。

中枢Ach主要涉及觉醒,学习,记忆和运动调节。

绝大多数是M受体,N受体占不到10%。

●GABAGABA是脑内最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分为GABAa、GABAb、GABAc三型GABAA型受体与烟碱受体相同,是化学门控离子通道受体家族的成员,是镇静催眠药和一些抗癫痫药的作用靶点。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2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2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2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一、神经系统的组成:1、神经系统的组成: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2、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3、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

(1)大脑: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2)小脑: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3)脑干:脑干中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部位。

➢①植物人没有损伤脑干。

➢②走路歪斜,酒精麻痹小脑。

➢③胡言乱语,酒精麻痹大脑(语言中枢)。

4、脊髓: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脊髓的功能是反射和传导。

➢脊髓的外围是白质,起着传递神经冲动的作用。

➢脊髓的中央是灰质,灰质里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排便反射、排尿反射、下肢受刺激而收缩的防御反射等。

5、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包括细胞体和突起,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①辨析神经、神经纤维、神经末梢①神经纤维:单个神经元的轴突+鞘②神经末梢:轴突末梢③神经:许多神经纤维+膜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1)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2)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草履虫、植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叫应激性。

➢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与肌肉(或腺体)组成。

➢传入神经受损,无感觉无反射。

➢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有感觉无反射。

➢缩手反射:先缩手再感觉到烫。

2、反射类型:简单发射和复杂反射。

(1)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

➢简单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膝跳反射、缩手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吮吸反射、吃梅止渴、飞蛾扑火。

第十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第十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泌 例如:帕金森病和精神分裂症与DA系统
的功能障碍有关。
5. 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A)
功能不完全清楚,可能与觉醒,情感, 精神活动有关。
二、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基本作用
CNS功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即兴奋和抑制 凡能使兴奋性递质增多或激动兴奋性受体的药
物可产生兴奋效应。(称中枢兴奋药) 凡能使抑制性递质增多或激动抑制性受体的药
物可产生抑制效应。(称中枢抑制药)
三、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基本作用
1.影响递质的合成、储存、释放和灭活。 (突触前机制)
2.激活和拮抗受体 (突触后机制)
三、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基本作用
1.影响递质的合成、储存、释放和灭活。 (突触前机制)
2.激活和拮抗受体 (突触后机制)
谢谢!
导致帕金森病。
2.γ-氨基丁酸(GABA)
是脑内最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 对应的受体为GABA受体,其亚型为
GABAA.B.C. 脑内以GABAA为主。
γ-氨基丁酸(GABA)
功能:能产生突触前或突触后抑制效应 即能降低神经细胞的兴奋性。
例如:BZ和巴比妥类药物通过加强中枢 GABA系统的功能。产生镇静,抗焦虑, 抗惊厥的作用。
一、中枢神经递质主要生理功能
1.乙酰胆碱(Ach)
是第一个被证实的脑内神经递质 对应的受体为M受体,其能
功能:涉及觉醒,学习,记忆和运动调节 例如:学习,记忆能能障碍是阿多茨海默病的
主要症状 多巴胺系统功能底下而Ach系统功能增强,可
γ-氨基丁酸(GABA)
功能:能产生突触前或突触后抑制效应 即能降低神经细胞的兴奋性。
例如:BZ和巴比妥类药物通过加强中枢 GABA系统的功能。产生镇静,抗焦虑, 抗惊厥的作用。

八年制第三版儿科学-第十二章 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儿童惊厥与惊厥持续状态

八年制第三版儿科学-第十二章 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儿童惊厥与惊厥持续状态
• 持续长时间或者频繁反复,并且在发作 间期无恢复 ILAE (1981)
• 单次癫痫样发作持续超过30min或反复发 作超过30分钟,发作间期功能未恢复 ILAE, Epilepsia,1999
• 各种惊厥类型的长时间的发作,或者反 复发作并且发作间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无恢复
ILAE glossary, 2001
热性惊厥持续状态 (febrile status epilepticus FSE):
热性惊厥持续≥ 30 mins 或发作间期 意识不能转清。 • 惊厥:占急诊1%,院前急救3% • >10% FS 发生FSE
• 占所有SE的25%,>1岁:占2/3
FS疾病管理
• 急性期管理: • 惊厥的处理、惊厥的鉴别诊断
• 活动性癫痫(active epilepsy): • 癫痫患者在过去5年中无论是否在接受
抗癫痫药物治疗,至少有一次发作
• 癫痫综合征(epilepsy syndrome):
• 以一组联合出现的症状/体征为特征,包 括发作类型、发作间期脑电图、病因、 解剖结构、触发因素、发病年龄、严重 性、症状出现的时间顺序、发作的昼夜 分布以及预后
– 常用药物: • PB :3~5mg/kg/d • VPA:20~30mg/kg/d • CBZ,PHT,LTG无效
– 持续1~2年
疫苗与预防பைடு நூலகம்种
• FS患儿原则上: 无预防接种禁忌
• 最好于FS发作后2~3月后接种 • 长程FS患儿:
预防接种方案需在儿科医生/儿科神经 专业医生指导下
健康教育指导
E 强直阵挛性SE F 失神性SE G 肌阵挛性SE H 强制性SE I 微小发作性SE
SE发作分类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康复护理指南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康复护理指南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康复护理展 望
康复护理技术的发展
康复机器人技术
利用机器人辅助康复训练,提高康复效率和质量。
虚拟现实技术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环境,为患者提供更加丰富的康复训 练场景。
生物反馈技术
利用生物反馈设备监测患者的生理状态,为康复护理提供科学依 据。
康复护理的未来方向
个性化康复护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方案,提高康复效果 。
案例三:多发性硬化患者的康复护理
总结词
多发性硬化患者需要综合康复护理,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辅导。
详细描述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慢性疾病,会导致神经功能受损,出现肌肉无力、平衡障碍、 视觉障碍和心理问题。康复护理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心理辅导 ,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05
虑、抑郁等情绪障碍。
认知行为疗法
02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调整思维方式,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和应对方式。
家属教育
03
对家属进行相关教育,提高家属对患者的理解和支持,促进患
者康复。
04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康复护理案 例
案例一:脑外伤患者的康复护理
总结词
脑外伤患者需要长期康复护理,重点是恢复认知、语言和运 动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康复护理指南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康复护理原则 •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康复护理方法 •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康复护理案例 •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康复护理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促进患者康复
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可能导致长期功能 障碍,通过康复护理,可以帮助患者 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提高生活 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BrunnstormⅣ-Ⅴ级治疗方案
此期病人的特点:痉挛进一步降低,开始出 现分离运动。手指也能出现各种抓握。
训练的重点:抑制共同运动模式,促进分离 运动,使运动模式逐渐趋于正常。
.
改善肩臂功能的作业活动
.
改善肩臂的作业活动
.
BrunnstromⅥ级
进一步增强肩臂的控制能力
.
2.改善腕关节的活动
主要预防措施
早期应正确摆放肢体,给上肢适当的支撑,以 预防或减轻痉挛;
在活动肩部时动作应轻柔,避免产生疼痛 正确进行被动运动,保持正常的肩肱节律 注意保护肩关节,避免牵拉患肢等
.
肩部并发症作业治疗的主要手段
痉挛所致的僵硬和肩痛者可先进行肩胛骨的被 动活动,改善肩胛骨和肩关节活动度,恢复正 常肩肱节律
.
二、恢复期的作业治疗
以改善和加强残存功能,预防并发症,最 大限度地获得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治疗目 的。
.
(一)改善上肢和手功能的作业活动
1.维持ROM的作业活动 ➢ 患者病情稳定,在脊柱外固定或不影响脊柱稳
定的条件下,尽早开始 ➢ C4、C5损伤者易出现肩关节外展、肘关节屈曲
、前臂旋前位的挛缩,应予以注意 ➢ 注意保持腕关节、近端指间关节、尤其是大拇
.
新疗技术的应用
运动再学习 强制使用 运动想象 神经肌肉电刺激
.
(三)ADL训练、生活辅助具及自助具使用
有关训练与使用方法见第四章、第九章
在临床上偏瘫患者跌倒较常见,首先要训练患 者在地面上移动,以便在跌倒后能够移动到安 全或有支撑物(沙发、家具等)的地方,并指 导患者安全站起来的方法。
要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辅助器具并指导其熟练应用 常用的有万能袖带、翻书器、定制键盘敲击器等
对于肌张力低者,可以刺激肩关节周围稳定肌 以增加其张力,增加肩部的稳定性
尽可能让患肢在无痛下进行各种主动活动,抑 制痉挛,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
.
第三节 脊髓损伤作业治疗
.
一、急性期的作业治疗
治疗目标: 预防并发症 维持关节活动度和瘫痪肌肉、软组织的正常
长度,防止废用。
.
(一)体位摆放
摆放肢体处于功能位 高位脊髓损伤者可以佩戴短支具来保持掌弓并
BrunnstromⅠ~Ⅱ级: 日常训练中注意尽量保持腕背伸位 BrunnstromⅢ级: 采取抗痉挛体位抑制腕关节掌屈痉挛 BrunnstromⅣ~Ⅴ级: 腕关节主动背伸及桡侧屈
.
3.改善手指的活动
BrunnstromⅠ~Ⅱ级 可以在治疗师的帮助下进行患手抓握活动(
如抓握木钉或网球等),诱发手指的主动屈 曲。
.
BrunnstromⅢ级: 主要是抑制手指屈曲痉挛,诱发手指伸展。
.
BrunnstromⅣ~Ⅴ级: 可训练在腕关节背伸下伸展手指,进行各种抓
握和捏的作业活动。
.
.
BrunnstromⅥ级: 主要是进行患指的精细运动以及双手协调性
训练,进一步提高速度、协调性和准确性。
.
训练手指灵活性与双手协调能力
使拇指于外展对掌位 定时变换体位,预防压疮。一般每2小时一次 在搬运或帮助脊柱不稳定者变换体位时要由2
~3人共同进行,并注意保持其身体纵轴的一 致性,避免扭曲、旋转和拖动 正确进行关节被动活动,预防关节挛缩和肌肉 痉挛等
.
(二)呼吸功能训练
包括腹式呼吸训练、辅助咳嗽排痰训练及体位 排痰训练,每天应进行2~3次以上。
判定回归场所,并进行相应训练 ➢ 辅助技术的应用指导 ➢ 职业前训练 ➢ 提出环境改造的建议 ➢ 提供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 ➢ …… ➢ 帮助其参与社会生活
.
四、并发症的预防和作业治疗
肩痛、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是脑损伤 患者常见的肩部并发症
在早期加强宣教和指导对于预防这些并发症 非常重要
.
臂支持架、上肢机器人、肌电生物反馈等 ➢ 传统作业活动:如磨砂板作业、手工编织、橡皮
泥作业等(见本书第三章治疗性作业活动) ➢ 与ADL训练结合:既可提高自理能力,又增强肌
力。一般从较轻的物体开始,逐步增加难度
.
(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及辅助具的应用
脊髓损伤的节段和损伤程度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 动有密切关系;
.
(一)运动功能评估
3.肌张力评价 Ashworth分级及其改良分级 4.脊髓损伤ASIA分级 用于脊髓损伤患者;
zancolli颈髓损伤瘫痪上肢功能分类.docx颈 髓损伤瘫痪上肢功能评估可以更加详细地对颈 髓损伤水平进行分类,明确颈髓损伤水平与肘 、腕和手指运动功能的关系,对于指导作业治 疗非常有益。
.
4.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取床上或床边坐位
.
二、恢复期的作业治疗
主要进行恢复功能的作业活动如功能性作 业治疗,旨在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的日常生 活活动能力。
.
(一)上肢功能训练
根据相关作业治疗理论设计活动,如Bobath方 法、Brunnstrom方法、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通 法(PNF)、Rood方法、脑中风病人的运动再 学习方案等。
此期病人的特点:肌张力开始增高,出现共 同运动。手能全指屈曲,钩状抓握,不能伸 展
训练的重点:抑制痉挛,抑制共同运动,诱 发分离运动
.
作业活动之前的准备活动
肩胛骨周围肌肉的放松,保持肩胛骨的正常
活动度。肩痛 !
胸大肌的放松 盂肱关节的松动(滚动、滑动、分离)
.
改善标:抑制共同运动、诱发随意运动、建 立正常的运动模式、改善随意运动的协调与控 制、增加双手的协调性及灵活性的目的;同时 改善躯干平衡及控制能力,提高自理能力。
.
以Brunnstrom分级为例,介绍一些常用改善肩 臂、肘、腕和手功能的作业活动方法
.
1.改善肩臂功能的作业活动
.
BrunnstormⅠ、Ⅱ级的治疗方案
.
(二)感觉功能评估
脑损伤患者:通常评估浅感觉、深感觉以及 某些特殊感觉,如视觉等。
脊髓损伤患者:还需要详细的分别评估身体 两侧感觉的皮节分布区以确定感觉损伤平面
.
(三)认知及知觉功能评估
根据损伤部位和程度的不同,脑损伤患者可以 表现出不同类型和程度的认知、知觉障碍。 见本书第七章(认知与感知障碍的作业治疗)
.
改善感觉的作业活动举例
在桌面上滑动手掌或擦掉黑板上的字 在一个宽平的容器中放置沙子、大米、玉米
粒、黄豆等,让患者在其表面画图案或从其 中拣出埋入的物品(如核桃、玻璃球等) 从布袋中摸找指定的物品 将手支撑在不同质地的材料上(如:木板、 金属板及不同质地的布料)进行负重练习 在木钉外侧缠绕各种材料(如砂纸、棉布、 橡皮泥、铁皮等)进行木钉作业。
第十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作业治疗
.
内容提要
概述 脑损伤作业治疗应用 脊髓损伤作业治疗应用
.
第一节 概述
临床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主要有 局灶或弥漫性脑组织受损:如脑卒中、颅脑外
伤、脑炎、缺血缺氧性脑病、脑性瘫痪等 脊髓部分或完全性损伤:如脊髓损伤或脊髓的
炎症、肿瘤、血管病变等 小儿脑性瘫痪见本章第三节发育障碍; 此章侧重成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作业治疗
.
一、急性期的作业治疗
主要目标:为预防并发症以及继发障碍,视 患者的病情可以进行基本日常生活活动的指 导训练。
.
1.在各种卧位下正确摆放肢体,定时变换体位
.
2.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度的活动
肢体被动活动 意识清醒且病情允许,可以指导患者进行自助
被动运动
.
3.指导患者进行早期自理活动
进食 排便、更衣时抬高臀部 ……
可以从练习夹泡沫或海绵等轻而不易滑掉 的物体开始,逐渐过渡到夹花生豆、玻璃 球等;
由木筷到涂漆筷子,逐渐增加难度,直到 能够使用餐具进食。
.
辅助手的训练
患手的固定的能力
.
辅助手的训练
日常生活中使用患手
.
辅助手的训练
.
利手转换的训练
当患手的预后较差时即可进行利手转换的训练 (书写、进食等)
.
在地面上的移动方法
.
从地上站起方式 1 坐位→双膝立位→单膝立位→立位
.
从地上站起方式2
.
从地上站起方式3
.
(四)认知功能训练
详见本书第七章(认知与知觉障碍的作 业治疗)
.
(五)改善感觉障碍的作业活动
浅感觉训练:拍打、摩擦皮肤等刺激 深感觉训练:应与运动训练结合,即进行
感觉——运动训练,促通外周肌腱、关节 感受器与中枢神经系统,如患肢关节负重 训练、手法挤压关节、肢体在一定空间位 置的保持训练、应用PNF技术以及平衡功 能训练等
.
一、常见功能障碍
运动功能障碍 感觉功能障碍 呼吸功能障碍 排便功能障碍 心理障碍 情感障碍 …… 部分脑损伤患者还出现吞咽功能障碍、言语功
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
.
二、作业治疗评估
(一)运动功能评估 (二)感觉功能评估 (三)认知及知觉功能评估 (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 (五)作业需求评估 (六)环境与工作能力的评估 (七)生活质量评估
.
(一)运动功能评估
1.上肢功能评估 ROM、MMT、简易上肢功能检查法 、Jebsen手功能评估、普渡钉板测验、 Minnesota操作评估、Bennett手工具评估、 Crawford手小件灵活性评估等。
2.整体运动功能评价 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 ( 分级粗略,可明确运动功能恢复的阶段、省 时,被广泛应用) 、上田敏评价、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价等可评定脑损伤偏瘫患者的运动 模式和功能障碍程度。
.
(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
改良Barthel指数(MBI) 四肢瘫功能指数(quadriplegic index of function, QIF) 神经源性膀胱的评估 排便功能 性功能障碍评估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