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孟子选读之弟子孰为好学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
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论语·八佾2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微子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论语·微子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曰,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5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二、当仁,不让于师1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2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论语·子张3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论语·述而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6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论语·述而7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论语·雍也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1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曰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论语·先进11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论语·雍也12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13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论语·先进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l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2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论语·卫灵公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曰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5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子张6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8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10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1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论语·子罕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3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论语·颜渊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5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6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8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9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l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2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论语·宪问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5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6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7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8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9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10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六、有教无类1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2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3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4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仁”论语·公冶长5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6子曰:“吾尝终曰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8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论语·先进9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③”论语·学而10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八佾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1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2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3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4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5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论语·泰伯6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7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8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论语·雍也9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10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11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曰,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论语·季氏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一、王好战,请以战喻1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人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孟子·梁惠王上2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孟子·离娄下3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滕文公下4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淳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孟子·梁惠王上二、王何必曰利1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梁惠王上2宋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说之将何如”曰:“我将言其不利也;”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孟子·告子下3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孟子·尽心上三、民为贵1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孟子·尽心下2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3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孟子·离娄上4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曰:“天与之;”“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曰:“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孟子·万章上5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心上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1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由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孟子·梁惠王下2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麇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 鹿攸伏;唐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於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曰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孟子·梁惠王上3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徵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孟子·梁惠王下五、人和1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公孙丑下2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孟子·离娄下3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孟子·离娄上4孟子对齐宣王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曰:“……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1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详细解释及翻译
“弟⼦孰为好学?”孔⼦对⽈:“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详细解释及翻译回年⼆⼗九,发尽⽩,蚤死。
孔⼦哭之恸,⽈:“⾃吾有回,门⼈益亲。
”鲁哀公问:“弟⼦孰为好学?”孔⼦对⽈:“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颜回⼆⼗九岁,头发全⽩了,过早地死了。
孔⼦哭得⼗分伤⼼,说:“⾃从我有了颜回,学⽣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
”鲁哀公问(孔⼦):“(你的)学⽣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发到别⼈的⾝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了。
”【评析】据说孔⼦有三千弟⼦,七⼗⼆贤⼈,可是当别⼈问孔⼦谁最好学的时候,孔⼦在赞扬颜回是最好学的学⽣的同时,还夸赞了颜回的另外两个优点:"不迁怒于⼈"和"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今天随着独⽣⼦⼥家庭的增加,孩⼦们的脾⽓是越来越⼤,表现之⼀:⾃⼰不会做事情、或⾃⼰做错了事,不但不认真反省,往往还迁怒于⼈。
表现⼆:犯了错误不但没有勇⽓承认,更缺乏反省能⼒,所以往往同样的错误⼀犯再犯。
因此⼀个真正好学的⼈,不只是书⽐别⼈看得多⼀些,考试⽐别⼈分数⾼⼀些,作业⽐别⼈做得好⼀些,关键的还必须具备反省能⼒、不迁怒于⼈的修养、和不再犯同样错误的⾃律能⼒。
孩⼦不能迁怒于⼈,家长和⽼师更加不能因为⽣活中的烦恼和不顺⼼⽽迁怒于孩⼦或学⽣。
尤其是许多发⽣家庭暴⼒的家庭,往往并不是因为施暴者对被害者有什么仇恨,⽽是施暴者将⽣活中的失败、怨恨、不如意等迁怒于被害者所引发的。
所以不迁怒于⼈不仅仅是孩⼦应该注意的,尤其是成年⼈更加应该引以为戒。
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原文与译文
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原文与译文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原文】仪封人(1)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2)。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sng)(3)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du)(4)。
”【注释】(1)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
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
(2)从者见之:随行的人见了他。
(3)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
(4)木铎:木舌的铜铃。
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
【译文】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
”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
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2、【原文】长沮(j)、桀(ji)溺(n)(1)耦(ǒu)而耕(2)。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3)焉。
长沮曰:“夫执舆(y)(4)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y,同“欤”)?”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y)之(5)?且而与其从辟(6)(b)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7)(yōu)而不辍(chu)。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wǔ)然(8)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注释】(1)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
(2)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
(3)问津:津,渡口。
寻问渡口。
(4)执舆:即执辔(pi)。
(5)之:与。
(6)辟:同“避”。
(7)耰:音yōu,用土覆盖种子。
(8)怃然:怅然,失意。
【译文】长沮、桀溺在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
长沮问子路:“那个拿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
”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
”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
《论语》原文附翻译
《论语》翻译学而篇第一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tì),而好犯上者,鲜(xiǎn)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yú)?”【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3 子曰:巧言令色(1),鲜xiǎn)仁矣。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úan)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tì),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评析】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
6.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6-9篇及全文注释
《论语》6-9篇及全文注释《论语》简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6、《论语》》之《雍也篇》【原文】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译文】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去做官。
”(1)【原文】仲弓问子桑伯子。
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译文】仲弓问孔子: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
孔子说:“此人还可以,办事简要而不烦琐。
”仲弓说:“居心恭敬严肃而行事简要,像这样来治理百姓,不是也可以吗?(但是)自己马马虎虎,又以简要的方法办事,这岂不是太简单了吗?”孔子说:“冉雍,这话你说得对。
”(2)【原文】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译文】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
不幸短命死了。
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
”3【原文】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
子曰:“与之釜。
”请益。
曰:“与之庾。
”冉子与之粟五秉。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济富。
”【译文】子华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
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
”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
孔子说:“再给他二斗四升。
”冉求却给他八十斛。
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
我听说过,君子只是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是周济富人的人。
”4【原文】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
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译文】原思给孔子家当总管,孔子给他俸米九百,原思推辞不要。
《论语》《孟子》名句70句背诵
论孟名句背诵70句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篇》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篇》译文:孔子说:“每天吃点饭,喝点水,头垫着弯曲的手臂睡觉,在其中也是很快乐的。
用不义手段而使自己大富大贵,这些对我来说,就如浮云一般轻。
”3、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篇》译文:叶公向子路问孔子为人怎样,子路没有说。
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哪,发愤努力以至都忘了吃饭,而快乐以至忘掉了忧愁,竟然连自己就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等等啊。
”4、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宪问篇》译文: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
”子贡说:“这正是老师的自我表述啊!”5、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篇》译文: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车前走过,他唱道:“凤鸟啊凤鸟啊!你的德行为什么衰退了呢?过去的事情已经不能换回了,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呀。
算了吧,算了吧!如今那些从政的人都危险啊?”孔子下车,想和他交谈。
接舆赶快走开了,孔子无法和他交谈。
6、子曰:“乡(一乡之中)愿(貌似忠厚者),德之贼也。
”《论语•阳货篇》译文:孔子说:“没有道德修养的伪君子,就是破坏道德的人。
”孔子说:“没有是非的好好先生,是损害德行的人。
弟子孰为好学的译文
弟子孰为好学的译文弟子孰为好学好学是一种积极进取、追求知识的品质,是人们在不断的学习中不断提升的能力。
而弟子,特指为了学习而跟随师傅学习的人。
弟子孰为好学,意味着哪些弟子才是真正具备好学之德,并能够在学习中取得优秀的成绩和突破?本文将对弟子孰为好学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好学的弟子首先具备的是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他们愿意主动、坚持地去接触新的知识,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参与讨论。
他们在学习中充满好奇心,对于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充满渴望,并且能够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
当面临困难和挫折时,好学的弟子会坚持下去,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来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其次,好学的弟子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和自律性。
他们能够独立思考、主动分析问题,并自己寻找答案。
他们会主动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如书籍、网络等来扩展自己的知识和视野。
好学的弟子会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
他们能够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善于安排学习和生活的平衡,避免浪费时间,将重点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进一步地,好学的弟子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他们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人的观点,并能够积极地参与团队工作。
好学的弟子不仅能够在学习中互相合作,共同进步,而且能够主动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帮助他人提高。
此外,好学的弟子具备坚韧的毅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他们有远大的目标和梦想,并且拥有实现目标的决心和毅力。
在学习中,他们能够持之以恒地努力奋斗,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己。
好学的弟子不仅能够在知识层面上取得突破,还能在品德上和自身修养上有所提升。
好学的弟子,还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
他们应该具备正直、诚实的品格,对待他人要有礼貌和尊重。
好学的弟子应该坚守道德底线,不做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情。
此外,他们应该具备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区分是非、善恶,有自己的原则和信念,并且能够坚守自己的价值观,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左右。
语文:(论语选读))-(高山仰止)资料之二
5-7子曰:“道不行①,乘桴浮于海②。从我者③, 其由与④?”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 我,无所取材⑤。”
• 【注释】 ①道:学说。 ②桴(fú ):小木伐。 ③从:跟随。 ④其:副词,表示推测,大概、可能、恐怕。 与:通“欤”,语助词。 ⑤材:通“才”,人才。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孔子这两番话前后是否矛盾?怎么理解?
【评点】顾鸿安 《论语解读》 孔子的一生,是为行道而献身。孔子周游列国,屡遭碰 壁。后在陈绝粮,遭到颠沛、困厄,见道不可行,思归讲学, 培养人才。特别吸引孔子回国的力量,是那些年青需要指导 教育的学生。这批年轻人,都是“狂简”之士,他们志向高 远,很可造就但行为粗率简单,容易“过中失正”。鲁哀公 十一年(前484)鲁国执掌大权的季康子在冉求的鼓动下, 迎请孔子回国,孔子在流亡十多年后,终于回到了故国。
• 【注释】 • (1)说:音yuè ,同“悦”。 • (2)矢:同“誓”,此处讲发誓。 • (3)否:不对,不是,指做了不正当的 事。
思考: 孔子说自己没有错,那么是不是子路错了? 圣人道大德全,无可不可。其见恶人,固谓在我 有可见之礼,则彼之不善,我何与焉。然此岂子路 所能测哉?故重言以誓之,欲其姑信此而深思以得 之也。 ——朱熹《论语集注》
7-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1),惟我与尔有是 夫(2)!”子路曰:“子行三军(3),则谁与(4)?”子曰:“暴 虎(5)冯河(6),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7)。好
• • • • • • • •
谋而成者也。” 【注释】 (1)舍之则藏:舍,舍弃,不用。藏,隐藏。 (2)夫:语气词,相当于“吧”。 (3)三军:是当时大国所有的军队,每军约一万二千五百人。 (4)与:在一起的意思。 (5)暴虎:空拳赤手与老虎进行搏斗。 (6)冯河:无船而徒步过河。 (7)临事不惧:惧是谨慎、警惕的意思。遇到事情便格外小心谨 慎。
孰为好学
一、在讲之前:请同学们谈一谈,你认为你身边的同学“孰为好学”?请说明理由,结合身边的事简要分析。
(两位同学)二、1.找一位同学来朗读一遍。
(“亡”读“wú”)2.全班同学齐读。
三、1.同学们自己结合书下注释看一分钟,找一位同学来翻译一遍。
2.好,翻译的不错,我再来翻译一遍。
翻译:鲁哀公问:“你的学生中谁是爱好学习的呢?”孔子回答:“有一个叫颜回的,爱好学习。
他从不拿别人出气,不重犯同样的过错。
却不幸短命死了。
现在没有这样的人,没有听到过好学的人。
四、重点注释1.孰:*1).代词:表疑问,可代人、类、物。
谁、哪一个、哪一种、怎么、为什么。
(例;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2).复合词:①:孰若:哪如,哪里比得上(例: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马婉贞》)②孰与:和…比,哪一个……(例:我熟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秦王纳谏》)2.贰:重复,某种行为或现象再次出现。
\3.则:1).用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
*①表示承接关系。
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中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
可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
例如: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劝学》)②表示假设关系。
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
例如: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③表示并列关系。
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表示两个词之间)。
可译为“就”,或不译。
例如: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师说》)④表示转折、让步关系。
表示意思有转折时,“则”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译为“可是”“却”;表示姑且承认一件事,预备下句转入正意时,“则”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译为“虽然”“倒是”。
《论语》(全文及译文)
《论语》(全文及译文)生命有限,知识无限,人们在走完人生之路时,恐怕连人类知识财富的百分之一也未及领略,而当今工作紧张,能拿出的学习时间又十分有限。
为提高生命的知识含量和学习效率,就一定要读经典,看精品,以便在有限的时间获取更有价值的知识。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试译:孔子说:“一边效法圣贤如何做人做事,一边适时实习诵习,不也高兴吗?朋友同学远道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理解自己,心里却不怪人家,不也算个君子吗?”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欤!”试译:有子说,“一个人能够孝顺爹娘,敬重兄长,却喜好违犯上司,那是少有的;不喜欢违犯上司,却醉心于捣乱,这样的人从来不会有。
君子抓根本,根本扎稳了,一切为人处世之道自然生发出来。
孝敬父母,尊敬哥哥姐姐,这就是仁的根本吧!”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试译:孔子说:“花言巧语,貌似善良,缺德啊!”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试译:曾子说:“我每天在三件事上反省自己:给人办事、出主意,是不是尽心尽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用?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做到了?”1.5 子曰:“道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试译:孔子说:“领导一个有千辆兵车的公侯之国,就要兢兢业业工作,以取得信用;要节约官府开销,以爱养百姓;征用民力要注意天时。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试译:孔子说:“弟子在家里对父兄孝悌,在外面对公卿忠顺,恭谨老实,博爱众人,亲近仁者。
这样子做好了,还有剩余精力,可以读点书。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弟子孰为好学的译文
弟子孰为好学的译文在众多的弟子中,哪一位能称得上是好学之人呢?好学的弟子必须具备一颗渴望知识的心灵,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好学的弟子应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且不断追求进步。
首先,好学的弟子应该具备沉迷于学问的热情。
只有当弟子们对待学问充满热爱时,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
这需要他们拥有一颗追寻真理的豁达心态,愿意不断探索新的知识和领域。
好学的弟子会主动阅读经典著作,并思考其中所表达的思想。
他们会加入讨论,与他人分享自己对学问的理解,并从中获得启发。
其次,好学的弟子应该拥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恒心。
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他们付出长期的努力和坚持。
他们必须乐于接受挑战和困难,并以此作为成长的机会。
无论是遇到困难的题目还是复杂的概念,好学的弟子都会努力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轻易放弃。
他们会利用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学习,保持专注并持之以恒。
最后,好学的弟子应该秉持着对学问的敬畏之心。
他们应该明白知识的重要性,并愿意将学问应用于实践中。
好学的弟子会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以解决问题和改善自己的生活。
并且,他们也会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为他人提供帮助,为社会做出贡献。
他们知道学问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对待学习需持有虔诚和敬畏之心。
综上所述,弟子中,哪一位能够称为好学之人?那必定是那些对学问充满热爱、具备坚韧毅力以及怀有敬畏之心的弟子。
这些弟子,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学习,持之以恒地追求知识,将学问融入生活,并运用所学于实践,为人民及社会作贡献。
我期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好学的弟子,努力追寻知识并不断进步,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好仁不好学其蔽
【原文】陈亢问于伯鱼曰①:“子亦有异闻乎 ②?”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③。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 学《诗》,无以言④。’鲤退而学《诗》。他 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 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⑤。’鲤 退而学礼。闻斯二者⑥。”陈亢退而喜曰: “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 其子也⑦。”
【注释】①陈亢(kèng):即陈子禽。伯 鱼:孔子的儿子,名鲤。 ②异闻:特殊的教育。
③趋:小步快走,在人面前表示恭敬。庭:庭 院。 ④无以言:不善于说话。 ⑤立:立足于社会。 ⑥斯:这。 ⑦远:作动词,疏远,指不偏爱。
【译文】陈亢问伯鱼说:“你也许听到过与众不同的 教诲吧!”伯鱼回答说:“没有。父亲曾独自站在那 里,我快步走过庭院,他说:‘学诗没有?’我回答 说:‘没有。’他说‘不学《诗》,不能言谈应对。’ 我回来就学《诗》。有一天,父亲又独自站在那里, 我快步走过庭院,他问我:‘学礼吗?’我答道: ‘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我回来就去学礼。”我所听到的就是这两次。陈亢告 辞后高兴地说:“我问了一件事得到了三个收获,听 到了学《诗》的道理,听到了学礼的道理,听到了君 子不偏爱儿子的作风。”
孔子认为父兄教弟子应该是这样,现在的父兄是怎样做的?有弟 子而不教,不必说了;有教的,也大多从利禄起见。你好好学, 考不上大学没有饭吃;现在大学毕业也找不到好工作了,你得考 研、出国。希望子弟生活得好一些,这是人之常情,未尝不合圣 人之心。但是何妨再期望子弟做大圣大贤?说大圣大贤或许大而 空了,那你何妨教他做个好人?
“不贰过”,需经过三个阶段:①自知其过, “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 (程子语)。②自改其过。“过而能改,善莫 大焉”,③自,“不迁怒”,“不贰过其过, “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自责)者也《公 冶长》。”颜回之所以能“不贰过”,关键是 做到了对待错误能“自知、自改、自讼”。
文言文(3)—《论语》课内巩固及课外拓展提升练习(带答案)-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提升(3)(一)阅读下面的《论语》六章,完成练习。
(13 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1.下面四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 分)A. 学而时.习之时.过境迁B. 温故.而知新明知.故问C.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叶公好.龙D. 择其善.者而从之能言善.辩2.尝试根据注释,翻译下面句子的画线部分。
(5 分)(1)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③?【注释】①识:记住。
②厌:满足。
③何有于我:“于我有何”的倒装。
(2)敏①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②。
【注释】①敏:聪明。
②是以谓之“文”也:因此用“文”作为他的谥号。
3.《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以上六章中就有“”“”“”等成语。
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成语,造一个跟学习情境有关的句子:(5 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思而不学则殆.()(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3)饭.疏食()(4)不亦说.乎()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论语》(含拼音注释翻译)第11章,值得我们一起学习
《论语》(含拼音注释翻译)第11章,值得我们一起学习★《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
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即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境内),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了《六经》。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其行事。
第十一章论语先进篇zǐ yuē xiān jìn yú lǐ yuè yě rén yě hòu jìn yú lǐ yuè jūn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zǐ yě rú yòng zhī zé wú cóng xiān jìn子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注释】进:指学习、掌握礼乐。
野人:指没有官位爵禄的平民。
君子:指贵族,高官。
【大意】孔子说:“先学习礼乐而后做官的是没有做过官的一般人,先有了官位而后学习礼乐的是卿大夫的子弟。
如果我要选用人才,那么我会选择先学习礼乐的人。
”zǐ yuē cóng wǒ yú chén cài zhě jiēbù jí mén yě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论语选读》名句默写学案 2
《论语选读》名句名篇默写测试学案(1)暮春者,春服既成,_____________ ,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咏而归。
(2)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凤兮凤兮!何德之衰?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是知也。
”(4)子曰:“过而不改,_____________!”(5)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子曰:“人能弘道,_____________。
”(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_____________!”(8)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__________,无见小利。
_____________,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9)子曰:“人而无信,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何以行之哉?”(10)子曰:“岁寒,________________。
”(11)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12)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不亦重乎?______________ ,不亦远乎?”(1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4)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_____________。
”(1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子曰:“富与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处也。
贫与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去也。
读书笔记《论语》_2
读书笔记《论语》读书笔记《论语》1想找出一本影响了中国的书并不难,从《诗经》到《易经》从《左传》到《史记》都影响了中国,但要找到一本能够长远地影响中国发展进程并且对中国人的精神品性影响深远的书,恐怕也只有儒家的经典之作——《论语》。
每个星期的星期五下午,最后两节课是信息和《论语》阅读课,我觉得算是最放松的课了吧。
信息课上完后,《论语》阅读课并不会让我感到有压力,老师带着我们读论语,释论语,析论语,并且结合日常生活。
论语中大多都非常贴近生活,做人也好做事也罢,都适用至今。
李荣浩的一首歌《年少有为》中,有一句歌词是这样的:“假如我年少有为,不自卑,懂得什么是珍贵。
”是啊!假如我年少有为…相信有很多和我差不多大的人,关于这句话都有自己深刻的感受吧。
在这硕大的宇宙,我什么也算不上,我很平凡,很脆弱也很顽强。
《论语》中有一则是孔子对自己人生的规划,“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随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孔子对自己的规划,可我们一介凡人有几个能做到这样的。
但我们在风华正茂的年代应该根据自身情况确立自己的理想,平凡中亦可活出伟大。
未来好像十分遥远,但作为一名高中生,眼下我们每天不得不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正如孔子的那些弟子一样,他们每天也像我们一样。
只是他们是拜孔子为师,主动向学;而我们现在大多是被动学习,疲于奔命。
孔子有很多弟子都非常的勤奋,而颜回是最勤奋的那个,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意思是,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会觉得汗颜,那么恶劣的环境,能乐观相学。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有颜回一半刻苦勤奋好学,我相信给我们肯定不会差,我想告诉那些和我一样正在努力的同学们,众生皆苦,你也不能输啊。
11《论语 先进篇第十一》-【整本书阅读】《论语》1-13篇逐条讲解高中语文
“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
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PS:严守礼制
中
颜路:颜渊父亲 棺椁:内棺外椁 以:因为
中
国
国
风
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有才华,没有才华,分别指颜回、
风
孔鲤(不管颜渊、孔鲤有才无才,总还各是你我的儿子)
2.9/5.9/6.3/6.7/6.11/7.11/9.20/9.21/9.22/11.4 /11.9/11.10/11.11
老子:“强梁者不得其死”
过刚易摧、以柔为贵
11.15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 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为:动词,弹 PS:孔子不是对子路弹瑟表示不满,而是因
中
国 风
堂:正厅
为子路性情刚猛,中和不足,弹出的音调过
中 国
风
于激越,不符合孔子的美学理想和道德理想。
室:内室
中
国
国
风
野人:庶民、平民
风
君子:世卿子弟(有爵位、世袭的贵族)
19.13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11.2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不及门:不在门下、离开自己
中
中
国
国
风
风
【11.2 解读】
• 公元前489年,孔子周游列国,率领弟子们从陈去蔡国。途中使国派
人来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去楚国。陈、蔡大夫怕孔子到楚国受重用
风
色庄:神色庄重,这里指做出庄重的样子。 note:宰予昼寝……听其言而观其行
因材施教:勇者抑之使之谦和;怯者激之使之勇敢。
11.22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
文学常识之《论语》节选二
文学常识之《论语》节选二文学常识之《论语》节选二《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
今天小编节选了一部分给大家阅读,欢迎查阅。
【里仁第四】4.1 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4.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4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4.7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4.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4.9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4.11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4.12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4.13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4.1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4.1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18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4.19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20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4.21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弟子孰为好学是什么意思
弟子孰为好学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在你的弟子中,谁是好学的呢?
出处:出自《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
【注释】
不迁怒:不把自己的怒气发泄到别处或别人身上。
迁,迁移。
不贰过:不再犯同样的过错。
贰,重复。
短命:寿命不长。
有人认为颜回38岁时去世。
亡:同“无”。
【译文】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是好学的,他从不迁怒于别处,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
不幸命短去世。
现在则没有(好学的)了,再也没有听到有好学的了。
”
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好学上进,特别是具有不迁怒、不贰过的品行。
从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可以看出孔子教育弟子重在培养道德情操。
“不迁怒、不贰过”包含着为人为政的深刻哲理。
《论语》中的“好学”之德及现代启示
《论语》中的“好学”之德及现代启示李建华;冯丕红【摘要】“好学”在《论语》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以把学习(道、礼及其他相关知识)当成一件乐事为前提,确知己之所学与未学,并以“日新知”与“时习之”的方式不断累积精进,从而在“问”、“闻”等开放性、互动式的学习中实现共同进步所需要的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论语》中的“好学”作为一种教育德性,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当代大学生不仅要从价值层面重新审视、重视《论语》中的“好学”之德,而且要以实际行动养成“好学”之德.一方面,把“好学”之德的培养与“修身”紧密结合起来,把成就自己的内在人格修为与实现造福世界的外在人生理想统一起来;另一方面,不抱功利心,真正把学习当作乐事,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学如不及,尤恐失之”的精神,每天坚持“温故知新”.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等组织则应该营造一个重视并积极鼓励培养“好学”之德的社会环境和精神文化氛围.【期刊名称】《大学教育科学》【年(卷),期】2013(001)001【总页数】6页(P112-117)【关键词】论语;好学;德性【作者】李建华;冯丕红【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1“好学”(Loving of learning)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重要范畴,其重要性可以与作为西方哲学精神特色的“爱智”(The love of wisdom)相类比。
但遗憾的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明德”主义的喧嚣中,“好学”成为了一个边缘化的,甚至是被遗忘的概念,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事实上,“好学”是一个具有核心意义的基础性观念,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1]。
本文立足于文本,拟对《论语》中“好学”的基础地位、基本内涵及属性做简单的梳理和澄明,以期为现代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好学”在《论语》中的基础地位与时下学界对“好学”思想研究的漠视形成鲜明对比,《论语》将“好学”在德行范畴体系中的位格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等。 _ _ _ _ _ _ _ _ _ ___ _ _
今 义 : 以 语 言 文 字 为 工 具 形 象 化 地 反 映 客 观 现 实 的 艺 术 , 包 括 戏 剧 、 诗 歌 、 小 说 、 散 文 等 。 4 () 君 子 学 道 则 爱 人 .. 有仁爱之心,关爱他人。 古 义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②指 恋 爱 中 男 女 的 一 方 。
助 读 参 考 译 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友 爱 兄 弟 。 闵 损 守 身 自 爱 ,
季 氏 曾 派 人 去 请 他 出 任 费 邑 宰 , 他 却 向 来 人 婉 言 推 辞 , 并 说 , 如 果 再 来 召 我 的 话 , 那 我 就 渡 过 汶 水 出 国 去 了 。 闵 损 是 孔 门
课 时 作 业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
单
苏教版 ·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助 读 参 考 译 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1.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 颜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孔子为什么非常欣赏他?请结合第 41 章加以分析。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头 , 还 不 如 放 下 书 本 , 到 郊 野 去 痛 快 地 寻 春 吧 ! 书 堆 的 人 , 应 该 抽 空 到 户 外 去 能 使 自 己 的 心 胸 开 阔 。
散 散 心 , 多 与 大 自 然 接 近 , 才 也 有 些 不 爱 读 书 的 人 , 常 喜 欢 引 用 ”这 两 句 诗 , 来 表 示 自
课 时 作 业
杇 也(名 词 作 动 词 , 把 墙 抹 平 .
)
助 读 参 考 译 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
单
苏教版 ·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3 () 文 学: 子 游 、 子 夏 .. 指能学习掌握古代文献,即孔子所传的《诗》 古 义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课 时 作 业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书 册 埋 头 无 了 日 , 不 如 抛 却 去 寻 春 己 的 洒 脱 与 放 荡 。
菜 单
苏教版 ·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来自晨 读 开 卷 有 益
助 读 参 考 译 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1.通假举要 1 ( ) 今女画(“画”同“划”) 2 ( ) 于吾言无所不说(“说”同“悦”)
助 读 参 考 译 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我以为你是问别的人。 译文: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3 ( ) 曾由与求之问(宾语前置)
课 时 作 业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竟然问由和求呀。 译文: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菜
单
苏教版 ·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孔子最喜爱的弟子 1.颜回
助 读 参 考 译 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苏教版 ·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颜 回 姓 颜 , 名 回 , 字 子 渊 , 亦 称 颜 渊 , 比 孔 子 小 三 十 岁 , 鲁 国 人 。 颜 回 出 身 贫 贱 , 一 生 没 有 做 官 。 孔 子 赞 叹 说 : 回 真 是 难 得 啊 ! 用 一 个 竹 筒 吃 饭 , 用 一 个 瓜 瓢 喝 水 , 住 在 陋 巷 里 。 要 是 一 般 人 , 一 定 忧 烦 难 受 , 可 颜 回 却 安 然 处 之 , 没 有改变向道好学的乐趣!”颜 回 敏 而 好 学 , 能 闻 一 知 十 , 注 重 仁 德 修 养 , 深 得 孔 子 欣 赏 和 喜 爱 。 因 此 被 列 为 孔 门 四 科 十 哲(德行科)之一。 “颜
助 读 参 考 译 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苏教版 ·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3.词 类 活 用 粪 土 之 墙 不 可 4.古 今 异 义 1 () 言 语: 宰 我 、 子 贡 .. 指善于辞令,能办理外交。 古 义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今 义 : 动 词 , 说 话 ; 名 词 , 说 的 话 。 2 () 政 事: 冉 有 、 季 路 .. 指能从事政治事务。 古 义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今 义 : 政 府 的 事 务 。
课 时 作 业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
单
苏教版 ·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2.一 词 多 义
吾 于 人 也 , 听 其 言 而 信 其 行 名 词 , 行 为 始 中 两 狼 , 缀 行 甚 远 动 词 , 步 、 趋 途 孙 子 度 其 行 , 暮 当 至 马 陵 名 词 , 行 程 1 () 行 王 畏 秦 , 欲 毋 行 动 词 , 离 去 、 前 往 赵 余 嘉 其 能 行 古 道 动 词 , 实 行 、 施 行 凡 商 议 停 当 而 行 , 不 可 轻 易 动 词 , 做 、 办 事
不 迁 怒 , 不 贰 过 名 词 , 过 错 霆 乍 惊 , 宫 车 过 也 动 词 , 走 过 、 经 过 雷 以 其 境 过 清 , 不 可 久 居 副 词 , 过 分 、 过 于 马 过 世 家 焉 动 词 , 胜 过 、 超 过 3 () 过裘 过 而 能 改 , 善 莫 大 焉 动 词 , 犯 有 过 错 大 王 有 意 督 过 之 动 词 , 责 备 闻 欲 见 子 敬 , 可 别 过 之 动 词 , 拜 访 、 探 望 若
苏教版 ·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助 读 参 考 译 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弟子孰为好学
课 时 作 业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
单
苏教版 ·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出 山 道 中 口 占 朱 熹
助 读 参 考 译 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川 原 红 绿 一 时 新 , 暮 雨 朝 晴 更 可 人 。 书 册 埋 头 无 了 日 ,
助 读 参 考 译 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年(739 年)被追封为“徐侯”。 宋 大 中 祥 符 两 年 为“彭城公”(后改为“徐公”)。
年)追封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苏教版 ·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助 读 参 考 译 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本 板 块 的 内 容 多 为 孔 子 对 学 生 的 评 价 , 它 一 方 面 让 我 们 了 解 了 孔 门 部 分 弟 子 的 情 况 , 另 一 方 面 也 让 我 们 从 另 一 个 角 度 进 一 步 了 解 了 孔 子 的 思 想 , 尤 其 是 孔 子 眼 里 的 的 内 涵 。 “好 学 生 ”
课 时 作 业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恶 病 ! ”他 被 列 为 孔 门 四 科 十 哲
(德 行 科 )之 一 。
菜
单
苏教版 ·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4. 冉 雍 冉 雍 姓 冉 , 名 雍 , 字 仲 弓 , 比 孔 子 小 二 十 九 岁 , 鲁 国 人 。
助 读 参 考 译 文
助 读 参 考 译 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苏教版 ·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子 孰 为 好 学 代 词 , 哪 一 个 弟 明 日 , 徐 公 来 , 孰 视 之 副 词 , 仔 细 、 周 详 2 () 孰 非 生 而 知 之 者 , 孰 能 无 惑 代 词 , 谁 人 可 忍 也 , 孰 不 可 忍 也 代 词 , 什 么 是
助 读 参 考 译 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德 行 著 称 。 后 来 , 冉 耕 患 了 麻 风 病 , 不 愿 意 见 人 。 孔 子 去 探 望 他 的 时 候 , 站 在 窗 外 面 握 着 他 的 手 。 叹 息 着 说 : 有 希 望 的 话 , 这 也 是 天 命 啊 ! 这 样 的 好 人 , 竟 然 会 染 上 这 种 “如 果 没
课 时 作 业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不 如 抛 却 去 寻 春 。
菜
单
苏教版 ·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 内 容 赏 析 】
朱 熹 是 宋 朝 的 大 学 者 , 终 年 埋 首 书 房 ,
助 读 参 考 译 文
研 究 学 问 , 著 作 书 籍 。 这 首 诗 描 写 他 偶 然 放 下 书 本 , 到 郊 外 散心 , 面 对 一 片 青 山 绿 野 , 鸟 语 花 香 , 胸 襟 为 之 舒 展 开 朗 , 不 禁 感 叹 地 说 : “与其 终 日 埋 头 在 书 堆 里 , 好 像 永 远 没 有 尽 ”终 年 埋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