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知识专题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复习及答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复习一、选择题1.“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2.据《礼记•玉藻》记载和考古发现得知,簋是重要的礼器,主要用于祭祀时放置煮熟的饭食,一般与鼎相配合使用。
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大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
这种现象反映西周()A.社会奢侈腐败现象严重B.社会等级森严C.冶铜业十分落后D.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3.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4.在中国古代社会,“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
从政治角度看,古代社会中“国”和“家”的重要联结点是()A.禅让制B.嫡长子继承制C.郡县制D.察举制5.《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该材料反映了()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6.秦朝的“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秦朝()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九卿制约,中央集权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7.“邓氏自中与后累世宠贵,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
”(《后汉书•邓禹传》)这种状况出现是由于当时()A.世袭制的实行B.按军功受爵的结果C.察举日益注重门第D.科举择优录取的结果8.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特征有()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B.中央直接管理地方各县C.主要地方官可世代沿袭D.地方拥有较独立的行政体系9.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冶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10.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依官名论,也即是在内廷管理文件之意,侍中(门下省长官)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
高考历史专题——中国古代经济
高考历史专题——中国古代经济中国古代经济是中国古代史的核心部分,也是中考的重点。
经济史部分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频率较高,复习时要加以注意。
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其经济形态就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发展的主要表现是农具的改进、农作物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建。
手工业只是农业的补充,在“重农抑商”政策下,商业发展受到限制,但从唐宋时期开始,商业发展迅速,到宋元时期最为繁荣,而明清时期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施行使得商业发展明显受到限制。
在复习时注意: (1)要明确古代经济政策体现的是以农为本的思想。
核心内容是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这也是盛世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
典型就是盛世局面的出现,如汉代(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光武中兴)和唐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2)明确各个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这部分注意识记各个朝代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大运河)、手工业的发展(陶瓷业、纺织业、造船业)、商业发展的表现(都市的繁荣、交子)等内容。
这部分有时会结合图片来进行考查。
(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于唐安史之乱后,完成于南宋时期。
要识记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表现,尤其注意表现经济重心南移的谚语,如“苏湖熟,天下足”等。
1.战国(1)措施:商鞅变法。
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2)农业发展表现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2.西汉(1)政策:汉高祖、文帝、景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2)措施:A.汉高祖:a.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使其成为平民。
b.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
c.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减免徭役及兵役。
B.汉文帝、汉景帝:a.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
b.进一步减轻赋税徭役: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3)农业发展表现:西汉时,通过丝绸之路,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传入中原。
3.东汉时措施: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
2020届高考通史复习:夏、商、西周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49张ppt)
统一多民族国 家进一步巩固 和封建社会由
盛而衰
三省六部制 宋二府三司 明废丞相 科举制 元一省两院 设内阁 行省制 清设军机处
总述: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定义:政治制度主要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 式及其与之相关的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或国 体与政体的总和 )。 2.分类:就国体而言,有奴隶主贵族专政与封 建地主阶级专政两种类型,就政体而论,有 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两种主要形式 。 3.分期:两大阶段,即早期阶段(夏商周时期, 前2070年~前476年)和发展阶段(战国至 鸦片战争前的清朝,前475~1840年)。
一.夏、商、西周朝的更替
1.夏朝的建立及灭亡
(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定都 阳城(今河南登封),统治区域为今河南西部 和山西南部。
(2)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夏桀统治残暴, 被商所灭。
2.商朝的兴衰
(1)建立:公元前1600年由汤建立,定都亳(今河南 郑州)。商朝中期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是当时 世界上的大国,周围还有一些属国。
② 消极——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 尊卑,个体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平等和法制 意识相违背。 其他如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任人唯亲、 唯上是从的作风等 。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Βιβλιοθήκη 世界古代史中国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
时空坐标
知识拓展1:历史分期问题
1、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约公元前2070年(元谋人——
夏朝建立前)
黄帝 炎帝
尧、舜 禹 “禅让制” “公天下”
2、奴隶社会: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夏朝—春秋)
初中历政治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政治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政治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夏朝采用王室世袭制,商朝以堯舜禪让制度为基础,周朝推行封建制度。
2. 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的重要特征,主要的特点是以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经济为基础,实行以天子为中心的等级制度。
3.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是指天子对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权力实行严格的控制。
4. 制衡思想: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曾出现“封建制度”的增补和削弱以制约一方的强盛,维持或恢复平衡的制衡思想。
5.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中国古代政治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两种相互对立又相互融合的政治制度的变动。
6. 国家建设:在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对立发展有利于中国古代的国家建设。
7. 封建等级制度:封建等级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和社会的影响非常深远,它成为中国古代的一个基本制度。
8. 封建经济:中国封建经济是中国古代的基本经济制度,主要特点是地方分权,占有土地。
二、中国古代的税收制度1. 赋税制度:在中国古代,赋税是当时的一种税收制度,以收取地租和赋税为基本目标。
2. 中国古代的税收历史:在中国古代,税收是国家的重要经济资源,也是封建时代的国家经济的基础。
3. 赋税制与封建制:赋税制度是封建制中经济基础的一部分,赋税制度的实行带给了封建国家以丰富物质财富。
4. 赋税制度各个问题:在实行赋税制度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赋税制度对农民太过苛刻,给农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5. 赋税制度变迁:赋税制度在中国古代有过一系列变迁,尤其是在宋代的实施。
6. 赋税制度的利弊:赋税制度的实行既有着一定的好处,也存在着一些不利之处,因此必须要不断地进行调整改革。
三、周朝政治制度1. 周朝的中央集权制:周朝时的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最为严格的一个制度。
2. 周朝的君主制度:周朝实行的君主制度,将江山权柄一手掌握,全国各地归属他的统治权。
3. 周朝的奴隶制度:周朝以奴隶制度为基础,使整个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受到了粗制滥造的制约。
魏晋政治经济和文化 课件--2024届四川省叙永第一中学校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
(1)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 (2)魏晋南北朝 ①概况: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
②代表: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 书圣”。
3.绘画 魏晋南北朝:东晋开始出现知名的专职画家,以顾恺之为代表。他提出“以 形写神”,所画人物栩栩如生,《 女史箴图 》和《洛神赋图》是他的代表作。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南北朝
阶段特征:封建社会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 展的历史时期。
政治: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封建国家陷入分裂;各民族相互交往,出现大融 合的局面。
经济: 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封建生 产方式向边疆扩展。
文化: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和体现民族大融合的特色。经学和玄学兴起;儒家思 想受到佛道思想冲击;科技文学艺术成果显著;民族间文化交流频繁,多姿多彩。
3、各级地方官吏按照官职高低授给不同数额的公田(职分田),离职时移 交后任官。地方官吏各随在职地区给予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 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新旧任相交接,不许出卖。
租调制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和均田制配套的税收法令,上接魏晋南北朝户调制, 下启唐代租庸调法。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作“租”; 缴纳定量的绢或布,叫作“调”
1、凡15岁以上的男子,每人授给种植谷物的露田40亩,女子20亩。露 田都是无主荒地,因考虑休耕轮作,故授田时-般按休耕周期加一或两倍, 也称"倍田"。拥有奴婢和耕牛的人,可以额外获得土地,所受之田不准买卖, 年老身死,还田给官府。
2、初受田者,男子每人另授桑田20亩,限3年内种上规定的桑、枣、榆 等树。桑田可作为世业田,终身不还,可以世袭,但限制买卖。在不宜种桑 的地区,男子每人另授麻田10亩,女子5亩,奴婢同样受田,按露田法还受。 新定居的民户还可分到少量的宅田,每3口一亩,奴婢5口一亩,宅田也属 世业。
中国古代史复习专题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8、评价
B、消极 作用
1、当时:如维护政治联系、稳定政治秩序、政治文 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疆域扩大、早期文明形成 等 2、后世: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和谐社会 的建立、民族亲情之爱、民族凝聚力的形成等。 1、当时:如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 国的形势,从而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等。 2、后世:过分强调家庭本位、等级制度明显、自主 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不利于个人发展等。
(2010新课标全国卷,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 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 “公 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2010上海单科34题) 皇权与相权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 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 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 问题:(10分) (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6 分)
嫡长子继承制(主要)
6、宗法制 大、小宗有相对性 的特点
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7、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 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分封制确立了西周的统治秩 序,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 大小宗示意图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项 目 不 主要目的 核心内容 同 权利义务 下级贵族 臣服于上 级贵族, 全体贵族 服从于周 天子 诸侯在封 国内享有 世袭统治 权,但要 定期朝贡、 提供军赋、 提供力役 点 双方关系 历史作用 有利于凝 聚宗族, 防止内部 纷争,稳 定统治, 强化王权 相同 点
(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概念) 1、宗法制含义:它由氏族社会末期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过来, 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巩固父系家长在宗族中的 地位和子孙传承和财产政权继承制度。它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 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西周初年确立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母贵)不 以长”的传统。(都是嫡子立长,都是儿子立嫡) 2、原因: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稳定。 3、大宗小宗的关系:由嫡长子传宗继统,称大宗。嫡长子的同 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 4、作用: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 阶级内部的稳定和团结。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强化王权,从而实现国和家一体化;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齐 家 治国”、“家国一体”,即起源于此。 5、推行工具:周朝规定了各种礼乐制度,它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
2023中考历史二轮大专题复习02——中国古代经济
专题概览
重点详解
考点突破
宋朝时期
➢ 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出现了“苏湖熟,天下
足”;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种
农业
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
棉纺织工具;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
手工业
名的瓷都,河北的定窑、河南的汝窑比较出名;广 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发达;
④“开元盛世”
重点详解
考点突破
唐玄宗统治,年号“开元”:
✓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 入了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专题概览
重点详解
知识拓展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考点突破
①新制度的确立; ②国家统一安定局面的出现; ③统治政策的调整(包括发展经济的奖励措施); ④民族融合的加强; ⑤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水利工程的兴修和农作物的推广; ⑥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A.草市的出现 B.商业的发展 C.纸币的使用 D.商帮的形成
专题概览
考点2: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局面
①“文景之治”
重点详解
考点突破
西汉王朝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
✓ 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减轻税负和徭役;
✓ 废除一些严刑峻法;
✓ 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家积 累了大量的钱粮。
➢ 盐铁官营专卖,统一铸造五铢钱,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 价。开通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
第03讲+春秋战国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精梳精讲】2024年高考大一轮精品复习课(统编版)
影响 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 02 战 国 变 法 运 动
唯物史观——战国时期诸侯国变法的必然性 (1)生产力发展是各国变法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推动了生 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了 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2)经济基础的变化对上层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兴地主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 一步解放生产力,变法是满足他们要求的最有效的途径。 (3)法家思想的推动:法家提倡顺应形势进行变革,主张以法治国,合乎当时社会发展 的需求,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
老子 —
春秋时期,管子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
知识点: 02 百 家 争 鸣
背景——社会大变革 (1)经济: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宗法分封制崩溃,各国统治者争相招揽人才。 (3)阶级:奴隶主贵族衰落,新兴地主阶级兴起;新兴的_____阶层崛起。 (4)文化:学术下移,出现私人讲学,文化知识向民间普及。 主题:针对社会现实问题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知识点:
03 春 秋 时 期 , 随 着 社 会 经 济 的 发 展 和 宗 法 血 缘 关 系 的 瓦 解 , 贵 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战国时期,为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 各国在政治上进行了重大改革,君主权力加强,郡县制、官 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04 官 员 选 拔 : 西 周 至 春 秋 的 世 官 制 是 官 位 世 袭 的 制 度 , 贵 族 世 代垄断高官。春秋战国时期,尚贤思想兴起,各国为争霸图 强 , 纷 纷 鼓 励 举 荐 有 才 能 的 人 为 官 , 或 依 据 军功大小授予官职。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与经济试题(1)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中国古代的政治与经济试题(1)专题⼀中国古代的政治与经济⼀、选择题1.(2017·怀化中考)春秋时期的政治局⾯是“永乐征伐⾃诸侯出”,诸侯的出现与西周的什么政治制度有关( )A.禅让制 B.分封制C.郡县制 D.⾏省制2.(2017·泰安中考)下图是四⽅古印⽂,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①秦朝创⽴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推⾏分封制④秦朝统⼀了⽂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3.(2016·聊城中考)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少其⼒。
⼒少则易使以义,国⼩则亡邪⼼。
”汉武帝采取的下列措施体现了这⼀主张的是( )A.派张骞出使西域 B.设置“⼗三州部”C.颁布“推恩令” D.反击匈奴4.(2017·临沂四模)“⾃古男⼈掌朝纲,谁料⼥杰作俊贤。
重拳击碎贪腐吏,⽟⼿托起清廉官。
”赞扬了我国历史上唯⼀的⼥皇帝的政绩。
后世称赞她的统治是( )A.贞观之治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5.(2017·黄⽯中考)2017年是我国恢复⾼考40周年,⾼考制度有利于国家⼈才的选拔。
历史学者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明史》⾥评价我国古代某制度曾写道:“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败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能登⼊仕途的现象。
”他称赞的是中国古代的( )A.中央集权制 B.九品中正制C.郡县制 D.科举制6.(2017·青岛中考)《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这⼀做法反映的实质是( )A.扩⼤六部权⼒ B.改⾰丞相制度C.扩⼤地⽅权⼒ D.加强君主专制7.(2016·⽆锡中考)三峡⼯程是当今世界最⼤的⽔利⼯程。
唐朝政治经济文化 课件--2024届四川省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
2.书法 ①特点:书法艺术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 ②代表:颜真卿气势雄浑的颜体和柳公权骨力遒劲的柳体最为有名。
3.绘画 ①特点: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 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 ②代表:展子虔(隋)《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画圣) 《送子天王图》
3.选官制度:科举制 4.民族政策:和亲,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行政机构,加 强经济文化交流
三省六部制 (1)确立:隋文帝时,正式确立;唐朝时期沿用 (2)运行机制:
皇帝诏令
中书省(草拟、颁发) (决策)
门下省(审核) (审议)
(3)特点:相权三分、职责分明、节制君权
尚书省(执行) (执行)
五、中外文化交流
(1)以佛教为载体的中外文化交流
结合中外交流的情况探讨: 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
①中印之间的文化交流:中亚、天竺的高僧来华;东晋法显、唐朝玄奘在天竺
钻研多年。
பைடு நூலகம்
②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鉴 真 东渡日本,传授佛法。日本高僧空海来长安求法。
③佛教文化传入,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产生深刻影响。中华文
f.对外贸易: ①唐朝:在广州设市舶使,成为重要外贸港口; ②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
大食金币
(中国境内出土的唐时 阿拉伯铸币)
g.社会生活
交通: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 唐代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西域商路畅通;海路活跃.
疫病防治:重视公共卫生与疫病防治。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掩埋尸体,发放 药物;寺庙病坊也收治病人。
概念解析:科举制(隋—清) (1)实质: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且被最高掌权者控制的制度 (2)背景 ①随着士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 ②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积极 要求参政。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知识网络
·中国地图版
考点梳理
·中国地图版
·中国地图版
·中国地图版
·中国地图版
专题感悟
·中国地图版
·中国地图版
·中国地图版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是中国历史复习备考 的重要内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就 民族关系内容而言,既有刀光剑影,充满了流血的战争, 更有流传千古的民族和谐相处,如和亲、会盟、册封、经 济贸易往来,直接的行政管辖,其中汉唐元时期民族关系 为其经济繁盛奠定了基础。我国自古以来是礼仪之邦,海 纳百川,如汉、隋唐、宋朝、元朝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到明清时期由于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逐渐落伍。
·中国地图版
·中国地图版
古代政治经济是古代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古代 政治、经济的发展特征、演变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王 朝更替、兴衰的规律,用以史为鉴、以人为本的现代眼光来 感悟古代政治、经济文明。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秦朝的建立到 清朝的2000多年的政治文明来看,国家统一和民族间的和平 相处是主流,分裂是支流。古代历史出现过三次大分裂和四 次大统一时期,真正分裂的时间也不过七、八百年左右。从 朝代来看,秦朝、隋朝虽然短暂,但它们在我国历史上占有 极其重要的地位。汉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繁荣时期, 表现为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先后出现了“文景 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局面,到 明清时期我国封建社会日渐没落,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也无 法阻止清王朝走向衰亡。
·中国地图版
知识网络
·中国地图版
要点整合
·中国地图版
·中国地图版
·中国地图版
·中国地图版
专题感悟
·中国地图版
·中国地图版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 会转化并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变化。近代化(现代化)包括 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思想上的民主化、社会法制化及人 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全方位变化的过程。我国近代 化(现代化)的历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1840年至1949 年是第一阶段;1949年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是第 二阶段;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是第三阶段。而我国 近代化(现代化)从开始起步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历经了 曲折发展历程,从近代化的探索到社会主义工业化、民主 法制化是本专题研究和复习的重点。
成人高考中国古代史复习知识点
【导语】⽔滴⽯穿,绳锯⽊断。
备考也需要⼀点点积累才能到达好的效果。
为您提供成⼈⾼考中国古代史复习知识点,巩固所学知识并灵活运⽤,考试时会更得⼼应⼿。
快来看看吧!【篇⼀】成⼈⾼考中国古代史复习知识点 ⼀、政治 (⼀)中央集权制度 1.秦朝开始确⽴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政治、经济、⽂化) 2.汉武帝的⼤⼀统: 3.唐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4.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集中军权、⾏政、司法和财权;科举制发展 5.元朝的⾏省制度 6.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从中央到地⽅、明律、特务统治、⼋股取⼠ 7.清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议政王⼤⾂会议、军机处、* (⼆)政治制度 1.禅让制(原始社会)* 2.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夏启“家天下”) 3.分封制:(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 4.秦朝:郡县制度 5.两汉时期政治制度(“汉承秦制”) ⑴刺史制度:(监察制度)西汉武帝始⾃东汉⽌“刺史”“州牧” ⑵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武帝“推恩令”“附益之法” ⑶察举制(选官制度)⾃上⽽下推举⼈才;东汉形成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 6.唐朝时期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科举、府兵、募兵) (三)改⾰及变法 1.春秋战国时期: ⑴齐国管仲“相地⽽衰征” ⑵鲁国“初税亩” ⑶魏国李悝楚国吴起和商鞅变法(秦国) 2.北周武帝的改⾰,后灭北齐,统⼀黄河流域 3.北魏孝⽂帝改⾰*P57(背景及影响) 4.五代后周周世宗改⾰增强了后周的实⼒,为后来结束割据局⾯奠定基础 5.“庆历新政”和王安⽯变法 (四)中国古代“治世” 1.西汉时期:“⽂景之治”* 2.东汉时期:“光武中兴”* 3.唐朝:“贞观之治”P70:“开元之治” (五)*及起义 1.“国⼈*”:-841年(西周平民和奴⾪的反抗,周厉王逃跑) 2.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楚问九⿍、卧薪尝胆、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3.陈胜、吴⼴⼤泽乡起义 4.“永嘉之乱”:311年,匈奴贵族与羯族联军攻陷洛阳,俘虏西晋怀帝 5.隋末农民战争:翟让、李密领导⽡岗军 6.唐朝后期:安史之乱*唐末农民战争(黄巢)*⾸次提出平均思想 7.北宋灭亡:“靖康之变”1127年 8.明初“靖难之役”;明末农民起义(王⼆、⾼迎祥、李⾃成、张献忠) 李⾃成提出“均⽥免粮” 9.清康熙年间,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藩之乱” (六)疆域 1.秦朝的疆域: 2.唐朝的疆域: 3.清朝的疆域:【篇⼆】成⼈⾼考中国古代史复习知识点 ⼆、经济 (⼀)经济制度及赋税制度: 1.井⽥制:(西周时期的⼟地国有制度) 2.由公⽥到私⽥:(齐国“相地⽽衰征”、鲁国“初税亩”) 3.西汉时期:编户齐民制度(⼈头税的开始) 4.隋朝沿⽤北魏以来的租调制,以庸代役的制度开始部分实⾏ 5.唐朝前期:租庸调制;唐朝后期:两税法 6.北宋王安⽯变法中的:⽅⽥均税法和募役法 7.明朝“⼀条鞭法”1581年张居正 8.康熙“更名⽥”:“滋⽣⼈丁,永不加赋” 9.雍正帝推⾏“摊丁⼊亩”征收“地丁银” (⼆)经济发展概况: 1.农业 ⑴农作物: ①商周时期:“五⾕” ②两汉时期:稻麦成为主要粮⾷作物 ③茶叶在唐代已经成为⽣活必需品,唐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 ④北宋时期从越南引进⽔稻良种占城稻 ⑤明朝棉花种植由江南推向江北,国外引进⾼产农作物新品种⽟⽶和⽢薯 ⑥清代前期经济作物的种植⾯积扩⼤,形成了⼀些专业⽣产区域 ⑵⼯具: ①商周时期:⽊、⽯、⾻、蚌(少量青铜农具) ②春秋时期:铁农具出现;战国时期:铁农具使⽤范围扩⼤(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我国社会⽣产⼒的显著提⾼) ③两汉时期:铁农具使⽤⼴泛(西域和珠江流域) ④曹魏时,马钧改进了翻车,⽤于灌溉 ⑤唐朝时期:创制新的灌溉⼯具筒车;曲辕犁便于⽔⽥耕作 ⑥北宋时期:尖头犁铧、⼈⼒操作的踏犁 ⑶耕作技术: ①商周时期:粪肥、草⽊灰、绿肥 ②春秋战国时期:⽜犁耕并推⼴(农业技术农⽤动⼒的⼀次⾰命) ③两汉时期:耕犁装犁壁翻⼟碎⼟,早欧洲千年;西汉赵过发明播种耧车;⼆⽜抬杆的⽜耕法推⼴* ④唐朝围湖造⽥和向⼭要⽥对⾃然⽣态平衡有所影响 ⑷⽔利⼯程: ①春秋战国时期:桔槔(中原)芍陂(楚孙叔敖)都江郾(战国秦李冰)郑国渠(战国) ②两汉时期:黄河流域灌溉渠;江淮江汉陂池;东南排⽔筑堤;西北坎⼉井* ③隋朝时期⽤运河灌溉 ④唐朝派专职官员管理⽔利⼯程 2.⼿⼯业 ⑴青铜铸造:商周⼿⼯业的主要部门 ⑵冶铁业: ①春秋战国: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是世界冶铁的⼀⼤成就,⽐欧洲早两千多年。
(一轮复习)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2、(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3题)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 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试解:________(先做再看,效果更好) [解析] 选C。本题考查历代君主专制加强的措施。皇 权与相权的斗争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发展的重要内容之 一。西汉时期通过建立中朝,以削弱和对抗以丞相为首 的外朝的权力。北魏实行三长制是为了削弱地方势力。 从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故清朝没有丞相与皇权的斗争。
答案二:观点——悲歌 理由:政治: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
芽发展缓慢; 科技:没有产生近代科技; 思想:思想文化落后。 (4分)(只答出观
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 答案三:观点——既是繁荣又是悲歌
理由:繁荣的理由参见答案一,悲歌的理由参见答 案二。(7分)(应明确答出“既是繁荣又是悲歌 “的观点,若不表明观点,只列举理由,本小题最 多得 6 分)
【课堂检测】
1、(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13题)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 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 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检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试解:________(先做再看,效果更好)
[解析]选A。从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 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内部相权在不断削弱, 皇权在不断加强,以军机处的设立为标志,皇权专制发 展到顶峰。
C.手工业发达 D.自然资源丰富
A
探究问题
探究一:当时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 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史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史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政治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经济、思想、文化的集中反映。
中国古代政治专题包括古代王朝更替。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统一、各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
农民战争等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中国古代社会最高首领的更替制度:禅让制和王位世袭制1. 禅让制: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某某推选首领的制度。
2. 王位世袭制: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二)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 建立: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为加强统治,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②确立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中央和地方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③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2. 发展和演变:①西汉时汉武帝在汉景帝“削藩”的基础上,又颁布“推恩令”;后来陆续夺去大批王侯的爵位,彻底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巩固。
除此之外,汉武帝宣传“大一统”思想,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并进一步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
②隋朝时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唐朝继续采用,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另外,唐朝还进一步完备了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度,使门第不高的一般地主可以凭借才学参加到政权中来,从而扩大了唐朝的统治基础。
③北宋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
北宋时,宋太祖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用“杯酒释兵权”的办法解除了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并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管理地方政事;派转运使到地方管理财政:编选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等。
通过这些措施,北宋政府把地方的军、政、财权都收归了中央,有力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防止了割据局面的出现。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课件01 中国古代的政治与经济
A.殿试制度成为定制
B.科举制是唐朝唯一的选官制度
C.进士身份受到尊崇
D.下层民众成为进士主要来源
中考链接
(2021·济南)为加强皇权,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机构,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
B 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上文反映的史实是( )
A.废丞相,权分六部
B.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二、中国古代经济
农业
历代发展 农业的措
施
(1)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发展生产,使齐国国富兵强 (2)战国: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确立重农抑商政策 (3)西汉: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注重农业生产 (4)唐朝: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5)清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修建水利设施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秦始皇完成统一、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巩固了大一 统局面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三国鼎立;北魏孝文帝改革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开放的对外政策和文化政策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宋辽、宋夏、宋金并立;回族形成;经济重心南移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皇权加强并达到顶峰;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康乾盛世;资 本主义萌芽;闭关锁国政策
基本规律
(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区域是从北向南、 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逐渐转移的。 (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往往是在国家 分裂或封建割据战乱时期表现得最为突出(如魏 晋南北朝时期、安史之乱后、五代十国时期、宋 金对峙时期等)。 (3)政治中心南移对经济重心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如南朝都城在建康、南宋都城在临安,对江南地 区逐渐成为全国经济重心具有一定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造纸术:西汉前期,已经发明了纸,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人们将他改进的纸称为“蔡侯纸”。②印刷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北宋中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四百多年。③指南针:宋代时制成了指南针,南宋时,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④火药:唐朝开始运用于军事,宋代广泛用于军事。13世纪至14世纪,火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買鲷鴯譖昙膚遙闫。
基本趋势:皇权加强,相权削弱;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
2、怎样理解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此问题由于时间跨度大,学生容易出错。
①三国:230年卫温去夷洲②隋朝:隋炀帝派人去流求③元朝:称琉球,设澎湖巡检司进行管理④1624年,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⑤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⑥清朝:1683年,清军进驻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厦礴恳蹒骈時盡继。
5、隋唐时期,青年李进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骑射好手。一天,他告别父母,满怀信心地赶赴洛阳参加武举考试。这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
A.隋文帝 B.隋炀帝C.唐太宗D.武则天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科举制度的掌握情况,题干中的关键词是“参加武举考试”,在发展和完善科举制度有贡献的几位皇帝中,创立武举考试的皇帝是武则天。故答案为D。牢固掌握这四位皇帝为科举制作出的贡献,就不会出错。
3、如何理解、掌握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概况:两汉以前,重心在北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唐朝中后期开始,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南宋已成为中国经济重心所在。茕桢广鳓鯡选块网。
原因:北方长期战乱,破坏了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则相对和平安定;北方农民大批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统治者从维护自身统治出发,重视发展生产;南方自然条件优越。鹅娅尽損鹌惨歷茏。
2、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秦朝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B.秦朝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
C.秦朝开始使用的圆形方孔钱成为历代铜钱仿照的式样
D.秦朝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分析]学生易错选B。圆形方孔钱的使用是从秦国就开始的,所以从秦朝开始是错误的;秦国已实行郡县制度,但在全国推行是在秦朝,所以B是正确的。此题的关键在于知道秦朝与秦国之间的关系。秦国完成统一后定名为秦朝。驅踬髏彦浃绥譎饴。
4、怎样理解重农抑商政策:
中国古代历代封建统治者在经济方面始终实行的一项政策,目的是为了维护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维护封建统治。“重农”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但是“抑商”严重阻碍了商业的繁荣与发展,也阻碍了国家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并最终影响了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影响了中国近代化的脚步。渗釤呛俨匀谔鱉调。
【错题指正】
1、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 术”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分析]学生易错选B。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反映的是思想控制的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百家争鸣”与国家分裂、“独尊儒术”与国家统一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选D。做此类选择题,首先排除干扰项,注意分析审题。綾镝鯛駕櫬鹕踪韦。
①秦汉:中国同朝鲜、日本经贸往来频繁;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西传。
②隋唐:对外贸易兴盛,与中国通商的国家由隋朝的十几个扩大到唐朝的七十多个;唐都长安是亚洲经济文化中心。坛摶乡囂忏蒌鍥铃。
③宋元:海外贸易兴盛。两宋设市舶司;对外贸易港口有泉州、广州和明州。
④明清:明朝初期,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清朝实行闭关政策,古代对外贸易开始进入萧条时期。
【易混易错知识】
1、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社会的核心制度,统治者采取的措施基本上都是为这一制度服务的。了解这一制度的发展过程,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它的发展趋势。彈贸摄尔霁毙攬砖。
①形成: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韩非子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实行“法治”,商鞅变法就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最初实践。②建立:秦朝——规定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地方设郡县。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在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③巩固:西汉——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现了大一统。④完善:隋唐——隋文帝时用考核的办法选拔官吏,隋炀帝时科举制正式形成,唐太宗时增设科目,科举制完备起来。⑤加强:北宋——用“杯酒释兵权”的办法解除大将的兵权;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收归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⑦发展:元朝——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元朝还加强了对西藏、台湾、东北地区的管辖。⑧ 强化(顶峰):明清——明:废丞相,权分六部,由皇帝直接控制;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直接对皇帝负责;设厂卫特务组织;采用八股取士;削藩。清:设军机处,由皇帝亲信组成,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大兴文字狱等。謀荞抟箧飆鐸怼类。
预计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和科技仍是2009年中考的重点(除个别省份不考中国古代史外)。命题趋向:以课程标准为原则,立足基础,突出能力,考察灵活,图文并茂,适度体现开放性。因此平时复习中还要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的重要史料和地图,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注意历史与政治、历史与地理知识相结合,并关注乡土教材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等酽锕极額閉镇桧猪。
影响:此项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列强的侵略,但是主要的是消极作用:限制了手工业的发展,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封建统治者固步自封、夜郎自大;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使得中国长期与世隔绝,在世界上落伍了。贓熱俣阃歲匱阊邺。
启示:只有开放的中国,才是强盛的中国。
6、如何掌握古代对外贸易的主要历程:
6、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000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约50%--70%,公元1000年后的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对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又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但自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自然科学,中国却没有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锹籁饗迳琐筆襖鸥。
【命题分析】本专题是历年中考的重要命题点,根据往年试题分析:一,注意同类问题的比较,如,古代史上两次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二,注意某一时期的时代特征,如2008年四川省资阳市的中考题: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什么。三,注意与时政的联系,如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借鉴了中国古代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联系到最早制造这种彩陶的半坡原始居民。汶川大地震与历史上的知识点都江堰的联系等。四,注意与世界近代史的比较,如明清时期,中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欧美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分析中国落伍的原因。本专题以选择题出现较多,也有材料分析题和探究题。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知识专题复习
河北 庞俊锋
【知识整合】中国古代政治主要叙述古代重要政治制度及政局的变革。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原始社会的早期人类;奴隶社会的朝代更替;封建社会发展的五个阶段、包括的朝代及其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发展;重要的改革:管仲改革、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盛世局面的出现: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国家的三次分裂和四次统一,统一是主流:科举制的创立和演变:隋炀帝时正式形成,唐朝完善,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考诗赋,明朝演变:实行八股取士,清末废除;重大战争和战役:特别是四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正确分析评价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元世祖、康熙帝等。其中统一王朝巩固统治的措施是重点。矚慫润厲钐瘗睞枥。
⑤总体变化:秦汉时期陆路为主;隋唐时期水陆并重;宋元以后海路为主。
7、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怎样掌握这一思想的发展过程:
春秋:创立,孔子提出“仁”的思想;战国:发展,孟子提出“仁政”,“民贵君轻”的观点
秦朝:崇法排儒,“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西汉:改造,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成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唐朝:巩固,科举制增加了明经科目。明朝:加强,创立八股取士制度,规定科举考试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儒学的地位空前加强。蜡變黲癟報伥铉锚。
中国古代经济主要叙述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及表现。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的突出成就:历代发展农业的措施: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封建统治者始终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奖励垦荒等;中国生产技术的进步:生铁冶炼技术,棉纺织技术等;工具的改制:铁农具的使用,曲辕犁、筒车等;农作物的种植和传播:半坡人最早种植粟,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北宋从越南传入占城稻、明朝引进玉米和甘薯。棉花种植的推广;水利的兴修:战国:都江堰(秦国)。秦朝:灵渠。隋、元:大运河;纺织业的发展,货币的演变,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及原因等;其中经济重心南移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及发展是本专题的重难点。聞創沟燴鐺險爱氇。
3、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史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
A.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B.明清的君主专制
C.浅议焚书坑儒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分析]学生易错选B.通过参阅三本书写论文,首先要清楚三本书的共同内容:①清朝,②都与清朝加强君主专制制度有关。这样在四个选项中最适合题目的是D项。B项虽然包括D项内容,但没有明朝君主专制的内容,所以不准确。本题的关键应牢固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猫虿驢绘燈鮒诛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