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合集下载

2017高考通史第1讲 先秦、秦汉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分析

2017高考通史第1讲 先秦、秦汉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分析

(4)京剧等剧种的产 色及原因;掌握京剧等剧种产生发展
生和发展
的历程,说明其艺术特征;认识京剧
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课前线索必读 主干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1)分析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过程、内容、
5.古代希腊、罗马 特点、实质及影响,认识民主政治对人 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2)掌握罗马法的演变历程、主要内容, 分析罗马法实质及影响,理解法律在人
战国时期官营局面被打破,抑商政策开始出现。 (2)秦统一货币等有利于加强各地经济的交流;汉代专供贸易 的“市”出现;开通 丝绸之路 ,中外贸易发展起来。 4.经济政策
(1)商周土地制度为井田制;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步破坏,
封建 土地私有制 形成,这成为封建社会土地兼并现象的根 源。 (2)汉代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歧视商人,推行 盐铁专卖制 度。
课前线索必读
主干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专题考纲·重点解读】(教师用书独具)
考纲考点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解读
(1)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概念与相 互关系,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 特点 (2)梳理秦汉至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演变的史实,归纳中国古代 选官制度、监察制度演变,分析专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表 现 治 文 明
主要内容和特征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
的基本政治制度
(3)古代中国的对外关 系逐渐由“开放”走向“ 闭关锁国”,开始落后 于世界潮流
课前线索必读
法律体系。博大而缜密
的罗马法对人类文明的 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是近现代欧美国家法律 的源头

第1讲 先秦时期政治制度 课件-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高中历史精品公开课

第1讲 先秦时期政治制度 课件-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高中历史精品公开课

【真题演练】本题考查目的:宗法制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
(2019·全国Ⅰ卷)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
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
B 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历史解释
唯物史观
二、西周政治制度
经济: 商周时期井田制下的集体耕作,到春秋
战国以来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 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 转化。
思想: 文化从“学在官府”到私学兴起,“百家 争鸣”现象出现,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 基础; 文学体裁丰富多样,各具特色; 实用科学是科学发展的特点。
考查内容:宗法分封制、小农经济、儒家思想。 考查趋势:先秦时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和奠基
时期,高考命题依旧会集中在中国传统政治制 度、经济基础的内容考查上。同时注重中华民 族认同角度的考察。
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政治形式
(一)早期国家的出现 1、时间:约五千年前 2、地点:黄河、长江流域 3、原因:农耕经济的发展(生产力进步) 4、标志:5方面(金属器具使用、贫富分化产生、 文字成熟、城的出现、礼制初成)
人祸,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宗周灭亡,王纲解组,那一个庞大
的网络,一旦崩散。
——许倬云《我者与他者

二、西周政治制度
(一)西周建立: (二)制度建设:
1、分封制 (5)评价
积极: ①前期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大疆域;②传播了周文化;
③周王确立天下共主地位,政治秩序稳定
局限: 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具有土地管理权、行政权和军
【阅读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分封制

第1课先秦政治制度

第1课先秦政治制度

破坏的表现:
(1)天子与诸侯:诸侯国挑战王室权威,楚王问鼎。 (2)诸侯之间:争霸战争、兼并战争,春秋无义战。 (3)诸侯国内部: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4)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取代 贵族政治)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 “宗法制”既是商周时期制度的基本史实,又是贯穿整个中国 历史发展,直至影响到现在的一个基本历史概念。 “宗法制” 这个概念,从以下5个层面入手。
线索2 秦汉至明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君主专制: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开创官僚政 治集权统治。秦汉至明清时期,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 密院并重,直至明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清代设立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 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的趋势。
(2)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发展,促使秦汉至明清的统治者采取措施调 整地方机构。从郡县制、郡国并行制再到行省制,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 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 (3)选官制度及监察制度的演化: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选官制度主要经历了察举 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监察制度主要包括秦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 汉代在地方设刺史、北宋在地方设通判、明朝在地方设提刑按察使司。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夏朝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
朝——夏 2、启开始确立王位世袭制 公天下 家天下
3、夏商王权具有的神秘色彩
4、初步建立了由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制度 中央设有相、卿士等官职。 地方封侯、伯,他们要定期向商王纳贡, 并奉命征伐。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定义: 封邦建国
【归纳总结】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的内涵 权力分配:分封制——政治生活等级化——天下归周。 权力继承:宗法制——家族生活政治化——天下归宗。 权力认同:礼乐制——等级观念生活化——天下归心。

第一章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第一章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刘护生
山顶洞人
河姆渡文化时代
良渚文化时代 红山文化时期
半坡文化时期
掌握了穿孔 技术;已经 有了审美观 念。
距今约7000年
玉璜
双鸟朝阳纹象牙蝶形器
先民艺术感提 升

距今约4~5000年
玉璧
玉琮
组 合 项 链
半坡文化时期
距今约5~6000年
半坡文化时期
彩陶鱼纹盆
半坡彩陶文化发展
红山文化陶塑艺术高超
春秋战国
战国七雄
春秋列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燕 赵 秦 魏 韩 齐

东 南 西 北 到 中 间
秦始皇
思考?
春秋五霸中首先称霸的是: • ( )。
• A.齐桓公
• C.晋文公
B.宋襄公
D.楚庄王
第一章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 化
第二节、中国文化的起源
大家回忆一下,身边有 什么事物与宗法制有关?
族谱、祭祀等
西周时期,土地被划分成"井"字形方块,耕地阡陌
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 这种土地的国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土地公有制,它 是国王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然后分 配给大小奴隶主使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奴隶和庶民则
完全被排除在外。因此,奴隶制国家以及周王,代表的
原始乐器——吹土成乐
我国文字的起源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行书
楷书
草书
Hale Waihona Puke 隶书黄帝 人文初祖
教人们盖房子,打水井,舟,车,马,弓箭
等(教人们生活) 嫘祖(养蚕,制作衣服) 仓颉(文字) 伶伦(创造音乐)

先秦部分知识点总结

先秦部分知识点总结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1. 分封制先秦时期,中国的政治组织是以封建制为基础的。

在当时,国家主要是通过对领土的分封来进行统治。

各个封地的领主(诸侯)在享有封地的同时也要向中央政府纳贡。

2. 诸侯争霸在先秦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存在着不断的争斗和战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

这段时间内,诸侯国相互之间进行了多次战争,形成了一种“百家争鸣”的局面。

3. 法家与儒家的政治观点先秦时期,有两种主要的政治思想,一种是法家,另一种是儒家。

法家主张通过严格的法律来约束统治,以维护社会秩序;儒家则主张通过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以实现社会和谐。

二、先秦时期的思想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之一。

它主张以德治国,强调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个人修炼和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道家思想对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墨家思想墨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兼爱思想,主张“兼爱”和“非攻”。

墨家思想对社会和民族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主张以法律来统治社会,强调严格的法律制度和法治。

法家思想对中国的政治、法律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农家思想农家思想主张农本主义,强调发展农业经济,提倡节俭和劳动。

农家思想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 语言文字先秦时期,中国的语言文字主要有甲骨文和金文。

这些文字的出现和发展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 文学艺术在先秦时期,有不少重要的文学作品问世,如《尚书》、《诗经》、《论语》等,这些作品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器物工艺在先秦时期,中国的器物工艺已经有了相当高的水平,如青铜器、玉器等,这些器物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先秦时期的经济1. 农业先秦时期,中国的农业已经比较发达,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等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这些都为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021版高考历史第1部分第1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

2021版高考历史第1部分第1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

第1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一、先秦时期文明传承的表现1.文字沿革甲骨文、青铜铭文等逐渐演化为今天的汉字,成为记载和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三代文明对后世的突出贡献。

2.宗法观念分封思想在封建社会时有出现;宗法思想影响至今,对民族的延续起到积极作用。

3.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三代萌芽,影响整个封建社会;郡县制影响至今。

4.民族观念三代萌生的民族观念,使中华民族存在至今,成为世界上唯一文明没有间断的民族。

5.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产生并发展,吸收其他学派思想,最终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针对训练]1.(2019·泸州二模)西周青铜器上的金文“华”字,形如一朵绽放的花朵,取义为美。

《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中也说:“中国有礼义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这表明( )A.“礼”成为“华夷之辨”的主要内容B.文字的变化折射出民族交融C.西周时期华夏民族已经基本定型D.周人对礼乐文化发展的自信D[根据材料可知,周朝金文及《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中关于“华夏”一词的解释即源于中原地区服饰华美、疆域广阔、文明道德兴盛的景象,反映了在礼乐文化下,周人本身的文化自信,故D项正确。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经济方面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飞跃,社会经济发展;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耕经济开始形成政治方面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变法;分封制逐渐崩溃,开始出现郡县制,形成中央集权的雏形;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由奴隶制贵族政治向封建官僚政治演变文化方面礼乐制度崩溃,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在政治学、哲学、伦理学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

春秋后期,私学兴起,平民阶层加入了知识分子队伍,在天文、医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民族关系“华夷”观念削弱,华夏族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在征伐和生产中逐渐开始了融合军事方面诸侯国在争霸称雄的战争中,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推行改革,富国强兵,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成长,促进了新旧体制的更替;大国在争霸战争中相互兼并,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加快了全国统一的步伐2.(2019·南充一模)晋侯封桓叔于曲沃,桓叔好德,“晋国之众皆附焉”,以至于曲沃封邑大于晋国国都。

历史二轮专题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_先秦时期学案含解析

历史二轮专题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_先秦时期学案含解析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先秦时期时空坐标阶段特征从远古到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

(1)政治:中华文明的起源以早期国家的出现为重要标志,逐步形成了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主要内容,以“家国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各国纷纷改革变法,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开始出现。

(2)经济:西周时期实行以井田制为代表的土地制度,集体耕作,工商食官.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小农经济产生。

(3)思想文化:商代出现我国成熟的汉字——甲骨文。

“百家争鸣"是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文学方面,诗歌成为当时代表性的文学形式。

具有浓厚农耕文明特色的实用科技得到发展一、夏、商、西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前771年)1.政治:(1)夏商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实行以王族为主体的分封制,周王成为“天下共主”。

分封制有利于周文化在地域范围上的扩展。

(2)西周实行以血缘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形成“家国一体"“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

(3)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体现.两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

2.经济:(1)农业: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出现少量青铜农具;井田制(土地国有制)是主要的土地制度。

(2)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商食官制度,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高超。

(3)商业:商朝时职业商人产生;周朝商人由官府统一管理,称为“工商食官”。

3.思想文化:商代汉字形成完整体系,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汉字,文字传承华夏文明。

二、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1。

政治:宗法制、分封制走向崩溃,诸侯混战、社会变革,秦国进行商鞅变法,郡县制、集权思想开始出现。

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2。

经济:(1)农业:铁犁牛耕的出现,生产力较大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课件-【新教材】统编版历史高中选择性必修一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课件-【新教材】统编版历史高中选择性必修一

⑶宋朝:设中书门下省,其长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履行宰相职权。 ⑷元朝: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一省制中枢体制。
⑸明朝: ①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亲理政务,丞相制度终结,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更高 阶段。 ②明朝建立起内阁制。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成为事实上中央行政的中枢首脑。 ⑹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 枢。
①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置郡守、郡丞和 有 事 请 殹 ( 也 ) , 必 以 书 , 毋 口 请 , 毋
郡尉,另设监御史掌监察。
(羁)请。
②郡下设县或道,置县令 ( 长 )、丞、尉。
——《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史杂》
③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命。
⑷文书行政:邮驿传书,保障皇帝和中央政 “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
②经济、文化: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 诸(侯三朝 )于西天周子的,政曰治述体职制…—…—一宗不法朝制,则贬其爵;
—重—点史 :记秦《汉周到本明纪清》的中央政治制度演变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发展, 朝—廷—又 范向晔各《省后派汉出书巡·仲抚长、统巡列按传,》逐渐总揽一省之权 。
②结内合容 材:料a说、明分两封汉对时象期:中同枢姓机贵构族的、异异变姓,功分臣析或三旧公贵权族力。被削弱的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根据材料说明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特点。指出唐宋中枢行政体系的共同之 处,这反映了什么问题?
明代的制度不是一个高明的制度,其关键在于它违背了自秦以来这种官僚帝 制的客观规律。这种官僚帝制的关键环节在于官僚体系和皇权之间的平衡,以及 官僚体制的有效性。宰相制是这种平衡和有效性的核心环节。废除宰相之后,势 必要寻求某种制度补偿性替代,但替代物毕竟不能起到原来宰相制的作用,所以 制度的惰性暴露得特别充分。

2023年高考历史选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全册复习提纲

2023年高考历史选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全册复习提纲

2023年高考历史选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全册复习提纲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1 .夏( 1 )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2)政治:以世袭制打破禅让制传统。

2.商( 1 )实行内外服制。

(2)商朝已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

3.西周( 1 )内容①周天子把王能以外的地区分封给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在各地建立诸侯国。

诸侯和卿大夫继续分封,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序列。

②周天子和各级贵族都实行摘长子继承制。

(2)特征①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②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它受原始民主传统的制约。

③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1 .背景( 1 )春秋时期,西周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

(2)战国时期,为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各国在政治上都进行了重大变革,君主权力加强。

更多高考资料点这里...(3)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战争的混乱局面。

2.内容( 1 )皇帝制:这是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

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

(2)三公九卿制①三公是指亟相、太尉、御史大夫,各司其职。

②三公之下是分掌国家各种政务和皇室事务的卿,泛称“九卿”。

③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

国家重大事务往往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

(3)郡县制①秦朝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和县两级。

②都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另设监御史掌监察。

③郡下设县或道,都县主要官吏都是由中央直接任命。

(4)文书制度:秦朝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

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1 .中央行政制度( 1 )汉①汉承秦制,中央行政制度仍是三公九卿制。

②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设立中朝,从而使外朝墨相的权力大大削弱。

③西汉晚期以后,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

④东汉时期,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长。

(2)隋唐:三省六部制①内容:三省是由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枢。

中书省是决策机构,门下省是审议封驳朝延政令的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第一专题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秦汉PPT课件

第一专题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秦汉PPT课件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国古代朝代的更替。 2、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 特点。 3、先秦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4、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中国古代朝代的更替
中国历史社会形态划分一览
原始社会时期:距今约170万年——约前2070年 奴隶社会时期:约前2070年——约前476年 封建社会时期:约前475年——1840年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840——1949年 社会主义社会时期:1949年——至今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达到顶峰(明清)
明废丞相,创立内阁,废除行省,设三司 清设军机处
二、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约公元前
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2)禅让制——王位世袭制 (“公天下”→“家天下”)
这是中国古代由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2)分封制:
①定义:又称封邦建国。 ②目的:巩固统治 ③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④内容:
A、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B、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 “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 列.
⑤作用:
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开始边远地共,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 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待续数百年 的强国。
2、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分封制确立了西周的统治秩序,宗法制巩固了分封制

⑥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宗 法 制 是 分 配 的 原
封 制 是 权 力 的 分 配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课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课

[ 时空坐标]
[ 整体感知]
政治 —从分封制、宗法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
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取代贵族制度,专制皇权逐渐形 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经济 —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耕女织的 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文化 —思想上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的基础;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文学体裁多样;科学技术则具 有东方特色的实用性。
三、西周的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 1.目的 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 序,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内容 (1)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规定宗族内的嫡庶系统。 (2)建立起大宗、小宗体系,形成宗族内等级关系和政治上隶属关系。 3.实质 按父系血缘关系继承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
实质 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工具 影响 维护了西周政治稳定,保证了西周社会的和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瓦解 春秋后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2.两大基本政治理念 (1)贵族政治 政治权力都掌握在世袭贵族手里,实行“世卿世禄制”,所有的官员都是贵 族,有封地而无薪俸,将政权固定在贵族的家族范围内,用族权维护王权。 (2)“家国同构” “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 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家国同结合起来,强化了王权。 (2)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和团结,保障了分封制的推行。 (3)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的分封。 (4)深刻影响中国社会结构,如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最基本的单位。 (5)其内涵仍体现在当今日常生活和观念中,如尊老爱幼、尊宗敬祖、“天下 一家”等观念的形成。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资料: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变革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资料: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变革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资料: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变革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秦朝在这些方面的变革和发展,以便更好地了解秦朝的历史和文化。

政治方面的变革秦朝在政治方面的变革最为重要、最为显著。

秦始皇执政期间,通过“焚书坑儒”来清除异己。

他建立了整个国家的行政机构,降服了六国诸侯并加以改革。

秦始皇还创立了“郡县制”,将国家分成执掌地方政务的县,并设立一个类似于现在的主管官员的县令。

这种行政机构的设置,大大地提高了秦朝的统治效率。

秦始皇还通过实行统一标准的制度来加强政治控制,包括货币制度、文字、度量衡、车厘等事物的统一。

这些制度的实行标志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秦始皇还实行了巨大的工程建设,如修筑万里长城和修建大量的宫殿和道路等。

经济方面的变革秦朝在经济上的变革也非常重要。

秦始皇采取措施,维护稳定的经济系统。

他将度量衡、货币、土地税收和农业种植等方面进行统一管制,为秦朝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农业方面,秦朝建立了一个高度发达的农业社会,广泛开展了农业科学研究,提高了农民生产力的水平。

同时,秦朝还注重对贵族阶层和商业阶层的发展,对商业活动进行了规范。

文化方面的变革秦代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状态,统一了全国,文化交流得到大大的发展。

同时,秦始皇通过“焚书坑儒”的措施,推行了“统一文字”,对汉字进行了总的修整、量化、规范,从而有利于文字在不同地区的沟通和交流。

此外,秦始皇的陵墓中出土了大量的秦俑和美玉器等珍贵的文化遗产,成为我们了解秦朝文化的重要来源。

总结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秦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进行了重大的变革和发展。

在秦朝的灿烂历史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非常有价值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还可以为我们今天的发展提供很多有启发性的思考。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学案含解析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学案含解析人民版

第一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一 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权承袭:实行□01王位世袭制,传承方式是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2.政治特点:通过□02占卜决定国家大事,具有神秘色彩。

3.行政管理(1)中央: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 权力的分配制度——分封制1.前提: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王室强大。

2.目的:维护周天子的有效统治。

3.对象:□01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4.主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等。

5.核心:周天子将王畿以外的□02土地和□03人民分封给诸侯。

6.诸侯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7.诸侯权力:再次分封、设置官员、建立□04武装、征派赋役。

8.瓦解(1)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2)原因:封国诸侯具有相对的□05独立性,周王无法对诸侯势力进行直接干涉和控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国势力增强,诸侯争霸战争不断,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

(3)表现①周王与诸侯国之间:诸侯国挑战周王室的权威,如楚庄王问鼎等。

②诸侯国之间:为争夺霸权,相互兼并、相互战争,“春秋无义战”是其最突出的表现。

③诸侯国内部:卿大夫夺位,如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9.影响(1)积极:加强了对□06地方的统治;促进了对边疆地区的开发,扩大了统治区域;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使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2)消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是导致诸侯国分裂割据混战的根源。

三权力的继承制度——宗法制1.起源:从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3.内容:规定宗族内的嫡庶系统,建立起大宗、小宗体系,形成□03宗族内的等级关系和政治上的隶属关系。

4.特点:□04嫡长子继承制,这是宗法制的核心内容。

模块一 第1讲 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Word教参)-【优化指导】2023高考历史(通史

模块一 第1讲 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Word教参)-【优化指导】2023高考历史(通史

模块一第1讲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一、概述先秦时期,指的是中国历史上自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原以前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诸侯割据,战国纷争,社会动荡不安。

但在这一时期,中华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

二、历史背景先秦时期的历史背景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争最为频繁、割据最为严重的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而在这一时期,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也十分频繁,这为中华文明的诞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中国人民长期历史文化传统的产物。

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黄河流域出现了李村遗址、仰韶文化等先民时期的文化遗存。

这些文化遗存中,显现出了中国文明的初步雏形。

而在商朝、西周时期,中华文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殷商时期,汉族人民从狩猎采集阶段过渡到了农耕社会,同时也出现了象征性文字记载的形式,形成了殷商时期的简单文字,商代文字的出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四、中华文明的奠基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明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学派和思想体系,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

这些学派为中华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儒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为流行的一种学说,其代表人物是孔子。

儒家思想主张“仁者爱人”、“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道家思想则主张“不为成名利”,强调个体修身养性,发扬个人自由精神,与儒家思想形成对比。

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主要从道德上批判了战争的残酷和社会的不公。

法家思想强调独裁统治的重要性,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

法家思想对中国的统一和中央集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总结先秦时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无论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发展都非常重要。

其中,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派和思想体系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后来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先秦时期的政治(1)

先秦时期的政治(1)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第一部分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夏朝:王位世袭制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其子启开创了王位世袭制。

它取代了“禅让制”,从此“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二.商朝:内外服制度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是商族以外的附属国。

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的事务。

由此,商王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附属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三.西周: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一)。

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和扩大周王朝的统治,有效地管理广大被征服的地区,镇服各地原有的邦国(封邦建国)。

1.内容:周王将王畿以外的广大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可以再分封,最后形成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注:①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制,又叫封建制。

②王族的封国有:晋、燕、鲁、卫、魏、吴;齐是功臣姜太公的封国;宋是先代贵族的封国。

2.评价:积极作用:①加强了西周对地方的控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巩固了政权,使西周成为了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②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③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局限性:各诸侯国保持了较强的独立性,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造成国家的分裂。

(二)宗法制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等级秩序,解决各级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通过嫡长子继承制,形成严格的大小宗体系。

3.特点: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将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家”与“国”结合。

作用:①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

②宗法观念根植于中华文化,重视血缘关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宗法制是早期政治制度的核心,是分封制的基础,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单元一先秦时期资料

单元一先秦时期资料
济格局)
3.文化方面:独具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开始形成
二.基本线索 (一)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勃兴 1.政治文明
是中国早期政治文明形成的阶段,从夏朝开 始,形成了一系列被后世所继承的政治制度.如: (1)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从而确立了家天下,宗 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①商朝的内外服制度 ②西周的分封制
(2)手工业发展起来:
①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 的生产部门
②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技艺高超,进入繁荣阶段. ③夏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垄断—官营手工业. (3)商业活动逐渐发展: ①商朝时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②西周设立官职统一管理商人和商业,商人们主要为
政府服务.
3.文化兴起
(4)民族关系方面;“华夷”观念削弱,华夏族与周边的少数民族 在征伐和生产中逐渐开始了融合。
(5)军事方面:诸侯国在争霸称雄的战争中,在政治、经济,军事 方面推行改革,富国强兵,这在客观上有利于新的因素的成长,促 进了新旧体制的更替过程;大国在争霸战争中相互兼并,实现了区 域性的局部统一,加快了全国统一的步伐;打破了列国旧的分野, 各民族频繁迁徙和交往,推进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1)表现:①道家:老子,其学说精华是朴素辩证法思想,政 治上主张“无为”,反对严刑峻法。庄子,认为世界是 “我”的主观产物,鄙视富贵利禄,痛恨不公平的社会现 象。
②儒家:孔子,其思想体系核心是“仁”,主张维护周“礼” 是其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孟子,主张仁政,反对苛政, 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保证农民生产时间和宽刑薄 税。荀子,具有唯物思想,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引自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3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 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 谮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百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 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了严 格的大宗、小宗体系,表现为血缘 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
作 用
加强了统治,开发了边疆,使国家走向强盛
保证了贵族特权,有利于统治集团 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结 随着井田制的崩溃、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而走向瓦 宗法观念在封建社会传承,成为统
果解
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
宗法制和分封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西周的宗法制是和分封制紧密结合在一
课堂讲析 考点突破
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三者的关系
由右图我们不难看出: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 农经济是三种不同的概念,但三者又有交集,都是生产 力水平低下的产物。自然经济最本质的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 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最本质的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 小;自耕农经济又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包括以租种地 主土地为主的佃农。
美国家法律的源头
第一部分 古代历史
(1)“男耕女织”、精耕细作的小农 经济是古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经济模式 海上贸易兴盛,奴隶 表 经济 (2)“重农抑商”政策下的手工业和 制工商业发达,推动 现 文明 商业有一定的发展,明清时期资本主 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兴 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但始终未能 起与繁荣 突破自然经济的束缚
源 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2)伴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罗 表 政治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
马法律不断演变并得到完善, 现 文明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
形成罗马法律体系。博大而缜 (3)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逐渐
密的罗马法对人类文明的发展 由“开放”走向“闭关锁国”
产生了积极影响,是近现代欧 ,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
课堂讲析 考点突破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阶段特征
•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社会 转型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和思想文化奠定了古 代中华文明的基础。其主要表现:
(1)政治上:诸侯争霸和各国纷纷推行的变法打破了旧的统治秩序, 分封制逐渐崩溃;郡县制开始出现,形成中央集权的雏形;封建国家走 向统一的趋势加强。
贤”
望社会安定
主张改革、“君主集权”、新兴地主阶级改革和加强中
法治
央集权的愿望
课堂讲析 考点突破
儒、道、法三种治国思想的地位
课堂讲析 考点突破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 第一,儒家推崇“人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 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即所谓的“王道”。 第二,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 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即所谓的“霸 道”。 第三,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 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道家“无为” 政治,即所谓的“帝道”。
(2017全国Ⅱ卷)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
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 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 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 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第一部分 古代历史
(1)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 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和苏格拉
统文化源远流长,对中国乃至 底都关注社会,研究人,体
表 思想
世界影响深远
现了希腊文化的理性精神和
现 文明
(2)古代中国传统科技发达,思 人文主义的本质,古希腊成
想文化繁荣
为西方人文精神的发源地
高考回望 主干回扣 真题体验 课堂讲析 对接高考 针对训练
课堂讲析 考点突破
• 儒、法、道、墨诸子百家思想的认识
学派及代表 道家(老子) 儒家(孔子)
儒家 (孟子、荀子) 墨家(墨子)
法家(韩非)
主张 无为、小国寡民 “仁”、克己复礼
特点
奴隶主贵族消极情绪
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 的统治
“仁政”“仁义”
新兴地主阶级调和阶级矛盾
“兼爱”、“非攻”“尚 小生产者要求分享利益、渴
课堂讲析 考点突破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项目
分封制
宗法制
含 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 通过血缘宗族关系来分配政治权
义 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
力、维护政治统治的一种制度
目 的
进行有效的统治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以保 证王权的稳定
不 同 点 特 点
周王高高在上,邦国臣属于周王,进而分封属下,构成 等级秩序;周王与封国通过一系列权利与义务关系联 系在一起
课堂讲析 考点突破
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1.规律:(1)土地所有制是经济基础的核心内容,它决定着社会 生产关系的形式。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私有制是 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2)从井田制到封建土地私有制的转变是铁器、 牛耕带来的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3)封建土地所有制体现了封建 制度的基本特征,决定着封建制度的发展方向。(4)封建土地私有制 的发展是土地兼并的根源。(5)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实质上体现了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2.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特点:(1)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 地,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盛行。(2)广大农民只占有少量土地或没有 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3)封建土地私有制的 发展是土地兼并的根源。
自主学习
对接高考 视角探究
(2017全国Ⅰ卷)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
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
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对接高考 视角探究
课堂讲析 考点突破
5.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秩序, 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6.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 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7.配套制度:宗法制、井田制。 8.发展演变:五帝三代时期不断发展,到周朝时分封制的完善程 度达到顶峰。秦始皇大一统,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汉初又兼采 之,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 税,封国名存实亡。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制,但性质不完全 相同。
联系 应注意孔孟儒家思想中的“民本”主张与当今民主本质上的区别,古代
现实 “民本”思想以维护君主特权为中心,当今民主以人权平等为中心
课堂讲析 考点突破
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最受重视的原因 1.战国时期处于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初步形成的大 变革时期,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2.法家思想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人们应按现实需要进行政 治变革,不必拘泥于传统,这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废除奴隶主贵族特 权,发展封建经济,确立封建制度。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 3.法家主张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地主阶级国家 政权的统一、巩固和地主阶级专政。
济 代、集体耕作 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私田的出现,井田制遭到破
文 化
礼乐制度
坏,分封制日益崩溃
课堂讲析 考点突破
早期政治制度
课堂讲析 考点突破
分封制 1.概念: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 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2.溯源:分封制正式起源于何时,近代学者说法不一。分封制的 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起源时间已经难以考证。史料记 载,黄帝时代,“诸侯咸来宾从”、“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黄帝 “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这描述的便是早期的分封制。 3.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4.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 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课堂讲析 考点突破
宗法制对后世的重要影响 (3)思想观念:①宗法观念使“忠”“孝”观念深入民心;②宗法 观念造就了重视家庭建设、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和睦相 处等社会公德;③促使中华民族形成了“国”与“家”不可分的意识 ,直接造就了一批批忠孝之士;④宗法制的“道德专制”“男女不平 等”“等级观念”等思想,直接导致了后世的男尊女卑、等级贵贱、 任人唯亲等现象,成为扼杀人性、民族进步和发展的瓶颈;⑤宗法意 识使“国人”形成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盲目排外心理。
明晰重点 知识整合 考点识记 考点突破 视角探究 能力提升
高考回望 明晰重点
考点
考频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商周时期的 政治制度
5年5考
全国Ⅰ卷 全国Ⅱ卷 全国Ⅱ卷 全国Ⅲ卷 全国Ⅰ卷 第24题 第24题 第24题 第24题 第24题
先秦时期的 经济
5年2考
全国Ⅰ卷 第25题
全国Ⅱ卷 第24题
课堂讲析 考点突破
2.诸子百家相互对立的观点 (1)在治国理念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 法治,强调严刑峻法。 (2)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 (3)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天; 庄子主张“顺自然”。 (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主张 “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
(2)经济上: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以小 农经济为主体的、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开始形成,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度确立。
(3)思想上:“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奠定 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的科技、文学、艺术奠定了中国 古代文化的基础。
课堂训练 考点识记
关系 起的,两者互为表里,分封制是“表”,宗法制是“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
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宗法制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