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第二讲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
第2讲先秦时期的经济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概念解读:什么是自然经济?
• 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的对立面,指生产是为了 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是社 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 该种经济形态占统治地位的持续时间涵盖原始 社会、封建社会以及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与半 殖民半封建社会。(甚至今天也存在)
分封制瓦解(春秋战国):①原因:经济上: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政治 上:诸侯国强大,王室衰微。②表现:田氏代齐;周郑交质;楚王问鼎。(春 秋战国时期,形成诸侯混战、割据争霸的局面,分封制逐渐崩溃。春秋时期, 楚王问鼎是对分封制的公然挑战。)③演变:战国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 制”;秦朝废除分封,行郡县。
买卖、转让。
生产关系
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 奴隶社会 国王、贵族 (商周) 土地所有制
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 均消费
井田制(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封建社会
(战国以 来)
以私有制为主 体的多种土地 所有制
国有土地所有制(均田制、屯田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主体)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早期农业集体生产 生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产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
力
小
农
生
产 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集体耕作
经
个体农耕
济
(男耕女织)
系
A.概念解读:什么是小农经济?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1.2 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课件
1.史料一总体反映了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史料反映了男耕和 女织的内容,综合体现了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的 特点。 2.史料二论述了古代小农经济具有的自给自足性和脆弱性的特 点。史料表明小农经济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 缴纳赋税;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能力 差的简单落后小生产模式的脆弱性。
全国卷高考命题以素养考查为主,本题通过《吕氏春秋·上农》 古文献对农业收益增加养活人口数量这一现象的描述,考查精 耕细作的小农经济的形成。涉及的历史核心素养主要有“时空 观念”和“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方面。具体解读如下:
考查素养
解读说明
通过“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能养活更多的人
时空观念 口这一现象来考查考生的时空观念——战国时期是
②个体农耕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 自足。 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手工业
(1)原始社会:纺织技术已经萌芽;已经掌握了冶铜技术;彩陶 已经表现出相当高的工业水平。 (2)商周时期:商周时期,黄河流域的青铜铸造工艺已达到很高 的水平,_青__铜__业___繁荣。 (3)春秋战国:春秋晚期出现__人__工__冶__炼__的铁器;战国中期,炼 钢和淬火工艺有所发展。
专题一 中华文明的奠基——先秦
第 2 课时 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
【关联考纲】 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 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重农抑商” 政策
农业
(1)耕作方式:由原始社会的“__刀__耕__火__种__”到商周时期的“石 器锄耕”,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_铁__犁__牛__耕___”的耕作方式。 (2)土地制度 ①商周时期实行_井__田__制___,土地名义上归国有,实际上归国王 所有。 ②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_土__地__私__有__制___,成为土地兼并的 根源。
阶段一 课时2 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pptx
②特点:产品主要是满足王室、官府和贵族的生活需要;不计成本,不入市场;资
金雄厚,规模较大,分工细密;采取强制工匠服役的手段。
(3)私营手工业
①概况:_春__秋__战__国___时期,私营工商业蓬勃兴起。
②特点:民间私人经营;主要产品供民间消费。
7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探究
提升核心素养
考点三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1.商业与城市的发展
@《创新设计》
核心论点:牛耕的出现是我国农业动力的一次革命,畜力代替了人力,推动了农业生 产组织方式、土地制度及耕作方式的变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9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提升核心素养
@《创新设计》
[史料史论] 铁器出现的作用 新的、更有效的铁制工具使农业有可能从原先的黄河发源地向南扩展到森林茂 密的长江流域。铁制工具还促进了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 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西北干旱地区的灌溉工程。
时期
商业概况
@《创新设计》
城市特点
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
商:出现职业__商__人__和货币; 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 周:实行“_工__商__食__官__”政策 重镇,商业活动受官府严格
控制 _私__商___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
2.战国时出现重农抑商思想
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栏目 导引
考点一专题农一 业中国的古主代文要明的耕勃兴作和初方步式发展和——小先秦农、经秦汉济时期 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中国农业独立发展,
自成体系。农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灌溉的发
展,推动我国传统的精耕细作生产体系的形成。随着生产
3.水利灌溉
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4.经营方式
(1)集体劳作: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 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2)小农经济(个体农耕)
①原因:铁农具和牛耕 推广,生产力提高,封建土地私有制 确立。
②特点:以一家一户 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③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
(2)商代:职业商人产生,商业初步发展。
(3)西周:货币需求数量增加,骨贝和铜贝流通。
(4)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商业兴起,官营局面被打破,出现了许多经济实力强大的大商人和商业中心。
2.商业城市: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已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3.商业政策
(1)商周时期:国家鼓励、支持商业的发展。
(2)商鞅变法时“抑商”政策开始出现。,自耕农经济又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包括以租
栏目
导引
积极小小农农经经专济济下是题的推一农动民精中,耕国具细古有作代生技文产术明积发的极展勃性的兴。主要和动初力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④评价
消极小小农农经经济济下十的分农脆民弱要,承容受易沉破重产的。赋役,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5.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井商田周制时期:①②“一国井切王田土层者地层,属分九于封百土国亩地家,,,公受是田封奴居者隶一世社”代会 享的用土,地但国不有得制转。让与买卖,并向国王交纳栏导贡目引赋。
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1单元 第2讲 先秦时期的经济
者都实行扶持小农经济的政 家财政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主要来源。②其发展状况关系到社
策。
会经济的繁荣与否和古代政权的安危;但封建自然
问题 根据史料及所学知识, 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
指出小农经济的历史地位并 延续的重要原因。
进行评价。
考点深化探究
2.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区别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自然经济是相对于商品 经济而言的,生产分散、规模小、技术落后。 (2)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具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新民主主义三种社 会属性;自然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在 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开始瓦解。
解考题
考题1 [2018·全国卷Ⅲ] 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 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高考链接突破
主干知识梳理
3.商业、交通和城市的发展 (1)夏朝交通运输有一定规模,西周交通比商朝更发达。 (2)商朝重视商业和交通运输业。商民善于经商。商朝以 贝 作为货币。春 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 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3)中原市场的形成,各诸侯国的都城仅为全国 政治 、交通中心。 (4) 商 周 采 取 鼓 励 政 策 , 支 持 商 业 发 展 。 战 国 时 期 秦 国 商 鞅 变 法 时 首 倡 “ 重农抑商 ”政策。
主干知识梳理
(2)耕作技术 ①商周时期:掌握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等技术。 ②春秋战国: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垄作法。 (3)水利工程 ①李冰父子主持修建都江堰(四川成都)。 ②郑国主持修建郑国渠。
课标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一第2讲先秦秦汉时期的经济文明课件
归纳总结 影响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因素 市场因素、政府政策、社会环境、技术水平、传统文化观念等。 图解历史 古代手工业
教材补遗 “工商食官” 夏商周时期的官营手工业制度。“工”即官府控制下的手工业者, “商”是官商,他们在官府的监督、控制下劳动,由官府给以必需的生 产原料和衣食等微薄的生活资源,称之为“食官”。职业世代相袭,没 有经营、迁徙的自由,专为官府和贵族服务。
——《韩非子·说林上》 史料3 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工。凡执技 以事上者,④不贰事,不移官。
——《礼记·王制》
读史指导 (1)史料1属于文献史料,解读的关键是理解史料所体现的手工业形态和对 手工业者的要求。①指管理手工工匠的官员;②强调器物制作不得过于奇 巧。 (2)理解史料2的关键是把握③所体现的有关私营手工业的信息。 (3)史料3中④指既不能兼做其他事,也不能改变行业。
3.(2015课标Ⅰ)《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 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 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收益的增加可以养活更多的人, 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小农的生活压力,有利于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C 项正确。畜力和铁制农具的使用有利于农业收益的增加,A项因果倒置; 农业收益的增加为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故B项错误;农业收益 的增加也会使地主实力上升,有利于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故D项错误。
图解历史 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
教材补遗 东汉豪强地主的田庄经济 (1)形成原因 a.累世公卿的豪族,把持着东汉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权。 b.追随刘秀的开国功臣,既是朝廷新贵,又是地方豪强。
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豪强地主占有大量田地和人口。 (2)特点 a.它是一种政治和经济结合的社会基层单位。 b.田庄的内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田庄里,地主和劳动者聚族而居,带着深厚的宗法色彩。 d.劳动者称“徒附”“宾客”,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比西汉时期 有所加强。 e.田庄还拥有私家武装,称“部曲”“家兵”,是维护豪强地主统治的武
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课堂PPT)
史料2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
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
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
又勤苦私自如送此,往农迎尚民来复负被,吊水担死旱沉之问疾灾重,,,急养生孤政长暴活幼赋在,其赋中敛。不 时,朝令而困暮苦当,具。社有会者半地贾位而低卖,下亡者取倍称
之息。于是,②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 (1)生产力因素:耕作方式、耕作技术、土地 制度等。 (2)小农经济自身特点:自给自足、规模小、 技术力量薄弱、抵御天灾人祸能力差等。 (3)政府政策因素:为保证封建统治的稳固, 封建政府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4)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社会 的动荡及严重的自然灾害。
栏目
导引
积极小小农农经经专济济下是题的推一农动民精中,耕国具细古有作代生技文产术明积发的极展勃性的兴。主要和动初力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④评价
消极小小农农经经济济下十的分农脆民弱要,承容受易沉破重产的。赋役,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5.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井商田周制时期:①②“一国井切王田土层者地层,属分九于封百土国亩地家,,,公受是田封奴居者隶一世社”代会 享的用土,地但国不有得制转。让与买卖,并向国王交纳栏导贡目引赋。
专题一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栏目 导引
【深化拓展】专小题一农经中国济古的代文地明位的勃和兴和影初响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1.地位: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 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小农经济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复习课件: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的经济【课件】
农业——本: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
基
本 结
手工业——农业的补充
构
商业——末:农业的补充
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手工业是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基础,同时具有反作用
一、先秦时期的农业
• 学习目标:知道先秦时期农业的主要耕
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中国古代农业 .土地制度的演变
• (1)早期社会: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 • (2)商至西周:奴隶制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 (3)春秋战国: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封建国家
土地所有制,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 制);
探究一:井田制瓦解的原因及影响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十一也……夫仁政必 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 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 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井田制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私有制等。
素养 解读
农业生产组织经历了早期集体耕作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个体耕作, 历史解释 随着铁犁牛耕技术和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封建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成为封建社会基本的经济模式;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
史料实证
运用考古发掘的壁画、墓葬文物、文史史料及其他考古遗存,解 读印证早期社会经济的特点及影响。
——《墨子》
农民在田地里耕作,农妇在家织布。反映的是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 产形式。
• 1. 含义: 是以家庭或家族为组成单位,在小土地分散式经营中,
通过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形成的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和特 定的生产与生活格局。小农经济是经济发展一定程度的产物,也 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第2讲 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
第2讲 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一、农业1.耕作方式(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使用石刀、石斧、石犁,依肥力变化而迁徙。
(2)石器锄耕: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主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3)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
铁器出现的作用新的、更有效的铁制工具使农业有可能从原先的黄河发源地向南扩展到森林茂密的长江流域。
铁制工具还促进了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西北干旱地区的灌溉工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核心论点:铁农具的使用,推动了农业经济区域的扩展,促进了水利工程兴修,也促进了水运交通、长途贩运的发展。
2.土地制度(1)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归国家所有,实际上归国王所有。
(2)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成为土地兼并的根源。
3.水利工程: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工程和郑国主持修建的郑国渠工程,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
4.经营模式(1)集体劳作⎩⎪⎨⎪⎧①原因:先秦时期,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很低。
②特点:土地国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2)个体农耕⎩⎪⎨⎪⎧①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推广, 生产力提高,土地私有制确立。
②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③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自耕农的历史地位及特点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
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
“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都对此尤为关注。
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
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核心论点:自耕农对封建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秩序的长期安定,对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耕农是个体小生产者,经济地位极不稳固,两极分化极为显著。
二、手工业1.原始社会:纺织技术已经萌芽;已经掌握了冶铜技术;彩陶已经表现出相当高的工业水平。
专题1 课时2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
2.耕作技术
(1)商周时期:掌握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 灭害等技术。 (2)春秋战国: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垄作法。
知识清单
深化突破 高考调研
3.水利工程 都江堰 。 (1)李冰主持修建________ (2)郑国主持修建郑国渠。
4.经营方式
(1)集体劳作: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 集体耕作。 (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 铁农具 出现和牛耕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①原因:________
知识清单
深化突破
高考调研
(3)封建土地私有制
①原因: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
a.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 私田,都要按亩纳税,实际上承认了 土地私有 的合法性。 ②确立 __________ b.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 法律 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_____ ③问题:土地兼并和集中,政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百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上》 导读 史料主要说明了古代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也反映 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勿夺农时)。
知识清单
深化突破 高考调研
史料四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
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
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
课时2 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
知识清单
深化突破
高考调研
一、发达的古代农业 1.耕作方式 (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使用石刀、石斧、石犁,依肥力变 化而迁徙。 青铜 农具,但很少使用, (2)石器锄耕:商周时期,出现_____ 耒耜 主要工具仍是木制的 _____和石锄、石犁。 牛耕 出现并推广。 (3)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_____
课时2 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
目 录
3 练什么 /////// 高考命题聚焦 衍生模拟训练
4 课时作业 ///////
1
学什么
梳理教材主干
补遗拓展微点
目录
1学什么
梳理教材主干 补遗拓展微点
夯基固本·练基础
///////
考点一 先秦时期的农业经济
1.耕作方式:由原始社会的“_刀__耕__火__种___”到商周时期的“石器锄耕”,再到 春秋战国时期的“__铁__犁__牛__耕__”。
(1)集体劳动 ②特点:土地国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①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提 高,土地私有制确立。
(2)个体农耕 ②特点: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③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目录
考点二 先秦时期手工业经济 1.经营形态 (1)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__大__作__坊__生产;生产不计__成__本__, 产品大多精美;产品不投放市场,主要满足官府和军队使用;冶金、制瓷、 丝织等行业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2)民间手工业:民间私人经营;产品在市场流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 品。 (3)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副业,产品主要用于缴纳__赋__税__和家庭消费,剩余 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是农业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 2.官府控制的局面被打破,从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3.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 4.政府对城镇商业活动行政限制逐渐减少。 5.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由盛转衰(闭关锁国) 6.城市的政治职能减弱,经济功能增强。
生产力有反作用----即生产力的发展是土 地制度演变的根本原因。 (3)土地制度演变的规律是:从土地的公有演 变为土地的私有。
3、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及其演变
历史时期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商周)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土地公有制
氏族公社所有
土 地 国 有 制 —— 国 王 代 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和奴隶社 表奴隶主 阶级占有全国 会的经济基础 所有土地,实质上就是 土地私有制
精耕细作的内容(特点): 耕作技术、耕作时间、耕作方法、灌溉施肥
考点二 先秦时期的手工业
一.经营形态 1.官营手工业----长期占主导地位
商周时期手工业有官府所垄断,形成官营手 工业一统天下的局面。
2.民营手工业----供民间消费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 局面,其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发展很艰难。
3.家庭手工业----家庭消费和交纳赋税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突出成就(自己整理)
1、纺织业:
新石器时代 商周
春秋
战国
2、冶金业:
新石器时代 商周
春秋
战国
新石器时代
3、陶瓷业:
商周 春秋
战国
认识: 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
三、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即已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独
立的生产部门 2、技艺高超、领先世界
官营手工业代表着当时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炼钢技 术、制瓷技术、丝织技术享誉世界 3、三种经营方式并存、民营逐渐居于主导地位。 4、官营手工业规模大、行业多、分工细、管理完善、 工艺超群。 5、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6、始终处于农业经济的从属地位
4.特点:
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 B.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5.弱点(局限性)
■具有分散性、封闭性、脆弱性、保守性、落后性
四、先秦时期的水利工程
1、作用: 是农业生产的命脉,有利于农业可持
续发展
2、主要工程:
战国时秦国的都江堰和郑国渠
李冰父子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战国秦国的都江堰,利在千秋 特点:无坝引水、自流灌溉 功能:防洪、灌溉、航运
二、 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
1、原始社会时期 “刀耕火种”“火耕”----“耜耕” (石器锄耕)。
2、商周时期: 少量的青铜农具
3、春秋战国时期 铁犁牛耕
三、 主要生产方式---小农经济
1.形成原因:
■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封建土地制度的确立
2.性质: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生产目的:
■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
2.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发展的原因。
考点一、先秦时期的农业
一、 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
土地制度就是土地关系,它是古代经济制度 的核心,制约着当时的政治制度和阶级关系, 与耕作方式所反映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古 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大致经历了:原始氏族 公社土地所有制、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和 封建土地所有制三个发展阶段。
1、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原始氏族:土地公有制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土地属于氏族 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2)夏商西周: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土地归国家所有,一切土地属于国王;国王把土地分 赐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受田者对土 地有权世代享用,但无权转让买卖,且需要向国王交 纳贡赋。
• 1、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 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辽 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 )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 来 ②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③ 诸侯国之间有商业往来频繁 ④燕国都城是 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
(3)春秋战国:土地转型—封建土地所有制
春秋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在井田之外出 现大量私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以法律形式 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2、认识:
(1)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制度的变革 和调整;而土地制度的调整又促进生产力
(社会经济)的发展 (2)说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
战国秦国的郑国渠遗址
五、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特点 1.精耕细作----生产模式:
2.小农经济----组织形式:
■以上两个特点是古代中国农业最基本的特点
3.铁犁牛耕----耕作方式
4.自给自足----经济地位
精耕细作具体是指一个综合性的技术体系。 与西欧相比,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最为突出 的特点。
专题一 先秦时期
第一讲 先秦中国的政治制度及重大改革 第二讲 先秦中国的社会经济
经济的地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 展的基础。它与社会生活息息相 关,并在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 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生产力 经济
决定 反作用
生产关系 政治
考点展示
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 地制度,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考点三 先秦时期的商业
一、阶段特征:
古代商业的产生
二、原因:
1、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2、交通的改善; 3、货币的出现与变化; 4、城市的发展
三、商业发展概况 (自己整理) • 1、远古时期: 出现了早期的商业交换
• 2、商代: 初步发展
• 3、西周: 交易活动频繁,货币需求增加
• 4、春秋战国: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君主土地所有制——屯田制、均田制
封建社会 (战国以来)
封 建 土 地 所 有 制 ——以 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 地所有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体地位(地 主占全国大部分土地),是封建生产
关系的基础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占有很少土地
认识:土地制度演变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土地制度演变的规律:从土地的公有→土地的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