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说课【教资考试必备精品】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一、说教材《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
战国末年,秦统一天下前夕,秦王以强凌弱,用名为“易”之、实为夺之的伎俩欲占安陵。
本文写唐雎受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坚持正义,勇抗强秦,终于使秦王威风扫地,胜利完成了使命。
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
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基于此,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即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着重体味人物的对话描写,特别是秦王与唐雎的两处对白,并探究人物对话描写的作用。
另外对本文运用的对比、反衬等表现手法和夸张、排比等辞格也应引导学生仔细揣摩,多方品味。
教学本文,应一“读”到底,朗读、译渎、演渎、赏读、延续、说读,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互动探究、激情表达。
二、说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及文言文知识疏通文意,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多种方式诵读文章,读出人物语气,揣摩人物心理。
3.理解文意,把握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形象。
4.赏析品味课文的语言描写,体会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5、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体味人物对话描写,特别是秦王与唐雎的两处对白。
2.学习对比、衬托手法,品味多种修辞的表达效果。
突破方法:利用矛盾冲突事件中双方贯穿始终的针锋相对和较量作为解读文章的主线,结合人物的碰撞摩擦点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线上找点,使分析能够有理有据。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特点,分析人物对话描写的作用。
突破方法:文章词句理解的难点也在于对人物对话意思及语气的把握,可以通过自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本剧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回味人物对话,做到读懂意思,读出语气,想到神态动作,领会言外之意,洞察人物心理。
唐雎不辱使命 说课稿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__号选手,今天我讲课的题目是《唐雎不辱使命》。
一、导入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72年访问中国时,到南京考察,在南京长江大桥问陪同访问的周恩来总理。
尼克松:每天有多少人过桥?周恩来:每天有五个人过桥。
尼克松:满脸狐疑,周恩来解释说:工、农、兵、学、商。
可见,语言技巧在外交场合是多么的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位极有性格的古人,靠自己的智慧和犀利的言辞保全自己国家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雎不辱使命》。
二、作品和背景简介1、这篇文章选自哪里?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非常准确。
《战国策》: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
原有《国事》《国策》《短长》等不同名号,共有33篇。
西汉成帝时,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
2、介绍时代背景------请同学读一下看大屏幕,读得非常流利。
三、明确目标(临危受命的唐雎怎样出色的完成任务的?我们一起走入课文。
)请同学们看屏幕,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四、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老师朗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给生字词注音,并注意长句子的停顿。
(选其中一部分朗读)2、同学们听得很认真。
哪位同学给大家朗读一遍课文?3、谁来评价一下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听得真仔细,同学们还要注意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4、请同学们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哪个小组想要展示一下。
很好,读出了人物不同的心理,语气停顿把握的很好。
5、文章到底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把疑难标记出来,我们集体解决。
6、好,同学们已经讨论完毕。
在讨论过程中,有哪些词语和句子不明白呢?----请你来说。
-----这位同学说不知道“天下缟素”是什么意思,谁来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你来说。
----解释的真细致,“缟素”,名词活用作动词,穿丧服,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人都要穿丧服”。
还有疑惑吗?-----奥,“故不错意”,谁来解释这个句子?-----你来说。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1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唐雎不辱使命》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0课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唐雎在秦国担任使者期间,成功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使命,为齐国避免了战争的灾难。
文章通过唐雎的智勇双全,展示了一个真正的大国使者的形象。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文章的阅读理解、分析评价唐雎的形象以及理解使者的职责和使命。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对于古代文学作品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本文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同时,本文中的一些词汇和句式比较古老,需要学生进行适当的翻译和解释。
三. 说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唐雎的形象和品质。
2.能够理解使者的职责和使命,认识到使者的重要性。
3.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能够通过讨论和思考,提高自己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文章的基本内容的理解,唐雎的形象和品质的分析。
2.难点:使者的职责和使命的理解,古代词汇和句式的翻译和解释。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教师对文章的基本内容进行讲解,对唐雎的形象和品质进行分析。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唐雎的形象和品质的理解,对使者的职责和使命的思考。
3.情景模拟法:学生扮演使者,进行情景模拟,体验使者的职责和使命。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使者的职责和使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理解:学生自读文章,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对学生的理解进行引导和补充。
3.分析唐雎形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唐雎的形象和品质,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
4.理解使者职责:教师讲解使者的职责和使命,学生进行情景模拟,体验使者的职责和使命。
5.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文章的标题《唐雎不辱使命》和唐雎的形象和品质。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唐雎不辱使命》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课主要是讲述唐雎如何完成秦始皇交给他的使命,通过唐雎的智勇双全,展现出他的忠诚和爱国精神。
课文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于人物描写和情节分析也有一定的理解。
但文中涉及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可能会对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唐雎的忠诚和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课文内容,理解唐雎的形象。
2.难点:理解文中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和历史背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唐雎的形象,探讨他的忠诚和爱国精神。
4.课文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类似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理解唐雎的形象和价值。
6.情感体验:学生分享自己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7.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8.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课文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唐雎不辱使命•唐雎的形象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讲稿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讲稿㈠教材分析《唐雎不辱使命》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这篇文章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
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翦灭各诸侯国,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
安陵是魏的附属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由此引起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㈡学生分析通过多年的学习与积累,学生已具有观察人物形象、描写人物性格特征的初步能力。
㈢设计理念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遵守语文学习的规律,全过程引导学生读、思、践、悟、赏,一切从学情出发,制定、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只起组织、帮助、引导、监督的作用,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过程性、实践性、自主性、互动性的特点,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最终使学生获得真知,终生受益。
㈣教学目标1.准确理解字词句的含义,积累文言知识。
2.把握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
3.学习运用对话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4.进行有表情的朗读。
㈤教学流程1.课堂导入,出示目标。
(引导学生回忆有关秦王的故事,初步了解秦王的形象)(多媒体出示目标)2.自学指导⑴:通读全文,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完成学案第一大题。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问题。
老师只作巡视、督查、表扬、激励,不随便插话。
)完成后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明确答案。
3.自学指导⑵:请同学们迅速、认真地阅读全文,在初步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积极思考下列问题,8分钟后说出自己的见解。
●你认为唐雎和秦王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文字加以分析。
●本文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人物?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发言,使他们谈出自己的见解,在此基础上,由同学们自己得出两道题的答案,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就行4.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有表情的朗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注意把握人物的语气。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2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唐雎不辱使命》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第10课,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唐雎奉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了一场智慧的较量。
文章通过唐雎坚定的立场、机智的应对,展现了他的勇气和智慧,同时也体现了他高尚的爱国情操。
本节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唐雎的人格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于文章的大意和主旨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理解。
但学生在理解文言文的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正确理解文言文,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课文,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唐雎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背诵,重点字词的掌握。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理解唐雎的智慧和勇气,感受他的爱国情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问答法、情景教学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道具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秦王和唐雎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字词。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理解唐雎的智慧和勇气。
4.问答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5.情景教学:模拟唐雎与秦王的对话,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唐雎的爱国情操。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022年统编版初中语文《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推荐)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唐雎不辱使命》。
这篇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形象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二、说教学目的及重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精神:九年级语文教学让学生认识历史著作的同时,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和节操方面的感染和鼓励。
积累一定的文言词语。
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的教学目的是:1.积累一些具有凛然正气的布衣之士的事迹。
2.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
3.培养学生运用对话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
4.培养学生刚正不阿的精神。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把握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内容,反复朗读课文的根底上,弄清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形象。
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说教学,教法根据新教材的特点,目的及要求。
在学习了全面推广的“洋思经验〞之后,我采取的课堂模式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即:学生根据本课学习目标,先自学课文,在与学习伙伴合作学习,到达初步体会文章的感情,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我通过检查,找出学生学习的差距,找出学生的凝难,困惑。
通过师生讨论和讲解完本钱课学习任务。
交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让学生利用各种媒体,广开语文资源,搜集一些具有凛然正气的布衣之士的事迹,继续培养他们搜集资料的能力。
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领会课文内容的方法。
这样的教法和学法,表达了新教材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原那么,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的过程中,交给方法,养成习惯,培养兴趣,提高能力,以到达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教学原那么及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我准备用2课时,完本钱课的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引导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第一段。
唐雎不辱使命的说课稿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唐雎不辱使命的说课稿唐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学者,他的教书育人思想深入人心,并且被后世誉为“不辱使命”。
下面是一份关于唐雎不辱使命的说课稿,共: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的××老师,今天很荣幸能够给大家带来关于唐雎不辱使命的说课。
首先,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讲解唐雎不辱使命的重要性:历史背景、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一、历史背景:唐雎生活在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动荡的时期,那就是战国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分为七个国家,各国之间争夺领土,战乱频繁。
这种战乱局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困惑。
唐雎作为一个教育家,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于是他不惜一切代价,奋发图强,不辱使命,为人们提供正确的思想指导。
二、教育思想:唐雎提出了“教育心教育形”,这是他的核心教育思想。
他认为教育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心理素质。
他把“心”放在教育的中心位置,认为只有通过教育,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培养和陶冶,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用之才,从而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唐雎还强调“教育为民”,他认为教育应该服务于人民。
他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优秀的人才,让他们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唐雎深知人才的重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要性和社会的需要,在他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始终与时俱进,注重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三、教育实践:在战国时期,唐雎曾被请到齐国担任教育工作,他通过教育改革和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他推动了学校教育的发展,提倡学校教育的普及,使更多的人接受教育。
他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他开设实验课程,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既能够学到知识,又能够加强实践能力。
同时,唐雎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
他强调传道、授业、解惑的合一,注重师德修养,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问,还要有高尚的品格。
他还注重发掘和培养学生的特长,他提倡“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潜能。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两则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两则第一则1、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2、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演能力。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4、领悟本文言辞的巧妙美。
(言之有节,言之有据,言之有力。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也许听说过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吧。
荆轲在易水上辞别燕太子丹时,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还”。
这就是《战国策》里描绘的燕赵游侠之士的形象,虽然他最终失败被杀,但他的故事却一直为后。
人传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要讲的则是另一个故事: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下出使秦国,能够毫不畏惧,敢于同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最终理直气壮地折服秦王,不辱使命。
这种勇气是难能可贵的。
这里的唐雎,是《战国策》里塑造的又一个游侠勇士的形象。
(一)教学过程1.作者、背景简介。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
它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张,写得有声有色;语言生动流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较鲜明丰满;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彩。
所以它对后代的散文著作有很大影响。
这篇文章记叙了战国末期的一段故事: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两国;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想用诈骗手段并吞安陵。
安陵君拒绝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情况下派遣唐雎出使秦国,目的就在于保全国土,解除与秦国之间的矛盾。
2.全班齐读,然后正音正字。
弗fú雎jū怫fú跣xiăn抢qiāng傀guī祲jìn缟găo挠náo谕yù3.同学反复朗读,可按照每行为一组的顺序举行朗读比赛,以此激发学习读书的乐趣。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定稿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唐雎不辱使命》的第二课时,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应用这六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1、分析教材《唐雎不辱使命》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本单元入选的都是古代诗文,除最后一课是五首词以外,其余四课均为历史著作。
学习这些文章不但增长历史知识,而且可以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和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
节选于《战国策》的《唐雎不辱使命》这篇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形象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2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依据:根据课程标准精神九年级语文教学让学生认识历史著作的同时,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和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
积累一定的文言词语。
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同时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能力①积累词句和素材②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和反衬手法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③培养学生朗读、复述、表演及严密的逻辑思维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把握人物形象掌握写作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使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①积累语言素材。
如:“天子之怒”、“布衣之怒”、“专诸刺王僚”等。
②掌握本文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③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难点:围绕“不辱”二字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理解和再创造的能力。
二、说教法本课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朗读法、点拨法、表演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
1、朗读法、表演法:本文的篇幅较短,故事情节精彩,扣人心弦,语言也很通俗,学生自然会对故事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应充分把握这些有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让学生进入文本,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并体会本文的特色(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推动故事情节和刻画人物形象)。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设计优秀7篇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设计优秀7篇《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传统课文,也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出自《战国策》。
作者整理了7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设计,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整体把握文章思路,理清故事情节。
2.揣摩对话中不同人物的语气、口吻和情态,体会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以及文章的思想感情。
3、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重点1.诵读训练,注意句读,要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对话描写、人物语言个性化的特点及其作用。
3、积累文言词语。
(解说:本单元提示中明确要求“要继续练习诵读,培养文言语感”,“注意揣摩语气,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故“自读导言”旨在引导学生以诵读为突破口,在读懂题意、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文章的艺术特色。
)教学时间:3课时。
一课时教学要点:复习《陈涉世家》,解题,了解课文内容和结构,理清故事情节。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1、复习《陈涉世家》。
a、本文的作者是谁?文章选自哪一本书?谈一谈你对作者及其作品的了解情况。
b、课文中重点写了一件什么事?在写法上你有何体会?2、引出新课。
明确:《史记》在文学史上非常出名,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可见其影响之大。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唐雎不辱使命》,选自哪一本书呢?学本文又能给我们增加一点什么知识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及文下注释。
二、解题1、按要求默读课文。
(1)读“阅读提示”,略知文章大概情况。
(2)读注释①,了解作品、作者、编者及题目等概略知识。
(3)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请一位同学来回答:你在前面的默读中读到一些什么?(要求:用自己的话,条理清楚地告诉给大家。
教师可以从语态、语气、语速、层次等方面进行评价。
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文字障碍,可以由同学互相解决,老师点评。
要强调学生做好笔记。
)三、了解课文内容和结构1、了解课文内容。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一等奖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第1 篇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二、教学设想。
1、以“说”为主学习课文。
2、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评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3、主要教学过程通读——说读——评读。
4、教学时数: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介绍《战国策》。
(师先提问,生答后再小结。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2、简述时代背景。
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
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
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
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
(二)通读——说内容。
1、生齐读课文,教师听音。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请同学们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雎(jū)、怫(fú)、跣(xiǎn)、抢(qiāng)、祲(jìn)、缟(gǎo)、傀(guī)、挠(náo)。
3、请同学们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1)加惠(给予恩惠。
)(2)怫然(盛怒的样子。
)(3)免冠徒跣(摘了帽子,光着脚。
冠,帽子。
跣,赤脚。
)(4)抢地(撞地。
抢,碰、撞。
)(5)休祲(吉凶的征兆。
休,吉祥。
祲,不祥。
)(6)色挠(指变了脸色。
挠,屈服。
)(7)谢(道歉。
)(8)谕(明白,懂得。
)4、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读课文。
(学生散读,老师巡视。
)5、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要求:能准确地概括出文章的主旨。
生思考后师提问。
)6、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要求:在准确的前提下,能复述出人物的精神特质。
唐雎不辱使命的说课稿
唐雎不辱使命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向大家分享我所带班级的一节语文课。
本次说课的内容是《唐雎不辱使命》,这是我们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我将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设计和教学手段。
一、教材分析:《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叙事性的课文,通过描述主人公唐雎的勇敢行动,展现了他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品质,传递了勇敢和责任感的价值观。
课文结构清晰,语言简洁,适合二年级学生的理解和接受。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正确回答问题,并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表述。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回答问题的能力,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表述。
四、教学设计: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发学生对“英雄”的思考,唤起学生对英雄的向往之情。
2.预习:学生根据标题和插图猜测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阅读:整体阅读课文,学生根据问题进行精读。
4.理解:通过问题的提问,进行课文理解的训练。
5.归纳:学生自主总结唐雎的勇敢行动和责任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6.拓展:通过课外的学习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和责任感。
五、教学手段:1.多媒体手段:通过PPT展示课文图片和提问问题。
2.合作学习:学生分小组进行课文阅读,互相讨论问题答案。
3.情景教学:通过图片和故事情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的提问,促使学生思考和探索。
以上就是我这次《唐雎不辱使命》这节课的说课稿,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和指导。
谢谢!。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精选3篇)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精选3篇)《唐雎不辱使命》篇1一、说教材《唐雎不辱使命》出自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
本单元是文言文单元,为读者收录的都是传统名篇,有的论述人生的理性抉择,有的叙述着不畏强暴的故事,有的描述少年时求学的艰辛,有的则是不同时代词人们抒发的壮志豪情。
阅读这些内容,不仅可以使读者解到古文的魅力,还可以感受到古人精彩的故事,受到情感上的熏陶。
《唐雎不辱使命》这一课以人物对话,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位正义凛然、不卑不亢的英雄的形象,表现了唐雎为了国家严正而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大无畏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在外交中战胜强国的原因。
二、说学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因此首先需要足够了解学生。
我所面对的是九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学过不少文言文,已经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能够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美、意境美,而且大部分同学也能说出文言文的独特魅力。
但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把握文言文的意蕴,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注意在诵读中加强文言语感,积累文言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课文所在单元的把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三维目标设定如下: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掌握其音与义,理解作品的内容;能够流利并有感地吟诵文章。
过程与方法:读悟结合,理解文章大意,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领悟言辞的巧妙美,提高鉴赏能力。
(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不屈精神与正义之气。
(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四、说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结合三维目标及学生的特点,本课我将采取学生自学法、合作讨论法为主,教师以讲授法、引导学生朗读法以及通过学生演绎加以引导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
五、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本课设计为如下环节:环节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上课伊始,我会采用谈话的方式,通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引出《战国策》,进而引出本文《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不辱使命》优秀教案(通用11篇)
《唐雎不辱使命》优秀教案《唐雎不辱使命》优秀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唐雎不辱使命》优秀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唐雎不辱使命》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读一读写一写本文的字词;能力目标:借助注释和工具疏通文意。
重点难点:体会秦王和唐雎这两个对立的人物在性格上的反衬作用。
策略和方法:朗读法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电影《我的一九—九》中著名外交家顾维均的故事?引出他“不辱使命”,然后,列举众多“不辱使命”的外交者,如硕相如、鲁仲连、周恩来等,以引出唐雎和课题。
二、简介作者,释题1.《战国策》: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
原有《国事》《国策》《短长》等不同名号,共有33篇。
西汉成帝时,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
2.辱:辱没。
三、教师范读课文解决以下字音:唐雎怫然免冠徒跣以头抢地休寝缟素色挠四、整体感知:1.你是如何评价唐雎的?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哪个?2.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五、研读赏析:1.听录音带,学生跟读第一段。
2.采用老师讲述为主的方法,疏通以下字词。
安陵君其许寡人大王加惠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秦王不说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①细读秦王的话,体会一下,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②秦王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请恰当推测一下。
③安陵君以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④请概括第一段的段意。
4.学生齐读第一段。
六、学习课文第二段1.男生齐读第二段。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翻译全段,引导学生理解以下词句: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轻寡人与虽千里之地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3.讨论以下问题:①细读秦王对唐雎说的话,回答:秦王认为自己对安陵君是什么态度?安陵君对他又是什么态度?②你认为秦王说的是真心话吗?为什么?③唐雎是如何反驳的。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唐雎不辱使命》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唐雎奉命出使秦国,以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外交斗争,成功地完成了使命,维护了国家利益的故事。
通过唐雎与秦王的斗争,表现了古代外交家的英勇才智和不辱使命的崇高品质。
课文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紧张的情节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通过对之前的学习,学生们对古代历史人物和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本文涉及的古代礼仪、外交斗争等知识,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适当的拓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古代外交斗争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人物形象的分析,古代外交斗争的特点。
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古代礼仪、外交用语的理解,唐雎勇敢机智的品质。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活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历史背景、图片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唐雎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品质。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事件,深入了解古代外交斗争的特点。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难点问题,进行讲解,拓展相关知识。
5.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唐雎的英勇机智,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课题:唐雎不辱使命人物:唐雎、秦王事件:唐雎奉命出使秦国,与秦王斗争,成功完成使命品质: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维护国家利益八.说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进行评价。
唐雎说课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文是九(上)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角度记录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人物的思想面貌,所以学习这些文章不仅能增长学生的历史知识,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和节操,从中受到感染和激励,让学生正确地去认识历史评价历史。
《唐雎不辱使命》这篇课文选自《战国策》,主要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情况。
本文利用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过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二、学情分析在初中两年多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诵读能力等均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而以前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枯燥的翻译、呆板的分析又最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所以,基于以上的学情,以及本文短小精悍,故事性较强,对话情节多的特点,我指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文学常识。
能够翻译文中主要句子,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语言背后的潜台词;学习通过对话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3、情感与价值观:把握唐雎和秦王两个人物形象,对历史和人物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文言常识的积累。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反复诵读把握人物性格。
三、教法学法分析小组合作诵读法本课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对字词句的理解与翻译基本上放在小组内解决。
然后以诵读法的形式进行对语言品味,从而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句内涵。
诵读法和小组探究的目的:1.《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传统课文,也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出自《战国策》。
利用诵读法和小组合作的方式,体现了新教材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这样的教法和学法,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的过程中,交给方法,养成习惯,培养兴趣,提高能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反复诵读,其次,在古文的教学中仍然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安排不同要求的读书,如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染。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学情分析:初三上学期进入了议论文训练阶段。
但学生的论辩思维明显滞后于教学要求,不少学生在议论文阅读和读后感写作上存有障碍。
《唐雎不辱使命》是篇论辩性极强的外交辞令,他的机智与雄辩的言行是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训练的好材料。
听——听出对手的言外之意,明白对方的真实意图。
说——口头表达时要击中对手要害,直陈利弊,战胜对方。
一、教材处理:材料提早两天发给学生,预习:要求读准、读熟。
第一课时扫除字面障碍,疏通文字。
重点解决:一词多义: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1、派遣 2、出使免冠徒跣空空地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虽然这样怫然……的样子古今异义:古今虽然即使这样表转折抢撞抢夺休吉祥休息谢道歉感谢词类活用:灭韩亡魏(使动)使……灭亡请广于君扩大通假字:“说”同“悦”,高兴。
“错”同“措”。
“仓”同“苍”。
第二课时通过朗读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二、教学内容和目标:教学内容:第二课时目标:品味语言,把握人物性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易”的实质。
秦王性格的变化。
难点:潜台词的含义。
唐雎的斗争策略。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五、教学过程:1、导入:出示百圆与十圆钞票。
师生交换。
请学生谈理由。
2、“易”的本质的认识。
用商量、命令语气读“安陵君其许寡人!”,选择并陈述理由。
分析唐雎出使的形势——安陵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
秦王诡计被识破。
安陵危在旦夕。
秦王——虚伪安陵君——不卑不亢3、为唐雎出使设计一套方案。
选小组交流。
4、读第二段:男生个读,注意语气。
学生评价。
5、唐雎出使的方案好处在哪?秦王——骄横狂妄唐雎——沉着、有胆有识6、品读潜台词的含义:“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与臣而将四矣。
”7、秦王最后的表现——“色挠、长跪而谢之”“先生”秦王——胆怯懦弱唐雎——不畏强暴、正气凛然小结:《战国策》的语言特色:善于写辩论说辞,尤其是人物对话直接生动,个性化极浓。
《唐雎不辱使命》写秦王从以大国自居、妄图欺侮弱小的安陵的野心到向唐雎长跪道歉、恭而折服的丑态;写唐雎为维护国家的尊严和领土的完整,不畏强秦,胆识过人的勇智,均是通过直接记录人物的对话表现出来。
初中九年级语文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
《唐雎不辱使命》初中九年级数学说课稿一,分析本文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地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地课文从不同角度记录了一定历史阶段地社会状况与历史人物地思想面貌,对学生了解历史,审视现实大有裨益。
本文选自《战国策》,主要记叙了安陵国使者唐雎面对骄横凶暴地秦王,机智勇敢,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从而维护了个人与国家尊严地故事。
全文以对话为主,生动地塑造了唐雎与秦王两个人物形象。
本文故事性较强,学生易于理解与接受。
文章又有大量地人物对话,所以我确定本课地学习目的为:1,知识目的:识记文学常识,能够翻译文中主要句子,积累重点文言实词与虚词地意义与用法。
2,技能目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语言背后地潜台词;学习通过对话塑造人物形象地写法。
3,情感目的:理解唐雎与秦王两个人物形象。
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勇于胜利地可贵精神,培养学生地爱国主义精神。
根据文言文地教学特点,结合本课地学习目的,我认为本课地教学重点是积累文言词语,朗读个性化地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是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地方法。
二,学情分析经过初中两年多地学习,初三学生地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朗读表演能力等应该有了一定程度地提高,以前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枯燥地翻译,呆板地分析又最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文言文地兴趣。
所以,我准备采取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为主,表演为辅地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地兴趣。
三,教法学法分析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对字词句地理解与翻译基本上放在小组内解决。
然后以朗读表演,语言品味等形式理解人物形象,品味语句内涵。
让学生在快乐参与中感受人物性格特征,体会语言背后地潜台词。
四,初中九年级数学教案教学设计1,导入:以“完璧归赵”地故事引出本课内容2,朗读课文两遍。
学生尝试复述故事情节。
3,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三个任务: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语气,语调等。
②,小组合作翻译课文重点语句,难点句子,全班共同解决。
③,对文中重要地实词虚词进行解释,明确其意义与用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你们好!我是号参赛者,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说课题目是《唐雎不辱使命》,在说课的过程中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和指导。
一、说教材
《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古文文言文,本文讲述了小国使臣唐雎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爱国精神。
学生学习这篇文章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而且可以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和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形成健全的人格意义重大,对于培养他们的高尚的品质和爱国情操意义更加重大!
二、说学情
作为初三的学生他们求知欲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富有个性,在以前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素养,他们渴望学到更多更有趣的语文知识。
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
同时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朗读表演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结构特点及学情,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
1
2、掌握重要词句,培养学生朗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诵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2、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把握文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唐雎不畏强权的精神,敢于为国牺牲自我的精神。
四、说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
教学难点:课文如何扣住“不辱”二字在选材上有所取舍的。
五、说教法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的要求,我决定采取一下的教学方法来完成我的教学任务:
1.做好课前预习,在知识结构中梳理以前学过的知识,精心设计复习题,做到温故知新。
2.指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最好利用多媒体手段,放映本文课本剧,创设情境,把枯燥的文言文变得生动有趣。
3.对于疑点的处理可以和扩展本课内容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了解民族文化的热情。
六、说学法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阅读、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