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管理应处理好三种关系
管理学基础简答
管理学基础简答1、简述管理的必然性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得到强化和发展;管理广泛适用于社会的一切领域;管理已成为现代社会极为重要的社会机能2、如何理解管理的概念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以有效实现目标的社会活动。
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实现目标;促进目标实现的程序与功能,即管理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管理的本质是协调;管理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管理的性质是人的有目的的社会活动3、如何理解管理系统的概念管理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和子系统,按照管理的整体功能和目标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管理系统是由若干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可以看作是管理系统的子系统,而且这些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管理系统是一个层次结构。
其内部划分成若干子系统,并组成有序结构;而对外,任何管理系统又成为更大社会管理系统的子系统管理系统是整体的,发挥着整体功能,即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其管理功效的大小。
而任何一个子系统都必须是为实现管理的整体功能和目标服务的4、简述管理情商的构成要素自我感知,即对自我情感的感知能力;自我调控,即自我调节与控制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即激发自己的激情与斗志的能力;感知他人,即认知并体验他人情感的能力;激励他人,即影响与激励他人情感的能力;情感融通,即促进自身与他人情感融通的能力5、简述组织管理与环境的关系管理与所处的环境(主要指外部环境)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具体表现为三种关系对应关系。
社会组织是整个社会的一个子系统,社会上的诸种因素总是不可避免地在组织内部体现出来。
交换关系。
组织与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影响关系。
首先,组织的管理受外部环境的决定与制约;但同时,组织的管理也会反作用于外部环境。
6、组织如何加强对环境的管理环境对组织的生存发展及对管理的决定与制约作用,要求管理者必须抓好环境管理,能动地适应环境,谋求内部管理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
公需课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二)试题与答案
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二)1.构建网络问政平台,创新网络问政的渠道和手段,通过网络引导民众()。
单选 A 批评政府 B 知政、议政、参政 C 扩大信访 D 建言献策您的答案:正确答案:B2. 我国“十二五”计划中合理配置社区服务设施的目标是力争到“十二五”期末,社区服务设施综合覆盖率达到()。
单选 A 80%B 90%C 70%D 95% 您的答案:正确答案:B3.国外的社区管理模式主要有()。
单选 A 独立性、自由型和合作型三种 B 自治型、竞争型和合作型三种 C 自治型、政府主导型和合作型三种 D 自治型、竞争型和政府主导型三种您的答案:正确答案:C4.网络舆论载体和传播方式显著变化表现在()。
多选 A 微博大行其道 B 社交网站呈现出巨大的社会动员潜力 C 论坛/BBS逐渐丧失网络舆论“霸主”地位 D 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您的答案:正确答案: A B C D5. 由于信息传播方式发生重大变化,虚拟社会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正在逐渐增强。
从发展趋势看,互联网络已经成为直接影响社会管理的新生力量。
其表现是()。
多选 A 网络作为民意表达的重要平台,已成为民意表达的重要渠道 B 网络信息传播造成社会不稳定 C 网络犯罪增多 D 网络社会组织的独特功能,已成为推动社会群体行为的重要力量您的答案:正确答案: A D6.官方主流媒体要重视回应网络热点问题,及时澄清真相,迅速梳理情绪,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变化,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维护社会公正,赢得社会公信力。
多选 A 参与权 B 表达权 C 表决权 D 监督权您的答案:正确答案: A B D7.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判断正确错误您的答案:正确答案:正确8.我国社区管理的沈阳模式的特点可以总结为政治模仿。
()判断正确错误您的答案:正确答案:正确9.我国在“十一五”期末,基本公共服务项目覆盖到所有社区。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01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教学要点1、人类活动的特点与管理的必然性。
2、管理的概念及其特征。
3、人类的管理活动具有的最基本的职能。
4、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涵。
5、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
6、卡茨的管理者技能理论。
7、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8、关键名词:管理、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管理二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管理者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管理者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管理学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二、习题(一)填充题1.1916年,法国实业家法约尔提出,管理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2.根据彼得·德鲁克教授的观点,管理是一种以_____、_____为基础的专业职能.3.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已经一再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4.所谓______,就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5.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归为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6.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提出,管理就是______。
7.管理的本质是_________,协调的中心是_______。
8.纵向看,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的时效性越_____,控制的定量化程度也越______。
24994 61A2 憢39560 9A88 骈38389 95F5 闵24910 614E 慎" 22315 572B 圫9.管理的_______职能通过目标的制定和行动的确定表现出来,______职能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_____职能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______职能通过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10。
创新管理
在现代管理中,管理者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管理理论,而是坚持管理的科学原理的同时,不断更新管理观念、鼓励采用富有创造性的管理方法手段,实行一种开创性管理,即创新管理,或曰管理创新(所谓管理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企业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式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
就管理创新本身而言,它是由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导致企业生存与发展问题解决的需求而产生,正像钱德勒所指出的:“现有的需求和技术将创造出管理协调的需要和机会”(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著:《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577页)。
然而当前的经济学家们、管理学家们并未对管理及管理创新给予非常大的重视,这一点从现有的研究文献即可看出(很少能看到专门论述管理创新的著作与论文)。
但是,我认为这并不说明管理创新在经济在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过程中没有作用,事实上,管理创新在企业发展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位置。
另外,有必要在此强调一下,管理创新这一概念至少应包括下列5种情况:(1)提出一种新经营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
新经营思路如果是可行的,这便是管理方面的一种创新。
但这种创新经营思路并非针对一个企业而言是新的,而应对所有的企业来说都是新的。
(2)创设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
组织机构是企业管理活动及其他活动有序化的支撑体系。
一个新的组织机构的诞生是一种创新,但如果不能有效运转则成为空想,不是实实在在的创新。
(3)提出一个新的管理方式方法。
一个新的管理方式方法能提高生产效率,或使人际关系协调,或能更好地激励员工等等,这些都将有助于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以达到企业既定的目标和责任。
(4)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所谓管理模式是指企业综合性的管理范式,是指企业总体资源有效配置实施的范式,这么一个范式如果对所有企业的综合管理而言是新的,则自然是一种创新。
坚持科学发展观应正确处理六大关系
坚持科学发展观应正确处理六大关系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正确处理各种关系。
正确处理关系,可以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本文将从六个方面展开,探讨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六大关系。
一、坚持改革发展关系。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不断进行改革,才能推动科学发展观的实践。
在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发展与稳定、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等各种关系。
发展和稳定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也要保持社会的稳定。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同时也要给市场更大的自主权。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要处理好权力下放和责任落实的问题,确保各级政府有权有责。
二、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
人民是发展的根本力量,一切工作都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处理好人民与政府、人民与企业、人民与环境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政府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人民做好服务。
企业要尊重员工的权益,关注他们的生活福利。
环境保护是为了人民的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三、坚持发展与安全的统一。
发展是为了安全,安全是发展的前提。
要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经济利益与安全利益、开放与保护的关系。
发展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经济利益与安全利益要相互协调,防范各种风险和挑战。
开放与保护要相互结合,既要发展开放经济,又要保护国家安全。
四、坚持内外关系的平衡。
处理好内外关系,需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既不能关起门来,也不能摇摆不定。
处理好内外关系,可以促进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在国际关系中,要坚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与各国的合作,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
在内部关系中,要处理好统一和多样、集中和分权的关系,维护国家的团结和稳定。
五、坚持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统一。
处理好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需要着眼大局,形成全局观念。
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牺牲长远的发展,也不能为了长远的发展而忽视当前的利益。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须处理好四个关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须处理好四个关系
社会管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维护社会
稳定的重要手段。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需要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1. 统一和多元关系
在社会管理中,要统一各方面力量,形成整体合力,实现目标的一致和效果的
最大化。
但又不能忽视多元化的需求和差异化的实际情况,要充分尊重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和特殊情况,采取差异化的管理措施和政策,实现统一性和多元性的有机结合。
2. 依法和因法关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依法治理,加强法制建设和法治意识,确保社会管
理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但又要因法而治,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科学决策、灵活处理,使法律成为为社会管理服务的工具和手段,而非僵化的枷锁。
3.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关系
在社会管理过程中,要实现自上而下的管理和领导,形成层层责任和指导机制,确保政策的贯彻执行和工作的推进。
但又要充分重视自下而上的意见和反馈,尊重基层的情况和特点,实现民意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
4. 理性和感性关系
社会管理需要理性思维和科学方法,依据事实和逻辑开展工作,确保决策的合
理性和效果的可控性。
但又不能忽视感性因素和人性需求,要注重情感交流和关怀体验,赋予社会管理更多的人情味和温度,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综上所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须处理好统一和多元、依法和因法、自上而下
和自下而上、理性和感性等四个关系。
只有通过平衡好这些关系,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管理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持续发展。
创新社会管理应处理好三种关系
创新社会管理应处理好三种关系【摘要】创新社会管理中必须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事前与事后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处理;三种关系2011年一个崭新的话题频繁出现在我国政治生活和百姓话题中,即社会管理创新。
从中央到地方,从体制内到体制外,从顶层到草根,都在探讨如何实现社会管理的创新并在实践中积极摸索创新的有效措施。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2010年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伴随着财富增长的是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和社会矛盾的集中爆发,而且这些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如何创新社会管理,建设稳定有序、公平正义、平安幸福的和谐社会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创新问题,用一个完整的篇幅论述了社会管理创新问题,为今后社会管理和创新指明了方向。
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处理的矛盾和解决的问题林林总总,既是对我党执政能力执政智慧的考验,也是对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有效性的检验。
笔者认为,正确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进社会管理的创新。
一、正确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传统的社会管理不仅在管理理念上存在问题,在管理体制机制方面也存在严重的不适应。
传统社会中一个约定俗成的观念就是“管控”,把社会管住、控住,通过粗暴、单一、“管”与“被管”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立足于社会不出乱子,不出问题。
由此带来的是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对社会民生建设缺乏兴趣和热情,对民众的利益诉求置若罔闻,对民众关心什么、需要什么知之甚少,对与百姓利益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状况不甚了解,对常规化和科学化的社会管理一知半解。
长期以来形成了重视强势群体权利、轻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现象,不少人有意无意把服务和执法的天平倾向了强势群体一边,如此种种,导致社会问题频频发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与民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教育问题、医疗问题、就业问题、住房问题、养老问题等等长期得不得有效保障,以至于不少民众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执政力和公信力,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理念的贯彻落实,广大民众无法从有效的社会管理中分享改革开放带来的各种利益。
浅谈女村官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浅谈女村官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唐爱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既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又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它不但事关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而且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人民的安居乐业。
更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必须把握好的重点工作。
一、正确认识当前做群众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利益格局的调整,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及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给当前做群众工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
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变革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道路平坦了、房屋宽敞了、农民富裕了,与此同时,大批农民进城务工经商,这种人户分离给做农村工作、群众工作增添了新的内容,增加了新的难度。
作为基层的村官,不但助长了农村无政府主义不良风气,而且使工作陷于“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新办法不顶用”的艰难局面。
二是职能转变的问题。
税费改革前,基层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管理,而现在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对农民实行“多予、少取、放活”,基层政府的职能也从管理型转变为服务型,乡村的职权不断弱化,职责不断扩大。
同时,广大农民群众盼服务、盼发展、盼致富、盼公平的心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他们不再是一个被管理的对象,已经成为被服务的主体。
三是观念变化的问题。
一方面,现代生活进入千家万户,农民群众存在感谢党、感谢政府的惠民政策的普遍心理。
同时,由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家庭承包的分散性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严重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有的地方出现了“土地分到户、不要村干部”,“只想发家,不管国家”的倾向,有的农民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分散主义严重。
在这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时代,有人质疑幸福在哪里?一个人要想过上幸福的生活,就必须处理好三种关系即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内心的关系。
四是基层干部的问题。
我们基层的村官“官小事多,权小责大”,“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村委会的权力在缩小,任务在增大,权力有限、责任无限,特别是计划生育、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等实行一票否决给村干部以巨大压力。
社会协同:社会管理的重大创新
创新社会管理研究
社会协同: 社会管理的重大创新
朱力葛亮
〔摘要〕 社会协同是指社会各行动主体之间形成紧密配合的和谐关系与相互支持的合作 行动。社会协同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问题,由此需要加强社会组织的发展。社会协同是社会 组织与政府、企业、社区以及社会组织自身的协同。社会组织的社会协同将经历有限参与、发 展参与、充分参与三个阶段。需要培育 “社会” 文化,建设社会协同良好环境; 转变社会管 理思路,调节社会协同定位; 完善法律规范,建立社会协同准则; 加强信息透明,形成社会协 同监督。
2. 社会组织与企业协同 这主要是从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与企业的合 作协同而言的。社会组织与企业尚未形成一种成
·3·
熟而稳定的合作式协同关系。有相当一部分企业 管理层表示,非常愿意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但企 业并没有表现出突出的从事公益行为的倾向。问 题在于:
企业担心投入资源无法带来回报。绝大多数 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希望获得社会声望 的回报或者利益的回报。为了更好地激励企业持 续性地履行社会责任,应该充分考虑在公益行为 中给予企业中长远的回报。很多社会组织在接受 企业捐赠之后,很多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要为企业 的慈善公益投入创造一定的社会价值。他们认为 业的捐赠是公益慈善行为,是纯粹的好人好事, 就不应该计较回报。还有的社会组织虽然意识到 要给予企业一定的回报,但苦于没有合适的路径。 企业正常生产成本之外的负担过重也制约了企业 从事公益行为的力度。经济形势不好、企业的税 费负担 沉 重、 生 产 成 本 和 人 力 成 本 的 不 断 上 涨, 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客观上降低了企业从事 公益行动的意愿,资源也因此减少。
社会组织力量弱小,无力协同。目前,中国 社会组织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社会组织在规 模、能力上确实相较政府和企业处于较弱的位置。 社会组织的规模偏小,在与政府协同中无法充分 承接政府转移过来的职能。即便抛开草根组织不 说,很多经由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在规 模上仍旧偏小。规模偏小使得社会组织在与政府 的项目协同中,实施能力受到很大限制,无法顺 利实现既定目标的情况时有发生。目前在数量上 最多的是社区社会组织,这部分社会组织大多未 到民政部门登记,只是备案。在这类组织中,以 娱乐兴趣型组织为主,社区服务类与社区管理类 组织偏少,尽管看起来万人社会组织的比例不低, 但功能主要在群众自娱自乐方面,很难为履行政 府职能转移提供帮助。在民办非企业单位中,教 育类社会组织占了很大一部分,主要是办学机构, 以外语、课外兴趣训练为主,承担的并不是政府 的教育功能。很多时候,民办非企业单位在性质 上是非营利的,但在实际运行中,以营利目标为 主。这类组织更接近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协作相 对较少。在民办非企业单位中,还有一部分是养 老机构,这类社会组织试图与政府协同,承担部 分政府 的 功 能。 但 是, 这 类 组 织 由 于 自 身 规 模、 能力的不足,使其在服务过程中经常会感到力不 从心,进而使得协同关系在客观上无法取得预期 中的成效。
筑牢战斗堡垒 夯实发展基石(党课)
筑牢战斗堡垒夯实发展基石更好更快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1年6月)同志们:按照省委统一组织的“进站点、讲党课”活动要求,今天由我给大家讲一堂党课,主要内容是围绕“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谈谈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可以说,农村基层党组织以及农村党员作用的有效发挥,就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下面,结合我们让区的基本情况,谈一谈对这项工作的基本想法,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着眼全局,充分认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没有基石不成大厦,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义十分重大。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关乎党的执政之基。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基层政权,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如果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就会落空,就会失去与广大农民兄弟的血肉联系,执政基础和政权基础就不牢靠、不巩固。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牢固、江山稳固。
只有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打牢基层基础,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才能巩固,执政能力才能提高,才能经受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
尤其是当前,在社会矛盾凸显、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打牢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是我们党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如果农村执政基础不牢,我们就做不好“三农”工作,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小康,就都是空话。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关系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职责使命。
能否落实好、完成好,关键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强不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
大家都知道,我省甘南县的兴十四村,之所以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典范,很重要的原因是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能够引领广大农民兄弟创业创新、发家致富。
近年来,我区新农村建设成效比较明显,农业、农村、农民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与市委要求、百姓期盼、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不仅仅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农民的生活条件、居住条件、生产条件也都不够完善,应该说,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还很繁重。
工商管理学院《社会工作导论》考试试卷(17)
工商管理学院《社会工作导论》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名词解释(30分,每题5分)1. 女权主义答案:女权主义是指主要植根于20世纪60—70年代以来的妇女运动,与激进人文主义或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工作理论。
它主要关注女性所受到的压抑,认为女性所遭遇到的许多生活问题都是性别压制的结果,社会工作的目标就是探索并消除社会中由于性别主义所造成的女性痛苦,促使她们有更多的自由,有更大的能力去追求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解析:空2. 伦理守则[中山大学2012年研]答案:伦理守则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其团体的讨论与共识,以集体自律的方式,订立的要求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专业守则或公约。
具体来讲,专业伦理有三种功能:①可以成为该专业的指针,使该专业的人员言行及治疗行为有所规范;②可以使专业人员在完成工作时能凭借其伦理守则而维护专业原则;③可以提供一种标准,来评判专业的实施有无瑕疵。
解析:空3. 制度性社会福利答案:制度性社会福利是指把社会福利看成任何社会都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职责和功能。
在制度型社会福利视角看来,社会福利不是在家庭和市场不能满足个人需求时才介入的,而是现代社会结构中常规化的、永久性的、必需的而且值得称赞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析:空4. 个案管理[内蒙古大学2019年研;云南大学2019年研;青岛科技大学2019年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年研]答案:个案管理是指由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为一群或某一案主统整协助活动,不同机构的工作人员相互沟通协调,以团队合作方式为案主提供所需的服务,达到扩大服务成效的主要目的的过程。
在个案管理过程中,个案管理者使得各种不同福利及相关机构的工作人员沟通协调,并以团队合作的方式为当事人提供所需要的服务,以扩大服务的效果为其主要目的。
2023国网高校毕业生招聘《管理科学与工程》考前练习题(含答案)
2023国网高校毕业生招聘《管理科学与工程》考前练习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40题)1.在策划中最常产生创意的方法是A.头脑风暴法B.专家会议法C.决策树法D.发散思维法2.在信息不对称的劳动力市场,效率最低的激励机制是()A.固定工资B.效率工资C.利润分享D.提成3.下列不属于广泛应用的数字签名的方法的是()。
A.Hash签名B.DSS签名C.TDEA签名D.RSA签名4.两个厂商组成利润最大化的卡特尔,如果博弈不会多次进行,则厂商的选择会是()。
A.两个厂商都违约B.两个厂商都守约C.一个厂商违约、另一个守约D.不能确定5.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中美贸易摩擦等多重因素影响,财政收入下降明显,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在此情况下,某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决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的要求,把支持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资金投入促就业,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确保全省就业局势总体平稳。
上述描述中反映了财政的()职能。
A.资源配置B.收入分配C.解决民生问题D.经济稳定6.张某对面包的需求表示()。
A.张某想买面包B.张某没有买面包,而买了煎饼C.面包每个1元时,张某准备用5块钱去买5个D.张某准备买10个,但钱不够7.若路由器R因为拥塞丢弃IP分组,则此时R可以向发出该IP分组的源主机发送的ICMP报文件类型是()。
A.目的不可达B.路由重定向C.源抑制D.超时8.若某行业中许多生产者均生产一种标准化产品,我们可估计其中任何一个生产者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
A.无弹性B.弹性很小C.有单位弹性D.富有弹性或者说弹性很大9.路由器作为一种网络间的连接设备,它的基本功能是实现直接将报文发送到正确目的地。
路由器中具有默认最高优先级的是()。
A.透明路由B.源路由C.静态路由D.动态路由10.下列网络传输介质中,传输速率最高的是()。
团队管理的人际关系:如何处理团队成员之间的复杂人际关系
团队管理的人际关系:如何处理团队成员之间的复杂人际关系在进行团队管理的过程中,人际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常被忽视的方面。
有效处理团队成员之间的复杂人际关系,对于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处理团队人际关系的方法与技巧,帮助团队管理者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1. 监控团队人际关系在团队中,人际关系可能会在不经意间出现问题。
团队管理者需要时刻关注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及时发现潜在的矛盾和问题,以便及时干预和解决。
2. 鼓励沟通和协作建立一个开放、互相尊重的团队文化,鼓励团队成员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密切合作。
让团队成员明白,在面对矛盾和问题时,沟通和协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 建立信任和理解在处理复杂人际关系时,建立信任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团队管理者应努力营造一个相互信任、理解和支持的团队氛围,让每位团队成员感受到自己在团队中的重要性。
4. 定期沟通和反馈定期的团队会议和个人反馈可以帮助团队成员理清团队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
团队管理者应该主动和团队成员沟通,及时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团队成员更好地适应团队环境。
5. 处理冲突和矛盾在团队中难免会出现冲突和矛盾。
团队管理者需要冷静分析问题,客观处理矛盾,帮助团队成员解决问题,维护团队的团结与稳定。
结语团队管理的人际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方面,只有处理好团队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才能让团队更好地团结一致、共同进步。
希望通过上述建议,团队管理者能够更好地应对团队成员之间的复杂人际关系,为团队的发展和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以上就是本期文章的全部内容,欢迎大家分享和讨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者想分享您的团队管理经验,请随时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会及时回复!谢谢!。
创新的五种途径三种类型
创新的五种途径三种类型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它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善生产效率,甚至创造新的市场和行业。
然而,创新并非易事,需要有一定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创新的五种途径和三种类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创新。
I. 创新的五种途径1.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通过研发新的科学理论、技术或应用来推动创新的一种途径。
在这种途径中,科研人员和技术专家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断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科技创新可涉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工程学等多个领域,例如新药的研发、新能源的利用和人工智能的开发等。
2. 产品创新产品创新是通过改进、设计或开发新产品来推动创新的一种途径。
在这种途径中,企业通过市场调研和用户需求分析,开发具有新功能、新设计或新材料的产品。
产品创新可以改善用户体验、提高产品竞争力,甚至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
例如,苹果公司的iPhone手机就是产品创新的杰作。
3. 服务创新服务创新是通过改进、设计或提供新型服务来推动创新的一种途径。
在这种途径中,企业或组织从顾客需求出发,探索并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服务。
服务创新可以提升用户体验、增加服务附加值,从而取得竞争优势。
例如,滴滴出行的共享出行服务就是服务创新的成功案例。
4. 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是通过重新设计或构建企业的商业运作方式来推动创新的一种途径。
在这种途径中,企业通过改变价值链、调整收益模式或创造新的合作方式来实现竞争优势。
商业模式创新可以打破传统的产业格局,使企业在市场中获得更高的业绩和影响力。
例如,亚马逊公司的电子商务模式颠覆了传统的实体零售行业。
5. 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通过创造、传播或引领新的文化观念、价值观或思维方式来推动创新的一种途径。
在这种途径中,个人、组织或社会通过艺术、媒体、教育等途径,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文化创新可以促进社会进步,推动创造力的释放,甚至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例如,短视频平台抖音通过引领年轻人的文化潮流,推动了音乐、舞蹈和时尚等领域的创新。
管理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三种技能
管理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三种技能管理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三种技能管理者之所以成为管理者,除了自身具有胜任岗位的素养和技能外,还因为其具备了以下三种至关重要的意识。
一、问题意识管理者是因为问题的存在而存在,如果世界太平,人皆良者,则社会、组织均无须管理。
管理者应该是问题的终结者,矛盾的化解者或转化者,除此,便在这个层面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管理者的问题意识表现在三个层面:①发现问题;②解决问题;③预防问题。
问题的存在是一个常态,只是我们是否用心,是否善于从平常中去发现不寻常,找到问题所在,这是管理者的基本功,也是其成为管理者的先决条件,在于其是否有这种敏感的嗅觉,是否关注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细节,看见一般人所看不见的东西。
发现问题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下决心解决问题,使问题到此为止,却须要有勇气和信心,更须甘愿承担责任,更为重要的是对管理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量,是一种技能的体现,是对产生问题根源的探究,以及对多种资源的综合运用,是对于良好结果的保证,必须准确把握好天、地、人等要素,促成事物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更为高级的问题意识是要有一定的预见性,能够预知到问题的存在,并做好相关预案,绝非临时抱佛脚,而是把握可能性,并做好万全之准备。
一些惨-案的发生,本质上是管理者的低能,或无能所造成,其实,就是管理者缺乏对问题的掌控,使之超越了理想的范围,转向了更加恶劣的局面,功夫只在素日训练的自我锤成。
二、目的意识当我们把目标制定得越来越高的时候,我们却忘记了最初的本源,只是一味地奔跑,却离最根本的需求相去甚远。
为了不使我们的行为南辕北辙,我们必须时刻牢记一个简单而朴素的道理---为什么比怎么办更重要,目的比目标更重要。
管理者必须做对的事情,而绝非做更多的事情。
我们的`思维应该是目的、目标、计划、行动、评估…,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够正确地思维,并在正确的轨道上安全前行。
那种天马行空地飞越,往往却是不接地气,迷失了自己,远离了组织和团队。
环评工作总结
环评工作总结环评工作总结1这一年,是我人生旅途中的重要一程,期间在领导的培养帮助、同事们的关心支持下我逐步融入环保工作者这种环境和角色。
我静心回顾这一年的工作生活,收获颇丰。
现将我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个人素质首先,在业务学习方面,我虚心向资深同事请教,通过多看多听多想多问多做,努力使自己在尽短的时间内熟悉工作环境和内容。
同时,我还自觉学习了与工作相关的政策、法律常识,积累自己的业务知识。
二、踏实努力完成好各项业务工作在单位里工作的这一年时间里,通过领导和同事们的耐心指导,我在熟悉的基础上已经基本能完成各项日常工作,期间我具体工作内容如下:积极配合领导做好环境影响评价的编制工作。
通过参加专家评审,我学习到编制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规划程序等,认识到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自身能力。
几个月以来,按照单位的部署和环保总局统一编制工作要求,编制了21个不同行业项目报告表;另外完成了4个报告书的编制。
期间,我自觉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密切关注国家及荆门市规划的政策理论和进展动态,收集学习同事编写的全市各项目环评报告的经验。
同时通过学习、听取和参与领导们关于环评报告的讨论,使我逐渐加深了对责任性和重要性的深刻了解,为我处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几个月以来,我在学习和工作中逐步成长、成熟,但我清楚自身还有很多不足,比如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不足、政治理论水平有待提高等。
今后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希望领导和同志们对我进行监督指导:1、自觉加强学习,向理论学习,向专业知识学习,向身边的同事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2、克服年轻气躁,做到脚踏实地,提高工作主动性,在点滴实践中完善提高自己。
环评审批个人工作总结2环评是一份工作,但也更是一份事业。
从事环评事业一定要有一定的责任心,一定的素质和水平。
一、提高三个水平1、提高法规政策水平法规、政策是环评的基础,每一个环评工作者一定要吃透法规、政策的内容,正确理解其思想。
专插本2024管理学复习
专插本管理学复习管理学第一章1.名词解释:管理:组织为了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职能活动,合理协调资源的过程。
简述管理的内涵: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管理的本质是协调3.管理的对象是资源4.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目标5.管理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6.管理的职能有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2.简述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二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对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即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自然属性,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取决于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化程度,社会属性取决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便是管理的二重性。
3.管理的科学性指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
管理的艺术性指管理的实践性。
4.简述管理职能间的关系: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和计划是其他职能的依据。
2.组织、领导和控制保证决策的实施。
3.创新贯穿管理职能。
5.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管理学研究方法:①归纳法②演绎法③试验法管理学特性:①综合性②应用性③不精确性6.明茨伯格把管理者分为:人际角色(领导者,联络者,代表人),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企业家)。
7.简述卡茨的管理技能理论:1.人际技能:与别人打交道沟通的能力。
2.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处理,将关系抽象化的能力。
3.技术技能:掌握专业领域中的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4.人际技能对所有层次的管理者都重要,概念技能对高层管理者最重要,技术技能对基层管理者最重要。
管理学第二章1.中国早期管理思想:⑴孔子(儒家):内圣外贤,中庸之道⑵老子(道家):无为而治⑶韩非子(法家):法制天下⑷孙子(兵家):兵法经营2.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特点:①解决分工和协作问题②由资本家担任管理者③靠经验生产和管理。
⑴亚当斯密:“自由经济之祖”,代表作:《国富论》提出劳动分工和经济人假设劳动分工的好处:①提高熟练度②减少工作转换,节约时间③促进工具改良和发明机器(2)马萨诸塞车祸事件:第一次在管理中实行管理权和所有权分离意义:①管理职能和管理人员得到承认②横向的管理分工出现,提高管理效率③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创造条件(3)欧文:“人事管理之父”,观点:①环境塑人性②工人是活机器③柔性的管理方法(4)巴贝奇:“计算机之父”,观点:①工作方法研究②报酬制度研究工人收入包括:①固定工资②生产贡献分的报酬③提出提高生产率建议的奖金(5)亨利汤:收益共享方案哈尔西:奖金方案3.名词解释:古典管理理论:以经济人为基础,用经济手段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生产率。
法院管理创新与社会管理创新分析
法院管理创新与社会管理创新分析作者:韩增福来源:《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06期摘要我国现在正处在社会转型的这一特殊时期,社会管理创新也越来越被重视。
法院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管理主体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应该起到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与此同时,面对社会管理创新法院也应该对自身的管理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并且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正确认识到自身所要面临的问题,从而在不同的层面上对自身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法院管理创新定位分析作者简介:韩增福,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社会学专业研究生,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人民法院法官。
中图分类号:D923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2-201-02一、社会管理创新与法院管理创新的概念“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这一理念在2004年我党举行的第十六届四中全会中被提出,并且在2007年举行的我党十七大报告中被进一步强化。
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发展到2009年底,在我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更进一步的提出要把社会管理创新与社会矛盾化解、公正廉洁执法等同起来作为全国政法机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做客人民网和最高人民法院网,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服务大局保障民生”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时又提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人民法院不仅责无旁贷,而且完全可以有所作为”。
更加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所作的报告也把社会管理创新作为重要议题,并且在大会中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主张。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创新是由社会管理机制的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的创新和社会管理理念的创新组成的一体化系统工程,它需要党、政、群、政法、团体等各行各业的参与和配合。
基层法院作为政法系统的一部分,在社会管理体系中,不仅仅是管理者,同时又是社会管理机制和社会管理秩序的维护者。
基层人民法院又该如何进行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创新中基层人民法院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哪些?社会管理创新中基层人民法院的角色应该怎样定位?法院作为政法系统中特殊的社会组织,在不同社会层面的创新中基层法院的创新是重要的一部分。
社会管理的定义及其概念界定
社会管理的定义及其概念界定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愈加意识到社会的有序运行,离不开科学的管理,然而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内,高度一元化的传统体制下,社会管理并未受到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社会的转型,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事务增多,曾经隐含的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凸显,以单位制为基础的传统社会管理体制己难以为继,全社会迫切要求建立与社会建设和谐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模式。
社会管理理论、模式、理念、方法等社会管理的诸多方面都需要改革创新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由此社会管理创新成为热议的话题。
宏观上看,社会管理的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社会管理在我国尚属于初步发展时期,从根本上讲,基础性的理论框架尚未完善,社会管理研究应首先明确下面四个问题,一是社会管理是什么,管什么?二是为什么要管理社会?三是谁来管理社会?四是怎么去管理社会?这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问题,解决好这四个问题可以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对社会管理创新起到基础性作用。
一、社会管理在我国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进行了具有社会管理性质的工作,但并未形成与之相应的理论。
解放初期,为稳定全国社会生活秩序,我国政府结合社会的发展曾经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政府调动一切资源完成了工业化体系的建设。
1979 年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促使整个社会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为形成有序的社会管理局面,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从教育、医疗、就业、收入分配、住房、城乡关系等领域,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涉及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初步建立了社会管理体系。
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管理在我国具体而言的措施主要有以下优点: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的政府“全能”的一种社会管理体制,改变了以前旧中国社会分散的状况;在从业人员管理方面是以国体为单位的经济基础体制;城市人员社会管理是以街道为主体的管理体制;四基础管理体制是以单位制度、户籍制度、职业身份制度和档案制度为基础的社会流动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社会管理应处理好三种关系
创新社会管理中必须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事前与事后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标签:社会管理;创新;处理;三种关系
2011年一个崭新的话题频繁出现在我国政治生活和百姓话题中,即社会管理创新。
从中央到地方,从体制内到体制外,从顶层到草根,都在探讨如何实现社会管理的创新并在实践中积极摸索创新的有效措施。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2010年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伴随着财富增长的是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和社会矛盾的集中爆发,而且这些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如何创新社会管理,建设稳定有序、公平正义、平安幸福的和谐社会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创新问题,用一个完整的篇幅论述了社会管理创新问题,为今后社会管理和创新指明了方向。
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处理的矛盾和解决的问题林林总总,既是对我党执政能力执政智慧的考验,也是对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有效性的检验。
笔者认为,正确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进社会管理的创新。
一、正确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传统的社会管理不仅在管理理念上存在问题,在管理体制机制方面也存在严重的不适应。
传统社会中一个约定俗成的观念就是“管控”,把社会管住、控住,通过粗暴、单一、“管”与“被管”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立足于社会不出乱子,不出问题。
由此带来的是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对社会民生建设缺乏兴趣和热情,对民众的利益诉求置若罔闻,对民众关心什么、需要什么知之甚少,对与百姓利益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状况不甚了解,对常规化和科学化的社会管理一知半解。
长期以来形成了重视强势群体权利、轻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现象,不少人有意无意把服务和执法的天平倾向了强势群体一边,如此种种,导致社会问题频频发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与民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教育问题、医疗问题、就业问题、住房问题、养老问题等等长期得不得有效保障,以至于不少民众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执政力和公信力,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理念的贯彻落实,广大民众无法从有效的社会管理中分享改革开放带来的各种利益。
创新社会管理就是要改变以往单纯单一的“管控”理念和做法,正确处理管理和服务的关系。
温家宝同志曾经说过:“管理就是服务,我们要把政府办成一个服务型的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为社会服务,最终是为人民服务。
”十八大报告也多次提及“人民”和“服务”,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是走向现代社会管理的开始。
对社会管理来说,管理是手段,服务是目的,社会管理不仅仅是控制、协调,还有大量的公共服务,在服务中管理、在管理中服务,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才是处理管理与服务关系的正确做法。
要克服刚性维稳观,改变过去生怕出事、不愿看
见和听见民意表达和群众诉求,花钱买平安的行为。
服务,说到底就是克服高高在上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多从群众的角度想问题,用群众能够接受的方法做事情,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解决与其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如教育问题、医疗问题、就业问题、住房问题、养老等问题,这样工作起来才能事半功倍。
只要真心实意为民众排忧解难,做事实做好事,社会管理的诸多问题就将迎刃而解
二、正确处理好事前与事后的关系
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需要涉及和处理许多方面的关系,而标本兼治中涉及到事前事后问题是需要处好的非常重要的关系问题,突出源头治理,强调治本管理,将治标与治本有效结合,无论是当前还是长远都是十分重要的。
所谓治本管理,就是改变以往习惯的应急性、“灭火式”的管理模式,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
从过往的实践看来,治标管理或者说事后管理,不但效果不佳,而且付出的治理成本特别高。
因此要实现从重事后处置、轻源头治理转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把工作重心从治标更多地转向治本、从事后救急转向源头治理,更加关注和重视民生和制度建设,使社会管理关口前移,尽可能使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少产生、少转化、少激化。
体现源头治理,事前管理,首先要完善民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这是当务之急。
“表达权”作为公民民主权利之一,五年前就写入了党的十七大报告,如果没有健全的利益诉求机制,谈源头治理是不可能的。
其次就是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注重制度安排的公平性,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民众。
具体而言,就是要解决与民众利益最直接最密切的民生问题,如就业、分配、医疗、保障、养老等,增加民生福利,特别是增加民众收入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收入。
总之,只有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尽最大努力增加社会财富,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只有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注重改善人民生活,使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得到不断提高,和谐、稳定、幸福的社会才有可能实现,让人民群众切实体会和共享国家改革与发展的成果,在不断改善民生中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同时,建立完备的应急预案,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真正做到源头治理、利益协调、应急管理。
三、正确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管理中需要处理的一个重大关系就是治理主体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
无疑,社会管理必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这是不能动摇的,政府必须根据社会建设需要,从宏观上通盘考虑社会管理机制、制度等设计问题,但政府的职能不是无限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内容的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职能的内容和范围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一个“全能国家”转变为“有限政府”,由于政府不再全面垄断经济社会资源,所掌握的公共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政府职能的内容和范围也是有限的,政府不再无所不管、无所不为,包打天下。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进程中,政府只能有所为有所不为。
当今社会,社会事务纷繁复杂,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各式各样,社会需求千差万别,社会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政府越来越难以独自承担社会管理的重任,政府包打天下,包揽所有社会管理事物的年代已经不复存在。
事实不断
证明政府包揽的结果是:要么越位,管了不该管的,要么缺位,该管的没管好。
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其实就是明确在管理主体上,要从过去重政府作用、轻多方参与向政府主导型的社会共同治理转变。
彻底改变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包揽一切的做法,重点在于解决好越位、错位和缺位问题。
既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又要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更加积极、有效地参与社会管理,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尽快从传统管理转向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治理”。
伴随我国体制改革深入而出现的是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最直接的表现是大量社会成员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这种转变使单位组织管理网络被弱化,在新的社会管理网络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之前,对大量的“社会人”的管理不仅增加了政府的管理成本,而且使政府力不从心,存在许多管理的“真空”地带。
一方面要充分培育和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充当社会矛盾的“安全阀”扎根于群众中的社会组织能够在第一时间发出信号早察觉、早处置,就可以避免个体冲突转变为群体事件,在冲突发生后又可以发挥“润滑剂”的作用。
要注重发挥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和社区、社团、行业组织和中介组织在社会公共管理和基层管理中的作用,做到三结合,即政府调控机制与社会协调机制相结合、政府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相结合,政府调节力量与民间组织调节力量相结合。
另一方面,要构建新完善的社会管理格局,拓宽渠道,让更多关心社会建设的民众积极主动参与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的改革如同其他改革一样,同样需要从民众的实践创造中汲取智慧,从民众的发展要求中获得动力,公众参与的程度和能力将决定社会改革的成败。
当前,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意愿和能力显著提升,各级政府应顺应这种趋势,为公众参与社会管理设置更加便捷的渠道、形式和建立更加有效的机制。
就当下而言,社会组织顺理成章地成为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社区建设成为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主要舞台,志愿者则成为当前公众以个人身份参与社会管理的主要形式之一,政府要倍加呵护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要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这些都有赖于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