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态势分析预测

合集下载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分析范文范例参考当前我国形势经济分析一、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1.GDP增速持续回落从2023年开始,我国GDP增速一直处于回落当中,今年第一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88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和去年全年分别回落0.2和0.1个百分点,但高于今年7.5%的预期目标。

2.三大产业增速明显放缓不管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的增速,都明显放缓,从2023年年末开始,就呈现出这样一个趋势。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缓慢固定资产投资(所谓中国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概括为投资拉动的模式)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从2023年年末开始,在过去一年当中,其增速也呈现回落状态。

尽管中央政府已经允许地方政府和铁道部加大基础设施支出,但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仍有所下降。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改善幅度较小据中国市场学会统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尽管有所提高,但幅度较小。

从整个消费形势来看,尽管有小幅度回升,但从整体上说,还没有真正好起来。

餐饮、烟酒消费,在中央八项规定的影响之下,其下滑速度是非常快的。

5.外贸出口回升势头不强劲对外贸易继续延续了上年底企稳回升态势,出现了少许的回升势头,这主要得益于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经济的温和复苏,但是回升幅度和规模都很小。

6.财政收入增速下滑财政收入是目前特别抢眼的一个经济因素。

财政收入的增速,不仅与往年相比持续回落,而且已经低于GDP的增幅,甚至低于今年预算的增幅,就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今年的财政收入形势将很不乐观。

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世界银行下调我国经济预期在这样一种出现剧烈变化的经济走势面前,特别在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的宏观经济指标发布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已经先后陆续下调了对于今年中国经济的预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在2023年5月29日把中国2023年的增速调整为7.75%,而在此之前,其曾经预言过中国今完美Word格式整理版范文范例参考年的GDP增速是8%;世界银行则于2023年4月15日将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下调到8.3%(原来预期是8.4%);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2023年5月29日将中国GDP增速大幅下调至7.8%,而此前在三月份的预期是8.5%。

我国经济周期分析

我国经济周期分析

我国经济周期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经济周期一般可划分为收缩和扩张两个阶段,波峰(peak)和波谷trough是周期的转折点;或者划分为四个阶段:繁荣prosperity、衰退recession、萧条depression、复苏recovery或revival。

本文要研究的经济周期阶段就是指经济位于以上哪一个阶段phase。

经济周期阶段分析其实就是研究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其目的是为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与收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历了四个比较完整的经济周期:1977—1981年为第一周期;1981—1986年为第二周期;1986—1990年为第三周期;1990—2002年为第四周期。

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又进入了新一轮周期。

下面以第四轮周期为例来谈一谈我国经济周期的现状和特点。

自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14.2%,达到第四轮周期的顶峰后,我国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较高速度,但近来年徘徊在7%~8%左右。

与前几轮相比,本轮周期主要有以下特点:1.波动幅度大大减小。

在前几轮周期中,有三轮表现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指标绝对下降。

从1990年到2002年的第四轮周期波动中,主要经济指标都未出现绝对下降,而仅表现为增长率的减缓。

现在新一轮经济周期已经开始,2003年的GDP增长率为9.1%,经济增长平缓。

2.一个短扩张(扩张期为2年),长收缩(近10年)的周期。

前几轮每当经济由扩张转为收缩时,随着政府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一般来说,经济都能迅速走出低谷,本轮周期的扩张时间仅仅持续了2年,在第三年就转为收缩,收缩区持续了大约10年。

尽管政府不断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力度,但收效并不明显。

3.经济周期由非对称性向对称性逐步恢复。

在1996年之前,我国已经实现的经济周期大都是非对称性的,即经济周期中经济增长率的“缓升陡降”或者“陡升缓降”的非对称过程。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002年以来,由于我国加入WTO,受外向型经济拉动,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高增长周期,拉动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内需、出口,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情况,这个高增长周期一直持续到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外贸出口的下降,中国经济也出现了一些回调、波动,今年以来,随着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经济运行开始回归正常增长轨道。

一、宏观经济调控任务完成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外部发展环境总体上略好于今年,国内投资、消费、进口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内需增长从政策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投资增长动力实现市场接替,进口和消费增长依然强劲,出口恢复快速增长,物价涨幅趋稳,资产价格泡沫化风险降低。

与应对金融危机初期相比,今年以来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宏观调控目的达到,我国经济形成了市场驱动的投资、消费、进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良好格局。

同时,物价涨幅出现趋稳迹象,资产泡沫化风险降低,经济运行从应对危机的特殊状态向正常增长轨道的转变有了重要进展。

一是内需增长从政策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二是出口恢复快速增长,占全球1比重进一步提高;三是物价涨幅趋稳,资产价格泡沫化风险降低,四是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效果初步显现,房价过快上涨的局面得到抑制。

部分开发商资金链趋紧,库存明显增加,房价水平有一定幅度回调。

此外,货币信贷已回归适度增长区间,信贷投放节奏较为均匀,经济过热和通胀预期下降,资产价格泡沫化风险降低。

综合看,今年以来,内需增长动力从政策推动转向市场驱动,出口恢复快速增长,显示我国经济运行已成功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开始进入常规增长轨道。

增长速度高位回调有内在要求,也受到政策主动调整的影响。

鉴于房地产投资增幅呈现下降趋势,将带动整体投资增长出现一定幅度回落;出口增速受世界主要经济体复苏步伐减缓的影响,目前仍然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呈现了两个特点:第一,是呈现出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工业后期阶段特征。

2016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与预测

2016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与预测

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分析预测现在,我把眼光回到今天,看一看今年中国经济的一些主要方面的变化。

增长的问题中国经济从增长的角度,从今年看未来,一个基本的结论是:有底,但是没有高度。

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很可能就像人们说的,是一个“L”形的发展态势,不会是一个“V”形的发展态势,也不会是一个“U”形的发展态势,也不会是“W”形的发展态势,它就是一个“L”形的发展态势。

它是一个有底部的增长态势,由底要往上走,在未来若干年都不是那么容易。

这个“底”在哪里?就是“十三五”提出来的“6.5%”左右,这是我们党提出来第一个百年目标要实现的最基本的速度,也就是说今年也好、明后年也好,中国经济都将在 6.5%这个底线上面来增长。

不会明显跌破6.5%,也不会明显高于6.5%,从趋势上看,从时点上看,会围绕着6.5%小幅度地波动。

6.5%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最基本的目标,换句话说,是我们党和政府对全国人民的一种庄严的承诺,因此,政府网想方设法都要让这个“底”守住。

而中国又是一个相对独特的国家,它的独特性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它有一个很健全的行政组织体系,从中央到村一级,有一个很健全的行政组织体系,这在世界范围之内除了朝鲜都是少有的。

因此,一声令下,能够快速地在全国形成一个巨大的行政推力,这是别的国家所没有的。

如果只有这样一个组织体系可能还不行。

第二,中国是一个政府还掌握着相当要素资源的国家,从土地、银行到矿产,甚至到人——比如说我们中国所有的聪明人、能人,大多数掌握在政府的手上,哪怕是民营企业家都挂上了各种的社会职务,他也纳入到政府的体系里面。

所以,它能够运用强有力的行政手段,运用自身所掌握的要素资源,来实现短期的发展。

这是别的国家所没有的,所以它不会轻易地让GDP增速跌破6.5%这个底部。

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一些政策面上来看,我们同样能够看到中国经济在政策面上还是有一定的控制力。

货币政策方面,虽然利率杠杆的使用是越来越接近天花板,但是在其他货币工具方面的使用还是有很大的空间,降准这是一个还有很大空间的工具,现在18%左右,你降到10%左右的正常水平还有8%,降到15%的安全线,稍微这里要宽松一点,也还有3%,每降1%就可以增加超过1万亿的商业银行的高能货币,从这个角度来说还是有货币政策灵活运用的一定的空间。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经典周期特征研究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经典周期特征研究
3 % O OO 2 % O O0 1 % O OO OO 0%

随 之 的 经 济 下 降 也 仅 停 留 在 18 9 6年 这 一 年 。进 入 九 十 年 代 以来 的 两 轮 经 济 周 期 波 动 都 分 别 呈 现 出 与 以 往 任 何 一 个 周 期 完 全 不 同 的 波 动 态 势 , 适 度 的 高 位 保 持 连 续 的 经 济 在
波 幅为 6 2 . 6个 百 分 点 , 幅 的 标 准 差 仅 为 1 3 , 波 .8 比改 革
J 引 言
经 济 周 期 波 动 的 问 题 是 宏 观 经 济 学 领 域 一 个 古 老 而 又
44 活 跃 的话 题 。一 国 经 济 的 波 动 不 仅 会 影 响 到 本 国 经 济 的 健 开 放 前 的下 降 了 1 . 5个 百 分 点 。 在 波 动 的 峰 位 和 谷 位 上 看 , 革 开放 以 后 的各 轮 经 济 周 期 的 波 动 峰 位 相 对 稳 定 , 改 其 康 正 常 运 行 , 会 影 响世 界 经 济 的 稳 定 与 发 展 , 其 对 于 当 还 尤 前 国际 问 合 作 不 断 加 强 、 际 贸 易 往 来 日趋 频 繁 的 时 代 , 国 各 国的 政 治 经 济 关 系 从 未 像 今 天 这 样 的 紧 密 , 造 成 的 影 响 其 及对其研究 的意义也 更加深远 。
的 经 典 周 期 波 动 特 征 进 行 一般 性 的剖 析 , 并做 进 一 步 地 对 比 分 析 。
关键 词 : 济 周 期 ; 型 周 期 ; 析 经 典 分
中 图 分 类 号 :2 F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 0 0 0 —0 30 1 7 —1 8 2 1 ) 90 5—2 变 动 明 显 较 为缓 和 , 大 的 波 幅 也 只 有 7 8个 百 分 点 , 均 最 . 平

中国经济周期条件波动性特征的统计分析

中国经济周期条件波动性特征的统计分析
曾五 一 , 张 立
( 门大学 经济学 院 , 厦 福建 厦门 3 10 ) 6 0 5
摘要 : AR H族模 型动态地刻画了中国经济周期的条件波动性特征 的基 础上 , 在 C 分析了有关经 济变量 的 波动机制 、 波动率对 经济 变量条件均值 的影 响程 度与方 向以及经 济变 量在扩 张阶段 和紧缩 阶段波动力 度差
第2 5卷第 3 期
Vl . 5 No 3 0 2 1 .
统 计 与 信 息 论 坛
S a i i & I f r t n F r m tt t s sc n o ma i o u o
21 0 0年 3月
Ma . 2 1 r ,0 0
【 统计应用研究】
中国经济 周期条件波动性特征 的统 计分析
= Y0 + y l l + y2x 2 + … X t t t +
关键词 : 济周 期 ; 经 条件 波动性 ; C R A H族模 型 中图分类号 : 2 4 0 F 2 .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 号:0 7 16 2 1 )3 0 7 6 10 —3 1 (0 0 0 —0 2 —0


引 言
将有 助 于我们 科 学 判 断 当前 经 济形 势 , 进行 经 济 决 策, 以保 持经 济持 续稳 定 。 中 国 全 面 推 进 经 济 建 设 开 始 于 15 9 3年 , 在 15 —2 0 的 5 9 3 0 8年 6年 间经 济产 出增 长 率 ( 图 1 见 )
更加频繁, 在国际舞台上 的地位与影响力也不断提 升。20 年美国爆发 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次贷危机 , 07
随之 引起 国际 金融 界 的一 阵 恐 慌 , 界 经 济 由此 进 世 入 了新一 轮 的经 济低 迷 期 , 时无 论 是 世 界 经济 对 此 中国的影 响 , 是 中 国经 济 的运 行 对世 界 的影 响都 还 将更 加 扩 大 。 与 此 同 时 ,08年 的 中 国 经 历 了 寒 20 潮 、 灾 、 震 等 自然 灾 害 的 考 验 , 之 当前 复 杂 的 雪 地 加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一、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一)国际宏观经济形势今年年初以来,世界经济总体继续保持复苏态势,但增速有所放缓,呈现出阶段性疲软特征。

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普遍乏力,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主权债务和财政风险不断加大;新兴经济体继续较快增长,但增速回落、通胀压力上升,货币政策继续收紧。

与此同时,石油、粮食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振荡,国际金融市场依然动荡不安。

发达国家经济走势疲软,新兴经济体增速回落。

美国经济增长显著放缓,第一季度环比折年率仅增长1.9%,增幅比2010年第四季度回落1.2个百分点。

欧元区第一季度同比增长2.6%,超出市场预期,但各成员经济增长明显分化。

第一季度德国同比增长5.2%,希腊、葡萄牙、意大利等主权债务隐患较大的国家基本上处在负增长或零增长状态。

日本经济在大地震、海啸和核辐射的多重影响下,第一季度环比下降0.9%,折年率下降3.5%,为连续第二个季度负增长,再度陷入传统经济意义上的衰退状态。

主要新兴经济体继续复苏,但增速普遍有所放缓。

第一季度印度、巴西、俄罗斯、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等经济同比分别增长7.8%、4.2%、4.1%、4.0%、6.2%和7.2%,增幅比上季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

进入第二季度后,相关经济指标显示,主要经济体增速仍在继续放缓。

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稳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

当前,不少国家经济复苏仍离不开刺激政策的推动,微观主体生产和投资活动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

主要表现在:一是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难下,5月份美国失业率回升至9.1%,欧元区失业率高达9.9%,日本失业率为4.5%。

二是发达国家私人部门需求疲弱,美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房价仍在下降,消费者信心不足,企业投资意愿低落。

三是美欧等国金融体系仍有待修复,生产、消费和投资等实体经济活动继续受到制约。

四是新兴经济体面临经济过热后的“硬着陆”风险,经济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抵御外部冲击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宏观调控处于两难境地,保持经济平稳增长难度加大。

分析近30年我国经济增长和周期状况

分析近30年我国经济增长和周期状况

• 3.引进购买国外现成的技术。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形成自己的产业,利用低成本
优势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实现产业和企业的扩张,从而成就了国民经济的持续 增长。
挑战&对策:
• 中国经济整体和中国制造业企业将面对着两个方向上的重大挑战:
• 1. 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问题。
在外部技术来源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通过自主的技术创新实现今后 若干年进一步的产业升级,从而保证国民经济和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尽管速 度会低一些。
• 在1958—1962年,经济泡沫较多,经济增长率曾经一下子高涨到21.3%。
• 后来,正常的经济数据和经济情况得以显露,到了1960—1962年的三年之间,中
国经济增长率出现了大幅回落。
• 经受过三年灾害之后,中国调整了经济运行,1964年的经济增长回升到了18.3%。 • 随后1966—1976年的十年,中国经济又出现了大幅度回落。但是,期间由于国防
发生变化。
• 一是要素成本在快速上升,目前我们国家总体上已经越过了刘易斯的拐点,人
工成本处于快速上升的过程中,同时这几年能源、农产品、土地、环保成本都 在上升,我国的成本优势已经被大大削弱。
• 二是技术来源已经开始出现问题,前三十年我国产业升级主要靠引进技术,那
个时期我们和国外的产业差距很大。经过三十年的高增长之后,中外的产业差 距已经大大缩小,中国企业现在需要购买的技术往往是国外企业正在使用的技 术,而国外企业要把自己正在使用的技术卖出去他自己就很难生存。
关键词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
区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持续增加,它意味着经济规模和生产能力的 扩大,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的增长。

18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非对称性分析_基于MS_VAR模型_袁吉伟

18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非对称性分析_基于MS_VAR模型_袁吉伟
' t -1
, …, y , y , …, y
' 1
' 0
' 1-p
) 的条件密度
可由向量 η t 表示为: ηt =
[ p( y │ξ = M,Y ]
p ( y t │ξ t = 1 , Yt - 1
t t t -1
( 5)
在给定信息 y τ 集合情况下, 处于状态 m 的 概率可由向量 ξ mt│τ 表示为: ξ t│τ Pr( s t = 1 │Y τ = … Pr( s t = M│Y τ ( 6)
收稿日期: 2012 - 10 - 15 作者简介: 袁吉伟, 男, 山东汶上人,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 经济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 。
第6 期
袁吉伟: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非对称性分析
19
的不足之处在于其只能够刻画变量之间的线性 关系, 不能够考察结构变化背景下变量之间的关 系。 马尔 科 夫 区 制 转 移 的 向 量 自 回 归 模 型 ( Markov regime - Switching Vector Autoregression, MS - VAR ) 能够很好地分析变量之间的结构变 化, 主要是通过引入状态变量 s t 来控制各种状态 间的转移机制。MS - VAR 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y t = v ( s t ) + A1 ( s t ) y t - 1 + … + A p ( s t ) y t = p + u t ( 2) 其中, ν 为常数项; s t 为不可观察状态变量, 满足一阶马尔科夫过程, 也就是当前状态 s t 仅依 赖于前一期状态 s t - 1 , 这种马尔科夫过程可表示 为: P{ s t = j │ s t - 1 = i, st - 2 = k, … } = P { st = j │ s t - 1 = i} = p ij 那么转移概率矩阵 P 可表示为: p11 P 12 p= M p N1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三)资产泡沫继续发展,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大
自2010年1月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节节攀升,特别是自三季度以来,已连续5个月高出3%的警戒线,11月份同比上涨5.1%,涨幅创28个月新高,通胀压力越来越大。本轮物价上涨的"推手",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外因素,既有成本推动原因,也有供求紧张原因。从国外因素看,发达国家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全球流动性泛滥,给我国带来较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从国内因素看,近年来,在外汇占款和银行信贷规模不断扩张的双重推动下,我国流动性存量始终十分充裕,随着国内经济转暖,通货膨胀很快重新进入人们视野。从供求因素看,目前我国正处于结构转型期,节能减排、资源价格改革以及提高工资标准等转型政策,带来成本性涨价压力。此外,极端气候对食品价格的影响也是原因之一。从本轮物价上涨的情况看,尽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前几轮通货膨胀涨幅小,但治理的难度可能更大,形势可能更严峻。主要原因是转型性涨价必然会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各国宽松货币政策一时也不会退出,以后一段时期,我国可能面临持续较大的通胀压力。
4.日本按文章里写的,不是处境很危险,这样的一个国家岂不是可能瞬间就瓦解了?
参考:日本的财政赤字现在在西方发达国家当中是最高的,据最新的统计,日本财政赤字在今年年底要达到200%多,日本本身的财政赤字就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再发国债恐怕会对国家财政的压力越来越大,这是一个事实。但是日本的国债与其他国家不同,日本个人储蓄率是西方国家中最高的,所以政府发行国债不是像其他西方国家那样担忧,但是现在个人储蓄率由于日本经济近几年来一直不好,这些年来已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尽管如此日本在西方国家当中也还是比较高的,所以日本的财政赤字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讲可能危机感不是那么严重,但是由于日本不断的追加财政赤字,私人储蓄率又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两个趋势叠加起来可能未来日本的财政赤字也会出现隐忧。

我国当前经济周期阶段分析

我国当前经济周期阶段分析

我国当前经济周期阶段分析作者:刘晓博来源:《财讯》2018年第19期根据凯恩斯理论及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现状,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经济周期的复苏期。

2010年我国正式进入经济新常态,经济增速效缓,产业结构逐步改变,经济社会中各方面矛盾凸显。

2015年12月,中央提出“三去一补一降”的策略,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加快。

据2018年数据显示,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态势整体向好,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取得阶段性胜利。

由此得出结论:我国正处于经济周期的复苏阶段。

凯恩斯理论宏观调控发展阶段根据凯恩斯的理论,经济周期被分为四个阶段,即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

处于繁荣期的经济,经济发展势头高涨,生产旺盛,一片繁荣景象。

而到了繁荣后期,生产者被眼前的繁荣迷惑,持续加大生产扩大投资,此时已是衰退期,直到某一点,资本边际效率崩溃,经济危机爆发。

这便进入了经济萧条时期,典型代表就是1929年到1933年的大危机。

当经济降至谷底,便进入了复苏期。

此时,有效需求逐渐增加,生产渐趋恢复,经济逐渐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从而逐渐又进入了繁荣期。

据此来看,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经济周期的复苏期。

2008年之前,我国曾有过长达1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CDP曾每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国内经济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企业不断地扩大生产,人均收入逐渐增加。

这无疑是我国经济的繁荣时期,直到08年的经济到来后。

当时我国的经济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生产过剩的现象,但无论是政府还是一般的企业,都被眼前的景象所误导,被金融危机所迷惑,四万亿的大包袱砸下去后,当时看来,我国经济的确抵御住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纵观世界只探得我国“风景这边独好”。

然而迷雾终散,人们冷静下来之时,才猛然意识到产能过剩这个严重的问题。

据2013年数据,中国的钢产量已占到世界总产量的一半,早已超出了我国的有效需求的消化能力。

后来,我国提出如今,我国经济正处于缓慢复苏阶段。

据2018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CDP当季同比增速6.8%,CPI累计同比2.1%,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好转。

2024年世界经济风险和挑战大预判

2024年世界经济风险和挑战大预判

2024年世界经济风险和挑战大预判作者:陈文玲来源:《中国报道》2024年第03期2024年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总体上仍比较脆弱,但中国、印度等一些国家仍然是世界发展的强大动力。

世界经济增长出现进一步分化,新兴经济体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2024年世界经济还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存在若干的风险甚至发生危机的可能性。

2024年地缘政治经济关系紧张和全球安全局势的紧张,很可能会继续加剧。

俄乌冲突现在还处于拉锯状态,现在由于美国、欧洲的这些国家对乌克兰的援助出现了很大分歧,产生了新的变量和不确定性。

俄乌冲突还没有结束,俄罗斯和美国北约的这场世纪大博弈还在进行,当然乌克兰是在第一线,这场冲突会延续到什么时间,现在还没有出现特别明确的态势。

而只要冲突持续,世界的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等,由于俄乌冲突造成的这些问题,解决的难度就只会上升、不会下降。

一些国家特别是像非洲一些国家的粮食,像北美一些国家的粮食,也出现了危机,全世界饥饿人群经过这场危机以后,现在再叠加巴以危机,增加了1亿多人口。

巴以战争不仅直接挑战了中东和平进程,而且中东是能源、石油、天然气在世界上主要的储藏和生产地,由于巴以战争风险,世界能源价格可能会继续保持比较高的位势。

原来经由该海域的航运订单都需要支付额外的战争风险保险费,一些与以色列有关的船只开始绕行非洲好望角,大大增加了贸易成本和延误概率。

假使巴以冲突继续蔓延至更广泛的中东地区,将影响全球经济增长。

中东、非洲、亚洲也存在着潜在的热点和冲突,比如说叙利亚内战、阿富汗战争遗留问题。

这些看起来是战争问题,但实际上影响的是整个世界经济,影响世界增长和发展的整体外部环境。

预计2024年全球通胀率将降至5.8%,发达经济体的通胀率将从4.6%降至2.8%,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胀率将从8.6%降至7.8%。

多数经济体的通胀,到2025年才有可能回到目标水平。

总体上看,全球的通胀率由于战争和冲突加剧,通胀率虽然现在下降了,但是导致通胀的问题还在,就不能保障它不会反弹。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态势的区域划分与动态特征检验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态势的区域划分与动态特征检验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态势的区域划分与动态特征检验
刘金全;王雄威
【期刊名称】《经济与管理研究》
【年(卷),期】2011(000)006
【摘要】本文利用贝叶斯估计结合门限自回归模型,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态势进行了分析和判断,检验中发现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动态机制变迁的门限增长率为9.36%.当经济增长率高于这个门限值后,经济周期波动具有自稳定的均值回归特征;当经济增长率低于这个门限值后,经济周期波动具有向更高稳态的迁移特征,这意味着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增长过程具有内生的稳定性,这也是近年来我国经济波动率趋于稳定的重要原因.从经济周期波动的动态轨迹判断,我国经济仍然具备保持快速稳定增长的基础,因此需要利用有效宏观调控来保证快速稳定增长的实现.
【总页数】6页(P5-10)
【作者】刘金全;王雄威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长春市,130012;吉林大学,长春
市,13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8
【相关文献】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态势分析 [J], 李瑞娟;夏青;蒋志华
2.试论我国新一轮经济周期波动的基本态势与特征 [J], 刘金全;李楠;刘汉
3.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性与阶段性之间关联的非对称性检验--Plucking模型对中国经济的实证研究 [J], 刘金全;刘志刚;于冬
4.我国经济增长趋势与经济周期波动性之间的作用机制检验 [J], 刘金全;付一婷;王勇
5.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非对称性检验——基于“三元组”检验方法的新证据 [J], 刘金全;刘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内在逻辑与未来形势展望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内在逻辑与未来形势展望
M a r c n my coE o o



周 期 阶段 占据 主导 地 位 ,相 互促 进但 也相 互 制 约 ,共 同决 定宏 观经 济 周期 上升 、繁
可持 续 增 长的转 折 关键 期 ,宏观 指标 出现 调 整实 属正 常 。工 业增 速 120 年底 最 高  ̄ 09 t 1 .%的 回落 是 正常 区 间 的适 度 减缓 ,有 92 利 于 结 构 调 整 , 不 能 看 作 是 “ ” , 而 滞
可知的诱致 l技术变迁不同 ,中国经济始 生
终 表现 出非 常 明显 的 “ 强制性 技术 变 迁” 特 征 :在 现有 的世界 技术 差距 格局 的 时代 背 景 下 ,发 达 国 家 事 实 上 为 落 后 国 家 指 明 了技术 进 步的 可能性 方 向 。因此 中国可 以基 于本 国 国情 ,通过 国家强 控制 力 的支 持 ,引进 发达 国家前沿 技 术 , 以模 仿 、学 习 、深 化 等方 式实现 本 国技术 水平跃 迁 。
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增强。
不 同的 视角 得 出迥 异 的结论 ,但 共 通 之处 就 是多 数意 见对 目前 中国 经济 正处 于

中国经济 “ 强制性技术变迁”的基本
特 征决 定 了 中国宏 观经 济 的周期 波动 ,理 论 上 表 现 为 两 种 机 制 矛 盾 运 动 的结 果 :
国经济 “ 二次探底”现象将成为大概率事
件 ,宏 观 经济 在未 来~ 段 时间 不排 除 出现
当前宏观经济走势及主要争论
面 对2 0年 全球 金 融危 机 的冲 击 ,中 08 国政府 实施 积极 的 财政政 策 和宽 松 的货 币 政 策 ,果断 出台 了4 亿 经济 刺 激 计 划 , 万 银 行业 也 向市 场投 放 了1万 亿 的天量 信贷 0 资 金 ,对缓 释全 球金 融 危机 的冲 击 、促 进 经 济企 稳 回升 发挥 了极其 重要 的作用 。 自 20 年二 季度 复苏 始 ,中国经 济在 过去 一 09 年 保 持 了9 5 季 均增 长速 度 ,物 价 水 .%的 平基 本 稳定 在 月均 11%的 涨幅 ,且财 政 .3 收入 稳步增 长 ,城 乡居 民收入 逐渐 提高 。 但 是 ,2 1 年 8 份 的 经 济数 据 公 布 00 月 后 ,国 内关于 未来 中国宏观 经 济走 势的 争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区制转移模型及区制状态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区制转移模型及区制状态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区制转移模型及区制状态作者:刘金全刘志刚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02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性的显著降低,我国价格水平变化的稳定性也逐渐加强,这说明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与影响关系。

为了描述和检验我国经济周期波动过程中实际产出和名义价格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模式,我们使用具有Markov区制转移性质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不同状态和区制条件下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度量和检验。

通过检验发现,我国经济周期中存在显著的两区制性质,即经济周期可以划分为“适速增长”阶段和“快速增长”阶段,并且“适速增长”阶段具有更长的持续期和更显著的稳定性;我国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影响与替代关系具有依赖经济周期阶段性的“门限性质”,这意味着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我国的经济运行具有不同的“菲利普斯”曲线机制,因此,应该根据经济周期波动的态势对通货膨胀率及其变化做出动态预期,货币政策既要对价格水平产生名义影响,也要对产出水平产生实际影响。

[关键词]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区制转移;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中图分类号]F22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942X(2006)02—0095—08自从1996年我国经济实现“软着陆”以后,经济增长速度一直在8%的水平附近徘徊,同时物价水平变化也曾出现了较长时间的通货紧缩现象,这时经济增长速度的轻微下降伴随着轻微的通货紧缩,这正是菲利普斯曲线机制发挥作用的体现,也是稳健或者轻微紧缩货币政策对价格和产出产生的影响。

在这个阶段中,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出现了经济周期分界模糊、经济周期的波动性降低和经济政策效果减弱等重要特征。

但从2003年开始,随着经济增长速度提高到9.1%和通货膨胀率的轻微反弹,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开始出现了一个新的态势,即出现了一轮具有“软扩张”性质的经济周期波动阶段。

中国经济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中国经济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中国经济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文献综述 (3)1.3 论文结构安排 (5)二、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6)2.1 经济增长现状 (7)2.2 经济结构调整 (8)2.3 经济周期波动 (10)2.4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1)三、中国经济政策解读 (12)3.1 宏观调控政策 (13)3.2 产业政策 (15)3.3 财政政策 (16)3.4 货币政策 (18)四、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9)4.1 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0)4.2 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22)4.3 政策对就业市场的影响 (23)4.4 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4)五、案例分析 (26)5.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案例 (27)5.2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案例 (28)5.3 新兴产业园区发展案例 (29)六、结论与建议 (30)6.1 研究结论 (31)6.2 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展望 (33)6.3 对政策制定的建议 (34)一、内容综述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不断变革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形势与政策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这篇论文将对中国经济的当前形势以及相关政策进行全面综述。

中国经济已经步入新时代,表现为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中国经济形势总体稳定,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

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有所放缓,但依然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创新动能加快形成。

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优化经济结构。

这些政策包括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

政府还加强了对金融、房地产等领域的监管,防范和化解风险。

中国经济的形势和政策是密切相关的,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要求政府不断调整和优化经济政策,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浅析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浅析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浅析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经济周期这个曾经被视为只有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才存在的经济现象,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不可否认的基本事实和宏观经济调控中不容忽略的重要因素。

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中国经济波动的规律,对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中国的经济周期波动状况经济周期是国民经济扩张与收缩、波峰与波谷不断交替的运动,具体包括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四个阶段,用以反映国民经济在动态的增长中运行的起伏状态。

它通常分为古典型周期和增长型周期两类。

古典型周期是指经济总量水平的周期波动,也就是产量绝对值指标的波动;而增长型周期是指依经济增长率上升或下降而定义的经济周期波动,表现为增长态势下速度的加快与放慢。

经济周期按时间长度可分为四种类型:短周期,即基钦周期,平均长度约40个月。

中周期,即朱格拉周期,平均长度8-10年。

中长周期,即库兹涅茨周期,平均长度15-25年。

长周期,即康德拉耶夫周期,平均长度50年左右。

新中国建立以后,1949-1952年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真正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是自1953年开始的,因此我们在这里仅对1953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详见表1.表1 1953—200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年份增长率年份增长率年份增长率年份增长率年份增长率1953 14 1963 19731983 19931954 1964 1974 1984 19941955 1965 1975 1985 19951956 1966 1976 - 1986 19961957 1967 - 1977 198719971958 1968 - 1978 1988 19981959 1969 1979 1989 19991960 - 1970 1980 1990 20001961 - 1971 1981 19911962 - 1972 1982 1992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根据表1数据,用动态曲线来表示,有如下图1附图图1 改革前后经济发展波动状态的比较从图1可以看出,建国以来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53年到1976年,第二阶段从1977年到2000年。

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的分析

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的分析

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的分析黄涛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高增长、高波动”的运行态势,并先后经历了四轮完整的周期。

尽管不同周期的波动特征不尽相同,但动态地看,四轮周期之间存在着明显而一致的演进规律: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逐渐增强,经济平均增速呈下降趋势,经济运行的平稳性明显提高,经济波动的不对称有所减弱,以及经济日益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一轮周期的初始阶段,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较之前几轮周期发生了较大变化,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周期规律,把握新周期下经济运行的阶段性特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动态演进规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堪称人类历史上的“奇迹”: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增长,国民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结构持续改善,顺利实现从落后的农业国向现代化工业国的转型,并已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社会结构明显优化,科教文卫事业获得蓬勃发展;顺利实现“三步走”伟大战略的前两步,国际地位得到明显提升。

然而,不同年份间,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前,中国经济也呈现出了典型的高波动特征:经济大起大落,有着较大的波幅;起伏频繁,波动的频度高;“过热”易而“降温”难,扩张与收缩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

由于经济剧烈波动不仅会损害社会整体的福利水平,也会危害一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对经济波动给予密切的关注。

本文通过考察改革开放①以来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总结此期间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事实和不同周期间的动态演进规律,在此基础上对自2021年开始的新一轮经济周期的运行态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并就如何促进“十二五”时期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提出建议。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第 1 页共 8 页总体上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出两大基本特征――高增长和高波动。

1979-2021年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保持了年均9.9%的高增速;相应地,此期间国民总收入增长了19.7倍,人均居民消费支出增长了9.6倍。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新态势与经济增长趋势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新态势与经济增长趋势
期 内最 大 , 到4 .%。 达 8 6
收 稿 日期 :0 8 1— 8 2 0 — 1 2
作者简介: 陈杰(9 0 )男, 18- , 江苏扬州人, 中央财经大学统计学院数量经济学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模型与宏观经济分析。

1 ・ 1
经济与管理 ( 月刊 )
20 0 9年第 2 期
20 年 2 09 月 第 2卷 第 2 3 期
经济与管理
Ec no n M a ag m e o my a d n e nt
F b,0 9 e .2 0 o .3^02 f 2 r.
●经管论坛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新态势与经济增长趋势
陈 杰
( 中央财经大学 统计学 院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化进程当中, 随着宏观经济总量的逐渐增加 , 中国经济周期 的波
动性开 始变 得平 缓起 来 , 期 间 的波动 标 准差 仅 为 这
周期弱化的现象。2 世纪9 年代 , 0 0 中国经济周期 中
经济增长率出现了“ 陡升缓 降” 的现象 。第9 轮经济 周期仅仅用了2 就达到了19 年的最高点 , 年, 92 然后
是 指周 期 中的峰 值 与谷值 的差值 。根据 “ 波谷 一 波
谷” 这一经济周期划分常用标准 , 中国成立以来 , 新 从 15年起开始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到现在 , 93 经济
增 长率 ( D 增长 率 ) G P 的波动 共 经 历 了 l个 周期 , 0 具

0 l 0 2 O
2 6 经济波动性的降低幅度达到原来的7 . . %, 7 4 %。 2
二、 最近一轮 经济周期 波动的新态 势
20 年 , 0 2 经济增长率 回升到9 %, . 开始进人 了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态势分析预测2002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由前几年的7%以上至8%以下,回升到8.3%,从而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

也有学者认为,中国新一轮经济周期可从2000年算起。

2003年、2004年、2005年上半年,经济增长率均为9.5%。

2005年全年,预计为9%或略高。

这样,中国经济连续保持了三年9%~9.5%的适度高位平稳增长,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上还是从未有过的。

我们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是:中国经济正按宏观调控的预期目的运行。

预期目的就是:适当地控速降温,使经济保持既较快又平稳的运行。

进一步具体地说,中国经济正由2003年下半年至2004年上半年的局部过热和在适度增长区间(8%~10%)的上线区域运行(9.6%~9.9%),正在向适度增长区间的中线(9%左右)平稳地、合理地回归。

从季度数据看,2003年第1季度到2004年第2季度,经济增长率分别为9.9%、6.7%、9.6%、9.9%、9.8%和9.6%。

除去2003年第2季度抗击“非典”时为6.7%之外,其余均在9.6%~9.9% 之间,这是在适度增长区间(8%~10%)的上线区域运行。

而2004年第3季度到2005年第2季度,经济增长率分别为9.1%、9.5%、9.4%和9.5%,这是在向适度增长区间的中线(9%左右)平稳地、合理地回归。

二对未来经济周期波动分析的理论起点克服经济的大幅起落,实现经济周期波动在适度高位的平滑化,是人们一直所盼望的。

那么,在未来5~8年的中期内,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将会出现什么新特点呢?根据我们的研究,总的看法是:未来5~8年,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有可能出现两个新特点:一是在波动的位势上,有可能实现持续多年的适度高位运行,潜在经济增长率将在9%左右;二是在波动的幅度上,有可能实现进一步的平滑化,使经济波动保持在8%~10%的适度增长区间内。

以上两个特点之所以说是“有可能”,一方面是因为其中包含着一定的客观因素,有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是因为未来还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还面临着许多新挑战。

因此,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而要增强忧患意识,紧紧抓住机遇,妥善应对挑战。

为展开分析未来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态势,我们先确立分析的理论起点。

马克思曾经明确指出:在商品经济中,卖与买的脱节“包含着危机的可能性,但仅仅是可能性。

这种可能性要发展为现实,必须有整整一系列的关系,从简单商品流通的观点来看,这些关系还根本不存在。

”在马克思所说“整整一系列的关系”中,具有物质性和本源性的,是机器大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把“经济周期”称为“现代工业特有的生活过程”。

他指出:“现代工业这种独特的生活过程,我们在人类过去的任何时代都是看不到的,即使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幼年时期也不可能出现。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第133、694页。

马克思分析说,所使用的固定资本的价值量和寿命,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每个特殊的投资部门的产业和产业资本的寿命,会发展为持续多年的寿命,“可以认为,大工业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部门的这个生命周期现在平均为十年。

但是这里的问题不在于确定的数字。

”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5,第207页。

马克思还说:“直到现在,这种周期的延续时间是十年或十一年,但绝不应该把这个数字看作是固定不变的。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第695页注1。

在20世纪头30年,熊彼特提出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自维持内生周期理论,试图同时解释经济的长期波动和中短期波动。

他指出:“我们称之为经济周期的这样一种波浪式运动是伴随工业变动的”,“有可能从历史上将每个经济周期与一个特定工业或少数几个工业联系起来,这个工业或这几个工业是在工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并且好像是运用这个火炬,到后来成为燎原之火,遍及于更加广阔的地面。

”他说:“在每一个实例中,有可能指出造成经济上升波动和调整过程的个别工业和个别创新。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1,第290、295、299页。

熊彼特将技术创新与产业变动相结合,但在他的分析中,对于产业变动的原因以及经济周期波动的传导,只是单纯地在技术创新层面中去寻找,而没有与消费结构升级相联系,没有与需求制约、资源制约等约束条件相联系。

1929~1933年的大危机和大萧条之后,凯恩斯主义以刺激总需求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学诞生和发展起来。

但在二战后,直至20世纪70年代的几十年中,传统的宏观经济学将经济的增长与周期、趋势与波动、长期与短期问题割裂开进行研究,即把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与短期周期波动两者割裂开进行研究,对两者分别给予解释,分别分析两者各自的影响因素。

这被称为传统的“两分法”研究。

其中,研究经济增长理论的学者,着重研究经济的长期增长问题,而不考虑经济的短期波动,将决定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主要归为三大因素??人口增长、资本积累、技术进步。

而研究经济周期理论的学者,只分析去掉长期趋势后(称为“去趋”)的波动部分,而不研究趋势部分,不研究技术进步,将技术进步因素归入平滑的(线性的)、确定性的(非随机的)、外生的趋势项,假设它对经济波动不起作用。

在经济周期理论研究中,在总体分析框架方面,已逐渐由“自维持周期模式”,即认为每次繁荣都包含下一次衰退的种子,而每次衰退又包含下一次繁荣的种子,转向“冲击?传导机制”分析框架,即把经济周期波动的形成归因于冲击因素与传导机制的作用。

所谓冲击因素是指,使经济运行偏离其正常轨道的推动或扰动力量。

但是,对于冲击的类型或来源,各学派又有不同的认识。

如凯恩斯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强调总需求冲击(包括货币冲击);而货币主义强调货币冲击(名义冲击)的短期效应是经济波动的冲击源,认为在长期货币是中性的;理性预期学派强调经济波动源于未预见到的货币冲击,认为在理性预期下,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货币都是中性的,这为后来实际经济周期学派强调“实际冲击”(即与名义冲击相对的实际因素的冲击)埋下了伏笔。

从不同的角度,冲击还可分为正向冲击(推动经济增长的冲击)和反向冲击(阻碍经济增长的冲击)、持久冲击和暂时冲击、可预见冲击(或确定性冲击)和随机冲击、国内冲击和国际外部冲击等。

所谓传导机制是指,具有一定结构特征的经济系统,对冲击做出反应的过程。

这种反应可以是放大、或是缓冲、或是阻止冲击的作用。

决定传导机制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系统的制度结构特征、产业结构特征、需求结构特征、资源结构特征等方面的因素。

但不同的经济学家,对传导机制的确切性质,亦有不同的看法。

20世纪80年代以后,现代经济周期理论试图把对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与短期周期波动两者的研究由割裂走向整合,试图同时解释它们。

实际经济周期学派在“冲击?传导机制”框架下,把技术冲击从原来对经济波动不起作用的长期趋势中拿了出来,作为形成经济波动的冲击源。

这样,实际经济周期学派将经济波动的冲击因素归为供给面的技术冲击(实际冲击),这与凯恩斯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强调总需求冲击不同,也与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分别强调货币冲击(名义冲击)的短期效应或未预见到的货币冲击不同。

实际经济周期学派以技术冲击为核心,将形成经济波动的焦点集中在外生的、随机性的技术冲击上,认为在竞争经济条件下,技术冲击的动态影响是大多数宏观经济波动的原因。

此后,内生增长理论发展起来,同样强调技术因素的重要性,并将技术进步内生化。

这样,实际经济周期学派和内生增长理论又从不同角度回到了熊彼特理论。

但实际经济周期学派没有将技术冲击与产业变动相联系,而是强调随机冲击;内生增长理论在技术进步的原因和经济周期波动的传导机制方面,与熊彼特一样,没有与消费结构升级相联系,没有考虑需求制约、资源制约等约束条件。

这样,实际经济周期学派和内生增长理论并没有把长期增长趋势与短期周期波动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给予解释。

为了分析未来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态势,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根据马克思的论述,并综合借鉴熊彼特理论和现代经济周期理论的有关分析思路,着重阐明中国本轮经济周期冲击因素的特点,包括其类型特点、形成特点和作用特点。

其类型特点是正向技术冲击,即以房地产和汽车为代表的产业结构升级;其形成特点是由消费结构升级所推动,而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又是中国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加快的结果;其作用特点是同时产生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与短期周期波动,具体表现为高位增长与强幅波动的双重特点。

这样,可将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与短期周期波动统一起来进行分析,既可说明未来推动中国经济高位增长的一个重要客观因素(以房地产和汽车为代表的产业结构升级),又可说明为应对强幅波动的新挑战,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仍需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三正向技术冲击2002年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新一轮周期。

新一轮周期的经济推动力即正向技术冲击是以房地产和汽车为代表的产业结构升级,而产业结构升级又是由消费结构升级所推动的。

消费结构升级的突出表现是:居民消费结构由满足温饱需求的“吃、穿、用”阶段,向满足小康需求的“住、行”阶段升级;由百元级的小型耐用消费品向千元级的中型耐用消费品升级之后,又向着万元级,特别是数十万元级的大型耐用消费品升级。

由此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直接推动了房地产和汽车产业的发展,进而又带动了各种相关产业,特别是基础产业的发展。

这一发展态势符合发展中国家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一般规律。

从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情况看,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1个阶段:70年代末~80年代初。

这一阶段,有代表性的领先增长行业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即被称为“三转一响”的“四大件”。

如:手表年产量的增长率在1977~1981年,由21%一路上升到29%,随后增势下降。

自行车年产量的增长率在1977~1982年,由11.2%一路上升到37.9%,随后增势下降。

缝纫机年产量的增长率在1979~1982年达20%~35%,随后出现负增长。

第2个阶段:80年代中、后期。

这一阶段,有代表性的领先增长行业让位于彩电、音箱、洗衣机、电冰箱,即被称为家用电器“新四大件”。

如:彩电年产量在1982年上升到29万台,1984年突破100万台,1988年又突破1000万台;彩电年产量的增长率在1982~1988年(除1986年外)达54%~225%,随后增势下降。

家用电冰箱年产量在1982年上升到10万台,1985年突破100万台,1988年达758万台;家用电冰箱年产量的增长率在1982~1988年达55%~190%,随后增势下降。

第3个阶段:90年代初、中期。

这一阶段,有代表性的领先增长的带头行业转向房地产和轿车。

就房地产来说,因缺少房地产方面的较长的时间序列资料,这里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例,在1991~1996年,从其绝对量看,每年平均以新增1.6亿平方米的规模增长;从其增长率看,每年平均增长9.5%,随后增势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