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引起认知障碍的分子机制及其干预研究

合集下载

儿童认知发展中的认知障碍及干预方法

儿童认知发展中的认知障碍及干预方法

儿童认知发展中的认知障碍及干预方法儿童的认知发展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

然而,有些儿童可能会面临认知障碍的挑战,这会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儿童认知发展中可能出现的认知障碍,并介绍一些有效的干预方法。

一、自闭症谱系障碍(ASD)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认知障碍,其特征包括社交互动和沟通困难,以及重复刻板的行为模式。

干预方法之一是应用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来帮助儿童提高社交技能和沟通能力。

此外,认知行为疗法也可用于帮助儿童学会自我调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障碍(LD)学习障碍是指儿童在阅读、写作、数学等学习领域中出现持续困难的情况。

一种常见的学习障碍是阅读障碍,也称为失读症。

针对学习障碍的干预方法包括个别辅导和专门设计的学习计划,以帮助儿童克服学习困难。

此外,使用多感官教学法和学习策略也可以有效提高学习能力。

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认知障碍,其特征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

药物治疗是一种常见的干预方法,如使用甲基苯丙胺(俗称Ritalin)来改善儿童的注意力和行为控制能力。

除药物治疗外,认知行为疗法和家庭教育也是帮助儿童管理注意力和行为问题的有效手段。

四、智力障碍智力障碍是指儿童在智力水平方面存在明显低于同龄人的发展。

针对智力障碍的干预方法包括个别辅导和智力训练,以帮助儿童在认知能力方面取得进步。

此外,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教育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帮助智力障碍儿童发展其潜力。

五、语言障碍语言障碍是指儿童在语言表达和理解方面存在困难。

干预方法包括语音矫正和语言治疗,旨在帮助儿童发展语言能力。

家庭和学校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以提供支持和创造有利于语言发展的环境。

通过提供适当的干预方法,儿童认知障碍可以得到有效的帮助和管理。

然而,每个儿童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因此必须根据个体的需求和特点来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

此外,及早发现和干预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尽早解决问题并最大限度地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和学习能力。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生理机制及治疗浅析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生理机制及治疗浅析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生理机制及治疗浅析作者:李承强来源:《科教导刊》2012年第03期摘要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然而除了物质上的损失,还有难以弥补的心理上的创伤,创伤后应激障碍便是最常见的灾后心理创伤。

本文重点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致病因素、生理机制及其常用治疗方法。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心理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TreatmentAnalysis of th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sLI Chengqiang(School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natural disasters, especially earthquake in 2008, to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caused huge losses, but in addition to material losses, it is irreparable psychological trauma,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s the most common post-disaster trauma.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risk factors, 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and commonly used treatment.Key words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trauma psychology; psychotherapy; drug treatment近年来,自然灾害不断,2008年的汶川地震,2009年海地地震,2010年智利地震,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使得全社会对严重灾害的关切程度与救助力度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

(完整版)认知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完整版)认知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认知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认知是大脑皮层复杂高级功能的反映,任何直接或间接导致大脑皮层结构和功能慢性损伤的因素均可通过不同机制引起认知障碍,现将其归纳如下:(一)慢性脑损伤1.脑组织调节分子异常(1)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异常:大多数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及其相应的受体完成的。

这些神经递质或受体异常改变均可导致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认知异常。

1)多巴胺(dopamine):多巴胺是以酪氨酸为底物,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和多巴脱羧酶(dopamine decarboxylase)的作用下合成的。

研究发现:脑中多巴胺含量显著降低时可导致动物智能减退、行为情感异常、言语错乱等高级神经活动障碍。

例如,在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酪氨酸羟化酶和多巴脱羧酶活性及纹状体多巴胺递质含量明显卞降。

此外,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多巴胺过多也可导致动物认知功能的异常改变。

多巴胺受体有D1和D2受体两大家族,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大脑额叶皮层的D1受体功能低下和皮层下结构D2受体功能亢进双重因素有关,因此有人提出用D1激动和D2阻断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新概念。

2)去甲肾上腺素(nonepinephrine):去甲肾上腺素是最早被发现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是多巴胺经β羟化酶作用生成的产物。

在脑内,去甲肾上腺素通过α1、α2和β受体发挥调节作用。

在突触前,α2受体通过Gi蛋白介导,减少cAMP的生成和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的活性,减少蛋白激酶对N-型Ca2+通道的磷酸化,以至Ca2+通道关闭,Ca2+内流减少,从而对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起抑制作甩(负反馈调节);α2受体激动还可抑制在警醒状态下的蓝斑神经元的放电增加;在突触后,α1受体激动可引起K+通道开放,K+外流增加,神经元倾向超极化而产生抑制效应。

而α1受体激活则使K+通道功能降低,K+外流减少,神经元去极化产生兴奋效应。

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的现状调查、危险因素及早期干预研究

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的现状调查、危险因素及早期干预研究

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的现状调查、危险因素及早期干预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人面临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轻度认知障碍(MCI)作为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已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其主要危险因素,并探讨早期干预的有效策略,以期为老年人认知健康的维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通过文献回顾和实地调查,全面分析当前我国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的流行病学特征;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深入探讨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提出针对性的早期干预措施,以期延缓或逆转轻度认知障碍的进程,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本文期望能为相关部门制定老年人认知障碍防治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为广大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认知健康管理的有益参考。

二、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的现状调查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轻度认知障碍(MCI)的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全面了解老年MCI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一项广泛的现状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老年MCI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MCI的发病率约为10%~20%,而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中,发病率更是高达30%以上。

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老年MCI患者多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等症状。

这些症状不仅影响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也增加了他们跌倒、失智等意外事件的发生风险。

调查还发现老年MCI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生活方式、慢性疾病等。

其中,年龄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MCI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同时,性别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女性老年人MCI的发病率普遍高于男性。

为了深入了解老年MCI的发病机制,我们还进行了相关的生物学研究。

急性应激障碍心理干预研究

急性应激障碍心理干预研究

急性应激障碍心理干预研究:改良EMDR操作和案例赵丞智1.1 创伤性急性应激反应心理干预的意义:对经历创伤后那些急性应激反应比较强烈的受害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减轻精神痛苦、改善精神功能和生活质量、预防随后更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

1.2 研究方法及研究目的:本研究试图用运个案研究的方法(质的方法),对坠楼事件目击者当中急性应激反应比较强烈的当事人进行一个自行设计的干预和治疗。

目的是观察我们设计的干预方法的效果和反应,探索在ASD干预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

2.2 干预对象:坠楼自杀事件目击者当中急性应激反应比较强烈的当事人。

干预对象的选择方法:参考自评量表IES的得分,并参照DSM-Ⅳ的ASD诊断标准,以临床访谈的方法进行研究对象的选择。

具体操作是由一名精神科主治医师分别对IES得分>20的事件目击者逐个进行临床访谈,每个访谈时间控制在30-40分钟。

最后由访谈者根据诊断标准做出ASD的诊断。

干预对象的选择标准:在事件发生后四周,IES>20分,并且经临床访谈确认被访者的急性应激反应的精神症状符合DSM-Ⅳ诊断标准。

经过临床访谈,有4名目击者在事件发生后四周符合DSM-Ⅳ ASD诊断标准。

最后确定该4名目击者为干预的对象。

2.3 干预程序(intervention procedure):我们参照CBT和EMDR的操作常规[1,2],结合研究者自己的心理治疗经验,设计的本研究对ASD干预的操作流程如下所述,完成一次整个干预程序的时间(one session of intervntion)约50—60分钟。

Ⅰ、达成知情协议(informed consent to treatment):首先向干预对象简单介绍创伤、创伤性应激反应的概念和干预的必要性,以及能达到的可能效果,与干预对象的达成自愿同意积极与治疗者共同完成整个干预程序的口头协议。

同时向干预对象介绍有关EMDR治疗程序的内容,并说明可能的治疗效果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认知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认知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认知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认知是大脑皮层复杂高级功能的反映,任何直接或间接导致大脑皮层结构和功能慢性损伤的因素均可通过不同机制引起认知障碍,现将其归纳如下:(一)慢性脑损伤1.脑组织调节分子异常(1)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异常:大多数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及其相应的受体完成的。

这些神经递质或受体异常改变均可导致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认知异常。

1)多巴胺(dopamine):多巴胺是以酪氨酸为底物,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和多巴脱羧酶(dopamine decarboxylase)的作用下合成的。

研究发现:脑中多巴胺含量显著降低时可导致动物智能减退、行为情感异常、言语错乱等高级神经活动障碍。

例如,在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酪氨酸羟化酶和多巴脱羧酶活性及纹状体多巴胺递质含量明显卞降。

此外,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多巴胺过多也可导致动物认知功能的异常改变。

多巴胺受体有D1和D2受体两大家族,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大脑额叶皮层的D1受体功能低下和皮层下结构D2受体功能亢进双重因素有关,因此有人提出用D1激动和D2阻断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新概念。

2)去甲肾上腺素(nonepinephrine):去甲肾上腺素是最早被发现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是多巴胺经β羟化酶作用生成的产物。

在脑,去甲肾上腺素通过α1、α2和β受体发挥调节作用。

在突触前,α2受体通过Gi蛋白介导,减少cAMP的生成和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的活性,减少蛋白激酶对N-型Ca2+通道的磷酸化,以至Ca2+通道关闭,Ca2+流减少,从而对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起抑制作甩(负反馈调节);α2受体激动还可抑制在警醒状态下的蓝斑神经元的放电增加;在突触后,α1受体激动可引起K+通道开放,K+外流增加,神经元倾向超极化而产生抑制效应。

而α1受体激活则使K+通道功能降低,K+外流减少,神经元去极化产生兴奋效应。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干预研究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干预研究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干预研究引言:创伤经历是指个体在遭受生命威胁、严重伤害或触动基本生存价值体系的事件后所产生的创伤反应。

这些创伤事件包括战争、恐怖袭击、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以及身体或心理上的虐待等。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在创伤后出现的常见精神障碍,其特征包括回忆性克里病变、回避行为、情感麻木以及持续的恐惧和焦虑。

针对旨在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减轻受创个体的痛苦,并帮助其重新融入社会。

一、药物干预药物干预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干预的一种常见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苯二氮䓬类药物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SSRI类药物如帕罗西汀和舍曲林等被广泛应用于治疗PTSD,可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

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安定和阿普唑仑等可缓解睡眠障碍和紧张不安。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如氟哌酮可减轻PTSD患者的冲动和反应性症状。

然而,药物干预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并不能够解决患者的根本问题。

二、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通过调整个体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来治疗精神障碍的心理疗法。

CBT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干预中被广泛采用,其核心思想是通过重塑思维过程和行为反应来减少创伤事件的负面影响。

CBT的主要技术包括曝光疗法、认知重构和应激管理。

曝光疗法通过在安全的环境中暴露患者于与创伤事件相关的刺激条件下,帮助患者逐渐消除对刺激的恐惧和回避行为。

认知重构旨在帮助患者识别和重新评估与创伤相关的负性思维,改变其负面情绪。

应激管理则是通过教授应对技能,如放松疗法和问题解决技巧,帮助患者减轻应激反应并提高适应能力。

三、眼动脱敏与再加工眼动脱敏与再加工(EMDR)是一种结合了眼动刺激和心理疗法的新型治疗方法。

EMDR通过模拟快速眼球运动的模式,帮助患者重新处理与创伤事件相关的记忆,并改变其对创伤的情感反应。

EMDR的过程包括触发创伤回忆、引导患者进行眼动和进行正性自我陈述,通过与治疗师的互动和内部眼动,促进患者的自我疗愈力量。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

energy homeostasis.The nuclear receptors regulate target gene expression through the recruitment of coregulatory proteins,which act as scaffolds or plateforms for linking NRs with enzyme complexes that modify DNA and histones.As a transcriptional co⁃repressor for NRs,RIP140negatively regulates the transcrip⁃tion of target gene in metabolic tissue,such as adipose tissue,muscle and liver.In the absence of RIP140,genes expressions involved in metabolic pathways were upregulated including gly⁃colysis,triglyceride synthesis,TCA cycle,fatty acidβoxidation,mitochondrial electron transport and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RIP140may be a candidate therapeutic target for metabolism syndromes.Key words:RIP140;PGC⁃1α;energy metabolism;nuclear re⁃ceptor;transcriptional co⁃repression;histone deacetylase;gene knockout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张黎明,张有志,李云峰(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 100850)中国图书分类号:R⁃05;R749.720.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978(2010)06-0704-04摘要: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当机体遭受生命威胁或者强烈精神创伤后发生的精神疾病。

精神障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药物治疗研究

精神障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药物治疗研究

精神障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药物治疗研究精神障碍是指由于大脑中某些神经元和神经递质功能异常引起的一系列心理行为和情绪状态的异常,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

这类疾病给患者和家庭带来的心理和经济压力巨大。

因此,精神障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药物治疗研究吸引了许多科学家的关注。

一、精神障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1. 神经元神经元是精神障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发现,在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患者的大脑中,神经元数量、密度和功能都与正常人不同。

另外,研究表明,神经元功能的异常可能是由于神经元内部信号传递过程中各种电生理和化学过程的失衡所导致的。

2. 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神经元间传递信息的一种信号分子,对大脑功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研究发现,在精神障碍患者的大脑中,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转运过程都出现了异常。

如,抑郁症患者中的5-羟色胺含量明显降低,而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则出现了多巴胺和谷氨酸含量的异常。

3. 遗传各种精神障碍都有家族聚集现象,说明这些疾病的发生和遗传有关。

现在的研究发现,有些精神障碍与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有关,如双相情感障碍与基因CLOCK的多态性相关。

但是,并没有某个单一基因能够完全解释某一种精神障碍的发生,可能是由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二、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研究1. 抗抑郁药抗抑郁药是治疗抑郁症最常用的药物。

应用广泛的抗抑郁药有三环类抗抑郁药、选择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这些药物都能抑制一些神经递质在大脑中的分解和再摄取,从而增加它们在神经元间的浓度和活性。

但长期使用抗抑郁药也会产生耐药性和副作用,如性功能障碍、体重增加等。

2. 抗精神病药抗精神病药是治疗精神分裂症最常用的药物。

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抗精神病药有传统的倍他环素、氯丙嗪等和非典型的奥氮平、利培酮等。

这些药物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阻断多巴胺和谷氨酸受体,减少多巴胺和谷氨酸的活性,从而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

氧化应激诱导的神经元功能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研究

氧化应激诱导的神经元功能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研究

氧化应激诱导的神经元功能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研究概述氧化应激是指机体内的氧活性物质过量,超过胞内抗氧化能力时形成的一种紊乱状态。

氧化应激可引起神经元细胞内的分子机制改变,导致神经元功能异常,出现认知障碍等症状。

本文将以氧化应激诱导的神经元功能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研究为主题,深入探讨该领域的最新进展。

氧化应激的发生机制纳米粒子、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机体,并产生反应性氧类物质。

细胞在正常代谢产生的氧活性物质会受到抗氧化酶的清除,避免对细胞产生损伤,但当外部有害物质过量或抗氧化酶代谢异常时,氧化应激便会发生。

氧化应激过程中的氧活性物质,如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等,对细胞内分子结构、细胞膜、蛋白质等多个层面的结构和功能造成破坏。

氧化应激诱导的神经元功能异常氧化应激引起的神经元功能异常可通过多种途径产生,包括细胞凋亡、突触修复受阻、突触内钙离子增加等。

1. 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可引起细胞凋亡,造成神经元数量的减少。

其中,氧化应激对细胞膜的影响是细胞凋亡的最主要机制之一。

氧化应激改变了细胞膜和膜上酶的结构和功能,导致细胞膜破裂,进而引起细胞死亡。

2. 突触修复受阻研究表明,氧化应激会导致突触修复受阻,加剧神经网络的损伤。

氧化应激对钙离子和长期抑制因子等信号传导分子的影响对突触损伤有着直接的作用。

同时,氧化应激还可引起锁住凋亡的分子抗凋亡因子的增加,从而增加神经元受损后死亡的风险。

3. 突触内钙离子增加氧化应激还可增加突触内钙离子浓度,造成突触功能异常。

钙离子作为神经元突触内最重要的信号分子之一,可在突触传递神经信号和神经发育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氧化应激诱导的钙离子过载可引起突触功能的严重受损,从而导致认知功能的下降。

氧化应激诱导认知功能下降的分子机制许多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神经元膜的破坏和神经传递的障碍来实现的。

因此,氧化应激诱导的认知功能下降的分子机制包括两个方面:神经元在分子水平的信号传导、合成和调节机制的改变,以及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的不完善。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防与干预研究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防与干预研究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防与干预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是一种由于经历或亲身目睹创伤事件,如战争、自然灾害、暴力攻击等而导致的精神障碍。

PTSD 患者常常面临着反复、强烈的创伤回忆、噩梦、避免刺激、情感麻木等症状。

对于预防和干预PTSD的研究至关重要,下文将探讨该方面的现状和效果。

1.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前沿研究近年来,人们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研究者们发现,创伤事件后不同个体之间的反应差异很大,有的会恢复正常,有的则会出现PTSD。

在预防和干预方面的研究中,一些因素被发现与PTSD的发生具有密切关联,如创伤事件的类型、社会支持、个人心理弹性等。

这些研究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和干预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2. 预防PTSD的措施和效果预防PTSD的措施不仅包括对创伤事件的干预,也包括对个体面临创伤后的心理恢复过程的关注。

其中,创伤事件干预的目标是尽量减少创伤事件对个体的潜在影响。

例如,在自然灾害之后,提供紧急救援、心理支持和信息传递,可使个体在创伤事件后的心理适应更加顺利。

此外,由个体参与的社区康复工作也被关注为一种有效的创伤事件干预措施。

3. 干预PTSD的方法和效果对于已经发展成PTSD的患者,干预措施更加复杂而多样。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简称CBT)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干预手段。

CBT 通过帮助患者理解和重塑负面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有助于改善其PTSD症状。

其他的干预方法还包括药物治疗、眼动脱敏与再加工等。

这些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在不同人群中可能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说,它们都为患者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帮助。

4.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防与干预的挑战然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防与干预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PTSD的发生和干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定制化的干预方案必须与个体的特点相匹配。

创伤后应激障碍神经生物学和心理作用机制分析

创伤后应激障碍神经生物学和心理作用机制分析

创伤后应激障碍神经生物学和心理作用机制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精神疾病,主要由于个体经历了持续的创伤性事件,如战争、自然灾害、身体侵犯等等,导致了长期的神经生物学和心理影响。

这篇文章将会深入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神经生物学和心理作用机制。

神经生物学机制:在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时,许多研究都聚焦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和交感神经系统的异常激活。

HPA轴的异常激活会导致应激激素皮质醇的分泌增加,以及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增加,进而引发身体的应激反应。

这种异常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可能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出现焦虑、冲动和易激惹等症状。

此外,研究还发现在创伤后应激障碍中,患者大脑海马回和前额叶皮层功能发生异常改变。

海马回是负责记忆和情绪调节的脑区之一,而前额叶皮层则与决策制定和情绪调节相关。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可能出现海马回体积减小和功能异常,导致记忆力减退和情绪调节障碍。

前额叶皮层的功能异常可能使患者在应对创伤后的情绪和行为调节方面出现问题。

此外,神经传递物质的异常水平也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有关。

例如,谷氨酸和GABA(γ-氨基丁酸)作为神经递质在大脑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谷氨酸水平增加,而GABA水平降低,进一步导致神经传递的不稳定,加剧了疾病的发展。

心理作用机制: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作用机制涉及到记忆、恐惧和条件反射等多个层面。

首先,记忆在创伤后应激障碍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患者可能会经历无法忘记的创伤性回忆,这些回忆可能是以闪回的形式不断出现,导致患者体验到与创伤事件有关的强烈情绪和身体反应。

这种无法控制的记忆再现可能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此外,恐惧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也起到关键作用。

患者可能对与创伤事件相关的刺激产生过度的恐惧反应。

这种过度恐惧可能由于海马回和杏仁核的异常激活引起,这两个脑区分别与记忆和恐惧反应有关。

在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中,这两个脑区可能出现功能异常,使得患者对于与创伤事件相关的刺激的恐惧反应过度。

心理学对心理创伤和应激反应的研究和干预

心理学对心理创伤和应激反应的研究和干预

心理学对心理创伤和应激反应的研究和干预心理创伤和应激反应是人们在遭受强烈或突如其来的刺激时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和生理变化。

这些变化对个体的健康和生活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心理学一直致力于探索心理创伤和应激反应的机制,并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来帮助个体恢复和应对。

1. 心理创伤的理解心理创伤是指个体在经历一系列刺激事件后所产生的精神创伤。

这些刺激事件可能是暴力冲突、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严重疾病等。

在面对这些创伤性事件时,个体的心理状态会遭受打击,产生一系列消极情绪和认知反应,如恐惧、焦虑、回忆、噩梦等。

心理学研究指出,心理创伤的产生与多个因素有关。

其中,创伤的性质、个体的心理素质、社会支持、应对策略等都会影响个体对创伤的反应和恢复过程。

心理学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认知来理解心理创伤,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了指导。

2. 应激反应的表现应激反应是个体在遭受创伤后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这种反应通常在事件刚发生后立即出现,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

不同的个体对应激事件有不同的反应,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理反应:个体可能会出现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出汗、肌肉紧张等身体反应。

(2)焦虑和恐惧:由于创伤的威胁性,个体会体验到焦虑、恐惧、害怕的情绪。

(3)回忆和反复思考:个体可能不断回想起创伤事件,尤其是与事件相关的细节和画面,甚至再现性梦境。

(4)社交障碍:个体可能避免与他人接触,陷入孤立,对创伤事件进行封闭性的处理。

(5)注意力与记忆问题:个体可能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无法顺利完成学习或工作的任务。

以上应激反应的表现是个体面对心理创伤时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情况,但并非所有个体都会体验到相同的反应。

3. 干预和治疗方法心理学研究对于心理创伤和应激反应的干预提供了一系列方法和策略。

主要的干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支持:为心理创伤的个体提供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社会支持,让个体感到被关心和支持。

这有助于个体缓解负面情绪和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

老年认知障碍的发生机制和干预方法

老年认知障碍的发生机制和干预方法

老年认知障碍的发生机制和干预方法认知障碍是一种年龄相关的病症,常见于老年人中。

研究发现,认知障碍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有关。

本文将从老年认知障碍的发生机制和干预方法两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老年认知障碍的发生机制1.脑部结构变化脑部结构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神经元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对大脑的认知功能产生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老年人的海马体、额叶、颞叶和顶叶等区域的结构发生变化,这些区域与认知功能相关。

另外,脑小血管病变、脑中风等疾病也会影响老年人的认知功能。

2.神经递质的变化神经递质是大脑中的信使分子,能够传递信息和调节神经元之间的连接。

老年人的神经递质水平下降,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

3.代谢和免疫反应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代谢和免疫反应都会发生变化。

研究表明,免疫系统的衰老和炎症反应都与认知功能下降有关。

二、老年认知障碍的干预方法1.锻炼身体锻炼身体可以提高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

研究表明,身体锻炼可以增加脑的灰质量,提高血管功能和代谢率,同时还可以减少脑的炎症反应。

2.营养和饮食营养和饮食对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也有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摄入充足的Omega-3脂肪酸、叶酸、维生素D和E等营养素,对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有积极作用。

3.认知游戏认知游戏可以帮助老年人保持好的认知功能。

这些游戏可以提高注意力、记忆、反应和空间感知等认知功能。

4.社交互动社交互动对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也很重要。

研究表明,社交互动可以提高认知功能强度和颗粒度,并且可以增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

5.药物药物治疗是老年认知障碍的重要措施。

例如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以提高神经递质水平,而NMDA受体拮抗剂可以减轻血管病变所对认知功能带来的损害。

总之,老年认知障碍的发生机制涉及多个系统的功能和失调,干预方法多方面而有效。

老年人应该多进行身体锻炼、饮食进行调理,开展认知游戏,加强社交互动,以及适当使用药物治疗,以保持良好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

应激事件后危机干预策略研究

应激事件后危机干预策略研究

应激事件后危机干预策略的研究【摘要】:应激普遍存在,提倡正应激。

充分考虑当事人的认知因素、人格特质、健康状况和文化特征,探讨危机干预的新途径。

系统、全面地针对应激事件轻重以不同的危机干预,这一研究对“5.12”大地震及2008年末席卷全球金融危机对人们的影响具有特殊意义。

【关键词】:应激心理危机危机干预策略一、应激及应激源1、应激。

当人们谈到应激时,通常指的是来自我们周围所感受到的压力。

学生们谈到应激是因为考试成绩太差;父母们谈到应激是因为要养家糊口而带来的经济负担;不难看出,还有其它术语可以代替应激这个概念,分别是压力与张力,这种变化表明应激概念有多层含义。

从广泛意义上来讲,应激是不好的。

薛利把烦恼定义为:有破坏性或不愉快体验的应激。

在这种描述中,应激更像是一种愤怒、恐惧、担忧和激愤的状态,其核心是消极、痛苦的、有时是要避免的。

正应激表现的是一种愉快的满意的体验,如参加一个婚礼庆典,这是一种积极的应激,来强调应激带给我们的积极的一面。

正应激可以加深我们的意识,增强我们的心理警觉,还经常会导致高级认知与行为的表现。

2、应激源。

应激由紧张刺激引起的,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

给人造成紧张的条件和环境称之为应激源,也就是引起应激的刺激物。

它们可能来自生物方面;物理方面;心理方面,如情感剥夺;社会文化方面,如贫穷。

(1)工作(职业)应激。

工作(职业)应激产生于人与职业之间的相互作用。

可分为三类。

即组织特征和过程,工作条件与人际关系以及工作要求和职业特点。

工资待遇不公、经常调动、交流不够、任务分配不清等均可能是应激产生的来源;拥挤、噪音、照明不足、存在有毒物质和空气污染等均可能成为应激刺激物;工作中缺乏接受和承认,人际关系紧张,竞争和矛盾等同样可成为应激;有重复性工作、时间压力与限制、技术水平低、责任和才能未能充分利用或过度使用等。

(2)家庭危机和紧张。

组织家庭本身就是为了减少引起个人危机的某些因素,而家庭自形成之时,就开始遇到危机。

应激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应激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应激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应激成为了很多人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应激可以来自于各个方面: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经济问题等等。

长期以往,应激对于个体的身心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事实上,研究表明,应激还会对认知功能产生影响,并对人们的思维、记忆、决策等方面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将从应激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其机制进行探讨。

首先,应激对思维功能的影响不容忽视。

研究发现,长期处于高度应激状态的人往往面临思维能力下降的问题。

应激会引发脑内一系列生理反应,如释放大量的应激激素,特别是皮质醇。

这些激素的大幅增加会导致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力下降,进而影响思维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应激还会导致人们的情绪波动,使得思维受情绪的牵制,无法保持清晰、理性的思考状态。

其次,应激对记忆功能的影响同样显著。

应激会影响海马这一大脑结构的功能,从而影响人们的记忆过程。

研究发现,长期处于高度应激状态的人更容易出现记忆力减退、记忆障碍等问题。

应激时释放的激素会干扰海马内神经元的正常活动,进而影响记忆的编码和存储。

除此之外,应激还会引起神经炎症反应,损害神经元的健康,进一步削弱记忆功能。

此外,应激还会对人们的决策能力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长期承受高度应激状态的人更容易做出冲动、冒险的决策。

这一现象部分归因于应激引起的大脑前额叶皮质活动下降,从而影响了人们的判断和决策过程。

另外,应激还会引发人们情绪的波动,使得决策受情绪的干扰,难以保持理性的思考。

那么,应激对于认知功能的影响机制是如何产生的呢?一方面,应激引起的大量应激激素释放是影响认知功能的重要机制之一。

应激激素如皮质醇会对大脑神经元产生直接的影响,干扰神经元之间的正常通讯和信号传递。

另一方面,应激还会引发炎症反应,使得大脑发生损伤和炎症。

这些生理反应最终导致了认知功能的下降。

此外,应激还会对认知功能相关的脑区造成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从而影响认知过程。

如前文提到的,海马是一个与记忆密切相关的脑区,应激对于海马的损害会直接影响记忆功能。

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问题及干预措施研究报告

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问题及干预措施研究报告

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问题及干预措施研究报告摘要:本文旨在介绍军人在服役过程中遭受创伤后所可能经历的应激障碍问题,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复杂创伤后应激障碍(CTSD)。

通过分析问题根源,本文提供了一些干预措施,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自我管理技能,旨在为军人提供支持和帮助。

1. 引言军人在执行任务期间通常会遭受各种创伤事件,例如战斗、暴力事件、车祸、自然灾害等等。

这些事件无疑会对军人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使其面临着各种面临各种身心上的挑战。

长期的创伤体验会导致应激障碍等心理问题的产生。

而对于经历过创伤的军人而言,这些问题往往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生活和人际关系。

因此,应对创伤后应激障碍问题十分重要。

2.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常见的应激障碍。

它通常是由引起军人创伤的事件引起的。

PTSD可能与患者的军事生涯没有直接关系,但如果事件持续时间很长,或者直接威胁到他们的生命和安全,似乎出现的概率更高。

PTSD的症状包括闪回、噩梦、回避、冷漠和愤怒等等。

患者可能经历睡眠问题、积极避免触发因素、注意力和记忆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3. 复杂创伤后应激障碍(CTSD)复杂创伤后应激障碍(CTSD)在某种程度上与PTSD相同,但其源于一个更长、更持久和多重的创伤事件序列,例如儿童期的虐待、性侵、情感饥饿、被多次目击暴力事件等等。

CTSD的症状包括颓废、愤怒、冷漠和回避等等,这些表现模式可能导致患者失去信任、失去意义感、不合作等等,这也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其资源的获取和沉没。

4. 干预措施幸运的是,针对PTSD和CTSD的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自我管理技能已经深入研究。

治疗计划的效果主要取决于疗程、疗效、医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患者的态度和愿望,因此对于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治疗方式包括:a)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一种非药物干预手段,包括认知行为治疗、暴露治疗和眼动脱敏和再处理等等。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创伤事件,如自然灾害、暴力袭击、交通事故等。

对于一些人来说,这些创伤经历可能会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导致一种被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 PTSD)的心理疾病。

PTSD 不仅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干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 PTSD 的发生呢?这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要理解 PTSD 的神经生物学机制,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大脑的应激反应系统。

当我们面临威胁或创伤时,大脑中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会被激活。

这个轴就像是大脑中的“应急指挥中心”,它会促使肾上腺分泌应激激素,如皮质醇。

皮质醇能够帮助我们调动身体的能量储备,提高心率和血压,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以便我们能够应对危险。

然而,在 PTSD 患者中,HPA 轴的功能可能会出现异常。

一些研究发现,PTSD 患者的皮质醇水平往往较低。

这可能导致他们对应激事件的反应过度,难以有效地调节情绪和生理反应。

例如,在遇到一些轻微的刺激时,他们可能会出现强烈的恐惧、焦虑和警觉反应。

除了HPA 轴,大脑中的杏仁核也是与PTSD 密切相关的一个区域。

杏仁核被称为大脑的“恐惧中心”,它负责识别和处理威胁性的信息,并引发相应的情绪反应。

在创伤事件发生时,杏仁核会过度活跃,导致患者对与创伤相关的刺激产生强烈的恐惧和焦虑反应。

相比之下,大脑中的前额叶皮层则负责抑制和调节情绪反应。

在正常情况下,前额叶皮层能够对杏仁核的过度反应进行抑制和调节,使我们的情绪和行为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然而,在 PTSD 患者中,前额叶皮层的功能可能会受到损害,导致其无法有效地抑制杏仁核的过度反应。

神经递质在 PTSD 的发生和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血清素是一种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的神经递质。

研究发现,PTSD 患者的血清素水平往往较低,这可能导致他们更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焦虑和抑郁等症状。

认知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认知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认知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认知是大脑皮层复杂高级功能的反映,任何直接或间接导致大脑皮层结构和功能慢性损伤的因素均可通过不同机制引起认知障碍,现将其归纳如下:(一)慢性脑损伤1.脑组织调节分子异常(1)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异常:大多数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及其相应的受体完成的。

这些神经递质或受体异常改变均可导致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认知异常。

1)多巴胺(dopamine):多巴胺是以酪氨酸为底物,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和多巴脱羧酶(dopamine decarboxylase)的作用下合成的。

研究发现:脑中多巴胺含量显著降低时可导致动物智能减退、行为情感异常、言语错乱等高级神经活动障碍。

例如,在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酪氨酸羟化酶和多巴脱羧酶活性及纹状体多巴胺递质含量明显卞降。

此外,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多巴胺过多也可导致动物认知功能的异常改变。

多巴胺受体有D1和D2受体两大家族,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大脑额叶皮层的D1受体功能低下和皮层下结构D2受体功能亢进双重因素有关,因此有人提出用D1激动和D2阻断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新概念。

2)去甲肾上腺素(nonepinephrine):去甲肾上腺素是最早被发现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是多巴胺经β羟化酶作用生成的产物。

在脑内,去甲肾上腺素通过α1、α2和β受体发挥调节作用。

在突触前,α2受体通过Gi蛋白介导,减少cAMP的生成和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的活性,减少蛋白激酶对N-型Ca2+通道的磷酸化,以至Ca2+通道关闭,Ca2+内流减少,从而对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起抑制作甩(负反馈调节);α2受体激动还可抑制在警醒状态下的蓝斑神经元的放电增加;在突触后,α1受体激动可引起K+通道开放,K+外流增加,神经元倾向超极化而产生抑制效应。

而α1受体激活则使K+通道功能降低,K+外流减少,神经元去极化产生兴奋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剂量依赖性地上 调脑 N 受体 ;灌 胃还 可显 著降低东莨 菪碱 模型大 鼠脑皮质 内 A c h E活力 。 B o mi L e e 报道东莨菪碱可使小 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受损 ,口服知母皂苷 AⅢ可以明显改善模
型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胆碱酯 酶活力 ,抑制 T N卜a 和I L - I  ̄ 表达 的增加 。 胡雅儿团队的系统研究表 明,知母皂苷元 ( Z MS ) 口服可改善脑 内注射 l } 淀粉样肽 、东莨菪碱 、 I ) _ 半乳糖等所致模型的小 鼠学 习记忆功能 ;Z MS能提高细胞 M1 和 M2 受体的 mR N A表达和提 高m R N A的稳定性 ,从而促进 M 受体蛋白的表达 ,上调胆碱能 M 受体。
线索 和理 论依 据 。
应激引起认 知 障碍 的分 子机制及其干预研究
廖曼 晶 徐晓 罗焕 敏

暨南大学医学院药理学系,暨南大学医学院脑科学研究所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引起认知损伤的可能机制 ,寻找干预慢性应激所致认知障碍的小分子化合 物。结果 ( 1 )原代培养神经元经 1 、1 0 、1 0 0 p M 糖皮质激素处理后,细胞活性显著降低 ,凋亡增
化 。结论 ( 1 )糖皮质激素对细胞线粒体功能呈动态性的影响,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的糖皮质激素 会损伤神经元 的活性 ;( 2 )慢性应激会损伤大脑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 ,可能引起大脑的神经退行 性病变;( 3 )瑞香素能够改善慢性应激引起 的认知损伤。
甾体 皂苷抗痴呆研究进展
马百平 赵 阳 熊呈琦 张洁 康利平 余河水 袁建超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甾体皂苷是一类重要 中药活性成分 ,大量存 在于知母 、蒺藜、穿山龙 、黄 山药 、黄精、麦
冬等 中药 中,也是心脑舒通、地奥心血康 、盾 叶冠心宁片等成药制剂 的主要成分 ,这些主含 甾 体皂苷的成药在临床上显示 了良好的心脑血管活性和安全性 ,也说明了甾体皂苷的 良 好成药性 。
国内外多个团队进行 了甾体皂苷的抗痴呆相关研究 ,最具代表性 的是知母皂苷的研究 。徐 江平等报道了知母总皂苷 ( S A a B )对于脑缺血再灌注后引起 的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其可降低 缺血损伤后脑组织含水量 ,增加缺血组织 S O D活性,降低异常 MD A含量 ;对 衰老大 鼠 S A a B
表明,不同形式 可能对胰岛素信号通路产生不一样的影响。寡聚化 邸 对于海马神经元 中 以
及A k t 的损伤都表现为对蛋白磷酸化的抑制 ,而直接采用稳转 A P P / P S 1 基因的细胞上清损伤海马 神经元却发现了与组织中相似的 磷酸化降低而 A k t 磷酸化表达增加的现象。 。 应用同样的模型研究外周和 中枢 I G F _ 1 信号通路研究表明,6 月龄开始 A P P / P S 1 小 鼠出现 外周血清 I G F _ 1 水平降低 ,1 8 月龄时表现得更为严重 。6 月龄 A P P / P S 1 小 鼠海马内 I G F - 1 R对 其配体 I G 卜1的敏感性显著下降,其总蛋 白表达和 I G 】 1 mR N A表达较野生型对照小 鼠显著升 高 ,1 2 月龄的小 鼠 I G F - 1 R的 m R NA表达也开始升高 ,表明 I G F - 1 及其受体的基 因水平 出现代 偿性表达 。与胰岛素刺激中观察 到的现象不同的是 ,在 I G F - 1 作用下 ,脑片的 A k t 磷酸化表达 变化趋势与 I R磷酸化是一致的。体外实验也证实 ,A P P / P S 1 基 因的 C H O细胞 、用含 A 的条 件培养液处理的正常 C HO细胞、原代神经元细胞以及寡聚化 A p 处理 的原代神经元细胞对外源 给予 I G F的敏感性都显著下降 。 本实验系统地研究 了 A p 病变与外周和 中枢胰岛素、I G F - 1 信号通路变化 的关系,发现两条 信号通路在 A D病变过程中存在相似和差异之处 ,提示两条通路可能存在平衡调控作用 。研究结 果为深人 阐明 A D的复杂病理机制 以及寻找靶 向胰岛素/ I G F - 1 通路的 A D治疗药物提供 了重要
限的停( 9 )基 因表达芯 片 的结 果提 示 ,慢
2 6
2 0 1 3年 第 三 十 卷 第 二
性应激小 鼠海马内与钙离子信号通路 、突触囊泡循环等信号通路相关的蛋 白发生了显著变化,瑞香
素给药后的慢性应激小鼠 海马内 与D N A损伤修复、 免疫调节等信号通路相关的蛋白发生了显著变
多 ,A k t 磷酸化水 平下降 ;( 2 )1 p M 糖皮质 激素 处理 的神 经元 内 ,线 粒 体膜 电位 和 A T P 含量会 随
着时间先增高后降低 ;( 3 )I p M 糖皮质激素处理的神经元内 S Y N的磷酸化水平会随着时间先上升 后下降;( 4 )经不可预测应激源造模 4 周的雄性 昆明小 鼠,在水迷宫测试 中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 ,
2 0 1 3年第 三 + 券 第 =
检测中,我们发现 l 8 月龄的 删
P S 1 小 鼠海马 内胰岛素 m R N A表达显著降低 ,而 及 I R S - 1
mR NA表达则 明显 升高 。应 用稳转 AP P / P S i的 C HO细胞 和 原代 培养 的海马 神 经元 的进 一 步研 究
在 原平 台所 在象 限的停 留时 间显著缩 短 ; ( 5 )慢性 应激 4周 的小 鼠脑 内海 马 区 的 GR和 B D NF的
m R N A表达量显著减少 ,S Y N的蛋 白表达量显著减少并且磷酸化水平降低 , P S D 9 5 的表达显著减
少 ,S Y T 1 的表达无显著变化;( 6 )慢性应激 4 周的小 鼠脑 内海马 C A 1 区和齿状 回区出现核 固缩 、 深染的细胞 ;( 7 )5 M 的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或 1 、2 、4 p M 的瑞香素能显著抑制 l p M 糖皮质激 素引起的神经元活性降低;( 8 )与给予溶剂对 照的慢性应激小鼠相 比,给予 5 O m g / k g 米非司酮以・ 及2 r n g / k g 、8 m . / k g 瑞香素的慢性应激小鼠在水迷宫测试 中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 ,在原平台所在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