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综合考研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笔记

合集下载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笔记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笔记

西方政治思想史笔记(一)一到四章西方政治思想史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是研究西欧、北美一些主要国家的各种政治思想发生和发展历史的科学。

包括:(1)西方历史上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及其代表人物有关社会政治制度、国家组织和管理的观点、理论和学说;(2)各种政治思想的产生、发展及其相互争斗、更替的合乎规律的历史过程;(3)各种政治思想对现实社会发展的作用、意义及其在政治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

二、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特征三个阶段:(一)古希腊、罗马奴隶社会时期奠基时期,主要特征:1.整体国家观2.伦理国家观(伦理国家观:把政治的基础归结为道德,把国家的存在的目的说成是追求和实现“至上的善业”;国家被看成是实现某种伦理目标的工具。

)(二)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神学政治思想:(1)论证和维护教会统治地位的神学政治思想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2)教权和俗权的斗争成为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三)资本主义时期1.15、16世纪资本主义社会形成时期近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奠基时期。

特征:(1)“用人的目光”、从“人的经验”出发观察和说明社会政治问题,将政治思想奠基在新的理论基础—“人性论”之上;(2)开始把社会政治关系的内容看作一种“权力”关系,把国家基础和本质归结为权力,使政治问题和伦理问题分开,打破了古代的伦理国家观;(3)产生了近代资产阶级的主权理论,系统地论述了主权的产生、性质、归属等问题。

2.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繁荣时期,法学世界观;特征:(1)以人性为出发点,以人权(自然权利)为基础,用“人的眼光”,从人的共本性出发探寻国家的原则;(2)社会契约说是国家起源的主要学说;(3)个人主义国家观成为典型的国家观。

(个人主义国家观:强调个人先于国家,国家是实现个人权利的工具)3.19世纪时期转折时期,特征:(1)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丧失了革命时期的批判精神,成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士;(2)功利主义代替天赋人权理论,成为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自由主义成为主要的思潮;(3)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开始变为现实的、实证的,开始与解决现恃社会问题联系起来。

西方政治思想史笔记(徐大同)

西方政治思想史笔记(徐大同)

西方政治思想史笔记(徐大同)一、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一)文艺复兴(二)人文主义(三)人文主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四)文艺复兴时代政治思想家的贡献马基雅维利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学的基础;布丹建立了近代国家主权学说;托马斯.莫尔和康柏内拉肩乐了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二、宗教改革运动(一)宗教改革运动(二)德国农民战争三、路德宗教改革思想路德市16世纪德国著名的市民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领导者和鼓动者。

(一)其宗教改革主张1.“因信得教论”石路德提出的一种新的救赎理论。

(1)对上帝的信仰是救徒得救的唯一途径;(2)主张救徒凭借个人和理性解析《圣经》;(3)路德的救赎论否定了教会的特权,确认了个人自由的重要地位。

2.教会改革方向(1)建立民族、民主的教会,反对罗马教廷对德国的干涉和掠夺;(2)主张救徒平等,神职人员应为救徒的仆人;(3)政教分离,国家权力是唯一合法的世俗政治权力3.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反封建的斗争四、加尔文的政治思想加尔文是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最著名的领导人之一,是加尔文教的创立者。

(一)在政治思想上,加尔文主张得救预定论1.谁为选民,谁得救为上帝预先安排,教会对此无能为力;2.人虽受上帝的必然性约束,但人仍能追求他所没有的善和他所失去的自由的能力,3.人应积极进取,谁为选民以竞争中的胜负判定,胜者为上帝的选民,负者为上帝的弃民(二)加尔文主张君受神权1.君主的权力为上帝赐予;2.国家和政府的存在是必不可少;3.对暴君,人民也必须服从;4.君主只对上帝负责,受上帝监督(三)加尔文的政治思想适应了资产阶级中积极进取的人们的要求,在瑞士、法国、英国以及北美等地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五、闵采尔“千年王国”理想闵采尔是16世纪德国农民战争的杰出领袖。

(一)“千年王国”理想1.理性说认为给人们启示的不是神,是人的理性;理性引导人直通上帝,升入天国2.天国不应在彼岸,而应在现世中建立起来3.天国的建立应通过暴力的途径4.一切财产实行共有和共同分配一切人都有同等的劳动义务,人与人之间必须实现完全平等(二)闵采尔的思想反映了处于形成时期无产阶级的要求,“是不成熟的幼稚的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是对当时平民中刚刚开始发展的无产阶级因素的解放条件的天才余件。

(徐大同)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私人笔记)

(徐大同)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私人笔记)

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第一章.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概述第一节基本概念和历史传承一.基本概念政治制度:关于国家政权组织及其运作以及有关国家政治过程的一系列规则和安排,它包括国家的政体形式,国家结构,包括依据国家宪法和法律国家权力机构及其运作规程,包括与国家政权相联系的组织以及一切政治参与行为规则,如政党制度,选举制度,政治决策过程等。

特征:①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产生,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和生产力水平,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②政治制度与国家性质相适应,既表现统治者根本利益,又规定运用国家机器的基本规则③相对稳定性④其运行受社会制度其他方面及外部环境制约⑤决定统治者的统治方法⑥体现一国权力运作,政治决策及其他政治过程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政治系统:存在于一个社会系统中,是那些通过公认的权威来决定由谁以及多大程度上获得人民所珍视之物的结构和过程内容:①强调政治的结构和过程,强调各参与政治运作的要素形成了有机整体②由一系列与决策有关的互动行为和互动角色组成,相互作用与依赖二.西方政治制度的光荣遗产:⒈民主原则:民主政府,民主参与⒉共和原则:国家政治发展基于共同财富,共同利益,共同权力,权力平等⒊限权原则:对统治者权力的限制,宪政主义⒋公民权利原则:公民的法律地位平等三.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梗概:⒈代议制:根本性制度,意味着国家权力不再属于个人,而是由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构来掌控,法律由代表公共意志的立法机关制定,在代议制基础上可能产生其他的民主制度⒉普选制:衡量一国民主发展的重要指标,它既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也是当代西方国家确定其政权合法性的唯一标准⒊多党竞争机制:确定政治竞争的基本形式,各政党通过合法竞争争取国家政权,而而国家权力通过一定的规则在不同的政权中力量中进行分配,达到广泛的政治参与目的⒋分权制横的政治建制⒌确定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以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体现以实现人的基本价值为终极目标的政治理想⒍监督制度:囊括体系内外的立体监督体系四.历史性代表事件的制度意义与成就⒈光荣革命(Glorious Revelution)⑴概说:光荣革命发生于1688年,威廉和玛丽的入住主使英国以不流血的方式进入君主立宪制时代,遏制了詹姆士二世复辟以来的专制主义,形成了新型的“君主—议会”结构和中央权力分配置格局,开启了议会主权的先声,为责任内阁的形成及个人权利的保护辟出一系列制度创设,成为西方民主制度的榜样⑵“君主—议会”结构:自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不断上升,王权日益衰落,一系列限制王权和加强议会权力的制度设计出现,1689年《权利法案》形成了君主立宪的基本架构,议会独揽立法权并与之后的兵变法案一道确立了议会掌有军权。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笔记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笔记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笔记《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09版)是由我国著名政治学家徐大同教授所著,在内容上揭示了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轨迹,通过对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所经历的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权力政治观几个阶段的描述揭示了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规律及其值得借鉴的地方。

导论:1、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1)、政治思想的主要和基本内容集中反应人们围绕国家政权所进行的政治实践,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上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及其代表人物对待国家政权的态度和主张,即关于如何管理国家的主张、观点、理论和学说。

(2)、正式思想是由政治实践规定的,是其直接反应,并为其服务。

本节详细的叙述了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为我们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划定了范围。

2、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方法:(1)、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2)、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阶级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各种思想意识的基本方法。

(3)、坚持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4)、坚持寓评于介的方法。

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为我们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3、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1)、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时期的基本政治观;(2)、基督教神学政治观是西方中世纪的基本政治观;(3)、权力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的主流。

系统的阐明了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轨迹和脉络。

4、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1)、首先,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认识,提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水平,提高我们全民族的政治文化素质。

而政治素质是民族素质的核心。

(2)、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了解西方社会文化,有助于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促进我们包括西方在内的世界文化交流。

改革开放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

(3)、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启发我们的思考,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有力的说明了我们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理由和意义。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笔记(徐大同)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笔记(徐大同)

★D.L.★西方政治思想发展史★2008.6.1说明:《西方政治思想史》为自己强烈推荐的课外参考资料之一(另外一本为《政治哲学关键词》),此部分笔记是自己整理的,希望对学弟学妹能有所帮助;值得注意的是,力求在对主打的三本书目滚瓜烂熟的前提下阅读课外资料祝学弟学妹如愿以偿,顺利考入南京大学行政管理系~~~绪论一、研究的对象和范围1 、什么是政治?社会内部那些以社会共同体的公共权威为核心的权力关系的总和。

2 、政治思想:人类对于政治现象的认识、对于政治问题的主张和观点。

(1 )政治现象纷繁复杂,其核心是国家。

所有其它政治现象无不以某种方式与国家发联系。

故,抓住国家问题,就抓住了政治问题的核心。

(2 )Political Thought 是人们关于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国家的观点主张和理论体系。

3 、政治思想史:人类政治思想发展史。

4 、西方政治思想史。

二、研究意义1 、政治思想史是政治学与历史学交叉的学科,它首先是人类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习政治思想史,有助于完整地了解和深刻理解人类历史,特别是政治史。

三种类型的思想家(1 )宗教气质各大宗教的创始人,有对人生命运的终极关怀。

他们往往有着独特的人生经历,心灵体验,从而对宇宙和人生产生独到的理解,并据此创立了他们的教义。

他们创立教派,成为教主或神,其思想为信徒所信仰,人们根据其教导去生活,(“宗教就是对生活的理解和根据这种理解去生活”)它可以统治一个民族许多民族一个时代,甚至上千年。

(基督教二千多年,佛教更长)。

其特殊人格、气质、非凡魅力,信徒对其非理性信仰、皈依、如成为官方宗教,强制灌输。

世界上各种文化多都是由某种宗教孕育出来的。

也就是说是建立在某一种宗教思想家思考的基础上的。

(2 )学者型其知识渊博,思想深刻。

服膺其学说并按他们开拓的方向继续理性探索的人形成一个学派,使其思想得以延续发展,并传播到社会。

以知识理性和逻辑的力量征服人,其渊博深刻,具有说服力。

《西方政治思想史》全笔记

《西方政治思想史》全笔记

导言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政治思想是人们对于政治现象的认识、关于政治问题的观点和主张。

集中体现在关于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和管理国家的观点和主张。

政治思想的构成要素:对政治现象的描述、分析,对政治问题的价值选择。

政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构成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是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西欧和近现代西欧北美的政治思想发展史。

二、西方政治思想史发展的基本线索1、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思想。

2、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3、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三、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

1.有助于全面正确认识西方政治文化2.丰富有关政治学方面的知识3.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论水平4.认识政治思想发展的一般规律,提高分析认识政治问题的能力5.为中国政治现代化提供借鉴和参考第一章古典希腊城邦时期的政治思想第一节古希腊城邦制度与政治思想特点一、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

希腊人将科学、哲学与宗教、巫术区分开来,将从直接经验而来的技术上升为抽象的科学。

希腊城邦制度是产生政治思想的基础。

二、城邦制度的形成和特征希腊城邦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

城邦形成的三条道路和三种类型。

城邦制度的外部特征:小国寡民的规模和多元主义的政治格局。

城邦制度的内在特征:城邦是公民的自治组织。

城邦的基本社会结构,公民的地位和权利,发达的公共生活和政治辩论,政治体制的多样性,公民政治文化。

三、政治思想特点(1)(1)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观。

(2)(2)理性的政治思考与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

(3)(3)以政体研究为中心,以协调公民内部关系为主题。

(4)(4)公民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视角。

第二节柏拉图以前的政治思想一、早期自然哲学家的贡献早期自然哲学家的主要派别、代表人物和政治活动。

早期自然哲学家对西方政治观念形成的贡献:理性思考的开端及求知传统;宇宙秩序和人类社会;逻各斯和自然法;自然秩序和社会和谐、社会正义。

二、智者的活动和影响智者的产生和派别。

智者是民主生活繁荣的产物:智者的主要代表人物。

《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考研重点整理

《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考研重点整理

逻辑框架整理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第一节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1、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2、希腊政治思想的萌芽:荷马、赫西俄德3、早期立法家的政治思想:来库古、梭伦4、早期自然哲学家的政治思想●第二节城邦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特点1、城邦和城邦制度2、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三节智者和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1、城邦民主制的繁荣和思想界的变化2、智者的政治思想3、苏格拉底的活动和贡献●第四节柏拉图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国家的理念和正义的国家3、哲学家治国思想4、政体思想5、第二等好的理想国●第五节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3、城邦的起源、本质和目的4、政体分类及其变革5、对理想城邦的设计6、对西方政治思想的贡献第二章希腊化时期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第一节这一时期时期政治思想的特点1、城邦制度的解体和政治思想的演变2、种族和文化的融合及世界主义思潮●第二节斯多葛派的政治思想1、斯多葛派的产生和流传2、自然法思想3、人的精神自由思想4、人人平等思想●第三节波利比阿和西塞罗的政治思想1、政治学由希腊向罗马的转移2、波利比阿的政治思想3、西塞罗的政治思想●第四节罗马法学对政治思想的影响1、罗马法和罗马法学2、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对政治哲学的影响●第五节罗马基督教政治思想1、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2、奥古斯丁的双城论第三章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第一节 5—10世纪西欧的政治状况和观念1、5—10世纪西欧社会政治状况2、罗马传统和日耳曼传统的结合3、5—10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二节教权和王权斗争中的政治思想1、中世纪西欧的政教关系2、教权和王权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第三节托马斯·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信仰和理性3、教会和国家4、国家的起源和目的5、政体理论6、法的性质和分类●第四节城市的兴起和反对教会统治的政治思想1、城市的兴起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2、但丁的世界帝国论3、马西略的政治思想4、市民和农民异端的政治思想第四章 16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第一节社会状况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1、民族国家的兴起2、文艺复兴运动3、宗教改革运动4、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第二节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权力政治观3、共和理想和君主专制4、君主的统治方法●第三节路德和加尔文的政治思想1、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2、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思想●第四节布丹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国家理论3、主权理论4、政体理论●第五节法国反暴君派的政治思想1、反暴君派的产生2、浩特曼和莫耐的反暴君思想3、鲍埃西的反暴君思想第五章 17世纪欧洲大陆政治思想●第一节 17世纪欧洲的社会和思想状况1、各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2、科学和哲学的发展3、政治思想的世俗化●第二节格老秀斯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自然法学说3、国家和主权学说4、国际法的原则●第三节斯宾诺莎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自然权利观3、社会契约论4、思想自由权●第四节普芬道夫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自然法理论3、国家理论第六章 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和政治思想概况1、英国的宪政传统2、17世纪英国社会状况和革命的特点3、政治思想的特点4、革命时期各派政治思想●第二节霍布斯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国家的起源和本质3、主权学说和政体理论4、人民的自由和主权者的义务●第三节弥尔顿和哈林顿的政治思想1、弥尔顿的政治思想2、哈灵顿的政治思想●第四节洛克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对政治思想的清理和总结3、自然权利理论4、政府的起源和目的5、法治和分权第七章 18世纪法国政治思想●第一节 18世纪法国社会状况和启蒙运动1、18世纪法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2、启蒙运动的兴起和政治思想的特点3、启蒙时期各派的政治思想●第二节孟德斯鸠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法的精神3、政体和政治自由理论4、分权学说●第三节卢梭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平等理论3、社会契约论4、人民主权学说5、对政治思想的影响●第四节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1、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2、《人权和公民权宣言》3、革民时期各派的政治主张第八章 18世纪美国政治思想●第一节 18世纪美国社会和政治思想特点1、美国社会的形成和特点2、18世纪美国社会的政治斗争3、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二节潘恩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美国独立思想3、代议制共和政体思想4、人权理论●第三节杰斐逊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自然权利理论3、民主自治思想●第四节汉密尔顿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性恶论和精英论3、分权和制衡思想第九章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政治思想●第一节这一时期社会状况和思想特点1、德国社会状况2、政治思想的状况和特点●第二节康德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伦理学说3、国家学说4、永久和平思想●第三节洪堡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自由和个性3、国家作用的范围●第四节黑格尔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体系和方法3、市民社会和国家4、君主立宪制主张5、民族主义思想第十章 19世纪法国国政治思想●第一节 19世纪法国社会和政治思想特点1、法国大革命后的社会状况2、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二节孔斯坦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权利和自由3、分权思想●第三节社会主义各派的政治思想1、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2、空想共产主义3、无政府主义思想●第四节孔德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实证主义体系3、社会团结思想●第五节托克维尔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3、民主和平等4、自由和平等5、政治和革命第十一章 19世纪英国政治思想●第一节 19世纪英国社会和政治思想演变1、社会经济政治状况2、科学文化的发展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3、政治思想的演变和特点●第二节柏克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保守主义的社会政治观3、代议制思想●第三节边沁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功利原则3、政府理论●第四节密尔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对边沁功利思想的发展3、自由思想4、代议制争政府理论和主张●第五节斯宾塞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普遍进化论3、社会有机体论4、同等自由法则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第一节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对雅典民主政治评述:一方面,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公民政治,主要体现在:A 政府官职向全体公民开放,取消财产和等级的限制;B 公民大会构成城邦的权力核心,公民政治得到充分的体现;C 贵族会议形同虚设,贵族特权丧失殆尽;D 国家公职实行薪金制,进而为公民参政议政提供经济保证。

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

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

绪论一、研究的对象和范围1 、什么是政治?社会内部那些以社会共同体的公共权威为核心的权力关系的总和。

( 1 )所谓“权力关系”,是以强制力为后盾的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结成各种关系:伦理、宗教、法律、经济、政治关系等,这些关系把人们联结为一个社会整体。

政治关系的特点在于强制性,是一种权力关系。

( 2 )权力是社会组织的粘合剂。

①人类是社会动物,必须过群居生活,人又是不完美的,有缺陷的这就必然产生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整体的矛盾。

解决这个矛盾是政治学的主题。

假如人都如鲁宾逊一样孤独生活,或如天使般共同生活,权力就没有必要。

政治是群体生活需要,人类缺陷的补偿。

②与人的需求和欲望相比社会可供分配的有价值事物必然匮乏。

所以必须进行“权威性分配”。

( 3 )所以,人类与政治有不解之缘,尽管有人喜欢有人讨厌,但人类总是离不开政治。

( 4 )并非所有的权力关系都是政治。

强盗团伙、黑社会等内部有权力关系,但不是政治。

这种权力关系必须以“社会共同体”的公共权威为核心,在有国家存在的社会里,就是国家权力。

这样,政治强制性具有合法性特点。

2 、政治思想:人类对于政治现象的认识、对于政治问题的主张和观点。

( 1 )政治现象纷繁复杂,其核心是国家。

所有其它政治现象无不以某种方式与国家发联系。

故,抓住国家问题,就抓住了政治问题的核心。

①思想史传统:Aristotle 创立了政治学《政治学》是专门研究城邦问题的著作,它涵盖了城邦生活的各个方面。

Polis 是古代State 的一种特殊形式。

译为Polis-State 。

所以城邦学就是国家学。

Aristotle 把Politics 理解为“国家学”由他奠基,西方Political Thinker 直到战前都把国家作为政治学研究中心。

亚氏:Politics 治理城邦的理论与技术。

②语源学:西方主要语言中,Politics 都由Polis 衍生而来。

如:英文:Politics ,法文:Politique ,德文:Politik 。

《西方政治思想史》笔记

《西方政治思想史》笔记

西方政治思想史笔记整理导论追求民主、弘扬人权,是西方政治的主线 (2)第一章人文思想的起源:古代希腊政治思想 (3)Section A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城邦制度与政治思想的特点 (3)Section B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4)Section C柏拉图 (5)Section D亚里士多德 (6)第二章宗教与法:希腊化与罗马时期的政治思想 (8)Section A希腊化与罗马时期政治特点 (8)Section B罗马法:斯多葛派,罗马法的影响 (9)Section C罗马基督教与奥古斯丁 (10)第三章黑暗中的光明:中世纪西欧的政治思想 (12)Section A历史背景:5—10世纪的政治状况与理念、王权与教权 (12)Section B阿奎那的神权政治 (13)第四章政教分离的实验:16世纪的欧陆与英国政治的思想 (13)Section A马基雅维利 (13)Section B宗教改革:路德和加尔文 (15)第五章从君权走向民权:17世纪的欧陆的政治思想:斯宾诺莎 (16)第六章英式君主立宪:17世纪英国的政治思想(★) (17)Section A历史背景:宪政传统与光荣革命 (17)Section B霍布斯 (18)Section C洛克 (19)第七章法式议会共和制:18世纪法国政治思想 (20)Section A历史背景:启蒙运动 (20)Section B孟德斯鸠 (22)Section C卢梭 (23)第八章美式总统共和制:18世纪美国政治思想 (24)第九章青年马克思的思想来源:18C末19C初德国政治思想 (26)Section A历史背景: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建立 (26)Section B康德 (27)Section C黑格尔 (28)第十章法国大革命后的动荡: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略) (29)第十一章迈向现代国家:19世纪英国政治思想(★) (29)Section A历史背景:工业革命的完成带来国家发展与社会矛盾激化 (30)Section B边沁和功利主义 (31)Section C密尔和自由主义 (32)导论追求民主、弘扬人权,是西方政治的主线一、政治思想的含义a)政治是围绕着国家公权力展开的社会现象和实践管理活动b)广义的政治思想指人们对于政治现象的认识和对政治问题的观点和主张;狭义的政治思想指经过综合、分析和批判的考察而形成理论体系的政治学说c)政治思想的发展反映着其所在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关系与政治的具体实践二、政治思想史的含义、线索与研究对象a)政治思想史既是对政治现象的认识史,也是个人政治价值观念的发展史b)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可分为两个线索:①对政治现象的客观描述解释和分析(是什么、为什么:实证分析)②价值判断或选择(应该怎样:规范分析)c)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研究西方历史上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及其代表人物对①社会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的观点、理论和学说②各种政治思想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具体联系③各种政治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在西方政治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三、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分期a)自然政治观:古希腊、古罗马最早:神人分治,二元格局。

国际关系综合考研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笔记

国际关系综合考研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笔记

国际关系综合考研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笔记国际关系综合考研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笔记一、复习笔记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西方政治思想史是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其规律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可以归结为:1研究西方历史上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及其代表人物对社会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的观点、理论和学说;2各种政治思想产生、发展、演变的合乎逻辑的历史联系;3各种政治思想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具体联系;4各种政治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在西方政治思想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西方政治思想史就是通过对上述方面的研究,努力揭示西方政治思想发生、发展的具体过程和特征及其客观必然性,对各种政治思想作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为我们的改革开放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方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学习、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是指导我们研究西方政治思想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1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政治思想作为社会政治实践的反映,它的发生、发展从根本上说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以及由此所决定的社会政治、文化生活,是与社会的历史发展相一致的。

政治思想又有其相对独立性,有其自身相对独立发展的逻辑联系和规律。

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就是坚持政治思想发展的源和流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1)要从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经济关系、阶级关系以及政治实践的主要内容,从社会的历史、文化传统,从各个政治思想家的不同经历出发,去说明各种政治思想的内容,揭示各种政治思想所代表的特定阶级的利益。

(2)要说明政治思想家阐述其政治思想所特有的理论形式、方法,揭示各种政治思想之间,政治思想与哲学、宗教、科学之间的联系。

2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各种思想意识的基本方法。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重点整理(自己整理的超实用)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重点整理(自己整理的超实用)

逻辑框架整理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第一节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1、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2、希腊政治思想的萌芽:荷马、赫西俄德3、早期立法家的政治思想:来库古、梭伦4、早期自然哲学家的政治思想●第二节城邦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特点1、城邦和城邦制度2、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三节智者和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1、城邦民主制的繁荣和思想界的变化2、智者的政治思想3、苏格拉底的活动和贡献●第四节柏拉图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国家的理念和正义的国家3、哲学家治国思想4、政体思想5、第二等好的理想国●第五节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3、城邦的起源、本质和目的4、政体分类及其变革5、对理想城邦的设计6、对西方政治思想的贡献第二章希腊化时期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第一节这一时期时期政治思想的特点1、城邦制度的解体和政治思想的演变2、种族和文化的融合及世界主义思潮●第二节斯多葛派的政治思想1、斯多葛派的产生和流传2、自然法思想3、人的精神自由思想4、人人平等思想●第三节波利比阿和西塞罗的政治思想1、政治学由希腊向罗马的转移2、波利比阿的政治思想3、西塞罗的政治思想●第四节罗马法学对政治思想的影响1、罗马法和罗马法学2、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对政治哲学的影响●第五节罗马基督教政治思想1、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2、奥古斯丁的双城论第三章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第一节 5—10世纪西欧的政治状况和观念1、5—10世纪西欧社会政治状况2、罗马传统和日耳曼传统的结合3、5—10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二节教权和王权斗争中的政治思想1、中世纪西欧的政教关系2、教权和王权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第三节托马斯·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信仰和理性3、教会和国家4、国家的起源和目的5、政体理论6、法的性质和分类●第四节城市的兴起和反对教会统治的政治思想1、城市的兴起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2、但丁的世界帝国论3、马西略的政治思想4、市民和农民异端的政治思想第四章 16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第一节社会状况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1、民族国家的兴起2、文艺复兴运动3、宗教改革运动4、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第二节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权力政治观3、共和理想和君主专制4、君主的统治方法●第三节路德和加尔文的政治思想1、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2、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思想●第四节布丹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国家理论3、主权理论4、政体理论●第五节法国反暴君派的政治思想1、反暴君派的产生2、浩特曼和莫耐的反暴君思想3、鲍埃西的反暴君思想第五章 17世纪欧洲大陆政治思想●第一节 17世纪欧洲的社会和思想状况1、各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2、科学和哲学的发展3、政治思想的世俗化●第二节格老秀斯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自然法学说3、国家和主权学说4、国际法的原则●第三节斯宾诺莎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自然权利观3、社会契约论4、思想自由权●第四节普芬道夫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自然法理论3、国家理论第六章 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和政治思想概况1、英国的宪政传统2、17世纪英国社会状况和革命的特点3、政治思想的特点4、革命时期各派政治思想●第二节霍布斯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国家的起源和本质3、主权学说和政体理论4、人民的自由和主权者的义务●第三节弥尔顿和哈林顿的政治思想1、弥尔顿的政治思想2、哈灵顿的政治思想●第四节洛克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对政治思想的清理和总结3、自然权利理论4、政府的起源和目的5、法治和分权第七章 18世纪法国政治思想●第一节 18世纪法国社会状况和启蒙运动1、18世纪法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2、启蒙运动的兴起和政治思想的特点3、启蒙时期各派的政治思想●第二节孟德斯鸠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法的精神3、政体和政治自由理论4、分权学说●第三节卢梭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平等理论3、社会契约论4、人民主权学说5、对政治思想的影响●第四节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1、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2、《人权和公民权宣言》3、革民时期各派的政治主张第八章 18世纪美国政治思想●第一节 18世纪美国社会和政治思想特点1、美国社会的形成和特点2、18世纪美国社会的政治斗争3、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二节潘恩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美国独立思想3、代议制共和政体思想4、人权理论●第三节杰斐逊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自然权利理论3、民主自治思想●第四节汉密尔顿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性恶论和精英论3、分权和制衡思想第九章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政治思想●第一节这一时期社会状况和思想特点1、德国社会状况2、政治思想的状况和特点●第二节康德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伦理学说3、国家学说4、永久和平思想●第三节洪堡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自由和个性3、国家作用的范围●第四节黑格尔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体系和方法3、市民社会和国家4、君主立宪制主张5、民族主义思想第十章 19世纪法国国政治思想●第一节 19世纪法国社会和政治思想特点1、法国大革命后的社会状况2、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二节孔斯坦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权利和自由3、分权思想●第三节社会主义各派的政治思想1、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2、空想共产主义3、无政府主义思想●第四节孔德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实证主义体系3、社会团结思想●第五节托克维尔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3、民主和平等4、自由和平等5、政治和革命第十一章 19世纪英国政治思想●第一节 19世纪英国社会和政治思想演变1、社会经济政治状况2、科学文化的发展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3、政治思想的演变和特点●第二节柏克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保守主义的社会政治观3、代议制思想●第三节边沁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功利原则3、政府理论●第四节密尔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对边沁功利思想的发展3、自由思想4、代议制争政府理论和主张●第五节斯宾塞的政治思想1、生平和著作2、普遍进化论3、社会有机体论4、同等自由法则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第一节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对雅典民主政治评述:一方面,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公民政治,主要体现在:A 政府官职向全体公民开放,取消财产和等级的限制;B 公民大会构成城邦的权力核心,公民政治得到充分的体现;C 贵族会议形同虚设,贵族特权丧失殆尽;D 国家公职实行薪金制,进而为公民参政议政提供经济保证。

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版笔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版笔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一、生平和著作:《雅典政制》、他最有影响的代表作《政治学》。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他的学术研究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对知识的系统考察和全面把握。

2.他最主要的贡献:首次形成了自觉的学科分类意识,并对人类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将人类知识分为理论知识(研究神、宇宙)、实践知识(研究社会关系)、记忆知识(研究物)。

3.第一次把政治学和其他学科区分开来,并形成它独立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4.关于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城邦,研究领域:对前人的思想进行研究;比较政体;阐述理想社会。

他把政治学视为“最高主宰的科学、最具权威的科学”,政治学就是以实现城邦的善为目标的。

5.研究方法:历史和经验的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溯源法:由追溯城邦的起源认识城邦的本质;要素分析法:将城邦分解为最简单的要素,通过对要素的分析了解城邦的本质。

三、城邦的起源、本质和目的1)亚里士多德在探讨城邦起源时,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

他认为人按本性的要求必须过城邦生活,只有通过城邦生活,人的本性才能够实现。

人类的目的是实现三种“善业”:物质的富足、身体的健康和良好的道德,良好的道德即灵魂的善是最本质的,任何孤立的个人都不可能实现这三种善业,只有组织起来,形成城邦,才能做到这一点。

2)在与家庭和村社的比较中,城邦的本质显现出来。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是“至高而广涵的社会团体”。

因为人类生活可在城邦范围内得到完全的自给自足,人的善业在城邦中得以完成。

城邦的目的是“至善”,是公民的“优良的生活”。

3)个人与城邦的关系上,整体主义观。

4)亚里士多德对城邦本质的抽象的诠释包含着公民的普遍信仰,即城邦的公共生活是人类完善自身的必不可少的前提。

只有享受有这种公共生活的人才是完整的人,真正意义的人,实现了自身的本质。

5)亚里士多德指出,组成城邦的公民的本质决定了城邦的本质。

他认为有权参加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的人们才是真正的公民,而城邦是为了要维持自给生活而具有足够人数的一个公民集团。

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 整理版

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 整理版

西方政治思想史1,柏拉图柏拉图是古希腊城邦时代的政治哲学家,主要的政治哲学作品有《理想国》(或译《国家篇》),《政治家篇》,《法律篇》。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理想国》。

(1)理念论是柏拉图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

在柏拉图那里,理念被赋予特定的涵义,是现实世界的原型,范式,本原,是唯一真实的存在。

而被人们感觉到的经验事物和现象世界则是不真实的,不属于存在的范畴。

理念只能被某种高超的智慧所把握,真正的知识是对理念的认识。

政治哲学是对国家理念的认识和把握。

柏拉图首先从探讨个人正义开始,继而探讨城邦正义,认为合乎正义的城邦就是实现了至高的“善”的城邦,就是城邦的理念。

国家的正义体现在社会分工上,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社会分工是国家的基础。

国家应该有“统治”,“保卫”和“生产“三种职能,相应地,国家也应该分为三个等级,即是统治者(哲学家),辅助者(军人)和生产者等级。

一个好的国家应该具备四种美德,即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哲学家的美德是智慧,军人的美德是勇敢,节制不专属任何一个等级,它贯穿于全体公民,这几个等级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城邦就实现了正义。

(2)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

哲学家是最有智慧的人,是掌握了真知识和具备完美德行的人。

柏拉图提出废除私有制和家庭,对公民(哲学家和军人)实施教育,以哲学家的人治代替法治。

柏拉图最理想的政体是由哲学家执政的“贤人政治”,批评平民政体和僭主政体.(3)《法律篇》在坚持《理想国》的最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结合当时希腊的政治现实,对这些原则在国家体制和政策方面的具体实施进行了重要调整。

《法律篇》中,柏拉图仍然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但主张实行法治,接受了有限民主原则,在“第二等好的国家”里引进混合政体。

(4)柏拉图的政治思想对后来的新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教义,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乌托邦主义和17至18世纪资产阶级政治学说,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2,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

贵州大学政治学复试资料 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

贵州大学政治学复试资料 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

贵州大学政治学考研复试复习资料【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复习资料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第一节古希腊政治思想的产生一、古希腊的历史与自然条件自然环境与古代居民古代希腊世界的地理范围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屿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地理特点气温适宜,雨水充沛,多山,各地之间交通不便,不易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各城邦多沿海而建二、古希腊的城邦城邦的界定:一个以城市为中心,连同周围不大的一片农村所构成的独立的“城市国家”,每一个城邦都是自给自足的单位,各城邦之间互不隶属。

其显著特征是小国寡民。

面积为几十到一百平方公里,人口为数百到数千人,上万的并不多。

古希腊最著名的城邦是雅典和斯巴达城邦由三个身份集团构成:奴隶、无公民权的自由人和自由公民。

城邦的政治是多元的:一是指城邦林立,古希腊有数百个城邦;二是城邦政治制度的多样化。

三、政治改革与城邦政治体制古希腊有数百个城邦,各城邦之间的政治体制有很大的不同,形成了多元化的政治制度。

这种多元化的政治制度对古希腊的政治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雅典民主政治评述一方面,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公民政治:其一,政府官职向全体公民开放,取消财产和等级的限制;其二,公民大会构成城邦的权力核心,公民政治得到充分的体现;其三,贵族会议形同虚设,贵族特权丧失殆尽;其四,国家公职实行薪金制,进而为公民参政议政提供经济保证。

另一方面,雅典民主政治属于古代政治的范畴,只有成年男性的雅典自由人具有公民的资格,妇女和非自由人被排斥于公民政治和民主政治之外,所谓的公民权只是成年男性的雅典自由人的特权,所谓的民主政治只是存在于一定的范围之内,因而区别于现代社会的民主政治,后者的特征在于与自由的社会氛围密切相关,具有普遍性抑或全民性。

四、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一,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观第二,理性的政治思考与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第三,特定的研究主体和范围第四,公民的政治视角第二节柏拉图的政治思想一、生平、著作和时代背景原名亚里斯多克勒斯(Aristokles),后改名为柏拉图(Plato)身出名门,其母为梭伦的后代,其父为雅典末代国王的后裔,曾师从苏格拉底,创立了著名的阿卡德米学园(Academy)主要著作有《理想国》《政治家篇》和《法律篇》二、主要政治思想(一)理念与理想国理念:柏拉图认为,理念是现实世界的原型、范式和本原,是唯一真实的存在,是永恒不变的。

【盛世清北】北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笔记-北大考研辅导培训班

【盛世清北】北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笔记-北大考研辅导培训班

【盛世清北】北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笔记-北大考研辅导培训班盛世清北分享: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北大考研复试推迟数日,但是丝毫不会阻止2021届考生备考北京大学考研的决心。

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基础差的同学更该要早做准备,早规划。

为了帮助考生在北大考研中能成功上岸,盛世清北整理了北大各专业相关复习资料。

北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参考书:以下为盛世清北老师为大家搜集的网络参考书目资源,包括但不仅限于这些书籍:政治学概论参考书目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重点参考书目)孙关宏《政治学概论》(作为第一本的补充,结合第一本没有的知识点来复习)海伍德《政治学》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这本书考察的简答题、论述题较多)曹沛霖《比较政治制度》潘维《比较政治学:理论与方法》阎学通《国际关系分析》陈岳《国际政治概论》李少军《国际政治概论》宋伟《国际关系理论》孙学峰国际关系理论讲义王联《世界民族主义论》王联《中东政治与社会》国际政治经济学参考书目《国际政治经济学通论》王正毅;《国际政治经济学》朱文莉;《全球政治经济学》罗伯特.吉尔平《国际政治经济学概论》宋新宁、陈岳国际关系史参考书目1.《国际关系史》上册王绳祖武汉大学出版社(可参考法律版)2.《国际关系史》(现代卷)方连庆等北京大学出版社作者:方连庆、王炳元主编3.《国际关系史》(战后卷)方连庆等北京大学出版社作者:方连庆、王炳元主编4.《冷战后的国际关系》宫少朋等世界知识出版社作者:宫少朋、朱立群、周启朋主编5.《国际关系史》袁明北京大学出版社6.《国际关系史纲》何春超、张志、张季良编著法律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参考书目1. 《当代中国外交史》谢益显中国青年出版社2. 《当代中国外交》颜声毅复旦大学出版社3. 《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孙岩北京大学出版社4. 《香港模式与台湾前途》李义虎张植荣世界知识出版社5. 《中国边疆与民族问题》张植荣北京大学出版社战后国际关系与新中国外交参考书目1. 《国际关系史》(战后卷上、下册)方连庆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 《中国当代外交史:1949-2001》,谢益显,中国青年出版社3. 《新中国外交思想》,叶自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4. 《中国边疆与民族问题》,张植荣,北京大学出版社5. 《当代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杨公素,张植荣,北京大学出版社6. 《中东政治与社会》,王联,北京大学出版社7. 《国际组织》讲义,张海滨8. 《当代中国外交》,颜声毅,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9.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王泰平,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10. 《冷战后的国际关系》,宫少朋等,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比较政治学(含政治思想史)参考书目1.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该书内容在每年的真题中都会占到非常大的比重,是复习的重点书目。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政体思想整理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政体思想整理

西方政治思想史の政体思想整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托马斯·阿奎那(2018简答)、马基雅维利、布丹、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2017简答)、卢梭、潘恩、康德柏拉图(划分标准:掌权者人数+守法/不守法)→6种政体以统治者人数的多少为标准,将政体划分为三种,即:一个人统治的,少数人统治的和多数人统治的。

上述政体又有守法和不守法之分,因此共有六种政体:君主制、僭主制、贵族制、寡头制、合法的平民制、非法的平民制亚里士多德(划分标准:掌握统治权人数+政府的宗旨(正宗/变态))→6种政体1)亚里士多德对政体的界定:“政体可以说是一个城邦的职能组织,由以确定最高统治机构和政权的安排,也由以订立城邦及其全体各分子所乞求的目的。

”政体研究是亚氏政治学体系的主体,为真正完整的整体理论奠定了基础。

2)政体划分的标准:政府的宗旨(正宗、变态)和掌握最高统治权人数的多寡(一人、少数人、多数人)。

3)将上述两个标准结合起来,形成六种政体:依法治理的政体:A 君主制:一个人依据法律进行统治,是最好的政体B 贵族制:少数人依据法律进行治理,是次好的政体C 合法的民主制:多数人依据法律进行治理,是合法政体中最差的,但好于非法的政体不依法治理的政体:A 僭主制:一个人完全凭借自己的意志进行治理B 寡头制:少数人按他们的意志和利益进行治理C 非法的民主制:多数人恣意妄为,没有法律的极端统治亚里士多德认为,每一种政体都是依一定的条件存在的,所以每一种政体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

一个城邦实行什么样的政体,从根本上决定于这个城邦的社会历史环境和自身的社会结构,这种把政体问题与城邦的社会结构联系在一起进行考察的方法,对于后世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托马斯·阿奎那(划分标准:统治者人数+正义/不正义)→6种政体1)阿奎那基本接受了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分类学说。

他区分了正义的政体和非正义的政体。

如果一个自由的人的社会是在为公众幸福的统治者治理之下,这种政体就是正义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关系综合考研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笔

一、复习笔记
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西方政治思想史是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其规律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可以归结为:
1研究西方历史上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及其代表人物对社会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的观点、理论和学说;
2各种政治思想产生、发展、演变的合乎逻辑的历史联系;
3各种政治思想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具体联系;
4各种政治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在西方政治思想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西方政治思想史就是通过对上述方面的研究,努力揭示西方政治思想发生、发展的具体过程和特征及其客观必然性,对各种政治思想作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为我们的改革开放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方法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学习、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是指导我们研究西方政治思想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1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
政治思想作为社会政治实践的反映,它的发生、发展从根本上说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以及由此所决定的社会政治、文化生活,是与社会的历史发展相一致的。


治思想又有其相对独立性,有其自身相对独立发展的逻辑联系和规律。

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就是坚持政治思想发展的源和流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
(1)要从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经济关系、阶级关系以及政治实践的主要内容,从社会的历史、文化传统,从各个政治思想家的不同经历出发,去说明各种政治思想的内容,揭示各种政治思想所代表的特定阶级的利益。

(2)要说明政治思想家阐述其政治思想所特有的理论形式、方法,揭示各种政治思想之间,政治思想与哲学、宗教、科学之间的联系。

2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
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各种思想意识的基本方法。

由于政治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坚持从社会的经济关系、阶级关系出发,从不同阶级的利益矛盾、冲突出发,揭示出各种抽象的理论、观点所包含的阶级内容。

3坚持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在分析任何一种社会现象包括思想意识时,总是将其视为一个历史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对其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

在分析西方政治思想时,不仅要指出其阶级性质,而且要把它们放在其产生的历史条件下和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看它们是否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要求,是否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4坚持寓评于介的原则
寓评于介是在认识、描述、评价西方政治思想时应该采取的一种方法。

寓评于介就是将对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性质与价值评价与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完整、系统的认识、描述有机结合起来。

坚持寓评于介的原则就是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按照阶级分析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从政治思想与社会
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联系中,从政治思想自身发展的历史联系中,在对各种思想体系的介绍、描述中,努力做到对其完整准确的认识与评价。

三、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利政治观三个阶段。

1自然政治观
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基本政治观。

政治秩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政治秩序的建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2神学政治观
基督教神学政治观是西方中世纪的基本政治观。

这一时期,无论是维护教权的,还是维护俗权的政治思想,都是从《圣经》中或基督教的历史上寻找依据的。

甚至于“一般针对封建制度发出的一切攻击必然首先就是对教会的攻击,而一切革命的社会政治理论大体上必然同时就是神学异端”。

3权利政治观
权利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的基本政治观和政治思想的主流。

由于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这种政治观也经历了“应然”、“实然”和“将然”三个阶段。

(1)“应然”阶段
17、18世纪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是权利政治观发展的“应然”阶段。

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先进思想家纷纷揭露、鞭笞封建制度和专制主义是“毁灭”、“摧残”人性的制度,是不符合理性要求的,从而提出各种取代封建社会的符合理性要求的理想制度。

他们的观点主要有:
①平等的个人在理性(自然法)的指引下,可以通过协议(契约)重新建立一个能够保护个人“天赋权利”的外部力量——政治体(国家);
②把保护个人财产权看成首要的权利;
③主张民主和法治;
④强调人的内在力量和天赋权利(自然权利);
⑤主张重新构建政治社会。

这时的思想家们的目的在于反对封建神学所宣扬的启示和专制制度,排除外界所加给人们繁重繁荣枷锁,强调人的内在力量,从而引申出人的天赋权利,主张重新构建政治社会。

(2)“实然”阶段
19世纪直到20世纪前期,是权利政治观发展的“实然”阶段。

西方主要国家都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了近代的国家,许多国家也开始实现“产业革命”,向工业化过渡。

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日益暴露出来。

在政治思想上明显地出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分野和对立。

①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
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已是论证现实的合理性,已从探讨国家“应该是怎样的”转变为说明现实政权“是怎样的”以及现政权应如何运作问题。

为了缓和矛盾、稳定秩序,他们提出“协调”与“合作”;“秩序”和“安全”已成为主要口号。

研究和规范政府行为成为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主题。

②无产阶级政治思想
作为资产阶级对立面的无产阶级业已逐步由自在的阶级变为自为的阶级。

在思想上他们不仅批判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要求建立一个更为美好的新的社会主义制度,甚至要求用暴力推翻现政权,建立自己的政权。

(3)“将然”阶段
当代西方是权利政治观发展的新阶段,是“实然”和“将然”并存的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世界在经济上有了新的进展,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政治上人们对法西斯的统治深恶痛绝,民主化已成为世界潮流,新兴民族国家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与西方国家出现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形成对比。

西方政治思想更是派别林立,花样繁多,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但总的方向有两个方面:
①仍以维护和发展现存政权的思想为主。

②有的派别和思想家,开始揭露并批判现代社会的各种弊端,把一切都归结为现代化所造成。

同时他们提出西方社会已进入“后工业化社会”或“后现代社会”。

原来的社会构成和组织已不能适应要求,甚至已然“解构”,需重新建构,从而提出一套各自的“将然”的设想。

这些“设想”仍然没有离开西方社会基础和政治思想的传统。

四、学习西方政冶思想史的意义
西方政治思想史是人类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方历史上依次出现的各种政治思想,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有些至今仍具有重要的价值。

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1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认识,提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水平,提高我们全民族的政治文化素质。

全面提高民族的素质是当前世界形势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政治素质是一个民族素质的核心。

2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了解西方社会文化,有助于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促进我们与包括西方在内的世界的文化交流。

系统地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了解、认识西方文化,了解西方社会历史传统,促进我们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3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启发思考,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西方思想家在个人与国家、政府与市场、权力与制约、自由与法治、效率与公平等关系上所提出的一系列的观点、设想与方案,都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启发我们的思考。

西方为解决上述问题进行的理论研究中所包含的政治经验、智慧,对我们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