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现代教师与学生
教学设计第五章教学的过程方法与组织形式设计
教学过程的评价设计包括检查、测量与评价 等方面。教学效果的检查与测量可以通过 课堂提问、巩固练习、课堂作业、书面测 验、研究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教 学过程的评价设计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 学会自我检查和自我评价,促使学生自觉 调控学习过程,不断强化学习动机,逐步 增强学习能力,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中的 评价活动成为学生认识自己和教育自己的 一种教育方式。
理解阶段的教学设计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与知识学习 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思维形式或方式,考虑如何引导学 生开展分析、比较、综合和概括等思维活动,设计学生 同步参与教学活动的方式,以及如何激发与调动学生积 极的态度、情感,促进学生发展个性品质等。 巩固阶段的教学设计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 生对知识理解的分析,设计巩固训练的主要方式和练习 的基本内容,分析学生理解与掌握新知识过程中可能存 在的主要问题和主要障碍,设计有针对性的多样化的训 练和练习的主要方式与内容,特别是课堂与课后的训练 和练习的方式与内容,达到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有效 理解和掌握等。 运用阶段的教学设计应根据实际教学环境和条件, 针对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应用知识目标,为学生独立 和灵活地运用知识设计多种多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独 立性、灵活性、创造性等方面。
⑶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主要的方面体现在4个方面:再现功能、集 成功能、交互功能、虚拟功能。
6.班级教学组织形式的优点与缺陷
班级教学自16世纪产生以来,逐渐发展成为现代教学组织中最重要、 最常见的一种,直到目前,班级教学仍然是学校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 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⑴班级教学的4项优点:一名教师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个 教师的教育能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为在教师人数有限的 情况下扩大教育规模、普及教育提供了重要保障;以固定的班级为教 学组织形式,形成一个较大的教学群体,有利于学生相互促进与共同 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发挥集体教育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 主义品质;将学生编成固定的班级,形成一个比较严密的管理有序体 系,有利于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效率,而管理效率的提高又 有助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学校办学水平;班级授课制一般采取的是 教师设计、组织并上课,学生是在教师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指 导下进行学习,这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助于系统的科学文 化知识的传授。 ⑵班级教学的2个缺陷:难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 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性发展;对学生实践能力 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
现代教育学
教育学复习范围题型:单选、判断、名词解释、简答、材料分析、论述导论:一、教育学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思想或主要观点(判断或选择题)我们把教育历史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1.前教育学阶段第一,对教育的认识有一定的概括和总结,但这种概括和总结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第二,对教育的论述已经不少,但这些论述还散见在哲学、伦理学等著作中,还没有形成教育学的话语体系。
代表人物和代表作:①先秦时期乐征克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②《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对孔子有关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的言论、见解和论说的汇集③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2.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1)教育学雏形时期代表人物和代表作:①(捷克)夸美纽斯的1632年《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巨著,论证了班级授课制。
书中贯穿了他的“泛智教育”思想,探讨了“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②1693年洛克出版了凝聚自己毕生心血的《教育漫画》,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③1762年,卢梭出版了其后享誉全球的《爱弥儿》。
④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明确提出了“人类教育心理学化”(2)教育学学科形成时期教育学学科形成的标志——1806年,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的出版。
3.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1)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和拉伊《实验教育学》。
(2)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克伯屈的《设计教育学法》。
提出的基本观点有:第一:教育即生活。
第二:教育即个人经验的增长。
第三:教育是生活。
第四:学校的课程是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打破了原来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第五:教育教学中不再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才是教育教学的中心。
第六,在教育教学中药注重学生的创造性。
P84、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事实,教育问题或者是教育规律。
教育学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1、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三者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的变化,必然导致教育系统状况的改变。
3、信息教育的四大特征: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概念。
4、教育学的发展:《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过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康德《康德论教育》—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5、当代教育的现状: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教育学的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呈现多养化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教育学研究与教育时间改革的关系密切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6、教育学的价值:反思日常教育;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教育功能1、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2、教育功能的类型:从作用的对象看,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从作用的方向看,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多维度的复合分类3、教育的个体功能:1)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2)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第三章教育目的1、概念: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预期实现的结果。
2、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目的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3、教育目的的类型:价值型教育目的和功用性教育目的终极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外在教育目的4、教育目的的功能: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5、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取向和人的价值取向:社会价值取向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适应与超越问题,功利价值和人文价值,民族性和世界性。
现代教育学 第五章 现代教师与学生
有制裁成员权力的专业组织;
专业人员对当事人有极高的权威;
对与其合作的群体有支配权;
专业人员对职业投入感强; 有一套制度化的道德守则; 获得社会及当事人的信任。
3.教师专业的历史进程
从兼职到专职
玛格丽特· 米德(Margaret Mead)的“三喻文化”理 论
典型的工业文明时代则是“同喻文 化”占据主导;
网络时代则表现出“前喻文化”日益凸 显的文化传递模式倾向,但后喻文化与 同喻文化并未消失,从而呈现出“三喻 文化”并存的局面。
前喻文化的凸显使教师面临着 角色的重新定位,他必须自动从 高位上走下来,由传统的讲授者 向学生获取信息的支持者和促进 者转变,其权威不再是超越性的 外在的,而成为共有的对话性的, 师生关系逐渐趋向平等。
一是对学生的教育权威 社会赋予的教育责任、教育权利、社 会地位自然构成了教师的外在权威; 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评价手 段、师生关系构成教师的内在权威。
二是对社会的知识权威
教师是知识与真理的化身。 中国的传统神龛:天、地、 君、亲、师。
㈡ 现代教师的劳动特点
教师的劳动性质
教师的劳动是塑造人 的劳动,即从事劳动力 再生产、科学知识再生 产和社会成员再生产的 一种特殊劳动。
第五章 现代教师与学生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现代教师 一、现代教师的内涵 二、现代教师角色 三、现代教师的素质 四、现代教师专业发展 第二节 现代学生 一、传统学生观 二、现代学生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 现代师生关系 一、现代师生关系的理解 二、现代师生关系的变革 三、现代师生关系的重建
本章教学要求
教育学题库-第五章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一、填空1.现代意义的教师与古代意义的教师的本质区别是、、、。
2.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是通过教师职业在整个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所占有的地位资源来体现的,主要包括、、、。
3.教师享有的社会权利除一般公民权利外,还包括职业本身特点所赋予的专业方面的自主权,即、、。
4.教师职业是以为职责的创造性职业。
5.现代教师的职业形象包括、、。
6.一般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有三种取向,分别是、、。
7.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具体包括、、、、。
8.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又是。
9.学生的本质特点是以系统学习为主;是具有的人;具有明显的特征。
10.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方面、和环境方面。
11.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
12.在师生关系的诸类型中,是师生关系的主体。
13.教师的领导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型、型、型。
二、不定项选择1.现代意义上的“教师”与古代意义上的“教师”有着本质的区别,表现在。
A 多功能性B 专门性C 高素质性D 发展性2.教师职业的地位包括。
A 政治地位B 经济地位C 法律地位D 专业地位3.学生的本质特点是。
A 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B 是具有主体性的人C 以直接经验的获得为主D 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4.我国在1993年颁布的把“教师”界定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A 《宪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C 《义务教育法》D 《教师资格条例》5.下列不是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的是。
A 朋友角色B 管理者角色C 灌输者角色D 示范者角色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A 崇高的职业道德B 丰富的文化知识C 过硬的教学基本功D 高尚的社会地位7.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 无差别原则B 尊重儿童尊严原则C 无歧视原则D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8.教学中的“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第5章现代远程教育
第一代 19世纪中 适合自学的函
叶
授印刷材料
教育形态
函授教育
第二代 20世纪初 期
第三代 20世纪末 (现代远程 期
教育阶段)
广播、电视、 录音、录像等 视听手段。
广播电视 大学
现代信息技术, 网络学院、 特别是因特网 虚拟大学 和多媒体技术。
现代远程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是在教学过程中,学习 者与教师、学习者与教育机构之间准 永久性分离,通过多种现代传播媒体 与技术实现非面对面的教育教学形式。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2000
2.网络课程的特点
开放性:其体系和内容能够让教师方便的进 行调整和更新。 交互性:人机交互,师生,生生交互。 共享性:通过链接等多种方式引入丰富的动 态的学习资源,实现大范围的资源共享。 协作性:通过讨论、合作、竞争和角色扮演 等形式共同完成学习。 自主性: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
其他技术
① 数据库:Access、SQLServer、Sybase、MySQL、Oracle ② 流媒体技术
网络课堂
学习资源
答疑系统
学习社区
学习帮助
控制面板
三 虚拟学习环境
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 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 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也称虚拟学 习环境(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简称VLEs)或称学习管 理系统。
四 现代远程教育与教师
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提高教师学历
2003年9月教育部启动了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 ()一方面希望以信息化带动教师教 育现代化,另一方面推进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质量。
现代远程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学课件第五章现代教师与学生-PPT课件
(三)学生是完整性的人
理解
所谓“生命的整体性”,“是指人的生命是 多层次、多方面的整合体。生命有多方面、信仰的。任何 一种活动,人都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的方式 参与和投入,而不是局部的、孤立的、某一方 面的参与和投入。”
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是否应该给学生以真实生活 的教育?我们是否应该把现实生活中严酷的一面 告诉学生?譬如,我们是否应该告诉学生不作为 的忍耐与等待有时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策略?我 们过多地强调保护学生的自尊是否会削弱学生承 受挫折的能力? 真实生活的教育并非简单地向学生提示社会的阴暗 面,而是重在帮助学生从各个侧面去认知真实的 世界,不要理想化地苛求周围的一切;认识到学 校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可能差异,要为未来的人生 艰辛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尽可能多地学习回应 生活挑战的策略;等等。
赫尔巴特
学生中心论
代表人物:杜威(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 人物)
主要观点:学生对自己最了解(教师不 完全了解),最好的教育、教学是由学 生自己作主,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手, 儿童是教育中的太阳。
讨论
比尔· 盖茨给中学生的人生规则
比尔 · 盖茨在为美国一所中学的学生作报告时,提出了 11条被他称为学校教育没有告诉学生的人生规则: 1.生活是不公平的,试着习惯它; 2.现实世界不会顾及你的自尊,它会要求你在自我感觉 良好前实现目标; 3.你刚出中学校门时不会挣到 4万年薪,也不会是一个 使用车载电话的副总裁,直到你赢得了这两样东西时为 止; 4.如果你认为你的老师是个顽固的家伙,那就等着遇到 一个一流老师吧,你现在的老师是没有终身制的;
第二节 现代学生
一、现代学生的内涵
广 义: 泛指一切受教育的人。
狭 义: 各种教育机关受教育的人。
特狭义:学校中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教育原理第六章教师与学生
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
受教育者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对象, 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学习者
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是 学习活动的主体,积极参 与教学过程。
发展者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不仅 接受知识,还得到全面发 展,包括身心、个性等方 面。
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权利
学生享有受教育权、人格尊严权 、身心健康权等基本权利。
义务
教育原理第六章 教师与 学生
• 教师角色与职责 • 学生地位与权利 • 师生关系构建 • 教师教育理念与实践 • 学生发展与教育评价
01
教师角色与职责
教师角色定位
01
02
03
引导者
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促进者
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 目标。
学生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师长 、完成学习任务的义务。
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个性尊重
教育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 材施教,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优势。
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独立思 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面发展
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不仅注 重知识传授,还要注重能力培养和 人格塑造。
03
师生关系构建
师生关系的类型
家校合作
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 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素质与能力
专业素养
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 教育教学理论素养。
沟通能力
创新能力
情绪管理能力
与学生、家长、同事等 多方进行有效沟通。
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有效应对工作压力和挑 战,保持良好的心态和
情绪状态。
02
第五章 课程编制的基本理论的考察(一)
我国台湾的黄正杰、香港的李子健与黄显华从学科、经验、目 标和计划四个维度来界定课程,反映了课程发展中不同时期的概念与 分类的观点。 1、“课程”是“学科或教材”的观点。
2、“课程”是“经验”的观点。
3、“课程”是“目标”的观点。
4、“课程”是“计划”的观点。
5、“课程”是“研究假设”的观点。
因此,他们主张,“课程”的综合定义至少应当包括科目、经 验、计划、目标、研究假设等五种课程意义。
学科领域是以系统地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教养作用居主导 地位,同时伴有教育作用。
课外活动则不同,是学科外的领域,它以教育作用为主导,同 时伴有教养作用。
(三)课程的基本问题 所谓课程,就是在学校中教学什么,何时教学,如何教学的问题。 (1)谁来编制课程的问题;(课程编制的主体、其组织与权限问题) (2)如何选择和组织教育内容;(关于教育内容的选定标准或是原 理的问题) (3)关于课程的总体结构的问题;(它牵涉教育制度史、教育思想 史、是课程研究的固有对象) (4)如何评价和改进课程的问题;
格拉索恩则根据教学的实施程度将课程分为六种类别: 1、“建议的课程”,指学者构想、推荐的课程。 2、“书面的课程”,指政府公布的课程纲要。 3、“支持的课程”,指受到学校教师支持的课程内容与方法; 4、“被教的课程”,指教师所教导的课程内容; 5、“施测的课程”,指通过测验考试评价的课程内容; 6、“习得的课程”,指学生学习和经验到的课程。 这六类课程涵盖的层面包括:课程政策、课程目标、学习 方案、学习领域、学习科目、学习单元及教材等。
2、除了学校每节课的课程教学之外,还有其他的教育。课 程必须是教育的总体计划。
3、学习不是使儿童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之下的整个生活活动 的总体计划。 (三)“课程”概念的复杂性
教育学整理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第一节教师一、教师的概念(导论版)从广义讲,教师是对教育机构中所有工作人员的总称;从狭义讲,教师则专指教育机构尤其是学校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山香版)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
广义讲,凡是把知识、技能和技巧传授给别人的人,都可称之为教师。
狭义讲,教师指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
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二、教师职业的性质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化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教师职业经历了非专业化兼职教师、非专业化专职教师到专业化专职教师三个阶段。
1994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
2、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是教育者。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使之成为社会的一员。
教师主要通过三个方面的工作促进个体的社会化:搞好教学工作,做好思想品德的工作,全面关心学生的健康。
三、教师的作用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与纽带作用。
2、(加里宁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格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3、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
四、教师职业的特点: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教师的角色:1、教师的一般角色:①传道者。
教师负有传递社会道德传统和价值观念的使命,并引导和示范学生的做人、为业和治学之道。
②授业解惑者(或知识传授者)。
教师要把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积累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帮助解除他们学习中的困惑。
③榜样(或示范者)。
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④管理者。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
⑤朋友。
学生希望教师把自己当作朋友看待,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并分担痛苦、分享欢乐。
注:(山香版)⑥学者和学习者。
教师必须拥有渊博的知识,还需要不断的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现代教育学预测题
《现代教育学》试题库绪论一、单选题 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 D 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C A.《大学》 B.《论语》C.《学记》D.《礼记》二、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1.《论语》是孔子所写的有关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的著作。
(× )2.赫尔巴特在论述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时是以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 )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一、单选题 1.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A 。
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B.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C.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2.“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
这反映了 C 。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 3.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 A 双重性质。
A.上层建筑和生产力 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服务 C.为阶级斗争服务和为发展经济服务D.为发展经济服务和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服务4.在 A 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A.古代B.近代 C.现代 D.当代 5.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 D 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三代教育B.近代教育C.现代教育D.原始教育6.对于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国外比较典型的三分法是把它分为 B 三个阶段。
A.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阶段 B.萌芽阶段、独立阶段、科学阶段 C.萌芽阶段、独立阶段、发展阶段 D.形成阶段、独立阶段、理论深化阶段7.“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有关教育的论述见之于对后世影响极大的 B 。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孟子》 8.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著作是《 D 》。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思维导图 脑图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第一节 教师一、教师职业(一)教师的概念及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二)教师职业的作用于地位教师职业的作用1教师职业的地位2(三)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1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创造性职业2教师职业是需要持续专业化的职业3二、教师专业发展(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1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2(二)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师范教育1新教师的入职辅导2教师的在职培训3教师专业发展学校4同伴互助5教师的自我教育6三、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职业角色与形象(一)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1合理的专业知识2复合型的专业能力3崇高的专业道德4强健的身体素质5健康的心理素质6(二)现代教师的职业角色学习者和研究者1知识的传授者2学生心灵的培育者3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4学生学习的榜样5学生的朋友6学校的管理者7子主题88(三)现代教师的职业形象教师的道德形象1教师的文化形象2教师的人格形象3第二节 学生一、学生的本质特征(一)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二)具有主体性(三)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二、学生的地位(一)学生的社会地位(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三、学生的发展(一)学生发展的含义(二)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和阶段性1稳定性和可变性2不均衡性3个别差异性4整体性5(三)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身体发育水平持续提高,身体素质持续下降1学习目的多元化、实用化2价值观念多元化,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务实的人生观3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4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增多5网络生活成为大部分中小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6第三节 师生关系一、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一)良好的师生关系式教育教育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二)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三)师生关系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和校园文化二、师生关系的类型及其调节(一)师生关系的类型以年轻一代成长为目标的社会关系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关系以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为目标的心理关系(二)师生关系的几种模式放任型的师生关系专制型的师生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三)师生关系的调节师生关系的社会调节师生关系的学校调节师生关系的教师调节三、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一)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教师方面学生方面环境方面(二)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尊师爱生,相互配合民主平等,和谐亲密共享共创,教学相长(三)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第五章师生关系
1.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实施者。
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2.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的决议中指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业。
3.教师职业的发展经历哪几个阶段?非职业化阶段、职业化阶段、专门化阶段、专业化阶段。
4.教师职业角色最大的特点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简述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职业角色有哪些?(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
(2)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社区开放型的教师(5)教育教学的反思者(6)与其他教育的合作者5.教师劳动的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教师劳动创造性的表现: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教育机制(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6)教师劳动具有系统性6.教师微信分为权利微信和信服微信。
教师微信主要包括了人格微信、学识微信、情感微信三个方面7.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二)教师的知识素养(三)教师的能力素养(四)教师的个性素养(五)职业心理健康素养8.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哪几方面内容?(1)政治理论修养(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心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5)丰富的实践知识9.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又称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
它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10.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1)专业理想的建立(2)教师的专业人格(3)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主要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般文化知识)(4)专业能力的提高(是教师综合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5)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完善(动力)(6)专业自我的形成11.福勒布朗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三个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12.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师范教育奠基、入职培训、在职培训、自我教育(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13.如何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一)国家和政府对教师专业化的促进与保障(1)加强教师教育(2)制定法律法规(3)提高经济保障(二)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的主观努力(1)善于学习(2)恒于研究(3)勤于反思(4)勇于实践14.教师完善人格的重要标志与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是{良好的人际关系}15.“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师也”表明教师应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现代教师学导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现代教师学导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作业1(第1-3章)一、简答题1、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专业的特征是什么?答:(1)专业功能与专业伦理。
(2)专业知识和技能。
(3)专业训练和资格.(4)专业自主。
(5)专业教师有自己的专业团体。
(6)专业地位.2、师生关系的意义是什么?答:(1)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有着巨大的影响.(2)师生关系对学生的个性心理、社会能力和创造性等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3)师生关系不仅对学生产生影响,同样也影响教师。
二、论述题1、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提倡教师专业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答: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和谐的小康社会,关键是教育和人才资源。
而我国教育还比较落后,今后一定时期的主要问题是教育质量的问题,而质量问题的根本是教师队伍的素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关键.二、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理想,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基本任务。
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需要事实具备与之想适应的素质,这些都要求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因此,提倡教师专业发展在素质教育过程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师生互动的特点有哪些?答、(1)双向性,在课堂情境中,既有教师对学生心理发展和行为的影响,也存在学生对教师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从师生互动而言,学生个性多样性差异为教师提供了广泛的影响源,教师因材施教其实也是学生影响教师行为的一个表现。
(2)情感性,不仅情感互动是课堂中师生互动的重要内容,而求任何形式的师生湖动行为都会引起师生相应的情绪情感反映,情感互动在师生互动中居于核心地位.(3)同质性,课堂情境中的师生心理和行为互动的性质具有一致性。
(4)非言语互动作用的显著性。
师生间的非言语交流或互动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增加非言语交流或互动能够促进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分析题答:关于"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这样三点含义:第一,教师的工作是非常重要而且非常高尚的,他影响的是一个人的灵魂内。
《教育学》第五章课程主要知识点梳理
《教育学》第五章课程主要知识点梳理1、个别教师对学生进行谩骂、体罚或变相体罚的行为属于侵犯学生的(人格尊严权)2、个别教师随意宣扬学生的生理缺陷,属于侵犯学生的(隐私权)3、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就是违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权)。
4、学生的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权利是(人身权)。
5、我国法律法规中对中小学生身份的定位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和初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中小学生不承担任何社会义务)。
7、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索,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否则就侵犯了学生的(人身自由权)。
8、(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道德素养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
9、“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这句话是哪位教育家的名言(苏霍姆林斯基)。
10、教师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
11、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2、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13、《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儿童是(社会权利主体,具有独立法律地位)。
14、下列不是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是(服务者角色)。
15、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崇高的职业道德)素养。
16、(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称教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
17、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包括(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不包括(无差别原则)。
多选题1、学生本质属性是(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具有主体性的教育对象。
)2、学生不是被动的加工对象,他具有主体性,包括(独立性;选择性;创造性;自我意识性;调控性)。
3、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学生享有的权利包括(受教育权;人身权)。
4、根据我国《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学生享有的权利是(参加教育教学权、获得经济资助权、获得学业证书权;申诉起诉权;法定其他权)。
教育原理教学第五章教师与学生课件
03 师生关系与沟通
良好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增强学生对教师 的信任和尊重,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 动力和积极性。
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与他人 建立和保持良好关系的榜样,有助于 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有助于教 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从 而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社会性发展阶段
根据哈维格斯特的发展任务理论,学生社会性发展包括婴儿期、幼儿期、 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等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社会性发展任务。
学生教育需求
01
02
03
知识需求
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包括语文、数 学、英语等学科知识。
能力需求
学生需要培养各种能力, 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等,以适应未来 社会发展的需要。
情感需求
学生需要得到关注、尊重 和爱护,建立自信心和积 极心态,形成健康的人格。
学生个性发展
个性特点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 特点,如兴趣、爱好、性 格等,这些特点会影响学 生的学习方式和效果。
个性需求
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个性 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 方式和发展方向,以满足 个性发展的需求。
个性培养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 个性,发挥学生的特长和 潜力,帮助学生实现自我 价值。
重要性
教育伦理是教育工作的基石,对于维护教育行业的声誉、提高教育质 量、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
教师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热爱祖国,不得 违反国家教育方针。
爱岗敬业
教师应忠诚于教育事业,勤勉工作,尽职尽责 。
关爱学生
教师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 公正对待学生。
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第五章教育的基本理论(共37张PPT)
这样,现代教学就分化出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班级教学模式和活动教学模式。
第三节 优化教学的一般理论
学生〔主体〕
教学内容〔客体〕
教学即教师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和促进学生身心开展的教育活动。
六要素说: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工具、时间、 空间。
三、教学本质及其论争
• 1.优化教学是基于特定标准来评判的。 • 2.优化教学是革故鼎新的结果。
• 3.优化教学有一个历史进步过程。 •
二、优化教学的一般标准
• 〔一〕个人全面开展的质量标准 • 个人全面开展是现代教学的根本价值追求,也
是当前优化教学总的质量标准。
• 这一标准具体表现为: • 1. 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 2. 学生身心和谐开展。 • 3. 生动活泼主动开展。
• 即教学的核心价值追求:促进学生全面开展。 • 赞科夫提出“开展性教学〞。
• 3.教学是教育的根本形式 • 赫尔巴特: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二、教学的根本要素及其关系
• 〔一〕教学的根本要素
• 代表性的观点:
• 1. 三要素说:教师、学生、教材。
• 2. 四要素说: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二、优化教学的一般标准
• 〔二〕高效率标准,即合理投入下的效益最大化
• 教学活动会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这些消 耗的资源即教学投入;教学活动影响这学生身心的开展, 即教学产出。优化教学的效率标准,强调合理投入与高 效产出的有机统一。
的知识。?四书??五经?〔中国〕,文法、修 辞、辩证法等〔古希腊〕。
•
一、古代教学及其特征
• 〔三〕面向少数学生,教学具有等级性
• 学校主要为社会上层阶级子女开设。如宫廷 学校、官学等。
教育综合简答题整理
简答题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简述《学记》中的教学思想答:《学记》中的教学思想表现在:(1)主张启发式教学,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失去自信;向学生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
(2)强调教学要循序渐进,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不躐等”。
2、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学制)的发展趋势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要有利于国际交流。
3、简述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答:(1)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实施者。
(2)受教育者:既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也是自我教育与发展的主体。
(3)教育影响:是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发生作用的中介。
相互关系:上述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实践系统。
4、简述近代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答:(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5、简述现代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答:(1)教育的全民化;(2)教育的终身化;(3)教育的多元化(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4)教育的现代化;(5)教育的民主化(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专制性的否定);6、简述影响学制的主要因素答:(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人口发展状况;(5)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1、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答:(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2)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3)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4)教育还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性教师评价 是指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未来发展 为目标的一种教师评价制度。它是一 种双向的教师评价过程,建立在评价 双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和谐的气氛 贯穿评价过程的始终。而且,它不是 指某种单一的评价方式,而是一系列 促进教师成长和发展的评价理念和评 价方式的总称。
发展性教师评价倡导的五个基本理念 着眼于教师的未来,促进教师 整体素质的提高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评价 注重动态、纵向的形成性评价 把交流、协商、研讨贯穿于评 价的全过程 重视评价的基础性
教学档案袋是在某一时期不同情 境中产生的有关师生工作信息的 系统搜集,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 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进步。
它含有四个要素:目的、读者、证 据、反思,其中反思是关键要素, 贯穿于档案袋创建过程的始终。 它有三种类型:学习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就职档案袋。
4.教育行动研究是有效途径 行动研究的概念
我国的教师存在的问题
评价制度仍是奖惩性的,重结果而轻过程; 教师评价指标单一,无法与教师劳动的复 杂性、艰巨性相匹配; 教师评价手段陈旧,仍采用听课、查教案 等传统做法; 多数评价人员还做不到深入教师工作实际, 表面化、形式化严重等。
国外有两种发展性教师评价模式 一是英国的表现管理。 二是美国的教学档案袋评价。
1.教师的概念
教师是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需要 以自己的知识、智慧和思想品德向 青年一代传播人类知识财富和思想 意识,并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 需要的人的专业人员。
◆教师是教学活动
的主体,在教学 过程中发挥着主 导作用。
2.教师职业的发展
能者为师 智者为师
教师职业专门化(学校的产生)
3.教师职业本质
2.教师专业的建立
规范的教师职业道德 能标志教师的职业智能 规定教师的学历标准 专门化教师教育机构 专业提升的保障机制
3.教师专业的历史进程
从兼职到专职
有学问就可以当教师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
从专门到专业
教师的选定 教师的培养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 教师的社会地位、福利待遇的提高
从数量到质量
新课程在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 实施、评价和管理方面都较原来的课 程有了重大创造和突破,它是对原有 课程体系和观念的重大变革,是对原 有课程哲学观和价值观的重大调整。
㈡ 现代教师角色定位
1.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研究者
教师成为研究者意味着教师不再是 一个旁观者,不再等待专家学者去 研究与制订一套改革的方案与方法, 而是教师自己在实践中进行研究。
3.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发展的主体 旧观念 课程编制是课程专家们的事, 自己只是执行者;
教学是对固定文本的操作过程;
学生的学习只是接受由教师复 现的知识。
新观念Βιβλιοθήκη 教师不应再被视为课程变 革计划的忠实执行者,而要 成为课程开发者,并且创造 性地实施。
4.由学生学习的评判者转变 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含义
所谓校本培训,是指源于学校课程 和整体规划的需要,由学校发起组织 旨在满足个体教师工作需求的校内培 训活动,它是以教师个人发展需要为 出发点,以学校为培训场所的培训模 式。
3.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保障机制
奖惩性教师评价 通过对教师工作表现的评价,作出解 聘、晋升、降级、加薪、减薪、增 加奖金等决定。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工作的责 任感,而且可以形成自己对教学活 动的自觉意识,不断对自己的教育 行动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从而 促进自己的专业水平的提高。
观念
教师即研究者。
转变
工匠型教师
学者型教师
2.由独白者转变为对话者
独白者角色:“传道,授业,解惑。” 对话者角色:“接住孩子抛过来的 球。” 教师应设计问题,创设情景,激励思 考,启发引导。 教学的本质就是教师与学生彼此不断 轮流“抛球—接球”的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
学无止境——即组织的未完性需要不断地学习 保障学权——即组织与社会应当保障学习的实现 学为义务——即学习是组织成员必须完成的任务 学为利器——即学习是组织成功应对挑战的法宝
㈡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三阶段论
求生存阶段 调整阶段 成熟阶段
四阶段论
教学前关注阶段 早期生存关注阶段 教学关注阶段 关注学生阶段
五阶段论
预备生涯阶段 专家生涯阶段 退缩生涯阶段 更新生涯阶段 退出生涯阶段
两阶段论
职前教育 目的:预期社会化 形式:师范教育 在职培训 目的:继续社会化 形式:教师的教育
含 义
指教师从过去作为知识传授者 这一核心角色中释放出来,促 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 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角色特性
一是积极地旁观。 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 三是注意帮助学生培养自律能力。
角色定位
教师即研究者
教师即对话者
教师即课程开发者 教师即促进者
现代教师观的转变
教师人格观:师道尊严——人格平等 教师学生观:教育客体——学习主体 教师作用观:知识传授者——引导人 教育中心观:教育中心——学生中心 教师教学观:教懂知识——教会学习 教师资格观:教书匠——教育设计师
它是一种以参与和合作为特 征、以教师为研究者、以实践 情境为研究场所的研究形式。
行动研究的发展 行动研究始于二战期间,最早的 提出者和倡导者是美国社会心理学 家勒温(K.Lewin)。 20世纪60年代,英国课程专家斯 腾豪斯(L.Stenhouse)把行动研究 引入课程研究领域。
后来,英国的埃利奥特(J.Elliot)和 澳大利亚的凯米斯(S.Kemmis)继续发 展斯腾豪斯关于“教师是研究者”的 思想,分别提出了教师是“行动研究 者”和“解放性行动研究者”的观点, 从不同角度明确强调了行动研究对于 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美国教育家克伯莱的观点
健全的知识 专业的准备 强健的身体 健全的人格 生活的经验 社会的了解 正确的教育哲学
我国台湾学者龚宝善的观点
一个优良的教师必须兼具 “人师”和“经师”两重品质 与修养。
本书的观点 职业道德:厚德 知识基础:博智 (专业智能,通识智慧) 教学能力:教育技术,教育智慧, 教学仪态 身心素质:健康的身心
教师的劳动是塑造人 的劳动,即从事劳动力 再生产、科学知识再生 产和社会成员再生产的 一种特殊劳动。
教师的劳动特点
复杂性 再创性和重组性 示范性和多样性 迟效性和长效性 情感性和理智性 个体性和群体性
二、现代教师的素质
概念理解 教师素质指教师稳定的职业品质,它 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通过师资 训练和自我提高而形成的身心特征与 职业修养,它是教师履行职责所必备 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并决定 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全面发展有 重要影响的身心特点的总和。
四、现代教师的专业发展
㈠教师专业发展概述 1.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
关于教师定位的观点
教师圣职论 教师公务员 教师劳动者 教师职业论等
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性
教师职业的专业训练必需性 教师专业工作的不可替代性
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
◆就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 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 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 业道德,并逐步提高从教素质,成 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 业成长过程。
2. 加强教师培训是客观要求
教师培训主要有两种
校本培训 教师发展学校培训
产生
校本培训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最先在 英美等国产生。
出发点 校本培训根本出发点在于试图改变 传统师范教育在培训方式上重理论 教学轻实践能力培养的缺陷,试图 通过加强教师职前培养中教学实习 的地位,鼓励实习生通过实践,反 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探讨理论与 实践的相关性,在提高教学效能的 同时推动理论探索。
社会关系在教师职业中集中体 现,教师是社会在教育行业的 委托者、代言人。
4.教师的权利 一是作为一般社会成员的权利 (公民权:生存权,言论权); 二是作为特殊社会成员的权利 (教育自由权——制定课程计划, 选择教学内容与教材,选用教学方 法与手段,实施教育评价等)。
5. 教师社会地位
一是教师的地位决定于自身的作用与社 会支持(主要是经济); 二是教师隶属于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 当然,在不同社会,教师有不同的社会 地位; 三是教师地位的内容 ——政治、经济、 职业声望等。
在终身教育理念中,教育不再是一 种工具,也不再是一种外在于人的东 西,而成为人的内在需要。
教师不再是教育活动中的单纯施教者和唯 一主体,学生也不再是被教育对象和被动 的客体,学生必须成为教育的主体,教师 则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 的角色。 教师应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 地激励思考。
教师教育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
现代教育学 现代教育学
第五章 现代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现代教师 现代学生 现代师生关系
本章教学要求
正确理解教师的内涵、角色; 认识教师的专业素质及其启发意义;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其实现途径; 认识学生的内涵及传统学生观的弊病; 了解学生的社会化的内涵与内容; 认识师生关系的基本内容; 思考建设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
在客观主义知识观看来,知识是 静态经验积累的结果,是客观事 物在头脑中的反映,具有客观性、 普遍性、绝对性等特点。
这样,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向学 生灌输这种“客观的”、“普遍 的”、“绝对的”知识。
在建构主义知识观看来,知识并非对认 识对象的“镜式”反映,知识具有生成 性,它是在丰富复杂的真实情境中通过 人自身与环境的互动而建构生成的,不 存在“纯粹客观”、“价值中立”的知 识,根本不存在对认识对象的终极解释, 所有知识都有待于检验和反驳;认识者 也并非一面“磨光的镜子”,谁也不是 确定的知识主体和权威,也没有谁是知 识的客体。
5.教师的权威
一是对学生的教育权威 社会赋予的教育责任、教育权利、社 会地位自然构成了教师的外在权威; 教师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评价手 段、师生关系构成教师的内在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