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纤维化影像表现与鉴别
腹膜后纤维化的MRI表现_附4例报告_
经验交流腹膜后纤维化的MRI 表现(附4例报告)付 旷13,卜丽红1,王景林1,周 力2(1.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磁共振室,2.泌尿外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86)[摘要] 目的 探讨腹膜后纤维化的MRI 表现。
方法 本组经手术证实3例,穿刺活检1例。
男性3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52.5岁。
4例均作MRI 平扫,3例作CT 检查,2例作MRI 增强扫描。
结果 腹膜后纤维化早期,MRI 呈稍长T 1稍长T 2信号,中度强化;腹膜后纤维化晚期,MRI 呈稍长T 1稍短T 2信号,延迟期轻度强化。
结论 MRI 对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断和分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腹膜后纤维化;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中图分类号]R81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905(2004)03-0294-02 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 fibrosis ,RPF )是一种少见病,其主要病变在腹膜后,常压迫腹主动脉、髂动脉、下腔静脉、输尿管等结构,产生相应症状。
该病原因不明,目前认为可能与药物、肿瘤、感染、外[1,2]。
本文对4例腹膜后纤维化的临床资料和MRI 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1 临床资料本组4例,男3例,女1例,年龄45~60岁,平均52.5岁。
4例中3例经手术证实,1例经穿刺活检证实;2例有下腹部及腰部疼痛,3例有肾积水。
病史2~11个月。
1.2 检查方法4例均作MRI 平扫,其中2例作MRI 增强扫描,3例作CT 扫描。
1例作超声检查。
MRI 检查使用德国SIE ME NS harm ony 1.0T 超导成像仪。
使用体部相控阵线圈,屏气T 2WI haste 序列:TR =1000ms ,TE =60ms ;屏气T 1WI flash 序列:TR =108.4ms ,TE =4.8ms 。
层厚8mm ,层间距0.8mm 。
2 结果211 病变部位1例腹膜后纤维化位于腹主动脉前方,3例腹膜后纤维化位于腹主动脉前方及两侧方。
腹膜后纤维化有哪些症状?
腹膜后纤维化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腹膜后纤维化症状,尤其是腹膜后纤维化的早期症状,腹膜后纤维化有什么表现?得了腹膜后纤维化会怎样?以及腹膜后纤维化有哪些并发病症,腹膜后纤维化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腹膜后纤维化常见症状:背痛、低热、疲乏、下腹痛、胀痛*一、症状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60岁者多见,约占2/3。
男性发病较多见,是女性的2~3倍。
临床上分为发病初期、活动期和纤维板块收缩期3期。
1.疼痛初起可无症状,以后可出现疼痛,多发生于腰部或下背部并放射至下腹部、腹股沟区、外生殖器或大腿的前内侧。
疼痛为钝胀痛,开始为单侧,随病情发展可出现双侧痛。
2.亚急性炎症表现如下腹痛、肾区压痛、低热、白细胞计数增加、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和疲乏不适、厌食、恶心呕吐以及体重下降等。
3.腹部肿块大约1/3的病人可在下腹部或盆腔触及肿块。
4.压迫症状 75%~80%的病人出现输尿管部分或完全梗阻的表现,如肾盂积水、尿路刺激征、少尿或无尿、慢性肾功能衰竭和氮质血症等。
压迫淋巴管和下腔静脉可引起下肢水肿,但少见。
偶见压迫小肠或结肠而发生肠梗阻者。
静脉肾盂造影是最具诊断价值的方法,可表现为典型的三联征:①肾盂积水伴有上部输尿管扩张迂曲。
②输尿管向中心移位。
③输尿管受外部压迫的征象。
晚期双肾可均不显影。
*二、诊断本病临床缺乏特异性表现,早期极易误诊。
诊断往往在一些模糊症状出现后数月甚至数年才能作出。
病人常因腹膜后广泛纤维化、输尿管与大血管受压出现肾积水或肾功能不全时才就诊,而延误治疗。
当出现原因不明的中下腹痛、腰背痛,伴有肾盂、输尿管积水或肾功能受损时,应想到本病的可能,及时行影像学检查,以早期正确诊断。
确诊有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
已有应用CT引导细针抽吸来诊断本病获得成功的报告,也可经腹腔镜活检或剖腹探查。
此外在诊断本病时还应注意两点:1.是否为系统性硬化症的局部表现。
腹膜后纤维化可以是系统性硬化症的一部分,8%~15%的病人同时伴有其它部位的纤维化及相关疾病,如:盆腔纤维化、挛缩性肠系膜炎、Riedel甲状腺炎、眶后的纤维假肿瘤、硬化性胆管炎、纵隔纤维化等。
腹膜后纤维化的影像诊断
腹膜病变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8、结核病
• 慢性结核杆菌弥漫性腹膜感染,常继发于肺、肠 等结核病。
• 有腹胀、腹痛及结核中毒症状,腹部触诊有揉面 感。
• 常产生大量腹水,分隔包裹在腹腔内,因此,影 像学表现类似于囊性病变。
• 观察回肠末端有无异常,周围有无异常肿大的淋 巴结(主要表现为内有低密度的干酪坏死灶)。
• 大约有10%类癌患者会因血管紧张素分泌过多发 展为类癌综合征,临床表现为皮肤发红、腹泻、 支气管狭窄。
• 类癌转移到肠系膜时容易与小肠原发肿瘤混淆, 鉴别点为邻近肠壁因促纤维增生性反应而明显增 厚、回缩。
• CT表现为中央钙化的肠系膜肿块,通常合并肝脏 的转移,周围肠壁因促纤维增生性反应而增厚。
胃肠道外间质瘤
• CT表现:类似于恶性GIST
• EGIST体积常较大 • 以圆形或卵圆形为主,分叶少见 • 多呈不均匀性强化,边界清晰,瘤内无气-液平面 • 转移和播散:
肝脏和腹膜转移为主 腹水和淋巴结转移少见
病例1
• 男,56岁,恶性GIST(乙状结肠系膜)
病例2
• 病灶内出血和坏死常见,而且面积较大,CT多 表现为混杂密度,增强后明显强化。
以囊、实性为主的病变鉴别
• 以囊性为主: • 病史长短
• 病变形态、囊壁厚度 及间隔、强化特征
• 脏器表面压迹
• 结节、腹膜网膜及系 膜增厚、腹水等伴发 表现
• 是否有原发病灶
• 以实性为主:
• 鉴别较难,依据肿块 本身表现及伴发征象
• 同时结合病史及临床 资料
以腹水为主病变的鉴别
• 首先鉴别良、恶性腹 • 其次具体病变的鉴别
病例1
• 肝脏表现的显著的扇贝状压迹,脾脏基 本全部被吞噬。
腹腔及腹膜后病变的CT诊断
病例一:男性,70岁,纳差、乏 力、皮肤发黄2年。
病例二 患者男性 75岁 进行 性排尿困难5年
腰大肌脓肿
急性腰大肌脓肿多继发于肾及肾周间隙感 染。慢性腰大肌脓肿,多来源于脊柱结核。
CT:1腰大肌肿胀,增宽,中心低密度 区。值水样密度 2肾周筋膜增厚,脂肪 间隙消失。3肿块边缘强强化。
腰大肌脓肿
低分化脂肪肉瘤 鉴别诊断 畸胎瘤 脂肪瘤
患者 女 38岁 上腹疼痛半年, 查体:左腹部包块
腹膜后纤维化(RPF)
腹膜后少见疾病,发病率约1/20万。retroperitoneal fibrosis,RPF 病因:①特发性:大多为原因不明非特异性炎症②继发性:可能与恶性肿瘤、
外伤和手术、药物、炎症、放射线治疗、腹主动脉瘤等因素有关。继发性以 恶性肿瘤最多见,多为转移瘤,如淋巴瘤、结肠癌、乳腺癌、腹膜后的肉瘤 等;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肿瘤局部产生的5一羟色胺及其他代谢产物有关。 病理:特发性通常只发生于肾门水平至髂动脉分叉的腹主动脉周围,常伴有 明显的主动脉粥样硬化。RPF病变累及输尿管可致其狭窄,进而引起肾盂、输 尿管积水为本病的特征。严重者可伸延至腹腔内的组织和器官,如肝脾被纤 维组织包裹旧;少数可穿越膈肌至纵隔,累及硬膜外腔者更为罕见。良恶性 纤维化从大体病理上无特征性,恶性斑块除上述病理表现外,可见散在恶性 细胞。 临床:患者可有非特异的腰骶部钝痛、下腹痛、全身疲乏不适、厌食、恶心、 呕吐和体重下降等。下腔静脉受累狭窄至一定程度科出现下肢及阴囊水肿或 下肢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本病最易受压的器官是输尿管,约占75%。 CT表现:平扫 腹主动脉周围软组织肿块,部位为;双侧及前方。增强轻 度强化或不强化,延迟强化。
腹腔及腹膜后病变的 CT诊断
概述
解剖:腹膜腔分成肝上间隙、肝下间隙、 左膈胃底间隙、小网膜囊、结肠旁沟、膀 胱直肠窝等 腹膜后腔由前肾旁间隙、肾周 间隙、后肾旁间隙
腹膜后纤维化超声表现特征
腹部超声影像学腹膜后纤维化超声表现特征贾保霞 刘宇清 刘滨月 周富强 陈金华 黄雪兰 于淑敏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13.08.013 作者单位:518116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超声科 通讯作者:刘滨月,Email :tthxq369@ 【摘要】 目的 分析总结腹膜后纤维化患者超声声像图特征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12年10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确诊的13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超声声像图特征。
结果 (1)13例患者中原发性腹膜后纤维化10例,继发性腹膜后纤维化伴有肿瘤者3例。
(2)11例患者腹膜后腹主动脉中下段的前壁及两侧壁可见厚度不一的弥漫性条状低回声包绕,形态不规则,范围不等,1例表现为边界较清晰的低回声团块。
10例团块内部回声均匀,2例团块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少量细线状纤维分隔样稍高回声。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团块内未见明显的血流信号。
其中3例团块同时包绕下腔静脉,3例病变向下延伸至髂血管周围。
(3)11例患者(84.6%)伴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10例同时合并输尿管扩张。
肾积水合并输尿管扩张者可见低回声病变包绕输尿管。
输尿管局限性狭窄2例。
结论 超声检查可作为腹膜后纤维化首选的有效诊断手段。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腹膜后纤维化; 诊断Ultrasonograp hy of retrop eritoneal brosis JIA Bao-xia,LIU Y u-qing,LIU Bin-yue,ZHOU Fu-qiang,CHEN Jin-hua,HUANG X ue-lan,Y U Shu-min.Department of Ultrasound,the Long Gang Central Hospital of Shenzhen,Shenzhen 518116,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LIU Bin-yue,Email:tthxq369@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ultrasonographic features of retroperitoneal brosis (RPF).Methods Totally 13patients with retroperitoneal brosis from February 2000to October 2012in the Long Gang central Hospital of Shenzhe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In all patients who underwent ultrasound examination,there were ten cases of idiopathic RPF and three cases of secondary RPF with abdominal tumors.In 11cases,the masses were hypoechoic locating at retroperitoneum and surrounding the abdominal aorta without de nitive margin.One case showed hypoechoic mass with clear boundary.In ten cases,the internal echogenicity of masses were uniform.In two cases,the internal echogenicity of masses were uneven with a small amount of brous separator with slightly higher echogenicity .No blood was found in all masses.The encasement of inferior vena cava was found in three casesand the masses extended to iliac arteries in three cases.Hydronephrosis could be found in 11patients (84.6%)and ureter dilatation was found in ten cases.Ureteral localized stenosis were found in two cases.Conclusion Ultrasonography is a preferred imaging method in diagnosing RPF. 【Key words 】 Ultrasonography; Retroperitoneal brosis; Diagnosis 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 fibrosis ,RPF )系腹膜后结缔组织广泛纤维化,压迫血管、神经、胃肠道和输尿管出现临床症状,其中输尿管周围发生纤维化粘连,压迫上尿路引起肾积水和肾功能衰竭最为常见[1]。
腹膜后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SFT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M 36Y 反复右侧腹部闷痛1月,加剧5天。
神经鞘瘤
• 大多位于脊柱周围的腹膜后间隙内。 • 可伴有出血、囊变及钙化,但较少见。 • CT表现密度不均;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 • 增强扫描:典型表现为进行性延迟强化。 • 如发现肿瘤与神经相连或与椎间孔关系密切,则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影。 • 增强:早期不均匀强化,晚期呈渐进性强化。
谢谢
多汗和皮肤苍白,于发作数分钟后症状缓解。 •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快进慢出。
M 37Y 体检发现血压高1年余 最高血压达180/100mmHg,剧烈运动时伴胸闷不适,休息后缓解
胃肠道间质瘤
• 多位于腹腔内,少位于腹膜后间隙。 • 腔内型间质瘤形态典型,易鉴别;腔外型需鉴别。 • 与肠管关系密切。 • 较小者密度/信号均匀,较大者可出现囊变、坏死、周围血管增多。 • 若坏死部分与胃肠道相通时,可有气体进入肿块内部,甚至可见液平
病理
• 镜下特点:典型的SFT无固定结构,其特征为:细胞密集区 和细胞稀疏区相间,两者之间有粗的玻璃样变胶原,细胞密 集区瘤细胞呈短梭状、席纹状及人字形排列,细胞稀疏区含 有丰富胶原纤维或表现为粘液样变性,瘤细胞中夹杂小至中 等大的薄壁血管, 呈“鹿角样”分支,形成 血管外皮瘤样结 构。
薄壁血管, 呈“鹿角样”分支
临床表现
• 主要为表现为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 • 当肿瘤较大时可引起压迫症状(腹胀、便秘、肠梗阻、尿潴
留、排尿困难等)。 • 少许情况可引起副肿瘤综合征,如产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而
出现低血糖。 • 实验室检查及肿瘤标记物检查均阴性。
病理
• 大体标本:孤立性软组织肿块,多边界清楚或包膜完整,肿 块切面呈灰白色或淡黄色,质地从细腻到坚韧,可见黏液样 变区、囊性区、出血和灶状坏死。
腹膜后纤维化(腹膜后纤维变性)
腹膜后纤维化(腹膜后纤维变性)【病因】(一)发病原因约2/3的腹膜后纤维化发病原因不明,临床上将其称为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idiopathic retroperitoneal fibrosis);另1/3病例的发病原因可能与某些药物、肿瘤、外伤或手术、出血、尿外渗、辐射、非特异性胃肠炎症(如Crohn病)、阑尾炎、憩室炎,各种感染(如结核、组织胞浆菌病、梅毒、放线菌病)等因素有关,故称为继发性腹膜后纤维化。
(二)发病机制1.致病因素大量临床研究发现以下因素可能与腹膜后纤维化有关。
(1)自身免疫缺陷:临床资料表明,有8%~15%的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患者可同时伴有腹膜后以外的纤维化,其病史中有硬皮病、嗜伊红细胞增多症、结节性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小球肾炎、Riedle甲状腺炎、硬化性胆管炎、纵隔纤维化和眶后纤维假肿瘤等疾病,提示腹膜后纤维化可能是系统性硬化性疾病的一种局部表现,也表明本病可能与免疫缺陷有关。
(2)药物副作用:自1964年Grahacn报道服用甲基麦角酸丁醇酰胺(methysergide)的病人发生腹膜后纤维化以来,类似的病例报道相继见于文献中。
长期服用者,其腹膜后纤维化的发生率可达10%~12.4%。
此外,β受体阻滞药(心得安)、抗高血压药物(甲基多巴、利血平、肼苯哒嗪)、止痛药(阿斯匹林、非那西汀)等药物也可诱发本病,但它们与腹膜后纤维化的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3)感染与炎症:早在1948年Ormond就认为本病是一种腹膜后炎症,而Mathisen等则提出腹膜后纤维化可能与腹腔脏器和下肢病毒感染有关,综合文献中报道,与腹膜后纤维化相关感染和炎症有:结核、梅毒、放线菌病和各种霉菌感染等特异性感染;憩室炎、阑尾炎等非特异性感染;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皮肤和皮下组织的血管炎等与免疫因素有关的炎症性疾病;炎性肺损伤、血栓性静脉炎、胰腺炎等其它炎症性疾病亦可致腹膜后纤维化。
腹膜后纤维化的影像表现
. i . _ i …” …l}{ 『 . l
a i n u  ̄ m . J l k P n l g 1 1 r ll ae rs s r g . t 1 x ln 4 ・ i )1 1 i a m j l T 1 T T m… n h ^ 1da f1 1 i l- g T
i f r r F g e . 4 1 a i l I 州 … I  ̄ l l ne i o i ur : xa ¨ l la i, i,3l n k
【 考文献1 参 I 壤一 , 谜 之 L " I 母 l q M } Il 泮: II 托 ‘ t;F t l :
省 轻 、 绡 动 脉 垃 … 血 镗 0 ! 问 州 乐 . 利于 甜 { ! 戴 坷骨 , - 对 穗 擘 钙 比 m 性 , , . M l t v 消 晰 鼎 小 划 ili l : E t li + i , T 1 【r 缺 止 : 『需 陈 1 :A 一 叫 甘 上 不 静 l 蜴 使 f V映 皂 j l , j  ̄ J
法特代 I A『 渗断勒 ) 1 S { 『 l 永
” _ ”1/ 5
.I ¨:
l j l
, lu . 1 l :4 u 。 .4 —
刨 . 脉 寄 壹 和锄 符 一 l 衄 』 宣 瓤 * i ..  ̄l 水 曲 0 9。脱 5 I 宜 怍 如 一 常 观排l 种 。. 动 I 懈 }  ̄
. 9 I1 q) : i  ̄+ 章 l 盎 刮 . 螺 1 | Z t L l l 警 ¨ l I 话造 移 、 E 玎・ 哽 rJ 迎 上 内 柚慷 的睁 l I l 1被 q 《 2’ 2 】 I 0 1l 。I一 3
先. 像先 . 圈 近 『 动 隙 日 稍 : 【 5 = c 撑 行
腹膜后纤维化的CT诊断与鉴别
腹膜后纤维化的CT诊断与鉴别目的分析腹膜后纤维化的CT影像表现,探讨CT在腹膜后纤维化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10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纤维化的影像资料并进行总结。
10例均行CT平时及增强检查。
结果10例病灶中9例为肿块型,1例病灶呈弥漫性分布;肿块型病灶包绕下腔静脉、腹主动脉、腹腔干及一侧或双侧输尿管等,增强扫描病灶强化程度呈轻中度为主。
弥漫型病例累及范围较广泛,肾周组织、肝脏被膜及胸膜均见受累改变;肿块表现为密度均匀、形态欠规则并弥漫增厚软组织影。
结论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更全面地显示腹膜后纤维化的表现及其侵犯范围,为鉴别诊断提供非常有价值的线索,对临床诊断腹膜后纤维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标签:腹膜后纤维化;螺旋CT;诊断腹膜后纤维化是一种少见病,其主要病变在腹膜后,常压迫腹主动脉、髂动脉、下腔静脉及输尿管等结构,产生相应症状。
该病原因不明,目前可能与药物、肿瘤、感染、外伤或手术等因素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1]。
腹膜后纤维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晚期由于腹膜后广泛纤维化导致输尿管与大血管受压而出现肾盂积水、肾功能不全、下肢水肿等[2]。
近年来普遍认为这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但由于症状隐匿,缺乏特征性表现,所以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常致误治[3]。
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5月~2015年6月经手术及活检病理证实的10例腹膜后纤维化病例,对其CT影像特点进行总结,提高对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15~57岁,平均年龄36岁,自发病至确诊时间为2个月~3年,平均约1年。
10例中有4例以进行性腹痛及腹胀痛为主要症状,其中1例有中等量腹腔积液;2例有肾积水及肾功能损害;1例于超声检查时发现肾脏、输尿管积水,但没有肾功能异常;3例患者发热,以长期中低度热为常见;实验室检查:血沉增快2例;C反应蛋白增高及肾功能异常2例。
1.2影像学检查使用日本东芝Asteion SUPER全身4排多层螺旋CT机。
腹膜后纤维化ppt课件
10
病理
A.硬化组织被炎症细胞 浸润(弥散型+结节型) B.血管周围炎症细胞聚集 (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 C.粗大、成束的纤维化组 11 织
分期
早期: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 增生的毛细血管、胶原蛋白组成;
晚期:大量无炎症细胞及无血管的纤维化 组织构成。
12
临床表现
发病率:1/10万,好发于50~60岁,儿 童罕见 男性多发,男女比例大约为(2~3):1
腹主动脉瘤慢性破裂、渗漏与腹膜后纤维 化: (两种学说)
1.动脉瘤慢性或亚急性渗漏引起的反应性炎 症。 2.免疫性反应导致瘤周纤维化。
9
发病机制
左:免疫反应 右:炎性反应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一种氧化LDL和蜡样质的混合物从破裂口溢出,引起过 度的局部免疫反应。巨噬细胞吞噬氧化LDL和蜡样质,介导炎症反应。
6
病因
继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约占1/3
恶性肿瘤(8%)、炎症、外伤、手术、放射线治 疗及某些药物(如麦角新碱类) 石棉吸入 过量吸烟等
7
发病机制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
炎性腹主动脉瘤
动脉瘤周围腹膜后纤维化
三者组成慢性主动脉周围炎(CP)的疾病谱 三者在本质上有着相似的组织病理学特征
8
发病机制
腹膜后纤维化
1
CT
CT横断位
CT横断位
2
CT
CT冠状位
CT矢状位
3
定义
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 fibrosis,RPF)是一 种临床罕见病,是以腹膜后组织慢性非特异性 炎症伴纤维组织增生为特点,引起输尿管及腹 膜后空腔脏器受压、梗阻为特征的慢性疾病。 Albarran于1905年首次报道,Ormond 于1948年 系统阐述,因此又叫做Ormond's病。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CT诊断
本 组 患 者 均 采 用 SE N S S MA O m t n 1 IME I O T M E oi 一 6 o 层 螺旋 C T进 行 平 扫 及 增 强 扫 描 ,层 厚 5 m,层 距 a r 5 m,m 重 建 。扫 描 范 围 自肾上 极 水平 至耻 骨 联 合 水 平 。 m 3m 增 强 扫 描前 , 部 患者 均 进 行 造 影剂 皮 试 试 验 , 全 阴性 者 行 造 影 剂 增 强 检 查 , 用 高 压 注 射 器 ( ei — 1 ) 脉 团 注造 采 Z nt C 0 静 h 影 剂 , 影剂 为欧 乃 派 克 , 量 10 l注射 速 率 3 m/。 造 剂 0m , . l 5 s 4 C T主 要 表 现 41 软 组 织 密 度 包块 : 发 现 肉眼 可 辨 包块 1 个 。单发 . 总计 6 者 6例 ; 多发者 3例。包块 最小者直径 1 c 最大者直径 . m; 5 86m。边 界清 楚 者 7例 ; 界 不 清 者 2例 。密 度 均 匀 者 7 . c 边
量 纤维 组 织 增 生 , 巴细 胞 、 细 胞 、 酸 粒 细胞 浸 润 , 淋 浆 嗜 并
可见淋 巴滤泡形成。病理诊断: 特发性腹 膜后纤维化。
6 讨 论
特 发 性 腹 膜 后 纤 维 化 是 10 95年 Abr n首 先 捕 述 的 lar o
化 验 室 检 查 : 血 者 3例 ; 蛋 白 + +者 4例 ; 液 中 贫 尿 + 尿 可见少量红细胞 、 白细胞者总计 3例 ; 血沉加快者 7例。 静 脉 肾 盂 造 影 (V ) 中度 肾积 水 者 3 , 度 肾积 水 IP : 例 重 者 2 , 下段 输 尿 管 狭 窄且 节 段 性 变 细者 2例 。 例 中
腹膜后纤维化应该做哪些检查?
腹膜后纤维化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腹膜后纤维化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腹膜后纤维化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腹膜后纤维化如何诊断鉴别,腹膜后纤维化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腹膜后纤维化常见检查:常见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沉方程K值、肾功能检查、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管造影、CT检查、核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腹膜后充气造影*一、检查1、血常规可有红细胞、血红蛋白降低;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红细胞比容少于33%。
2、尿常规 1/3的患者有蛋白尿。
3、血沉 94%病人最初检查时血沉增快。
4、肾功能临床上75%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表现为尿少、氮质血症,如血肌酐、尿素氮升高。
5、碱性磷酸酶近年来,碱性磷酸酶被认为是该病的标志物,碱性磷酸酶升高对诊断本病有重要意义。
6、超声检查本检查无创、无放射性、廉价便捷,可作为该病的筛选诊断方法之一。
(1)B超:可发现腹膜后纤维化斑块,提示肾盂及输尿管积水的程度,并可排除引起肾积水的结石等常见原因。
腹膜后纤维化肿块典型的超声特征为,从双肾动脉水平至下腰椎或骶骨岬前缘可见边界清晰的低回声肿块,内部回声较均匀。
腹主动脉前方及两侧被片状低回声包绕,腹主动脉壁内有时可见钙化斑块强回声。
病变前缘边界较清,后缘与腹主动脉前壁密不可分,两侧因与后腹膜腔后壁粘连且受肠气影响显示欠佳。
被累及输尿管以上的肾盂和输尿管扩张积水。
早期腹膜后纤维化,因改变轻微和受肠气或肠腔内液体的影响易漏诊。
(2)彩色多普勒:可观察腹主动脉及髂血管的血流信号及判断血管是否存在狭窄及狭窄程度。
(3)超声鉴别:须注意与腹主动脉瘤伴发血栓和腹膜后恶性肿瘤相鉴别。
①与腹主动脉瘤伴发血栓的鉴别:腹膜后纤维化腹主动脉内膜尚清晰平整,可有钙化,低回声多位于腹主动脉前方及两侧,范围较大,很难探及边界。
而腹主动脉瘤表现为动脉壁梭形膨出,内膜不光整,血栓低回声位于管壁内且不规则,可探及动脉瘤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