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语文培优增分一轮全国经典版好题狂练:专题十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

合集下载

2019版高考语文培优增分一轮全国经典版好题狂练:专题九 论述类文本阅读9a Word版含解析

2019版高考语文培优增分一轮全国经典版好题狂练:专题九 论述类文本阅读9a Word版含解析

好题狂练A组(限时3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①所谓书法结构的美,就是字形的结构如何能反映出现实中各种事物形体结构美的问题。

汉字虽然早已不是原始的象形文字了,但由“象形”发展而来的汉字形体,却仍具有造型的意义,形象的艺术。

字的结构之美离不开五个方面,即平正、匀称、参差、连贯、飞动。

②一要平正。

它是书法形式美的一个基本要素。

它能给人以磁定感、舒适感和完整感。

书法与人的一般审美心理相一致,人通过社会实践,逐步形成这样的审美观念:整齐为美,芜杂为丑;秩序为美,混乱为丑。

所以自古以来的书法家们都十分强调字的平正,西晋书法家卫恒在《四体书势》中指出写隶书要“修短相副,异体同势,奋笔轻举,离而不绝”。

③二要匀称。

就是字的笔画之间、各部分之间所形成的合适感、整齐感。

一般地说,字的匀称只需注意实线的疏密长短适当便能达到,但书法家还常从无实线的白处着眼来使黑白得宜,虚实相成,这叫“计白当黑”。

④三要参差。

事物还以参差错落为美。

在书法方面,即使是法度较严的隶书、楷书,也强调结字、布白要有参差错落之美,书法的平正、匀称与参差错落看起来是矛盾的,其实并非如此,平正、匀称是常,是法,讲的主要是结字的基本要求;参差错落是变,是势,讲的主要是各部分的灵活奇巧之美。

写字不能光讲常和法,那样得不到生动活泼的书法形象;写字还要讲奇变,那样才能得到丰富多彩的书法艺术品。

⑤四要连贯。

指一字的笔画之间,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照应、映带,甚至要衔接在一起。

连贯能使字的各部分更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唐太宗李世民在王羲之传论中对连贯所造成的书法魅力作了这样的表述:“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

”这里的“若”字,就是说线条不是真断,绝对的断,而只是“若断”。

王羲之善于运用创作和欣赏中的一个审美原理:艺术品在“似有若无”之间能表现出最大的美。

⑥五要飞动。

这是书法具有活泼形象的最重要方法。

不但能创造出静态的美,还能生成动态的美,似乎还看到生机勃勃的有生命之物,听到旋律美妙的乐声,生成种种联想和想象。

2019年高考语文复习考题演练卷13【语句复位】附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复习考题演练卷13【语句复位】附答案解析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 内容贴切 , 逻辑严密。每处不 超过 15 个字。
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
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
心理学研究表明 , 最佳的动机水平① __________:任务简单时 , 要“举轻若重” , ②__________; 而任务较难时 , 就要“举重若轻” , 较低的动机水平反而更有利于完成任务。就同一任务而 言, ③__________。动机水平超过或低于这一强度 , 都会对行为产生抑制作用。例如 , 考试时过分重视 会紧张怯场 , 毫不在意则使思维变迟缓。
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 内容贴切 , 逻辑严密。每处不 超过 15 个字。
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
BatchDoc-Word 文档批量处理工具
信息时代带来的“电子疲劳” , 让人们“劳形”又“伤神” , 数字技术 __①__, 也的确容易催 生一种阅读焦虑。 __②__。在一定意义上 , 纸质书具有更为丰富的文化意涵 , 所带来的文化体验也难 以被替代。捧起一本厚重的实体书 , 往往能带来更明显的阅读仪式感。无论是触摸书本质感、品评封 面装帧 , 还是以书会友、以文交心 ,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 ,__ ③__。
2、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 内容贴切 ,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 20 字。
在野外发现化石固然很重要 , ①__________。将化石完好地采集下来 , 对古生物的研究才能正常 开展。因为② __________,所以化石修理也是古生物学研究中关键的环节之一。化石修理就是要把化 石骨骼尽可能地暴露 , 同时不使化石受损。有的标本中还保存了鸟类的羽毛 , 翼龙的翼膜等软组织结 构, 因此③ __________,必须在修理前用 X 光扫描 , 用显微镜观察 , 通过确认骨骼的展布情况来指导修 理。

金牌教程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好题狂练新人教版20180428118

金牌教程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好题狂练新人教版20180428118

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好题狂练A组(限时35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个人,一所大学陈序经,字怀民,1903年9月1日出生于海南文昌县,早年随父两度侨居新加坡。

1925年夏,复旦大学毕业后,陈序经到美国深造,1928年取得博士学位。

此后,他又前往德国留学,研究欧洲的政治、哲学和文化。

1931年,陈序经回到广州,在岭南大学任教。

1934年夏,陈序经来到当时还是私立的南开大学,任职经济研究所,颇受校长张伯苓的器重。

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北大、清华与南开决定合并,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陈序经任法商学院院长、校务委员。

抗战胜利后,南开大学回迁天津,这时陈序经身兼南开教务长、经济研究所所长和政治经济学院院长三职,教学行政工作非常繁重。

1945年8月,陈序经从美国讲学回到国内,一次酒筵上,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宋子文主动请他出任泰国大使,陈序经以“矢志教育不改行”为由,坚决推辞。

1949年,国民党有意让其出任教育部次长,他又拒绝了。

陈序经的一生引发过三次大争论。

其中两次,一是最著名的文化问题大争论,一是影响深远的关于教育问题的争论。

针对广东当局泛扬复古祭孔的趋势,1933年12月29日晚,陈序经应邀到中山大学做了题为“中国文化之出路”的演讲,他说:“中国前途的出路,就是要中国文化彻底地西化。

”演讲批评了“复古派”和“折中派”,指出这两派是没有出路的。

由此在全国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文化大论争,论战的参与者,几乎囊括了那个时代的知名文化人,其中包括梁漱溟、胡适等。

关于教育问题的论争,源于胡适1947年发表的《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

胡适在文中提出,要由国家出资重点扶持五所大学,使之成为世界一流。

陈序经随即撰文反对,他认为不能忽略了私立大学。

陈序经还对中国各地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感到忧虑。

他在《论学术发展的计划》中说:“我国大学教育,一向集中于平、津、沪数个地方,这本来就不很合理……从地域方面看起来,这是一种畸形的发展”。

(考黄金)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检测 实用类文本阅读 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精讲精析 新人教版

(考黄金)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检测 实用类文本阅读 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精讲精析 新人教版

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莫言访谈录《南方周末》记者2019年10月13日上午8点,记者在莫言的书房见到了他,黄白细格衬衫,咖啡色运动服,神色平静却难掩倦怠。

当时,一群外媒记者已挤在客厅中等候采访。

莫言要求穿着一双拖鞋接受采访,但面对记者的镜头,他还是很配合地脱掉了运动外套。

南方周末:对于你获奖后的第一反应,媒体报道有不同版本,准确的表述应该是什么?莫言:10月11日18点40分前后,评奖委员会通知我获奖并询问当时的心情,我说的是“惊喜和惶恐”。

因为全世界那么多的优秀作家都没有获奖,他们有的八十多岁才获奖,在漫长的队伍中,相对而言我还是比较年轻的;我想,这么巨大的荣誉降落在我身上,面对世界上那么多有充足的获奖理由却没有获奖的优秀作家,我压力倍增;南方周末:你说过你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尤其推崇《聊斋志异》,却不提《红楼梦》,为什么?莫言:因为蒲松龄和我同乡,“聊斋”里的很多故事,小时候都听村里老人讲过;《聊斋志异》那精美典雅的文言文,让我读得很入迷。

《红楼梦》是我早在18岁时读的,它在文学价值上当然超过《三国演义》和《水浒》,对我的影响也很大,但需要经过历练之后再去读,才能读得出它的味道。

南方周末:美国汉学家认为,你创作的《生死疲劳》“几乎涵盖了中国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所有经历,算是那个时代的纪实小说”,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莫言:这部作品是虚幻跟民间艺术的结合、社会现实和历史的结合。

虚幻的部分,如生死轮回变成各种动物,但动物眼中的人间生活是现实的。

虽然小说描写的历史跨度有50年,但对历史的延伸,可能是50或100年之前的。

如果没有虚幻,仅仅写实,这部小说就没有生命。

反之,全是虚幻的,和中国现实没有联系,也没有意义。

作家的责任、本事就是写立足现实又超越现实的东西,有变形有夸张有想象有虚构。

南方周末:法新社认为,你的长篇小说《蛙》是最勇敢的作品。

写作的时候,你付出了比其他作品更大的勇气吗?莫言:没有,“最勇敢”这个评价是不准确的。

2019版高考语文培优增分一轮全国经典版好题狂练:十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10a 含解析

2019版高考语文培优增分一轮全国经典版好题狂练:十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10a 含解析

好题狂练A组(限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月色撩人孙蕙梨木街是一条古老的小街,木板店铺,青砖路面,南临晏溪河。

梨木街上的人家都从事梨木生意,生产出来的梨木货真价实。

从穿开裆裤起,张仕文就在父亲的店铺里滚来爬去,常常是眼不错珠地瞅着父亲的两只手,琢磨着那些木料怎么抛来削去就成了做活计的农具。

初中毕业后,15岁的张仕文死活不肯再去学校继续念书,他说他要学木匠。

父亲不同意,朝他脸上甩了一巴掌。

张仕文朝父亲鞠了个躬,锁上院门,头也不回地去梨木街的“农具铺”做了学徒工。

不过两年的光景,张仕文已俨然一成年男人,脸庞黑黑,眼神犀利,下巴蓄起了一圈胡须。

在自己的“农具铺”开张之际,张仕文发誓:不混出个样子绝不讨媳妇,谁接受了我,我就为她剃去胡须,恢复真面目!从此,胡子成了张仕文的代名词。

别看梨木街只有七里长,居民的眼光却不短。

胡子的誓言如乱飞的风筝,在空中飘呀飘就是没个着落点。

眼看“奔三”了,也没见他身边多个人,倒见他的胡子野草般疯长,密匝匝地包裹了整个下巴。

下午四点钟,胡子发完货,沿着晏溪河信步拐上八字桥。

八字桥是街上最高的桥,站在桥头,视线可以横扫东西七里长街。

那天是冬至时节,天空灰蒙蒙的,街上不见一个人影。

看样子要落雪呢。

胡子站了会儿,感到风如刀子般直往心里钻,遂掉转头准备回店里去,却瞥见有个人影,依着院墙闪进桥西的幼儿园里。

胡子的心咯噔了一下,没容多想,撒腿就奔了过去。

孩子的哭喊声从教室里传出来。

两名园工模样的大妈站在门外急得团团转。

见胡子进来,一把拖住他,连声说胡子快救救月丫头快救救孩子们,那个男的有刀啊你要当心。

透过窗户,胡子看见一个陌生的青年男子用刀抵着女子的脖子,大声叫嚷着要见校长。

墙角落下,十几个孩子围在一起,哭叫道:何老师我怕啊,我要回家。

胡子一脚踹开教室门,说我是校长,有什么事尽管讲,别伤了女孩子家!你骗人,校长不可能留胡子,快去把校长叫来!骗你,梨木街的校长就是我这样子的,再不说揍你!胡子一声吼,男子拿刀的手竟然晃了几晃。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对对练专题3实用类文本阅读含2018年高考真题2018062619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对对练专题3实用类文本阅读含2018年高考真题2018062619

专题 3 实用类文本阅读高考命题规律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高考必备Ⅰ卷 Ⅱ卷 Ⅰ卷 Ⅱ卷 Ⅰ卷 Ⅱ卷 Ⅲ卷 Ⅰ 卷 Ⅱ 卷 Ⅲ 卷 Ⅰ 卷 Ⅱ 卷 Ⅲ 卷 命题 角度 1材料相关内容 的理解、概括 7,3 分; 8,5 分 7,3 分; 8,5 分 7,3 分; 8,5 分 7,3 分; 8,3 分 7,3 分; 8,3 分 7,3 分; 8,3 分 (一) 新闻 命题 角度 2 筛选并整合信息9,4 分 9,4 分 9,6 分 9,6 分 命题 角度3比较材料异同 9,4分 9,6 分 12(3 命题 角度 1传主形象、传 主事迹分析 ), 12(4), 6 分;12(4),8分 12(3 ), 6分 12(3 12(3 ), ), 6分 6分(二)8分 传记 命题12(2 12(2 12(4 12(3 12(2 角度分析概括成因 ), ), ), ), ), 26分 6分 8分 6分 6分命题 角度3 分析文体特征, 鉴赏表现手法 12(3 ), 6分说明 1.选材内容对新闻的考查一般选用非连续性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 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以文字、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

这些材料从不同角度呈现事 物或主题,单独看是完整的,合在一起又能够综合地表达意义。

这些非连续性文本既体现时代特 色,又注重文本所具有的实用价值。

传记的选文兼具史实性与文学性,传主的事迹具有典型性,人格具有感人魅力,成功的背后 有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给人以较大的启发性。

2.命题形式从试题形式看,全国卷 2017年之前都是考查传记,设置 4道小题:1道“5选 2”的多项选道“4选1”选择题,1道简答题。

试题难度有所降低,题量从4道减为3道,分值由25分减到12 分。

(一)新闻命题角度1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概括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一、(2018全国Ⅱ·7~9·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2019高考语文考前精刷卷(含2019新题,有解析):专题十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2019高考语文考前精刷卷(含2019新题,有解析):专题十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专题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一、(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本题共3小题,15分)有声电影老舍二姐还没看过有声电影。

可是她已经有了一种理论。

在没看见以前,先来一套说法,不独二姐如此。

此之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也。

她以为有声电影便是电机嗒嗒之声特别响亮而已。

不然便是当电人——二姐管银幕上的英雄美人叫电人——互相巨吻的时候,台下鼓掌特别发狂,以成其“有声”。

她确信这个,所以根本不想去看。

但据说有声电影是有说有笑而且有歌,她才想开开眼。

恰巧打牌赢了钱,于是大请客。

二姥姥三舅妈,四姨,小秃,小顺,四狗子,都在被请之列。

大家决定看午后两点半那一场,所以十二点动身也就行了。

到了十二点三刻谁也没动身。

二姥姥找眼镜找了一刻来钟;确是不容易找,因为眼镜在她自己腰里带着呢。

跟着就是三舅妈找钮子,翻了四只箱子也没找到,结果是换了件衣裳。

四狗子洗脸又洗了一刻多钟,总算顺当。

出发了。

走到巷口,一点名,小秃没影了。

折回家里,找了半点多钟,没找着。

大家决定不看电影了,找小秃更重要。

把新衣裳全脱了,分头去找小秃。

正在这个当儿,小秃回来了;原来他是跑在前面,而折回来找她们。

好吧,再穿好衣裳走吧,反正巷外有的是洋车,耽误不了。

二姥姥给车价还按着老规矩,多一个铜子不给。

这几年了,她不大出门,所以现在拉车的三毛两毛向她要,不是车价高了,是欺侮她年老走不动。

她偏要走一个给他们瞧瞧。

她确是有志向前迈步,不过脚是向前向后,连她自己也不准知道。

四姨倒是能走,可惜为看电影特意换上高底鞋,似乎非扶着点什么不敢抬脚。

她过去搀着二姥姥,要是跌倒的话,这二位一定是一齐倒下。

三点一刻到了电影院,电影已经开映。

这当然是电影院不对;二姐实在觉得有骂一顿街的必要,可是没骂出来,她有时候也很能“文明”一气。

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

一进门,小顺便不干了,黑的地方有红眼鬼,无论如何不能进去。

二姥姥一看里面黑洞洞,以为天已经黑了,想起来睡觉的舒服;她主张带小顺回家。

2019版高考语文培优增分一轮全国经典版考案:专题十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

2019版高考语文培优增分一轮全国经典版考案:专题十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

专题十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2018·《考试说明》样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本报讯(记者韩晓东)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日前在京发布结果。

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较2012年上升了2.9个百分点;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6.7%,较2012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

其中,报纸和期刊的阅读率分别较2012年下降超过5个百分点,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则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从2007年至今已经连续七年稳步回升。

从对国民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比2012年增加了0.38本。

人均阅读报纸和期刊分别为70.85期(份)和5.51期(份),与2012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12年增加了0.13本。

与2012年相比,传统纸质媒介中,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对图书、报纸和期刊的接触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新兴媒介中,上网时长和手机阅读的接触时长呈增长趋势,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增幅明显,与2012年的29.2%相比,增长了13.5个百分点。

对我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66.0%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15.6%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超过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的国民比例(15.0%)。

从阅读者的年龄分布看,0~17周岁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这一群体的图书阅读率为76.1%,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本,较2012年提高了1.48本,其中14~17周岁未成年人课外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为8.97本。

另外,通过对亲子早期阅读行为的分析发现,2013年我国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86.5%,在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费23.87分钟陪孩子读书。

2019版高考语文培优增分一轮全国经典版课件:专题十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 14a

2019版高考语文培优增分一轮全国经典版课件:专题十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科普) 14a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 分)( )
A.昆虫最初驾驭“风帆”在水面上滑行,后来 滑行演变到在空中飞行。
B.蜉蝣有翅后即升空飞行,虽然飞行的时间不 由此实现了生命的延续。
C.昆虫翅膀的剖面,上端弯曲,下端平直,这 空气流过翼面时产生升力。
D.昆虫利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作为“燃料”,
蜉蝣这种生物绝大多数时间生活在水中,以藻类 当它们准备繁殖时,便爬出水面,在水边的植物上 成为有翅的成虫。这些获得新生的小虫子并不急于 多数时候会聚集在水面上,伸展双翅,在微风的吹 水面上滑行。当时机成熟,便在风中舞动,在空中 配。不久,雌虫产卵,刚刚脱离水面不过十几小时 们再次落回水中,这也意味着它们个体生命的终结。 多数昆虫学家认为,最早的昆虫也像蜉蝣一样,是 滑行演化到飞行的,最早的翅应该是“风帆”,而 翼”。
3.根据本文和下面的材料,说明苍蝇的飞行和 翱翔有哪些不同点。(4 分)
《逍遥游》中“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绝 负青天,然后图南”这几句话,是对鹏鸟翱翔九天 描述。生物学家认为,鹏鸟翱翔时要借助上升气流 就像固定的机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拍动时都能产生升力,这是鸟与蝙蝠绝对无法做 一只小蜜蜂借助这些涡流,产生达到其体重 3 倍的 而向前的推力则是体重的 8 倍之多,与之相比,一 机的推力与重力大小之比能达到 2 就可以“笑傲江湖 这样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苍蝇能在空中做出令人 思的急转弯了。
当然,这一切代价也相当高昂,飞行是件十分 活儿。一只果蝇飞行 1 小时就要消耗掉体重的 10% 使用碳水化合物作为动力来源,这有点儿不太划算 很多昆虫直接利用脂肪作为“燃料”,便让飞行的 性”大为改观。所以你绝对不能小看昆虫的能力, 小的黑脉金斑蝶能以每天 150 公里的速度连续飞行 里,完成从北美到中美洲的长途迁徙。

2019高考语文一轮优练题13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语文一轮优练题13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语文2019高考一轮优练题(13)李仕才一、语言文字运用1.(成语)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国需要在国际平台上做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展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西方艺术界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管见所及....。

②秦始皇的焚书之举及其对诸子百家的禁锢,造成了当时中国社会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

③20世纪50年代,黄叶病曾导演过世界香蕉栽培史上最可怕的一场“瘟疫”,结果使一种十分畅销的香蕉品种彻底灭绝。

近两年来,黄叶病又在非洲和拉美一些地区死灰复燃....。

④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个别地方酿出了一届领导班子近三成被查、“政治塌方”的恶果,让人痛不欲生....。

⑤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比比皆是,鱼龙混杂....,顾客实在难以分辨优劣。

⑥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房价的措施,素有金九银十之称的楼市,交易情况不温不...火.,价格继续僵持,在平淡中迎来了年内最后一个销售的关键期。

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④⑤⑥解析:选B ①管见所及:是指从管子里看东西,指见识浅陋。

常用于自谦。

②万马齐喑:千万匹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都沉默,不说话,不发表意见,形容局面沉闷。

③死灰复燃:冷灰重新烧了起来。

原比喻失势的人或物重新得势。

现常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贬义。

④痛不欲生: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伤到极点。

用在此处不当,应用“痛心疾首”。

⑤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⑥不温不火:形容人的性情温和或形容销售行情不火爆。

2.(病句)下列句子没语病的一句是()A.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教育界人士、家长和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阐述自己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的看法。

B.2009年2月12日是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200周年诞辰的日子,英国地理届时举行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

C.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力学之父”钱伟长、“原子弹之父”钱三强等钱氏名人,在近现代的中国舞台上,演绎了一段颇为辉煌的家族史。

近年高考语文一轮优练题(13)(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近年高考语文一轮优练题(13)(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9高考语文一轮优练题(13)(含解析)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高考语文一轮优练题(13)(含解析)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高考语文一轮优练题(13)(含解析)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人教语文2019高考一轮优练题(13)含答案李仕才一、语言文字运用1.(成语)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全国与“电子商务”关联度最高的城市,杭州一骑绝尘....,阅读数大幅度领先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这背后是杭州电子商务产业连续6年保持30%以上高增长的发展态势。

②成都地铁站口的工作人员待人和蔼亲切,不论你是健全人还是残障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他们都能等闲视之.....③几场秋雨过后,光雾山景区秋意渐浓,层林尽染,红叶青松相映成趣,绚丽的色彩堆成了一幅重彩油画,真可谓人间仙境,秀色可餐.....④参加了今年高考作文阅卷的陈老师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学生的作文水平令人担忧,语句不通、表意不明、层次不清、文不加点....的低分作文越来越多.⑤云南景区有一些玉器商人为牟取暴利,大量仿制古玉器诱骗玉器爱好者,造成了目前玉器市场上鱼目混珠....的局面。

⑥今年是建军90周年,全国各地正以各种形式纪念缅怀革命先烈,颂扬他们敢为天下勇的英雄气概,溢美之词....不绝于耳。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④⑥解析:选D ①一骑绝尘:一个人或一个集体在某一方面超过同行很多,有巨大的优势。

也有用于形容如同骑着一匹快马一般飞奔,远离尘世的意思。

②等闲视之:把这件事看成平常的事,不加重视。

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传记阅读一完美

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传记阅读一完美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时代的变化,陈忠实越来越觉得要 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他将这个愿望写进了 小说《蓝袍先生》中。小说写于 1985 年,一个认知作者 的标志性年份。这年的最后 10 天,他随中国作家代表团 出访泰国。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陈忠实特意置办了一套质地 不错的西装。
当他第一次穿上西装打上领带站在穿衣镜前的时候, 脑海里浮现出刚完成的小说的主人公蓝袍先生。蓝袍先生 多年以来一直穿着蓝色长袍,受到同学讥笑以后才脱下蓝 袍,换上“列宁装”。陈忠实认为那是摆脱封建残余桎梏、 获得精神解放的象征。脱下穿了几十年的中山装、换上西 装的那一刻,他切实意识到自己就是蓝袍先生。
回首六十五载风雨人生》)
1.下列对材料
)
A.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是陈忠
实最初的文学营养,使他萌发了文学梦,后来则成为他
创作上必须突破的对象。
B.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使陈忠 实在文学上确立了自信心,这是他从业余作者走向专业 作家的重要转折。
即使与当代世界小说创作中的那些著名作品比,《白 鹿原》也应该说是独树一帜的。(何西来《关于〈白鹿原〉 及其评论》)
②陈忠实常讲,创作到了一定阶段,不一定是拼生活, 拼艺术,而是拼人格。好一个拼人格!这正是作家自身博 大的人格魅力的反映。
这就不难理解他最终被公认为描摹巨大民族悲剧的
圣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之一。(李满星《陈忠实:
1985 年的泰国之行让陈忠实深受刺激,他联想起家 乡人自嘲的称呼。相比那些见多识广的城市人,他们把自 己称作“乡棒”。游逛在曼谷的超市大楼,看着五颜六色、 各式各样的服装,作家觉得眼花缭乱。那一刻,他觉得不 仅自己是“乡棒”,教他观察服装的北京作家郑万隆也是 “乡棒”。面对世界,1985 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

2019版高考语文培优增分一轮全国经典版好题狂练:专题十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11a Word版含解析

2019版高考语文培优增分一轮全国经典版好题狂练:专题十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11a Word版含解析

好题狂练A组(限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秋风袅袅秋虫鸣张强①秋天是虫的季节。

蝉在林中“知了,知了”不停地叫着,仿佛已感到时光将尽,要抓住这最后的时刻释放出生命中最后的热情;田野未收割的豆地里,蝈蝈也伏在豆棵下“吱吱,吱吱”聒噪着,和树上的蝉声相应和。

夜晚月朗星稀,凉风习习,蛐蛐、油蛉、纺织娘躲在一个角落里忘我地弹唱,时而独奏,时而合唱,直到月已西斜,夜色阑珊,仍迟迟不肯睡去,它们怕辜负大好的时光。

②蝉从五月末由黑暗的地下爬出,开始羽化为成虫,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六月三日夜闻蝉》中写道:“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

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

”可见六月就已经可以听到蝉声了。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阴。

”整个夏季都是蝉的,它们不知疲倦,伴随着一路攀升的气温,把一个夏天吵得沸沸扬扬,这盛大的阵势一直要持续到秋初。

③古时有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

立秋的三候为“寒蝉鸣”,这时的蝉已禁不住越吹越凉的秋风和越来越浓重的夜露,开始发出凄苦的哀号。

宋代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一层秋雨一层凉,蝉弱小的身躯的确难以抵挡秋雨的侵袭,这凄凄切切的悲鸣或许就是它们无奈的抗争吧?“薄暮寒蝉三两声,回头故乡千万里。

”(郎士元《送别》)一声凄切的蝉鸣曾触发了多少人的千古愁思,因此采蝉就成为悲凉的代名词,这悲凉,有的是身世之痛,有的是家国之思,有的则是离别之苦。

蝉本无知,然许多诗人却闻蝉而愁,只因为诗人自己心中有愁。

④秋夜中叫得最欢快最忘我的莫过于蟋蟀,月华如水,洒在庭院中、窗台下,洒在枕边,洒在滴露的梦里。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这些从《诗经》中走来,唧唧吟唱的秋虫,此时就蹲在檐下的月影里,或者躲在墙缝里,趴在草丛中,它们歌唱凉如水的夜色,歌唱大地的丰收,歌唱村庄的温暖。

“空庭疏雨后,四壁乱蛩鸣。

”“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看,秋夜漫漫,陪伴人打发这寂寥时光的不只是一盏昏黄的灯,还有蛐蛐缠缠绵绵的歌吟。

2019高考语文一轮优练题(10)(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语文一轮优练题(10)(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语文2019高考一轮优练题(10)含答案李仕才一、语言文字运用1.(成语)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视频网站付费会员模式将在2017年迎来井喷期,用户规模破亿倚马可待....,可又有几家意识到内容才是最重要的!②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首当其冲....,在2月7日晚的总决赛中一举夺冠。

③秋季房产交易博览会在会展中心开幕,此次参展的房企数量与春季房交会相比有所减少,与上半年的春季房交会的热闹相比,秋季房交会显得不温不火....。

④我区一男子洗澡时把黄金项链、手镯、手链等首饰放在卫生间里,结果洗完澡后发现这些价值2万余元的首饰不胫而走....。

⑤在杭州女子弯弯于北京和颐酒店遇袭事件后,有人提出疑问,假如你目睹此类恶性事件,你会像事件里的酒店保安和旁观者那样冷漠或者明哲保身....吗?⑥本来应该是客观准确、唯一答案的,却常常大相迥异,各说各话;本来应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却总是陈陈相因....,千篇一律。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答案 A解析①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

不合语境。

②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不合语境。

③不温不火: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

使用正确。

④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

不合语境,此处应为“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

⑤明哲保身:原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现在指因怕犯错误或有损自己利益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

使用正确。

⑥陈陈相因:指沿袭老一套,没有改进。

使用正确。

2.(病句)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矿难发生后,大批子弟兵在前往救援时,许多专业心理救助人员也赶赴救援现场,第一时间对获救矿工及遇难矿工家属进行心理治疗。

B.大数据在给各领域、各行业带来巨变的同时,也深刻改变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提升了我们改造世界的能力,成为促进国家治理变革的基础性力量。

2019版高考语文培优增分一轮全国经典版考案:专题十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Word版含解析

2019版高考语文培优增分一轮全国经典版考案:专题十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Word版含解析

专题十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考纲在线考情透析学法指导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3.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4.探究 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1.从阅读材料的选取方面看高考散文类文本特点(1)选材范围方面:选文是中国现当代散文作品。

特别注重那些紧扣时代脉搏,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厚重民族文化情感以及闪烁着淳朴人性的散文作品。

题材方面,叙事写人、议论抒情、写景状物等内容的散文都有涉及。

(2)选文内容丰富多彩,但有所侧重。

多数作品涉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体现了现代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眷念,对现代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

2.从命题方面快速读文步骤步骤一:把握要素,理清人、事关系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一般都要包含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和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和结果等基本要素。

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篇这类文章,对这些要素都务必写明。

在有的文章中,如果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只要不影响表达效果就不必写出来。

也就是说,有些要素虽然没有写明,但文章中却已经具备了。

阅读这类文章,把握这些基本要素,是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和关键。

只有把文章所写的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搞清楚了,才能由材料出发准确把握、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看高考散文类文本命题规律(1)稳中有变。

“稳”是指阅读题的考查内容、基本套路、设题模式基本稳定,“变”是指探究方向每年都有所变化。

纵观这些年地方卷的高考题,散文文本的考点主要有:理解和分析、概括文章中心和归纳内容要点、鉴赏文章表达技巧、分析和探究或者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及参考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及参考答案

2019年北京卷高考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

材料一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缔造了一个深受人类影响的全球生态系统。

长期以来对生物资源及土地的过度利用,导致了动植物栖息地丧失、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生态环境及生物系统遭受了严重破坏。

据专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目前正在以相当于正常水平1000倍的速度消失,全球已有约3.4万种植物和5200多种动物濒临灭绝,物种分布发生了大范围的变化,这些形成了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危机。

生物多样性危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城市化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然出现,反过来又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个历史过程;城市化水平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指标。

但无序蔓延的城市开发使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日益萎缩,一部分动植物不得不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城市之中。

城市中约60〜70%的地表被道路、人工建筑、停车场等硬化,水不容易渗入,植物的种子难以生根。

全球很多城市的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千米数万人,密集的人流对诸多生物而言是潜在的危险;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汽车、摩托车等在飞驰。

高楼大厦林立,热量不断聚集,城市中心的温度有时甚至高出周边10°C之多,这种热岛效应对生物的生存也是一大干扰因素。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发展带来了巨大财富,目前它却面临着来自城市化等方面的威胁。

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成为生态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取材于干靓等的相关文章)1. 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一项是(3分)A生物种类以非正常速度消失。

B大量动植物濒临灭绝。

C物种分布发生大范围变化。

D动植物和人类共同生活。

2.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深受人类影响的全球生态系统利于缓解生物多样性危机。

B第一段通过列举数据来凸显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严重程度。

C生态学者关注的焦点是生物多样性危机给人类带来哪些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题狂练A组(限时35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一个人,一所大学陈序经,字怀民,1903年9月1日出生于海南文昌县,早年随父两度侨居新加坡.1925年夏,复旦大学毕业后,陈序经到美国深造,1928年取得博士学位.此后,他又前往德国留学,研究欧洲的政治、哲学和文化.1931年,陈序经回到广州,在岭南大学任教.1934年夏,陈序经来到当时还是私立的南开大学,任职经济研究所,颇受校长张伯苓的器重.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北大、清华与南开决定合并,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陈序经任法商学院院长、校务委员.抗战胜利后,南开大学回迁天津,这时陈序经身兼南开教务长、经济研究所所长和政治经济学院院长三职,教学行政工作非常繁重.1945年8月,陈序经从美国讲学回到国内,一次酒筵上,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宋子文主动请他出任泰国大使,陈序经以“矢志教育不改行”为由,坚决推辞.1949年,国民党有意让其出任教育部次长,他又拒绝了.陈序经的一生引发过三次大争论.其中两次,一是最著名的文化问题大争论,一是影响深远的关于教育问题的争论.针对广东当局泛扬复古祭孔的趋势,1933年12月29日晚,陈序经应邀到中山大学做了题为“中国文化之出路”的演讲,他说:“中国前途的出路,就是要中国文化彻底地西化.”演讲批评了“复古派”和“折中派”,指出这两派是没有出路的.由此在全国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文化大论争,论战的参与者,几乎囊括了那个时代的知名文化人,其中包括梁漱溟、胡适等.关于教育问题的论争,源于胡适1947年发表的《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胡适在文中提出,要由国家出资重点扶持五所大学,使之成为世界一流.陈序经随即撰文反对,他认为不能忽略了私立大学.陈序经还对中国各地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感到忧虑.他在《论学术发展的计划》中说:“我国大学教育,一向集中于平、津、沪数个地方,这本来就不很合理……从地域方面看起来,这是一种畸形的发展”.1948年8月1日,陈序经离开国立的南开,到私立的岭南大学出任校长.在首次全校公开讲话中,他就强调学术不分宗派,提倡尊重个人思想、信仰、言论与学术自由.陈序经邀请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学者、专家、教授来校,其中包括陈寅恪、姜立夫、王力、容庚……在校董事会领导下,岭南大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具体采用的是由五名教授参与管理的“教授治校”方式.陈序经说,校长应从教授中选举产生,要兼任不要专任,期满了可以回去做自己的学问.他又说,他自己的头衔是“教授兼校长”.由他主持的校务会议,其实就是一个教授会议,是由他们,而不是行政官僚来决定学校的事务.这种管理模式保证了岭南大学的学术风气.他还结合广东的地域特点,增设了一些院系和研究机构.岭南大学商学院的前身是隶属于文学院的商学经济系.广州商业发达,选读该系的达三百人,为全校系之冠.陈序经顺应社会需求,将商学经济系扩充为商学院,开设经济、商业管理、银行学三个系.他主持校务后,十分注重与地域特点相关的研究工作,恢复了西南社会调查所的研究工作,并将该所扩充为“岭南大学西南社会经济研究所”,开展专题研究,辑校有关西南社会经济的文献,翻译有关著作,并从事西南物产资源、农村社会经济、土地制度、物价等方面的调查.短短一年内,就有《三水民调查》《干栏——西南原始住宅的研究》《南洋与中国》等专著问世.在陈序经到任后的一年间,岭南大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使学校逐渐具全国性与国际性,还扩大了向平、津、沪及外省其他地区的招生人数,而使岭南大学成为立足岭南面向全国的大学.(选自陈其津《我的父亲陈序经》等,略有删改) 相关链接①岭南大学是广东的第一所大学,也是基督教会在广东的最高学府,对广东的影响十分深远.从1948年陈序经出任岭南大学代校长一职到1952年院系调整,前后虽然只有4年时间,但这短暂的4年却是岭南大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谈火生《陈序经与岭南大学》)②这位谦谦君子,在三十年代却是力倡“全盘西化论”的得力猛将,名字与胡适等风行一时.在极“左”年代一直为“全盘西化”罪名所累的陈序经,其生活方式与待人接物之道,却一直都是中国式的.终其一生,中国传统贤者“恭宽信敏惠”的操行,在陈序经身上有很鲜明的体现.(陆健东《陈寅恪与岭南大学校长陈序经》) 1.下列关于陈序经担任岭南大学之后的工作实绩,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邀请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学者、专家、教授如陈寅恪等来岭南大学任教,并请教授参与校务管理,以保证岭南大学的学术风气.B.结合广东的地域特点,扩充原来隶属于文学院的商学经济系为商学院,开设了银行学等三个系,就读人数达三百人,居全校之首.C.将西南社会经济研究所扩充为岭南大学西南社会调查所,并进行了一系列文献整理及调查、研究工作,出版了一批专著.D.扩大了向平、津、沪及外省其他地区招生的人数,使岭南大学成为立足岭南、面向全国的大学,具备了全国性和国际性.答案 A解析B.“三百人”是原来选读商学经济系的人数,不是扩充为商学院之后三个系的总人数;C.“西南社会经济研究所”与“西南社会调查所”名称应互换;D.“使岭南大学逐渐具有全国性与国际性”是未来目标而不是已经达成的现实.故选A.2.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陈序经有多次到国外侨居及留学深造,研究西方政治、哲学和文化的经历,这些经历对他后来的教育实践与教育理念,都有巨大而深刻的影响.B.陈序经在南开、西南联大和岭南大学都曾取得不俗的业绩,如果他改变“矢志教育不改行”的信念,跨入仕途,必能成为同样杰出的外交官或行政官员.C.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化问题论争中,陈序经曾力倡“全盘西化论”,其实他针对的是“复古派”和“折中派”,却自那时起一直遭受“极左派”的误解.D.陈序经是我国较早接受西方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之一,但在生活方式与待人接物上,他却是一位谦谦君子,体现了中国传统贤者的品德.E.陈序经是20世纪中国思想发展史和教育史上绕不开的人物,这不仅因为他曾将岭南大学带上高峰,更因为他有数度与胡适等大人物争论的勇气.答案AD解析B.“必能成为同样杰出的外交官或行政官员”过于绝对.C.“自那时起一直遭受‘极左派’的误解”曲解原文,原文链接是说“在极‘左’年代一直为‘全盘西化’罪名所累”.E.“数度与胡适等大人物争论”于文无据.文中只写了与胡适的一次争论.关于“文化问题论争”,原文只说及胡适等是“论战的参与者”;其实,在这次论战中,胡适是陈序经的盟友.故选AD.3.作为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杰出的大学校长、教育家,陈序经对于高等教育有哪些重要的观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答:答案①公立大学之外,不能忽略私立大学;②大学教育应防止地域方面不合理的畸形发展;③提倡尊重个人思想、信仰、言论、学术自由;④学校应采取“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方式.解析题目要求结合材料简要概括陈序经对于高等教育有哪些重要的观点.信息筛选点是“陈序经对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观点”.通读文章,可知答题区域在文章三至四段,仔细阅读这几个段落,很容易找出“胡适在文中提出,要由国家出资重点扶持五所大学,使之成为世界一流.陈序经随即撰文反对,他认为不能忽略了私立大学.陈序经还对中国各地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感到忧虑.他在《论学术发展的计划》中说:‘我国大学教育,一向集中于平、津、沪数个地方,这本来就不很合理……从地域方面看起来,这是一种畸形的发展’”“在首次全校公开讲话中,他就强调学术不分宗派,提倡尊重个人思想、信仰、言论与学术自由.”“在校董事会领导下,岭南大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具体采用的是由五名教授参与管理的‘教授治校’方式.陈序经说,校长应从教授中选举产生,要兼任不要专任,期满了可以回去做自己的学问.他又说,他自己的头衔是‘教授兼校长’”这些信息.分条进行整合概括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烛火丹心朱亚杰1914年冬,朱亚杰出生在江苏省兴化县中堡镇.在扬州中学读书时,有一次春游,他平生第一次看到火车,这让他对燃料化工和能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中时,由于家庭经济日趋困难,父母劝他辍学回乡,而他却说:“只要供我上学,将来家中祖产片瓦分田不要.”逆境中他发愤学习,1934年考入了清华大学化学系.“一二·九”运动中,朱亚杰是请愿示威游行队伍的交通员,目睹斗争的壮烈,他深刻地理解到:要有所成就必须不怕牺牲自我.1938年,朱亚杰在西南联大结束大学生活.194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成为教育部公费留学生,前往英国攻读化学工程硕士学位.1949年,风雨飘摇的国民党政府悄然撤销驻英使馆,朱亚杰第三年的公费再无着落,朱亚杰无法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半工半读受聘于一家公司.聘用期满,公司对朱亚杰许以“高薪续聘10年,并负担全部家属赴英费用”的承诺,可新中国的成立早让朱亚杰归心似箭,续聘的请求被他婉言谢绝.1950年,朱亚杰回到祖国,在母校清华大学化工系任教.在中国石油大学历史上的三次重大创业中,朱亚杰都作出了重大贡献.1953年,北京石油学院成立,朱亚杰对建校初期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倾注了大量心血,并担任人造石油教研室主任,为新中国石油工业培养了第一批专门人才.1965年,朱亚杰开发出顺丁橡胶的工业化生产技术,此项研究成果20年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文革”后期,下放到农场放羊的朱亚杰回到华东石油学院(1969年北京石油学院迁往山东后更名),为挽回动乱对石油科技造成的损失,朱亚杰丝毫不顾工作环境的阴暗潮湿,昼夜不懈地进行科学研究.1981年,为让混乱中的石油高等教育尽快走向正轨并大幅度提高层次,时任副院长的朱亚杰不顾年事已高,四处奔波,克服重重障碍,终于在北京原校址内建立了研究生部.朱亚杰在煤炭、油页岩、石油等可燃矿物的综合利用方面的科学研究享誉中外,对我国能源技术的发展贡献巨大.1980年朱亚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而作为中国新能源的奠基人,朱亚杰1990年主持我国第一个新能源国家攻关计划,为“九五”以后我国氢能和可再生能源研究奠定了基础.朱亚杰常告诫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打好基础,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就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能事事考虑个人前途利益.而“做学问,首先是做人”则是朱亚杰对学生们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生遵循的为事业之道、为人之道.朱亚杰誉满学界,后来又相继担任一些政治组织、学术团体的重要职务,但他一直讳言自己.在他看来,科学是至高无上的,如果拿它作为获取名利的手段,就是对科学的亵渎,就不配做一个真正的科学家.1996年,朱亚杰病重住院,仍然拖着病体对每一个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严格把关,逐字逐句修改.朱亚杰病危时,他指导的博士刘晨光教授出国进修前来与老师辞行,朱亚杰因带着氧气面罩而不能说话,忍着剧烈的疼痛,艰难地坚持用笔交谈,一再嘱咐刘晨光要注意考察国外新能源研究情况,早日学成归来报效祖国.当时的情景令医护人员都感动得热泪盈眶……爱国者朱亚杰如烛火一般,以赤诚之心,用尽毕生精力,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摘编自孙兴文《克尽毕生一寸丹》等) 相关链接①他潜心科研,对他钟爱的科学事业敢为人先,为能源研究执着追求;他教书育人,对他寄予期望的学生呕心沥血,为石油教育撑起一片天空.他便是我国著名化学工程学家、石油化工学家和教育家朱亚杰.(摘自《科技名家风采录》)②1957年我考入北京石油学院地质系,每逢学校开大会,常见到一位衣着整洁、身材修长的清瘦中年人,或拎一只木凳,或提一只马扎,和大家一起坐在台下.从高年级学生谈话中我知道了他就是留学英国归来的人造石油化工专家朱亚杰教授.(楚泽涵《我的好老师——怀念朱亚杰先生》)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朱亚杰留学英国期间,曾就职于一家公司,是建设新中国的念头促使他谢绝公司的挽留,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说明信念对人生方向的选择影响很大.B.朱亚杰曾忧心石油高等教育的状况,并为建立研究生院四处奔走,他认为若非如此,石油高等教育就很难尽快走上正常发展道路,也很难大幅度提高层次.C.在朱亚杰看来,真正的科学家应该心存敬畏并把科学置于最高地位,而不应该亵渎科学用它来获取名利,所以朱亚杰虽然誉满学界,却较少公开谈及自己.D.朱亚杰很早就对化工和能源兴趣浓厚,后来长期致力于此方面的科研工作,他潜心钻研执着追求,在科学上卓有建树,对我国的能源技术的发展很有贡献.答案 C解析“较少公开谈及自己”错,文章里“一直讳言自己”的意思是“一直不敢或不愿说自己”.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在扬州中学读高中期间,朱亚杰因为家境拮据,差点儿没辍学,是求学的信念和淡泊的意识让他得以坚持,最终考上了清华大学.B.朱亚杰在北京石油学院从事教科研工作,培养了新中国石油工业的第一批专门人才,1965年其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C.朱亚杰关心学生的成长,他希望学生们有家国情怀而不要事事考虑自己,在学习时要打好基础,以面对未来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D.朱亚杰心系科研工作,病危时他只能用笔写字来与刘晨光教授指导的博士交流,叮嘱他出国进修后别忘关注国外新能源研究情况.E.朱亚杰作为留英专家在学校里有名声,而在学生眼中却是朴实无华的,学生楚泽涵的字里行间,流露着对老师的敬仰和热爱之情.答案CE解析A.关系有误,“淡泊的意识”不是“他得以坚持”的因素;B.范围有误,其科研成果获奖时间应为20年后;D.指代有误,朱亚杰指导的那个博士应是刘晨光教授本人.6.朱亚杰认为“要有所成就必须不怕牺牲自我”,这一点在他的人生中是怎样体现的,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4分)答:答案①朱亚杰心系祖国,拒绝英国公司的高薪聘请毅然回国任教,最终成为伟大的爱国者.②朱亚杰钟爱科学,潜心钻研,甚至不顾及环境对身体的损害,最终成为著名的科学家.③朱亚杰献身教育,为北京石油学院的创建倾注了大量心血,不顾年事已高创建研究生院,带病为研究生修改论文,最终成为可敬的教育家.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紧扣“成就”“牺牲自我”来筛选信息,即筛选朱亚杰有哪些事迹、成就,其中做出了哪些牺牲等信息.再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B组(限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怀念施光南:斯人虽逝黄钟长鸣李树喜①施光南1940年生于战火中的重庆.4岁上学,5岁就开始学写和编演歌曲.有一天,老师让孩子们学唱“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小光南唱得却是:“肚子饿了,肚子饿了,要吃饭,要吃饭……”惹得满室哄堂大笑.这是人们最早看到的小家伙的音乐品质和创造意识.施光南在北京一零一中学读书的时候,已经把自己的作品随便填上诸如“哈拉克”“聂尔洛夫斯基①”的名字,在同学中间传唱而暗自得意.②决定报考中央音乐学院的时候,施光南已经16岁了,而且还没有学过钢琴——这在一般专业人员看来是不可思议的.然而施光南勇敢地报名要试一试.③当时的中央音乐学院地处天津,北京的考试在什刹海边的恭王府进行,主考老师是学院副院长、作曲系主任、著名的教授江定仙.④正规的、科班的考试难住了施光南,而且,最基本的钢琴曲《小奏鸣曲》都没有顺畅地演奏下来……施光南勇敢地弹了他熟悉和喜欢的《牧童短笛》,熟练流畅,那是非正规的、“土”得完全出格的弹奏方法.考场嘈切议论.而主考官江教授似乎欣赏考生的执著与闯劲,和蔼地对施光南说,“请继续,你自选的乐曲是什么?”“《流水》”,施光南回答.⑤“作者是谁?”考官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一曲目.⑥“我自己写的.”这一自创乐曲打动了考官们.施光南又一鼓作气,表演了他熟悉的川剧、越剧、评剧和京剧.⑦主科不成,施光南自知必然落选.谁知,几天以后,施光南收到江定仙教授的亲笔来信,说:“施光南同学,由于你的音乐基础知识太差,你的考试没有达到录取要求,本科不能录取.但我们考虑你在作曲方面有发展前途,且年纪小,建议吸收你到本院附中插班补习两年.不知你的意见如何?”看似山穷水尽,却是柳暗花明.施光南遇上了慧眼伯乐,江定仙教授准确地看到了他的作曲创造才能.在音乐学院附中,天资聪明的施光南经过刻苦努力,很快就全方位地赶了上来,并且成为课代表.⑧中央音乐学院的7年寒窗,铸造了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音乐家施光南,但施光南决不满足于学院大墙中的科班教育,他坚信真正的音乐源泉在社会和民间.参加工作之后,只要有机会,他就深入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如饥似渴地学习吸收民间、民族音乐精华,丰富了自己的音乐宝库.他常在学院的晚会上动情地演唱收集和创作的民歌和流行歌曲——这是为学院派很瞧不起的,但施光南坚持不懈,乐在其中.施光南毕业后,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创作的歌曲超过千首,发表一百多首,新人新歌,乐坛瞩目.1963年南宁的音乐创作会议上,中国音乐协会主席吕骥这样赞扬施光南:“一个时代的作者有一个时代的风格、精神、音调,同样是年轻人,聂耳死时是23岁,现在天津的施光南也是23岁.聂耳当时处在水深火热的年代,他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青年的觉醒、悲壮的战斗气息,施光南生活在今天,他的作品体现了一代人乐观、健康向上和充满阳光的时代气氛.”(摘编自《点评:二十八个半风云人物成与败》) [注]①哈拉克、聂尔洛夫斯基:著名音乐家.相关链接①目前,创作一首水准较高的声乐作品耗资大约30万人民币,而施光南音乐作品包括歌曲1169首、歌曲钢琴伴奏213首、歌曲管弦乐谱143首、歌剧三部,还有大量器乐、戏剧作品,其创作成本在5000万人民币以上.(摘编自《斯人虽逝旋律长留人间》)②聂耳在北平时深入到贫民区天桥等地,收集北方民间音乐素材,并在“充满了工人们的汗臭”的环境中听卖嗓子、卖武功的吼声,从中知道了他们“生命的挣扎”的心曲,著名的《卖报歌》正是在这环境下吟出来的.(摘编自百度百科)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标题表明了我们怀念施光南的原因,即虽然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音乐作品长留在人间.这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B.第①段写施光南的童年与少年时代,突出了他的音乐品质和创造意识,以及那种敬畏著名音乐家权威而充满自信的特点.C.第②至第⑦段写施光南报考中央音乐学院的过程和在音乐学院附中学习的情况,前者详写,后者略写,详略得当.D.最后一段,对施光南在中央音乐学院的学习情况一笔带过,而着重写他深入社会和民间以及他年轻时的创作成就.答案 B解析“敬畏著名音乐家权威”错误.敬畏是在面对权威、庄严或崇高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而“把自己的作品随便填上诸如‘哈拉克’‘聂耳洛夫斯基’的名字,在同学中间传唱而暗自得意”,不是敬畏的态度.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开头述说施光南出生地和年份,这是人物传记的常见形式,也交代了时代背景,为后面写童年施光南改唱儿歌作铺垫.B.文本以时间为顺序,从施光南出生至4岁、5岁,至16岁,再至23岁,虽然叙述平淡无波澜,但思路清晰,重点突出.C.文本从侧面记述主考官江教授慧眼识英才的伯乐行为,介绍他的身份和职称,是为了说明他对施光南的判断具有权威性.D.用数字说明施光南的音乐创作成就,突出了他创作种类之多,数量之巨;计算其创作成本,说明他创造的经济效益之大.E.文本叙事中含有事理,通过记叙施光南的学习、创作及音乐成就,说明成才不只在于天才加勤奋,还有其他因素.答案AE解析B项,“叙述平淡无波澜”错误,其实是叙述起伏有致:施光南参加考试时完全出格的弹奏方法,看似没戏,他却得到主考官允许继续的鼓励;他主科不成,却收到江教授的信.C项,“侧面”错误,应是正面.D项,“说明他创造的经济效益之大”错误,而是说明他创作成就之大.3.材料引用吕骥的话,把施光南与聂耳进行比较,这样比较包含了哪些意思?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4分)答:答案①突出施光南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音乐家;②表达一个时代的作者有一个时代的风格、精神、音调的创作观点(或肯定施光南的作品体现了一代人乐观、健康向上和充满阳光的时代气氛);③肯定施光南所走的音乐创作道路——深入社会和民间,学习吸收民间、民族音乐精华,丰富自身的音乐宝库.解析注意答出引用的作用和对比的作用,两种方式的作用都有突出传主的品质这一共性特征.吕骥赞扬施光南,把他与聂耳进行比较,突出了施光南的音乐才华;引用的话中,突出施光南与聂耳所处时代不同,作品的风格、内容不同;聂耳深入民间创作出著名的作品,施光南同样也深入社会和民间,两者相比,肯定了施光南的音乐创作之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道德学问著春秋1927年1月,安作璋出生于山东曹县城内文庙旁一户书香之家,家门两边有副“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对联.安作璋说:“长辈们经常给我讲这副对联的意思,教导我长大以后为人要忠厚,要好好读书.没有想到,这竟成了我一生遵循的两个信条.”1937年,当时安作璋小学毕业,正好抗日战争开始,家乡被日军占领,日本人也在县城办了一些学校,但是人们都不乐意去日本办的学校读书.安作璋随家庭转到乡下私塾读书.在家庭熏陶和师长的教诲下,他先后读完前四史和《资治通鉴》等书.1944年秋,安作璋随流亡学生辗转到皖北阜阳,进入山东第二临时中学高中部学习.回忆起这段艰苦岁月,安作璋说:“支撑我继续生活和学习的,就是我过去所熟悉的历史人物在逆境中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我常用司马迁说过的一段话‘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来激励自己.”1947年中学毕业,安作璋以优异成绩考入齐鲁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投入著名文史学家栾调甫、胡厚宣、张维华、朱东润、莫东寅、韩连琪等先生门下,获得了许多终身受益的教诲.在张维华先生的悉心指导下,安作璋主攻秦汉史,他午夜之前极少休息,总是如饥似渴地涉猎着先秦和秦汉的各种文献,前四史被他翻烂两套,四易寒暑竟有7个假期没有回家.“在齐鲁大学学习的四年,我恰巧跨越了新旧两个时代,先是接受了乾嘉学派考据务实思想的影响,以后又接受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安作璋说,这都为他治学思想与风格的形成打下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