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恋桃花源

合集下载

话剧《暗恋桃花源》赏析

话剧《暗恋桃花源》赏析

话剧《暗恋桃花源》赏析作者:唐俊旁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8年第01期内容摘要:《暗恋桃花源》是赖声川戏剧的代表作,其独特的创意、丰富的主题意蕴和经久不衰的舞台生命力及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使它成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

本文着力从独特新颖的结构、悲剧与喜剧的重设、典雅与戏谑的语言三方面进行赏析关键词:《暗恋桃花源》独特新颖的结构悲剧与喜剧的重设典雅与戏谑的语言作为亚洲戏剧界的翘楚,赖声川的戏剧作品一直都备受瞩目。

而其代表作《暗恋桃花源》首次在台湾公演便大获成功。

该剧由两个不相关的故事穿插演出完成:在公演的前,“暗恋”和“桃花源”剧组先后要在一家剧场演出,演出前他们都来剧场彩排,结果发现彩排时间“撞车”,两个剧组都希望能够最大程度演好这场戏,自然对舞台互不相让,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故事。

现代悲剧“暗恋”讲的是40前的上海热恋中的男女主人公江滨柳和云之凡因战乱失散,两人又相继来到台湾,可惜彼此并不知情,一直生活至今。

40年后,男主人公在临终前,由于无法忘却这段情,遂以登报寻人的方式以求见得昔日恋人一面,只可惜往日温情以随岁月流逝。

“桃花源”讲述了渔夫老陶、妻子春花及袁老板的故事,剧作家巧妙地用三人的名字中的一个字暗示了作品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联系。

春花嫌弃老公老陶“无能”遂与袁老板私通,老陶迫于无奈离家去上游捕鱼却误入桃花源。

在远离尘世的桃花源中,老陶渐渐变得安静、平和。

生活虽安逸,他可却始终无法忘掉自己的妻子,于是想将妻子带到桃花源一起生活。

回家却发现春花已于袁老板结婚生子,可并未实现他们原本想要的幸福生活。

在看到他们生活的窘迫后,老陶失望地独自泛舟离去,但一切都为时太晚,他再也寻不到桃花源。

本文拟从独特新颖的结构、悲剧与喜剧的重设、典雅与戏谑的语言三方面进行赏析。

一.独特新颖的结构该剧采用戏中戏的结构,不但让戏中的“戏”对比鲜明,更为重要的是带来一种“间离效果”,也就是不断把舞台拉向现实,让观众明白这是在演戏。

相思桃花梦醒时——谈《暗恋桃花源》的逻辑结构和主题内涵

相思桃花梦醒时——谈《暗恋桃花源》的逻辑结构和主题内涵

相思桃花梦醒时——谈《暗恋桃花源》的逻辑结构和主题内涵《暗恋桃花源》是一部以校园爱情为主题的中国电影,该电影的简介为:暗恋多年的小北与美少女琴,终于像愿以偿地在一起了。

可是美好的恋情却面临着来自现实的种种考验和挑战。

在没能得到父母祝福的情况下,小北毅然选择了和琴一起离家出走,在外漂泊的日子中,他们也经历了许多悲欢离合的事情。

到最后,小北在自己的特别行动中,却在救援他人的过程中意外坠崖而死,而琴也在此之后自杀身亡,原本的“暗恋桃花源”因此而破碎。

当镇上所流传出来的这个故事时,看到这个解读的人既觉得它浪漫唯美,也觉得它极其悲情慷慨。

逻辑结构《暗恋桃花源》的逻辑结构呈现了一个传统的、线性的叙事方式,它包括了从引子到结尾的一系列发展,这种描述方式既清晰明了,又能让人深入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

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完全按照时间的顺序发展,从一开始的少年校园恋爱,到后来的离家出走和漂泊流浪,在一开始奠定的情感基础上逐步深入挖掘,到最后笔直地道出了美妙的暗恋桃花源相遇的始情,以及这段爱情经历了太多磨难和考验的终情,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情节和情感的升华。

这种叙事方式也是为了迎合观众的观影习惯,让观众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这个故事,当然,这种线性的叙事方式也展示出这部电影的逻辑结构非常清晰。

主题内涵这部电影的主题丰富、多元又非常务实,既对爱情,又对亲情,对于社会的现状,文化包容性等多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表达和借鉴。

在爱情方面,它表达了一个传统的爱情观,追求:相爱相守、不离不弃,同时也展现出现在年轻人在爱情中尤其容易迷失的困境和烦恼。

在亲情上,父母们恪守传统的观念,为子女的未来和家庭相处作出努力,这也很好地表达了亲情间的责任和关爱,以及家庭在人们的生命中扮演着的重要作用。

在社会问题上,《暗恋桃花源》也在透露一种对于现实问题和可能性的思考,鲜明地和其他校园爱情题材的电视剧和电影不同。

这部电影不仅通过全观察和大面积拍摄传递给人们当代社会的想象,并且影片中描绘的中国乡村化现象以及一线城市现象,更是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现在的发展困境。

话剧《暗恋桃花源》赏析

话剧《暗恋桃花源》赏析

话剧《暗恋桃花源》赏析发表时间:2019-08-08T16:10:13.72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9月36期作者:陈海燚余冰徐会娟曾鸣[导读] 《暗恋桃花源》由既独立又相连的两个故事合成,而且合成得自然天成,其中掺杂着《暗恋》带来的感动、惋惜、遗憾,掺杂着《桃花源》带来的幽默、幻想、期待,泪与笑相互纠缠,展现了各式各样的美感,这就是这部经典话剧的魅力所在。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重庆 北碚 400700)摘要:《暗恋桃花源》由既独立又相连的两个故事合成,而且合成得自然天成,其中掺杂着《暗恋》带来的感动、惋惜、遗憾,掺杂着《桃花源》带来的幽默、幻想、期待,泪与笑相互纠缠,展现了各式各样的美感,这就是这部经典话剧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暗恋桃花源》;美学意义;喜剧;悲剧1《暗恋桃花源》观后初感首先,这部话剧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它特意将台前幕后都演绎了出来,在看似慌乱的节奏中将《暗恋》和《桃花源》两个剧组联系了起来,最终呈现出整个故事。

很多地方,都会给人一种并非刻意安排的感觉,如“寻找刘子骥的女人”的乱入,以及《桃花源》场务的置身事外,但恰恰是这种感觉,才让我们有了既觉真实又有距离的体会。

其次,这是一部让人边哭边笑,又发人深省的话剧。

在观看的过程中,一直被《桃花源》“诶诶诶”、“放轻松、放轻松”所逗乐,同时也为《暗恋》的无果而抽噎。

两个悲、喜场景的快速转换,让人一会喜、一会悲,一会笑、一会哭,变得那么地喜怒无常,一直被话剧的情节所牵引着。

最后,这部话剧也让人连生很多疑惑与不解。

老陶在寻找“桃花源”,一个女人在寻找“刘子骥”,这两人之间有什么隐秘的联系吗?导演说“江滨柳”不是“江滨柳”,“云之凡”不是那朵纯洁的白色的花,那么究竟谁又是呢?《暗恋》与《桃花源》故事大有不同,将这两个故事联合起来的意图又是什么呢?在产生了这些疑问之后,才又有了新的思考,有了对整部话剧的深入的分析:2关于美学意义2.1喜剧与悲剧的交错美《暗恋》给人的是一种悲伤的感觉,让人想哭,而《桃花源》却是以浮夸的表现、活泼的节奏逗得观众哈哈大笑。

暗恋桃花源赏析

暗恋桃花源赏析

暗恋桃花源摘要:暗恋桃花源讲述了一个乌龙而又蕴含深意的故事:“暗恋”和“桃花源”本是两个不相干的剧组;悲剧暗恋讲述了痴情男女,倾城之恋,上海作别,命运捉弄,台北重逢,咫尺天涯,时隔40春;喜剧桃花源则讲述了饮食男女,俗世翻腾,误入桃源,前情难忘,故地拾旧,情何以堪,终不得解;由于两个剧组与剧场同时签订了场地使用合同,双方互不相让,由于演出在即,他们不得不同时在剧场中彩排,遂成就了一出古今悲喜交错的舞台奇观电影暗恋桃花源——一个舞台,两出戏剧,喜剧不喜,悲剧不悲看似混乱却又乱中有序,导演从生活获取灵感,将社会当时时局浓缩于舞台之上,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电影通过运用大量的蒙太奇手法及电影语言特色,展现了一个古今交错,中西融合,悲喜交加,乱中有序,由浅入深的戏中戏;暗恋桃花源及问世以来,饱受好评,获得了很多国际荣誉,可谓是众多电影中一朵绽放绚烂的奇葩;关键词:视角独特,政治敏感度,蒙太奇、电影语言、古今中西融合之美标题一:暗恋桃花源一部神奇的戏中戏暗恋桃花源问世以来好评如潮,引起来一时轰动,荣获各种殊荣,还被翻拍出各种版本;这样一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经典之作,又有几个人真正领悟了其中的深意嘈杂混乱的背后,又有几人真正看透导演的良苦用心;如今的电影界充斥着各种各样特技炫酷的商业大片,为了迎合观众的审美,很多导演放弃本心,一味去追求经济效益,走心的良心之作可谓是凤毛麟角;回头再看1992年由赖声川编导的而改编的电影暗恋桃花源,可谓是一次心灵的震撼;虽然没有大手笔的资金投入,也没有恢弘气派的大场面,仅仅是小小的舞台,有限的演员,局限的空间,但是导演的用心却是处处可见;细节的处理,台词的安排,剧情的衔接可谓是出神入化;初次观看暗恋桃花源,只是对这部电影剧情的巧妙安排而打动,一悲一喜,一古一今,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影片,导演竟可以找到其中的切合点,完美的将两者融合在一起,让观众自然而然的接受了这种大胆的安排,没有丝毫的抵触;但是,每多看一次,便让我对这部影片有了一些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它是一部具有魔性的神奇的电影,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因为它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不会被时间的浪潮淹没,即使在日新月异的现代影坛,经典的电影还是会像一颗永不黯淡的星星,即使你不去理睬,也丝毫不妨碍它散发着熠熠光辉;暗恋桃花源就是其中的一颗,它以独特的视角展开,它像是电影和话剧的融合体;话剧和舞台剧的区别在于,视角的不同,话剧而言,观众的视角是固定的,全部需要依靠演员的传达,所以话剧演员的演技相对来说要求更高,动作幅度也会大一些;电影而言,虽然观众也是固定的,但是电影镜头却是360度可移动的,因此,观众获取的信息量会更大,演员的演技要求自然,贴近生活;暗恋桃花源却将两者巧妙地融合,电影镜头记述了话剧的排练过程,夸张的演技与语言在电影中不仅没有矫揉造作之态,却还平添了一些感染力;陈凯歌导演在评论自己的霸王别姬时,曾经说过,一部好的电影不仅需要好的导演,更需要好的剧本,好的演员,三者缺一不可;我对于这个观点表示认同,暗恋桃花源的成功也离不了这三个因素;导演赖申川具有灵敏的艺术神经细胞和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他有一次在台湾艺术馆看朋友排戏,下午彩排,晚上首演,可就在中间,还有两个小时要给幼稚园开毕业典礼;舞台上的彩排还没有结束,小朋友们都来了,钢琴啊,讲桌啊,都急着要往舞台上搬;就是这样一个在我们常人看来再正常不过的一件小事,却触动了赖声川敏感的艺术神经;本来,他一直就在琢磨怎样在舞台上表达悲与喜乃是“一体之两面”;整个大环境的混乱无序,正好给他提供了描述的对象;于是,暗恋桃花源应运而生了,以一种戏中戏的形式呈现出来,戏中的人看戏,我们又在看看戏的人;悲喜交加,中西融合,乍看起来嘈杂无序,不伦不类;但实在混乱之中却也有一定的秩序;该剧进入群众视线后一度在台湾地区产生轰动,然而作为导演的赖声川觉得并不奇怪:这是与台湾人潜意识中的愿望是符合的;台湾的生活实在太乱了,这是台湾人共同的经历;然而身在其中,人们也能保持着一种乱中的秩序;这种乱,转变成剧场中的错误,就是把完全不搭调的东西放到一起;这些完全不搭调的东西,放到一起后,居然也生长出了它的秩序来;这出戏,统合了台湾观众生活中的许多乱象;它开掘的社会潜意识,综合了台湾的政治、社会与文化生态,甚至也反映了台北都市的真相;这种对社会潜意识的挖掘,再往深一步,表达在戏剧艺术中,是有意识地提炼一种美学上的追求;标题二:暗恋桃花源的蒙太奇一部当代的故事影片,一般要由五百至一千个左右的镜头组成;每一个镜头的景别、角度、长度,运动形式,以及画面与音响组合的方式,都包含着蒙太奇的因素;可以说,从镜头开始就已经在使用蒙太奇了;与此同时,在对镜头的角度、焦距、长短的处理中,就已经包含着摄制者的意志、情绪、褒贬、匠心了;遵循了艺术反映现实的美学原则;蒙太奇是对现实生活素材的重新组织,通过选择、提炼、概括、加工等程序使之富于美感,符合创作者本人的思想、情感、态度和创作意图;暗恋桃花源这部电影整体上最让人称奇的地方就是平行蒙太奇的使用虽然讲述的是似乎毫不相干的两件事,但是导演却让他们演绎在同一部电影当中;而且表现的还是淋漓尽致,两件事同时发生相互交错似乎有点混乱但是都是围绕着各自的中心在演绎;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故事但是交织在一起应用了平行蒙太奇使暗恋、桃花源各自的故事线索很清楚;电影当中有一个一直在寻找刘子冀的疯女人,也对整部片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对两个故事而言她则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桥梁在其中我觉得最高明的地方就是电影高潮的时候由于两家争场地从而发生的一幕叫板式蒙太奇的精彩演绎:在暗恋中演台北病房那段戏的时候,桃花源的导演却来和他们争场地,于是暗恋就先让了一回,让桃花源先拍,当桃花源拍到一般的时候,暗恋又出现了,相持无奈只好一家一半,于是精彩的叫板式蒙太奇开始了;两个剧组共用一个舞台,双方看似没有丝毫联系的剧组,在排练过程中却出现了台词的错位,双方的台词很自然的接上了对方的话;这段叫板式蒙太奇的运用很精彩,两个故事讲的都是爱情中的三角恋关系,在相互渗透的过程中对方的台词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标题三:电影语言之美暗恋桃花源被拍成电影以后,影片事实上就成了三种语言的奇妙织体:台词文字语言,舞台剧场语言和电影镜头语言;三种语言的织体丰富了影片的语言层次感,这一点本身就颇有意味;电影不是什么综合艺术,不过,如果我们要对电影暗恋桃花源进行台词语言、舞台语言的分析的话,毫无疑问是在承认二者同属电影语言“讲述”范围内的前提下的;我们可以说,从电影语言到舞台语言到台词语言,对于暗恋桃花源而言,是兼容的;就台词语言而言,暗恋中很多深情细腻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想不到呀,好大一个上海,我们可以在一起,一个小小的台北,把我们难倒了;”“之凡,这些年,你有没有想过我”“我,我写了好多信到上海,好多信,后来,我大哥说,不能再等了,再等就要老了;”平静如水,却打动人心,百看不厌;就舞台语言而言,桃花源则展现的淋漓尽致;刚开始是老陶在开酒瓶;这酒瓶有瓶盖但就是打不开;老陶一边说着:“这叫什么家买个药买一天了还买不回来,这还叫个家吗”说完去拿刀,“康里康朗康里康朗”开酒不成,“不喝可以了吧”把酒与刀拍在桌上;“我吃饼”拿饼坐下,“武陵这个地方,根本就不是个地方,穷山恶水,泼妇刁民,鸟不语花还不香呢我老陶打个鱼嘛,嘿,那鱼好像都串通好了一块儿不上网老婆满街跑没人管什么地方”吃饼,可这饼像橡皮一样根本吃不动;起身,用刀,“康里康朗康里康朗”,砍不动;“这叫什么刀这叫什么饼这根本就不是饼大家都不是饼”在此,渔夫老陶的生存状态不是一个没酒没饼的问题,而是有酒喝不到、有饼吃不动的问题;他周围的任何一个事物,家,酒,刀,饼,地方,按老陶的说法,都已经不能再这样称呼了,甚至包括老婆在内;我们看到,这些东西虽然还是那个东西,可对老陶来说,确实已经不再具备那个东西的属性,从而老陶开始怀疑人们对它们的命名;演员形体的表演衬托在这些模糊性语言中;人物的感情在语言“受制”人物本身的理解,形体便成为了人物潜意识中台词的最好表达,如老陶发泄生活中不满时,语言无力为继,他的感情变成了形体,他踩,他摔,他脸部表情成了面具,传达着他内心的郁愤而且桃花源也玩起了文字游戏,“桃”和“老陶”,“花”和“春花”,“源”和“袁老板”,“桃花源”也暗示了该部喜剧是老陶,春花和袁老板三人之间的故事,编剧可谓下足了功夫;就电影语言而言,就是拍摄镜头的多样性,蒙太奇手法的使用等等;标题四:古今悲喜交错差互的舞台奇观暗恋它是一出悲剧;影片开场没多久,就已让人心醉神迷;桃花源它是一出喜剧;严格的说,是一出以喜剧为形式、悲剧为内核的黑色幽默荒诞剧;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暗恋,也许最美,但对于当事人确是严重失衡的;怀着对人生初见的刻骨萦怀,最终在垂垂老矣弥留之际,也只换得一个执手相看、老泪纵横的悲凄结局;暗恋之美,恰如罐头,一旦接触到现实的空气,便会变质,甚至腐烂;人生无常,造化弄人;吃不到的葡萄,总是最甜,得不到的爱情,总是最美;真正的浪漫,即在于没有未来;再优秀的演员演绎,也不能完全传达当事人当时的心态与体验;于是,老导演经常不满,发脾气,陷入深深的黯然而不能自已;文艺就是文艺,它源于生活却总是高于生活,永远不能等同于生活的真实;也许正是这种无法弥合的缺憾,让每一个创作者在如吸食鸦片般的创作过程里:深爱、陷入、纠结,却又欲罢不能;综观暗恋一节,流露浓浓的悲观与无奈,似乎,正传达了导演的表达意图之一:美,总是在想象中完成;“桃花源”作为千古以来人类精神家园的象征,其意义在此节里倒无多大变化,但是桃花源里的恩爱夫妻典型,却被作者有意安排为与现实世界里相同面貌的一对偷情者而独具讽刺;陶渊明,传统意义上的前代精神贵族领袖,在此被解构成一个夫妻失和、第三者插足,却又无从排解的现代苦闷男;老陶李立群饰是当今社会普通民众的代表,职业压力捕不上大鱼、感情危机妻子出轨,武陵现实世界的残酷压抑,桃花源里的虚无飘渺,在经历精神层面桃花源经历的自我反思、自我安慰、自我麻醉、与自我妥协之后,重返武陵现实,却发现自己仍然不能接受残酷的现实冲击;更具讽刺意义的是,当第三者袁老板与老陶之妻春花两情相悦真正走入婚姻之后,却也因为不堪生活内容的繁琐与重负而互生矛盾猜疑,一如从前老陶的着急上火甚或郁郁寡欢;桃花源这种结局安排,也许正体现了作者创意之另一种:梦想与现实是存在差距的,也许梦想越美好,越飘渺,越难经得住残酷现实的考验;一古一今,一悲一喜,看似天壤之别,看似冲突重重,其实暗含玄机;两部剧的本质上具有统一的一面;暗恋桃花源看似是一部喜剧,实则是一部悲剧;“暗恋”以浪漫的爱情场面开场,给人一种和谐的美,同时也为悲剧奠定了基调; 当这种“悲”正在随剧升华的时候,“桃花源”剧组插足进来,让“悲”转换为“喜”;然而两个剧组的争执不休,幽默的情调,戏剧性的变化并非真正的喜,它是一种更大悲剧的开始;混乱的场面就像纷乱的世界,编剧在营造这种乱时以台湾的社会状况为背景,而导演营造的乱则与编剧在另一个点上合成一条平行线;他们营造这种乱无疑是想从乱中寻找一条线索,将“悲”藏在“喜”中,让“喜”中暗存一把锋利的尖刀,直插入现代人的心脏,将“悲”很自然地嵌进接受者的心灵世界;老陶滑稽的动作,带进一种喜剧风味,春花与袁老板的出场更是将喜的浪潮推向更高的高点;这正是编剧和导演的用意,这种喜是另一种悲;表面上看,懦弱的丈夫有苦难言,言不达意,三者又都不言而明,这种混乱在演员惟妙惟肖的表演是给了观众一种“喜”,但编剧设置这种“喜”是在表现当代婚姻家庭的一种悲;丈夫软弱,妻子不忠,外人色欲熏心,从而家庭失和,各自为利而欺骗、背叛,这是喜吗这是悲,当今社会人伦的悲;袁老板的小恩小惠和花言巧语让有夫有家的春花倾心,背叛夫君,私通犯科;深爱妻子而又怨气十足的丈夫又怕失去妻子而不愿捅破那张早已破裂的纸;编剧和导演以今入古,又对现代这种悲哀的人性作了嘲讽和批判;这种现代婚姻中女性势利而轻情的观念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文明的悲剧,和古代的男权主义无何区别,这是一种观念的悲哀;江太太的婚姻之悲;两岸不能团聚的民族之悲,国家之悲;导演对于年轻人忘却历史的悲哀;老陶作为下层人不能得到理想中的大鱼和桃花源,表现了社会发展下的人性之悲;“暗恋”与“桃花源”两剧组同上时是全剧的高潮,是混乱的高潮,同时这也是悲喜结合成悲的高潮;陶渊明的文学被现代人糟蹋得支离破碎,文学变成一种商业性的东西而没有深刻的内涵;现代人无法理解民族的危难与耻辱,无法理解那种真挚的情感;医院不停催着江太太缴费,累得她上气不接下气;桃花源的导演在发现布景上的一棵桃树只剩下一片空白,而舞台上又莫名其妙地多了一棵桃树时,大动肝火;美工解释说,这叫“留白”;“留白”导演深表困惑;美工继续补充:“这种留白很有意境啊”“意境”导演拒斥同时甚至带点恐惧的语气;“留白”与“意境”本是中国传统艺术与美学理论的最高境界,通过导演百思不得其解的疑问式“重读”,其意义已经兼容到了对于人生的哲学思考;这些难道不是悲这么多的悲,将两部影片完美的融合,导演还安插了一个角色更好的衔接两台话剧;每个观众应该都会注意到一个细节:舞台上,在两出话剧轮流争演的间隙,舞台之下,总出现一个神情恍惚、口口声声呼喊着“刘子骥”的女人;赖导这一乍看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安排,难道是可有可无的闲笔舞台之下是生活;细细琢磨,这一神来之笔恰恰是在向我们暗示生活中“追寻桃花源”例子的普遍性不是么让我们回归文本,学生时代课本上桃花源记的结尾部分:“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原来,刘子骥,正是“桃花源”这一精神追求境界的人格化只不过,“桃花源”是一种象征,作为一种精神层面的虚拟存在,可遇而不可求,它就像画面上止渴的梅,只能刺激人们干燥的心田使它增添几许滋润而已;于是一切似乎都迎刃而解:云之凡是江滨柳的“桃花源”, 春花是袁老板的“桃花源”,暗恋话剧,是老导演的“桃花源”,刘子骥是精神恍惚女人的“桃花源”, 对于“刘子骥”,对于“桃花源”的苦苦追寻,自古及今,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找不到,还是要找,赖导真正想要表达的,也许正是一种亘古不变的人性纠结;暗恋也好,桃花源也罢,两者相互融合,相互衬托,共同呈现了这部古今悲喜交错差互的舞台奇观;。

暗恋桃花源赏析

暗恋桃花源赏析

《暗恋桃花源》戏剧赏析《暗恋桃花源》是由《暗恋》与《桃花源》两出剧目合成的一出剧目。

故事一开场就把我深深吸引了,整个基调是那么怀旧,但随着剧情的发展才发现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得被导演带到了一家剧场,在无声无息间成为了剧场里的一个观众。

我的眼睛和舞台同时挤进了这两部话剧。

一悲一喜的两出剧在同一个排练场撞台,而从中撞击出纠缠的火花,好似闹剧般。

两队剧组轮番上阵,为求公演前最后的排练,甚至把舞台分成一人一半同时排练。

虽说是一悲一喜的两出剧,可最终都显现出人生的惆怅。

整出戏有两边剧组轮番抢时间排练,也有同时排练,我的心情也不断随两部不同性质的戏剧起伏不定 ,有伤感也有大笑。

全剧笑点高潮不外乎就是两个剧组被逼到各半舞台就排了起来。

但是我们看到的不是两边不相干的台词互相交迭、干扰,而是两边各讲各的台词时却意外互相呼应。

在我慢慢习惯了同时感受这两部话剧的时候,我发现在表面看去十分搞笑的表演之下潜藏着一条情感主线,复杂但清晰。

虽然世上许许多多人都各过各的人生,但有时却都在经历着同样的事,烦恼着同样的事。

所以两边台词的呼应也不足为奇了。

搞笑的高潮过了之后,两组人各剩一场戏,分别作了结尾,由前面充满喜剧色彩的剧情铺垫后,两边的结尾都让人无比惆怅。

《暗恋》是说一对在战乱中相识的恋人,江滨柳和云之凡,接受命运的安排暂时分别,最终皆定居台北而不知,谁会知道这一别竟是一辈子,又有谁会想到近在咫尺却碰不到面呢。

就这样两人错过了人生璀璨的年纪,再次相见时江滨柳重病在床,也在这时才知道两人一直生活在同一个地方。

男主角这时说了,“这么大的上海都让我们相遇了,可却被这小小的台北给难倒了!”听到这句话时,我心头一紧,我们的生活不就是如此吗?我听过的、看过的、甚至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也不断发生在彼此之间。

而另一部《桃花源》是古装喜剧,老陶、春花、袁老板都在寻找着心中的桃花源。

老陶因妻子春花和袁老板偷情,放弃一切逆流而上,意外地来到了桃花源。

世人艳羡的无忧生活,老陶在那里沉淀心思,也被那儿的人与事物所改变。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600字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600字

暗恋桃花源观后感600字《暗恋桃花源》是一部由四位知名演员搭档主演的电视剧,该剧以现实与梦境的交错方式,展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校园爱情故事。

作为一名热爱影视剧的观众,我在观看《暗恋桃花源》后深受感动,心生许多触动。

在这篇观后感中,我将结合剧情和角色,谈谈我对这部剧的感受。

首先,剧中的角色塑造非常成功,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都鲜明,具有较强的个性魅力。

女主角苏幕遮是一个敢于爱敢于恨的女孩,她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且对待感情勇敢坦诚。

与之相对的男主角杨开则是一个内向、善良的男生,他在苏幕遮面前总是显得略微羞涩,但却默默地为苏幕遮付出。

除了主角外,支线角色如追逐苏幕遮的葛炎和暗恋杨开的王小虎等也都给剧情增添了丰富的情感冲突和张力。

剧情方面,《暗恋桃花源》通过现实与梦境的切换来展现主人公们的内心世界,独特的叙事方式给人带来了很大的新鲜感。

梦境中的桃花源是一片美丽而神秘的世界,每个人都可以在那里追逐自己的梦想。

剧中描绘的这个桃花源给人一种心灵所向往的幸福感,使人有种想要进入其中的冲动。

通过这种双重场景设计,增强了剧情的深度和意境的营造。

《暗恋桃花源》主题深入人心,探讨了年轻人面临的追逐梦想、珍惜友情和爱情的内在冲突。

苏幕遮和杨开都是有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的青年,他们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们从未放弃。

这种对梦想的坚持和勇气,无疑给年轻人树立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榜样。

另外,《暗恋桃花源》还反映了友情的珍贵和重要性。

苏幕遮和她的朋友们一起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他们互相扶持、帮助,共同成长。

而杨开和他的朋友们也是彼此之间的坚强后盾,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在感情上,他们都互相给予了信心和支持。

友情的描绘让观众感到温暖和感动,也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加珍惜身边的朋友。

此外,《暗恋桃花源》的音乐也是值得一提的。

剧中的配乐精心选择,每一首歌都与情节相辅相成,为观众带来了更加丰富的观赏体验。

特别是主题曲《年少有为》更是成为了该剧的代表,这首歌富有力量与热血,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和追求。

《暗恋桃花源》所含的独特魅力分析

《暗恋桃花源》所含的独特魅力分析

《暗恋桃花源》所含的独特魅力分析——探讨《暗恋桃花源》深受追捧的原因汉语言101班姚XX导言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我和大多数青年一样不怎么喜欢看所谓的戏剧,戏剧对于我们这一代来讲犹如阁林观海,是那么的遥远,而且根本提不上兴趣。

但偶然间我得知有一部台湾的戏剧作品在1986年在台湾首次公演便轰动全岛,而后连演23场,场场爆满。

并于1991年、1999年先后在美国、香港巡回重演,引起广泛关注。

而编导赖声川也因此在1988年荣获了“国家文艺奖”。

然而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部戏剧作品有如此大的影响力?难道它真有神秘吸引人的“迷魂香”?我始终无法相信一部戏剧作品能比一部小说更具吸引力!但不得不说的是,当你接起这部戏剧作品,细细咀嚼,慢慢的你会发现你的嘴角在微笑,但始终不知道你的眼角早已泪水滚滚,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但我相信那就是一部优秀戏剧作品的“迷迭香”吧!而我就这样成为了它的“俘虏”,让我无法自拔……没错,这部让我魂牵梦萦的戏剧作品就是《暗恋桃花源》,我想这一切的一切都要归根于其独特的魅力吧!以下我就以其“内容、艺术表现、陌生化现象和人生意蕴”四个方面对《暗恋桃花源》所含的独特魅力进行简略的分析:一、《暗恋桃花源》内容魅力——古今、悲喜奇观《暗恋桃花源》这部神奇戏剧作品是台湾着名戏剧作家赖声川的代表作。

当你看到这个题目时,你是否觉得这只是一个情节——“在桃花源内发生的暗恋”?说实话我起先看到这个题目时就是这么认为的,可见作者题目构思的巧妙。

《暗恋桃花源》实质上是讲两个毫不相干的剧组,他们都与剧场签定了当晚彩排的合约,双方为了赶场,彼此不肯相让。

由于演出在即,他们不得不同时在剧场彩排,结果两台戏的台词互相应和,混搭在一起,产生了微妙的交集,就此上演了一出古今相对、悲喜交错的舞台奇观。

“暗恋”是一出20世纪40年代末,国共两党战争引起大陆政权易帜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到处炮火,全国大乱背景下的现代悲剧。

青年男女江滨柳和云之凡在上海因战乱相遇,亦因战乱离散;后两人不约而同逃到台湾,却彼此不知情,苦恋40年后才得一见,时已男婚女嫁多年,江滨柳濒临病终。

赏析话剧《暗恋桃花源》

赏析话剧《暗恋桃花源》

赏析话剧《暗恋桃花源》作者:蔺然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13期一、作品内容介绍《暗恋桃花源》是由赖声川导演,于1986年台湾首次公映。

至今已有多个版本上演,笔者观摩的是由演员金志杰(饰江滨柳)、萧艾(饰云之凡)、赵自强(饰老陶)、丁乃筝(饰春花)、冯羽纲(饰袁老板)等演員演出的版本。

《暗恋桃花源》讲述了这样一个“独特”的故事:“暗恋”和“桃花源”是两个不相干的剧组,两个剧组的戏都即将上演,在上演前夕,彼此的在剧场的排练时间给撞到了一起。

他们都声称自己与剧场签定了当晚彩排的合约,双方争执不下,谁也不肯相让。

由于演出在即,两个剧组不得不同时在剧场中彩排,成就了一出古今悲喜交错的舞台奇观。

“暗恋”是一出现代悲剧:青年男女江滨柳和云之凡在上海因战乱相遇,也因战乱离散,各自回到自己的家乡(江滨柳在台湾,云之凡在昆明);但事实上两人不约而同逃到台湾,却彼此不知情,相思40年后才得以相见。

相见时在医院病房,江滨柳通过在“报纸寻人”的方式,在病逝前见到了云之凡。

两人见面短短几句话,几十年的感情和遗憾都深藏于其中。

而“桃花源”则是一出古装喜剧:渔夫老陶的妻子春花与房东袁老板私通,老陶离家出走,划着小船误入桃花源。

在桃花源遇到了同袁老板长的及时相似的白袍男子和同春花长得及时相似的白袍女子,老陶惊讶不已,但白袍男女极其“佛系”与社会隔绝生活,老陶被二人感化。

等他回武陵后,春花已与袁老板成家生子。

老陶已无心责任,反而劝和不断争吵的“夫妻二人”。

此时剧场突然停电,一个寻找男友(刘子冀)的疑似精神病的女子呼喊着男友的名字在剧场中跑过……两个生活又荒诞的话剧同时上演、同台竞技,戏内角色之间的矛盾、戏外两个剧组之间的摩擦,别有一番趣味。

二、作品的艺术形式1.“间离效果”的运用话剧《暗恋桃花源》的作者赖声川是我国著名导演,在台湾创建了“表演工作坊”,其代表作有《海鸥》、《宝岛一村》、《乱民全讲》等。

曾在美国伯克利大学学习戏剧艺术,其话剧艺术形式归于传统话剧的形式,但有导演独特的个人色彩。

《暗恋桃花源》与爱情与错过的深意

《暗恋桃花源》与爱情与错过的深意

《暗恋桃花源》与爱情与错过的深意暗恋桃花源爱情,是人类情感的最高境界,也是人们追求的永恒主题。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爱情往往伴随着错过和遗憾。

电影《暗恋桃花源》深刻地探索了爱情与错过的深意,引发了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故事发生在一个美丽而神秘的桃花源,主人公小明来到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偶然遇见了倩倩,两人彼此产生了强烈的吸引与情感。

然而,正当他们渐渐走近,错误的选择和时机让他们错过了彼此。

这并不罕见,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因为错过而后悔终身呢?一方面,《暗恋桃花源》通过叙述小明与倩倩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爱情中要珍惜当下,并勇敢面对内心的真实感受。

正如电影中的小明,他对倩倩产生了深深的暗恋之情,但却因为羞涩和不敢表白而导致错过。

这种情感在现实生活中也并不罕见。

很多人因为害怕面对拒绝或者失去对方而选择了沉默,最终错过了一段美好的爱情。

而《暗恋桃花源》通过故事的铺陈,向观众提醒,爱情是需要勇气的,我们应该勇敢地追求我们心中的爱,不要因为畏惧而错失良机。

另一方面,《暗恋桃花源》也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爱情与错过的深意。

电影中,小明离开桃花源后才意识到自己对倩倩的感情,然而追寻的路已经无从寻觅。

这种错过有时不仅仅是因为我们自己的选择,还可能因为外界环境的限制或者巧合的因素。

在现实生活中,有时我们会因为种种原因错过我们所深爱的人,这种遗憾难以弥补,却也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电影中的小明成为了一个追忆往事和寻找心灵寄托的漂泊者,他的内心始终无法释怀。

这也提醒着我们,在爱情中要懂得把握机会,珍惜眼前的人和事,因为错过了,可能就再也无法回头。

爱情与错过的深意承载了无尽的遗憾和感慨,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有类似的经历。

电影《暗恋桃花源》以描绘爱情与错过的故事为主线,通过美丽唯美的桃花源和虚构的故事情节,引导观众思考和感悟,让人们对爱情和现实生活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或许,通过电影,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反思自己在爱情中的选择与决定。

电影《暗恋桃花源》的艺术表达

电影《暗恋桃花源》的艺术表达

电影《暗恋桃花源》的艺术表达论文摘要这部套层结构的影片包含了三条主要的线索。

一是话剧《暗恋》的故事以及与《桃花源》剧组发生的故事,二是话剧《桃花源》的故事以及与《暗恋》剧组发生的故事,三是寻刘子骥的失意人引发的故事。

导演将这三条线索并行于影片中,看似混乱,却通过丰富的观演关系表达、多层次的空间运用和荒诞的叙事传达出耐人寻味的生活意蕴。

关键词打破悲喜剧意境故事空间互补符号化秩序一、观演关系的表达《暗恋》和《桃花源》的表演上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格。

《暗恋》的写实性有一种传统的含蓄,情感在传统的叙事线索中淡淡流露,越来越深。

而《桃花源》则充满市井小民的焦躁和不安,演员的夸张表情、无厘头的台词,歇斯底里的动作,用一种原始、纯真和傻气来讽刺社会中的不良现象。

整部影片发生在一个剧院里,却演绎了两段完整的人生故事和一些耐人寻味的琐事。

分析一下这部影片中的观演关系可以看到。

排练中的两剧不断被打破,导演不满意地喊停,演员突然间的闯入,工作人员拿着道具的路过,失意人不间断地插入,甚至有场表现时间流失的戏,仅仅是让身着便服的工作人员拉出写有“时间就这样很愉悦的过去了……”的条幅,陶醉地从画面前飘过,这种荒诞、直白却充满趣味的时间表现手法事半功倍,内容上是戏的一部分,形式上却打破了与戏的关系。

“一出戏只有同观众见面以后,有了观众的直接参与,有了观众对戏的干预,它才能获得准确的味道,才能在思想艺术方面彻底完成。

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只有受到了观众的反应干预才能刺激他的即兴创作。

”所以我们还看到本片里当两部戏在一起排练的时候,演员竟然在被对方的台词干扰之后加入自己的主观因素而与对方戏中人对话。

影片中还多次出现台上演员的主观镜头,比如袁老板说“一个个都只有这么大”的时候就是比照着观众席上人的大小来说,还补充到“是因为远”。

失意人把剧场作为自己的表演地,时不时给自己创造舞台和背景,时不时与剧组对话。

这都是观演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表现。

暗恋桃花源读后感600字6篇

暗恋桃花源读后感600字6篇

暗恋桃花源读后感600字6篇《暗恋桃花源》讲解并描述了一个奇怪的故事:“暗恋”和“桃花源”是两个不相干的剧组,他们都与剧场签定了当晚彩排的合约,双方争吵不下,谁也不愿相让。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暗恋桃花源读后感,盼望对你们有关心!暗恋桃花源读后感600字1《诗经》咏唱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屈子诉说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古往今来,人们都在查找着一些东西,这个东西可以是抱负理想也可以是爱情婚姻。

这其中有多少的失而复得和多少的求之不得。

《关雎》讲的是古人对爱情的追求,而《暗恋桃花源》则讲的是现代人对于爱情婚姻的理解:在漫长的人生中个体人对于爱情婚姻的追寻。

尽管《暗恋》和《桃花源》都是在讲诉关于查找爱情婚姻的故事,但它们两者的“查找”是不同的。

《暗恋》是“等待的查找”,二十世纪四十年月的中国社会动乱、家国破裂,由于一场家庭多年分别之后的团聚,江滨柳和云之凡不得不分别。

但没想到这一次本应短暂的离别竟成了恋人之间几十年陌路的起点。

江滨柳和云之凡在分别之后都始终在查找着对方,可是多少年来都求之不得。

多年以后,各自都成了家,同住台湾却不知道对方的存在。

最终一次在病床上相见了,可是两个老者相见了又能怎样,早已物是人非。

《暗恋》是一对恋人心怀爱恋,等待着,查找着对方,他们不仅是在查找爱人,更是在查找婚姻,所以《暗恋》是“等待的查找”。

《桃花源》是“躲避的查找”,渔夫老陶,打鱼不顺,造人不顺,婚姻不顺。

在妻子和奸夫袁老板的逼迫下不得的上游打鱼,最终到了桃花源。

在新的世界里,他被新的气象感动,由俗气市井的渔民被改造成了豁达超脱的“仙人”。

后来重回家中救赎妻子春花和袁老板,可被世俗沉重压迫的春袁二人又将老陶逼回了原貌。

《桃花源》中的老陶原来就拥有婚姻,但是他的婚姻却布满各种冲突。

于是他躲避婚姻,离开那里却查找到了桃花源,所以《桃花源》是“躲避的查找”,是一种不查找的查找。

暗恋桃花源读后感600字2我认为《暗恋》是悲剧,由于它正经严厉有淡淡的悲伤;《桃花源》是喜剧,由于它夸张搞笑有轻轻的喜感。

话剧《暗恋桃花源》赏析

话剧《暗恋桃花源》赏析

车” , 两个 剧 组 都希 望 能够 最 大 程 度 演 好 这场 戏 , 自然 对舞 台互不 相 让 , 并 由此 引发 了 一系 列 的 故事 。现代 悲剧“ 暗恋 ” 讲 的是 4 o 前 的上 海 热 恋 中 的男 女 主人 公江 滨柳 和云 之 凡 因 战乱 失 散 , 两人 又 相继 来 到 台湾 , 可 惜 彼 此并 不 知情 , 一 直生 活 至今 。 4 0 年后 , 男 主 人公 在 临终 前 , 由 于无 法 忘 却 这 段情 ,遂 以登 报 寻人 的方 式 以求 见 得 昔 日恋 人 一面 ,只可 惜 往 日温情 以随岁 月 流逝 。“ 桃花源” 讲 述 了渔 夫 老 陶 、妻 子 春 花及 袁 老 板 的 故事 ,剧作 家 巧妙 地 用 三 人 的名 字 中 的一 个字 暗 示 了作 品 与 陶渊 明 的《 桃 花源 记 》 的联 系 。春 花嫌 弃 老 公老陶“ 无能” 遂 与袁 老 板 私 通 , 老 陶 迫于 无 奈离 家 去 上游 捕 鱼 却误 人 桃 花源 。 在远 离 尘世 的桃 花 源 中 , 老 陶 渐渐 变 得 安静 、平 和 。生 活虽 安 逸 ,他 可 却 始终 无 法忘 掉 自 己的妻 子 ,于 是 想将 妻 子 带 到桃 花 源一 起 生 活 。 回家 却发 现 春 花 已于 袁 老板 结 婚生 子 ,可并 未 实 现他 们 原 本 想 要 的 幸福 生 活 。在 看 到他 们 生 活 的 窘迫后 , 老 陶失 望 地独 自泛 舟离 去 , 但 一切 都 为 时 太晚 ,他再 也 寻 不 到 桃 花源 。 本 文拟 从 独特 新颖 的 结构 、 悲 剧 与喜 剧 的 重设 、典 雅 与戏 谑 的 语 言 三方 面进 行 赏析 。 独 特新 颖 的结 构 该 剧 采 用 戏 中戏 的 结构 ,不 但 让戏 中的“ 戏” 对 比鲜 明 , 更 为 重 要 的是 带 来 一 种 “ 间离效果 ” . 也 就 是

《暗恋桃花源》赏析

《暗恋桃花源》赏析

暗恋桃花源摘要:《暗恋桃花源》讲述了一个乌龙而又蕴含深意的故事:“暗恋”和“桃花源”本是两个不相干的剧组。

悲剧《暗恋》讲述了痴情男女,倾城之恋,上海作别,命运捉弄,台北重逢,咫尺天涯,时隔40春;喜剧《桃花源》则讲述了饮食男女,俗世翻腾,误入桃源,前情难忘,故地拾旧,情何以堪,终不得解。

由于两个剧组与剧场同时签订了场地使用合同,双方互不相让,由于演出在即,他们不得不同时在剧场中彩排,遂成就了一出古今悲喜交错的舞台奇观电影《暗恋桃花源》——一个舞台,两出戏剧,喜剧不喜,悲剧不悲!看似混乱却又乱中有序,导演从生活获取灵感,将社会当时时局浓缩于舞台之上,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

电影通过运用大量的蒙太奇手法及电影语言特色,展现了一个古今交错,中西融合,悲喜交加,乱中有序,由浅入深的戏中戏。

《暗恋桃花源》及问世以来,饱受好评,获得了很多国际荣誉,可谓是众多电影中一朵绽放绚烂的奇葩。

关键词:视角独特,政治敏感度,蒙太奇、电影语言、古今中西融合之美标题一:《暗恋桃花源》一部神奇的戏中戏暗恋桃花源问世以来好评如潮,引起来一时轰动,荣获各种殊荣,还被翻拍出各种版本。

这样一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经典之作,又有几个人真正领悟了其中的深意?嘈杂混乱的背后,又有几人真正看透导演的良苦用心。

如今的电影界充斥着各种各样特技炫酷的商业大片,为了迎合观众的审美,很多导演放弃本心,一味去追求经济效益,走心的良心之作可谓是凤毛麟角。

回头再看1992年由赖声川编导的舞台剧而改编的电影《暗恋桃花源》,可谓是一次心灵的震撼。

虽然没有大手笔的资金投入,也没有恢弘气派的大场面,仅仅是小小的舞台,有限的演员,局限的空间,但是导演的用心却是处处可见。

细节的处理,台词的安排,剧情的衔接可谓是出神入化。

初次观看《暗恋桃花源》,只是对这部电影剧情的巧妙安排而打动,一悲一喜,一古一今,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影片,导演竟可以找到其中的切合点,完美的将两者融合在一起,让观众自然而然的接受了这种大胆的安排,没有丝毫的抵触。

《暗恋桃花源》赏析

《暗恋桃花源》赏析

赏《暗恋桃花源》《暗恋桃花源》起初,刚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感觉很唯美,就对这部话剧饶有兴趣。

没看前,光听名字以为是“暗恋桃花园”讲述的是一部发生在现代的暗恋故事,但看完以后才果,原来是一部由两部话剧相结合演出的精彩话剧。

《暗恋》一剧以战乱年代为发生背景,讲述了江滨柳与云之凡两人间的故事。

《桃花源》是根据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改编而成。

当暗恋与桃花源两部迥然不同风格的舞台剧被搬到同一舞台上,不知是刻意安排还是偶然的巧合。

《暗恋》讲述青年江滨柳与云之凡在上海相识相恋,而老后却又成为不是最后能走到一起的人,这是一场悲剧,更像是在反映着现代多数人的遭遇,他们因战乱而分离,现实中的人因身份地位,经济能力或是家庭反对而不得不分开。

《桃花源》是一出穿插其中的喜剧,与《暗恋》的风格恰好相反。

老陶因妻子与袁老板私通迫于离家却又巧遇桃花源,在桃花源里老陶转变性情,发现这样一个世外桃源,也想将袁老板与妻子带来,但回到武陵看到袁老板与妻子剩下了小孩而崩溃故愤然离去。

这部剧虽然是喜剧,但结局是可悲的。

《暗恋》里,第一场江滨柳的一句“有些事不是相忘就能忘记的”反映了江滨柳的人物性格,念旧、情感丰富,是个感性的人。

“回家真好”,江滨柳在云之凡提到家人之时,便泛起对东北老家的思念,而云之凡之后安慰江滨柳“总有一天你能回东北过年的嘛”此时我在想,这是不是也映射了台湾的同胞们的思乡之情,也希望祖国统一的呢?台湾的同伴们也希望能够早归故里与亲人相聚吧。

后来云之凡引述了一段他们抗战是到了一个世外桃源去避难,实质是对他与江滨柳的未来寄予希望,希望战后他们二人也能到世外桃源去过上那种美好的生活吧。

年轻的江滨柳与云之凡即将分离了。

《桃花源》剧组来到了,老陶早已知道袁老板与春花有私情,但由于自己性功能有障碍却又不能明说,只好看春花与袁老板眉来眼去,一唱一和,暴露了武陵人人性的鄙劣。

后因老陶自己的无能迫于到急流中捕鱼,阴差阳错的老陶误打误撞进了桃花源。

到达不了的“桃花源”--《暗恋桃花源》赏析

到达不了的“桃花源”--《暗恋桃花源》赏析
源只是 自己的憧 憬 , 也只 能是憧憬 , 既然无 法去 爱桃 花 源 , 那剩余 的唯有 暗 恋桃 花 源 , 一 个永远到 达不 了的桃 花 源。 关键 词 : 暗恋 ; 桃 花源 ; 爱情 ; 戏 中戏 中图分 类 号 :J 8 0 5 文献 标 志 码 :A 文章 编 号 :1 6 7 4 — 8 8 8 3( 2 0 1 4)1 0 — 0 0 8 3 — 0 2
“ 人一 降生 , 就在桃花 源里 。随着生命 的转动 , 走 出 了桃 花源 , 忽然有一天 , 走 累了 , 想 回桃花源 , 却发现 , 回
去的路已经不记得 了。 ”——赖声川 赖声 川 , 江西会 昌客家人 , 1 9 5 4 年生 于美 国华盛顿 ,
“ 暗恋 ”和 “ 桃花 源 ”两 个本来 相互 之间毫无 联 系 , 甚
来 了, 钢 琴啊 , 讲 桌啊 , 都 急着 要往舞 台上搬 。本来 , 赖
声 川一 直就在 琢磨 怎样在舞 台上表 达悲与 喜乃是 “ 一 体 之两 面” 。整个 大环境 的混 乱无序 , 正好 给他提供 了 描 述的对象 。于是 , 各 自并 不完整 的悲剧 “ 暗恋”与喜 剧 “ 桃 花源”就这样 出现在一个舞 台上 了。 “ 这 个时代 , 是钢筋 、 水泥 、 混凝土构筑 的森林 , 我们
乡东北 。 同在 西南联合 大学 读过 书 , 未 曾相 识 于云南 ,
却共 同热恋 在 了上 海 , 两个 人漫步在 上海 的黄浦 江边 ,
相互诉说着对未来 的渴望和对彼此 的爱恋 ,“ 你是晴空
的流云 , 你是子夜 的流星” , 正 当我们沉浸在两 个人 的感
演 出在 即 , 他 们不得 不 同时在剧场 中彩排 。“ 暗恋 ”是
的印证 , 台湾 正创造 着亚洲最 大胆 的 中国艺术 。 ”新 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暗恋桃花源《暗恋桃花源》讲述了一个奇特的故事:“暗恋”和“桃花源”是两个不相干的剧组,他们都与剧场签定了当晚彩排的和约,双方争执不下,谁也不肯相让。

由于演出在即,他们不得不同时在剧场中彩排,遂成就了一出古今悲喜交错的舞台奇观。

“暗恋”是一出现代悲剧。

青年男女江滨柳和云之凡在上海因战乱相遇,也因战乱离散;其后两人不约而同逃到台湾,却彼此不知情,苦恋40年后才得以相见,时以男婚女嫁多年,江滨柳已濒临病终。

“桃花源”则是一出古装喜剧。

武陵人鱼夫老陶之妻春花与房东袁老板私通,老陶离家出走偶遇桃花源;等他回武陵后,春花已与袁老板成家生子。

此时剧场突然停电,一个寻找男友的疯女人呼喊着男友的名字在剧场中跑,然后在相互协商下大家又分开将彩排进行下去…..赖声川先生所拿手的对于空间碎片的拼贴取舍和对情感真实以及虚幻的巧妙串联能力,在这部话剧中发挥的淋漓尽致,其高明之处在于它“一台两戏”的调度运用,将这部作品编制成为一张无比复杂的大网,让观众在时间和空间的整合撕裂之中感受到岁月流逝和心灵变化所产生的强大戏剧张力。

而且《暗恋桃花源》的独特之处在于将一出悲剧故事和一出喜剧故事揉捏在了一起,也是因此,在观看的过程中我时哭时笑,反复体会着酸甜苦辣,这种奇妙的感受一直保持到了临尾声,老陶放声长叹自己已经再也找不回桃花源的时候,这才发现,原来剧中剧《桃花源》才是真正的大悲剧。

那是比另外一组剧中剧《暗恋》更加透彻心肺的悲凉。

江滨柳最终盼到了云之凡,两个人却再也回不到从前了;老陶最终回了家,却再也找不到原来的那个春花了。

所有这一切就像老陶对于桃花源的记忆,没人相信他真的到过那儿,但它却真真正正地在他记忆的最深处存在过。

我觉得,《暗恋桃花》的高潮部分即剧中两出“剧中剧”的演员最后为了呕气在同一个舞台上排练,激烈的争吵中互相串词儿,造成了奇妙的效果,这时演员过分夸张的表演和手足无措的举动反而就是编剧所希望达到的效果,演员表演奇妙地被统一起来,好似此时此刻,他们在表演同一部戏,这也迎合了该剧的主旨——寻梦,这个高潮段落也是最接近这一主题的时刻。

同样在给予演员很大发挥空间的前提下,言语间,观众可以清楚地看到所有角色的情绪波动和立场的转变。

观众的思绪随着角色间表演的互相穿插和转变而和舞台融为一体了,记得赖声川的另外一部戏《乱民全讲》里面有一段说到:“……其实舞台下的观众以为自己是来看戏,但其实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观众;他们以为自己买了票进场看演员表演,其实他们自己就是演员……”这句话很颇有道理。

我坐在舞台下面随着演员的表演而思考,渐渐地,剧本上白纸黑字的台词冲突幻化成为了我内心中两个声音的冲突。

我好像站在了台上静静看着一切发生,好像我脑中所想变成了视觉可见的表演似的。

这也是赖声川戏剧的动人之处:能够在和观众心灵的互动之后留下深深的思索和回味。

有人说,生活节奏很紧张,工作压力很大,看话剧就是为了轻松娱乐,这是一个伪命题,人的生命能量不仅仅是为了应付生活,还有更重要的是关照生命内涵,当人们走进剧场之后,应该不只是为了娱乐,这不是话剧存在的唯一理由,如果不去追求精神层次的关注,人就不可能有真正文明的发展,人们的审美也不可能再进一步的提升。

其实,这学期我最大的收获是对审美的改变,我想不仅是我,许多的同学也一定和我有相同的收获,曾经有人做过一个调查,问大学生的审美期待是什么,许多大学生的回答是看故事情节,说明我们大学生的审美还是不完善,我们不反对看故事情节,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其中的一些价值观念,比如,高尚的爱国情操,深厚的人道主义关怀,对社会伦理的重视,对公平正义的追求等,我们在欣赏艺术美的同时会感受到剧中人内心世界的美好,自觉皈依传统的精神家园,建立起健康的理想人格,这种迁移默化是其他艺术所不能代替的,话剧赏析还能培养我们的艺术素质,提高我们的艺术鉴赏力,并且,话剧涉及多方面的审美知识,在欣赏时,需调动多方面的审美知识,欣赏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无形中积累着我们的审美经验,获得完整的审美感受,提高我们的审美水平,我真诚的期盼话剧的艺术能在校园中热起来,进入大学生的生活空间构建校园文化新时尚。

在上《艺术概论》课程时,老师给我们观看《暗恋桃花源》之后我深有体会,这则故事分为《暗恋》和《桃花源》两场剧。

《暗恋》说的是二战结束后的一对恋人在上海分别,约好来日再见。

不料内战爆发,男的去了台湾,就此断了联系。

最后,垂垂老矣,在台北的医院里临死前登寻人启事,想再见当年的女朋友一面。

终于旧情人相见,诸多旧日情怀历历在目,怎一个“你那冰凉的小手”了得!《桃花源》说的是渔人老陶的老婆偷汉子,遂大怒出走,来到了桃花源。

在那里遇见了一对夫妇,刚好和自己老婆及老婆奸夫长得一样。

日子虽然快乐,但是总还是想回家。

等回了家,发现奸夫淫妇过着并不快乐的生活。

失望之余,再返桃花源,却找不到来时路……抛开形式,该剧内容上的主要部分其实都不算新颖,甚至是老生常谈得可以,说白了就是一部青春偶像感伤剧加上一部家庭伦理轻喜剧。

《暗恋》里的江滨柳给我的感觉像极了《雷雨》里因得不到梅侍萍而郁郁寡欢周朴园,需要以一个女人为借口来摆脱堕落于现实的可悲。

典型的精神出轨型知识分子,与那位写《桃花源记》的陶渊明先生恰有几分相似,前者只是把桃花源换成了一个叫云之凡的白茶花一样的女人。

相比之下,《桃花源》这出喜剧倒是俗得多了几分真实感,让人忍俊不禁。

软弱的老陶因为对生活的无能为力反而误入太虚幻境一般的桃花源,与理想生活来了个无厘头邂逅,过了几年神仙一般的日子。

细看这两出剧,情节内容虽则完全不同,却处处存有建构-解构关系。

如《暗恋》里的江滨柳与云之凡满怀着爱情出场,到了《桃花源》的第一幕里则成了老陶和春花的吵架与叫骂。

又如两出剧一同排练的时候,虽然两方面的台词几乎是一致的,但指向却完全不同。

《桃花源》里的老陶执意想念现实中的妻子,而《暗恋》里的江滨柳却在幻想记忆里的恋人。

可以说《桃花源》的整个情节设计就是理想对现实的打岔;《暗恋》则正好相反,江滨柳是一个彻底的理想主义者,却要在现实中苦熬。

这种一边建构一边解构的内容安排让人措手不及,最后只能怀疑一切:到底是现实更好还是理想更好?每一条路都被堵死了,解答变得徒劳,思想陷入深渊,仿佛进到一间逼仄的小房子里,退无可退。

应该说对于“现实-理想”这一主题的反复拷问是我最喜欢《暗恋•桃花源》的地方,陶渊明式的理想主义显然过于虚弱,美其名曰憧憬着一个美好的理想,实则这一理想却是以全然丢弃现实为前提的,是乌托邦式的。

江滨柳作为现代陶渊明式的知识分子,把爱情作为理想的唯一寄托物,40年来日思夜想,实际上却一边娶妻生子什么都不误,可见其亦有软弱妥协的一面。

在正常的家庭生活之外,他无疑把云之凡当成了精神补品,用相思这样隐性的自我折磨来虚弱地对抗现实,在显然更像是一种逃遁,而非追求。

老陶和江滨柳的不同即在于老陶是个非常现实的人,即使他误入桃花源,也仍然记挂现实中的一切,想要回来。

他的愿望是把桃花源里的三人生活方式移植到现实中,为此他甚至咽下戴绿帽子的屈辱,在这一点上他无疑是一个勇敢的实践者。

当然,这里的江滨柳和老陶无疑都是符号化的人物,他们给出了人们在面对“现实-理想”这一问题时可能出现的两种不同反应,但无论他们的经历有何不同,最后都还是要回到现实中来。

江滨柳的理想变成了现实,他看到了40年后的云之凡,但云之凡并没有给他他要的爱情。

老陶回到了武陵,春花和袁老板的生活鸡飞狗跳,完全不是他想象的那样,老陶的愿望落空,却无法重回桃花源。

在这里,赖声川对于现实的尊重程度几乎到了冷酷的地步,陶渊明式的逃遁已经完全站不住脚,理想的分量让人唏嘘,现实则充满讽刺和伤感意味,使人啼笑皆非。

对于《暗恋》及《桃花源》而言,其实质即是对现实的一再确认,而非对理想的重构。

但从《桃花源》这段里,赖声川还是放了一些对理想的想法在里面。

比如在现实生活中春花和袁老板是一对暗地偷情的狗男女,但到了桃花源里则成了惊为天人的恩爱夫妻,可见赖并不是特别看重道德化社会之下的伦理观,他把这种伦理观念放到理想的园地里给彻底颠覆了。

接着他又竭力美化桃花源里的三人生活,无论从布景还是在台词等等方面都有意识地把观众拉离地面,给人仿若上天作神仙的感觉。

这其实是他对于神性的一种膜拜,刻意排除人性在桃花源里的种种体现,从而突出神性的普遍存在。

也许在赖声川看来,所以理想,即是神性的,而非人性的。

在人性的世界里,没有理想可言,也自然没有人可逃遁之处。

在整部剧中,《暗恋》和《桃花源》的内容占了绝大部分的比例,大部分演员的表现重心都落在这上面,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双重虚构的内容。

说它双重虚构,是因为它不仅对观众而言是虚构,对于整部剧而言,也是虚构。

赖声川在《暗恋》与《桃花源》之外,构建了另一重真实,以此来虚化这两出戏的剧情,并在那一处“真实”中设计了一个喊着“刘子骥”名字的疯女人。

不得不说这个疯女人的设计非常巧妙,她不停叫喊寻找的刘子骥便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那个终生寻找桃花源未果的“南阳刘子骥”。

且不论赖是否认可“桃花源”式的理想,但他对于刘子骥这个人物本身却是有着一定立场的,至少他并非认为这是无意义的。

于是他把关于刘子骥的内容设计到一个疯女人身上,并通过这个女人的嘴巴确定了刘子骥和剧中现实部分的关联。

女人说,刘子骥曾与她在南阳街上吃过一碗酸拉面,她记得,于是要不停地找他。

女人以与刘子骥极其相似的执著姿态寻找着什么,或许就是《暗恋•桃花源》里的理想圣地?正如导演赖声川所说:“《暗恋桃花源》的成功,在于它满足了台湾人民潜意识的某种愿望:台湾实在太乱了,这出戏便是在混乱与干扰当中,钻出一个秩序来。

当时间被叙事填满的时候,我们会暂时忘记它的空洞和残酷。

戏剧大概就是这样的手段之一。

人们需要这样的安慰来反观自身的处境,来寻找到久已被变幻无常的生活打碎的梦。

现场的哭泣和笑声表明,当叙事元素在舞台上跳跃,人们的心灵在叙事所提供的新的时空范围内,碰触到了某种被无意中淡忘已久的情愫。

我们需要戏剧来告诉我们一些事情,需要以一种温柔的和美学的方式来承认一些真相,并重新鼓起勇气去面对我们命该遭遇的一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